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几项数据
建国以来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

建国以来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
建国以来,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和地位,还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中国航天科技的几个重要里程碑。
一、人造卫星发射
196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人造卫星的研制和发射。
1970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此后,中国又陆续发射了多颗遥感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不断提高了卫星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其中,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卫星系统国家。
二、载人航天飞行
2003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首枚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并成功地使中国的宇航员杨利伟进入舱外太空。
2012年和2013年,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分别进行了两次载人任务,再次证明了中国宇航员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探月工程
2007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这是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这些成就表明,中国探月工程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四、火箭技术
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已经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主力。
长征系列火箭不断升级和改进,不断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为中国航天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同时,中国还在研制新型火箭如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等,以进一步提高火箭技术水平。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与宇宙航行-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其他环绕天体围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求解中心天体质量的方法类似。
(1)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M,不能求出环绕天体的质量m。
特别说明:
(2)地球的公转周期(365天)、地球自转周期(1天)、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27.3天)等,在估算天体质量时,常作为已知条件。
算一算:设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9.8m/s2,地球半径R =6.4×106m,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试估算地球的质量。
方法一:重力加速度法(g、R)
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加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的收获! ——马克·吐温
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算一算:已知月球绕地球周期T=27.3天,月地平均距离r=3.84×108m,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试估算地球的质量。
3.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如果物体的速度大于或等于16.7km/s,物体就摆脱了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这个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
注意:宇宙速度都是针对发射速度;以上三个宇宙速度都是地球上的宇宙速度。.
说明:(1)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当V发=7.9km/s时,卫星恰好环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要使卫星在较高的轨道上运行,就必须使发射速度大于7.9km/s。
(2)极地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卫星通过两极上空。
(3)倾斜轨道(一般轨道) :卫星轨道和赤道成某一的角度。
F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和发射速度间的大小关系: V运≤7.9km/s ≤ V发< 11.2km/s
学习强国答题争上游关于卫星的题库含答案

学习强国答题争上游关于卫星的题库含答案1:1971年3月3日,中国成功发射“____”卫星。
这颗卫星在太空正常运行了8年多,卫星上的长期电源系统、长期温控系统、长期遥测系统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为中国研制长寿命卫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A、希望一号B、长征一号C、实践一号D、嫦娥一号正确答案:C2:2007年10月,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____”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深空探测成功迈出第一步。
(出题:国庆70周年大型成就展领导小组办公室)A、神舟一号B、嫦娥一号C、玉兔一号D、天宫一号正确答案:B3:我国的探月计划被称为“____工程”。
A、嫦娥B、玉兔C、天河D、银河正确答案:A4:下列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嫦娥一号”成功发射②“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③“天宫一号”成功发射④“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____。
(出题: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推荐:吉林学习平台)A、①②④③B、②③④①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正确答案:C5:嫦娥四号探测器是用____火箭发射的。
A、长征3AB、长征3BC、长征3C正确答案:B6: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在我国____发射成功的。
A、酒泉发射基地B、西昌发射基地C、太原发射基地D、文昌发射基地正确答案:B7:2009年12月15日,中国发射首颗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科普试验卫星—“____”。
A、科普一号B、希望一号C、风暴一号正确答案:B8: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____”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它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A、东方红一号B、东方一号C、希望一号正确答案:A9: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____”飞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太空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
A、联盟号B、东方1号C、进步号正确答案:B10: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____。
项目1航天科普知识问答

项目1:航天科普知识问答1、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进太空时乘坐的是BA、“神舟四号”B、“神舟五号”C、“神舟六号”2、为集中力量研究导弹技术,1956年l0月成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命 A 院长,A,钱学森B,任新民、C, 屠守锷3、1969年10月31日中央冋上海下达制造人造卫星运载工具的任务。
以后,上海即开始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和长空一号技术试验卫星的研制,代号为 B 工程。
A, “六0一” B, “七O一” C,“八0一”4、太阳目前的年龄为多少?在主序星的状态下还有多少年的寿命?CA、十亿年,五十亿年B、三十亿年,三十亿年C、五十亿年,五十亿年5、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它们看上去的大小A。
A、差不多大B、太阳比月亮大的多C、月亮比太阳大的多6、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A、“长征”1号B、“嫦娥”1号C、“东方红”1号7、宇航员在宇宙空间看到的地球主要是A。
A,、蓝色 B、绿色 C、黄色8、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C。
A、加加林B、大卫•布郎C、阿姆斯特朗9、中国第一艘飞入太空的宇宙飞船是B。
A、东方一号B、神舟一号C、水星三号10、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是A,被授予“航天英雄”称号。
A、杨利伟B、费俊龙C、翟志刚11、 C 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
A、“玉兔”B、嫦娥二号C、嫦娥三号12、2013年11月26日上午9时许,国防科技工业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嫦娥三号”月球车名称为A号。
A、“玉兔”B、“长征”C、“东方红”13, C 年7月26日长空一号技术试验卫星,进行了首次入轨飞行试验茯得成功。
A, 1973, B,1974 C,197514、1988年9月7日,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A由长征四号火箭发射升空。
A、风云一号B、风云二号C、实践一号15、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 B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中国航天成就

中国航天成就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
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
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同世界其它航天大国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
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2月,刚从海外归来的钱学森博士提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
中国的卫星系列介绍

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实践系列科学卫星1971年3月3日,中国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实践一号发射成功。
它不仅测量了高空磁场、X射线、宇宙射线和外热流等空间环境参数,还进行了硅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主动无源热控制系统等长寿命应用卫星的一些关键技术的试验。
它在轨运行了8年,大大超过设计寿命,为中国设计和制造长寿命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为卫星的电源、热控和无线电测控系统的研制开辟了成功的道路。
1972年4月,实践二号卫星作为中国第一颗专门用于空间物理探测的科学实验卫星被列入国家计划。
为了充分利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的能力,1977年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箭多星的设想,即把另两颗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与实践二号卫星一起送入太空。
经过多年的努力,1981年9月20日,风暴一号火箭终于一举成功地发射了这三颗卫星。
它不仅使中国在空间探测和新技术试验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且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实践二号上携带有用于探测太阳活动、地球附近空间的带电粒子、地球和大气的红外和紫外辐射背景、高空大气密度的11种仪器,并采用了自旋稳定且整星对日定向的姿控方式、整星无源主动式热控等新技术,为中国此后研制各种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
借助星上的探测仪器,实践二号甲和二号乙卫星也取得了重要的科学探测数据和有关技术试验数据,为空间科研提供了资料。
为了探测近地空间的带电粒子环境,研究它们对航天的影响,中国于1994年2月8日成功发射了实践四号卫星。
该星是高性能的小型科学卫星,使中国首次获得了海拔200 ̄36000km之间的空间环境参数和高能粒子效应资料。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命名和音乐的诞生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命名和音乐的诞生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0年第6期口孟红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红色中国的经典乐曲《东方红》响彻天宇,揭开了中华民族进军太空的序幕。
这一曲太空中的浩浩乐音,令扬眉吐气的中国人至今“忧思难忘”,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东方红》原是一首著名的陕北民歌,20世纪30年代诞生于我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抒发了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翻身求解放,建立新中国的豪迈之情。
随着60年代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诞生,这首歌随之红遍全国。
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方红”已经成为红色中国的象征。
1965年9月,中科院卫星设计院提出卫星要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先进一步,即发射一个连续信号。
卫星总体组组长何正华认为,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呼叫信号是嘀嘀答答的电报码,遥测信号是间断的。
中国要超过苏联,就必须发射一个连续的信号,而且要有中国特色,全球公认。
所以,他提出了卫星播送《东方红》乐曲,命名“东方红一号”的建议。
1966年5月,经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七机部负责人罗舜初、张劲夫、裴丽生、钱学森等共同商定,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取名为“东方红一号”。
1967年初正式确定卫星播送《东方红》音乐。
由于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中,播送《东方红》乐音不仅是科研任务,也成了责任重大的政治任务。
如果卫星上天后,乐音不响或变调,无疑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在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下,何正华和乐音装置的主要设计者刘承熙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开始了技术上的探索,解决了乐音错乱和乐音变调等一系列问题。
《东方红》乐音最后采用电子音乐,用线路模拟铝板琴声奏出。
为此,刘承熙还曾经专门跑到北京火车站聆听钟楼的报时声,又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乐器店,最后决定把北京火车站钟声的节奏和铝板琴的琴声合二为一,奏出音乐纯正、节奏明快、格调高雅的《东方红》乐曲。
5.1.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近地点高度d近=439km,

5.1.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近地点高度d 近=439km,远地点高度d 远=2384km,地球半径R 地=6370km,求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速度之比。
解:卫星在绕地球转动过程中,只受地球引力(有心力)的作用,力心即为地心,引力对地心的力矩为零,所以卫星对地心的角动量守恒 m 月v 近(d 近+R 地)=m 月v 远(d 远+R 地) v 近/v 远=(d 远+R 地)/(d 近+R 地)=(2384+6370)/(439+6370)≈1.295.2 一个质量为m 的质点沿着j t b i t a r ˆsin ˆcos ωω+= 的空间曲线运动,其中a 、b 及ω皆为常数。
求此质点所受的对原点的力矩。
解: 0)ˆsin ˆcos (ˆsin ˆcos /ˆcos ˆsin /222222=⨯-=⨯=-==-=+-=--==+-==r r m F r r m a m F r j t b i t a jt b i t a dt v d a j t b i t a dt r d v ωτ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5.3 一个具有单位质量的质点在力场j t i t t F ˆ)612(ˆ)43(2-+-=中运动,其中t是时间。
该质点在t=0时位于原点,且速度为零。
求t=2时该质点所受的对原点的力矩。
解:据质点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1()(===m v d v m d dt Fdt j t i t t v d ]ˆ)612(ˆ)43[(2-+-=∴kk k k ij k j i j j i i j i j i F r ji j i F ji ji r j t t i t t r dt t t j dt t t i r d dt j t t i t t dt v r d j t t i t t v dtt j dt t t i v d r t tt t vˆ40)ˆ(44ˆ18)2(ˆˆˆ,ˆˆˆ,0ˆˆˆˆ)ˆ18ˆ4()ˆ4ˆ()2()2()2(ˆ18ˆ4ˆ)6212(ˆ)2423()2(ˆ4ˆˆ)2322(ˆ)22()2(ˆ)32(ˆ)()(ˆ6)2(ˆ]ˆ)(6ˆ)2[(ˆ)(6ˆ)2()612(ˆ)43(ˆ3434234233324412333244100022322322302-=-⨯+⨯-=∴-=⨯=⨯=⨯=⨯+⨯+-=⨯=+=-⨯+⨯-⨯=+-=⨯-⨯+⨯-⨯=-+-=-+-=-+-==-+-=-+-=⎰⎰⎰⎰⎰⎰ττi ˆjˆk ˆ5.4地球质量为6.0×1024kg ,地球与太阳相距149×106km ,视地球为质点,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求地球对于圆轨道中心的角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