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第2单元 世界地理 第10讲 澳大利亚 极地地区课时作业
大洋洲_澳大利亚两极地区练习

高三普通班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命题人:缪兴龙审核人:高三地理组使用时间:2019年12月21日班级:姓名:编号高三地理——大洋洲、澳大利亚两极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地理事物的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对澳大利亚风能分布影响最大的风是( )A.季风 B.东南信风C.西风 D.极地东风2.澳大利亚铁路密度小,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山地广布,地形崎岖B.沙漠面积广C.地广人稀,人口城市分布集中D.公路、航空运输发达读南极洲区域图,完成3~4题。
3.与中山站和长城站相比,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条件更好。
这是因为其所在地( )A.昼短夜长、视野开阔B.地势高,盛行上升气流C.自转的线速度较慢、风速较小D.大气透明度较高、连续观测时间较长4.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点距极点的距离为 2 000 km B.昆仑站位于冰点的东南方C.磁点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 D.我国四个科考站在冬季都有极夜下图为我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 )A.①所在国家面积比②所在国家大,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B.黄河站盛行西南风C.黄河站位于特罗姆瑟市的东北方向D.黄河站有极昼3个月左右6.北极熊的数量明显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其生存环境恶化②海水变得越来越咸导致其饮用水源缺乏③有毒的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其健康④考察人员使用的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危害其生存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下图是某国沿纬度30°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该国位于(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东半球8.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是平原,气候干旱 B.②处地形平坦,降水丰富C.③处是山脉,东坡比西坡湿润 D.东西两岸附近海域洋流方向相同黑德兰港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是澳大利亚主要铁矿石出口港。
(2021年整理)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十二)2.12澳大利亚极地地区

(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十二)2.12澳大利亚极地地区(推荐完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十二)2.12澳大利亚极地地区(推荐完整)的全部内容。
亚极地地区(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十二)2。
12澳大利亚极地地区(推荐完整) 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十二)2.12澳大利亚极地地区(推荐完整)〉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澳大利亚极地地区(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5·湖州模拟)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
读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
影响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纬度、洋流 B.纬度、降水C.地形、洋流D.降水、地形2。
影响澳大利亚铁路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地形B.纬度、城市C.地形、纬度D。
2024-2025学年课时作业人教版区域地理课时作业(十八) 澳大利亚与极地地区

课时作业(十八) 澳大利亚与极地地区[基础篇]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知,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在()A.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B.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C.西部和北部沿海地区D.大陆中部平原地区2.该国大部分居民所属的人种为()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黑色人种D.混血人种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和气压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A.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D.地势起伏状况4.该季节()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D.丁地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5.极地地区是科学研究和考察的天然场所。
2015年4月10日,我国执行第31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顺利凯旋,标志着我国第31次南极科考任务顺利完成;2015年7月11日,我国第六次北极科考队又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穿过北极圈,开始实施北冰洋科学考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大洋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中山站在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
这两个科考站中,距离北京较近的是________。
(3)我国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常年盛行东北风的是________。
(4)我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的时间都是在2月份,建立北极科考站的时间最佳应是几月份?原因是什么?(5)结合下表,描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能力篇]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6~7题。
6.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7.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A.生物类型多样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D.人类活动影响少下图为“某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2022学年高二地理 区域地理 2-10澳大利亚 极地地区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

20℃2011年1月6日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10.关于中国南极昆仑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三个南极科考站中海拔最高的B.位于南极点上C.位于南极“磁点”上D.位于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上答案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判知,M地为南极半岛附近,该地域受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影响,常年吹东南风。
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是内陆冰盖最高点。
2012年2月15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迎来了27岁生日。
长城站上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让人们不禁忆起中国科学家在这片冰雪世界里的努力和奉献。
据此回答11~12题。
11.图中数字代号代表长城站的是A.①B.②C.③D.④12.长城站上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在多数日子里,旗帜飘向的方向是A.东南B.西北C.东北D.西南答案读图,回答13~14题。
13.甲、乙两地所在国家在自然地理特征方面相似的是A.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B.都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上C.境内热带荒漠面积都比较大D.境内都有一条纵贯南北、流量丰富的大河14.关于甲、乙两地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所在国家是世界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国B.乙地所在国家水稻种植业发达C.两国都是本洲的发达国家D.两国的经济支柱是旅游业答案解析第13题,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苏丹,澳大利亚没有纵贯南北的大河。
第14题,埃及是世界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国,为发展中国家。
旅游业是两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2022·孝感模拟下面为某大陆沿140°经线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15~17题。
15.甲地降水主要集中在A.3~5月B.6~8月C.9~11月D.12~2月16.有关乙丙二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地全年降水较均匀B.丙地降水少是因地处信风背风坡C.乙地降水主要集中在6、7、8月份D.丙地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控制17.下列关于图中所指国家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牧业发达,以家庭经营为主B.该国传统能源中石油有明显优势C.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D.采掘工业比重大,初级产品出口量大答案解析第15题,由图可知,该区域是澳大利亚大陆,东经140°经线穿过了澳大利亚的中部平原地区。
课时作业12-大洋洲—澳大利亚-极地地区

课时作业12大洋洲—澳大利亚极地地区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沿回归线所作的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
1.该大陆()A.位于东半球,跨寒、温、热三带B.西部沿海湿润,东部沿海干燥C.处在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2.该大陆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有()A.石油、天然气B.铁、煤C.金、金刚石D.磷、铜解析:从跨越经纬度范围及地形特点,可以判定该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其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煤、铁资源丰富。
答案:1.D 2.B3.一月由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A.航向为西北B.航向为东北C.航向为西南D.航向为东南解析:P地位于南美洲南端,Q地位于南极半岛附近,Q地位于P地东南方向。
答案:D4.近几十年,乙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是由于()A.填海造陆B.地震频繁发生C.冰架崩裂及消融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解析: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周围地区冰架崩裂或消融,引起海岸线的变化。
答案:C5.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A.T B.QC.R D.S解析:澳大利亚东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部为西澳大利亚寒流,故选C。
答案:C6.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 B.QC.R D.S解析:“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和东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答案:B7.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P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且位于澳大利亚内陆,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小且气温高、温差大。
答案:A读“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8—10题。
8.图中洋流的名称为()A.西澳大利亚寒流B.加那利寒流C.本格拉寒流D.北大西洋暖流解析:图中洋流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海区。
答案:A9.X地降水主要集中在()A.12月~次年1、2月B.3~6月C.6~9月D.9~12月解析:X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其冬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优质教案+练习题【含答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环境特点进行分析。
小结:1.南极地区:纬度位置:南极圈以南半球位置:南半球海陆位置: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北极地区:纬度位置:北极圈以北半球位置:北半球海陆位置: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周边的亚、欧、北美三大洲部分地区。
2.纬度高。
3.北极温度比较高。
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南极地区海拔高;南极绝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冰雪有反射太阳辐射的作用。
4.“冰雪高原”、、、承转: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每年暖季在南极基地上活动的人数达2000多人。
极地环境如此恶劣,我们为什么还要进行考察呢呢?科学考察的宝地考察项目(二):科学考察的宝地1.极地考察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2.极地考察的意义有哪些?3.我国在极地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哪些?合作探究:4.我国每次向极地考察站派来的补给船,去时装的通过阅读课本及课件资料,充分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通过读图及同桌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极地考察的重要意义,通过标注,让学生知道我国建立的科学年正式签署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协议。
课堂总结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10 极地地理(练习)一、选择题南极洲地理环境独特,是开展科学实验的理想地区。
目前我国已在南极地区设立了5座科学考察站,图示意南极洲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科考队员在南极洲最常见的景观是()A.沙漠B.冰雪C.草原D.沼泽2.南极洲自然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是()A.铁矿资源B.煤炭资源C.淡水资源D.石油资源3.我国科考站中全年均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长城站B.中山站C.泰山站D.昆仑站北冰洋是世界上温度最低的大洋,大部分洋面上常年覆盖着3~4米厚的坚实冰层。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随着环境变化,北极熊的生存面临困境,有人把它画成漫画b 所示。
a为北极地区局部图。
读图,完成下面4-5小题。
4.白令海峡()A.位于中纬度B.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C.位于东半球D.是欧洲和北美洲分界5.漫画显示北极熊面临的生存困境是()A.北半球陆地面积缩小B.当地人口密度加大C.世界的能源消耗增加D.冰层融化速度加快下图为南半球海陆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二地理 区域地理 第2单元 第10讲 澳大利亚 极地地区

• 2.地形与河流
塔斯马尼亚岛
• (1)地形特点:澳大利亚大陆________,是世界上地势起伏 最和缓的大陆,共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形区。
地势低平
大分水岭 大自流盆地
(2)河湖分布:_墨__累__河___为全国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 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_北__艾__尔__湖_,为地势最低处。
居民
绝大部分是欧洲白种人后裔,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 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国家,有现代化的农牧 经济 业和工矿业。目前,服务业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
成为经济支柱
主要 城市
堪培拉、悉尼、墨尔本、珀斯、惠灵顿
• 2.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与产业活动的关系
• 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自然条件: • (1)地形——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 (2)气候——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气候干旱,为草原和沙漠,
位置 范围
澳大利亚东、中、西部地形不同。东部是大分水岭; 地形 西部是低矮的高原,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左右;中部是
平原,“大自流盆地”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分布。东南沿海流影响,气候温暖 湿润;内陆和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新西兰属温带海
洋性气候
河流 最大河流是墨累河,注入印度洋。最低处是北艾尔 湖泊 湖;中部平原地下水丰富
历史有关。 东南沿海 • (2)重要城市 • 首都:________; • 全国最大的堪工培业拉中心和港口城市:________。
悉尼
• 5.发达的经济
• (自1)然发条达件的适农宜牧发业展:农澳牧大业利,亚是__世__地界__广上__人重,稀要草的场羊和毛可生耕产地国多和; ____________输出国。
• 1.位置和范围
• (1)位置:主要位于15°S与35°S之间,及120°E与 150°E之间,南回归线和130°E穿过本区中部。东临 ________,西临________;南与南极大陆相望。
高考区域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澳大利亚、两极地区课时作业

澳大利亚、两极地区课时作业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①盛行西风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活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A.水田农业B.迁移农业C.种植园农业D.畜牧业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内,岛屿的西南部为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选A项;由洋流的分布可知,该岛屿附近无暖流分布,如果反气旋活跃则降水不会丰富,故③④说法错误,排除B、C、D三项。
第2题,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该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潮湿,热量条件较差,不适合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加之该岛多山地,因而最适宜发展畜牧业(或乳畜业),故选D项。
答案 1.A 2.D下图为某岛屿的西北—东南向的地形剖面以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岛屿东西海岸相距平均140千米。
读图回答3、4题。
3.该岛可能是下图中的( )4.关于该岛屿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岛屿西坡林木茂盛,东坡多草坡B.该岛屿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易发旱涝灾害C.该岛屿东海岸受寒流影响,降水较少D.该岛屿雨水充沛热量充足,盛产甘蔗解析本题组考查世界岛屿的相关知识。
第3题,该岛屿西北一侧降水多,东南一侧降水少,说明西北一侧为岛屿山地的迎风坡,东南一侧为岛屿山地的背风坡。
根据图中岛屿形状和纬度位置分析,A项为马达加斯加岛,该岛屿东侧为迎风坡;B项为台湾岛,该岛屿东南一侧为迎风坡;C项为新西兰南岛,西北一侧为迎风坡;D项为古巴岛,其东北一侧为迎风坡。
由此判断正确选项为C项。
第4题,新西兰南岛地处南半球西风带控制范围之内,山地的西北一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林木茂盛;东南一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多草坡。
该岛屿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东海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地处温带,热量不能满足甘蔗的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大利亚极地地区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建成。
该考察站位于(80°25′01″S,77°06′58″E(如图所示)),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千米。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上图中三个南极考察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极昼极夜时间长城站最短
B.地方时昆仑站最早
C.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中山站最大
D.二分日昆仑站日出东南
2.下列关于昆仑站建站难度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低温严寒②风速较平稳③海拔高,缺氧④距中山站较远,需设置中继站⑤环保要求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时间越长,是昆仑站;地方时是越向东,时间越早。
正确的是B项。
第2题,本题考查昆仑站建设难度大。
原因从纬度、自然环境、环保要求等方面分析。
选择D项。
(2015·长春模拟)2013年中国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
开展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对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图为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及变化预测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加强B.全球气候变暖
C.极昼天数较多D.太阳辐射增强
4.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的变化会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森林生态系统得以改善
B.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减少
C.通往欧洲的北部航线开通
D.人口大量向北极地区迁移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地冰川的融化,进而影响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B 正确。
第4题,本题要注意审题,题目要求选择“直接”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北极航线通航条件变好,使得我国通往欧洲的北部航线开通,C正确。
(2015·广东模拟)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5~6题。
5.I地带面积广阔的自然原因是( )
①地形单一,地势起伏小
②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③全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辽阔
④沿海有暖流流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对调入区域的影响主要有( )
①缓解了供水紧张状况②提高了土地生产力③减轻了土壤盐碱化④加重了环境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5.A 6.A
解析:第5题,根据图例信息判断,Ⅰ为半干旱的粗放畜牧业地带,结合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水源等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该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且该地区以高原为主,地
形较平原,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故以草原、荒漠为主;该地区沿海为寒流流经,③④错误。
第6题,可借鉴南水北调对调入区的影响,使调入地区水资源增加,缓解了用水紧张状况,利于缓解因干旱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故提高土地生产力,利于农业生产,但若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
(2015·拉萨高三月考)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
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A.水田农业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D.畜牧业
答案:7.A 8.D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为新西兰,地处西风带,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大山脉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因此降水丰富。
岛屿西南部受西风漂流(寒流)影响较大,结合选择项可知,A正确。
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沛、气候温和,多山地,适合草类生长,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最合适。
D正确。
(2015·北京朝阳区质检)下图为北极航道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9.北极航道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印度洋海盗猖獗
C.传统航道拥堵D.北极沿岸多港口
10.由中国走传统航道到鹿特丹要依次经过( )
A.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土耳其海峡
B.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C.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D.东南亚沿岸—西亚沿岸—南亚沿岸
11.北极航道是( )
A.亚洲东部联系欧洲西部的捷径
B.太平洋联系大西洋、印度洋的捷径
C.北非联系亚洲、大洋洲的捷径
D.大洋洲联系南美洲、北美洲的捷径
答案:9.A 10.B 11.A
解析:第9题,全球变暖,北极极冰融化,使北极航道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
第10题,结合图示知,由中国走传统航道到鹿特丹要依次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第11题,结合图示知,北极航道是亚洲东部联系欧洲西部的捷径。
12.下列岛屿或群岛中,不属于大洋洲的是( )
A.夏威夷群岛B.西印度群岛
C.新几内亚岛D.密克罗尼西亚群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
西印度群岛位于加勒比海,不属于大洋洲。
该图是大洋洲局部图,读图回答13~16题。
13.下面岛屿中,地跨亚洲和大洋洲两大洲的是( )
A.P岛B.Q岛
C.R岛D.T岛
14.甲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15.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B.世界上惟一的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C.全国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D.西部是南北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广阔高原
16.流经P岛附近的洋流按性质与成因划分,分别是( )
A.暖流、密度流B.寒流、补偿流
C.寒流、风海流D.暖流、上升流
答案:13.B 14.B 15.D 16.C
解析:第13题,图示Q岛为新几内亚岛,跨亚洲和大洋洲;P为塔斯马尼亚岛;RT为新西兰南北二岛。
第14题,图示甲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为混合农业区。
第15题,澳大利亚的地形形成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东部为大分水岭,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D错误。
第16题,图示P位于澳大利亚南部,受西风漂流影响,按性质分,属于寒流,按成因分为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形成的风海流。
二、综合题
17.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
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
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3)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答案:(1)地理分布: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的中西部;主要出口地为东亚。
优越条件: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
(2)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
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3)相同点:②、③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
不同点:②地水资源总量比③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
③地地表水较为丰富,集中在冬季。
解析:第(1)题,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分布的描述,应结合图1,图中显示了澳大利亚西部地区,铁矿石就在其中西部分布,准确描述其铁矿石的分布及出口地的地理位置;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应从原料地特点、市场、及与出口港口之间的距离等方面去分析。
第(2)题,结合图3所给的①、③两地的气候资料,可看出①地是当地夏季多雨,③地是当地冬季多雨。
第二问气候特征成因的分析,澳大利亚西北部和南亚季风成因基本相同。
第(3)题,应从水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等方面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