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广播稿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朗诵稿6篇(经典)

国学经典朗诵稿6篇(经典)

国学朗诵稿国学经典朗诵稿6篇(经典)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朗诵稿吧,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技能。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的朗诵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朗诵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经典朗诵稿篇1开场白男: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女:国学经典,诵读不衰。

男: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女: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男:国学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女:国学经典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温馨而久远。

男:诵读国学经典,让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女:诵读国学经典,让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女:诵读国学经典,彰显华夏文明男:弘扬民族气概,展示自我风采。

合:让我们寻着先贤的足迹,去倾听古人的教诲,吟诵圣人的`篇章。

.男:城关镇一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城关镇一中“国学经典”结束语男:书是一扇神秘的门,他垂青于每一位敲门者。

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一座掘不尽的矿。

女:书是一扇清新的窗,她激励着每一个寻梦者。

推启的心窗外,是一片看不够的景,一腔抒不倦的情。

男:读书吧!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女:读书吧!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合:读书吧!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男:智慧充盈,笑迎黄河东入海,我们的声音浑厚而有力。

女:品味书香,坐看云卷云舒时,我们的神情从容而淡定。

合:读书吧!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男:城关镇一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合:老师们,同学们,再见!。

国学经典朗诵稿篇2尊敬老师、亲爱同学们:大家上午好!经典浸润童年,智慧点亮人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名篇佳赋,灿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闪烁着光辉思想和深远智慧篇章,这些经典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精神宝藏!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激发全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全面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举行这次集吟诵、演唱、表演、背诵为一体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国学经典系列广播稿范文

国学经典系列广播稿范文

国学经典系列广播稿范文
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的"国学经典系列"广播节目。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孕育了诸多经典名著。

今天,我们就让这些博大精深、淳朴厚重的国学智慧为您续写华章。

(简洁介绍每期节目内容)
谨以此节目,与您共同回味经典之美,体味箴言典故之意蕴,汲取其中的人生哲理。

让我们怀着虔诚之心,聆听先贤的睿智箴言,追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合适引用名句典故,娓娓道来)
古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愿大家在浩瀚的国学经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为今生增砖添瓦。

让我们与先贤对话,与古人把脉,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化繁为简,用典启智!
人生因书得开阔,国学因人而真知。

下期";;"节目,我们后会有期。

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十篇

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十篇

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十篇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十篇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篇1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

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

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

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

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

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有关国学经典的广播稿

有关国学经典的广播稿

有关国学经典的广播稿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广播,我是主播_____。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经典的世界,感受那穿越千年的智慧之光。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它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又似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浩瀚的文化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论语》,作为国学经典中的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开篇的几句话,就为我们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学习知识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正是君子的风范吗?孔子的这些教诲,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孟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激励着无数人在困境中坚守,在挫折中奋起。

它告诉我们,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经历各种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这样,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和能力。

《老子》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充满了深邃的哲学思考。

它让我们明白,世间万物的规律和本质并非是能用言语轻易表达清楚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和领会。

国学经典不仅在道德和哲学方面给我们启示,在文学艺术上也有着极高的价值。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的诗歌优美动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美好的爱情场景。

唐诗宋词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

李白的豪放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展现了他的自信与豁达;杜甫的沉郁顿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苏轼的旷达乐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让我们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国学广播稿子范文

国学广播稿子范文

国学广播稿子范文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国学小广播,我是你们的主播[名字]。

今天啊,咱们就像穿越时光的小探险家一样,一头扎进国学这个神秘又有趣的大宝藏里。

咱们再讲讲古诗词。

李白大家都熟悉吧,那个浪漫得不得了的大诗人。

他的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哇塞,他把庐山的瀑布写得简直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银河一样。

我每次读到这句诗啊,就感觉自己好像站在那个瀑布下面,那水“哗啦哗啦”地冲下来,特别壮观。

还有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你看这春雨啊,就像一个懂事的小精灵,知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时候,就悄悄地在夜里来了,滋润着大地,都不打扰人们睡觉呢。

这古人啊,怎么就能把这些自然景象写得这么美这么生动呢?
国学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比如说司马光砸缸。

小伙伴掉进缸里了,其他小朋友都吓傻了,只有司马光啊,他脑子转得特别快,拿起一块大石头就把缸砸破了,救出了小伙伴。

这就告诉咱们啊,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慌张,得冷静想办法。

国学就像是一座超级大的游乐园,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惊喜。

咱们今天只是在这个游乐园里逛了一小会儿,以后啊,还有更多好玩的东西等着咱们去发现呢。

今天的国学广播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喜欢国学,从国学里学到好多好多有用又有趣的东西哦。

咱们下次广播再见!。

国学仁义礼智信广播稿

国学仁义礼智信广播稿

国学仁义礼智信广播稿一、引言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的国学讲座,今天我们将以《国学仁义礼智信》为主题,探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和智慧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渐渐远离了传统的美德和人伦道德。

因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仁义礼智信成为我们生活的指南和精神支撑。

二、仁义礼智信的内涵1. 仁仁即为仁爱之义,是指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在国学中,仁是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仁者爱人,懂得关心他人的需要,乐于助人,讲究待人宽容和谦和。

只有通过仁爱之心,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义义是指道德准则和正直的品质。

在国学中,义与仁相辅相成。

义者正直,懂得尊重他人的权益,追求公平正义。

只有遵循道德规范,坚持正义,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3. 礼礼是指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的规范与仪式。

在国学中,礼是一种行为准则,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提升个人修养。

尊敬他人,遵循社会规范,是我们应该遵循的礼仪准则。

只有通过遵循礼仪,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4. 智智是指智慧和学问。

在国学中,智是发展个人才智和求知欲的表现。

智者懂得思考和创新,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智慧,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

5. 信信是指诚实守信和信任他人。

在国学中,信是人际关系中的基本要求。

只有诚实守信,我们才能建立起可靠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如何将仁义礼智信融入生活1. 弘扬仁爱之心我们应该时刻关心他人的需求,乐于助人。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我们都应该体现仁爱之心,给予他人关爱和支持。

2. 坚守道义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我们应该坚守道义,追求正直和公平。

只有秉持道德准则,我们才能建立起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3.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种基本礼仪,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权益。

国学经典广播稿

国学经典广播稿

国学经典广播稿《国学经典广播稿篇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啊,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藏,里面啥好东西都有。

我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接触国学经典是读《三字经》。

那时候啊,就觉得这书咋这么奇怪呢,“人之初,性本善”,啥叫性本善啊?我就跑去问我爷爷。

爷爷那可是个老学究,他就慢悠悠地跟我说:“这性本善啊,就是说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心地都是善良的,就像那刚冒尖的小豆芽,嫩生生的,纯洁得很呢。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就想啊,这国学经典还真有点神秘兮兮的。

再大一点,我读了《论语》。

哎呀,这里面孔子说的话可太多了。

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当时就觉得,这孔子可真聪明啊。

就拿我们班来说吧,有个同学学习成绩不咋地,但是他画画超级厉害。

我以前还老是看不起他学习不好呢,读了这论语后,我就想,也许在画画这方面,他就是我的老师呀。

这国学经典就像一面镜子,一下子照出了我的小心眼儿,我还挺不好意思的。

国学经典里还有好多故事呢。

就说那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吧。

孔融这小子,才四岁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们,自己拿小的。

要是搁现在,有些小朋友那可是看到大的就抢啊。

我就想,难道是现在的我们不如古人有礼貌了吗?也许不是吧,现在的社会环境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是这孔融让梨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呀。

可是啊,国学经典有时候也让人挺头疼的。

那些文言文,读起来拗口得很。

就像走在一条满是荆棘的小路上,一不小心就被扎到。

有时候我读着读着就想放弃了,心里嘀咕着:“这老祖宗的东西咋这么难搞呢?”但是啊,一旦我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就又像挖到了宝藏一样兴奋。

国学经典对咱们现代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仅仅用来考试的知识点,还是能实实在在影响我们生活的智慧源泉呢?我觉得啊,它更应该是后者。

就像一盏明灯,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给我们指个方向。

就拿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不择手段追求利益来说,如果他们能多读点国学经典,明白什么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许就不会做出那些损人利己的事儿了。

国学经典广播稿13篇

国学经典广播稿13篇

国学经典广播稿13篇国学经典广播稿1下面,进入《国学小讲堂》!本期《国学小讲堂》是我们的第一堂课。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弟子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弟子规》是一本只有1080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弟子规》中,它们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

他在研究《大学》、《中庸》的领域里,颇有建树,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学者。

他创办了一所学校,叫敦复斋。

后来,他根据传统对蒙童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书,叫《训蒙文》。

据传,后来有一位叫贾存仁的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修定,并把书名改为《弟子规》,也就是我们今后几期将要诵读和学习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广播稿2今天5月20日我们国家一年一度的中小学生营养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学生中挑食、厌食、偏食者日益增多,很多学生都养成了喜吃零食、不爱吃主食的习惯,导致学生中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

再加上学习、精神的压力很大,这就容易患上贫血等疾病。

同时部分学生和家长缺乏合理营养知识,学生片面地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加上运动量不足,我国青少年肥胖症发生率逐年升高,有的地方高达15,3%。

小学时代是长知识、长身体、增强体质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时期。

良好的营养、适当的锻炼和合理的作息是影响其身心发育的三个重要因素。

青少年日常饮食应多样化,以提供充足、全面、均衡的营养,保证身体发育所需。

青春期饮食应注意:1、养成吃早餐的良好习惯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吃好早餐。

上午紧张的学习和活动,要求早餐必须含有充足的热量。

有些学生早晨匆匆忙忙凑合着吃一点就赶去上学,上了两节课,肚子就空了。

等到第三、四节课就出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影响正常的学习。

因此,早餐要特别予以重视,应占一天总热量的1/3,可增加一些营养丰富的鸡蛋、牛奶、花生、大豆等,以保证学生们能精力充沛地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广播稿
男:晨曦比往日更加柔婉。

女: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男:玫瑰在郊外盛开。

女:进入话语的情境,咀嚼美妙的语言。

男: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女: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欢迎您收听国学经典!
男:我是播音员……
女:我是播音员……
女: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的节目有《古诗词欣赏》
男: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 同学们应多学学我们古典的诗词,感受一下诗词的快乐。

女:让我们重拾古诗兴趣,在古诗抒情言志的韵文形式下,陶冶情操,将祖国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男: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诵读古诗,歌唱古诗,将中华古典诗词唱响校园,唱响神州吧!下面请欣赏唐代著名苦吟诗人孟郊写的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女:同学们,你们听了这首古诗歌,是不是有一种想掉眼泪的感觉?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

古诗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相连,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这种骨肉之情通过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唯恐儿子“迟迟”难归的心情。

男:作者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讴歌: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从而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是啊,“向来多少泪,
都染手缝衣”,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们把这首古诗朗诵一遍吧!
女:接下来赏析李清照的两首古诗,都为《如梦令》,学习李清照的诗,当然要了解李清照了。

李清照是北宋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之女,早年的李清照是活泼的、幸福的,聪颖高雅。

中年的李清照是忧伤的、离愁的、多情的。

李清照45岁那一年,是人生的转折,金兵已入侵北宋两年,她和赵明诚住了20年的山东青州府已失陷,家藏十余屋的书画古器被焚,徽、钦二帝被俘,高宗在南京即位。

赵明诚南下江宁任职,李清照南迁。

第二年赵明诚病故,李清照带着丈夫的遗物在战乱中奔逃。

下面大家请听我们为大家朗读一遍。

女: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女: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男: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下面我们再来一起赏析第二首
女: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女: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男: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女:今天的广播就到这里了。

男:同学们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