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热点题型训练 8.3修辞手法(含解析)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

板块一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四句运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一边是大片禾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一边却是云朵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表现了作者对见死不救的云的憎恨以及对“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抨击。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①,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莳(shì)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笠”比作头盔,把“蓑”比作铁甲,形象生动,化板滞为飞动,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①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①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岑参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第一次远赴西域,正值34岁,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远离京都和家园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但远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

答案: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借代和反问两种修辞手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答:(1)既然问的

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就要先点明。(2)具体分析两种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的,在这里要点明借代的类型,并且说明是如何借代的。反问则要说明语句的表达效果。(3)联系全诗,指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案:借代、反问。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是用特征代人。用“笙箫”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语句整齐,内涵丰富。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梦馆①

[北宋]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①宿云梦馆: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化用手法的鉴赏。“化用”即巧妙变化引用前人的诗句,以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这首诗主要是表达诗人思念家乡,渴盼与亲人团圆的情怀。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明季节和时间,第二句用“私书”点明妻子的来信。岁暮正是归家团圆之时,妻子的来信更勾起思乡之情。第四句巧妙化用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翻化出新的意境,表达思归之情。

答案:诗人化用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巧妙表达思念家人、渴盼团圆的情怀,既亲切自然,增加了诗的内涵,又别致新颖。

板块二表达方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