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世界卫生组织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引言婴幼儿期是生命最关键的阶段之一,良好的喂养和营养对于他们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辅食添加
• 7、按需喂养 • 父母要善于观察了解婴儿膳食需求和进食
状态,适时调整喂养节奏,个体化的满足 婴儿膳食需求,定期检测其身长、体重等 体格指标,以判断儿童是否摄入充足的膳 食营养。
辅食添加
• 三、添加辅食的方法 • 从开始添加辅食到幼儿完全能够自主进食
普通食物,约历时1年半左右,是一个极其 重要而十分复杂的过程,按照儿童对辅食 接受和摄入的一般进程,把辅食添加划分 为以下四个阶段:
辅食添加
• (3)食物质地:逐渐过渡到碎末状食物,相应适当增加 食物的粗糙度,如从水果、蔬菜泥到软的碎末状水果和蔬 菜,可给8月婴儿提供一定的手抓食物,如手指面包等, 婴儿9个月后基本可用杯子进食液体食物。
• (4)餐次食量:每天辅食喂养2次,谷薯类食物如面条、 面包、土豆等3~8勺,动物类、豆类食物如蛋黄、红肉、 鸡肉、鱼肉、肝脏、豆腐3~4勺,蔬菜、水果个1/3碗。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邯郸市中心医院
• 1、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 • 2、辅食添加 • 3、特殊情况下的婴幼儿喂养 • 4、婴幼儿营养
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
• 一、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 1、对孩子 • 2、对母亲 • 3、对家庭 • 4、对社会
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
• 二、母乳代用品在婴儿喂养中的问题 • 母乳代用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
辅食添加
• 二、辅食添加的基本原则: • 1、辅食添加的适宜年龄:6个月开始添加 •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以提前添加辅食,
但不应早于4个月,①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婴 儿的需求,婴儿体重增加不理想;②婴儿 有进食的欲望,看见食物会张嘴期待;③ 婴儿口咽已经具备安全的接受、吞咽辅食 的能力。 • 过早(小于4个月),过迟(大于8个月) 添加辅食均会造成不良影响。
2021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全文)

2021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全文)前言出生后数年的营养和健康是实现儿童生存、发展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 婴幼儿时期的营养问题可能会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生长和认知发育迟缓。
全球每年死亡的700多万5岁以下儿童中有50%是直接或间接地由营养不良造成的, 其中2/3以上与生后第一年的喂养不当有关。
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 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远期后果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
婴幼儿喂养, 尤其是出生后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 是儿童营养的重要基础。
保护、支持和促进婴幼儿时期的合理喂养, 是控制和降低营养不良的关键措施。
婴幼儿时期喂养主要包括母乳喂养、辅助食品(以下简称“辅食”) 添加及辅食营养补充、特殊情况下的喂养指导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的婴幼儿最佳喂养方式为从出生到6月龄的纯母乳喂养, 此后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 同时自婴儿6月龄开始, 及时、合理、适量且安全地添加辅食和进行辅食营养补充, 以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按照《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的总体目标和2002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五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的总体规划, 特编制“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以达到保障婴幼儿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
第一部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一、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对孩子、母亲、家庭及社会均有益处。
1.对孩子(1) 母乳中含有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 为孩子提供适量、合理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铁和其他矿物质、酶和水, 而且母乳中这些营养素更容易消化吸收。
它可以为6个月以下的孩子提供所需要的全部营养, 为6~12个月的孩子提供一半的营养, 为12~24个月的孩子提供1/3的营养。
(2) 母乳中含有足够的水分, 即使在非常干燥和炎热的气候下也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指南课件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指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教材的第五章,详细内容包括:婴幼儿的营养需求、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辅食的添加、婴幼儿的饮食调理以及婴幼儿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婴幼儿的营养需求,掌握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的正确方法。
2. 使学生了解辅食的添加原则,学会如何为婴幼儿调整饮食。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婴幼儿饮食习惯,提高学生对婴幼儿喂养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的正确方法,辅食的添加原则,婴幼儿饮食调理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宣传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关注。
2. 教材内容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婴幼儿的营养需求,讲解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的正确方法,强调辅食的添加原则,传授婴幼儿饮食调理的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几个关于婴幼儿喂养的常见问题,如母乳不足时如何喂养,辅食添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选择题或简答题,让学生即时检验学习效果。
7. 板书设计:将婴幼儿营养需求、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辅食添加、饮食调理、饮食习惯等关键点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复习。
8. 作业设计(2)阐述辅食添加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3)设计一份适合婴幼儿的饮食计划。
六、板书设计婴幼儿营养与喂养营养需求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辅食添加饮食调理饮食习惯七、作业设计答案:母乳喂养:早产儿出生后4小时内开始喂奶,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喂奶。
每次喂奶前,先用温开水清洗乳头,然后将婴儿抱在胸前,使婴儿口含住乳头,含接良好后,轻轻拍拍婴儿的背部,帮助婴儿吞咽。
喂奶结束后,将婴儿竖抱,轻轻拍拍婴儿的背部,防止溢乳。
配方奶喂养:每次喂奶前,先用温开水清洗奶瓶和奶嘴,然后将奶粉按比例溶解在温开水中。
托育机构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托育机构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为了保障婴幼儿的健康发展,托育机构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方面的知识,并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服务。
本指南从婴幼儿的喂养原则、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饮食安全等方面进行说明,供托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参考。
一、喂养原则1.母乳喂养优先: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食物,具有天然的营养成分和抗体,能够增强婴幼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在婴幼儿的生理需要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推行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的科学配方: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应选择符合婴幼儿营养需求的人工配方奶粉,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和建议,量和次数适宜,配方奶粉的配制要准确,遵循产品说明。
3.合理的添加辅食:婴幼儿在4-6个月大时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但应根据婴幼儿的发育情况,适时添加新食物,并逐渐引导婴幼儿适应各种食物口味和口感。
添加辅食时,应选择新鲜、安全的食材,并确保熟透煮熟,以预防食源性疾病。
二、喂养方法和注意事项1.喂养姿势和频率:喂养时,应采用舒适、安全的姿势,如抱持式、坐姿喂养等,保证婴幼儿的身体得到支撑和保护。
喂养的频率应根据婴幼儿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分。
2.婴幼儿自主进食:婴幼儿在生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逐步培养自主进食的能力,掌握使用各类餐具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适当的自主进食有助于婴幼儿的口腔运动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3.分清喂饱和喂足:婴幼儿的胃容量较小,因此不能一口气喂太多食物。
工作人员应根据婴幼儿的饥饿感和饱腹感,控制喂食量,以避免过度喂养或营养不足。
三、饮食安全1.食材选择与储存:托育机构应选择符合标准的食材,确保食材新鲜、无异味、无霉斑。
储存食材时,应注意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食品加工与烹饪:食品的加工和烹饪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严格遵循食品卫生操作规范,预防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3.餐具消毒和保洁:餐具的消毒和保洁工作至关重要,要使用专用的餐具清洗液,进行高温消毒,并保持餐具的干燥和清洁。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婴幼儿期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喂养和营养摄入对于宝宝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家长们提供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帮助他们正确并科学地进行婴幼儿喂养。
一、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是婴儿最理想和最适合的食物。
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丰富的抗体和营养素。
母乳喂养有助于宝宝建立良好的免疫系统,预防感染疾病,同时也有助于母亲与宝宝之间的情感联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应当全面母乳喂养婴儿至少6个月,继续母乳喂养并与辅食搭配使用直至宝宝满2岁。
二、婴儿辅食的选择与添加时间婴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逐渐引入辅食。
辅食的添加应从宝宝满4个月开始,但是最好在6个月以后再添加。
添加辅食时,首选的食物应是容易消化的单一食材,例如米粉、蔬菜泥、水果泥等。
质地要细软,便于宝宝咀嚼和消化吸收。
同时要严格注意食材的新鲜和卫生。
三、营养均衡的婴幼儿饮食正确的婴幼儿饮食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营养素:1. 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米粉、面粉、果蔬等食物中,为宝宝提供能量。
2. 蛋白质:母乳、配方奶和肉类是宝宝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有助于身体组织的生长和修复。
3. 脂肪:来自母乳、橄榄油和鱼类等食物,提供重要的脂肪酸,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和视力发展。
4. 维生素和矿物质:鱼、蔬菜和水果等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宝宝的免疫功能和骨骼发育至关重要。
四、每日喂养次数和食量在婴幼儿的每日喂养次数和食量上需根据宝宝的年龄和需求做出调整。
一般来说,新生儿每天需要喂养8-12次,每次约30-90毫升,逐渐增加到6个月时每天4-6次,每次约120-180毫升。
随着宝宝的生长,他们的胃容量也会增大,喂养间隔时间会延长。
五、避免常见误区当进行婴幼儿喂养时,家长们还需要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
首先,不要强迫宝宝吃太多食物,因为宝宝的胃容量有限。
其次,不要给宝宝添加糖和盐,因为这些食品对其健康并不利。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引言:婴幼儿期是一个快速生长和发育的阶段,良好的喂养和合理的营养对于宝宝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父母提供一个婴幼儿喂养与营养的指南,以确保宝宝得到充足的营养,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对宝宝的健康有着丰富的益处。
母乳含有各种营养物质,能提供母亲的抗体和免疫物质给婴儿,增强其免疫力和消化系统的健康。
建议母乳喂养的时间不少于6个月,并且要持续至2岁以上,配合适当的辅食。
二、配方奶粉喂养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可以选择适合婴儿的配方奶粉。
父母在选择奶粉的时候要根据婴儿的年龄和需要作出选择,并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正确配合奶粉的使用量和方法,确保婴儿得到充分的营养。
三、辅食引进当宝宝出生6个月后,母乳或奶粉已经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的时候,可以开始引进辅食。
最初的几次辅食应该以稀薄的粥、果泥或蔬菜泥开始,然后逐渐引入稠一些的食物。
家长们可以选择煮熟并充分打碎的食物。
每次只给宝宝尝试一种新食物,观察其对食物的反应,以及是否存在过敏反应或消化问题。
同时,逐渐引入各种食物,确保宝宝得到全面的营养。
四、均衡膳食在宝宝开始辅食后,要确保其膳食均衡,包括提供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蛋白质可以来自鱼、肉、鸡蛋和豆类等食物;碳水化合物可以来自米饭、面条、面包等主食;脂肪可以来自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来自各种蔬菜和水果。
同时要确保宝宝充足的水分摄入。
五、食物安全食品安全是保障宝宝健康的关键。
父母要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卫生,尽可能选择有机食品,并且要正确处理和保存食物,以减少食物中细菌和污染物质的风险。
同时,避免给宝宝高油炸、高糖分和高盐分的食物,以及有潜在过敏原的食物。
六、宝宝饮食习惯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可以为宝宝提供健康的食物选择,并对其进行正确的饭桌行为教育。
尽量避免让宝宝养成挑食、嘴馋和嗜甜的习惯,鼓励他们品尝各种食物,探索新的口味,以及学习慢慢咀嚼和吞咽。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指南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指南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营养与喂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营养和喂养方式对于婴幼儿的健康和发育具有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提供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指南,帮助您掌握正确的养育知识。
一、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婴幼儿期是生长迅速的关键时期,对于营养的需求量较大。
以下是婴幼儿各营养素的需求:1. 蛋白质:婴幼儿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支持生长和发育。
蛋白质可以来源于母乳或配方奶粉。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婴幼儿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
它们可以通过大米、面条、土豆等淀粉类食物获得。
3. 脂肪:脂肪在婴幼儿的生长和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母乳或配方奶粉是提供足够脂肪的主要来源。
4. 维生素和矿物质:婴幼儿需要摄入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等。
多样化的膳食可以提供这些营养素。
5. 水分:婴幼儿在喂养过程中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保持水平衡。
二、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喂养婴幼儿可以选择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喂养方式,因为母乳富含婴幼儿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并且具备抗感染的作用。
如果母乳喂养不可行,人工喂养的配方奶粉是一个良好的选择,但是请务必选择符合婴幼儿年龄和身体需求的奶粉。
三、婴幼儿喂养的注意事项除了正确选择喂养方式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喂养频率:婴幼儿需要经常进食,特别是在新生儿时期,因为他们的胃容量较小。
根据婴幼儿的需求,掌握正确的喂养频率。
2. 喂养方法:对于母乳喂养,正确的喂养姿势和吸吮技巧对于确保充分喂养非常重要。
对于人工喂养,按照奶粉的指引正确配制奶粉。
3. 添加辅食:在婴幼儿约6个月大时,可以逐渐引入辅食。
辅食应该逐渐增加,包括米粉、蔬菜泥、水果泥等。
引入辅食的时间和种类应该根据婴幼儿的发育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4. 避免添加糖和盐:在婴幼儿的膳食中应避免添加糖和盐,因为它们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是不必要的。
5. 饮水安全:如果需要给婴幼儿喂水,请使用干净的煮沸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医学界儿科频道昨天近期,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编写的《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正式在《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发布。
该指南是按照《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目标和2002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的总体规划特别编制的,以达到保障婴幼儿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
该指南指出,出生后数年的营养和健康是实现儿童生存、发展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
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后果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
指南指出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由于婴幼儿群体生长发育迅速和对食物供给需求的特殊性,有几种营养素较难满足供给需求,易导致缺乏,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等,当母乳和辅食添加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需要的时候,采用辅助营养补充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1维生素A维生素A缺乏症是全球范围最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营养问题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儿童严重感染和死亡发生的最主要营养影响因素之一,《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指出:维生素A缺乏被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重点消灭疾病之一。
2000年我国14省0-6岁儿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维生素A缺乏及边缘缺乏的发生率超过50%,6个月以下婴儿发生率接近80%,以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亚临床缺乏)为主,第九版《儿科学》已将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归为维生素A缺乏。
通过对2006-2016年我国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检索和整理,共得到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其中0-6岁儿童的数据共涉及18个地区。
由于不同地区的样本量、分布等略有差别,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只能作为粗略的参考,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的分级方法(血清视黄醇浓度<0.70µmol/L计算患病率):o<2%,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ooo2-10%(不含10%),轻度公共卫生问题;ooo10-20%(不含20%),中度公共卫生问题;ooo≥20%,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o需要说明的是,此结果仅为血清视黄醇浓度<0.70µmol/L的情况,而按照《儿科学》的最新标准,如果涵盖0.70-1.05µmol/L这部分人群的话,大多数的地区均超过50%,有的地区甚至超过80%。
从各地的流行病学数据来看,我国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形势依然严峻。
维生素A在维护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促进骨骼发育、维持视觉功能、抗感染、促进造血功能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婴幼儿期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
一旦维生素A缺乏,儿童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身高增长受到影响。
此外,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
严重缺乏则导致夜盲症、干眼症、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2维生素D对于婴幼儿而言,维生素D缺乏同样不容忽视。
据国内流行病学数据统计:2005-2012年我国3岁以内儿童佝偻病发病率为20.3%。
最新的各地区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婴幼儿维生素D的缺乏现状虽然较20年前有所改善,但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仍较多见。
这可能与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很低(20IU/L),辅食中又不易获得有关。
维生素D最主要的生理功能就是促进钙吸收,维持体内钙磷平衡,促进骨骼发育。
此外,维生素D还具有促进免疫功能、抗过敏等作用。
婴幼儿期维生素D缺乏不仅会影响骨骼发育和健康,甚至会影响成年后的健康。
近期多项研究表明,婴幼儿期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会增加成年期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
推荐新生儿从出生后开始补充维生素AD,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的推荐摄入量(RNI),婴幼儿维生素AD摄入的最佳配比为:维生素A vs 维生素D为3:1,能够同时满足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两种营养素的科学合理的摄入量。
目前市售的维生素AD滴剂(伊可新),0-1岁(绿色)规格含维生素A 1500IU,维生素D 500IU;1-3岁(粉色)规格含维生素A 2000IU,维生素D 700IU。
每天一粒是安全的、有效的、合理的剂量,也是《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推荐的预防剂量。
3铁铁是儿童生长发育中重要的营养元素,《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指出将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
虽然缺铁性贫血(IDA)的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铁缺乏(ID)的发生率很高,在个别地区甚至超过40%,威胁着我国婴幼儿的健康。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A和一些呼吸酶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氧和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等重要生命过程;铁与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有关。
铁缺乏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甚至出现生长发育障碍。
同时,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会对婴幼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尤其是对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一旦发生损伤几乎无法逆转。
WHO发布的《Comparative Quantification of Health Risks》指出,对于一个群体而言,血红蛋白每降低10g/L,智商(IQ)值会降低1.73点。
缺铁不仅影响IQ,还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指出: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应从2-4周龄开始补铁,1-2mg/kg/d,至1周岁;母乳喂养的足月儿4-6个月后需要增加强化铁的食物,必要时按照1mg/kg/d补铁。
对于已经出现ID和IDA的婴幼儿,应按照元素铁计算补铁剂量, 即每日补充元素铁2-6mg/kg,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补铁2个月,以恢复机体储存铁水平。
维生素A和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的吸收,提高补铁的效果。
4锌对于婴幼儿而言,锌也是较易缺乏的营养素。
尤其是出生后4-6个月开始到2岁期间,由于母乳中锌含量的急速下降,以及辅食添加不足,更容易出现锌缺乏。
据流行病学数据统计,我国约有30%-60%的儿童缺锌,WHO将我国划分为中度缺锌的国家。
锌具有的催化、结构和调节三种功能,参与多种酶、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以及酶的合成与激活,参与维持离子通道和生物膜的完整性,在儿童生长发育、学习认知行为发育、创伤愈合、味觉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锌缺乏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偏食或厌食、皮肤干燥、免疫功能降低。
研究显示,儿童腹泻与锌缺乏之间存在着恶性循环,WHO已向全球5岁以下急性或慢性腹泻患儿推荐补锌治疗,6个月以下每天元素锌10mg,6个月以上每天元素锌20mg,持续10-14天。
婴幼儿出现锌缺乏的情况,可以按照每日补充元素锌1mg/kg,持续补充1-2个月。
如果持续存在锌缺乏高危因素,建议每日小剂量补充元素锌5-10mg。
小结出生后数年的营养和健康是实现儿童生存、发展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后果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
WHO推荐的婴幼儿最佳喂养方式为从出生到6月龄的纯母乳喂养,此后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同时自婴儿6月龄开始,及时、合理、适量且安全地添加辅食和补充营养素。
由于婴幼儿群体生长发育迅速和对食物供给需求的特殊性,婴幼儿期易缺乏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等,应及时、合理地补充,以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水平。
参考文献:[1]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4):394-417.[2] 谈藏文,马官福,林良明,等. 我国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5):303-306.[3] 曹艳梅,刘华清,等. 2005-2012年我国27省市3岁以内儿童佝偻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11):1008-1010.[4]冯雪英,单延春,衣明纪.母乳中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6):579-581.[5] 李宝芹.儿童缺锌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1,23(3):231-232.[6] Thornton KA, Mercedes Mora-Plazas, Constanza Mar´ın, et al.Vitamin A Deficiency Is Associat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and Respiratory Morbidity in School-Age Children[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4, 144:496–503.[7] Xiao-Yan Li, Jia-Hao Xiao, Xu Feng, et al. Retinoid X Receptor-Specific Ligands Synergistically Upregulate 1,25-Dihydroxyvitatnin D 3-Dependent Transcription in Epidertnal Keratinocytes In Vitro and In Vivo[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1997:506-511.[8] Stoltzfus RJ, Mullaly L, Black RE. Comparative Quantification of Health Risks: Iron deficiency anemia[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4.[9]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8):724-726.[10] 盛晓阳.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的评估及干预[J]. 临床儿科杂志,2010,28(10):988-1000.[11] 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2010年7月第48卷第7期.[12] WHO腹泻临床管理新推荐实施指南. WHO和UNICEF(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