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大学生就业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对策

【摘要】高校每年产出大批的大学毕业生,百万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招聘,而就业岗位的有限给毕业生以巨大的压力,本文就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一、高校就业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投入和产出还不能成正比,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人们思维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诸多原因,大学生就业形式及就业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方面就业压力大,毕业面临着失业;高校每年产出大批的大学毕业生,百万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招聘,而就业岗位的有限给毕业生以巨大的压力,他们的恐惧感随着毕业的临近逐渐加大,精神压力也非常大,甚至害怕毕业,畏惧面试。况且就业岗位小于毕业生的数量,找份工作确实不易。而大学生就业出路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一个毕业生的成长与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另一方面就业选择多样化,无所适从。目前大学生择业观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些对当代大学生择业心态进行了分析,如积极应聘与寄希望于学校推荐的心态并存。从一而终的观念在淡化、讲究实惠、恋土、思乡的情感在减退等。

还有一方面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挑三拣四,大学生就业观念错

位;广大学生的观念依然停留在“天之骄子”的自我感觉上,学习不努力,工作期望值过高。大多数学生突出表现为重地位、重名誉、重收入,对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基层乡镇企业存在偏见,造成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而难于找到合适工作的状况。

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差。很多大学生缺乏广博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不精,以致应聘时错失良机。另外,大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差,就业后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和培训过程,使得企业明文要求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压力来自方方面面,有来自社会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以及家庭方面等的原因。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才能逐步化解压力,变压力为动力。故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对策的提出以及实施是刻不容缓的。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

1、合理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由于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导致部分学校设立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人力资源的市场状况不能有效地反馈到人力资源的培养中去,造成供需脱离,这是一个结构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同时,高校缺乏与社会的广泛联系,造成人才供需匹配率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社会发展急需的热门专业在校生比例出现负增长。层次结构问题上,我国目前社会需求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使众多高校争相提升自己的办学层次,轻率地否定自己的专科教育特色,追求上本科专业,申请硕士点、博

士点,学生本人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努力上本科学校,而较少考虑专科教育。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特征上看,对劳动力需求最大缺口应该在职业教育和专科人才方面。以致许多企业聘不到所需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又找不到适合的工作,造成人才资源严重浪费。

2、提高大学教育质量。高校应以教育质量为本,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高校在优化资源配置,尽力扩充规模的同时,提高质量成为了工作的重心。工作重心的转移,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我们大学生自身素质及择业和就业的“本”,高校提高教育质量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条件。精英高等教育要保证质量,大众化高等教育也要保证质量,但两者质量标准应该是不同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主要取决于高等教育“入口”和“出口”的“价值差”,价值增值越大,则质量越高。为此,高校要确定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建立“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为内涵的专业教育,成人成才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和创业创新为导向的创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课程体系、质量评估体系,严把质量关。

3、加强就业指导。高校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从进校门时的入学教育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并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系统的进行就业引导。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大学生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努力准备好必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要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让学生认识自己的

优势和劣势,懂得就业形势的严峻,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理念。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教育学生不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诚信就业,本分做人,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声誉。

4、加大校企联合办学力度,与企业签订合作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模式。高校与企业合作是促进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高校与企业合作使双方的优势和资源得到最佳互补、配置和共享,同时,高校与企业合作也是高校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5、开辟多种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开辟就业渠道是实现大学生就业最现实的、有效的途径。政府及职能部门应把切实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使劳动力需求扩张;宽松就业政策限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牵线搭桥,举办就业供需见面会、网络招聘会,网上公布人才市场供需信息、就业政策咨询、就业知识技能指导,实现宏观调控。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措施,支持优秀毕业生到乡镇和基层公、检、法机关工作,报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聘到事业单位工作,参军入伍,报效祖国,以补充部队建设所需的高质量人才等。

高校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在“市场导向,

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机制下,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积极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工作系统,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就业。建立和完善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通过网络收集、发布和管理信息,开展就业指导,实现网上就业。建立校友回访制度,鼓励校友回到母校招聘人员。对帮助学生就业的教师实行奖励,使学生顺利就业等。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就业,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多向选择,适时就业。

总之,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应从政府采取政策措施宏观调控,高校保证教育质量、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推荐,校企联合办学、全社会开辟多种就业渠道、形成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大学生积极自主就业等多方面相结合入手,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保持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努力实现学校、学生就业双赢。

【参考文献】

[1] 易国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培养探析[j].贵州工业

大学学报,2008,10(6):268-270.

[2] 张鹏.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 赖德胜,孟大虎.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