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波材料与微波暗室问题的数学建模
暗室吸波材料反射率与设计考虑因素

暗室吸波材料反射率与设计考虑因素反射率性能是评价吸波材料性能的主要参数计算如下:r ri i E R=20lg 10lg E P P (dB ) (2-1)式中i E 和i P 分别为入射平面波的场强和功率;r E 和r P 吸波材料平板反射波的场强和功率。
因此。
r E /i E 和r P /i P 分别表示电压反射系数和功率反射系数。
同时,频带宽度的定义指的是在某一频率下发射率低于某一给定最小值的频率范围。
吸波材料性能与三种因素有关:(1)物理参数介电常数ε=ε′+jε″和磁导率μ=μ′+jμ″;(2)角锥的高度与夹角大小(锥的数量);(3)内插芯结构。
(难燃型高功率及大型空心角锥)一般讲ε′小(≈1)ε″大和μ′小(≈1)μ″大为好,因为所有的介质ε′和μ′都大于1,而空气介电常数ε=ε′+jε″=1,磁导率 μ=μ′+jμ″=1。
实际中ε″和μ″大或ε″/ε′或μ″/μ′大的介电材料,它们的ε′和μ′都较大,碳黑是一种较好也是使用最多的材料,它的介电常数8~9左右。
ε′和μ′大有什么不好呢?因为材料是放在空气中,ε′和μ′大的材料阻抗与空气阻抗不相匹配,产生反射,反射大,电磁波进不到材料内或进入很少,那么材料吸收性能再好也无法吸收。
为解决这个问题,把材料做成锥形以减少反射,像岸边的波浪冲击过来的时候若用一块平板挡住,就很快把波全部反射回去,若用一斜坡,波浪则慢慢向坡上爬,反射很小。
角锥体夹角越小表明角锥的坡度平坦,反射小,同时可增加电磁波在两角锥间反射次数,增加吸收率,有利于性能的改善。
内插芯的作用从宏观来讲主要有二方面的作用,一是展宽工作频段,特别是高频段,二是对不同极化波改进,使它们在不同极化电磁波照射下性能接近或一致,改善吸波材料性能。
不同吸波材料其性能与上述因素的关系不同。
聚氨酯泡沫吸波材料为固体实心结构,设计时只需考虑(1)和(2)两项因素,高功率难燃型吸波材料及大型空心角锥吸波材料三项因素都均需考虑。
微波暗室锥形吸波材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微波暗室锥形吸波材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微波暗室是一种用于进行微波辐射实验和测试的设备,其内部使用吸波材料来消除或减小反射和漏射的影响。
在微波暗室中,锥形吸波材料作为一种常见的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和结构设计灵活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锥形吸波材料在微波暗室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特点和性能,探讨其在微波暗室中的作用和优势。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未来锥形吸波材料在微波暗室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介绍文章的概要,对微波暗室锥形吸波材料进行简要介绍,并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将分别探讨微波暗室的背景、锥形吸波材料的特点以及在微波暗室中的应用。
在结论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进行一些结语。
整篇文章将围绕微波暗室和锥形吸波材料展开讨论,深入探讨它们的特点、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微波暗室中常用的一种吸波材料——锥形吸波材料。
通过对锥形吸波材料的特点和在微波暗室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微波暗室的工作原理和吸波材料的作用机制。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微波暗室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对微波暗室和吸波材料有更清晰的认识,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
2.正文2.1 微波暗室的背景微波暗室是一种用于测试微波器件性能的设备,它通过消去外部干扰和反射,使得测试环境更加稳定和准确。
在微波频段,电磁波的传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反射、衍射、透射等,这些因素会干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影响微波设备的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设计了微波暗室,它通常由金属壁壳构成,内部涂覆着吸波材料,以吸收从各个方向入射的电磁波,并降低反射率,从而提高环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微波暗室广泛应用于射频、通信、雷达等领域的性能测试和研究中。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届竞赛题目截止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届竞赛题目第一届2004年题目A题发现黄球并定位B题实用下料问题C题售后服务数据的运用D题研究生录取问题第二届2005年题目A题HighwayTravelingtimeEstimateandOptimalRoutingB题空中加油C题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出租车规划D题仓库容量有限条件下的随机存贮管理第三届2006年题目A题AdHoc网络中的区域划分和资源分配问题B题确定高精度参数问题C题维修线性流量阀时的内筒设计问题D题学生面试问题第四届2007年题目A题建立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体系数学模型及改进模型的若干理论问题B题械臂运动路径设计问题C题探讨提高高速公路路面质量的改进方案D题邮政运输网络中的邮路规划和邮车调运第五届2008年题目A题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堪塞湖泄洪问题B题城市道路交通信号实时控制问题C题货运列车的编组调度问题D题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设计问题第六届2009年题目A题我国就业人数或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数学建模B题枪弹头痕迹自动比对方法的研究C题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航迹预测D题110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第七届2010年题目A题确定肿瘤的重要基因信息B题与封堵渍口有关的重物落水后运动过程的数学建模C题神经元的形态分类和识别D题特殊工件磨削加工的数学建模第八届2011年题目A题基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一种猜想的数学仿真B题吸波材料与微波暗室问题的数学建模C题小麦发育后期茎轩抗倒性的数学模型D题房地产行业的数学建模第九届2012年题目A题基因识别问题及其算法实现B题基于卫星无源探测的空间飞行器主动段轨道估计与误差分析C题有杆抽油系统的数学建模及诊断D题基于卫星云图的风矢场(云导风)度量模型与算法探讨第十届2013年题目A题变循环发动机部件法建模及优化B题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特性及预失真建模C题微蜂窝环境中无线接收信号的特性分析D题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attachmentE题中等收入定位与人口度量模型研究F题可持续的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数学模型研究第十一届2014年题目A题小鼠视觉感受区电位信号(LFP)与视觉刺激之间的关系研究B题机动目标的跟踪与反跟踪C题无线通信中的快时变信道建模D题人体营养健康角度的中国果蔬发展战略研究E题乘用车物流运输计划问题第十二届2015年题目A题水面舰艇编队防空和信息化战争评估模型B题数据的多流形结构分析C题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信道“指纹”特征建模D题面向节能的单/多列车优化决策问题E题数控加工刀具运动的优化控制F题旅游路线规划问题第十三届2016年题目A题多无人机协同任务规划B题具有遗传性疾病和性状的遗传位点分析C题基于无线通信基站的室内三维定位问题D题军事行动避空侦察的时机和路线选择E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问题研究数据来源:。
微波暗室吸波材料的分析和设计

微波暗室吸波材料的分析和设计
王相元;朱航飞;钱鉴;伍瑞新;孙培;王良宝;石鸣皋;田文英
【期刊名称】《微波学报》
【年(卷),期】2000(16)4
【摘要】本文从几何光学原理和射线跟踪法出发对微波暗室用吸波材料进行分析讨论 ,指出该材料的性能取决于角锥体界面上多次反射及材料内部的衰减 ,而这些又都决定于材料的ε′和ε″。
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 ,使材料的吸收性能与材料的外形及参数相联系。
【总页数】11页(P389-398)
【关键词】微波境室;微波吸收材料;几何光学;射线跟踪法
【作者】王相元;朱航飞;钱鉴;伍瑞新;孙培;王良宝;石鸣皋;田文英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南京波宁电子信息研究中心,南京2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4
【相关文献】
1.微波暗室用角锥吸波材料外形的设计和分析 [J], 吕述平;刘顺华
2.基于几何学的吸波材料与微波暗室性能分析 [J], 林晓敏;聂建英
3.微波暗室设计及吸波材料选型 [J], 刘本东
4.微波暗室设计中的吸波材料吸波机理分析 [J], 易鸣镝;王冰;王迪
5.新型微波暗室吸波材料——AXB型吸波材料 [J], 刘本东;张宇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波暗室静区性能仿真预测方法

微 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暗 室 静 区 性 能 仿 真 预 测 方 法
洪 丽 娜 一 ,何 洪 涛 ,郝 晓军 ,周 波
(. 1电子 信 息 系统 复 杂 电磁 环 境 效应 重 点 实 验 室 ,河 南 洛 阳 4 l 0 ;2中 国人 民解 放 军 6 8 2 队 ,河南 洛 阳 4 1 0 ) 703 . 39 部 7 0 3
第 1 0卷 第 3期 21 0 2年 6月
信 息 与 电 子 工 程
I NFORMAT1 0N AND ELECTR0NI ENGI C NEERI NG
VO . 0。 1 1 NO. 3
J n. 2 2 u . 01
文 章 编 号 : 1 7 . 8 2 2 1 )3 0 9 - 5 6 2 2 9 ( 0 2 0 - 2 50
2Uni 63 92o . t 8 fPLA, Lu y ngHe a 71 03, Ch n ) o a n n4 0 i a
Ab ta t Th e e to a a tr f a o b r s d i h n c oc c a e r i u ae n sr c : e r f c in p r me e s o bs e s u e n t e a e h i h mb r we e sm lt d i l r
Ke r : a e h i h mbe ; a s r e ; r fe tvt y wo ds n c oc c a r b ob r e c iiy; r fe to e e ; q itz n l e ci n lv l l u e o e; p ro m a c e f r n e;
F EKO ot r n e n n l n o d rt o e a t hep o e t ft n c o cc a e fe tv l a d s fwa e u d ra y a g ei r e of r c s: r p ry o a e h i h mb ref ci ey, n i he
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历年竞赛试题
第七届(2010)(NPMCM)A题:确定肿瘤的重要
基因信息 第七届(2010)(NPMCM)B题:与封堵溃口有关 的重物落水后运动过程的数学建模 第七届(2010)(NPMCM)C题:神经元的形态分 类和识别 第七届(2010)(NPMCM)D题:特殊工件磨削加 工的数学建模
历年竞赛试题
第五届(2008)
(NPMCM)A题:汶川地震唐家山 堰塞湖泄洪问题 第五届(2008) (NPMCM)B题:城市道路交通信 号实时控制问题 第五届(2008) (NPMCM)C题:货运列车的编组 调度问题 第五届(2008) (NPMCM)D题:中央空调系统节 能设计问题
历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赛试题
第六届(2009) (NPMCM)A题:我国就业人数 或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数学建模 第六届(2009) (NPMCM)B题:枪弹头痕迹自动 比对方法的研究 第六届(2009) (NPMCM)C题:多传感器数据融 合与航迹预测 第六届(2009) (NPMCM)D题:110警车配置及 巡逻方案
2013年, 第十届竞赛由中南大学承办 来自全国332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3884支参赛队、 11643名选手参加了比赛。较上届相比,本届参赛 单位增加了81家,参赛人数提高了55%,竞赛规模 创历史新高。经过上百名专家评审,共评选出一等 奖101支、二等奖678支、三等奖参赛队881支。
历年竞赛试题
第六条 经费
参赛队向组委会交纳报名费,每队二百元。 承办单位的资助。 社会各界的赞助。
竞赛的由来
2003年,在一批参加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的研究生的要求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江苏、安徽 省12所高校研究生会联合发起了“南京及周 边地区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有20所学校 近200名研究生参加。东南大学“长江计划 特聘教授”、生命科学专家陆祖宏赞助了这 次竞赛,竞赛的成功举办在研究生中产生较 大的反响。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汇总2021赛题汇总2021-A:相关矩阵组的低复杂度计算和存储建模2021-B:空气质量预报二次建模2021-C: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建模研究2021-D:抗乳腺癌候选药物的优化建模2021-E:信号干扰下的超宽带(UWB)精确定位问题2021-F:航空公司机组优化排班问题2020赛题汇总2020-A:芯片相噪算法2020-B:汽油辛烷值建模2020-C:面向康复工程的脑信号分析和判别建模2020-D:无人机集群协同对抗2020-E:能见度估计与预测2020-F:飞行器质心平衡供油策略优化2019赛题汇总2019-A: 无线智能传播模型2019-B:天文导航中的星图识别2019-C:视觉情报信息分析2019-D:汽车行驶工况构建2019-E:全球变暖?2019-F:多约束条件下智能飞行器航迹快速规划2018赛题汇总2018-A :关于跳台跳水体型系数设置的建模分析2018-B:光传送网建模与价值评估2018-C:对恐怖袭击事件记录数据的量化分析2018-D:基于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异常资料获取潮汐调和常数方法及应用2018-E:多无人机对组网雷达的协同干扰2018-F:机场新增卫星厅对中转旅客影响的评估方法2017赛题汇总2017-A:无人机在抢险救灾中的优化运用2017-B:面向下一代光通信的VCSEL激光器仿真模型(华为命题)2017-C:航班恢复问题2017-D:基于监控视频的前景目标提取2017-E:多波次导弹发射中的规划问题2017-F:构建地下物流系统网络2016赛题汇总2016-A:多无人机协同任务规划2016-B:具有遗传性疾病和性状的遗传位点分析2016-C:基于无线通信基站的室内三维定位问题2016-D:军事行动避空侦察的时机和路线选择2016-E: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问题研究2015赛题汇总2015-A:水面舰艇编队防空和信息化战争评估模型2015-B:数据的多流形结构分析2015-C: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信道“指纹”特征建模2015-D:面向节能的单/多列车优化决策问题2015-E:数控加工刀具运动的优化控制2015-F:旅游路线规划问题2014赛题汇总2014-A:小鼠视觉感受区电位信号(LFP)与视觉刺激之间的关系研究2014-B:机动目标的跟踪与反跟踪2014-C:无线通信中的快时变信道建模2014-D:人体营养健康角度的中国果蔬发展战略研究2014-E:乘用车物流运输计划问题2013赛题汇总2013-A:变循环发动机部件法建模及优化2013-B: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特性及预失真建模2013-C:微蜂窝环境中无线接收信号的特性分析2013-D: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2013-E:中等收入定位与人口度量模型研究2013-F:可持续的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数学模型研究2012赛题汇总2012-A:基因识别问题及其算法实现2012-B:基于卫星无源探测的空间飞行器主动段轨道估计与误差分析2012-C:有杆抽油系统的数学建模及诊断2012-D:基于卫星云图的风矢场(云导风)度量模型与算法探讨2011赛题汇总2011-A:基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一种猜想的数学仿真2011-B:吸波材料与微波暗室问题的数学建模2011-C: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2011-D:房地产行业的数学建模2010赛题汇总2010-A:确定肿瘤的重要基因信息2010-B:与封堵溃口有关的重物落水后运动过程的数学建模2010-C:神经元的形态分类和识别2010-D:特殊工件磨削加工的数学建模2009赛题汇总2009-A:我国就业人数或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数学建模2009-B:枪弹头痕迹自动比对方法的研究2009-C: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航迹预测2009-D:110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2008赛题汇总2008-A: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泄洪问题2008-B:城市道路交通信号实时控制问题2008-C:货运列车的编组调度问题2008-D: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设计问题2007赛题汇总2007-A:建立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体系数学模型及改进模型的若干理论问题2007-B:机械臂运动路径设计问题2007-C:探讨提高高速公路路面质量的改进方案2007-D:邮政运输网络中的邮路规划和邮车调度2006赛题汇总2006-A:Ad Hoc网络中的区域划分和资源分配问题2006-B:确定高精度参数问题2006-C:维修线性流量阀时的内筒设计问题2006-D:学生面试问题2005赛题汇总2005-A:Highway Traveling time Estimate and Optimal Routing 2005-B:空中加油2005-C: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出租车规划2005-D:仓库容量有限条件下的随机存贮管理2004赛题汇总2004A:发现黄球并定位2004B:实用下料问题2004C:售后服务数据的运用2004D:研究生录取问题。
微波暗室吸波工程方案设计

微波暗室吸波工程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微波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干扰,以及提高电磁兼容性而设计的。
下面是一个一般的微波暗室吸波工程方案设计:
1. 选择合适的材料:微波暗室通常采用吸波材料来减少微波的反射和散射。
常见的吸波材料包括吸波涂料、金属网格、波纹铁板等。
根据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吸波材料。
2. 设计暗室结构:根据所需的尺寸和功能要求,设计微波暗室的结构。
通常暗室采用金属外壳,内部覆盖吸波材料,以确保微波不会外泄。
3. 布局吸波材料:在暗室内部墙壁、天花板和地板上布置吸波材料,以最大程度地吸收微波能量。
考虑吸波材料的厚度、密度和覆盖范围,确保吸波效果良好。
4. 减少漏洞:确保暗室结构密封,减少漏洞和缝隙,以防止微波的泄露和外部干扰。
5. 安装衰减器:在微波暗室的进出口处安装衰减器,以减少微波信号的传播和外部干扰。
6. 测试和调整:在设计和建造完成后,进行微波暗室的测试和调整,确保其吸波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7. 规范运行:在使用过程中,遵循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和维护微波暗室,以确保其长期稳定的吸波效果。
以上是一个一般的微波暗室吸波工程方案设计的步骤。
具体设计方案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如果有特定的需求或更详细的设计要求,建议咨询专业的电磁兼容性工程师或设计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B 题吸波材料与微波暗室问题的数学建模新型隐身歼击机歼-20最近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隐身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所谓飞机隐身,是指在飞机有关部位涂覆或粘贴吸波材料,合理设计飞机外形与布局等使敌方探测系统(如无线电雷达,红外雷达,激光雷达等)只接收到大大减弱后的飞机反射信号,从而降低被发现或跟踪的可能。
隐身技术的基础研究包括探索不同频段上吸波的机理,研制高效吸波的特殊材料,将吸波材料设计成合理的形状使之发挥最大效能等,其成果不仅可以应用到飞机舰船坦克等军用装备,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科技领域。
例如,许多以电磁波,光波或声波的传播为信息载体的仪器设备,都需要功能与性能的测试,甚至还要对其工作过程进行尽可能真实的仿真。
早期这类测试常选择在无电磁干扰的偏僻空旷山区进行。
在近代各种干扰已无法全部避免,所以近三十多年来这样的测试与仿真(例如本题将要研究的导弹制导系统的仿真),放置在被称为“无回波暗室”的实验室中进行。
无回波暗室能够屏蔽外界干扰信号,通过内墙(包括地面与天顶面)敷设的吸波体,吸收各类反射信号,使室内反射大为减弱,被测设备接收到的“似乎”只有测试信号源发出的实验所需信号。
这样,它为测试设备提供了一个几乎没有反射信号的“自由空间”。
图1给出了二维示意。
由物理学知道,除了真空,没有一种介质对于各频段的电磁辐射波(甚至包括声波)的传播是绝对透明的,波从一种介质辐射到另一种介质时,都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折射乃至散射,一部分波的能量被 图1 无回波暗室工作示意图 吸收转化为介质的内能。
定义反射率为反射波功率r P 与入射波功率i P 之比:/r i P P ρ=,显然1ρ<。
吸波材料一般制成平板形状和特殊形状两大类基本形状。
平板形状吸波体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电磁波从空间向材料表面垂直入射(入射角0i θ=)时的反射率ρ,其值越小,吸波性能越高。
当入射角0i θ≠时称为斜入射,斜入射时将出现反射、折射情况,此时反射率的理论计算较复杂,与入射角、两种介质的电参数和波的极化方向等多种因素有关,本题将反射率简化为满足余弦法则,即()cos ραρα=,其中α为入射角大小,其中ρ为垂直入射反射率。
为了提高无回波暗室的吸波性能,一般使用锥体(正四棱锥或正圆锥体等)或尖劈形状的吸波体,大量锥体或尖劈有规律地排列组成的整体粘贴在墙上构成吸波体。
采用这些形状的主要理由是它们能使得辐射波在尖形的几何空缺间形成多次反射和透射-反射,降低反射出去的能量,实现高效率吸波。
图2示意了一条想象中的辐射线(实际上是在一个微小立体角内辐射)射入尖劈吸波体后,经过多次反射以及透射过尖劈后进入相邻尖劈空间形成反射的情况。
2α为尖劈角,h 为尖劈的高,d 为尖劈的底部宽度。
理论上还应有多次透射后进入相邻空间的反射,但能量已极小,工程上可以不计。
吸波体的吸波性能计算需要考虑多次反射,微波暗室的电磁特性分析应研究各个墙面间的相互影响(即一个墙面既接受其他墙面的辐射又同时反射给其他墙面)。
尽管理论上可通过求解由Maxwell 方程组和相应的边界条件构成的数学物理问题,来严格地分析与计算,但模型复杂且计算繁杂量大。
工程上处理此类复杂问题的常用思路是先采用简化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再用实验测试数据修正由简化模型得出的分析结果。
若模型较合理、测试数据准确,则这样的处理图2 尖劈形吸波体吸波功能的示意 对实际研究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本题要求采用上述工程处理的思路,用较简单直观的几何光学模型,来初步研究分析特殊吸波体和微波暗室的性能这两类问题,后续的实验测试与修正不包括在本题中。
问题1:尖劈形状吸波体的性能分析设尖劈形状吸波体及其坐标系如图3所示,尖劈的长度沿x 方向为无限长,其他尺寸记号同图2。
由射向角θ(z 轴正向与入射线负方向的夹角)和方位角ϕ(x轴正向与射线在xOy 平面上投影的夹角)确定入射波线的方向,只考虑波在两种不同介质界面处的反射,不考虑边缘处的绕射。
假设尖劈材料的电性能参数各处均匀,垂直入射的反射率为ρ,斜入射时的反射率满足前述的余弦法则,设入射波线的辐射强度为1单位。
试建立入射波线在一个尖劈几何空缺间反射过程图3 尖劈吸波体吸波示意 的数学模型,即分别刻画最终反射波线的方向,反射次数,反射波的辐射强度与已知反射率、诸几何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建议:可先从二维问题着手研究起。
问题2:导弹导引仿真实验用的微波暗室的性能研究自主寻的式导弹的制导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是安置在头部、能自动寻找和跟踪目标的导引头。
在导弹的研制过程中需要在地面条件下模拟导引头跟踪目标的性能。
设导引头的工作波段在微波段(指频率为0.3-300GHz(波长1m-1mm))。
一种已经研究成功的仿真系统主要由目标模拟器系统,作为导引头支架的三轴转台和微波暗室组成。
目标模拟器用来模拟目标运动,它由天线阵列子系统及其控制子系统组成。
天线阵列是安置在微波暗室靠近一面墙、有规律排列在同一球面的若干个微波天线,各天线的中心轴线对准球心,按某种规律依次发射模拟目标回波的微波信号,模拟自由空间中目标相对于导弹的运动。
需要测试的导引头安装在三轴转台上,转台根据导引头跟踪目标时发出的制导指令作三自由度微波暗室提供一个微波“自由空间”。
图4中只画出一面墙上的吸波材料,实际上所有6个墙面均铺设吸波材料。
本题研究一个简化问题。
目标模拟器是圆弧形线阵列,而非球面阵列,它安装在靠近一面墙的中心水平面内,圆弧线对两边的墙处于对称位置,圆弧半径R ,各天线轴线对准圆心(即导引头位置)。
设目标模拟器对导引头的总张角45β=︒,每3︒安装一个天线,共16个天线。
设天线属于余弦辐射体 (见附录2),辐射强度cos i N I I i =,N I 为天线轴线图4 导引仿真实验室示意 方向辐射强度,i I 为与法线成i 角方向的辐射强度。
目标模拟器的工作基于所谓“等价重心原理”:如果两个相邻天线,A B 对导引头O 的张角 AOB ∠小于某个阈值(见图5),,A B 同时发射同频率同相位且相同极化方向、但功率不同的微波信号时,根据导引头的功能,它将对准,A B 中间的“重心”P ,它满足:B A P AOP BOP P ∠=∠, (1) 图5 模拟目标运动的原理 其中,A B P P 分别为,A B 发射的微波功率,角度均以弧度计。
OP 就是导引头“感觉”到的目标方向,这个方向称为导引头的视在方向。
这等价于,A B 不工作,代之以在P 点存在着一个辐射,A B 两者功率之和的“视在天线”。
于是,连续地改变天线,A B 的功率之比,且两者之和为常值时,导引头就“感觉”到视在目标在,A B 之间运动,距离不变。
又因为视在目标功率的大小模拟了导弹与目标之间距离的远近,故若两者功率之和变化,功率之比不变,则模拟了目标与导弹间的距离变化,但方向不变。
这样,控制两相邻天线的功率比及它们的功率之和,并连续地控制相邻的两两一组的天线的开关,使之时间上前后衔接,对导引头相当于在目标阵列上有一个运动的视在天线,模拟了导弹与目标之间的相对连续的运动。
(注:上述原理是产生视在目标的背景介绍,本题的重点宜放在微波暗室的性能分析上)图6 问题2的诸参数示意图现在回到问题本身。
设暗室的宽B =18,高H =14,长L =15,1b =,线阵列的圆弧半径14R =,单位均为米。
所有墙面铺设同一规格的吸波体(上述数据均从吸波体的顶端平面算起)。
图6所示暗室右端中心的s s ⨯的小方块面积处是安置导引头的部位,称为“静区”。
静区小方块的中心点与目标模拟阵列圆弧的圆心重合。
静区接收到的电磁能量直接对导弹的导引仿真有重要影响,根据导引仿真要求,静区从诸墙面得到的反射信号的功率之和与从信号源直接得到的微波功率之比γ,始终满足γ≤0.03。
设0.3s =m 。
目标模拟器对导引头的视在目标运动从左端开始,以匀角速运动到右端,前后共4秒,视在天线中心轴线对准静区中心,中心轴线处的发射功率强度随时间线性增大,结束时比初始时增大了一倍。
并假设:(1)视在天线发射功率强度分布满足余弦辐射体(见附录2);(2)只考虑所有墙面对辐射的反射,不计入墙面的散射;(3)不计入模拟器的天线及其安装支架,以及导引头本身对辐射的影响;若暗室铺设平板形吸波材料,其垂直反射率ρ=0.50。
试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在上述假设下,根据提供的数据,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与数值计算,判断这样的微波暗室能否能满足仿真技术要求? 在此弹目相对运动过程中,何时的γ值最小?进一步,若暗室改为铺设尖劈形吸波材料,由于沿尖劈形吸波体各平面处的吸波效果不是常数,所以常用统计的方法求出其平均值,称此平均值为平均反射率。
现设此平均反射率已经求出,为ρ=0.05(相当于尖劈形吸波体被换成另一种吸波性能更好材料的平板形吸波体的垂直反射率),请你再次用模型进行计算,根据结果判断,这样的暗室是否能满足仿真技术要求?何时的γ值最小?【附录1】 立体角的基本概念辐射能在立体锥角范围内传播,需要一个描述立体锥角“大小”的数学量——立体角。
平面角的大小是用过一个顶点的两条射线所夹的范围来衡量,以弧度或度为单位,弧长等于半径的圆弧所对的平面角的大小定义为一弧度(rad )。
圆的平面角为2πrad 。
三维空间里立体角定义:以立体锥角的顶点为球心,作一半径为R 的球面,用此锥角在球面上所截微元面积d S ,除以半径R 的平方,来表示此立体角元的大小: 附图1 立体角定义 2d d S R ω=。
(f1.1) 若微元面积的法向量与辐射方向单位向量n 成α角,则22d cos d d n S S R Rαω⋅⋅==, (f1.2) 立体角的单位为立体弧度或球面度(sr ),当截出的球面积等于半径平方时,该立体角的大小为1球面度。
在球坐标系中立体角的计算如下。
设辐射源O 位于球坐标的原点,在球坐标系里辐射方向由方位角ϕ和高低角i 给出。
球面上的一微元面积d S 对原点O 构成的立体角为附图2 球坐标系中的立体角元 d ω,由于 2d (sin d )(di)sin d d S R i R R i i ϕϕ==,故立体角微元为 2d d sin d d S i i R ωϕ==。
(f1.3) 原点周围的全部空间的立体角大小为:200sin d d 4i i ππωϕπ==⎰⎰。
(f1.4)【附录2】 关于辐射的几个描述参量1. 辐射通量 本身发射辐射能的物体,称为一次辐射源。
受到别的辐射源照射后透射或反射辐射能的物体称为二次辐射源。
这两种辐射源统称为辐射体。
辐射体向周围空间发出辐射能,用辐射功率来描述这些辐射能。
以辐射形式发射、传播或接收的辐射功率,定义为辐射通量,记之为Φ,单位是瓦特(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