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的发病原因和控制方法.doc

猪腹泻的发病原因和控制方法

概述:一、发病原因:1、饲料霉菌毒素是主要诱因,很多生下来就呕吐水样腹泻的猪解剖时,肝脏呈土黄色,特别是麸皮量大的配方如妊娠料,麸皮达到20%以上,加上春节麸皮水分高、存放时间长,原料霉变不可避免,霉菌毒素造成免疫力低下,抗体持续时间短,疫苗打了好几次,返饲做了好几次,就是低档不住腹泻。

2、蓝耳与圆环免疫抑制病的存在也造成抗病力下降、免疫力下降,我国99%以上的猪场都是蓝耳和圆环的阳性场。

3、温度低、湿度大、空气恶浊,特别是对配怀舍的温度不重视,温度低到几度,猪腹泻往往总是从配怀舍开始再感染到育肥舍、保育舍最后是产仔舍。要求产仔舍温度升到25度比登天还难。

4、保健工作不及时,春节前后,很多场忽视了对种猪的投药保健,是细菌性病原活跃,有的猪场是先发生细菌性腹泻再转为病毒性腹泻。

5、春节管理疏松症,大家都想回家与亲人团聚,轮流换班休息,猪场人员少、交叉感染现象多,环境卫生差、消毒不及时。

二、猪腹泻预防思路:

1、营养改善,控制原料霉变,远离霉菌毒素。尽量少用麸皮或不用麸皮,麸皮能量低,水分高,在加工面粉时要加湿所致。

2、提高温度,特别是配怀舍、产房、保育舍,大环境温度配怀舍不低于15度、产房产前第一周23度、分娩第一周25度,以后每周降2度,保育舍第一周28度,以后每周降2度至22度止,产房小

环境温度用红外灯和电热板,第一周32度,以后每周降2度。猪的饮水温度不低于20度。

3、定期保健,全场猪群每月一周同步保健,使用吉他霉素或者恩拉鼎或者黄霉素,按预防剂量,控制细菌性疾病的滋生。种猪分娩后的3天保健及仔猪三针保健用质量好的长效土霉素。

4、及时免疫:每年9月底对种猪首免TP二联灭活苗或者胃流轮三联苗,间隔3周二免,1月初三免。

三、猪腹泻控制思路:

1、发生呕吐腹泻后立即封锁发病区和产房,能够全部封锁当然更好。扑杀10日龄之内呕吐且水样腹泻的仔猪,这是切断传染源、保护易感猪群的做法。

2、提高猪舍温度、重点是配怀舍、产房。温度要求同上。将产前2周以上的母猪用聚维酮碘清洗消毒干净后赶入产房提前加温。

3、加强人员隔离和消毒,人员工具控制在固定猪舍,用石灰粉铺洒走道和粪便,聚维酮碘喷雾,白醋熏蒸,每天2次,这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做法。

4、种猪群紧急接种胃流二联苗或胃流轮三联苗。

5、返饲:如果配怀舍腹泻,直接用粪便饲喂产前2周以上的母猪;如果产房发生呕吐腹泻,用7天之内的小猪(最好是3日龄内的呕吐腹泻小猪的12指肠及其内容物剪碎打浆用牛奶稀释(肠道内容物:牛奶=1:3),打浆温度不超过25度,饲喂产前2周以上的母猪。

6、早期断奶:对2周以上的仔猪进行断奶,转到温度不低于

28度的保育舍,用39度左右温水拌教槽料成糊状饲喂。

7、治疗:对8-13日龄的呕吐腹泻猪用口服补液盐拌土霉素碱或诺氟沙星温热39度左右进行灌服,每天4-5次,确保不脱水为原则。但必须隔离严格,不得扩散。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 引言 1.1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定义 仔猪病毒性腹泻,简称PEDV,是由仔猪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肠道疾病。该病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致病力强,病程急,易在仔猪场大面积爆发,对仔猪饲养业造成严重危害。PEDV主要靶向幼崽仔猪,造成其出现严重腹泻、消化不良、厌食以及生长发 育受阻等症状,不仅影响仔猪的健康和生长,而且导致养猪场的经济 损失。仔猪病毒性腹泻病毒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对温度 和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增加了对其防控的难度。加强对仔猪病毒性 腹泻的防治,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养猪产 业中,预防仔猪病毒性腹泻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养猪业的 稳步发展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1.2 问题的重要性 仔猪病毒性腹泻是仔猪生产中常见的一种传染病,造成了养殖业 的重大损失。这种疾病不仅影响了猪场的生产效益,还给养殖户带来 了经济上的困扰。仔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不仅仅是一种动物健康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仔猪病毒性腹泻进行深入的病因分析和有效 的防治措施研究显得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才 能有效地减少仔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生,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为养 殖户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仔猪病毒性腹泻这一问

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仔猪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 2.1 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分析 病毒性腹泻是仔猪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引起了养殖户 的高度关注。这种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某些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仔猪的免疫功能,使其容易受到病毒感染;二是病毒因素,包括病毒的种类和毒性等。常见引起仔猪病毒性 腹泻的病毒有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等。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还与饲料管理不当有关,包括饲料质量不 合格、饲料中添加的抗生素过多等。这些因素会降低仔猪的免疫力, 使其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在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腹泻方面,饲料管理 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病毒性腹泻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养殖户在日常 养殖管理中,需要注意环境改善、饲料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降低仔 猪感染病毒的风险。只有全面加强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仔猪病 毒性腹泻的发生,确保仔猪的健康生长。 2.2 防治措施 1. 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效的防治措施才 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措施 一、腹泻发生的原因 1、病毒性腹泻:⑴传染性肠胃炎。本病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临床上以厌食、呕吐、严重腹泻、失水为特征。特别在寒冷季节,能迅速传播各种年龄的猪。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高达100%,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很低,成猪几乎没有死亡。康复猪带毒可达10周甚至100多天,在不良环境下重新排毒而导致病的传播。该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发病高峰为1-2月份。病毒传播可通过猪的直接接触。母猪乳汁可以排毒,并通过乳汁传播给哺乳仔猪,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本病流行有3种形式:流行性多见于新疫区;地方流行性多发生于疫区;周期性地方流行性在疫区。由于母猪具有免疫力,其初乳中的免疫抗体可为哺乳提供保护力,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但在断奶后又成易感猪。本病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蔓延全群。首先呕吐,继而发生频繁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极度口渴,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越严重,病死率越高。 ⑵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小猪易患此病,哺乳仔猪死亡率达50-100%。其特征为呕吐,腹泻。病毒存于病猪的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饲料、饮水、交通工具及用具而传染。在寒冷的季节里对断奶前后的仔猪危害最大。 ⑶轮状病毒感染。病毒存于易感动物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在人和家畜之间可能相互感染。在寒冷、潮湿、不良的卫生条件下,发病率高。病毒经口进入机体能抵抗蛋白分解酶和胃酸的作用,所以能顺利到达小肠,经胰蛋白酶激活而感染小肠绒毛顶部上皮,在其中增殖并使之发生变性、溶解或脱落,绒毛遂缩短变宽。隐窝细胞未及分化成熟就移向感染发病的绒毛上皮,并取代其位置,于是发生吸收不良。双糖特别是乳糖消化障碍,电解质从细胞外液转移至肠腔,从而导致水样腹泻。8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高,一般为50-80%,若有大肠埃氏菌混合感染更严重。 2、细菌性腹泻 ⑴猪痢疾。由猪痢疾密螺旋菌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发生,7-12周龄猪发病率最高。该病最初在猪群中呈散发性,发病急,继而同群猪陆续发病,病情严重的发生死亡,病愈的猪生长也很缓慢。猪群起初发病时,常呈急性,主要表现食欲废绝和剧烈下痢,严重者发生喷射状水泻,带有血液、血块或粘液。随病程的发展,粪便混有脱落的粘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的碎片,味腥臭,色灰色或黄色。发生本病的原因是一些养殖户观念陈旧,认为猪不怕脏,舍内不经常打扫,更谈不上消毒。 ⑵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病猪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或浆糊样稀粪和迅速昏死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主要发生于5日龄以内的仔猪。3日龄以内的猪发病率90%左右,死亡率达100%。该病的特点往往是一窝一窝地发病。该病在本县农村散养户中尤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观念,封建迷信思想严重。例如,母猪在产仔后,羊水、恶露污染的垫草必须等仔猪满月后才能清除,这样就给大肠杆菌形成了良好的培养基,导致仔猪发生黄痢和白痢。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病,简称PHEV,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类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高发病率、快速传播及病情重。本文将从病源病因、临床表现、预防与控制等方面介绍PHEV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一、病源病因 PHEV是家畜传染病之一,由PHEV病毒引起,属于Togaviridae病毒科,病毒粒子为直径60nm的球形病毒。该病毒对猪、羊、牛等动物均有感染性。 二、临床表现 PHEV感染后其病毒会在肠道内繁殖,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并侵袭到全身。其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症状。 (一)消化系统症状 感染PHEV的猪类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粪便是水样状,含有泥沙和黏液,有时呈现灰黄色颜色,并带有不同程度的恶臭。腹泻的持续时间往往很长,病程可以持续3周到3个月左右。 PHEV容易引起猪呼吸道疾病,超过20天龄的猪类则表现为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喘息咳嗽、流鼻涕等呼吸系统症状。病毒污染而病毒感染病程长的猪,在消化症状逐渐缓解的时候,呼吸道症状反而加剧,甚至在一些病例中引发肺炎。 三、治疗措施 目前没有特效的病毒性腹泻病疫苗可供使用,因此预防和治疗非常关键,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配备合适的饲料 增强猪类免疫力有利于缓解病情,营养充足的饲料可以提高猪类的身体抵抗力。 (二)加强环境卫生 经过消毒处理的环境卫生可以有效的减少病毒数量,避免猪类染病。 (三)提高猪类免疫力

针对PHEV的免疫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毒的传播。猪类通常在3周、5周和8周分别进行3次疫苗接种。疫苗应在动物健康的情况下进行,并在动物年龄到达接种时间时进行。 (四)药物治疗 药物抗病疗法也是PHEV治疗的一种选择,目前可采用利福平、麻黄碱、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病情。 综上所述,对于PHEV这种高发病率、快速传播且病情重的猪病毒性腹泻病,要采取全面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猪类的身体免疫力,控制疾病的传播。

仔猪腹泻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是广大养猪户遇到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造成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1-4]。临床表现为下痢、消瘦、被毛粗乱,精神萎靡,常因脱水死亡。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较为复杂,因此只有辨证施治,才能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1仔猪腹泻发病原因 (1)初生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仔猪在母体中通过胎盘获取营养,出生后只有通过吃到初乳获得免疫球蛋白才能产生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比较弱,对外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不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因而易导致初生仔猪发生腹泻。 (2)初生仔猪因为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皮下脂肪少,被毛较短,对温度的调节能力较弱,所以当气温突然变化、贼风侵袭、仔猪舍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可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此时其肠道内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会引起仔猪腹泻。 (3)新生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功能不完善,消化酶不足,若仔猪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过高,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质进入肠道后,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 (4)仔猪早期断奶,母猪和仔猪突然分开,环境变化、饲料变化等原因引起仔猪发生应激反应,导致抗病力下降而发生腹泻。 (5)母猪产后无奶或乳汁过浓、过稀均可导致仔猪腹泻。母猪无奶,仔猪不能及时吃到初乳,获取母源抗体;乳汁过浓,脂肪和蛋白质过高,仔猪易消化不良;乳汁过稀,营养不全,缺少某些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因子而引起仔猪腹泻。 (6)由细菌性病原而致腹泻。大肠杆菌可引起1~7日龄仔猪黄痢、10~30日龄仔猪发生白痢,C型魏氏梭菌可引起1~3日龄仔猪发生红痢,沙门氏杆菌可引起仔猪副伤寒,猪痢疾密螺旋体可引起50~90日龄的仔猪泻痢。 (7)因病毒性病原而引起的腹泻。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多发生于冬、春季,感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80%;伪狂犬病可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轮状病毒在寒冷季节常与仔猪白痢混合感染,多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 (8)因寄生虫病引起的腹泻。主要是艾美属和等孢子属的球虫和猪蛔虫、食道口线虫、毛尾线虫、类原线虫等线虫寄生在消化道内引起仔猪腹泻。

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及防制措施

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及防制措施 摘要: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仔猪腹泻是一种临床症状,很多因 素都可引起仔猪腹泻。在养猪业生产中,仔猪腹泻发生率很高,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更为常见。断奶后的仔猪腹泻发生率高达30%,死亡率达10%—15%。发病后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同时由于腹泻,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对疫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其它传染病,治疗不 及时就会引起大批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浅析了造 成仔猪腹泻的原因,同时根据临床经验对其防治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仔猪、下痢、防治策略 仔猪腹泻是养猪场的常发病,多发病,轻者会影响仔猪生长发育速度,饲料的转化率降低;重者还会引起猪的死亡,降低仔猪成活率,严重影响 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有效的防治仔猪腹泻已成为养猪生产中需要特别 关注的问题。1、病因:在养猪生产实践中,仔猪腹泻是多因素相互作用 的结果。 1、初生仔猪未吃到足够的初乳和保温措施不好:初生仔猪只有吃到足 够的初乳以后才能获得免疫。而生后2周内是仔猪黄白痢的高发期,因初 乳不足容易引起腹泻。初生仔猪特别是生后1-3日龄的仔猪如果室温偏低,而又没有增温措施。 由于初生仔猪大脑皮层不够健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 这样就很容易因室温偏低引起代谢紊乱而发病。2、卫生条件差,湿度大、通风不良猪场卫生未搞好,农村散养户采取地面平养,母仔同窝,母猪大 小便未即时清除,造成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就很容易造成仔猪感染,导 致腹泻的发生。

3、饲料质量差,不易消化或中毒仔猪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搭配不合 理或含有过量的抗胰蛋白酶物质、脂肪盐等也会导致仔猪腹泻,饲料发霉 变质,被病原菌污染后,因霉菌、细菌毒素会导致中毒而腹泻。 4、对哺乳母猪管理不当会影响母猪分泌乳汁的质量。乳汁过多、过 浓或过少、过稀,均可使仔猪发生消化障碍而导致腹泻的发生。5、病原 体感染 (1)大肠杆菌感染引起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白痢常发于生后1周以内,以1-3日龄居多,仔猪白痢多发于生后10-30日龄,以10-20日龄居多, 前者以排出具有腥臭味黄色糊状粪便或黄色透明稀便为特征,后者以排乳 白色、灰白色或青灰白糊状稀粪为特征。仔猪发生黄痢时,常波及同窝仔 猪的90%以上,病死率很高,有的达100%;发生白痢时,同窝仔猪的发病 数在20-80%之间,死亡率相对低一些。 (2)沙门氏杆菌引起仔猪副伤寒该病常发于4月龄以下的仔猪,多 在雨水多而潮湿的季节,初便秘后下痢,粪便呈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 仔猪生长不良,被毛粗乱、污秽。(3)传染性胃肠炎由传染性胃肠炎病 毒引起,以呕吐、严重腹泻和腹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 10日龄内的仔猪病死率相当高,可达100%,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很低。 (4)猪流行性腹泻引起该病的病原体同传染性胃肠病毒非常相似, 也是一种冠状病毒,而且在流行病原和临床症状等方面二者均无显蓍差别,只是病死率比猪传染性胃肠稍低。 (5)轮状病毒病该病常发生于气温较低的冬季,猪场发生过此病后,成年猪因获得了免疫不再发病,发病的多是8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为50-80%,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死率在10-100%之间。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及其诊治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及其诊治 仔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仔猪传染病,也称为猪传染性腹泻。病原体主要为TGEV(猪传染性胃肠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易在仔猪群体间快速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将就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及其诊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 1. 病原体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主要为猪传染性胃肠病毒(TGEV),这是一种属于冠状病毒科的病毒。TGE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当感染的仔猪排泄TGEV后,其他仔猪通过食入受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就会感染病毒。 2. 传播途径 除了粪-口途径外,TGEV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或者接触传播。当感染的仔猪呼吸道排泄病毒颗粒时,周围的环境可能会受到污染,其他仔猪通过吸入污染环境中的气体就会感染病毒。当感染的仔猪与健康仔猪接触时,也可能将病毒传播出去。 3. 病因复杂 除了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外,仔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生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仔猪的免疫状态、环境条件、饲养管理以及病毒的变异性等。要全面控制仔猪病毒性腹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防治。 二、临床表现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呕吐、消瘦、发热、食欲不振、腹痛、疲倦等。在初期,仔猪出现食欲不振、腹泻、消瘦等症状,体温会略有升高。随着病情的加重,仔猪的腹泻会变得更为严重,粪便呈水样,颜色浅黄,有强烈的异味。仔猪会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光泽的皮肤变得干燥无光,眼球凹陷,精神萎靡。少数仔猪可能会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1. 临床表现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十分典型,一旦仔猪出现腹泻、呕吐、消瘦等症状,就应该高度怀疑为仔猪病毒性腹泻。但由于这些症状也可能与其他肠道疾病相似,因此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测数据做出最终诊断。 2. 病理学检查

猪营养性腹泻的病因分析、临床特征和防治方法 - 养猪技术

猪营养性腹泻的病因分析、临床特征和防治 方法-养猪技术 猪营养性腹泻通常是断奶仔猪发生,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如猪舍过于潮湿,通风较差,夏季没有注意降温,冬季没有加强保温,突然更换饲料,以及饲料中含有锌、铁、铜、硒等不足而导致消化吸收紊乱,造成腹泻。仔猪患病后不仅会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和生长缓慢,还可导致死亡,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营养性腹泻的病因猪营养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和防治。1、病因分析采食量。仔猪断奶后一般无法立即适应从富含营养且容易消化的液体母乳变成较难消化的固体仔猪料、植物性饲料,再加上断奶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其在断奶后的1-2天内拒绝采食、减少采食,再经过2-3天会由于过度饥饿而大量采食,导致机体在短时间内食入过多的营养物质,由于很难在消化道正常消化,从而引起消化迟滞。没有消化的养分,特别是碳水化合物,非常容易发酵,从而使胃肠道内的病原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进而引起腹泻。日粮蛋白质和纤维。仔猪的小肠和胃能够对食入的日粮蛋白质进行水解,但由于消化道及其酶系统没有发育完善,使其消化植物蛋白质的能力较低。仔猪断奶后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是日粮蛋白质导致的过敏反应,其中导致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植物性蛋白质。正常情况下,日粮中含有适量的纤维类物质能够促使仔猪胃肠道以及其他消化器官正常发育,并使其微生物区系维持正常,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腹泻。但由于仔猪具有非常弱的消化纤维的能力,只要纤维含量过高就会导致消化道黏膜发

生机械性损伤,从而引起腹泻。断奶应激。仔猪早期断奶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反应,主要由于环境、心理、营养以及争斗方面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据报道,环境应激、争斗应激、心理应激不会严重影响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但营养应激会对其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在临床上主要导致采食量减少,饲料利用率下降,并由于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其他因素。瓜菜类饲料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若调制或储存不当就会转化成有毒的亚硝酸盐;饲料发生霉变,以及含有脂肪的氧化酸败及其他各种抗营养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等,都会使早期断奶仔猪发生腹泻。另外,营养素形式发生改变也能够导致腹泻,如仔猪从依靠小分子的乳脂和乳糖获取能量变成从长、中链的植物脂肪和大分子的淀粉获取能量,这种营养素形式的突然变化会导致消化道和消化酶出现暂时性的不适,引起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2、临床特征病猪临床上主要表现出呕吐、排泄失禁,通常会呈喷射状排出稀薄的水样粪便,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发病后期还会出现脱水、贫血等症状,体表被毛粗乱失去光泽,皮肤明显苍白,弹性减弱,共济失调。若没有及时给予治疗,病猪就会出现全身症状,造成各个器官严重衰竭,并引起自体酸中毒,最终发生死亡。3、防治措施药物治疗。为促使病猪尽快康复,主要采取对症疗法,防止死亡。病猪要立即进行隔离,并及时查明原因,对猪舍、通道以及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立即采取补盐和补水,饮用充足的口服补液盐,避免发生脱水,还要使用肠道抗生素来避免出现继发感染。药物治疗时,最好先采取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不要随意使用抗菌药物,防止产生抗药性。通

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王宝兰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2期 王宝兰 近几年来,冬季猪腹泻病的发病和流行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集约化的养猪场,腹泻的发 生率较高。猪的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病因均可引起腹泻,尤其以1~3月龄的仔猪 发病较为常见。断奶后仔猪腹泻病的发病率高达30%~40%,死亡率高达30~50%,乳猪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更高,可达10%。猪只发病后的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率低,仔猪一旦感染腹泻病,会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对疫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传染病,若治疗不 及时,就会引起大批死亡。 一、猪腹泻病临床症状 不论是病毒性腹泻还是细菌性腹泻或其他原因的腹泻统称为猪腹泻,其临床表现为:全群 猪均可发病,不愿走动,无食欲或采食少,伏卧不起,颤抖,有的喜饮水,少数体温升高,多 数体温不升高;腹泻呈喷射状排出,粪便呈淡黄、绿色或灰自色,粪便恶臭,排粪失禁,粪污 染臀部、尾部,有的混有血液、发亮,有的夹有未消化的乳凝块和泡沫,5~10日龄以内仔猪死 亡率高;粪便中肉眼看不到寄生虫。剖检见肠肠管胀满,充满黄色内容物,肠壁薄,肠系膜淋 巴结肿大,半透明,肠内容物呈浆样或水样,灰黄色,无虫体寄生,空肠、回肠扁平起皱;胆 囊肿大。 二、猪腹泻的常见发病原因 1、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是由轮状腹泻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以及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病原体包括 大肠杆菌、TGE病毒、蓝耳病毒、沙门氏菌、圆环病毒、轮状病毒、球虫、寄生虫等。大肠杆 菌主要是地方性传播较为严重,一般无呕吐现象,表现为排出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蓝耳病 毒(PRRSV)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公猪精液、母猪胎盘进行传播;圆环病毒(PCV3)能够引发多系统衰弱综合症,传染性皮炎和肾炎,主要症状表现为呕吐、拉稀、体温偏高,拒绝进食、脱 水严重、体重下降、呼吸困难等。沙门氏菌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病和剧烈腹泻,慢性者反复 下痢,剖检可发现盲结肠处凹陷并有不规则的溃疡和假膜。猪痢疾密螺旋体是导致猪痢疾的病 原菌,流行期较长,发病率高,病发速度快、粪便中大多混有勃液与血液,呈胶冻状。冠状病 毒引起猪传染胃肠炎,主要表现为伴随呕吐现象,排灰色或黄色水样稀粪,病猪迅速消瘦、脱 水等。 2、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腹泻主要有:(1)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仔猪自痢,包括在仔猪出生后10 日龄内发生的黄痢,14~25天内发生的自痢以及仔猪1月龄后发生的仔猪水肿病,主要表现为 粪便呈黄色或黄自色糊状,含有乳凝块。(2)由C型魏氏梭菌引发的仔猪红痢,以排红色稀 粪及肠孰膜坏死为特征。(3)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猪痢疾,以7~12周龄的幼猪发病最多,常年持续不断,很难净化。(4)由猪沙门氏菌引发的仔猪副伤寒,主要发生于饲养密度大、 2~4日龄仔猪群的一种传染病,以腹泻和持续下痢为特征。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模式的推广,猪场仔猪腹泻常常发生,一旦错过治疗最佳时间,将会给养猪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那么仔猪腹泻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如何加强管理才能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呢?一旦猪群得了该病,如何治疗呢? 一、仔猪腹泻的原因 1母源农业技术性因素 母猪在妊娠期间,若出现营养不良、便秘、脱霉素滥用等,都会造成仔猪宫内发育迟缓(IUGR)。 2应激因素 哺乳仔猪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气候骤变、贼风入侵、保温不当等都可造成仔猪腹泻。 3营养因素 营养性腹泻由管理不当引发,高危群为断奶仔猪。 4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是引发仔猪腹泻危害最为严重的因素,仔猪较易突发的腹泻疾病有: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仔猪黄白痢、寄生虫性腹泻等。 二、疾病治疗措施 治疗仔猪腹泻以抗菌、补液、收敛、母仔兼治为原则。在发生仔猪腹泻时,补液疗法是减少仔猪死亡的一项重要措施。病仔猪脱水时,机体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必须及时补液,缓解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可采用口服补液盐饮水,临床上多用0.9%的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钾、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丁香莲采用口服

补液盐配合痢菌净,治疗没有经过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和基因工程双价K88、K99疫苗免疫过的母猪所产的,混合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黄白痢的2~10日龄仔猪,治疗过448窝4688头仔猪,治愈4302头,治愈率91.7%。病毒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从抗病毒、防止细菌继发感染、提高机体抵抗力三方面着手。抗病毒药物有黄芪多糖、干扰素、免疫球蛋白、清开灵注射液等;防止细菌继发感染的药物有阿米卡星、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等,同时使用收敛药、吸附药,如:鞣酸蛋白、木炭末。对严重下痢者还可辅以神经性止泻药阿托品。仔猪发生细菌性腹泻时,为了保证产品安全,在氯霉素、磺胺药被禁用的情况下,复方新霉素制剂可有效防治细菌性腹泻。

猪腹泻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猪腹泻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猪的腹泻是现代规模集约化养猪场的一种常见的多因素性疾病。在猪的疾病 中,出现腹泻症状占35-40%左右,尤其是仔猪,发病率更高,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细菌、寄生虫、病毒及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肠炎和腹泻是导致仔猪死亡最常见的病因。因此,防治与控制猪的肠炎与腹泻是每一个养猪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应力求系统的了解其致病的因素及诊断技术,针对病因,掌握其腹泻防治的有效措施。 一、腹泻的病因 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即许多因素可引起猪的腹泻。包括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猪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等。通常把这些导致病因素归类于传染性因子和非传染性因子两大类。 1.非传染性致病因子 ①仔猪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胃酸比成年猪低,杀菌能力差。 ②仔猪在夏天过多地饮水,稀释了胃酸,胃内的病菌不能被胃酸杀死,容易通过胃酸这一关,进入肠道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腹泻。 ③仔猪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包括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比成年猪分泌的少,这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④幼猪生长迅速,需要足够营养,而这些物质又要经过肠道消化吸收,与成年猪比,仔猪胃肠道的负担相对较重,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腹泻。 ⑤过敏性反应导致的腹泻:仔猪腹泻是伴随早期断奶而出现的问题之一。 ⑥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引起的腹泻。 2.传染性致病因子 ①由细菌引起的腹泻:引起猪肠炎与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见表1 表1 引起猪腹泻与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症状 病原菌 诱因 症状 特征 埃希氏大肠杆菌 (E.coli) 仔猪黄痢 气温变化 饲料改变 等应激因子 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糊状、捕捉时挣扎鸣叫中,肛门冒出稀粪 出后一周内发病,7日龄以上较少发生,发病严重,死亡率高 仔猪白痢 同上 仔猪突然腹泻,开始排浆糊样粪→水样→乳白、灰白黄白色下痢、气味腥臭 2-3周龄发病多、体温、食欲变化不明显、症状轻,3-7 天康复。 魏氏梭菌C型

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猪腹泻病是常见的猪类疾病之一,对养猪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疾病的临床症状 1. 腹泻:猪腹泻病的最主要症状即为腹泻,病猪粪便呈水样或泥样,甚至带有血液或黏液。 2. 嗜睡、食欲不振:患病的猪常常表现为嗜睡、食欲不振,不愿意进食。 3. 发热:患病猪体温升高,体温可达40℃以上。 4. 肚子胀:病猪腹部肿胀明显,腹水积聚。 5. 体重下降:病猪由于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体重会迅速下降。 二、疾病的发病原因 1. 饲料不洁净:饲料中可能混有霉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长期摄入可能导致猪出现腹泻症状。 2. 饮水不洁净:饮用水中可能携带有病原微生物,长期饮用不洁净的水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3. 环境不卫生:猪圈环境不卫生,粪便积聚、通风不良,容易导致细菌病毒的传播。 4. 采食不良植物:有些猪在采食过程中误食了不适宜的植物,导致消化系统的异常反应。 5.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是导致猪腹泻病的原因之一。 三、疾病的防控措施 1. 饲料卫生:保证饲料的卫生,防止霉菌、细菌的感染。 2. 饮水卫生:定期清洗水槽,保障饮水的卫生。 3. 猪圈卫生:做好猪圈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4. 合理饲养:合理安排饲料,不要过量、过浓,防止猪过度肥胖导致肠道问题。 5. 定期检查:不定期请专业兽医对猪只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隔离患病猪只:一旦有猪出现腹泻症状,应立即隔离治疗,切断疾病传播途径。 7. 疫苗预防:定期给猪只接种预防疫苗,提高其免疫力。 通过对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解,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的发生。希望广大养猪户能够认真对待猪猪的健康问题,加强管理,并及时请专业人士进行治疗,保障养猪业的生产效益。

猪传染性腹泻病病因及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腹泻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腹泻病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论猪的品种、性别和年龄大小都可被传染发病,往往由一头猪在一夜时间传染全场。 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早春是本病的流行季节,死亡率根据猪的体况不同而有差异。仔猪死亡率高,成年猪没有死亡。 症状多为急性突发型。病猪日龄越小,发病越多,病情越重。如果一窝猪1头有病,1天~2天则全窝皆病。病初体温稍高,可达40℃~41℃,精神不振,离群懒动,没有食欲,表现口渴,被毛竖立无光,粪便由稠到稀,粪色灰黄或灰黑、恶臭。后期粪便如水,肛门失禁,臀部、后肢和尾部被稀粪污染,小便量少而黄,食欲废绝,不愿行动,步行蹒跚,卧地颤抖,眼球下陷,体温下降,一般2天~3天衰竭死亡。断奶后的仔猪、育肥猪和种猪的临床症状较轻,食欲减少,愿喝清水。粪便稀薄,粪色粪状如黄酱,粪中常混有未消化完的饲料。精神委靡,迅速消瘦,眼窝下陷,卧地不愿走动。后期四肢下部、耳端、尾尖发凉。如能及时治疗,大部分可痊愈。成年猪、种猪和强壮的猪,发病后也可不治自愈。 症状轻者用新城疫Ⅰ系苗,每支0.5克加生理盐水10毫升,每头猪不论大小注射2毫升。注射三氮唑核苷,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日注射一次。病重者用恩诺沙星注射液,防止继发感染。按猪每公斤体重用药0.1毫升(含恩诺沙星2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

连用3天。或用肠炎灵注射液,按猪体重每公斤用药0.3毫升~0.5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注2天~3天为一个疗程。 注射的同时,尽早大量供给口服补液盐饮水,口服补液盐的配制方法是:精制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0克、水10升,混合溶解即成。无饮欲的小猪,用金属注射器每次灌服40毫升~80毫升,每天服5次~6次。也可静脉注射5%~10%的葡萄糖生理盐水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各500毫升~1000毫升,每天2次,连用2天~3天。 加强饲养管理,喂给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促使膘肥体壮,提高抗病能力。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勿使猪受凉,保持干燥卫生的环境。圈里圈外用2%的火碱水、10%的漂白粉水或20%的生石灰水上清液喷洒消毒。搭配好饲料,适当增加能量饲料,让仔猪吃饱住暖,提高对寒流的抵抗力。

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doc

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概述:仔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在养生产中,发生率高,尤其是1~2月龄仔最为常见,是养业的一大难题。发病仔常表现厌食或拒食、消化机能紊乱、腹泻、水肿、生长迟缓、利用率低等症状。仔腹泻常年存在,治愈后的仔常表现生长迟缓、耗料增多、疾病不断、出栏体重小,甚至成为僵。引起仔腹泻病原种类繁多,病性复杂,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发生在1~3月龄,特别是1~3日龄的新生仔,7~20日龄的乳,断奶后10~15d内的仔多发。引起仔腹泻的病因归纳为传染性腹泻与非传染性腹泻两大类。防治仔腹泻,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仔饲养管理、搞好仔保健,应用具有针对性和敏感药物。只有减少仔腹泻,提高仔成活率,才能提高养经济效益。1引起仔腹泻的原因分析 1.1病原微生物因素 仔黄痢,以1~4日龄最为常见,夏季多发。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粪中含有凝乳小块、腥臭,严重者排粪失禁,肛门和阴门呈红色。剖检可见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仔白痢,多发生于7~30日龄,以7~14日龄最常见且较严重,病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剖检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呈乳白色或灰白色。 仔红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1周龄以上发病较轻,四季均发,以排红色粪便和肠黏膜坏死为特征。病虚脱,偶尔呕吐,排水

样血便,恶臭,急性感染死亡率100%。最急性1~2d死亡,急性5~7d死亡,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剖检可见肠腔内充满血样的内容物。 传染性胃肠炎(TGE),各年龄的均易感,以2周龄以下的多发,且死亡率较高。仔吮乳后常出现呕吐,不久出现剧烈腹泻,排水样黄色或灰色粪便,常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剖检乳糜管中无脂肪,肠内有黄色液体和气体,肠血管充血,小肠壁薄,胃壁出血,胃内容物4~5d是绿色黏液,空肠、回肠绒毛严重萎缩。 痢疾,多发于7~12周龄,病初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黏液及黏膜,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冻状。剖检可见急性病大肠卡他性出血肠炎,肠腔充满黏液和血液;慢性病表现为纤维素性、坏死性大肠炎。 流行性腹泻,仔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常以暴发性腹泻的形式发生在非免疫断奶仔(I型)或各种年龄的(Ⅱ型)。病表现出呕吐、腹泻和脱水,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程度较轻、传播稍慢。粪稀如水,呈灰黄色或灰色。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吮乳后。少数病出现体温升高1~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尤其是繁殖种。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内新生仔常于腹泻后2~4天内因脱水而死亡,病死率可达50%。断奶、肥育以及母常呈现沉郁和厌食症状,持续腹泻4~7天,逐渐恢复正常。成年仅表现沉郁、厌食、呕吐等

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武全利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9年第06期 摘要:仔猪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仔猪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发病后的仔猪不仅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饲料的报酬率也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发病仔猪死亡。给养猪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生产中必须予以足够重视。该文将针对仔猪腹泻病进行深度剖析,旨在有效防控该病。 关键词:仔猪;腹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 9.06.024 0 引言 仔猪腹泻是猪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由多种因素引起,而且发病快、治愈率低、有较高的病死率,对养猪业的危害较大。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在猪所患疾病中占比高达40%[1]。 1 仔猪腹泻原因 1.1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管理是造成仔猪腹泻的因素之一。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如果圈舍内的条件不好,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尤其是妊娠母猪的猪舍和仔猪的猪舍,一定要严格把控。有的猪舍通风不好,舍内氨气浓度过重,也有猪舍过于通透,不仅有贼风侵入,甚至都不能正常的防寒保暖,导致母猪和仔猪的体质受到影响,使仔猪发生腹泻。在养殖中,饲养不当也会引发该病。妊娠母猪的饲料营养不足或者搭配不合理,都会影响仔猪的体质。此外,给母猪饲喂过多的精饲料可以导致母猪产的乳汁中含有的脂肪量过高,仔猪吃到母乳后,不容易消化,会导致腹泻。哺乳期的母猪的饲料受到污染,或者断奶仔猪的饲料不合适也容易导致其发生腹泻。 1.2应激因素 仔猪和处于哺乳期的母猪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导致其发生一些应激反应。在应激状态下,机体本身的机能会受到影响,胃肠道正常的蠕动受到影响,采食量下降,导致发生腹泻。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仔猪腹泻已经成为猪场一种比较棘手的病,因为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户只有对症找到病因,才能更好的有效防控。 造成腹泻的原因 1造成腹泻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非病原性因素以及病原性因素两种,其中非病原性因素包括营养和饲养环境的应激,如潮湿、温度变化、断奶应激、季节温差等。 1.1营养性腹泻 1.1.1饲料中植物蛋白所占的比例过高或者能量不足。由于仔猪胃液分泌少,消化酶种类少,酶的活性低,再加上胃酸含量不足,所以仔猪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不易过高,如果使用高蛋白必须采用高能支持,并且提供质量可靠的蛋白原料,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好选用可利用的高消化性的动物性蛋白质。 1.1.2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饲料中某些抗营养因子,如植物凝集素、蛋白质酶抑制因子等,不但影响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同时还破坏肠道组织的完整性,造成消化道和肠道吸收障碍,进而引起仔猪腹泻1.1.3饲料中营养因子缺乏。仔猪饲料中维生素需要量虽然不多,但是必不可少,如烟酸和VB2等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辅酶,缺乏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此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导致仔猪的腹泻,如缺铁或缺铜会引起仔猪贫血,结果使机体对大肠杆菌敏感,进而引起并发性腹泻。 1.1.4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过高。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纤维素物质,可促进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及维持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平衡,有效防止仔

猪腹泻,但仔猪对纤维素的消化能力较差,过高的纤维素不但影响对饲料的消化率,而且使消化道黏膜受到机械损伤,结果发生腹泻。 1.1.5饮水不足不足或者水质问题,以及饮水的压力过大,造成仔猪饮水不足,也可发生腹泻,另外饲料霉变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毒等都能造成仔猪腹泻。 2.2应激性腹泻的原因 应激性腹泻是指因饲养环境(如气温突变、仔猪转群、换料等)发生突变而产生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引起的腹泻。仔猪处于应激状态下,皮质酮分泌量增加,阻碍消化道分泌黏蛋白,肠道有机酸分泌量降低,使肠道内pH值升高,结果抑制了乳酸杆菌的增殖,激活了大肠杆菌的增殖;同时在应激状态下,仔猪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并伴随体质下降,进而引起腹泻。另外,还有母猪本身的营养状况及母乳成分的变化,也会造成仔猪腹泻。 3非病原性腹泻的防治措施 3.1营养性腹泻的防治措施 3.1.1合理选择仔猪饲料原料,并保证合适的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血浆蛋白等是优质的蛋白质原料,而植物蛋白如豆粕等含有抗营养因子,在配料时应限量使用,**好控制在25%以内,并进行膨化或加热处理,将蛋白质含量降低到20%以下。如果添加动物蛋白质原料,也应使饲料蛋白质水平控制在20%以内,一般情况下,5~10千克的仔猪,饲料蛋白质水平保持在18%~20%为宜,10~20千克的仔猪饲料蛋白质水平保持在16%~18%为宜,但必须保证几种限制性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的供给。 3.1.2配置营养全面、营养素比例协调的仔猪饲料。注意维生素、矿物质的添加量,尤其是维生素易受温度、湿度以及饲料中重金属离

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病因与防治

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病因与防治 猪是人类重要的肉类食用动物之一,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青睐。猪常见腹 泻性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了养殖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腹泻 性疾病的病因复杂,而其防治关乎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将就猪常见腹泻性疾病 的病因与防治进行深入探讨。 1. 艰难丙酸杆菌病 艰难丙酸杆菌病是由艰难丙酸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疾病的主要症状为 大便稀薄、水样,甚至为米泔水样,伴有肠鸣音增多,食欲不振,消瘦等。艰难丙酸杆菌 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粪便,和其他猪共同生活和饮食、受传染物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病 畜饲料搅拌机、喂食槽、饮水槽等均可能成为传染源。疾病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生产效 益。 2.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是猪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腹泻、粪便稀薄,有时带有脓血,伴有食欲不振,发热等。该疾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的粪便,饲料、饮水、环境等。病猪 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其他猪受粪便粉尘或污水的污染则易受感染。 3. 隐球菌病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大便稀薄、水样,伴有消瘦、贫血、食欲不振等。该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饲料、饮水等也可能成为传 染源。 以上所述仅为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部分病因,而这些病因的存在给猪的健康和养殖业 带来了诸多困扰,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二、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防治 1. 保持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 猪的饲料、饮水是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重要传染源,因此必须保持饲料、饮水的清洁 卫生。饲料、饮水槽要经常清洗消毒,避免污染。定期更换饲料和水源,保持饲料、饮水 的新鲜。保持猪圈的干燥清洁,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定期对猪舍进行杀菌消毒。 2. 饲养环境的合理设计

猪流行性腹泻发生的原因及防控治疗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产生的原因及防控医治方法 今后,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多变的冰冷天气容易引发猪流行性腹泻,养猪人应引发高度重视。猪流行性腹泻属于病毒性疾病,具有一定沾染性,各阶段猪都会感染,但以仔猪和育肥猪发病率要高。一旦有猪感染,不仅医治难度大,要挟其它猪群健康,而且还会导致病猪生长缓慢、着落仔猪成活率,给养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缺失。 一、猪流行性腹泻产生的原因 1、气候因素 本病特别在冬季和春季为高发期,主要原因还是这时候的气候不稳固,天气变化大,病毒较为活跃,若猪体情形或抗病力弱,就容易发病。 2、母猪未免疫 母猪没有注射流行性腹泻疫苗,是导致仔猪和育肥猪发病的主要原因。仔猪一旦有感染,很容易造成流行,终究成为固执性腹泻,更加大了医治难度。 3、环境因素 在猪舍环境差,日常消毒工作不严格情形下,给病毒提供了潜伏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易感猪群,这时候较容易被感染而发病。特别是显现病例的猪场,病猪所接触过的饲料、饮用水以及粪便和生活环境,都有可能会借此沾染给其它猪,造成更多猪发病。 二、猪流行性腹泻的医治措施 对于已经发病的患猪,应及时进行医治,同时注意做好猪群防控,避免造成其它健康猪群感染。针对该病的医治,今天在这里介绍几种方案,供参考。 1、医治病猪可用泻立停100g拌料250-400kg,连用3-5天。也可取适量给病猪混饮服用。 2、也可用肠毒清0.5g/头给病口服医治,一天1次,连用2-3天,可根据病猪病情公道调剂医治疗程。 3、对于仔猪腹泻严重的,可用仔痢康1g/公斤体重,将该药品用温水化开,给仔猪口服,连用2次,成效更好。在医治的同时,注意对有需要的仔猪要进行补液。对于哺乳仔猪发病的,要同时对母猪进行医治,以清除母猪体内毒素,避免因母猪造成仔猪感染。 4、在医治病猪的同时,也应避免继发感染,当发觉患猪同时继发有其它疾病时,也应对并发症进行医治。由于,该病有时候是单一发病,有时候也会与沾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等混感,所以这点一定要留意。 三、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策略 1、环境管理 这项是预防该病要做的基础工作,特别是高发期冬春季,应注意猪舍温度变化。保证猪舍透风良好,温度适宜,避免乍寒乍热或寒风侵袭。 2、饲养管理 对于哺乳期的仔猪,应保证其良好的营养供给,干净卫生的生存环境,避免仔猪受凉或吃不上奶。 同时也应做好母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避免由母猪沾染仔猪发病。另外,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提高母猪和仔猪的抗病能力,也是预防该病产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3、加强防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