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河南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带动了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已具有区域竞争优势。

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一个重要战略。

但总体来讲,河南的产业集群大多处于成长期阶段,多以传统产业和资源开采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较少,科技含量低,缺乏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河南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要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瞄准重点产业,突出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引导,提高产业关联度,完善产业链,增强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协作能力,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层次优化升级,增强其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河南省;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现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浙江和东南沿海不少地区依靠产业集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绩效,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些年来,河南的产业集群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来讲,河南产业集群发展还相对滞后。

此外,理论界也缺乏对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南产业集群的顺利发展。

因此,研究和分析河南产业集群优势及不足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促进河南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提升河南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及优势(一)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分析总体来讲,河南省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有区域竞争优势,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竞争力。

1、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部分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较大。

近些年来,河南省的产业发展无论是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在产业配套上,都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集群化趋势,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如食品集群、纺织服装集群规模较大,关联行业多,带动作用强,对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据2006年10月15日《大河报》报道,全省现有年工业总产值1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集群388个,涉及全省1399个乡(镇、街道)的6909个村(居)委会,共有企业单位12.9万个,实现工业总产值4501.6亿元,吸纳从业人员303.2万人,上缴税金257.6亿元,产品出口131.6亿元,产业集群已成“燎原发展之势”。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作者:罗士喜来源:《中州学刊》2007年第06期摘要:近年来,河南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带动了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已具有区域竞争优势。

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一个重要战略。

但总体来讲,河南的产业集群大多处于成长期阶段,多以传统产业和资源开采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较少,科技含量低,缺乏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河南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要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瞄准重点产业,突出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引导,提高产业关联度,完善产业链,增强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协作能力,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层次优化升级,增强其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河南省;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6—0068—04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现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浙江和东南沿海不少地区依靠产业集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绩效,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些年来,河南的产业集群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来讲,河南产业集群发展还相对滞后。

此外,理论界也缺乏对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南产业集群的顺利发展。

因此,研究和分析河南产业集群优势及不足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促进河南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提升河南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及优势(一)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分析总体来讲,河南省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有区域竞争优势,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竞争力。

1、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部分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较大。

近些年来,河南省的产业发展无论是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在产业配套上,都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集群化趋势,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如食品集群、纺织服装集群规模较大,关联行业多,带动作用强,对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与对策

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与对策

作者 简 介
王伟 ( 9 1 ),男 ,汉族 ,学历 :本科 。 18一
济 ,0 01 ,6 2 1 ,11 .
[】 鹃 . 南 省 集 聚 发 展 问 题 分 析 [ 河 南 财 政 税 务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3陈 河 J. J 报, 0 , ( : — 1 2 9 36 5 5 . 0 2 )0
3)创新能力不强 。我省大多数产业集 聚区处于筹建阶段 ,高新技 术产业所 占比例较低 ,还属于传 统的劳动 密集 型产业 ,起点低 、规模
论。
4 结语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 ,河南产业集 聚区建设和发展呈现 出了一派勃勃
生 机 ,已成 为 富 省 利 民 的重 要 推 动 力 和新 时 期 河 南 经济 发 展 的 主力 军 。 随着产业集聚区软硬环境 的日趋完善,河南正逐步发展为沿海产业转移 的重要投资地 ,一些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已从珠三角转移并落户 河南产业集聚区 ,解决 了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 口就业的机会 ,同时也带
1产 业集 聚 区发 展现 状 河南在产业集 聚发展方面取得 了很大 的成效 ,其中食品加工 、工艺 陶瓷、冶金 、煤炭、化 工医药 、纺织服装 、机械制造 、汽车配件等许多 行业 已形成 了特色产业集群 ,像漯河食品加工产业 、长垣起重机械产业 等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2 1 ̄4 ,通过对河南省3 2 00 月 个产业集聚区 1 规范整合 ,确定了首批1o - 8 4 产业集聚区的空 间布局 。这1o 产业集聚 84- 区较为均匀 的分布在河南 省各个 城市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为8 ,主 个 要分布在郑州、安阳、新乡 、洛阳、南 阳等地区 ,具明确定位 的产业园 为2 个 ,其余为综合型的集 聚区,约 占总数 的8 %以上 ,多是在各个县 3 2 市现有工业同基础上进~步形成的 ;从级别分布看 ,以国家级开发 区为 依托 的仅为4 ,聚集在郑州 、洛 阳两市 ;以省级 开发区为依托的有2 个 2 个 ,分布于各城市 ;占8%以上的为市 或县级开发 区。这些产业集聚区 5 分布均匀,符合地方实际 ,充分调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的积极性 。 2o  ̄ o 9 4月 ,河南省委 、省政府 出台了 《 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 科学规划科学发展 的指导意见 》,下发 《 关于加快产业集聚 区科学发展 若干政策的意见 》 ( 试行 ),明确提 出:到2 1年 ,全省力争培育营业 02 收入1 o oz 以上的产业集聚区2 3 ,5oL 以上 的产业集聚区1 , o 4, 元 —个 o, 元 f 0 个 ,10L 0" 元以上 的5 个 。据统计 ,2 0 年 ,河南产业集 聚区引进项 目 ' I O 09 4 7 ̄ ,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达1 o f元 ,中国铝业 、中国电力等 18 24 ,2oL 2家 国内50 0 强企业落户产业集 聚区, 日 本东芝、美 国杜邦等6 家世界5o 7 o强

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素一郑州市建设投资总公司【摘要】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

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性。

同时结合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优化河南省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都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为当地的经济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

重视和加强产业集群研究,促进河南省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对提高和完成国家关于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一、河南省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当前河南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更好的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落实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发展产业集群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第一,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河南省集群内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形成核心竞争力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集群经济对专业化的强化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整个集群对主导产业的专注,这样有助于做出产业品牌;二是集群内的每个企业只专精于自己最具优势的一种产品(或工艺)的开发和生产,在细分的专业上做出最优品质、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来,这一点就是本企业的核心能力,并且每个企业都将大幅增加其所从事环节的产量,从而显示出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

第二,产业集群有助于发挥资源共享与群体协同效应,获得外部经济和低成本优势。

具体表现为:共享公共产品和要素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共同治理污染,降低企业环境治理成本;上下游产品及各种配套服务就近获取,降低运输成本;共享市场网络和区位品牌,降低营销成本;企业相互靠近和长期交流产生信任,降低交易成本,集群使得有关市场、技术、人才和客户的信息来源显得广泛、便捷、集中,降低信息成本等。

第三,产业集群可以使以资源禀赋为主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创新创业优势,产_______业集群得以持续发展。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年, 河南省委 、 省政府坚持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 为加快经济 发展 方式转变 的有效 抓手 , 全面启动 了河南省 产业 集聚 区规划 编 制和建设 工作 , 在全省 范 围内确 定了 10 8 个集聚 区进 行规范
项 目开工建设 , 中铁 隧道设备制造有 限公 司年产 2 台( ) 0 套 盾构 机等 26 4 个项 目建成投产。 () 6 特色 产业 集聚 区初步形 成。 目前 , 河南省在食 品加 T 、
业 务 收 入 的 3 .%, 43 比上 年 增 长 2 %。
() 1 缺乏 整体规划 和积极引导 , 资源 浪费严重 。河南省的产 业集聚区大多是在地方传 统手T业 、 地方 自然资源或 者能人带 动等基础上从无到有 , 由小 到大 , 由弱变强 逐步发展起来 的, 缺
乏 全省 整 体 规 划 。
带动作用 , 对河南省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


河 南 省 产 业 集聚 区发 展 现 状
1 展现状 。 . 发
() 1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 1 年 , 0 0 河南省产业集 聚区规模 以 上工业实现 主营业务 收入 1 6 . 亿元 , 2 87 3 5 比上 年增 长 3 . 增 7 %, 2 长速度 高于全省工业 增长速度 , 占全省规模 以上工 业企业主营
() 2 各地产业集聚区建设不平衡 。近年来 , 河南省产业集聚 区建设如火如荼 , 成效显著 , 但是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一 产业
集 聚 区依 托 原 有 的 产 业 园 区 , 础 较 好 , 展 较 快 , 一 些 新 规 基 发 而 划 的产 业 集 聚 区 则 由于 起 步 晚 , 乏 产 业 基 础 、 套 不完 善 , 缺 配 开
持 。一 些 产 业 集 聚 区 企 业 产业 关 联 性 不 强 , 业链 短 , 业 结 构 产 产

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然 选 择 。2 0 0 8年 , 南 省 能 源 原 材 料 等 资源 性 产 业 占规 模 以 河 上 工业 的 7 %左 右 , 省 单 位 G P能 耗 、 位 工 业 增 加 值 能 O 全 D 单
耗 分别 比全 国平 均水 平 高 1 . 、07 ,二 氧 化 硫 排 放 量 居 0 % 4. 6 %

实现 工 业 化 和城 镇 化 的 有效 结 合 。 [ src]Id si ut ewol cn myca c 集 中 , Ab t t n uta d sri t r eo o hr - a : rl e sh d a
t rsi e on e it c c omy or a i ain f r , but lo ne f r o g n z to om as a w om f
全 国第 二 位 。 展 产 业 集 聚 区 , 以用 较 少 的 土地 占用 承 载 更 发 可 大 的生 产 力 , 环 境 治 理 和 资 源循 环利 用创 造 基 本 前 提 条 件 , 为 实 现可 持 续 发 展 , 现 资 源 利 用 和环 境 保 护 的结 合 。 实
『 e od ]Hea Id s ac sr in vt n K yw rs: nn n ut l l t n oa o i r u e i

二、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整体情况分析 发展产业集聚 区 , 是加快实现 中原崛起 、 河南振兴 的 河 南 省 发 展 产业 集 聚 区 的优 势 主 要 体 现 在 : 人 口优 势 。 ① 必然选择 。 河 南 是 全 国第 一 人 口大省 ,人 口积 聚 状 况 与 产 业 集 聚 区有 着
对州
学 术 论 丛
杨 留晓 杨 小 苏 赵 山

新形势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产业转移的实质是生产力在空间上的转移,它不仅促进了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进步。

在新形势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已初见成效,但在软环境、配套设施、科技创新、交通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鉴于此应从改善投资环境、承接配套产业转移、重视高新技术建设、提升中原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着手,扩大河南省承接产业的规模,提高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产业转移;中原经济区;产业集聚产业转移是指在资源、产品需求或其他条件发生变化后,发达地区的部分企业遵从比较优势的变化方向,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其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的一种经济现象。

产业转移不仅提升了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需要,保持了经济活力,而且也推动了不发达地区经济大幅度增长的强大动力。

它不仅会给承接地区带来大量的生产要素,促使区域内的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还会带来与之相适应的新方法和新观念。

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省份,通过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吸引大量的资金,将一些先进的技术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然而这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沿海地区出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导致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

与河南等中部地区相比,同等产品成本将高出30%-40%,于是沿海地区将把自己不再具有的比较优势产业转向中西部处于产业梯度较低的区域。

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大省,具有地理、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抓住这一契机对减缓就业压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河南产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一)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河南省利用国内外资金总量不断扩大的趋势,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

在“十一五”期间,外商直接投资从18.45亿美元增加到62.47亿美元,省外直接投资从1003.98亿元增加到2743.40亿元。

仅2010年的对外劳务合作、承包工程、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就比上年增长48.6%。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总第108期)J ou r nal of t he Par t y s(:h ool of cPc Z he ngzhou M uni ci pal C otm ni t tee N o.6,9_010(S um,108)市情省情研究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留晓1,孔喜梅2,赵山1(1.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信息调研处,河南郑州450003;2.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产业集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新的竞争形式,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

本文从分析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出发,并提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了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产业聚集区建设;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6—0083—03产业集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新的竞争形式,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

当前,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既有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有许多不利条件和消极因素,如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要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振兴河南,就必须做到既要利用好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又要尽快克服那些不利条件和消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

而加快建设发展产业集聚区,适逢其时,既是必然选择,也是正确选择。

一、发展产业集聚区,是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必然选择1.发展产业集聚区,是快速提升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河南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发展成就。

同时,我们又必须承认,河南省工业发展目前仍处于“弱质”状态:行业结构不合理,低水平的加工工业增长快,高精加工度的产业发展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多数行业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落后的传统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产业集中度过低,企业组织规模小而散,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工业装备水平整体偏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41卷第1期总第295期物流工程与管理LOGISTICSENGINEERINGANDMANAGEMENT经济与管理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9.01.035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Ѳ原白云ꎬ张㊀一(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ꎬ河南㊀焦作㊀454000)ʌ收稿日期ɔ2018-11-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02050)ꎻ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7A630022)ʌ作者简介ɔ原白云(1983 )ꎬ女ꎬ河南焦作人ꎬ博士ꎬ讲师ꎬ研究方向:运营管理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㊁低碳经济等ꎮ张㊀一(1995 )ꎬ男ꎬ河南驻马店人ꎬ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低碳供应链协调㊁物流系统运作管理ꎮ㊀㊀ʌ摘㊀要ɔ近年来ꎬ河南省各产业集聚区正在积极围绕主导产业打造核心产业链ꎬ旨在形成一大批具有较高竞争力㊁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链ꎮ文中在此背景下ꎬ通过调研和数据收集ꎬ首先概述了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基本情况ꎬ随后梳理了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的分布及发展状况ꎬ进而对五大主导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ꎬ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ꎬ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理论支撑ꎮʌ关键词ɔ河南ꎻ产业集聚区ꎻ主导产业ꎻ核心竞争力ʌ中图分类号ɔ㊀F259.27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1674-4993(2019)01-0097-04ResearchonPres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LeadingIndustriesinHenanIndustrialAgglomerationAreaѲYUANBai-yunꎬZHANGYi(ResearchCenterofEnergyEconomicsꎬ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ꎬ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ꎬJiaozuo454000ꎬChina)ʌAbstractɔInrecentyearsꎬvariousindustrialagglomerationareasinHenanProvinceareactivelybuildingcoreindustrialchainsaroundleadingindustriesꎬaimingtoformalargenumberofcharacteristicindustrialchainswithhighcompetitivenessandinfluence.BasedonthisbackgroundꎬthispaperfirstlysummarizesthebasicsituationofindustrialagglomerationareasinHenanProvincethroughinvestigationanddatacollectionꎬandthensortsoutthedistributionanddevelopmentstatusoftheleadingindustriesintheindustrialagglomerationareasofHenanProvinceꎬfurthermoreꎬitanalyzestheproblemsinthedevelopmentofthefiveleadingindustriesꎬfinallyꎬitproposesrelevantcountermeasuresfortheseproblemsꎬwhichprovidestheoreticalsupportforbuildingthecorecompetitivenessoftheleadingindustriesinindustrialagglomerationareasinHenanProvince.ʌKeywordsɔHenanꎻindustrialagglomerationareaꎻleadingindustryꎻcorecompetitiveness㊀㊀产业集聚区是指企业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发展ꎬ实现资源集约利用ꎬ基础设施集中使用而提升规模经济效益的区域ꎮ产业集聚区通常以某一产业为主导ꎬ聚集其他配套产业ꎬ具有明显的地域经济集聚效用ꎮ20世纪80年代以来ꎬ我国的产业逐渐向东南沿海区域转移与聚集ꎬ吸引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不断向沿海地区涌入ꎬ促进了东南沿海区域的产业集聚区的发展ꎬ进而提高了东南沿海区域的产业竞争优势[1]ꎮ产业集聚区同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协调有序发展ꎬ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由东至西呈阶梯型的区域经济格局[2]ꎮ近年来ꎬ随着沿海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日趋饱和ꎬ中西部地区丰富而廉价的人力㊁土地等资源的优势凸显ꎬ为产业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提供了有利契机[3]ꎮ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的资源大省ꎬ与沿海区域相离较近ꎬ作为一个承接区域转移强竞争力省份ꎬ承接产业转移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区ꎬ并逐渐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4]ꎮ另一方面ꎬ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近几年逐渐放缓ꎬ意味着我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ꎬ随之而来的是ꎬ我国长期的发展方式发生了改变ꎬ形成了在遵循自然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ꎬ由创新驱动来替换固有的资本驱动和生产要素驱动㊁利用创新促使产业经济结构不断升级的发展模式ꎬ例如将电商平台应用到产业集聚区中等创新方式[5-6]ꎮ在经济新常态下ꎬ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和路径ꎮ因此ꎬ分析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要支柱产业的发展现状ꎬ探究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ꎬ积极培育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ꎬ有助于挖掘河南省产业物流工程与管理第41卷集聚区发展的 内生动力 ꎬ促进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核心技术的提升ꎬ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7]ꎮ1㊀河南省省现有产业集聚区概述1.1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总体情况河南省现有180个产业集聚区ꎬ分布于河南省18个地市ꎮ产业集聚区不仅为河南省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ꎬ还带来了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ꎮ产业集聚区内企业的需求拉动当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ꎬ所带来的劳动力又促进了当地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ꎬ在地区内形成多个增长极ꎬ对河南经济与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进作用ꎮ产业集聚区在河南省的分布如表1所示ꎮ表1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概况表城市数量平均就业人数平均产值平均固定投资主营业务总收入主导产业分类郑州市1541109.11414.654115.15017746.496信息㊁物流㊁制造业开封市81494483.56546.758131870.7食品加工㊁光伏洛阳市1710235.91116.060636.429753922.929装备制造㊁化工平顶山市106655.67955.5249427.762223373.201化工㊁机械制造安阳市99084.245124.587849.015922150.653农产品㊁装备制造鹤壁市410370.7546.847518.603751177.97能源新乡市1312053.17137.08536.466672849.6装备制造㊁食品焦作市914262.5139.487549.236253910.343化工濮阳市84090.93873.9928429.102221376.524化工㊁食品加工许昌市817233.96210.597251.77842946.208装备制造漯河市66789.833140.892219.823332137.3食品加工三门峡市715311.06184.506953.75511876.92化工南阳市148026.39180.65622.034672411.827机械制造㊁农产品加工商丘市1112120.180.2342130.208262246.15农产品加工㊁轻工业信阳市156691.55636.33215.56321899.95食品加工㊁化工周口市1110305.8571.220522.581323028.8食品加工㊁物流驻马店市126008.41369.164312.469422365.527食品加工济源市316503.33163.229.35333880.41制造业总计180452549844950.6318178.6648171.51㊀㊀注:数据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17»180个产业集聚区创造4525498个就业岗位ꎬ年主营业务收入高达44950.63亿元ꎬ带动的固定投资高达18178亿元ꎮ其中郑州与信阳各有15家ꎬ为全省产业集聚区数量之最ꎬ最少的济源也有三家ꎮ产业集聚区的布局与该地的总体土地面面积与GD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ꎬ总体上来说ꎬ辖区面积与产业集聚区数量呈正相关ꎬGDP总值与集聚区数量成正相关ꎮ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651.88亿元ꎬ位列180家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第一名ꎻ就业人口与固定资产投资两项指标中ꎬ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依然位列第一ꎬ创造就业岗位294449个ꎬ吸引固定资产投资526亿元ꎮ河南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集中与装备制造㊁化工㊁物流㊁食品加工等行业ꎬ这与河南省的资源禀赋以及历史背景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ꎮ河南省长期以来的农业大省地位以及资源型导向的重工业发展决定了现在河南省产业的基本布局情况ꎮ1.2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情况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产业集聚区位于郑州市ꎬ说明郑州市作为河南省重要的经济大市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工业基础ꎮ但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体量普遍略小ꎬ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总产值大多数位于2000-3000亿区间ꎬ约占总体的35%ꎬ与沿海地区相比落后明显ꎮ与此同时ꎬ不同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十分明显ꎬ郑州等地因此优越的地理条件ꎬ发展的更加迅速ꎻ而周口等地则因历史原因ꎬ当地工业基础薄弱ꎬ产业园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ꎬ导致大量人才流失ꎬ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ꎮ由此可见河南在产业集聚区的工作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ꎮ1.3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固定投资情况固定投资对产业集聚区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ꎬ产业集聚区产值与固定资产投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ꎮ郑州平均固定投资最多ꎬ其他城市对固定投资的吸引力则较低ꎬ最少的信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仅为15.5632亿元ꎬ河南省不同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ꎬ个别城市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在吸引固定投资中表现的更加具有代表性ꎮ河南省绝大多数城市的吸引投资能力较差ꎬ这与当地的产业承载力有密切关系ꎮ河南省目前开发的产业承载力仅限于郑州㊁洛阳等大中城市ꎬ中型城市拥有的产业发展空间并未得到充分利用ꎬ承接产业转移并不完善ꎬ承接之后企业运行也不够顺畅ꎬ导致大量可承接资源向中心城市聚集ꎬ甚至突破中心城市的生态承载力ꎬ因此ꎬ中小城市的发展空间是河南省未来发展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突破点ꎮ上述情况反应了河南省的产业发展竞争力不足的事实ꎮ河南省长期以来的非常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ꎬ对于资源型企业存在严重的依赖性ꎮ但因为投资地点过于分散ꎬ不同城市之间同质化严重ꎬ无法发挥出固定投资的全部效用ꎬ因此ꎬ造成了资源浪费与市场流失ꎬ进一步加剧固定投资的流出ꎮ2㊀河南省现有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分布2.1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的划分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均有自有的主导产业ꎬ根据不同产业聚集区的现状ꎬ我们将对河南省产业聚集区的主导产业进行分类ꎮ制造业一级大类下分装备制造㊁化工㊁矿物加工㊁轻工制造㊁食品工业㊁能源与生物科技六个二级大类ꎬ非制造业下分物流业与信息两个二级大类ꎮ装备制造中含有电力装备制造㊁电子电器㊁机电装备㊁机械㊁汽车及装备制造㊁重型装备㊁装备加工业ꎻ化工中含有化工㊁煤化工㊁煤盐化工㊁镁产业㊁石油化工产业㊁盐化工业ꎻ矿物加工中含有非金属矿㊁钢铁产业㊁矿石加工㊁铝加工㊁特种钢材㊁冶金业ꎻ轻工制造中含有纺织㊁纺织工业㊁纸制品加工㊁农副产品深加工业ꎻ食品工业中含有食品制造㊁食品加工㊁食品饮料㊁现代食品产业ꎻ能源中含有光电㊁光电光伏㊁能源㊁新能源产业ꎻ生物科技中含有蚕加工产业㊁中药制药产业ꎻ物流业中含有仓储物流业㊁商贸物流业ꎻ信息中含有电子信息业ꎮ2.2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类型分析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类型按一级大类分类ꎬ制造业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ꎬ河南省位89第1期原白云等: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于中部地区ꎬ具有较多的人口ꎬ适龄劳动力的数量较多ꎬ劳动力成本较低ꎬ制造业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具有劳动力指向性ꎮ因此ꎬ在承接产业转移时ꎬ对制造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ꎬ因此造就了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制造业的现状ꎮ二级大类中主导产业分布如表2所示ꎮ河南省产业聚集区中ꎬ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有69家ꎬ数量最多ꎬ其次是食品加工与化工ꎮ由此可得ꎬ河南省在装备制造业中的投入较多ꎮ河南省是我国主要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域之一ꎬ开封㊁洛阳等地拥有可观的制造业企业ꎮ但是应该注意到ꎬ河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ꎬ在信息产业中处于落后地位ꎬ且信息产业的发展不如人意ꎮ目前已经确立的产业聚集区中ꎬ主导产业为信息科技的只有两家ꎬ这与河南省交通大省与物流大省地位存在出入ꎮ物流产业在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ꎬ已经初现规模ꎬ现有的产业聚集区中有10家的主导产业为物流及其相关服务业ꎬ这有助于提升河南省在中国物流体系中的地位ꎬ也将有效地改变河南的产业结构ꎮ表2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二级大类产业数量化工矿物加工轻工制造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业生物科技能源物流信息科技2116114269271023㊀河南省现有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类型主要以制造业为主ꎬ下分为二级大类前五名分别为装备制造业㊁食品工业㊁化工㊁矿物加工与轻工业ꎮ这五类产业无论覆盖面积还是产值在河南产业聚集区内均占据着重要地位ꎮ接下来将分析这五类产业在河南省的发展现状ꎮ3.1㊀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河南省主导产业之一ꎬ也是河南省总体水平最高的产业ꎮ2016年末ꎬ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高达1.3万亿元ꎮ2017年9月发布的«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ꎬ更加强调了装备制造业在河南省的重要地位ꎮ但是ꎬ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ꎬ创新能力弱㊁资源消耗大㊁智能化水平不高㊁龙头企业缺乏㊁品牌影响力不强等短板凸显ꎬ制约了装备制造业整体素质的提升ꎮ3.2㊀食品工业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ꎬ农产品产量长期处于我国前列ꎮ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食品工业在河南发展有较大优势ꎬ并逐渐成为河南省的主导产业之一ꎮ以方便面㊁火腿肠以及果汁等为代表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ꎬ其中双汇与汇源等企业均为业内较为知名的大企业ꎮ但是应当注意ꎬ河南省食品工业总体上表现出大而不强㊁数量与质量不匹配等问题ꎮ食品深加工份额极低ꎬ高附加值工业确实导致只能从事利润率极低的粗加工ꎬ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河南省食品工业的发展ꎮ3.3㊀化工业化工业产业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15个地区32个县区内ꎬ其中濮阳㊁平顶山㊁焦作等地区的产业聚集区品牌已经形成ꎬ主要产品也具有客观的市场认可度ꎮ不同地区的化工产品具有明显的地区特色ꎮ濮阳以新能源与合成材料为主导ꎻ焦作等地则以煤化工业与生物化工为核心ꎬ还有部分地区以医药中间体为支柱ꎮ河南省化工在集聚区新建㊁在建㊁前期准备项目一共70个ꎬ总投资451.2亿元ꎬ但从投资情况看ꎬ引领带动项目较少ꎬ主要集中在技术改造㊁环保安全㊁产品升级等方面ꎬ2017年全省工业行业投资增长3.5%ꎬ投资杠杆较低ꎬ存在资金利用率不足等现象ꎮ河南省化工产业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期ꎮ随着能源化工黄金期的离去ꎬ依靠能源产业的地区普遍存在经济下行ꎬ发展缺乏支撑点等现象ꎮ河南化工产业集聚区今后要围绕绿色发展ꎬ未来河南化工的整体形象要 竖起来 ꎮ在扩大内需的大环境下ꎬ河南的消费品有机遇ꎬ河南化工产品也有机遇ꎬ要抓住这个机遇和这个新周期ꎬ在已有的基础上ꎬ做好产业升级ꎮ3.4㊀矿物加工业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ꎬ处于两阶梯交汇地带ꎬ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ꎮ其中以西北部山区的煤炭资源和南部地区的玉石与石油资源最具代表性ꎮ河南省以矿物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业主要分布在焦作㊁平顶山㊁南阳等地ꎮ矿物加工业在河南省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ꎬ河南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矿物加工业的政策ꎮ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特征导致了矿物加工业具有一定时效ꎬ目前河南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矿产资源科学利用率不足ꎬ产业技术能力低下ꎮ产业聚集区规划错乱ꎬ面对多变的市场需求ꎬ缺乏明确的市场导向ꎬ无法有效对接市场等问题ꎮ3.5㊀轻工业河南省作为传统的轻工业大省ꎬ现已形成了门类齐全㊁产业链完整的轻工业产业体系ꎮ以纺织业为例ꎬ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500多家ꎬ累计生产纱672.6万吨ꎬ位居全国第二ꎮ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100亿元㊁实现利税400亿元㊁利润309.8亿元ꎮ从盈利能力的单项指标来看ꎬ河南省轻工业已处于全国前列ꎮ河南省轻工业仍存在高端供给短缺㊁中低端供给过剩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ꎬ但也正在走出较为艰难的阵痛期ꎬ就目前来看ꎬ缺乏重点项目成果ꎬ技术引进工作与承接产业转移不足使装备升级与技术改进受到阻碍ꎮ4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五大支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1㊀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规模较大ꎬ在全国位居前列ꎬ但对于高端装备的制造能力还不强ꎬ只能通过大规模生产来取得数量优势ꎬ因此ꎬ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在我国竞争力仍较弱ꎻ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ꎬ缺乏创新ꎮ电子电器与汽车等高端产品的发展依赖国外先进技术ꎬ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ꎬ无法将核心技术控制在自己手中ꎻ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强ꎬ但装备制造业上下游的产业链发展并不完善ꎬ装备制造所需要的零配件及其他配套服务存在缺陷ꎬ没有成为以装备制造厂商为主的产业体系ꎬ产业集中度总体较低ꎮ4.2㊀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99物流工程与管理第41卷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ꎬ但河南省的食品工业大多是仅限于初级加工的企业ꎬ缺少精加工ꎬ这样产业链条较短使得河南省的产品很难有高的附加值ꎻ河南省在食品工业中知名品牌较少ꎬ仅有双汇等几家企业在全国知名度较高ꎬ多数企业品牌知名度都不高ꎬ而品牌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考虑条件之一ꎬ所以ꎬ河南缺乏品牌建设也导致了市场竞争力较弱ꎻ河南省现有的食品工业标准比较陈旧ꎬ产品质量总体不高ꎬ现在国内多数企业开始注重产品质量ꎬ低质量产品将会失去市场份额ꎬ质量标准控制问题亟待解决ꎮ4.3㊀化工业存在的问题河南省化工产业需要利用铁路进行运输ꎬ而政府未对现有的铁路运力进行合理的规划ꎬ出现运力不足的情况ꎬ还规定一些化工产品无法进行铁路运输ꎬ都使河南省化工产品的发展受到限制ꎻ化工产业比其他产业在环境污染问题方面较严重ꎬ企业排放大量的污染气体降低了空气质量ꎬ处理程度不够或未经处理的废水使河流与地质污染严重ꎬ而且生产中消耗大量的水资源ꎬ使环境问题逐渐变严重ꎮ4.4㊀矿物加工业存在的问题河南省矿物资源丰富ꎬ但多数矿物加工企业规模较小ꎬ技术水平低下ꎻ机器设备落后ꎬ对矿物资源提取加工的能力较弱ꎬ导致对矿物资源的利用率较低ꎻ缺乏矿物加工业掌握尖端技术的领头人以及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的人才ꎬ河南省虽然有大量理工类院校ꎬ但是人才的培养还不到位ꎬ河南省没有有效处理人才外流的情况ꎬ进一步造成矿物加工业人才的缺乏ꎮ4.5㊀轻工业存在的问题河南省目前总体轻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ꎬ大多数企业都不没有核心技术ꎬ使该行业进入壁垒较低ꎮ由于技术的限制导致产品的品种单一㊁质量偏低㊁附加值较低ꎬ还造成中低端产品产量过剩造成积压ꎬ高端产品却供给不足的情况ꎻ从结构来看ꎬ多数为小企业而且比较分散ꎬ缺乏规模化生产ꎮ一些有着规模效益的中大型企业缺乏企业特色ꎬ专业化协调不充分ꎬ导致其市场竞争力较弱ꎮ目前ꎬ河南省轻工业增长方式仍较为粗放ꎬ产业集聚集中度较低ꎬ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模式致使节能环保压力不断增大ꎮ5㊀促进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五大支柱产业发展的对策5.1㊀强调招商融资ꎬ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设备落后㊁人才缺乏的根源在于缺少资金ꎬ产业集聚区需要加强融资发展壮大现有规模ꎮ首先ꎬ集聚区内各企业凭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来吸引融资ꎬ或者进行中外合资企业的建设ꎮ其次ꎬ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及资金补贴来扶持招商融资ꎬ拓宽企业融资的渠道ꎬ减少企业融资中的阻碍ꎬ制造一个良好的利于产业集聚区融资的外部环境ꎬ如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部资金流入到产业集聚区ꎮ此外ꎬ政府也可以直接扶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ꎬ如给予产业集聚区资金㊁土地㊁人员和相关政策等支持ꎮ5.2㊀进行资源整合ꎬ推进支柱产业制度改革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首先需要先整合资源ꎬ主要整合的对象有土地资源㊁运力资源等ꎮ对于产业集聚实力弱㊁浪费土地资源的集聚区进行规划重整ꎬ来扩大优势产业集聚区的规模ꎬ节省资金重点发展优势集聚区ꎮ对于运力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及时处理ꎬ政府改善公路㊁铁路等的通行条件㊁调整通行限制ꎮ然后需要对产业集聚区进行分区划分ꎬ按照各地区的优势发展相应产业集聚区ꎬ例如ꎬ焦作发展煤矿业与化工业ꎬ漯河发展食品业等ꎮ其次是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推进支柱产业制度改革ꎬ改革避免出现国企一家独大的局面ꎬ有利于中小型企业参与ꎬ形成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ꎬ提高集聚区企业的效率ꎮ5.3㊀大力发展龙头企业ꎬ带动配套企业发展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需要引进龙头企业ꎬ通过龙头企业吸引配套企业ꎬ使上下游企业紧密相连ꎬ形成从原材料到成品ꎬ再进行精加工的一体化流程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ꎬ中小企业的辅助能力ꎬ能够提高整体产业的生产运作效率ꎬ减低上下游各企业的成本ꎬ使配套企业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ꎮ还需要发展品牌战略ꎬ在产业集聚群内引进知名品牌ꎬ带动河南省配套产业现有品牌的发展ꎬ形成由传统的数量优势到行业优势的转变ꎬ促进主导产业精细化㊁链条化发展ꎬ提高主导产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ꎮ5.4㊀加强引进创新人才与技术一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ꎬ把高新技术作为产业集聚区的主导力量ꎮ要求企业结合现有的技术将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改进ꎬ逐渐摆脱国外技术的限制ꎬ填补核心技术缺失的空白ꎮ加快新型技术转化为成果的进度ꎬ推进自动化生产及机电一体化的建设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的附加值ꎮ二是要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ꎮ首先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培训ꎬ学习新技术的运用和新设备的操作ꎮ其次要建立起由高端人才引领的人才队伍ꎬ招聘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ꎬ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来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ꎬ吸引他们来到河南就业发展ꎮ最后要与各高校相联合ꎬ从各大高校中培养后备力量ꎬ来壮大人才队伍ꎮ5.5㊀建设产业集聚区电商平台河南省支柱产业必须紧密结合互联网ꎬ大力发展建设电商平台ꎬ把大数据㊁云计算等互联网新兴技术运用到传统的生产运作中ꎬ利用智能化㊁现代化㊁信息化的软件对生产销售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ꎬ为组织决策提供依据ꎮ通过集聚区电商平台将互联网㊁物联网来构成一个完善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ꎬ为产业园内企业间良好的沟通交流扫清障碍ꎬ使产业园的管理更快捷高效ꎬ服务质量更高ꎬ为河南省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ꎮ5.6㊀节能减排ꎬ发展循环经济河南省支柱产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前提ꎬ首先从源头上进行治理ꎬ政府对企业进行严格监督管理ꎬ使企业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生产排放ꎬ对不达标的企业应当坚决查封ꎻ其次从生产过程和流通中进行治理ꎬ要在生产㊁加工㊁流通中节约资源的消耗ꎬ企业要进行技术改造ꎬ利用新技术来降低消耗ꎬ对排放物进行处理ꎬ促进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ꎬ减少废弃物的排放ꎬ逐步形成绿色产业ꎬ以绿色产品的新形象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ꎮ(下转第71页)001第1期陈根龙:多式联运枢纽网络的优化设计的分析济效应的影响ꎬ这一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当货物运输量形成一定规模后ꎬ运输成本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ꎬ而多式联运的收益则会随之升高ꎮ2.2㊀服务时间因素相较于成本因素ꎬ服务时间因素对于多式联运枢纽网络优化的影响则要更为直观ꎮ在物流运输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ꎬ客户对于运输服务的要求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ꎬ尤其是在服务时间方面ꎬ很多客户已经不仅需要物流企业能够准时送达㊁快速送达ꎬ同时也希望货物能够实现定时送达ꎮ这样一来ꎬ多式联运枢纽就必须要对整个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流程耗时进行合理安排与准确把握ꎬ按照客户的服务时间要求来对各项流程的耗时㊁预定完成时间进行细化ꎬ尽可能的缩小实际送达时间与预定送达时间之间的误差ꎮ而对于当前多式联运枢纽网络来说ꎬ如果对服务时间的安排能够更加合理ꎬ控制能够更加精确ꎬ那么运输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度就都会大大提高ꎬ而物流企业也能够因此得到更好的发展ꎮ2.3㊀运输能力因素在多式联运枢纽网络中ꎬ根据货物的发起点㊁目的地以及客户要求ꎬ中转枢纽会为货物筛选出一个最优的运输路径ꎬ然而由于不同运输方式㊁运输路径的运输能力是完全不同的ꎬ因此对于最优运输路径的筛选也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限制ꎮ例如ꎬ当某一条运输路径的货物运输量达到其承载能力上限时ꎬ这条运输路径就无法再运输任何货物ꎬ同时ꎬ该路径也会在整个枢纽网络中暂时关闭ꎬ这样一来ꎬ营运者就需要对货物的整个运输路径进行调整ꎬ并使得服务时间㊁运输成本等其他因素发生变化ꎬ因而在对多式联运枢纽网络的设计优化上ꎬ也同样需要对这一因素进行全面考虑ꎮ3㊀多式联运枢纽网络优化设计的具体分析3.1㊀成本问题优化多式联运枢纽网络的相关研究显示ꎬ当城际物流运输的服务时间限制增大时ꎬ枢纽网络的总成本会随之不断下降ꎬ这一下降幅度在最初会比较大ꎬ但当下降到一定值后ꎬ下降幅度会明显缩小ꎬ但在总体上仍会处于下降趋势ꎮ也就是说当服务时间相对充裕时ꎬ网络总成本会比较低ꎬ但随着服务时间的逐渐紧张ꎬ网络总成本也会越来越大ꎮ对此ꎬ多式联运枢纽网络可以将物流运输途径划分为直达运输㊁单枢纽运输以及双枢纽运输三种不同的运输模式ꎬ对于服务时间较为紧张的货物ꎬ可以纳入到直达运输模式中进行集散ꎬ这样在既能够保证服务时间ꎬ同时由于货物都属于直达运输ꎬ因此ꎬ运输成本也会随之降低[3]ꎮ而对于服务时间限制比较宽松的货物则可以选择单枢纽运输或双枢纽运输ꎬ并选择公路㊁铁路等运输方式ꎬ这样的运输路径虽然相对较慢ꎬ但由于服务时间限制宽松ꎬ因而基本不会超出规定的服务时间ꎬ同时这些运输方式的运量更大ꎬ获得的经济效益也会更高ꎮ另外ꎬ网络内多式联运枢纽点的增多会使经济规模效应加大ꎬ但同时也会增加运输时间ꎬ因而要想在运输时间能够满足服务时间要求的情况下降低网络总成本ꎬ还需要确定网络内的最优枢纽点数量ꎮ3.2㊀运输能力问题优化对于多式联运枢纽网络运输能力的优化ꎬ运营者首先必须要明确认识到ꎬ当服务时间限制较大时ꎬ枢纽网络中的物流运输会更多的选择运输成本较低的双枢纽运输ꎬ而当服务时间限制较小时ꎬ则必须要选择单枢纽乃至是直达运输ꎬ以避免因时间延误而产生高额的赔偿成本ꎮ因此ꎬ运输能力的优化需要根据服务时间限制而定ꎬ如枢纽网络内的物流订单对服务时间的限制普遍较大ꎬ那么就需要提高双枢纽运输途径的运输能力ꎬ反之则需要提高单枢纽及直达运输途径的运输能力ꎮ4㊀结束语总而言之ꎬ在多式联运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ꎬ物流运输行业对于多式联运枢纽网络的设计优化是非常重要的ꎬ而要想通过对枢纽网络的设计优化来降低网络总成本ꎬ则需要从成本㊁服务时间㊁运输能力等多种枢纽网络优化影响因素入手展开分析ꎬ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合适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案ꎮ[参考文献][1]王永刚ꎬ王永强.发达国家经验对多式联运 河南方案 的启示[J].现代食品ꎬ2018(10):185-188.[2]王娟ꎬ杨勇ꎬ孙东泉.我国多式联运枢纽发展分析[J].综合运输ꎬ2016ꎬ38(10):42-45+54.[3]朱荣荣.多式联运网络枢纽的定位 分配问题[D].西安:长安大学ꎬ2013.(上接第100页)[参考文献][1]赵玉林ꎬ汪美辰.产业融合㊁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提升 基于湖北省先进制造业产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ꎬ2016ꎬ33(03):26-32.[2]刘红光ꎬ王云平ꎬ季璐.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特征㊁机理与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ꎬ2014ꎬ34(01):102-107. [3]贾兴梅ꎬ刘俊杰.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ꎬ2015ꎬ34(01):14-18.[4]段小薇ꎬ李璐璐ꎬ苗长虹ꎬ胡志强.中部六大城市群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ꎬ2016ꎬ36(05):681-690.[5]杨龙龙ꎬ汪传雷ꎬ丁童慧.皖北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ꎬ2016ꎬ38(03):38-41. [6]ZongQiangRenꎬHongBinZhang.NetworkingAgglomerationEffectofE-CommercePlatforminIndustryClusters[J].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ꎬ2014ꎬ3458(631). [7]中共河南省委党校课题组ꎬ焦国栋.促进河南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五大路径[J].中州学刊ꎬ2014(12):50-5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