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训练课件 第7单元 语文园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课件(33张PPT)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
天光。
【子规】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 【蚕桑】种桑养蚕。
诗意解读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 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 细雨中。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 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 象,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整首诗 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 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 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日积月累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人简介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 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 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 四灵”。著有《西岩集》《苇碧轩 集》。
字词解释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
《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 上动物们的悠闲和安详,也描写了人们挤 奶、运奶时的平和与从容,凸显了荷兰牧 场的XXX之美。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从动态和静态两 个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同时融入人的活动,能赋 予景物生命力和变化感,增强艺术感染力,更好地 表现景物特殊的魅力。
统编 五语下
语文园地七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 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重点) 2.能仿惯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 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重点)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一次环球之旅 ,坐着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到荷兰的田 间地头去感受恬静的牧场生活,还在神秘的金字塔 下领略了人类的古代文明。课文对景物的动态描写 和静态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共15张)课件

2020/4/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7
交流平台
小结:
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
2020/4/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8
仿写片段
思考: ⑴朗读下面两个句段,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句段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第二个句段写出了 景物的静态美。
⑵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第一课时
2020/4/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3
课时目标
1.结合课文,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重点)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表达
方法、学习收获和体会。
3.学习词句段运用,能仿写一段话。 (难点)
2020/4/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4
交流平台
思考: 1.本单元课文中,作者分别采用了什么表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2020/4/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2
日积月累
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时节。
2020/4/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3
日积月累
2020/4/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4
日积月累
2020/4/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31
今天的你们很棒哟! 明天继续加油!!
2020/4/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32
11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静态美
动态美
2020/4/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12
课时作业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课件PPT

独立习作
(1)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也可以引用,但要注明资料来源。 (2)注意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 使介绍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 (3)写完后,和同学交流,看看你的简 介是否清楚,再进行修改。
汇报交流
(二)全班交际。 1.对讲解员的要求: (1)讲解的时候,条理要清楚,讲解的语气、语速 要适当,还可以用手势、动作、表情帮助讲解。 (2)为了使讲解更吸引人,可以把要讲的内容做成 小展板,画出参观路线,附上注解;还可以在讲的 时候配上图片、影像或者音乐。
汇报交流
2.对其他同学的要求。 (1)认真倾听,不要中途打断;发问和 提意见要有礼貌,注意礼貌用语。 (2)各小组推举代表轮流展示,本组的 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可以提问。
THANKS!
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许多蜜。
文小语
2020年5月28日
提纲赏析
军事博物馆 a.参观中国军事博物馆。 b.一号展区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炮。 c.二号展区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导弹。
d.三号展厅很大,我们按照顺时针方向参观。 e.四号展区展出的是越野车。 f.闭馆的时间马上要到了,请有秩序地离开博物馆。
汇报交流
(一)准备工作。 1.确定好讲解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整理自 己课余时间查阅和搜集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2.根据查到的资料列一个提纲,自己试着讲 一讲。 3.小组交流: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补 充,互相评议,评选出最佳讲解员。
描写了夜晚戏院
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 散场后的静寂。
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交流平台
《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

这两组句子都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颜色特点
第一组句子中, 景物都沐浴在 金色的光晖里。
第二组句子中, 景物都闪耀着 纯白的光晖。
两组句子都突出地强调了某 一种颜色。读完句子后,我对这 两处景物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第四自然段 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 体现了景物的动态美;
第6自然段描写了夜晚戏剧院散场后 的寂静,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
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 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
动态描写
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生动地写出了小艇在水 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 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
日积月累
常有人说,最美的是人间四月天。农历 四月,一般已经到了初夏时节。今天,我们 一起来学习宋朝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字续古,南宋诗人,
擅长作田园诗。工诗,为“永 嘉四灵”之一。有《四岩集》、 《苇碧轩集》等。
◇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 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 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描写的是埃及金字塔。
◇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眼里看到的是纯 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陵墓 是纯白的大理石,栏杆是纯白的大理石,四 个高塔也是纯白的大理石。你被裹在一片纯 白的光辉中,仿佛给这个白色的奇迹压住了, 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 了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景物 进行描写,同时融入人的活动, 能赋予景物生命力和变化感,增 强艺术感染力◎ 下面的语句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选择 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 不知看哪处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语文园地》 精品课件(完美版)

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你
被裹在一片纯白的光辉中,仿佛给这个白色
的奇迹压住了,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意
境
用“白色”的意境给人一种“琼楼玉宇,
之 美
高处不胜寒”的意境。
◇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 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 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 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 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 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 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哪。——那醉人的绿呀!
静态描写 写夜晚整个牧场又恢复了宁静。
放学后的校园 群鸟飞过湖面
火车进站
示例:刚放学的热闹情景早已消失不见,仿
佛还能听到楼道的说话声,笑声和各种各样的声 音,不一会儿,整个校园是寂静无声,连被秋风
吹起的杨树叶的沙沙声都能听见,操场上空荡荡
的杳无人迹。
◎ 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 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词句段运用
◎ 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选择 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 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 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 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动态描写 写夜晚戏院散场时人们的活动情况。
◇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 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 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 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交流平台
本单元的课文呈现了世界各地丰富 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 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课件PPT(完整版

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 散场后的静寂。 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语文园地
《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 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 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 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的动、静之美 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文园地
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 静态描写
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 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
意 境
用对比的形式写出了梅雨潭的绿,这种
之 美
“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语文园地
翁卷,字续古,南宋诗人,
擅长作田园诗。工诗,为“永 嘉四灵”之一。有《四岩集》、 《苇碧轩集》等。
语文园地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 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 的蒙蒙细雨中。乡村的四月 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 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语文园地
赏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 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 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 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
动态描写
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生动地写出了小艇在水 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 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材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材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成语、俗语、谚语等词汇,提高语文素养;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仿写句子,提升写作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成语、俗语、谚语的运用;修辞手法的掌握;阅读分析能力的提升。
教学重点:词语积累;句子仿写;课文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词语盘点:讲解成语、俗语、谚语等词汇,让学生进行积累和应用。
3. 语文知识点: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句子仿写,掌握修辞手法。
4. 阅读与欣赏:精选美文进行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习作指导:以“我的梦想”为主题,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盘点:列出重要词汇,标注成语、俗语、谚语等。
2. 语文知识点:展示句子仿写、修辞手法等例题。
3. 阅读与欣赏:列出美文,标注重点内容。
4. 习作指导:列出写作要求,提示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积累五个成语、三个俗语、两个谚语,并解释其含义。
(2)仿写两个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3)阅读一篇美文,进行阅读分析。
(4)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1)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杯弓蛇影、对症下药。
俗语:一寸光阴一寸金、人心齐泰山移、知足常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材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的全部内容。
《语文园地七》共包含三个章节:分别是《古诗两首》、《文言文两篇》和《综合性学习》。
其中,《古诗两首》包括《芙蓉楼送辛渐》和《江畔独步寻花》;《文言文两篇》包括《学奕》和《两小儿辩日》;《综合性学习》为“走进信息世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园地七》中的古诗文及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古诗文、文言文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诗文及文言文的理解和背诵,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操作。
难点:古诗文及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信息收集与整理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古诗两首》和《文言文两篇》的内容,进行文本解读和翻译。
3. 例题讲解:选取《学奕》中的一段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两小儿辩日》中的段落,巩固所学知识。
5. 综合性学习: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进行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和《江畔独步寻花》。
2. 板书文言文《学奕》和《两小儿辩日》的关键句子。
3. 板书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的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翻译《芙蓉楼送辛渐》和《学奕》中的段落。
答案:《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学奕》:“奕者,围棋也。
其法:先布子,然后移子,以占地盘,争胜负。
”2. 作业题目:结合综合性学习,收集有关信息技术的资料,整理成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请描写关于放学后校园的动静变化的语段。 叮叮叮……放学的铃声响起了,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走出了教
室,来到校园里。他们有的嬉戏、打闹;有的一起讨论着上午的数学题,还 有的在一起等人。霎时,整个校园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随着时间的流失, 同学们纷纷散去,校园里又恢复了平静。
四、把下列诗句补充整,再完成练习。
1.第五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 )。 A.补充说明 B.声音延长 C.转折 2.“我”种不出西瓜的原因是( ACD )(多选)。 A.在内布拉斯加州种不出西瓜 B.西瓜地变成一片泥浆 C.树阴下边不宜种西瓜 D.八月中旬不是种西瓜的季节 3.爷爷不告诉“我”当地种不出西瓜的原因是: 不想让“我”失望 。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爷爷鼓励并教“我” 种西瓜 ,使“我”懂得了 播种希望的重要性 。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 白满川 , 子规声里雨如烟 。பைடு நூலகம்
乡村四月 闲人少, 才了 蚕桑 又 插田 。 这首诗的作者是 宋 朝诗人 翁卷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农村 初夏 时节 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 喜爱 ,也表现出对 劳动生活 、 劳动 人民 的赞美。
五、课外阅读显身手。 播种希望的日子
宽阔的原野,高高的草垛,哞哞的牛声,脆脆的鸟鸣。使我留连忘返。 “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一天早上,我兴致勃勃地说 出了我的愿望。
爷爷笑了:“你这么专心地等待,也许苗会早点长出来的。” 第二天早晨,我一醒来就往我的瓜地跑。咦!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 的西瓜正瞅着我笑呢!我兴奋极了——我种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了! 稍大些,我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爷爷本来可以 告诉我,在内布拉斯加州种不出西瓜,八月中旬也不是种瓜的时节,而且树 荫下边也不宜种瓜……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 时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
一、划去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个词。
1.倒.退 倒.映 卧倒. 倒.立 2.夹.着 夹.带 夹.板 夹.衣 3.转.弯 转.盘 转.变 转.身 4.满载. 运载. 记载. 载.重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湖南一外科医生用棉签吃饭两年了,就是为了在手术台上能够操.作.自.如.。 ( 手忙脚乱 ) 2.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 默.默.无.言.。( 夸夸其谈 )
“那,你想种什么呢?”爷爷笑了。“种西瓜。” 爷爷棕色的眼睛快 活地眨了眨:“那么让我们赶快播种吧!”
我从邻居玛丽姑姑家要来了五粒黑色的西瓜籽,取来了锄头。在一棵 大橡树下,爷爷教我翻松了泥土,然后把西瓜籽撒下去。忙完这一切,爷爷 说:“接下来就等待了。”
当时我并不懂“等待”是怎么回事。那个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 去查看我的西瓜地,也不知为它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 谁知,直到傍晚,西瓜苗却连影子也没有。晚餐桌上,我问爷爷:“我都等 了整整一下午,还得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