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油气包裹体研究

合集下载

油气包裹体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

油气包裹体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
括颜 色 、 折光 率 、 态 、 小 、 型 、 组 分 、 量 、 布 形 大 类 相 数 分 等 。不 同成 因、 同成熟度 有机质形 成 的油 气包裹体具 不
有 不 同的颜 色及形 态特征 。 荧光显 微镜下 可 以直 观 有效 地 区 分盐 水包 裹 体和
气 的成分 、 温度和压 力条件 。通过对油气 包裹体 岩相学 鉴定 、 荧光 特征 、 均一 温度测定 和成分分析 , 以重建 油 可
目前测定 包裹体 温度 的方 法主要 有 2种 : 一法和 均
爆裂法 。 均 一法是将 包裹体 样 品置 于显微 热台上加 热 , 测定
升温 时两相界线 刚消失 ( 气泡消 失) 的温度 , 时 即均 一温
21 0 0年第 2 期
西 部探 矿工 程
4 9
度 。这一 温度 可以 大致 反 映包 裹 体 被 捕获 时流 体 的 古
油气 勘探 , 特别 在最近二 十多年来倍 受石油地 质学家 的 重视 _1 , 因为油 气 包裹 体 的 封 闭性 能 好 , 1 ]是 . o 一般 不 受 油藏后期 次生变化 的影响 , 录 了油气 充注成藏 时古油 记
体特 征 、 气包 裹 体 与 成 岩 作用 关 系 及 包裹 体 的成 因 油 ( 原生 、 次生 、 次生 )是研究 工作 的基 础 l 假 _ 1 。 偏光 显微镜 下对 流体 包裹体 特征及类 型 的研究 , 包
Mo i都是这 一技术 的积极 倡 导 者 和应 用者 。现 有 文 bl
献虽然没有对 油气包 裹 体作 出 同一 准确 的定 义 , 但是 ,
褐色 ( ) 气 液烃包裹 体 肉眼不易观察 到荧光 以外 , 那些 黄 色、 浅黄 色 、 明无 色 的油气 包裹体 荧光均较 强 , 透 可见亮 黄色 、 白色和黄 白色荧光 [ 。 蓝 1 ]

包裹体在油气盖层动态评价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以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为例

包裹体在油气盖层动态评价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以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为例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8, 8(3), 564-569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journal/aghttps:///10.12677/ag.2018.83060Investigation of the Inclusions in DynamicEvaluation of the Hydrocarbon Cap Rock—Taking the Tarim Basin as an ExampleJianjiao Li, Zhongpei ZhangSINOPEC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Received: May 30th, 2018; accepted: Jun. 15th, 2018; published: Jun. 22nd, 2018Abstract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the sealing ability of the gypsum rock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racture of the limestone cap rock in the process from deep to the surface are discussed by using the inclusion data.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gypsum rock has better sealing ability when its depth exceeds 1230 m, and the limestone will burst when it was raised more than 1550 m from the deep buried. The inclusion can record this critical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evolution of cap rock sealing ability.KeywordsInclusions, Gypsum, Cap Rock, Fractures, Dynamic Evolution包裹体在油气盖层动态评价研究中的应用初探—以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为例李建交,张仲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收稿日期:2018年5月30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5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22日摘要利用包裹体资料分别探讨了膏岩盖层封盖能力的形成条件与灰岩盖层在深埋抬升过程中产生裂缝导致盖李建交,张仲培层破坏的地质条件。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陈建平;查明;周瑶琪
【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
【年(卷),期】2000(19)1
【摘要】系统总结了有机包裹体在研究油气运移时间、通道、方向、期次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介绍了近年来有机包裹体成分在确定油气来源、运移期次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了评述。

【总页数】4页(P61-64)
【关键词】有机包裹体;次生包裹体;油气运移;流体势;油气藏
【作者】陈建平;查明;周瑶琪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1
【相关文献】
1.有机包裹体技术在油气运移与聚集中的应用研究 [J], 侯建国;任丽华;董春梅
2.珠三坳陷有机包裹体特征及其在油源和油气运移分析中的应用 [J], 周雯雯
3.三马地区沙一下有机包裹体与油气运移期次研究 [J], 张绍辉;岳奎;王秀萍;张延章;高玉巧;李红梅;
4.川西南震旦系储集层有机包裹体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 [J], 唐俊红;张同伟;鲍征宇;张铭杰
5.有机包裹体在珠三坳陷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 [J], 周雯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油气藏是地质学中重要的一种构造,也是地质勘探的重要目标。

油气藏发育的特征以及鉴定油气的构造环境,是判断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

而流体包裹体可以为油气成藏研究着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数据支持。

流体包裹体是油气藏研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油气藏中的油气源、流体运移的指示物质和油气生成、混合、分离的决定因素。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是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质勘探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流体包裹体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气体包裹体、液体包裹体和油气包裹体。

其中,气体包裹体可以解释油气藏形成的构造环境,液体包裹体可以研究油气藏里形成构造演化,油气包裹体则可以理解油气成藏机制和油气勘探的运行路径。

首先,气体包裹体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准确地鉴定油气藏的形成环境,以便进行更有效的勘探工作。

据研究表明,气包可以提供许多有用信息,例如油气藏类型,油气藏中存在的油气源,以及油气藏中油气运移过程等等。

因此,利用气包研究可以有效改善油气勘探的效率。

其次,液体包裹体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油气藏的构造演化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开发油气藏。

液包研究可以提供许多有用信息,例如油气藏的形成机制、构造演化期质量、油气源演化和扩散特征、油气藏中油气的混合和分离机理及其影响等。

因此,利用液包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油气藏开发的效率。

最后,油气包裹体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理解油气成藏机理和油气勘探的运行路径,从而更有效地开发油气藏。

油气包裹体通过研究可以提供许多有用信息,例如油气成藏机理、油气勘探运行路径、油气藏扩散机理、油气藏对温度和压力的响应特征等。

因此,利用油气包裹体研究可以有效改善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效果及结果。

综上所述,流体包裹体可以为油气成藏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数据支持,从而更有效地开发油气藏,并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有效的帮助。

因此,对流体包裹体更深入地研究,将对油气勘探开发事业产生重要影响和改善。

由于流体包裹体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结果,流体包裹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油气成藏研究中流体包裹体的作用

油气成藏研究中流体包裹体的作用

油气成藏研究中流体包裹体的作用作者:胡锦杰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3期摘 ;要:通过对包裹体的研究能够有效的判断石油勘测地区成岩或成藏作用的时间,进而更好的了解油气的运输规律,从而推测出石油勘查地区的岩层构造,为以后的石油开采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包裹体本身具有非常复杂的特性和多变的形态,所以在利用包裹体进行研究的时候必须要确定包裹体的体系均衡,而且必须要保证流体包裹体在形成包裹体之后是密封且等容的,如果说包裹体存在一定的缝隙或者说容量存在差异性的话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会因为温度和压力产生的变化而造成包裹体的变形,甚至是爆炸,会对研究人员造成人身威胁,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就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根据包裹体现有的应用对包裹体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希望能够对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安全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包裹体;石油地质研究;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是流体运移过程中产生于矿物中的,流体被圈存于矿物之中,没有内外物质的交换,很好的保留了流体原始的物理性质,因而石油地质学者将其应用于石油勘探研究领域,并逐步广泛用于油气成藏期次的研究。

1 流体包裹体法原理运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期次,通常是借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确定油气运移充注时储层的古地温,根据古地温梯度进一步确定包裹体的形成深度,再根据研究区的沉積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来确定包裹体的形成时间,进而确定自生矿物和油的充注时间。

这种方法直接利用了油气成藏中古油气流体的相关证据,结果更准确,更直接,故被广泛采用。

2 包裹体技术在油气成藏中的应用和发展目前来说,包裹体在油气勘探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

从效果上来讲,虽然说利用包裹体能够有效的推断出油气的成岩、成藏时期,但是由于包裹体本身的独特性,所以在推断结果上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风险。

在包裹体应用的过程中,包裹体往往会因为地表温度、矿物结晶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自身特性的改变,而在这种包裹体本身就出现变化的条件下所测出的数据自然也就存在明显的误差。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进展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进展

( a o d M cr wf r L,1 8 。 国 外 最 新 研 究 成 果 表 明 , 9 1)
尽 管 成 岩 矿 物 中 的 流 体 包 裹 体 记 录 下 被 捕 获 时 期 的
流 体 压 力 虽 然 不 能 直 接 测 量 , 可 根 据 其 共 生 的 盐 但
是 与 宿 主 矿物 同时 形 成 , 保 存 至今 的原 始 成 岩成 是
摘 要 : 者 在 查 阅 大 量 国 内 外 资 料 的 基 础 上 , 结 合 自 己 亲 身 研 究 的 体 会 , 统 地 论 叙 了 有 机 包 作 并 系 裹 体 近 年 来 在 石 油 地 质 领 域 的 最 近 研 究 进 展 , 别 是 在 研 究 油 气 成 藏 中 的 应 用 : C1分 析 法 用 于 油 气 特 M 成藏 期次 的厘 定 ; 体 包裹体 热动 力学模 拟 ( 流 PVT smu a in 确 定 古 流 体 压 力 ; 用 于 计 算 古 流 体 势 。 i lto ) 应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5 期
内 蒙 古 石 油 化 工
21 1
有 机 包 裹体 在 油气 成 藏 研 究 中 的 进 展
李兆奇 , 严 杰 , 秀 丽 孙
( 中国地 质大学 ( 武汉 ) 资源学院石油 系, 湖北 武汉 407 ) 3 0 4
水 和 烃 类 包 裹 体 P— T 相 图 来 估 算 最 小 捕 获 压
以及 流 体 包 裹 体 形 成 时 的古 温 压 等 油气 生 、 、 、 运 聚 散 的 研 究 0 。本 文 扼 要 论 述 了 有 机 包 裹 体 在 油 藏 ]
成 藏研 究 中 的应用 。
1 M C1分 析 法 用 于 油 气 成 藏 期 次 的 厘 定

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与问题讨论

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与问题讨论

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与问题讨论【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与问题,首先介绍了包裹体的定义与特点,然后分析了包裹体在古地温古流体演化和油气成藏演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探讨了包裹体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包裹体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最后总结了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包裹体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油气成藏演化的过程,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地质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包裹体分析的技术不断发展,将为石油地质研究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

【关键词】包裹体、石油地质研究、古地温、古流体演化、油气成藏、分析技术、问题讨论、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包裹体是指在石英、碳酸盐等矿物中封闭的小圆体,内含气体、液体或固体等不同阶段的流体。

包裹体富含信息,可为石油地质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

随着石油勘探和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地下储层的认识也越来越重要,而包裹体作为地质、烃源岩和流体演化的“闪光点”,在石油地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包裹体中蕴含了古代岩浆活动、地下流体演化的信息,通过分析包裹体形成方式、成分特点等,可以揭示地质作用、构造变革、古地温古流体演化等过程,进而指导勘探开发工作。

包裹体还能为判别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构造背景等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发现潜在油气资源。

尽管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实际分析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包裹体的选择、提取、分析技术的不足等,限制了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包裹体分析技术的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与问题的讨论,深入探讨包裹体在古地温古流体演化和油气成藏演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包裹体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未来石油地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指导。

通过对包裹体的定义、特点以及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总结,揭示包裹体分析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为探索更有效的包裹体分析技术和方法提供思路与建议。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以塔中奥陶系储集层为例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以塔中奥陶系储集层为例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以塔中奥陶系储集层为例1. 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塔里木盆地作为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其奥陶系储集层的研究对于理解油气成藏机制、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应用流体包裹体技术,对塔中奥陶系储集层油气成藏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流体包裹体作为地质流体活动的直接记录者,能够提供油气藏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

本文首先对流体包裹体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及其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接着,详细介绍了塔中奥陶系储集层的地质背景、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数据,探讨了油气成藏的温度、压力条件及其演化历史。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建立了塔中奥陶系储集层油气成藏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油气勘探前景进行了评价。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塔中奥陶系储集层油气成藏机制的认识,而且对于指导我国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塔中奥陶系储集层地质概况塔中地区位于中国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的东部,是一个典型的油气富集区。

该地区的奥陶系储集层是塔里木盆地内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其发育和分布对于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奥陶系储集层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和泥质灰岩等。

这些碳酸盐岩在沉积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储集空间系统。

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溶蚀孔洞、裂缝和晶间孔等,其中溶蚀孔洞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

这些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分布受到了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以及流体活动等。

在地质历史上,塔中地区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和热液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奥陶系储集层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构造运动导致了储集层的褶皱和断裂,形成了有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构造格局。

热液活动则提供了丰富的流体来源和能量,促进了储集空间的溶蚀和扩大,同时也为油气的生成和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包裹体丰度与油气运移成藏
油气包裹体丰度( %) = (含油气包裹体的矿物数 / 总矿物数)× 100/100。
frequency% frequency% frequency%
Source
kitchen
frequency%
frequency%
frequency%
油气运移路线
油气包裹体地球化学与油气运移研究
烃源岩
形成条件
油气包 裹体
一次 成藏
二次 成藏
聚集成藏
成藏改造
含油气流体运移
油气藏
成岩作用
油 气 运 移
通 道 方 向
油气包裹体应用
1 油气成藏地质研究应用
(1)区域性油气勘探前景评价 (2)有机质成熟度和油气演化程度 (3) 油气运移距离、方向 (4)确定油水边界
2 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1)油气运移成藏期次 (2)油气成藏时间 (3)油气成藏温压条件 (4)油气来源
PV=XRT , P 压力,V 体积,X成分,T 均一温度, R热力学常数, 应用 PV Tsim程序进行计算:Aplin A C, Combined use of confocus laser microscopy and PVT simulation for estimation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y of petroleum in fluid inclusion, Marine Petroleum Geology, 1999,16: 97-110).
中生界油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包裹体均一温度
地层热演化史
早白垩世末期
上古生界天然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包裹体均一温度 地层热演化史
包裹体中流体放射性Rb/Sr同位素年龄方法 储层中的油气包裹体是油 气运移成藏的“遗迹”, 它与油气藏形成同时。
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同位 素年龄代表了包裹体形成时 的流体与围岩同位素均一化 年龄,也就是包裹体形成年 龄。油层中含油气有机质流 体包裹体的年龄也就代表了 其中油气进入油层、被矿物 包裹时的年龄。
包裹体均一温度法( Tt法:Temperature- time): 原 理:是包裹体均一温度代表了油气藏形成时期的含油气流体 温度。 方 法:在沉积热史地质分析基础上,在古地温与地质年代坐标 系下,首先建立油层古地温-年代曲线,根据油层有机包裹体均 一温度在曲线上的投点对应的年代,即为油气藏形成年龄。 鄂尔多斯盆地: 石油成藏有两次:一次在早白垩世末期(122Ma),一次在 晚白垩世末期到早第三纪初期(78Ma)。 天然气成藏有两次:一次在晚侏罗世末期(150Ma),一次 在晚白垩世末期到早第三纪初期(70Ma)。
(4)早期正常热演化, 后期异常热事件。
油气运移研究
油气运移古流体势与油气运移趋势
Ф为流体势,g为重力加速度,Z为油气包裹体形成时的古海拔 高程,P为包裹体捕获时的流体压力(Pa),ρ为流体密度。 如果忽略流体压力对密度的影响,同时忽略油气高压对物影响, 上式可以简化为:
通过区域性采样研究,根据油层构造沉积演化历史,确定了包裹体样品 所在位置原始古海拔高程,根据包裹体测量的流体压力和流体密度,就可以 计算包裹体记录的原始古流体势,从而,确定当时油气运移的趋势和方向。 要求:研究的包裹体必须为同一油层、而且为统一的流动单元,即原始油气 流体在同一个相对封闭的压力体系内。
油层砂岩次生粘土矿物(绿泥石、伊利石等)K-Ar年龄
油层砂岩次生粘土矿物K-Ar(或Ar/Ar)年龄:
原理:油气生成理论研究表明,油气形成与初次运移与粘土矿物的 形成和转化有关, 二者都是区域性成岩事件(热力作用)的结果. 因此,自生粘土矿物的时间代表了油气形成和初次运移时间. 另一方面,砂岩油层中自生含钾粘土矿物(如伊利石、绿 泥石等)仅在流动的富钾孔隙水介质环境中才能生成,一旦当 烃类流体注入油层后,改变了油层孔隙水介质环境,油层中伊 利石和绿泥石等含钾粘土矿物便会停止生长。
含油气包裹体的膏(石英或方解石)脉热释光年龄
原 理:
“热释光“信号是矿物受热激发,以光子形式释放出来的、积存在矿 物中的238U,232Th,40K等放射性电离辐射能(电子)。当矿物形成后就开始 恒速地接收和存储放射性电子,其强度和累计计量与时间成正比。在实验室内 通过给样品进行人工放射性辐照, 可以测量出矿物中积存的放射性电离辐射能 ( ED )大小(可以通过测定铀钍钾含量获得),年计量可以通过样品238U, 232Th,40K含量计算得到,从而可以求得时间:
伊利石Ar /Ar 年龄:165Ma 意义:代表了鄂 尔多斯盆地侏 罗纪的一次重 要的成岩事件. 区域性的成岩事 件和油气形成与 运移有关,它们 是构造运动或热 力作用的结果.
燕山期的构造运动 和热力作用对鄂尔 多斯盆地油气形成 和初次运移有决定 性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油藏、气藏
三个关键时间 三个关键事件
油气包裹体地层学:方法与应用
油气包裹体地层学:方法与应用
油气形成、运移成藏时间的确定 自生粘土矿物 K-Ar (或Ar-Ar)同位素年龄: 油气形成与初次运移时间 有机包裹体中流体Rb/Sr同位素年龄:成藏时间 包裹体均一温度热史分析(T/t曲线法):成藏时间
含油气包裹体的石膏(石英或方解石)脉体热释光年龄:
因此,烃类流体进入油层的时 间不可能早于油层中自生粘土矿物 的时间,也就是说,油层中自生伊 利石和绿泥石的时间就代表了油气 藏成藏时间。 要求:粘土矿物必须是自生成因的, 含量高, 有利于分选和纯化、富 集,纯度大于90%。
伊利石分析成岩时间:
粒度小于0.2um的伊利 石属于自生伊利石,数 据可靠,粒度大于 0.2um的有可能是碎屑 伊利石。
油气藏后期改造或二次成藏时间
三个成岩阶段:
1. 晚侏罗世:黄铁矿、 方解石胶结形成(还原 环境); 2. 早白垩世:高龄石 形成,钾长石溶蚀; 3. 晚白垩世-第三系: 高龄石、石英、伊利石、 铁白云石形成,钾长石 大量溶蚀。 4.石油在晚白垩世-第三 系期间在注入。
用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Tt曲线法 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
230
140
70
21
( Ma)
渤海湾盆地有 两次油气生成 与运移时间及 其对应的构造 事件:
第一次:110130Ma,构造热 异常与区域抬 升事件; 第二次:23Ma, 东营运动与基 性岩浆喷发活 动事件.
含油气包裹体的脉体(石膏、石英或方解石) 热释光年龄



热释光年龄是一种常用于研究新生代地质体形成时 间的方法。 热释光年龄代表所测样品最后一次受热以来的时间 长短。 如果在砂岩油层中的方解石脉或石英脉体中发现大 量油气有机包裹体,那么油气有机包裹体有可能与 方解石或石英脉同时或稍晚形成,通过分析方解石 脉或石英脉的年龄,就可以知道油气包裹体形成年 龄。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地层层析作用
油气包裹体地球化学与油气运移
巴西西南部边缘盆地 SERGIPE-ALAGOAS盆地
第三系 盆地
湖相 烃源岩
油气包裹体地球化学与油气运移研究
油气包裹体地球化学与油气运移
油气形成深度、压力
油气包裹体形成压力代表了油气流体被包裹时的环境压力, 与油气流体运移时期的深度、压力一致。
油气包裹体应用
油气包裹体与油气藏
油气形成与运、聚作用 构造演化作用 含油气盆地
沉积建造、成岩作用
油气形成
关关 键键 事时 件间 油气运移 油气藏
油气形成的条件
来源、通道、方向 时间、期次
成岩作用
成 岩 流 体 成 油 岩 、 矿 气 物
油 气 包 裹 体
油 气 包 裹 体 与 油 气 藏
油 气 形 成
红外光谱无CH2和CH3 吸收峰,全为H2O峰
油气有机质成熟度和热演化程度
油气有机质成熟度和热演化程度
包裹体均一温度(Th)和镜质体反射率(Ro)关系 1. C.E.Barker(1990) 研究发现Th与 Ro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相 关关系: ln(Ro)=0.00811(Th)-1.26 (相关系数r=0.93,回归点数n=115) 2. C.E. Barker(1986)还曾经专门研究Ro和古地温(Tpeak)之 间的关系得出如下关系: ln Ro = 0.0078 Tpeak –1.2 但是,研究经验表明,Th在主要反映的是某一期局部性的热事 件,最大古地温,而Ro反映的是长期的区域性的热演化轨迹。研究 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用Ro还是Th?

深度:
H= (Th-T0)/PTG
Th包裹体均一温度,T0古地面温度, PTG古地温梯度

压力:利用流体包裹体来估算古流体压力的方法有多种。
(1) 盐度温度法: P=(219+26.2S)T/(374+9.2S), 其中,T为均一温度,S为盐度。
(2)流体包裹体PVT模拟法:封闭体系热力学P-V-T-X平衡关系,
第一时间:160-170Ma (侏罗纪)燕山期
第二时间:100Ma左右 (晚白垩世末期) 燕山期末期到喜山初期
第三时间:23Ma (早第三系末期) 喜山期
比较而言,
第一次(160170Ma, 燕山 期)研究较多,
而后两次才 是近几年引 起人们的注 意,但在鄂尔 多斯盆地可 能更有意义.
300
250
鄂尔多斯盆地两次成岩事件 : 第一次:420-430Ma(晚志 留世-泥盆纪); 第二次:170-160Ma(侏罗 纪)。
赵孟为等, 1996, 沉积学报,4(3): 11-21.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地层成 岩作用时间:
伊利石K/Ar年 龄:183Ma
赵孟为等, 1997, 鄂尔多斯盆地伊利石K-Ar等时线图解与年龄,沉积学报,15(4): 148-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