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匝道及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分析
匝道及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分析

7.求1号车道交通量的近似方法
以上计算图式以外的情况,可以用近似法 来求算V1 。 这主要用于8车道高速公路上的匝道,以及 用于特殊几何构造。 用表9—17及图9—31来近似地估算匝道处 车道1的交通量V1。
例如;问图9—32中匝道B紧挨着的上游1号 车道的交通量。
匝道及匝道连接点 通行能力分析
冉 晋、米晓艺
主要内容
匝道通行能力分析 一、概述 1、匝道的定义 2、匝道的类型 3、车辆运行特征 二、匝道通行能力分析内容 1、自由流速度(FV) 2、通行能力(C) 3、服务水平
主要内容
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分析 一、分、合流部分通行能力分析
1、匝道与高速公路连接处的主要形式
一、概述
匝道在高速公路系统中主要起连接作用。 与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 主要体现在:
(1)匝道的长度和宽度是有限的; (2)匝道的设计速度低于与之相连接公路的设计速度; (3)在不可能超车的单车道匝道上,货车和其他慢速车 辆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基本路段上严重的多; (4)匝道上车辆加减速现象频繁; (5)在匝道与被交道路的连接处,会引起匝道上车辆排 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600 C hmin
C——理论通行能力(pcu/h) hmin ——达到通行能力时相应的最小平均 车头时距,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hmin
S L0 Lveh t 3.6 v
t — —驾驶员的最小反应时间,取为1.2s v — —匝道设计车速(km / h) L 0 — —安全距离(m) , 一般取5 ~ 10m L veh — —车身长度(m),一般5m(小型车) S — —汽车的制动距离
8.1号车道内的大型车百分比
二、分、合流点服务水平划分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交织区与砸道通行能力

01 交织区通行能力 02 匝道通行能力
交织区通行能力
1.交织 行驶方向大致相同而不完全一致的两股或者多股车流,沿着一定 长度的路段,不借助交通控制与指挥设备,自主的进行合流而后 又实现分流的运行方式。
交织区通行能力
2.交织流量比 它指的就是发生交织的流量和交织区总的流量的一个比值。
3.交织比 它指的是交织交通量中较小的交织交通量和比较大的交织交通量的比。
基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 的最大交通量。
(1)道路条件
(2)交通条件
车道宽度大于3.75m, 路旁的侧向余宽大于 1.75m。纵坡平缓,并 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 平面线性和路面状况。
1200 1189 1179 1166 1154 1140
35
1230 1217 1203 1188 1165 1156
40
1242 1227 1211 1194 1176 1157
45
1242 1225 1208 1188 1168 1147
-9
710 900 1018 1087 1124 1138 1136 1124
匝道通行能力
匝道宽度(m) FFVW
行车道宽度修正值FFVW(单位:km/h)
<6.0
6.5
7.0
7.5
-8
-3
0
2
>8.0 6
纵坡度的速度折减值FFVSL(单位:km/h)
上坡坡度(%)
下坡坡度(%)
坡长(m)
<3 3
4
5
6 <3 3
4
5
6
≤500
0
0 -2.3 -5.4 -8.5 0
11.教材第六章 匝道及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分析(匝道连接点)

摄像机(自动检测仪)
合流点:越远离鼻端越少, 分流点:越靠近鼻端越多。
三个关键交通量
在匝道与主线连接处需要分析计算的三个关键交通量
(1)汇合交通量Vm,用于驶入匝道,它是相互汇合的车流交通量 之和(veh/h); (2)分离交通量Vd,用于驶出匝道,它是即将进行分岔的交通流 的交通量(veh/h); (3)主线交通量Vf,用于任何汇合或分离点,它是匝道与主线连 接处最大的主线单向交通量,即驶入匝道下游或驶出匝道上游 主线单向行车道的交通量(veh/h)。 以上三个交通量是匝道与主线连接处的三个检验点交通量。
(3)将所有交通量(veh/h)换算成每小时小客车交通量,在 将1车道交通量换算为当量小客车交通量之前必须确定1车道中 的大型车百分率。 (4)计算检验点交通量Vm、Vd及Vf。 (5)确定各检验点的服务水平。 对于一个分析过程来讲,是用检验点交通量Vm 、Vd 及Vf 分 别与服务水平标准表中相应的数字相比较以得到三个检验点处 的服务水平等级。 许多情况下,合流、分流和主线单向交通流在运行质量上 是不平衡的。也就是说三个检验点没有相同的服务水平。在这 种情况下,三者中服务水平最差者是控制因素,对其所求得的 服务水平不能被接受的一种或几种要素要进行改进。最令人满 意的是匝道与主线连接处和高速公路整体在运行上达到平衡。
匝道连接点(分、合流影响区) 通行能力分析
1、合流区分析方法 2、分流区分析方法 3、分合流区交通流平均速度分析
4、应用【例题】分析
1、合流区分析方法
外侧1、2车道流量计算公式 通行能力确定 服务水平确定
双车道匝道合流区
外侧1、2车道流量计算公式
外侧1、2车道流量计算公式的选用
匝道及匝道与主线连接点通行能力

≤5700
≤3600
≤5400
• •
匝道与主线连接点通行能力与 服务水平分析
匝道与主线连接点通行能力
V
概述
匝道与高速公路的连接点是主线车流和匝道车流争 夺交通需求空间的场所 由于大多数匝道位于道路的右侧,因此最易受其影 响的高速公路车道是靠路肩的车道,通常用车道1 表示 从路肩到路中心的车道用数字1~N表示
匝道与主线连接点通行能力
FV0 = 127 × R × (i + μ )
• 匝道车行道的通行能力
• 理论通行能力
3600 C= hmin
hmin S + L0 + Lveh = t + 3.6 ⋅ V
V12 S= 254(φ + ψ )
不同速度和纵坡下的匝道基本通行能力值(辆/小时) 速度 (公里/小时) +9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720 923 1059 1147 1200 1230 1242 1242 +6 719 920 1054 1139 1189 1217 1227 1225 +3 717 917 1048 1130 1179 1203 1211 1208 纵坡度(%) 0 716 913 1041 1120 1166 1188 1194 1188 -3 714 909 1034 1110 1154 1165 1176 1168 -6 712 905 1027 1100 1140 1156 1157 1147 -9 710 900 1018 1087 1124 1138 1136 1124
匝道与主线连接点通行能力
• 车道1交通量影响因素
匝道交通量Vr 匝道上游高速公路单向交通量Vf 与相邻上游和(或)下游匝道的距离Du、Dd 相邻上游和(或)下游匝道的交通量Vu、Vd 匝道类型(驶入匝道还是驶出匝道,在连接处 的匝道车道数等)。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通行能力分析教学

1.基本概念 (1)排队与排队系统
(2)排队系统的三个组成
输入过程 如经过收费站的车辆总体可以使无限的 如在收费 站,车辆到达收费站的时刻是随机的。
a.泊松输入 b.定长输入 c.爱尔朗输入
排队规则
服务方式 (
3)排队系统的实际表达模式
用肯道尔符号来表示排队模型,其表达 式为:
到达过程/服务过程/服务台数/系统容量/ 顾客源容量/排队规则
Lq
(7-17)
式中:ρ–收费车道利用率 λ–车辆平均到达率(veh/s) V–服务时间 E [V ]–服务时间的数学期望值(S) D [V ]–服务时间的方差(S2)
有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只要知道λ、E [V ]和 D [V ],不论服务时间V呈何种分布都可以求出 M/G/1系统的运行指标。
四、服务水平分级 1.服务水平 在公路收费站通行能力研究中,服务水平 采用车辆通过收费站的延误和服务通行能力 来衡量。 2.分级标准 收费站服务水平与延误 表7-4(P116)
1.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和交通都处于理想条件下
,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以最小的车头时距 连续行驶的理想交通流路段上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可按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两种方法计算。其计算 公式为:
Co=3600/ht
或
Co=1000v/L (10-1)
式中:Co——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veh/h)
ht——饱和连续车流的平均车头时距(S) v——行驶速度(km/h)
L——连续车流的车头间距(m)
连续车流条件下的车头间距L,可采用下式计算
: L L0 L1 U l v 2
10 2
式中:
Lo——停车时的车辆安全车间距(m) L1——车辆的本身长度(m) V——行驶车速(km/h) l——与车重、路面阻力系数、粘着系数及坡度
10.教材第六章 匝道及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分析(匝道)

• 匝道(一般形式)有一个 入口、一个出口,长度较 短,线形变化比较大,有 的纵坡也较大。
匝道形式
• 就匝道的设计目的及功能而言,无非是使进入立体交 叉的车辆能完成左转或右转。因此匝道有左转和右转 两种最常用形式。由于具体条件的限制,左转匝道又 常采用一些特殊形式。因此匝道可分为两大类:基本 形式和特殊形式。 • 基本形式
匝道通行能力分析方法例子: 单喇叭型互通立交
一般情况下,单喇叭型互通立交系统匝道的通行能力受系 统的制约,其必须与系统有效配合。这种特点就要求:匝道 通行能力分析方法需要运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例如 数学规划方法。
环圈型左转匝道流区Q环 半定向型左转匝道流区Q左
分流区Q分 合流区Q合 分流区Q分 右转匝道Q右1 右转匝道Q右2 合流区Q合
• 数据处理分析
数据采集
• 选点原则
– ⑴匝道调查选点要遵循典型性原则 。 – ⑵选点要注意匝道设计要素选择的全面性。
• ——匝道纵坡:要求备选匝道有各种不同纵坡 • ——匝道行车道:要求备选匝道行车道宽度有一定变化 • ——匝道视距:要求备选匝道视距不同
– ⑶选点应选便于进行通行能力研究分析的匝 道。
第六章 匝道通行能力分析
第8章 匝道及匝道连接点通行

ß道路一般由三部分组成Þ基本路段:不受匝道附加合流、分流及交织流影响的路段;Þ交织区:沿一定长度的道路,两条或多条车流穿过彼此的行车路线的路段;Þ匝道与匝道主线连接处:进口匝道和出口匝道与道路连接处。
由于连接处汇集了合流或分流的车辆,因而形成一个紊乱区。
基本路段是相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而言。
对以上三者来讲,路段一般是由基本路段、匝道和交织区三部分组成。
ß高速公路的基本路段处于任何匝道或交织区的影响区域之外。
一般来说,除以下“匝道连接处或交织区的影响范围”以外的主线路段:ß进口匝道:从匝道连接处起,其上游150m,下游760m的范围为进口匝道影响范围;ß出口匝道:从匝道连接处起,其上游760m,下游150m的范围为出口匝道影响范围;ß交织区:表示交织区开始的汇合点上游150m,至表示交织区终端的分离点下游150m。
第8章匝道及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ß匝道简介ß匝道车行道通行能力ß匝道与主线连接点通行能力ß匝道与主线连接点服务水平ß1.匝道的定义Þ匝道是专门用于连接两条公路的特殊路段,多用于立交及封闭公路进出口。
Þ匝道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车辆的平面交叉,使车辆行驶顺适,进而提高车速,增大通行能力,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
8.1匝道简介Þ匝道与高速公路的连接点Þ匝道行车道Þ匝道与普通公路的连接点Ø通常将匝道与高速公路的连接点设计成允许高速合流和分流运行,使其对高速公路上立线交通流产生的影响最小。
大多数运行问题出现在匝道的起终点上。
2.匝道的组成Þ⑴匝道的长度和宽度是有限的;Þ⑵匝道的设计车速低于与之相连接公路的设计车速;Þ⑶在不可能超车的单车道匝道上,货车和其他慢速车辆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基本路段上严重得多;Þ⑷匝道上车辆加减速现象频繁;Þ⑸在匝道与被交路的连接处,会引起匝道上车辆排队。
通行能力分析(最终)

2035年
28699 32265 29958 27666 26947 25478 28293 5855
2037年
31910 35744 33196 30657 29870 28256 31355 6611
2039年
35481 39600 36787 33973 33113 31340 34752 7025
肃北~阿克塞
1793
1967
2368
1. 通行能力分析
(2)
公路实际通行能力Cr
Cr Cd f HV f f f P
C能力—r —高速公路路段的实际通行
veh /h·ln
Cd ——与实际行驶速度相对应的高速公路路段设计通行能力 pcu /h·ln
f HV ——交通组成修正系数,按下式计算1 :
2035年
25497 1946 26452 25497 24172 3585 4367
7387
2037年
27700 2124 28710 27700 26215 3888 4863
8236
2039年
30093 2319 31160 30093 28430 4217 5416
9182
pcu /h·ln
f HV
1
Pi Ei 1
f HV
1
1
Pi Ei 1
P i ——中型车、大型车、拖挂车(i)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中型车、大型车、拖挂车(i)车辆折算系数
Ei
(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表3.2.2取)
中型车
大型车
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0.10
0.08
2017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合流点服务水平计算主要步骤:
(1)建立匝道几何构造尺寸及交通量
(2)计算1号车道的交通量
(3)所有交通量(veh/h)换算成当量交通( pcu/h)
(4)计算检查点交通量(Vm,Vd,Vf) (5)确定个检查点的服务水平
2、匝道的类型
立体交叉的类型有很多形式,作为立体交叉 重要组成部分的匝道相应也有很多种形式。 但就匝道的设计目的和功能而言,无非是使 进入立体交叉的车辆能完成左转或右转。因此, 匝道有左转匝道和右转匝道两种最常用的形式。
匝道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基本形式和特殊形 式。
(1)匝道基本形式
①右转匝道
式中:C—理论通行能力(pecu/h)
hmin—达到通行能力时相应的最小平均车头时
距,计算公式:
hmin
s LO Lveh t 3.6 v
(6-4)
P92 表6-9 给出不同速度和纵坡的匝道理论 通行能力
(2)实际运行状况通行能力 标准车型为小车型(以小客车为代表) 影响匝道实际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行车道的宽度 大车混入率
解:1) 过境交通量: V过境=5000-750=4250 veh/h 2) 匝道B上游1号车道过境交通量V1B(过境) 查表6-16 : V1B(过境)= V(过境)×0.08=340 veh/h 3)1号车道余留A匝道驶入车流量 V1B( A匝道)=VrA×60%=360 veh/h 其中60% 是根据图6-15 查得。 4)1号车道C匝道驶出车流量 V1B( C匝道)=VrC×79%=593 veh/h 其中79% 是根据图6-15 查得。 因此: V1B=340+360+593=1293 veh/h
。
缺点:交叉线上左转
车流出口为平面交叉, 且匝道转弯半径很小, 严重限制车速 。
③环形匝道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上,较为常见的是基本 形式匝道。
特殊形式的定向匝道和对角匝道在城市立 交中应用较多。 通行能力分析只要针对匝道的基本形式。
3.车辆运行特征
车辆在匝道出入口的运行有三种方式:
(1)分流 (2)合流 (3)交织 单向车道匝道上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超车,单向双 车道匝道上可以超车。
②行车道修正值系数 P93 表6-10 ③车辆当量换算 P89 表6-11
(3)设计通行能力分析
①单车道匝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匝道设计速度V≤50km/h,为1200pcu/h; 匝道设计速度V>60km/h,为1500pcu/h。 ②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只有在驶入或者驶出匝道端部的车辆能以两列 驶入或驶出主线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单车道匝 道设计通行能力的两倍。
一、分、合流部分通行能力分析
首先判断: 独立分、合流点 非独立分、合流点 最小间距的一般情况是: 分流点上游980m范围内没有分、合流点; 合流点上游610m范围内没有分、合流点。
1.匝道与高速公路连接处的主要形式
11 种 主要形式:
1)独立式单车道驶入匝道 2)独立式单车道驶出匝道 3)相邻的单车道驶入匝道 4)相邻的单车道驶出匝道 5)驶入匝道后接驶出匝道 6)驶出匝道后接驶入匝道 7)车道附加 8)车道消失 9)主要分流点 10)主要合流点 11)双车道匝道
特点:
右出右进,行程短 曲率半径可采用较 大值 车速高
②左转匝道
行程距离较长
匝道曲率半径 较小,
车速较低,其 通行能力也较 小。
(2)特殊形式(左转匝道) ①定向匝道一
优点:
布线紧凑、占地相 对较少;
缺点:
左出左入不符合驾 驶员的习惯,
桥跨结构物较多, 车辆行驶不安全, 尽量少用为宜。
4.匝道与主线连接处需要分析计算的三个关 键交通量 (1)合流交通量Vm, (2)分流交通量Vd, (3)主线交通量Vf
图6-5 匝道与主线连接处检验点交通量示意图(P94)
Vm=V1+Vr
Vd=V1
Vm=V1A+VrA
Vd=V1B
5. 1号车道交通量计算
要计算Vm 、Vd,1号车道交通量V1是关键。 P97图6-5 ~ P100 图6-14给出了分、合流点形 式的不同计算公式及图式。具体计算公式或 近似方法的选择取决于:
车道附加、车道消失匝道形式示意图
大汇合、大分离(主要合、分流点匝道形式)示 意图
2.车流运行特征 (1)分流点车流运行特征
驶出车辆先驶入车辆对原先1号车道的车辆运行影响较大, 且驶入车辆倾向于换到速度较高的中间车道。
3.影响因素
1号车道上的交通量和其特征就成为分析计算中心主 要关心的因素。 1号车道的交通量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而变化: (1)匝道交通量Vr (2)匝道上游高速公路单向交通量Vf (3)与相邻上游和(或)下游匝道的距离Du,Dd; (4)相邻上游和(或)下游匝道的交通量Vu,Vd; (5)匝道的类型(驶入匝道还是驶出匝道,连接处的 车道数)。
(2)特殊形式(左转匝道)
①定向匝道二
图6-2b)或6-2c)(P82)两种定向式匝道常为国外 采用。
优点: 符合驾驶员的习惯 缺点: 跨线较多,线形变化大且曲线半径小 车速低
②对角匝道
优点:布线紧凑,占
地较少,仅一座跨线桥 ,工程费用较少;进入 主线初曲线半径较大, 便于车辆进入高速公路
二、 分、合流点服务水平分析计算
1. 分、合流点服务水平划分
指标为:各检查点的流率:
(1)合流交通量Vm, (2)分流交通量Vd, (3)主线交通量Vf 注意:服务水平划分标准是用流率的概念描述 的,计算时应把高峰小时的交通量换算成代表高 峰15min流量的当量小时流率,再查表使用。
表6-17(P100) 平标准 匝道与主线点处检验点服务水
匝道实际通行能力计算公式:
C实际 C理论 CW f HV
(6-6)
①大车混入率修正系数 大车型对交通流量的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
f HV
1 P HV EHV
1 1 PMHV E MHV 1
(6-7)
一般(设计规划)情况下,根据 P93 表6-10 查 大车型对匝道通行能力的修正指数值。
各级服务水平简要描述(课堂 阅读)
一级:相当于美国的A、B级 影响小、流畅、不产生很大的扰动 二级:相当于美国的C级
稳定流、调整速度、小的车队,速度和密度
不会有大的变化 三级:相当于美国的D级
难以流畅的汇入、不停调整车速、车速降低
,影响若干主线车道 四级:相当于美国的E、F级
匝道在高速公路系统中主要起连接作用,与高速 公路基本路段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匝道的长度和宽度是有限的;
(2)匝道的设计车速低于与之相连接公路的设 计车速; (3)在不可能超车的单车道匝道上,货车和其 他慢速车辆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基本路段上严重 得多; (4)匝道上车辆加减速现象频繁;
三者中服务水平最差者为控制因素,如果该服务水 平不能接受,则需要改进。
第三节 计算示例
课堂阅读
课后练习
P105 计算题
(1)图5-15(P98)1号车道内各个不同距离的驶出匝 道的车辆的百分比。
(2)1号车道内各个不同距离的余留驶入匝道的车 辆的百分比。
匝道端部附近的1号车道余留的过境车辆百分比 表如表6-16(P98)
例题: 估计图6-16中匝道B紧挨着的上游1号车道 的交通量。
解题思路:首先判断是否符合P94~96计算公式。 不符合,考虑使用近似算法。 确定所求变量 V1B= 过境+A匝道+ C匝道 已知变量: VA=5000 VrA=600 VrB=500 VrC=750
二、通行能力分析 1.匝道车流到达特征
近似认为匝道的车辆到达服从泊松分布,即把匝 道作为一个独立的交通设施来研究。
2. 匝道通行能力分析内容
自由流速度FV(P88 曲率半径最小处) 通行能力C 服务水平
3. 匝道自由流速度分析
4.匝道通行能力
1)基本通行能力 匝道路段的理论通行能力计算建立在最小车头时距 的基础上,计算公式如下: 3600 C hmin (6-3)
第六章 匝道及匝道连接点通 行能力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匝道通行能力分析 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分析 计算示例
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的通行能力,由以下三个中 的最小值决定:
①匝道与主线连接部分的通行能力;
②匝道本身的通行能力;
③匝道与被交道路连接部分的通行能力。
大多数运行问题出现在匝道的起终点上。通常情 况下,匝道的通行能力主要受匝道出口或入口处 通行能力的控制。 匝道与被交道路连接的方法有平交和立交两种。
①与相邻匝道连接点的匝道形式; ②高速公路上的车道数; ③涉及的匝道是成对匝道的第一个还是第二个。
各种方法都给出: V1计算表达式 示意图 使用条件、适用范围
计算公式中都有注意事项和适用条件,应该 认真对待这些事项和条件。 (课堂阅读)
6. 求1号车道交通量的近似方法 主要用于8车道高速公路上的匝道,以及用于 特殊几何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