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关于行程问题的公式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公式及解析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公式及解析一、基本行程问题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x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x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一)相遇问题行程问题是研究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涉及两个或两个物体运动的问题)指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速度和x相遇时间=路程温馨提示:(1)在处理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时二者发生关系那一时刻所处的状态;(2)在行程问题里所用的时间都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非常重要);(3)无论是在哪类行程问题里,只要是相遇,就与速度和有关。
(2)解题秘诀:(3)(1)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运动方向(相向),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先后),运动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等。
(4)(2)要充分运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正确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迅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二)追及问题追及问题也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情况。
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①两个物体同时同一方向运动;②出发的地点不同(或从同一地点不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迫及路程=路程差=两个物体之间相距的路程迫及速度=速度差=快的速度-慢的速度慢的物体追上快的物体的所用的时间为追及时间③慢者在前,快者在后,因而快者离慢者越来越近,最后终于可以追上。
小学数学30道“行程问题”专题归纳,公式+例题+解析!

小学数学30道“行程问题”专题归纳,公式+例题+解析!“行程问题”作为小学数学常用知识点之一,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然而面对各种古怪的命题陷阱,不少考生还是心内发苦,看不出解题思路,频频出错。
解答“行程问题”时,究竟该怎么做呢?“行程问题”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路程、速度和时间。
这也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份行程问题资料,包含公式、例题和解析,有需要的为孩子收藏一下,希望对学习行程问题有帮助~题型公式行程问题核心公式:S=V×T,因此总结如下: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从上述总结衍伸出来的很多总结如下: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两岸问题:S=3A-B,两次相遇相隔距离=2×(A-B)电梯问题:S=(人与电梯的合速度)×时间平均速度:V平=2(V1×V2)÷(V1+V2)5.列车过桥问题①火车过桥(隧道)火车过桥(隧道)时间=(桥长+车长)÷火车速度②火车过树(电线杆、路标)火车过树(电线杆、路标)时间=车长÷火车速度③火车经过迎面行走的人迎面错过的时间=车长÷(火车速度+人的速度)④火车经过同向行走的人追及的时间=车长÷(火车速度-人的速度)⑤火车过火车(错车问题)错车时间=(快车车长+慢车车长)÷(快车速度+慢车速度)⑥火车过火车(超车问题)错车时间=(快车车长+慢车车长)÷(快车速度-慢车速度)考点精讲分析1、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的山坳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的上坡路,8千米的下坡路。
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后停留1小时,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解析】核心公式:时间=路程÷速度去时:T=12/4+8/5=4.6小时返回:T’=8/4+12/5=4.4小时T总=4.6+4.4+1=10小时7:00+10:00=17:00整体思考:全程共计:12+8=20千米去时的上坡变成返回时的下坡,去时的下坡变成返回时的上坡因此来回走的时间为:20/4+20/5=9小时所以总的时间为:9+1=10小时7:00+10:00=17:002、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千米,回时每小时走9千米,来回共用5小时。
(完整版)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行解答。解答时要注意各种速度的涵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船在静水中行驶,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距离叫做划行速度或叫做划力;顺水行船的速度叫顺流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叫 做逆流速度;船放中流,不靠动力顺水而行,单位时间内走的距离叫做水流速度。各种速度的关系如下: (1)划行速度+水流速度=顺流速度 (2)划行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 (3)(顺流速度+ 逆流速度)÷2=划行速度 (4)(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 流水问题的数量关系仍然是速度、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即:速度×时间=距离;距离÷速度=时间;距离÷时间= 速度。但是,河水是流动的,这就有顺流、逆流的区别。在计算时,要把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是非常必要的。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行程问题公式大全

行程问题公式基本观点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行程=速度×时间;行程÷时间 =速度;行程÷速度 =时间重点问题确立行程过程中的地点行程相遇行程÷速度和 =相遇时间相遇行程÷相遇时间 = 速度和相遇问题(直线)甲的行程 +乙的行程 =总行程相遇问题(环形)甲的行程 +乙的行程 =环形周长追及问题追实时间=行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行程差÷追实时间行程差=追实时间×速度差追及问题(直线)距离差 =追者行程 -被追者行程 =速度差 X 追实时间追及问题(环形)快的行程 -慢的行程 =曲线的周长解题重点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自己的行进速度外,还遇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状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行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所以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行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频频用到.别的,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顺流速度 =船速 +水速,(1)逆水速度 =船速 -水速 .(2)这里,船速是指船自己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行程 .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行程 .顺流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行程。
依据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由公式( l)能够获得:水速 =顺流速度 -船速,船速 =顺流速度 -水速。
由公式( 2)能够获得:水速 =船速 -逆水速度,船速 =逆水速度 +水速。
这就是说,只需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质速度和水速这三个量中的随意两个,就能够求出第三个量。
此外,已知船的逆水速度温顺流速度,依据公式( 1)和公式( 2),相加和相减就能够获得:船速 =(顺流速度 +逆水速度)÷ 2,水速 =(顺流速度 -逆水速度)÷ 2。
例:设后边一人速度为 x,前方得为 y,开始距离为 s,经时间 t 后相差 a 米。
2016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计算公式及例题解析-六年级学习

2016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计算公式及例题解析-六年级学习id=636251>1、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可以大概分为简单问题、相遇问题、时钟问题等。
2、常用公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3、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4、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4)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5、基本数量关系是火车速度×时间=车长+桥长1)超车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路程差=车身长的和超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差2)错车问题(反向运动,相遇问题)路程和=车身长的和错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和3)过人(人看作是车身长度是0的火车)4)过桥、隧道(桥、隧道看作是有车身长度,速度是0的火车)例9:已知某铁路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2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8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本题关键在求得火车行驶120秒和80秒所对应的距离。
解答:设火车长为L米,则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行驶的距离为(1000+L)米,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行驶距离为(1000-L)米,设火车行进速度为u米/秒,则:由此知200×u=2000,从而u=10,L=200,即火车长为200米,速度为10米/秒。
评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一定要对应才能计算,另外,注意速度、时间、路程的单位也要对应。
例10:甲、乙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1/5,乙用的时间比甲多了1/8,问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多少?分析:速度比可以通过路程比和时间比直接求得。
小学数学应用题:行程问题所有公式

行程问题所有公式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问题:(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相遇问题:(环形):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环形周长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追及问题:(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击时间追及问题:(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所需时间;所需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量÷所需时间。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水速=顺水速度-船速(3)船速=顺水速度-水速(4)水速=船速-逆水速度(5)船速=逆水速度+水速(6)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7)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2.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3.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相差路程4.火车过桥桥长+车长=路程速度×过桥时间=路程5.流水行船船速: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河流中水流动的速度顺水船速:船在顺水航行时的速度逆水速度:船在逆水航行时的速度顺水船速=船速+水速逆水船速=船速-水速。
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

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一、行程问题的公式:行程问题是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关于时间、速度和距离之间关系的问题。
在行程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已知的速度和时间,计算出距离;或者根据已知的速度和距离,计算出时间;又或者根据已知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出速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行程问题的公式。
1. 速度、时间、距离的关系公式:在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达:距离 = 速度× 时间时间 = 距离÷ 速度速度 = 距离÷时间这些公式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基础,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轻松解决各种与行程有关的数学问题。
2. 示例分析:如果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行驶,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出,这辆汽车行驶100英里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根据时间 = 距离÷ 速度的公式,可以得出时间= 100 ÷ 60 = 1.67小时。
二、工程问题的公式:工程问题是指在实际工程实践中,通过数学公式和方法来解决各种与工程相关的问题。
工程问题的公式通常涉及到面积、体积、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计算。
在工程问题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条件,利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出所需的参数,以便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 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在工程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各种形状的面积和体积。
常见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包括:矩形的面积 = 长× 宽圆的面积= π × 半径的平方立方体的体积 = 长× 宽× 高球体的体积= (4/3)π × 半径的立方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与面积和体积有关的工程问题。
2. 力学和热力学的公式:在工程问题中,力学和热力学方面的公式也占据重要的地位。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能量守恒定律 E = mc^2,热传导公式 Q =kAΔT/Δx 等,这些公式在解决各种工程问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讲解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基本公式】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平均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平均速度;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关于行程问题的公式
(一)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
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二)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
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
根据速度差、距离差和追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常用下面的公式:
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
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快速-慢速
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两者,然后运用公式求出第三者来达到解题目的。
(三)二、相离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由于背向运动而相离,就是相离问题。
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离(速度和)。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
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问题通常称为流水问题,流水问题属于行程问题,仍然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解答时要注意各种速度的涵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船在静水中行驶,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距离叫做划行速度或叫做划力;顺水行船的速度叫顺流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叫做逆流速度;船放中流,不靠动力顺水而行,单位时间内走的距离叫做水流速度。
各种速度的关系如下:
(1)划行速度+水流速度=顺流速度
(2)划行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
(3)(顺流速度+ 逆流速度)÷2=划行速度
(4)(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
流水问题的数量关系仍然是速度、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即:速度×时间=距离;距离÷速度=时间;距离÷时间=速度。
但是,河水是流动的,这就有顺流、逆流的区别。
在计算时,要把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