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年语文高考模式题型总结分析详解

合集下载

上海市高考语文分析

上海市高考语文分析
17-21
人物传记、加点字理解、翻译、简答
4+5+2+3+3
5题
22-26
议论/说明文、修辞、序、说、游记、文体思路
1+3+2+3+3
5题
写作
作文
27
议论文、辩证性、侧重观点看法
70
1题
1题
备注:1.作文标准:一类(63-70分);二类(52-62分);三类(45-50分)
三类:辩证关系+结构;二类:立意;一类:结构+立意+辩证关系
2.一本线要求110分(至少是B类);二本线90分(至少是C类)
3.公校里知识没有体系化,高一和高二以文言文为主
4.语文理解能力是积累的,题型分析和答题思路规范是短期内需要点拨的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结构
大题结构
测试题型
出现题号
考点
分值
题量
阅读
社科类
1-6
说明文、议论文
2+2+3+3+3+5
6题
26题
文学类
7-12
散文(外省小说)
3+4+2+2+3+5
6题
默写
13
4篇高中+2篇初中+2篇课外
6(8选6)
1题
诗歌鉴赏
14-16
文学常识、诗歌理解、表现手法、人物形象
1+3+4
3题
文言文

上海历年语文高考模式题型总结分析详解

上海历年语文高考模式题型总结分析详解

一,总结命题规律笔者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几个命题规律:●命题模式: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交替出现99年—01年连续三年命题模式为材料作文02年—04年连续三年命题模式为话题作文05年材料作文忽然再次出现06年—08年连续三年命题模式为话题作文09年材料作文文化型(板桥)笔者观点:从历年的命题趋势中可以看出,去年笔者给出预测“09年处于‘稳中求变'的‘变'的三年关口,故笔者个人认为,今年考材料作文的概率较高”,09年也的确出到了文化型材料作文。

2010年,处在一个关口,情况较2009年复杂,笔者认为有两个可能性:第一,延续09年的材料作文,并且文化型方向材料作文概率较大;第二,回归话题作文,但2010年的话题作文,对于单个抽象词语的变相解读型命题,出现概率较高,具体笔者会在后面分解。

故各位考生在复习时,应给予以上2种问题较多关注。

●命题特性:材料和话题文化性的加强从广受好评的01年作文题“传统文化”,到05年作文题“流行文化”,都在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命题材料和话题的文化性正在逐步加强。

笔者观点:提高应试文章的文化底蕴。

虽说作者文化性是日积月累的积淀,但也有一些短期提升的技巧:1,利用名人、名事、名句等元素进行排列组合组句,组段;2,古诗词排比处理;3,文化意象组段。

例如04年的《忙》就有考生处理为“忙是问号/忙是省略号/忙是惊叹号”的标点符号分段文化意象立意,获得了高分。

常用的高分文化意象还有山水,季节,花鸟鱼虫等。

使用以上这些文化底蕴提升方法,会有效提高作文的文化性,得到较好分数。

另外,特别要注意对于热点问题的文化性剖析。

(三,应对要点分析会有重点示范,注意阅读)●命题倾向:散文化的语质倾向,逻辑思辨化+语言散文化从06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到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语质要求散文化倾向非常明显。

“语质”作为官方评卷高频用词,一直是评卷一个核心标准,所谓“语质”就是我们常说的“文采”或者说是“语言质量”。

上海历年高考语文题型与分数设置

上海历年高考语文题型与分数设置

20XX年上海高考题型分析试题模块内容、题目和分值题型及分值总分说明文《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熊易寒16分1、概括①段意2’2、选逻辑词:“都通常大多”2’3、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倾听”2’4、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内容分析”3’5、画线句理解选择:“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3’6、文意综合提炼:“优秀文献综述的价值”4’150散文《冬阳·童年·骆驼队》22分7、画线句子的作用2’8、文意理解概括3’9、文意的把握选择(六选二)6’10、欣赏画线句3’11、前后文叙述视角与情感差异4’12、标题的理解4’诗文默写八选六6分13、每题1分6’诗歌鉴赏《春江晚景》张九龄8分景物诗喜悦之情情景交融14、诗歌意象把握1’15、诗歌艺术技巧分析选择3’16、技巧——情景交融4’文言文(传记)《卜士专》——选自《汉书》17分17、字词翻译 418、虚词 219、句子翻译(两道题)620、文意理解 221、文意的整体把握概括 3文言散文《潭州东池藏氏堂记》柳宗元11分22、代词的指代内容 123、划线句子的修辞效果 224、文意的理解概括 225、文意概括选择 32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作文被舍弃的微光70分27、试题模块内容、题目和分值题型及分值总分说明文《家园城市》18分1、选择关联词2’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3、文意理解与概括2’4、某词的含义及其作用4’5、文意的理解选择3’6、结合文意举例阐述5’150散文《又见鹭鸶》20分7、环境描写的作用2’8、某词语的好处3’9、反复的修辞的作用3’10、比拟的表达效果2’11、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选择(六选二)6’12、以诗文结束的好处4’诗文默写八选六6分13、每题1分6’诗歌鉴赏《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8分抒情诗忧愁14、诗歌体裁——古体诗1’15、诗歌鉴赏选择3’16、技巧——动作刻画4’文言文(传记)《孙叔敖传》——选自《史记·循例列传》17分17、字词翻译4’18、古今异义2’19、句子翻译(两道题)5’20、人物性格概括2’21、文意的整体把握概括3’文言散文《稼说送张琥》——苏轼12分22、文意理解2’23、文意理解2’24、翻译选择2’25、与课内文言文对比分析3’26、文意理解与概括3’作文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70分27、试题模块内容、题目和分值题型及分值总分说明文《笔墨的超越》16分1、某段的主要内容2’2、某段两处画线句子作用的异同3’3、某段的分析选择3’4、加点词的含义——性灵2’5、关联词选择2’6、全文分析归纳4’150散文《天目山》20分7、修辞比喻的表达效果2’8、画线句子的含义2’9、对某段的赏析3’10、介绍文中的人物3’11、对文中某意象的分析选择(六选二)6’12、文意理解归纳4’诗文默写八选六6分13、每题1分6’诗歌鉴赏[越调] 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8分14、曲意理解2’15、散曲艺术赏析选择3’16、情感分析及与课本某诗的联系3’文言文(传记)《欧阳晔传》17分17、字词解释4’18、虚词的用法2’19、句子翻译(两道题)5’20、人物情感分析3’21、人物品质概括3’文言散文《九疑山图记》13分22、首段内容概括2’23、以动衬静的表达效果2’24、翻译选择2’25、句式赏析3’26、文章写作意图4’作文不以细网捕小鱼,才有更多鱼70分27、试题模块内容、题目和分值题型及分值总分说明文《专家与通人》雷海宗17分1、句子意思归纳2’2、某段画线句子作用分析选择3’3、原因归纳2’4、关联词选择(二选一)3’5、理解文意,概括“通人”的重要性4’6、结合文意分析一位名人通才3’150散文《春声和春深》20分7、修辞的表达效果2’8、画线句子的含义2’9、文章分析选择(六选二)6’10、空间和时间角度赏析对某事的描写3’11、作者思想情感分析3’12、本文与课文某文反衬技巧的异同4’诗文默写八选六6分13、每题1分6’诗歌鉴赏《早兴》白居易8分14、作者字号1’15、艺术技巧分析选择3’16、鉴赏诗歌细节刻画4’文言文(传记)《沈周》 17分17、字词解释2’18、通假选择2’19、虚词用法选择2’20、句子翻译6’21、详写某人态度变化的作用2’22、原因归纳3’文言散文《桂》12分23、字词解释2’24、翻译选择2’25、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26、概括桂的功用2’27、文章的说明性与文学性分析4’作文“板桥体”,单看歪歪斜斜,总体错落有致,“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总结

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总结

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主要涵盖了文言文叙事文章的基本要素,如人物、事件、情节等,是考生在考试中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

通过对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的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题型的要求和特点,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题材广泛,体裁灵活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涉及的题材广泛,可以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社会风云等,体裁灵活多样。

在应对这些题型时,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学、哲学等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精炼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生动具体,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展现出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在写作时,考生需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之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深刻的内涵。

文言文的语言精炼、简洁,要求考生在写作时注意措辞的准确性和文风的工整。

三、情节曲折,结构紧凑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的文章情节常常曲折多变,扣人心弦,考生需要善于构思和组织文章的情节,使其具有紧凑的结构和引人入胜的力度。

在叙事过程中,考生要注意合理安排事件的发展和转折,使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四、意义深远,启示广泛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的文章常常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具有广泛的社会启示和人生感悟。

考生在应对这些题型时,需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加深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第二篇示例: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总结高考文言文是中国语文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叙事文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体裁。

叙事文是以叙述事实或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其语言较为通俗易懂,适合用来叙述历史事件、个人经历或传说故事等。

而上海市高考文言文中的叙事特点类题型,通常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材料,完成一篇叙述类文言文作文,反映出明显的文言文特点。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的一些特点和解题技巧。

上海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梳理(诗词鉴赏部分)简略分析

上海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梳理(诗词鉴赏部分)简略分析

1.诗歌赏析题问答模式例析•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或者请赏析这首诗。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其它、修辞手法三大类。

上海语文高考卷 题型结构

上海语文高考卷 题型结构

上海语文高考卷题型结构
上海语文高考卷题型结构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又分为单篇阅读和多篇阅读,涉及的内容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等。

古诗文阅读则包括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学生对古代汉语的掌握能力,诗歌阅读则重在考察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写作:写作是语文高考中的重要部分,一般会要求考生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3.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标点、病句等,这些题目通常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4.诗词鉴赏:一般会要求考生鉴赏一首古代诗歌,问题涉及诗歌的内容、表现手法、作者情感等方面。

5.语言表达:这一部分可能包括句子改写、语段概括等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6.文化经典:这一部分可能包括对古代文化经典的阅读理解,问题涉及古代文化知识、思想观念等。

以上是上海语文高考卷的一般题型结构,但每年的题型和分值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以当年的考试大纲为准。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考情分析(1)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考情分析(1)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考情分析上海地区高考考情分析针对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写作三个版块,近四年都出现的知识点为重点知识,三年出现的知识点为次重点知识,一或两年出现的知识点为非重点知识,新考纲中规定了的知识,但是高考中一直没有考过的知识点为一般知识。

本书对重点知识讲解更细、题型更全、题量更大,对次重点、非重点要求逐渐降低,对一般知识一笔带过。

重点、次重点、非重点、一般的关系如下图:【注】①如果前三年比较稳定,12年突变,可作为重点趋势考查。

如果前三年出题形式较为灵活,12年则不作为趋势。

②三年都考了说明有考察价值,可能还会考,出题时,可以考点吻合,题型多样化。

当要以12年的考查形式为主。

③同一知识点的几种考查方式或细节同一年不能全考,在改版时可以参考11年的知识点设题。

④12年新出现的点要放在显眼的位置。

⑤近几年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可按规律确定重难点改版。

【阅读部分】阅读分6个部分,分别时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默写、古诗歌阅读、文言文(人物传记)、文言文(说理、记事、记物、游记)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四年分值都在16到18分之间,都为6小题)2009年《专家与通人》,1500字左右,论文,6题,1个客观题,5个主观题(含2个填空的主观题)。

考查点:1.分析词在文中的含义。

2.分析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5.概括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

6.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2010年《笔墨的超越》,1300字左右,论文,6题,2个客观题,4个主观题(含1个填空的主观题)。

考查点:1.概括段落大意。

2.分析句在文中的作用。

3.分析词、句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4.分析词在文中的含义。

5.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理解文章内容。

6.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1年《家园城市》,1200字左右,论文,6题,2个客观题,4个主观题(含2个填空的主观题)。

上海高考语文题型总结归纳

上海高考语文题型总结归纳

上海高考语文题型总结归纳高考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在上海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语文试卷中,不同的题型要求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下面对上海高考语文题型进行总结归纳。

一、阅读理解题型阅读理解题型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常见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文章内容回答问题或进行相关分析。

在阅读理解题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题目理解: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要求,确保理解准确。

2. 文章理解:通读文章,抓住主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3. 细节把握:细致阅读文章,注意作者的论述思路,抓住关键信息。

4. 排除干扰:注意选项之间的差异,排除干扰信息,筛选最佳答案。

二、短文改错题型短文改错题型要求考生对给出的短文进行修改,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语法和辨析能力。

在解答短文改错题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词性辨析:注意词性的正确使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准确搭配。

2. 语法结构:注意句子的语法结构,尤其是主谓一致、时态和语态的准确运用。

3. 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文意连贯:修改错误时要保证整篇文章的逻辑清晰、语意连贯。

三、写作题型写作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或要求,进行文章写作。

在解答写作题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材料准备:充分理解所给材料,理清思路,并进行适当扩展。

2. 结构安排: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包括引入、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3. 表达方式: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运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型。

4. 逻辑思维:保证文章的逻辑连贯、条理清晰,避免无关的内容。

四、古诗文阅读题型古诗文阅读题型要求考生对所给的古诗文进行理解和分析。

在解答古诗文阅读题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诗文理解:仔细理解古诗文的意境、艺术特点和隐含含义。

2. 修辞手法:分析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3. 韵律韵脚:注意古诗文的韵律、韵脚的运用及对整篇诗文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总结命题规律笔者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几个命题规律:●命题模式: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交替出现99年—01年连续三年命题模式为材料作文02年—04年连续三年命题模式为话题作文05年材料作文忽然再次出现06年—08年连续三年命题模式为话题作文09年材料作文文化型(板桥)笔者观点:从历年的命题趋势中可以看出,去年笔者给出预测“09年处于‘稳中求变’的‘变’的三年关口,故笔者个人认为,今年考材料作文的概率较高”,09年也的确出到了文化型材料作文。

2010年,处在一个关口,情况较2009年复杂,笔者认为有两个可能性:第一,延续09年的材料作文,并且文化型方向材料作文概率较大;第二,回归话题作文,但2010年的话题作文,对于单个抽象词语的变相解读型命题,出现概率较高,具体笔者会在后面分解。

故各位考生在复习时,应给予以上2种问题较多关注。

●命题特性:材料和话题文化性的加强从广受好评的01年作文题“传统文化”,到05年作文题“流行文化”,都在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命题材料和话题的文化性正在逐步加强。

笔者观点:提高应试文章的文化底蕴。

虽说作者文化性是日积月累的积淀,但也有一些短期提升的技巧:1,利用名人、名事、名句等元素进行排列组合组句,组段;2,古诗词排比处理;3,文化意象组段。

例如04年的《忙》就有考生处理为“忙是问号/忙是省略号/忙是惊叹号”的标点符号分段文化意象立意,获得了高分。

常用的高分文化意象还有山水,季节,花鸟鱼虫等。

使用以上这些文化底蕴提升方法,会有效提高作文的文化性,得到较好分数。

另外,特别要注意对于热点问题的文化性剖析。

(三,应对要点分析会有重点示范,注意阅读)●命题倾向:散文化的语质倾向,逻辑思辨化+语言散文化从06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到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语质要求散文化倾向非常明显。

“语质”作为官方评卷高频用词,一直是评卷一个核心标准,所谓“语质”就是我们常说的“文采”或者说是“语言质量”。

近年的命题显现出“语质”散文化的要求,以往高考作文核心判断标准是议论文的思辨性,而现在加入的散文化要求非常相似于中考。

例如,08年高考“他们”——中考“我眼中的色彩”;06年高考“我想握住你的手”——03年中考“我想唱首歌”。

笔者观点:语质散文化的要求促使我们在逻辑思辨化的基础上,将“语质”快速提高。

语质提高方法有:对比排比句的变换应用;特殊加分句式;修辞等等。

●命题启示:题材包容性强,生活中哲学视角的深挖近年作文命题趋势一直是要保证考生“在审题上没有障碍”,“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说”。

命题的开放性导致了题材包容性的增强。

例如08年的《他们》的高分作文是一篇描写民工子弟的文章,如果我们就以“民工子弟”为题材,看看近年的题材包容性是如何强的。

2008年的《他们》,我们可以将题材定位为:民工子弟,“他们”正在成长变化;20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可将题材定位为:民工子弟“必须跨过生活这道坎”;2006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可将题材定位为:民工子弟,“我想握住你的手”——“民工子弟”的一个题材可以应对这些高考作文题,可见题材的包容性。

这样的题材泛化趋势09年会有所收敛,因为高考毕竟是“带着镣铐跳舞”。

但我们事先对于阅卷老师喜好型题材的取舍,收集,应用配对过程是很重要的备考步续。

二,预测10年方向笔者认为,2010年上海卷语文作文的可能命题方向有两个:1,文化型材料作文注意选取的材料侧重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深度。

注意:1,文化切入角度是最优角度2,正反面分析2,单个抽象性词语的变相解读该形式会比较雷同与1990年的真题《时间啊时间》,即对一个抽象词语的深度解读,可以是材料作文形式也可以是话题作文形式,形式多变,但实质都是“单个抽象词语解读”。

应考者需要深入剖析该抽象词的内涵,然后进行联系实际生活的“引喻”。

准备这类文章时,考生可以准备下“信念/理想/气节,岁月/青春”这类题目,其中可以应用到的我上课讲的:1,“色彩的排比句”2,比喻论证三层式的模板3,山水情韵等文化意象特别是自然情节万能开头三,应对要点分析1,对于热点的准备对于热点准备的作用主要有两个:第一,热点作材料作文的组成材料;第二,热点作为应考者的作文素材。

几个热点需关注:第一,世博会,我们最优切入角度应该是1,“由科技关注转向人文关注,从注意新发明到关注人在城市的生存状态” 2,“中国在世界文化角色的转变:由文化接受者变为文化交流平台提供者”等文化角度切入,易于获得高分。

第二,于周立波,小沈阳等等文化热门,应该给予的角度是“海派文化,东北草根文化的正反面思考”;第三,另外如果出到的是各种“新文化现象”,切入比较好角度是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应试者可从多元性和包容性对于文化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入手。

可用材料有:网络流行语的普及,新晋文化热点,大众文化审美等等可以切入的高分角度是“文化多元化的认识与宽容才是文化的生命力”,可以举例海派文化的兼收并蓄等等。

第四,社会责任意识的呼唤。

应试者要从大角度强调社会责任意识对于社会的意义和作用入手。

可用材料有:青海地震等假捐门事件,强生事件等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事件等等。

2,把握加分性题材阅卷老师喜好的题材一般以“文、史、哲”的题材为主,对于生活哲学视角的深挖也是重点题材。

建议备考时,就这两个方面的题材坐针对性梳理和应用配对,方便高考时顺利应用。

下面的一些重点材料,希望考生们认真研读。

如果能在2010年高考作文中应用,会有良好效果。

篇幅有限,以上是笔者针对近十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的一些总结,以及一些10年预测和对策,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最后几天,如果在家无事,建议翻看《学科基本要求》最后再三申明,请大家掌握思路而不是押宝。

复习要全面,但要有重点!大家懂我意思了么?就是什么都要复习,不可只押宝在几个文题上啊以上分析,只代表我个人意见。

谢谢!祝我的学生们马到成功,高考顺利!华芳上海新东方中学部华芳老师对此文保留版权2002年12月3日,在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上,成员国代表经过4轮投票,中国最终以54票对韩国34票的胜利,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上海市成为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城市。

【热点例题】1.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况答: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 0月31日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英文主题:BetterCity,Better Life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2.上海世博会标志(会微)的寓意是什么?答: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微,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八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迫隶,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会微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

3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是什么?答: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意即"四海之宝"。

"海宝"的名字朗朗上口,也和他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目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

"海宝"的名字与吉祥物的形象密不可分,寓意吉祥。

4.举办世博会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答:举办世博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庆祝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某个国家、地区的重要纪念活动,以展示人类在某一领域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5.假如你要报名成为一名世博会志愿者,请说出你参加的理由。

答:①奉献爱心,支持世博事业;②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③参加世博会是展示当代青年精神风貌和文明素质的舞台等。

6你认为应当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志愿者?答:①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②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③组织纪律性强;④有鞍强的责任意识;⑤热情大方,尊重他人;⑥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等。

7请写出作为体支援作好服务工作的口号。

答:如:①支援服务百分百②文明世博零距离;③展志愿者风果、添世博会精彩等 8请你谈谈应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答:(1)①对待民族文化:我们应当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优良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并使之发扬广大;②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抵制和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要推陈出新 (2)对待外来文化:①我们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积极开展对外又化交流,广泛吸收外俩文化优秀成果,也向世界额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②同时,坚决抵制制各种外来腐朽的文化侵蚀,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文化。

9假如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从现在开始应做好哪些准备?请你拟两旬宣传民族文化的口号。

答:(I)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要学好外语;②掌握必里的社交礼仪,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④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2)①文化传薪火,实干创未来;②弘扬优秀文化,你我共参与;③凝聚民族智慧,精彩上海世博;④上海欢迎您,中国是朋友等。

10.作为青少年,你能为将要在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做些什么?答:(1)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做世博会的义务宣传员,成功奥运,经常世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贡献力量。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11.请你拟写几条迎接世博会的标语(口号)答:20lO年世博会一~上海人民欢迎你早日到来! 城市让世界更美好,人们让城市更美好!城市的今天就是世界的明天! 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造福了人类;城市创造了世界,世界美化了城市! 世界博览上海,上海展望世界! 上海之博雅,世界来博览! 上海拉近你我,你我博览上海!【经典题例】1.材料一;2008年12月22目,上海世界科技博览会世罅轴首个"阳光谷"结构封项,标志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入倒计时,这将是一场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台"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