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世界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一、大陆与海洋地球表面由大陆和海洋组成。

大陆是陆地的一部分,通常由岩石和山脉组成。

海洋是与大陆相接的广阔水域,包括大洋和海洋。

1. 大陆特征- 高山:大陆上存在许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 平原:大陆上通常有广阔的平原,如北美大平原、欧洲大平原等。

- 河流:众多的河流穿越大陆,形成河谷和河口,如尼罗河、亚马逊河等。

- 湖泊:大陆上有许多湖泊,如五大湖等。

2. 海洋特征- 洋脊:海洋底部存在许多洋脊,是地壳板块分裂和海底喷发形成的地质现象。

- 海沟:海洋深处的狭长沟槽,如马里亚纳海沟、秘鲁海沟等。

- 海岸线:大陆与海洋相接处形成海岸线,有很多海湾、半岛和海角。

二、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定时期(通常是30年或更长)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

气象则涉及到短期(几小时到几天)内的天气变化。

1.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温暖湿润,年降水量较多,有季风气候。

- 温带气候: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 寒带气候:位于高纬度地区,寒冷干燥,气温较低。

- 地中海气候:位于地中海沿岸,冬暖夏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2. 天气要素- 气温:指大气中温度的高低。

- 湿度:指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 降水量:指一定时间内降水的数量。

- 风速和风向:指风的强弱和吹向的方向。

三、地质与地貌地质是研究地球构造、物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地貌则是指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形特征。

1. 地质特征- 地壳板块:地球表面的大块状构造,包括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 地震活动: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震动现象。

- 火山喷发:地球内部的岩浆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

- 地震带:地震集中发生的区域,如环太平洋地震带等。

2. 地貌特征- 山地:由山脉和山系组成的地形。

- 平原:地面相对平坦的地区。

- 高原:相对平坦但海拔较高的地区。

- 河谷和峡谷:由河流侵蚀形成的地形。

四、水文与水循环水文是研究水资源、水文过程和水环境的学科,水循环是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生态系统之一。
物种多样性
02
尽管沙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一些特殊的动植
物种类已经适应了这种极端环境。
生态功能
03
沙漠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们也是自然界中重
要的生态平衡组成部分。
珍稀动植物资源
珍稀植物
包括银杏、水杉、珙桐等,这些植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 值。
珍稀动物
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等,这些动物是地球上的珍贵物种, 需要得到重点保护。
潮汐现象及产生原因
潮汐现象
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包括大潮和小潮等不同类型,对沿海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生态 系统有重要影响。
产生原因
潮汐现象主要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引起的, 同时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也会对潮汐现象产生影响。此外, 地形、气象条件等因素也会对潮汐现象产生一定影响。
土壤分布
受气候、地形、母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分布规律。例 如,热带雨林气候区通常分布有砖红壤等类型的土壤,而温带草原气候区则分布 有黑钙土等类型的土壤。
03 海洋地貌及特征
海底地形分类
大陆架
是围绕大陆的浅海地带,深度 一般不超过200米,是海洋和陆
地相互作用的重要区域。
大陆坡
农业活动对土壤侵蚀问题
过度耕作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往往过度耕作土地,导致土壤结构破 坏、土壤侵蚀和肥力下降。
化肥和农药使用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污染、土壤板结等问题,同时还会 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
土地利用不当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坡地耕作、过度放牧等,会加剧土壤侵 蚀问题。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陆地和海洋是地球上两个最基本的自然环境,它们占据了整个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下面对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进行一些知识点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组成和运作。

一、陆地:1.大陆: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七个大洲上,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

这些大陆从宏观角度看,大陆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而地壳被认为是最外面的地球层。

大陆上分布着高山、平原、河流、湖泊以及人类聚居地等。

2.山脉:大陆上存在着许多山脉,山脉是由连续的山峰和山谷组成的地貌。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这些山脉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它们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气候和水文系统。

4.湖泊:湖泊是由于地表水在低洼地区堆积形成的静水体,它们通常没有与海洋相连的出水口或入水口。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湖泊有苏必利尔湖、五大湖、刚果湖等。

湖泊作为地表水的储存和调节器官,对于维持附近地区的水资源平衡至关重要。

二、海洋:1.海洋分区: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约71%,根据海洋地理特征和物理特性,科学家将海洋划分成五个主要的分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尽管海洋是连续的,但其流动特性和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的区域有所不同。

2.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形式多样,种类繁多。

海洋中分布着各种海洋生物,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等。

海洋生物链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不仅提供食物链中的各个层次的食物资源,还保持着海洋环境的稳定性。

3.海洋底部:海洋底部是指海洋底层的岩石、泥沙、矿物质和生物物质等。

海洋底部包括大陆架、大洋深渊和海山等地理特征。

它们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地球自然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4.潮汐:潮汐是海水周期性地上升和下降的现象,是海洋与太阳和月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潮汐现象对于沿海地区的生物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是测量和研究地球引力和地貌演化的重要指标。

总结起来,陆地和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环境,它们在地球的构成和运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必背知识点一、海陆分布1. 海陆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形象地称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 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二、大洲和大洋1. 七大洲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面积排序:亚洲 (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

位置及特点:东半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西半球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大洲:北美洲、欧洲、亚洲(大部分)。

南半球大洲:南极洲、南美洲 (大部分)、非洲 (部分)、大洋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部分)。

2. 四大洋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特点:太平洋:面积最大,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呈 “S”形,位于南北美洲、南极洲、非洲和欧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之间。

北冰洋:面积最小,位于北极圈内。

三、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四、海陆变迁1. 变迁方式地壳运动: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证明地壳在运动。

海平面升降:如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古河道遗迹,说明海平面发生过变化。

人类活动:如荷兰的围海造陆,改变了局部海陆分布。

2. 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大陆在漂移。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五、重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东非高原等。

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西西伯利亚平原、北美大平原等。

海洋与陆地分布知识点总结

海洋与陆地分布知识点总结

一、海洋与陆地的总体分布1. 海洋的总体分布海洋是地球上广阔的水域,由五大洋和一些辅助性的海域组成。

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这些大洋围绕着陆地分布,它们之间的水域像大环绕般连接在一起。

在这些大洋中,太平洋是最大的,其面积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

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位于太平洋的两侧,南极洋和北冰洋则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

此外,在这些大洋之间还有许多辅助性的海域,如地中海、加勒比海、南中国海等。

这些海域虽然规模较小,但也对地球上的气候、生态环境和生产活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2. 陆地的总体分布陆地是地球上的干燥地区,它们主要分布在大洲上。

目前地球上共有六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

这些大洲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陆地区域,它们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

此外,还有一些岛屿和沙漠等陆地特殊区域,它们的分布也对地球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说,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而陆地则主要分布在大陆上和岛屿等特殊地区。

海洋与陆地的总体分布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这种分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分布的形成原因1. 海洋的形成原因海洋的形成与地球的地质构造和大气环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表面的水蒸气在大气的作用下逐渐冷却并降落到地表,形成了大量的水域。

随着地壳的运动和板块的相互碰撞,地球表面的水域逐渐扩大并形成了现今的海洋。

此外,大气环流和水文地理等自然现象也对海洋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

例如,大气环流可影响海洋的温度和盐度等物理特性,而水文地理则可以影响海洋的地质构造和地形特征。

2. 陆地的形成原因陆地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成作用有关。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表面的固体地壳逐渐形成并陆续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大陆和岛屿。

大陆的形成受到地壳的运动、地质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陆地的扩展与演变。

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一、陆地知识点1. 地球的陆地分布:地球表面的陆地主要分布在七大洲上,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其中亚洲是最大的洲,面积约为4450万平方公里。

2.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陆地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

高山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地区,其中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

3. 地球的气候:陆地的气候受到地形、纬度、海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靠近赤道的地区气候较炎热,靠近极地的地区气候较寒冷。

同时,陆地上也存在着季节性气候变化,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4. 陆地的生态系统:陆地上有着丰富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森林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为地球上的氧气供应、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

5. 人类与陆地:人类长期以来依赖陆地进行生产、生活和发展。

人类在陆地上建立了城市、农田和工厂等基础设施,同时也对陆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二、海洋知识点1. 海洋的分布:地球表面的71%被海洋覆盖,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水体。

海洋分为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最大的洋,面积约为1.65亿平方公里。

2. 海洋的地形:海洋的地形多样,包括海岸线、海底山脉、海沟等。

海岸线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交界线,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

海底山脉是海洋中的山脉系统,其中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

3. 海洋的环流系统:海洋中存在着复杂的环流系统,包括全球性的大洋环流和局部的海流。

大洋环流主要由风力、地球自转和海水密度差异等因素驱动,对全球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4. 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海洋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包括各种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等。

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提供食物资源和药物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5. 人类与海洋:人类长期以来依赖海洋进行渔业、交通和能源开发。

地球海洋陆地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海洋陆地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海洋陆地的知识点总结地球海洋的知识点总结主要分为海洋的基本特点、海洋生物、海洋资源和海洋保护等几个方面。

一、海洋的基本特点1. 海洋的形成海洋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水体,它是地球上形成最早的地理环境之一。

海洋形成于地球形成之初,约45亿年前,随着地球陆地的变动和水汽的凝结,形成了现在的海洋。

2. 海洋的分布海洋主要分布在地球表面,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也根据其地理位置和环境可以分为不同的海域,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另外,根据地球自转导致的海洋洋流和海洋的动力学特点,海洋也可以分为不同的洋流、海温带和海洋气候带。

3. 海洋的地球物理特征海洋是大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气候、生物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地球物理特征。

海洋地理位置的特点,决定了海洋受到的太阳辐射和风力影响;海洋地质特征决定了海洋的地形和地貌,如大西洋的海岭、太平洋的大洋槽等;海洋的气候特点也决定了海洋中水温、盐度和生物的分布等。

二、海洋生物1. 海洋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海洋是地球上生物的主要栖息地之一,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包括鱼类、贝类、海洋植物、海洋微生物等。

海洋生物分布在不同的海域和海洋环境中,根据水深、光照、盐度和水温等因素,海洋生物也分布在不同的海洋层和海洋生态系统中。

2. 海洋生物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浮游生物生态系统、海底生态系统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构成了复杂而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

3. 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重要的资源之一,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食用海产品、药用海产品、工业原料等。

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海洋生物资源,避免过度捕捞和污染等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三、海洋资源1. 海洋矿产资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钻石、金属矿、石油和天然气等。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对人类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6、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二、世界的气候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2、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三、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1)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2)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3)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4)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5.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四、世界的居民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海陆面积比
海洋:3.61亿平方千米(71%)陆地:1.49 亿平方千米(29%)、1、北半球陆地39% 海洋61%
2,南半球陆地19% 海洋81%
3、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分布在南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东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西半球。

二、世界海陆分布:
1、比例——大陆29% 海洋71%
2、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3、无论南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
4、北半球中纬度海陆基本各占一半,南半球陆地面积很小。

三、七大洲
1、基本概念
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的陆地。

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称大洲。

2.七大洲名称:
3.七大洲的面积:
4.大洲的分布
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南美洲、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
北半球:欧洲、北美洲
南半球:南极洲
5.各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亚、北美:白令海峡
欧、北美:丹麦海峡
南北美洲:马拿马运河
南极洲、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连接亚非两大洲的苏伊士地峡上,开凿于1859-1869年,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和北美洲到印度洋沿岸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人工河道,位于南北美洲分界线处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全长82千米。

6、各大洲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7、通过的主要经纬线:
四、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表层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世界跨纬度最多的洋,“S”型。

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海底有呈“人”字形的海岭
北冰洋:最小最浅也是跨经度最多的洋,大部分海域被冰雪覆盖。

1、各大洋的分界线:
大西洋、太平洋:南美洲南端合恩角西经67度
大西洋、印度洋: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
印度洋、太平洋:大洋洲南端的塔斯马尼亚岛的东经147°
2、基本概念
洋:一般指的是水深在3000米以上,大陆边缘以外的深海区域,它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

海的面积比较小,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大致隔开(世界最大的海:珊瑚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海湾:伸入大陆,深度逐渐变浅的水域
1.边缘海一濒临大陆,以半岛和岛屿与大洋分开的海.如黄海、东海,南海等:
2.内海——伸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渤海、波罗的海等,
3.陆间海——位于两个大陆之间.如地中海
五、大洋、岛屿及主要海峡:
世界主要海峡:
1、直布罗陀海峡:
位置: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地中海—大西洋
国家:西班牙—摩洛哥
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
重要性: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
洋流:密度流
2、马六甲海峡:
位置: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南海—安达曼海
国家: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扼住马六甲东口
沿岸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重要性: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洋流:季风洋流
3、莫桑比克海峡:位置: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
国家: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
沿岸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重要性:沟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洋流:莫桑比克暖流
4、台湾海峡:位置:中国福建—台湾东海—南海
国家:中国
沿岸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重要性:东亚至印度洋地区、西欧的航海要道之一
洋流:西侧—寒流东侧—暖流
5、曼德海峡:位置: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沟通红海—亚丁湾国家:也门—吉布提
沿岸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重要性: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洋流:密度流
6、朝鲜海峡:
位置:朝鲜半岛—九州岛、本州岛日本海—东海、黄海
国家:韩国—日本
沿岸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重要性:日本海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洋流:受黑潮影响向东北流
7、霍尔木兹海峡:
位置: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波斯湾—阿拉伯海
国家:伊朗—阿曼
沿岸气候:北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岸—热带沙漠气候
重要性:石油海峡
洋流:密度流
8、土耳其海峡
位置:黑海—地中海(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的总称)
国家:土耳其
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
重要性: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洋流:密度流
9、英吉利(多佛尔)海峡
位置:大不列颠岛—欧洲大陆;北海—比斯开湾
国家:英国—法国
沿岸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重要性:北海一大西洋航运要道;也是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是世界上货运最繁忙、通过船只最多的海峡
洋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向东北流
10、佛罗里达海峡
位置:佛罗里达半岛—古巴岛之间
墨西哥湾一大西洋
国家:美国—古巴
沿岸气候:北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岸—热带草原气候
重要性:墨西哥湾一大西洋航运要道
洋流:墨西哥湾暖流
11、麦哲伦海峡
位置:南美大陆—火地岛大西洋—太平洋
国家:智利
沿岸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重要性:南美南部东西两岸的海上交通要道;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型轮船的航运要道
洋流:西风漂流
12、德雷克海峡
位置:南美洲—南极半岛大西洋—太平洋
国家:北岸为智利
沿岸气候:北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岸—极地气候
重要性:南美洲—南极洲的分界线;各国科考队赴南极考察必经之道洋流:西风漂流
13、好望角
位置: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处
国家:南非
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
重要性:超级油轮必经之地,是世界上较大运输量的海上要道之一,西方国家称为“海上生命线”。

洋流:西风漂流
世界主要运河:
1、苏伊士运河:
位置:亚非分界线,苏伊士地峡
国家:埃及
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沟通的海洋:地中海一红海
意义: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货运量最大的国际运河
比原航线缩短航程:比绕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 000千米
2、巴拿马运河
位置:南、北美洲分界线,中美地峡
国家:巴拿马
沿岸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沟通的海洋:太平洋一大西洋
比原航线缩短航程:比绕麦哲伦海峡缩短14 500千米
海湾:伸入大陆,深度逐渐变浅的水域
五大海湾:位于印度洋东北部的孟加拉湾.位于大西洋西部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位于非洲中部西岸的几内亚湾(世界上最大的海湾),位于太平洋北部的阿拉斯加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的哈德逊湾。

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
1.大陆漂移说:
①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②证据:大西洋两侧海陆轮廓吻合.古生物
化石.地层构造相似.
③观点:认为大约在两亿年前.地球只一块陆
地.周围是海洋.后来分裂成几块.漂
移分离成现今七大洲四大洋状况.
2.板块构造说观点:
①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而不是一块.
②板块在不断运动.
③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处地壳较活跃.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接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火山地震带大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一条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另一条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海底地形
1.几种主要海底地形
1).大陆架: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部分.深度一般小于200米
2)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陡坡.
3)海盆(洋盆):大洋底部的巨型凹地,底部平坦略有起伏
4)海沟:海底深而狭长的凹地,深度超过6000米。

世界最深海沟: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
5)海岭:海底山脉,大洋中脊,是一系列绵延很长的海底巨大山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