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本安型防爆系统

带你了解本安型防爆系统
带你了解本安型防爆系统

带你了解本安型防爆系统

(一)、本安防爆技术

本安防爆技术是目前唯一被标准化适合于0区的技术。对于自动化仪表,最常用的防爆形式依次是本安型、隔爆型和增安型。然而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低功耗电子器件的不断诞生,使本安防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由于本质安全型(也称“本安型”)防爆形式与其他防爆形式相比,不仅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而且还具有易操作和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这种抑制点火源能量为防爆手段的本安防爆已为仪表制造商和用户接受。

1、本安防爆技术的基本原理

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起爆炸性危险气体爆炸的主要点燃源。本安就是通过限制电火花和热效应两个可能的点燃源的能量来实现的。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当仪表可能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这个能量时,低度表不可能点燃爆炸性危险气体而产生爆炸。原理是从限制能量入手,可靠地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限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仪表在正常工作或发生短接和元器件损坏等故障情况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不致于引起其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气体的爆炸。

2、本安防爆技术的特点

本安防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通常对于氢气(ⅡC)环境,必须将电路功率限制在1.3W左右。由此可见,本安技术能很好的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

与其他任何防爆型式相比,采用本安防爆技术可给工业自动化仪表带来以下技术和商务上的特点。

1)、不需要设计制造工艺复杂、体积庞大且又笨重的隔爆外壳,因此,本安仪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和造价低的特点。据资料,建立一个本安型和隔爆型开关传输回路的费用之比约为1:4.

2)、可在带电工况下进行维护、标定和更换仪表的部分零件等。

3)、安全可靠性高。本安仪表不会因为紧固螺栓的丢失或外壳结合面锈蚀、划伤等人为原因而降低仪表的安全可靠性。

4)、由于本安防爆技术是一种“弱电”技术,因此,本安仪表的使用可以避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

5)、适用范围广。本安技术是唯一可适用于0区危险场所的防爆系统。

6)对于象热电偶等简单设备,不需特别认证即可接入本安防爆系统。

综上所述,对于自动化仪表而言,本安防爆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爆技术,它也必将被广泛应用于现场总线智能化仪表及其系统的设计。

3、本质安全设备及关联设备

两种:本安电气设备和关联设备。

1)、本安电气设备

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条件下(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故障条件),产生的任何电火花和热效应尚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设备。它可用于危险场所。它可分为一般本安电气设备和简单电气设备。

一般本安电气设备:具有储能元件,是需要防爆认证的本安电气设备,如变送器、接近开关等。

简单电气设备:根据制造商的技术条件,电气参数值均不超过1.2V,

<0.1A,<25mW,<20uJ的电气设备,它们无需防爆认证。可以自由地配置在本安回路中。如:电阻(包括可变电阻)、发光二极管、开关、热电偶、热电阻、应变仪。

2)、关联设备(安全栅)

一种安装在安全场所,本安电气设备与非本安电气设备之间相连的电气设备。安全栅能将窜入到现场本安设备的能量限制在安全值内,从而确保现场设备、人员和生产的安全。本安系统回路的示意图如下:

4、本安电气设备的分类

1)、类别

基于国家标准GS3836.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规定的电气设备分类原则,

本安仪表可分为两类:

I类:煤矿用本安仪表(mining industry)

Ⅱ类:工厂用本安仪表(surface industry)

Ⅱ类工厂用本安仪表,跟气体分组一样,可进一步分为A、B、C三级。2)、级别

5、防爆标志

本安仪表的防爆标志跟其他防爆型式的防爆标志一样,它实质上是仪表所适用的爆炸性危险场所的代号。

通常一个爆炸性危险场所需用三个参量来定义。

1)、危险场所区域

反映可能出现危险气体的频率或持续时间,亦即产生爆炸的危险程度。

2)、危险性气体的种类,即气体组别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气体的点燃能量。

3)、危险气体的引燃温度,即气体温度组别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气体的点燃温度。

相应地,本安仪表的防爆标志也必须在“Ex”防爆标记后,依次表达出仪表可适用的区域、气体组别和温度组别三个参量

(二)、本安电气设备防爆标志

现场本安设备具有本安性能的主要参数:

最高输入电压(Ui)

施加到本质安全电路连接装置上,而不会使本质安全性能失效的最高电压(交流峰值或直流)。

最大输入电流(Ii)

施加到本质安全电路连接装置上,而不会使本质安全性能失效的最高电流(交流峰值或直流)。

最大输入功率(Pi)

当电气设备与外电源连接不使本质安全性能失效时,可能在电气设备内部消耗的本质安全电路的最大输入功率。

最大内部等效电容(Ci)

通过电气设备连接装置出现的电气设备总等效内电容。

最大内部等效电感(Li)

通过电气设备连接装置出现的电气设备总等效内电感。

2、连接电缆

从系统布线工程角度考虑,由于连接电缆存在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使连接电缆成为储能元件。它们在信号传输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储能量,一旦当线路出现开路或短路时,这些储能就会以电火花或热效应的形式释放出来,影响系统的本安性能。

因此既要保证连接传输电缆不会受到外界电磁场干扰影响及与其他回路混触,又要限制布线长度和感应电动势所带来的附加非本安能量,依此来确定电缆的允许分布电容和允许分布电感,世界各防爆检验机构主要采取以集中参数的方式考虑电缆分布参数的方法。

连接电缆本安性能的基本参数如下:

电缆最大允许分布电容(Ci) (Cc)=(Ck)*L 电缆最大允许分布电感(Lc) (Lc)=(Lk)*L

式中Ck--电缆单位长度分布电容; Lk--电缆单位长度分布电感; L--实际配线长度

3、关联设备-安全栅

从控制室设备配置角度考虑,该部分电气回路必须具备无论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还是故障状态,均能够将从安全场所的非本安回路传到危险场所的本安设备的能量抑制在点火极限(最小点燃能量)以下的保护功能。

安全栅本安性能的基本参数:

最高电压(交流有效值或直流Um)

施加到关联设备非本质安全连接装置上,而不会使本质安全性能失效的最高电压。

最高输出电压(Uo)

在开路条件下,在设备连接装置施加电达到最高电压(包括Um和Ui)时,可能出现的本质安全电路的最高输出电压(交流峰值或直流)。

最大输入电流(Io)

来自电气设备连接装置的本质安全电路的最大电流(交流峰值或直流)。

最大输入功率(Po)

能从电气设备获得的本质安全电路最大功率。

最大外部电容(Co)

可以连接到电气设备连接装置上,而不会使本质安全性能失效的本质安全电路的最大电容。

最大外部电感(Lo)

可能连接到电气设备连接装置上,而不会使本质安全性能失效的本质安全电路的最大电感。

4、本安系统组合条件

为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使用,本安系统各配置间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a)、现场本安设备的防爆标志级别不能高于安全栅的防爆标志级别。

b)、关联设备、现场本安设备与连接电缆参数之间要符合以下不等式。

本安仪表及关联设备,按其使用场4所或相连场所的安全程度可分为ia和ib 二个级别。

ia级是指在正常工作、一个计数故障和两个计数故障情况下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即ia级仪表在最大考虑二个计数故障情况下也不致于产生安全失效。

ib级是指在正常工作和一个计数故障情况下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显然,ia级仪表的安全程度要比ib级仪表高,ib 级仪表仅考虑仪表产生一个故障时不会产生安全失效,但若仪表出现第二次计数故障时,就可能会产生安全失效。

因此,ib级本安仪表的安全程度要比ia级仪表差,它跟隔爆和增安等防爆型式的仪表一样只适用于1区和2区危险场所。相应的,ib级本安关联设备可与1区和2区危险场所的本安仪表或设备相连接。而ia级本安仪表可以用于危险等级最高的0区危险场所;ia级本安关联设备可与0区危险场所的本安仪表或设备相连接。ia级本安设备是所有防爆型式中安全程度最高的一种。3)、设备温度等级

设备温度等级规定了设备表面的最高允许温度值。这主要基于技术和经济上的考虑。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工作时是有较低温度等级的设备购买和安全费用较高。通过比较,选用本安设备将更加有效和经济。直接安装在危险场所的本安设备需要考虑设备温度等级,而关联设备不需要进行设备温度等级的部分。设备温度等级一定要小于使用在该危险场所环境中可燃物质的点燃温度,否则会引起燃烧爆炸。

(三)、本安系统设计一般要求

1、本安系统配置设备选用原则

本安系统由本安现场设备、关联设备(也称安全栅)和连接电缆三部分组成,就本安防爆性能而言,它们必须满足Uo≤Ui、Io≤Ii、Po≤Pi、Co≥Cc+Ci和Lo ≥Lc+Li四个条件。这些设备配置的选用原则是:

1)、本安电气设备的选用原则

简单设备:按照GB3836.4-2000防爆标准规定,对于电压不超过1.2V、电流不超过0.1A,且其能量不超过20μJ或功率不超过25mW的电气设备可视为简单设备,其中最常见的仪表设备有热电偶、热电阻、pH电极、应变片和开关等,它们的典型特点是仪表设备的内部等效电感Li=0,内部等效电容Ci=0。本安电气设备:安装于危险场所的现场设备,必须明确以下问题:

a)、是否已按照GB3836.1-2000和GB3836.4-2000要求设计并已被国家防爆检验机构认可的本安电气设备;

b)、防爆标志规定的等级是否适用于使用的危险场所的安全要求;

c)、明确Ui、Ii、Pi、Ci、和Li参数;

d)、本安电路是否接地或接地部分的本安电路是否与安全栅接口部分的电路加以有效隔离。

e)、信号传输是以何种方式进行;

f)、本安电气设备的最低工作电压及回路正常工作电流。

在上述问题明确的基础上,选择与之对应的安全栅。

2)、安全栅的选用原则

a)、安全栅的防爆标志等必须不低于本安现场设备的防爆标志的等级。

b)、确定安全栅的端电阻及回路电阻可以满足本安现场设备的最低工作电压。

c)、安全栅的本安端安全参数能够满足Uo≤Ui、Io≤Ii、Po≤Pi、Co≥Cc和Lo ≥Lc的要求。

d)、根据本安现场仪表的电源极性及信号传输方式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安全栅。

e)、避免安全栅的漏电流影响本安现场设备的正常工作。

f)、安全栅有两大类,一类为齐纳式安全栅,另一类为隔离式安全栅。

如何选用及两者优缺点在第95页介绍。

3)、连接电缆的选用原则

用于本安系统中连接本安现场设备与安全栅的连接电缆,其分布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安系统的合理性及使用范围,因此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a)、连接电缆规格

连接电缆为铜芯绞线,且每根芯线的截面积不小于0.5mm2。

介质强度应能承受2倍本安电路的额定电压,但不低于500V的耐压试验。

b)、连接电缆长度的限制

在本安系统中,现场本安仪表和连接电缆同为安全栅的负载,当安全栅与现场本安仪表选定后,也就决定了连接电缆的长度。其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Co≥Cc-Ci和Lc≤Lo-Li和公式计算电缆的最大外部分布参数;

按照L=Cc/Ck和L=Lc/Lk公式分别计算电缆长度,取两者中的小值作为实际配线长度L,但多芯电缆,应考虑相互叠加影响。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电缆生产厂生产专为本安系统设计的本安用特殊电缆,为方便比较选用,下面表1给出了典型普通连接电缆的分布参数,表2给出了典型国产本安用特殊电缆分布参数,以供参考。

表一典型普通电缆线的分布参数

对安装在危险场所的本安设备,给出下列安全参数有Ui、Ii、Pi、Ci和Li。对安装在安全场所的关联设备,给出下列安全全参数有Uo、Io、Po、Co和Lo。然后对本安设备和关联设备分别设想两个独立的故障进行。所谓安全参数额定值是仪表保持安全性能的最大额定值,以此额定值为基础,来评价本安设

备的本安性能。当上述安全参数认可后,电缆分布参数可根据下列公式得出Cc ≤Co-Ci Lc≤Lo-Li

在参量认可方式中,通常应对本安设备和关联设备分别进行认可,标上各自编号的合格标签,以此构成的系统,两者的合格证编号是不同的。

参量认可的最大优点是使用者可以自由选配实现本安系统的组合,使用者只要掌握各自的安全参数的额定值,按照确保安全性能的选配条件,便可自行构成本安系统(见本安系统的组合条件)。

本安系统的认证无论采取上述何种方式,除考虑检成系统的三要素:本安现场仪表、连接电缆和关联设备之外,还应结合其结构特征、是否接地、二次仪表的阻抗等综合考虑。目前,我国防爆检验机构主要采取的认可方式实质上仍为“系统认可”方式,即“联合取证”方式,并逐步向“参数认可”方向推进。在进行关联设备检定认可时,在认可文件中给出了最高开路电压Uo、最大短路电流Io、最大允许外接电容Co和最大允许外接电感Lo四个参数。而在进行本安设备检定认可时,在认可文件中又规定配套使用的关联设备的型号规格(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以及系统允许的电缆分布参数值,它在考核确认各自安全性能的基础上,加以考虑相互间的系统匹配而确定的本安系统配备,确保了整个系统的防爆安全性能。

该方式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既限制了本安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型号,又在一定范围内给出多种选择,但总的发展趋势是走“参量认可”道路。特别是GB3836.4-2000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已采纳“参量认可”方式。

空气开关又叫空气断路器,绝缘介质为空气。是用手动(或电动)合闸,用锁扣保持合闸位置,由脱扣机构作用于跳闸并具有灭弧装置的低压开关,目前被广

泛用于500V以下的交、直流装置中,在电路中作接通、分断和承载额定工作电流和短路、过载等故障电流。当电路内发生过负荷、短路、电压降低或消失时,能自动切断电路,进行可靠的保护。断路器的动、静触头及触杆设计型式多样,但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是主要目的。

目前,利用一定的触头结构,限制分断时短路电流峰值的限流原理,对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有明显的作用,而被广泛采用。

挑选空气断路器的时候最重要的参数有三个,框架电流In max越大越好,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越大越好,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越接近Icu越好,目前市面上做的好的空气断路器基本上都是二者相等。

以下介绍空气开关的分类及选用原则:

1、空气开关的常见分类

(1)装置式断路器装置式断路器有绝缘塑料外壳,内装触点系统、灭弧室及脱扣器等,可手动或电动(对大容量断路器而言)合闸。有较高的分断能力和动稳定性,有较完善的选择性保护功能,广泛用于配电线路。目前常用的有DZ15、DZ20、DZX10和C45N(目前已升级为C65N)等系列产品。其中C45N(C65N)断路器具有体积小,分断能力高、限流性能好、操作轻便,型号规格齐全、可以方便地在单极结构基础上组合成二极、三极、四极断路器的优点,广泛使用在60A及以下的民用照明支干线及支路中(多用于住宅用户的进线开关及商场照明支路开关)。

(2)框架式低压断路器框架式断路器一般容量较大,具有较高的短路分断能力和较高的动稳定性。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流380V的配电网络中作为配电干线的主保护。框架式断路器主要由触点系统、操作机构、过电流脱扣器、

分励脱扣器及欠压脱扣器、附件及框架等部分组成,全部组件进行绝缘后装于框架结构底座中。目前我国常用的有DW15、ME、AE、AH等系列的框架式低压断路器。DWl5系列断路器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全系列具有1000、1500、2500和4000A等几个型号。ME、AE、AH等系列断路器是利用引进技术生产的。它们的规格型号较为齐全(ME开关电流等级从630A~5000A共13个等级),额定分断能力较DWl5更强,常用于低压配电干线的主保护。(3)智能化断路器目前国内生产的智能化断路器有框架式和塑料外壳式两种。框架式智能化断路器主要用于智能化自动配电系统中的主断路器,塑料外壳式智能化断路器主要用在配电网络中分配电能和作为线路及电源设备的控制与保护,亦可用作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智能化断路器的特征是采用了以微处理器或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控制器(智能脱扣器),它不仅具备普通断路器的各种保护功能,同时还具备实时显示电路中的各种电气参数(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等),对电路进行在线监视、自行调节、测量、试验、自诊断、可通信等功能,能够对各种保护功能的动作参数进行显示、设定和修改,保护电路动作时的故障参数能够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中以便查询,国内DW45、DW40、DW914(AH)、DWl8(AE-S)、DW48、DWl9(3WE)、DWl7(ME)等智能化框架断路器和智能化塑壳断路器,都配有ST系列智能控制器及配套附件,ST系列智能控制器是国家机械部“八五”至“九五”期间的重点项目。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它采用积木式配套方案,可直接安装于断路器本体中,无需重复二次接线,并可多种方案任意组合。

2、空气开关的选用原则

(1)根据线路对保护的要求确定断路器的类型和保护形式--确定选用框架式、装置式或限流式等。

(2)断路器的额定电压UN应等于或大于被保护线路的额定电压。

(3)断路器欠压脱扣器额定电压应等于被保护线路的额定电压。

(4)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及过流脱扣器的额定电流应大于或等于被保护线路的计算电流。

(5)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应大于线路的最大短路电流的有效值;

(6)配电线路中的上、下级断路器的保护特性应协调配合,下级的保护特性应位于上级保护特性的下方且不相交;

(7)断路器的长延时脱扣电流应小于导线允许的持续电流。

本安防爆系统设备常见问题

本安防爆系统设备常见问题 1、本安防爆有什么优势? 1)、可用于任何防爆区域; 2)、可带电操作:维护、标定等; 3)、施工布线简单、无需特别保护; 4)、轻便小巧,安装方便。 2、本安防爆系统为何要用安全栅? ·本安防爆就是限制仪表的电火花和热效应的能量,防止仪表成为爆炸点燃源。 ·本安仪表在设计上尽量在低功耗条件下工作,并经分析、认证确定在指定的工作电压、电流下达到本质安全。 ·安全栅采用严格可靠的限制能量方式,保证送到本安仪表的电压、电流不超过本安仪表可以承受的范围。 3、为什么齐纳栅要本安接地

4、本安仪表如何配置安全栅? 5、本安仪表如何配置安全栅? 6、为什么简单设备可作为本安设备? 现场本安设备分为两类:

第一类:需经认证的具有贮能的设备(变送器、I/P等) 第二类:不需认证的简单设备(GB3836.4-2000) a)无源的元件,例如,开关、接线盒、电位器和简单半导体器件。 b)参数符合规定的贮能元件,例如,电容或电感,其值应在确定系统整体安全性能时加以考虑。 c)产生能量元件,例如,热电偶和光电池,它们产生的能量不能超过1.5V,100mA和25mW。 常见的简单设备:开关、接线盒、热电阻、热电偶等 7、如何划分防爆区域-油库? 8、如何划分防爆区域-加工设备? 9、本安设备连接电缆有什么要求? 1)、电缆应该是带屏蔽层的绞合线缆,与电磁场保持足够距离,避免本质安全性受外界电磁场的破坏。 2)、电缆与非本质安全电路电缆相隔离,宜采用恺装、金属护套或屏蔽; 3)、电缆在布置时防止受机械损伤危险; 4)、不能与非本质安全电路导线共用同一电缆。 5)、与绑扎在同一束的非本质安全电路导线间应该用绝缘层或接地金属进行隔离。

隔爆和本安防爆的区别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 )氧气:空气。 3 )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为什么要防爆 易爆物质: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点燃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仪表防爆的原理 危险场所危险性划分: 爆炸性物质

区域定义 中国标准 北美标准 0 区:Div.1 气体(CLASS Ⅰ)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1区。 2区:Div.2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可能出现,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10区 Div.1:粉尘或纤维(CLASS Ⅱ/Ⅲ)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 , 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1区 Div.2:在正常情况下 , 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防爆方法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 序号 防爆型式 代号 国家标准 防爆措施 适用区域 1 隔爆型 d GB3836. 2 隔离存在的点火源 Zone1,Zone2 2 增安型 e GB3836. 3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Zone1,Zone2

本安标志含义

防爆标志详细介绍 一般在可燃性气体环境中,使用电气产品时必须使用防爆型产品。防爆型产品的外壳上一般有以下标志,具体含义如下: Ex d Ⅱ B T4 ①②③④⑤ ①、中国及国际电工委员会防爆标志 ②、隔爆型 ③、除煤矿、井下用之外的电气设备 ④、按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最大实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分为ABC三级 ⑤、按设备最高表面温度分为T1至T6六个组 第①位编码: Ex——中国及国际电工委员会防爆标志;EEx——表示欧共体;AD——意大利; MS、AE——法国;FLP——英国;UL、FM——美国;E——德国\IEC 第②位编码 代号防爆型式国家标准防爆措施适用区域 d 隔爆型 GB3836.2 隔离存在的点火源 Zone1,Zone2 e 增安型 GB3836.3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Zone1,Zone2 ia 本安型 GB3836.4 限制点火源的能量 Zone0-2 ib 本安型 GB3836.4 限制点火源的能量 Zone1,Zone2

p 正压型 GB3836.5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Zone1,Zone2 o 充油型 GB3836.6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Zone1,Zone2 q 充砂型 GB3836.7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Zone1,Zone2 n 无火花型 GB3836.8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Zone2 m 浇封型 GB3836.9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Zone1,Zone2 h 气密型 GB3836.10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Zone1,Zone2 s 特殊型 DIP 粉尘防爆型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其前面无需加EX或EEX 等标志 危险场所危险性划分: 爆炸性物质区域定义中国标准北美标准 气体(CLASS Ⅰ) 在正常情况下 ,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Zone 0(0 区) Div.1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1 区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可能出现 , 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 , 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 区 Div.2 粉尘或纤维(CLASS Ⅱ/Ⅲ)在正常情况下 , 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 , 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0 区 Div.1 在正常情况下 , 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 现 , 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 , 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11 区 Div.2 第③位编码

防爆产品知识培训

防爆产品知识培训 防爆产品知识培训 1. 现在执行的国标防爆标准是? GB3836-2019 2.GB3836-2019的4个部分及制订依据分别是? GB3836.1-2019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设备通用要求依据:IEC60079-0:2019,MOD GB3836.2-2019 爆炸性环境第二部分:由隔爆外壳“d ”保护的设备 依据:IEC60079-1:2019,MOD GB3836.3-2019 爆炸性环境第三部分:由增安型“e ”保护的设备 依据:IEC60079-7:2019,IDT GB3836.4-2019 爆炸性环境第四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 ”保护的设备依据: IEC60079-11:2019,MOD 3. 我厂产品的标示分类? (1).矿用一般型:KY (2).隔爆型:Exd ⅠMb (3).本安型:Exib Ⅰ (3).隔爆兼本安型:Exd[ib]Ⅰ .我厂的矿用一般型代表产品有:KXX(B)信号显示箱,KKZ-100/250矿用一般型自动停送电开关 .我厂的矿用隔爆型代表产品有:ZKC-127K 矿用隔爆型司控道岔装置用控制器,ZKC-160Z 矿用隔爆型电动转辙机 .我厂的矿用本安型代表产品有:DHY0.5/3.7L矿用本安型红尾灯,ZKC-9F 矿用司控 道岔装置用发射器 .我厂的矿用隔爆兼本安代表产品有:KXH8矿用隔爆兼本安型语言声光报警信号器,KTW116-Z 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无线通讯基站控制器 4.GB3836-2019的L,l ,ic 分别代表什么?

L: 隔爆结合面宽度,指从隔爆外壳内部通过结合面到隔爆外壳外部的最短通路,L 要 求大于12.5mm l :当隔爆结合面L 被组装隔爆外壳部件的紧固螺钉孔分隔时,隔爆结合面的最短通路,l 要求大于9mm ic :隔爆结合面间隙,电气设备外壳组装完成后,隔爆结合面相对应表面之间的距离,ic 要求小于等于0.3mm 5. 隔爆结合面的粗糙度要求是? Ra 不超过6.3微米 6. 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的分类? I 类: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 II 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Ⅲ类: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 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7. 什么是本质安全型“i ”?,ia 和ib 的区别是什么? 本质安全型防爆型式是在设备内部的所有电路都是由在标准规 定条件(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 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 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本质安全电路。“iɑ”等级电气设备是正常工作和施加 一个故障和任意组合的两个故障条件下,均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ib”等级电气设备是正常工作和施加一个故障条件下,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我们厂本质安全型产品是ib 类型 8. 什么叫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两者的区别是? 不同电位的裸露导体间的最小空气距离叫做电气间隙。 不同电位的裸露导体用固体绝缘件隔开,从一个导体起,沿固体绝缘件表面到另一导 体的最短路径长度叫做爬电距离。 两者的区别是:电气间隙与纯空气的绝缘强度密切关联,后者则与固体绝缘件表面击 穿击穿电压紧密相关。在同一个分布电场里,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相当于两个“并联”的 击穿通道,实验表明,沿面放电电压大大低于纯电气间隙的击穿电压,这也正是同一电压 等级下,为什么爬电距离往往比电气间隙数值要大的原因。 9. 什么是隔爆型“d ”?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

编号:SY-AQ-07677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Explosion proof principle of intrinsically safe electrical equipment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通过限制电气设备电路的各种参数,或采取保护措施来限制电路的火花放电能量和热能,使其在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周围环境的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实现了电气防爆,这种电气设备的电路本身就具有防爆性能,也就是从“本质”上就是安全的,故称为本质安全型(以下简称本安型)。采用本安电路的电气设备称为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由于本安型电气设备的电路本身就是安全的,所产生的火花、电弧和热能都不能引燃周围环境爆炸性混合物,因此本安型电气设备不需要专门的防爆外壳,这样就可以缩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简化设备的结构。同时,本安型电气设备的传输线可以用胶质线和裸线,可以节省大量电缆。因此,本安型电气设备具有安全可靠、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制造维修方便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爆电气设备。但由于本安型电气设

防爆等级说明

防爆等级说明 (长江钧华防爆产品,国内各大化工,军工,医疗,石油,科研,各大院校实验室定点供应商。https://www.360docs.net/doc/577831801.html,) ia等级—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以及电路中存在一个故障或两个故障时,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在ia型电路中,工作电流被限制在100mA以下。 什么是增安型(e型)仪表? 答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危险温度,并在结构上采取措施(如密封等),提高其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规定的过载条件下出现点燃现象的仪表设备。 1 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是如何划分的? 答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采用与IEC等效的方法。国家标准GB 50058-92中规定,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大小,划分为0区、1区、2区三个级别,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划分为0区、11区两个级别,详见表4-1。 2 国际上对爆炸性危险场所是如何划分的? 答国际上各主要工业国家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基本上可分两种意见。 一种以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为代表,包括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对气体划分为0区、1区、2区,对粉尘划分为10区、11区。其定义与IEC 基本相同(可参见我国对各区域的定义,我国等效采用IEC标准)。 另一种为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划分,以NEC(美国国家电气规程)的定义为代表,对气体划分为1区、2区(没有0区),对粉尘也划分为1区、2区。 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大致如下: 气体:IEC0区、1区——NEC 1区

IEC 2 区——NEC2区 粉尘:IEC 10区——NEC 1区 IEC 11区——NEC 2区 IEC“区”的英文为Zone; NEC“区”的英文为Division。 3 我国的防爆电气设备,其防爆结构形式有几种?列出其名称和标志。 答根据国家标准GB 3836—83,我国的防爆电气设备其防爆结构形式有8种,列举如下。 结构形式标志结构形式标志 隔爆型d 充油型o 增安型e 充砂型q 本质安全型i 无火花型n 正压型p 特殊型s 4 什么是隔爆型仪表?它有什么特点? 答隔爆又称耐压防爆,它把能点燃爆炸混合物的仪表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特别牢固,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向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这就是说,隔爆型仪表的壳体内部是可能发生爆炸的,但不会传到壳体外面来,因此这种仪表的各部件的接合面,如仪表盖的螺纹圈数,螺纹精度,零点,量程调整螺钉和表壳之间,变送器的检测部件和转换部件之间的间隙,以及导线口等,都有严格的防爆要求。 隔爆型仪表除了较笨重外,其他比较简单,不需要如安全栅之类的关联设备。但是在打开表盖前,必须先把电源关掉,否则万一产生火花,便会暴露在大气之中,从而出现危险。 5 什么是本质安全型(intrinsic safety)仪表?它有什么特点? 答本质安全型仪表又叫安全火花型仪表。它的特点是仪表在正常状态下和故障状态下,电路、系统产生的火花和达到的温度都不会引燃爆炸性混合物。它的防爆主要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

现场设备的防爆技术包括隔爆型(如增安、气密、浇封等)和本质安全型两类。隔爆型防爆是防爆中的一种形式,隔爆型为隔爆外壳型,主要考虑外壳强度,以及间隙大小,保证内部所发生的火花不会引起外部爆炸。与隔爆型技术相比,本质安全技术采取抑制点火源能量作为防爆手段,可以带来一系列的优点: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在带电情况下进行维护和更换、安全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实现本质安全的关键技术为低功耗技术和本安防爆技术。但在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 本安与隔爆型控制柜通常都安装在安全区。本质安全型防爆技术通常采用PLC控制系统,柜内配备安全栅,将危险区返回的信号线经过安全栅处理后再接入PLC输入/输出模块。目前国内通常对PLC输入信号采用本安型防爆技术,可将危险区的输入电流限制在2mA以下,因为电流很小,从本质上讲是安全的。 而PLC输出信号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输出信号线通常采用铠装电缆,穿入水煤气管,接入隔爆型防爆电器,例如防爆电机等,安装中要求从控制柜到最终设备之间都要进行密封处理,将电缆与危险区进行隔离。 隔爆型与本安型是两种不同的防爆电器,前者内部可能有燃爆源(如灯泡)但采取隔爆措施达到安全目的,后者不会达到爆燃能量(电压不高于12 V,电流不大于100mA,比如热电阻,属于本质安全型)。虽然如此,防爆电器通常在安全场合和非安全场合分界处都安装有安全栅。压力变送器基于不同工作原理也可以有以上两种区别。防爆的等级根据使用场合选择。 仪表知识:本安型安全栅和防爆型安全上的区别 本安型安全栅和防爆型安全上的区别 本安型安全栅应用在本安防爆系统的设计中,它是安装于安全场所并含有本安电路和非本安电路的装置,电路中通过限流和限压电路限制了送往现场本安回路的能量,从而防止非本安电路的危险能量串入本安电路,它在本安防爆系统中称为关联设备[见术语解释],是本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安全栅被设计为介于现场设备与控制室设备之间的一个限制能量的接口,因此无论控制室设备处于正常或故障状态,安全栅都能确保通过它传送给现场设备的能量是本质安全的。 中国国家仪器仪表防爆安全监督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区监督生产安全防爆产品的权威机构,对本安型安全栅产品有着严格、科学、详细的规定,只有通过该监督站认证的企业及其所开发生产的产品才具备符合标准的安全性能,否则可能会给使用方的设备、人员和生产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害。

本安防爆技术及其在化工现场的应用参考文本

本安防爆技术及其在化工现场的应用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本安防爆技术及其在化工现场的应用参 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引言 在许多化工工业过程中,需要处理一些易燃易爆的工 艺介质。为确保人员生命和生产装置的财产安全,防爆技 术已经应用于各个行业及相关专业,形成一系列的行业。 国家和国际标准,并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对于自动化 仪表,最常用的防爆形式是本安型。隔爆型和增安型。由 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低功耗电子器件的不断诞生,本 安防爆技术的得到了更为广阔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由于 本质安全型(简称本安型)防爆形式与其他防爆形式相比,不 仅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而且还具有易操作和维护 方便等特点,因此这种通过抑制点火源能量为防爆手段的

本安型防爆仪表已被制造商和用户接受。 2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2.1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本安防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例如对于氢气(ⅡC)环境,必须将电路功率限制在1.3W左右。由此可见,本安技术能很好的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针对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起爆炸性危险气体爆炸的主要引爆源,本质安全技术通过限制电火花和热效应这两个可能的引爆源来实现防爆。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当仪表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一定程度时,低度表不可能点燃爆炸性危险气体而产生爆炸。它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原理是从限制能量入手,可靠地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限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仪表在正常工作或发生短接和元器件损坏等故障情况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不致于引起其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气体的爆炸。通常对于氢气环境,也就是危险

防爆的基本原理(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防爆的基本原理(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防爆的基本原理(标准版) 爆炸的概念: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氧气:空气。 3)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为什么要防爆 易爆物质: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以上的

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点燃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仪表防爆的原理 危险场所危险性划分: 爆炸性物质 区域定义 中国标准 北美标准 气体(CLASSⅠ)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0区

仪表本安防爆技术及其在化工现场的应用(标准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仪表本安防爆技术及其在化工现场的应用(标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仪表本安防爆技术及其在化工现场的应用 (标准版) 1引言 在许多化工工业过程中,需要处理一些易燃易爆的工艺介质。为确保人员生命和生产装置的财产安全,防爆技术已经应用于各个行业及相关专业,形成一系列的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并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对于自动化仪表,最常用的防爆形式是本安型、隔爆型和增安型。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低功耗电子器件的不断诞生,本安防爆技术的得到了更为广阔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由于本质安全型(简称本安型)防爆形式与其他防爆形式相比,不仅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而且还具有易操作和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这种通过抑制点火源能量为防爆手段的本安型防爆仪表已被制造商和用户接受。

2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2.1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 本安防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例如对于氢气(ⅡC)环境,必须将电路功率限制在1.3W左右。由此可见,本安技术能很好的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 针对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起爆炸性危险气体爆炸的主要引爆源,本质安全技术通过限制电火花和热效应这两个可能的引爆源来实现防爆。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当仪表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一定程度时,低度表不可能点燃爆炸性危险气体而产生爆炸。它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原理是从限制能量入手,可靠地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限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仪表在正常工作或发生短接和元器件损坏等故障情况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不致于引起其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气体的爆炸。通常对于氢气环境,也就是危险程度最高、最易爆的环境,必须将功率限制在1.3W以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在危险程度最高的危险场所0区,只能采用Exia等级的本安防爆技术。因此,本质安全防

本安防爆系统综述

本安防爆系统综述 在石油、化工等过程测量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可能出现潜在的爆炸性环境,在实践应用中设计人员必须对系统中的现场设备及其相关设备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随着电气设备防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广泛接受的电气设备防爆技术有:隔爆(Ex d)、增安(Ex e)、本质安全(Ex i)、正压(Ex p)、浇封(Ex m)和无火花(Ex n)型等。在众多的防爆技术中,本质安全(以下简称本安)防爆技术具有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允许在线测量和带电维护等优点,同时它也能用于0区危险场所。因此在低压低功率电气设备、仪器仪表等领域内,它是首选的防爆技术。然而由于本安防爆实质上是系统防爆,其防爆性能不仅与关联设备有关,而且也与相应设备有关。为此,本文就电气防爆技术领域中的本安防爆技术及其系统进行概要介绍。 1 本安防爆系统概况 本安防爆系统由本安型现场设备、关联设备及二者之间的连接电缆组成,如图1所示。 1.1现场设备 现场设备主要分为简单设备和非简单设备。将既不会产生也不会存储超过1.2V,0.1A,25mW和20μJ的电气设备认定为简单设备,主要包括简单触点、热电偶、RTDs,LEDs和电阻性元件等;而非简单设备则是指可能产生或存储的能量超过上述数值的电气设备,典型产品有变送器、电磁阀、转换器、接近开关等。通常国际上认证这些设备时给出它们的整体参数: Vmax——最大允许电压; Imax——最大允许电流; Ci——内部电容; Li——内部电感。 1.2关联设备 关联设备作为限能设备能有效地保护危险场所的现场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使系统完好地工作,而在故障条件下能限制到达危险场所的电压、电流。其主要参数包括: Voc——最高开路电压; Isc——最大短路电流; Ca——最大外部电容; La——最大外部电感。 在实践应用中关联设备主要是指安全栅,它又分为齐纳式安全栅和隔离式安全栅。它们的特点如表1所列。 1.3连接电缆

什么是本安型,增安型

本安型 本安型是本质安全型的简称 本质安全源于按GB3836.1-2000标准生产,专供煤矿井下使用的防爆电器设备的分类,防爆电器分为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等种类, 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特征是其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电路,即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也就是说该类电器不是靠外壳防爆和充填物防爆,而是其电路在正常使用或出现故障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0.28mJ, 即瓦斯浓度为8.5%(最易爆炸的浓度)最小点燃能量。 增安型,防爆电气设备结构里的一种,指在设备上采用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使用高质量的绝缘材料、降低温升、增大电气间隙、提高导线连接质量等,使其在最大限度内不致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或者采用有效的保护元件使其产生的火花、电弧或温度不能引燃爆炸性混合物,以达到防爆的目的 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本质安全是珍爱生命的实现形式,本质安全致力于系统追问,本质改进。强调以系统为平台,透过繁复的现象,去把握影响安全目标实现的本质因素,找准可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所在,纲举目张,通过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阻塞,实现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 人的本质安全相对于物、系统、制度等三方面的本质安全而言,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地位。 人的本质安全包括两方面基础性含义。一是人在本质上有着对安全的需要。二是人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可以实现系统及个人岗位的安全生产无事故。 人的本质安全是一个可以不断趋近的目标,同时又是有具体小目标组成的过程。人的本质安全既是过程中的目标,也是诸多目标构成的过程。 本质安全行的员工可通俗的解释为: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即具备自主安全理念,具备充分的安全技能,在可靠的安全环境系统保障之下,具有安全结果的生产管理者和作业者。 本质安全型企业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 长效安全生产。该模型建立在对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防安全工程体系。 本质安全防爆方法是利用安全栅技术将提供给现场仪表的电能量限制在既不能 产生足以引爆的火花,又不能产生足以引爆的仪表表面温升的安全范围内,从而消除引爆源的防爆方法。

本质安全型防爆技术

第一章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基本知识 一引言 随着石油、化工、煤矿等工业的发展,防止爆炸性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又难免会产生爆炸性物质的泄漏,形成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 据资料介绍,煤矿井下约有2/3场所,石油开采和精炼厂约有60%-80%场所为爆炸性危险场所,所以使用在这些场所的电气设备都必须采取防爆措施,才能避免成为危险点燃源。 二爆炸的基本观念 要了解爆炸就要熟悉燃烧现象。燃烧现象的出现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要有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点燃源,三者缺一不可。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是可燃物质在点燃源能量的作用下,在空气或氧气中,进行化学反应,引起温度的升高,释放出热辐射及光辐射的现象。如果燃烧速度急剧加快,温度猛烈上升,导致燃烧生成物和周围空气激烈膨胀,形成巨大的爆破力和冲击波并发出强光和声响,这就是爆炸。 爆炸分凝聚相爆炸和分散相爆炸两类。凝聚相爆炸指炸药类的爆炸,分散相爆炸指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形成的爆炸。 三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几个主要参数 1. 闪点 闪点是指在标准条件下,使液体变成蒸气的数量能够形成可燃性气体/空气混合物的最低液体温度。 液体的闪点越低,引燃的危险程度越大。如环氧丙烷的闪点为-37.2℃,不仅在冬天户外场所蒸发蒸气,而且在常温时会快速蒸发蒸气。 液体周围环境温度是影响液体蒸发的主要依据。我国规定了最高环境温度为45℃作为分界线,闪点高于45℃的称可燃性液体;闪点低于45℃的称易燃性液体。 可燃性液体在常温储存没有爆炸危险性。但当可燃性液体呈雾状颗粒状态及操作温度高于液体闪点时同样有爆炸危险性。 2.爆炸极限与范围 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性气体(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爆炸下限)或最高浓度(爆炸上限),介与爆炸下限和上限中间的浓度范围称爆炸范围。 爆炸范围越大,则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机会越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形成爆炸的条件越易。 3.相对密度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相对密度是指可燃性气体(蒸气)与空气密度的比值(空气为1)。 相对密度是研究爆炸性混合物扩散范围的重要依据。比空气轻的可燃性气体(蒸气)会扩散至周围空间的上部区域,比空气重的可燃性气体(蒸气)停留在周围的空间下部区域。 四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分类、分组 1. 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分类: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编号:SM-ZD-62946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 与特点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引言 在许多化工工业过程中,需要处理一些易燃易爆的工艺介质。为确保人员生命和生产装置的财产安全,防爆技术已经应用于各个行业及相关专业,形成一系列的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并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对于自动化仪表,最常用的防爆形式是本安型、隔爆型和增安型。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低功耗电子器件的不断诞生,本安防爆技术的得到了更为广阔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由于本质安全型(简称本安型)防爆形式与其他防爆形式相比,不仅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而且还具有易操作和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这种通过抑制点火源能量为防爆手段的本安型防爆仪表已被制造商和用户接受。 2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2.1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 本安防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例如对于

15本安型防爆系统与防爆认证要点

15本安型防爆系统与防爆认证 本安型防爆系统与防爆认证;(一)、本安防爆技术;本安防爆技术是目前唯一被标准化适合于0区的技术;1、本安防爆技术的基本原理;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起爆炸性危险气体爆炸的主要点燃;2、本安防爆技术的特点;本安防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1)、不需要设计制造工艺复杂、体积庞大且又笨重的;2)、可在带电工况下进行维护、标定和更换仪表的部;3)、安全可靠性高;4---本安型防爆系统与防爆认证 (一)、本安防爆技术 本安防爆技术是目前唯一被标准化适合于0区的技术。对于自动化仪表,最常用的防爆形式依次是本安型、隔爆型和增安型。然而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低功耗电子器件的不断诞生,使本安防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由于本质安全型(也称“本安型”)防爆形式与其他防爆形式相比,不仅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而且还具有易操作和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这种抑制点火源能量为防爆手段的本安防爆已为仪表制造商和用户接受。 1、本安防爆技术的基本原理 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起爆炸性危险气体爆炸的主要点燃源。本安就是通过限制电火花和热效应两个可能的点燃源的能量来实现的。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当仪表可能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这个能量时,低度表不可能点燃爆炸性危险气体而产生爆炸。原理是从限制能量入手,可靠地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限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仪表在正常工作或发生短接和元器件损坏等故障情况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不致于引起其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气体的爆炸。 2、本安防爆技术的特点 本安防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通常对于氢气(ⅡC)环境,必须将电路功率限制在1.3W左右。由此可见,本安技术能很好的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与其他任何防爆型式相比,采用本安防爆技术可给工业自动化仪表带来以下技术和商务上的特点。 1)、不需要设计制造工艺复杂、体积庞大且又笨重的隔爆外壳,因此,本安仪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和造价的特点。据资料,建立一个本安型和隔爆型开关传输回路的费用之比约为1:4. 2)、可在带电工况下进行维护、标定和更换仪表的部分零件等。 3)、安全可靠性高。本安仪表不会因为紧固螺栓的丢失或外壳结合面锈蚀、划伤等人为原因而降低仪表的安全可靠性。 4)、由于本安防爆技术是一种“弱电”技术,因此,本安仪表的使用可以避免现场工程技术

隔爆和本安防爆的区别

防爆等级的划分标准 1.防爆的基本原理 ○1爆炸的概念: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2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 )氧气:空气。 3 )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2.为什么要防爆: 易爆物质: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点燃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3.仪表防爆的原理: 危险场所危险性划分

防爆方法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 4.防爆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 ○1爆炸性危险气体分类: 根据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我国和欧洲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将爆 ○2美国和加拿大首先将散布在空气中的爆炸性物体分成三个CLASS(类别):CLASSⅠ:气体和蒸汽;CLASS Ⅱ:尘埃;CLASS Ⅲ:纤维。

Ⅱ类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分组

6. 仪表的防爆标志: 7.有关防爆术语及标准 ○1安全栅安全参数定义: ●安全栅最高允许电压:Um 保证安全栅本安端的本安性能,允许非本安端可能输入的最高电压 ●安全栅最高开路电压:Uoc 在最高允许电压范围内本安端开路时电压最大值 ●安全栅最大短路电流:Isc 在最高允许电压范围内本安端短路时的电流最大值 ●安全栅允许分布电容:Ca 保证本质安全性能情况下本安端最大允许外接电容 ●安全栅允许分布电感:La 保证本质安全性能情况下本安端最大允许外接电感 ○2防爆标志格式说明: 将工厂或矿区的爆炸危险介质,按其引燃能量,最小点燃温度以及现场爆炸性危险气体存在的时间周期进行科学分类分级,以确定现场防爆设备的防爆标志和防爆形式。 ○3防爆标志格式: Ex (ia) ⅡC T4 防爆标记防爆等级气体组别温度组别

带你了解本安型防爆系统

带你了解本安型防爆系统 (一)、本安防爆技术 本安防爆技术是目前唯一被标准化适合于0区的技术。对于自动化仪表,最常用的防爆形式依次是本安型、隔爆型和增安型。然而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低功耗电子器件的不断诞生,使本安防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由于本质安全型(也称“本安型”)防爆形式与其他防爆形式相比,不仅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而且还具有易操作和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这种抑制点火源能量为防爆手段的本安防爆已为仪表制造商和用户接受。 1、本安防爆技术的基本原理 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起爆炸性危险气体爆炸的主要点燃源。本安就是通过限制电火花和热效应两个可能的点燃源的能量来实现的。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当仪表可能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这个能量时,低度表不可能点燃爆炸性危险气体而产生爆炸。原理是从限制能量入手,可靠地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限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仪表在正常工作或发生短接和元器件损坏等故障情况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不致于引起其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气体的爆炸。 2、本安防爆技术的特点 本安防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通常对于氢气(ⅡC)环境,必须将电路功率限制在1.3W左右。由此可见,本安技术能很好的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

与其他任何防爆型式相比,采用本安防爆技术可给工业自动化仪表带来以下技术和商务上的特点。 1)、不需要设计制造工艺复杂、体积庞大且又笨重的隔爆外壳,因此,本安仪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和造价低的特点。据资料,建立一个本安型和隔爆型开关传输回路的费用之比约为1:4. 2)、可在带电工况下进行维护、标定和更换仪表的部分零件等。 3)、安全可靠性高。本安仪表不会因为紧固螺栓的丢失或外壳结合面锈蚀、划伤等人为原因而降低仪表的安全可靠性。 4)、由于本安防爆技术是一种“弱电”技术,因此,本安仪表的使用可以避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 5)、适用范围广。本安技术是唯一可适用于0区危险场所的防爆系统。 6)对于象热电偶等简单设备,不需特别认证即可接入本安防爆系统。 综上所述,对于自动化仪表而言,本安防爆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爆技术,它也必将被广泛应用于现场总线智能化仪表及其系统的设计。 3、本质安全设备及关联设备 两种:本安电气设备和关联设备。 1)、本安电气设备 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条件下(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故障条件),产生的任何电火花和热效应尚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设备。它可用于危险场所。它可分为一般本安电气设备和简单电气设备。 一般本安电气设备:具有储能元件,是需要防爆认证的本安电气设备,如变送器、接近开关等。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终审稿)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现场设备的防爆技术包括隔爆型(如增安、气密、浇封等)和本质安全型两类。隔爆型防爆是防爆中的一种形式,隔爆型为隔爆外壳型,主要考虑外壳强度,以及间隙大小,保证内部所发生的火花不会引起外部爆炸。与隔爆型技术相比,本质安全技术采取抑制点火源能量作为防爆手段,可以带来一系列的优点: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在带电情况下进行维护和更换、安全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实现本质安全的关键技术为低功耗技术和本安防爆技术。但在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 本安与隔爆型控制柜通常都安装在安全区。本质安全型防爆技术通常采用PLC控制系统,柜内配备安全栅,将危险区返回的信号线经过安全栅处理后再接入PLC输入/输出模块。目前国内通常对PLC输入信号采用本安型防爆技术,可将危险区的输入电流限制在2mA以下,因为电流很小,从本质上讲是安全的。 而PLC输出信号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输出信号线通常采用铠装电缆,穿入水煤气管,接入隔爆型防爆电器,例如防爆电机等,安装中要求从控制柜到最终设备之间都要进行密封处理,将电缆与危险区进行隔离。 隔爆型与本安型是两种不同的防爆电器,前者内部可能有燃爆源(如灯泡)但采取隔爆措施达到安全目的,后者不会达到爆燃能量(电压不高

于 12 V,电流不大于 100mA,比如热电阻,属于本质安全型)。虽然如此,防爆电器通常在安全场合和非安全场合分界处都安装有安全栅。压力变送器基于不同工作原理也可以有以上两种区别。防爆的等级根据使用场合选择。 仪表知识:本安型安全栅和防爆型安全上的区别 本安型安全栅和防爆型安全上的区别 本安型安全栅应用在本安防爆系统的设计中,它是安装于安全场所并含有本安电路和非本安电路的装置,电路中通过限流和限压电路限制了送往现场本安回路的能量,从而防止非本安电路的危险能量串入本安电路,它在本安防爆系统中称为关联设备[见术语解释],是本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安全栅被设计为介于现场设备与控制室设备之间的一个限制能量的接口,因此无论控制室设备处于正常或故障状态,安全栅都能确保通过它传送给现场设备的能量是本质安全的。 中国国家仪器仪表防爆安全监督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区监督生产安全防爆产品的权威机构,对本安型安全栅产品有着严格、科学、详细的规定,只有通过该监督站认证的企业及其所开发生产的产品才具备符合标准的安全性能,否则可能会给使用方的设备、人员和生产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害。

本安防爆知识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 1引言 在许多化工工业过程中,需要处理一些易燃易爆的工艺介质。为确保人员生命和生产装置的财产安全,防爆技术已经应用于各个行业及相关专业,形成一系列的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并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对于自动化仪表,最常用的防爆形式是本安型、隔爆型和增安型。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低功耗电子器件的不断诞生,本安防爆技术的得到了更为广阔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由于本质安全型(简称本安型)防爆形式与其他防爆形式相比,不仅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而且还具有易操作和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这种通过抑制点火源能量为防爆手段的本安型防爆仪表已被制造商和用户接受。 2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2.1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 本安防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例如对于氢气(ⅡC)环境,必须将电路功率限制在1.3W左右。由此可见,本安技术能很好的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 针对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起爆炸性危险气体爆炸的主要引爆源,本质安全技术通过限制电火花和热效应这两个可能的引爆源来实现防爆。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当仪表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一定程度时,低度表不可能点燃爆炸性危险气体而产生爆炸。它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原理是从限制能量入手,可靠地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限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仪表在正常工作或发生短接和元器件损坏等故障情况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不致于引起其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气体的爆炸。通常对于氢气环境,也就是危险程度最高、最易爆的环境,必须将功率限制在1.3W以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在危险程度最高的危险场所0区,只能采用Exia等级的本安防爆技术。因此,本质安全防爆技术是一种最安全、最可靠、适用范围最广的防爆技术。本质安全型仪表设备按安全程度和使用场所不同,可分为Exia和Exib。Exia的防爆级别高于Exib。 Exia级本质安全仪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以及电路中存在两起故障时,电路元件不会发生燃爆。在ia型电路中,工作电流被限制在100mA以下,适用于0区、1区和2区。 Exib级本质安全仪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以及电路中存在一起故障时,电路元件不发生燃爆炸。在ib型电路中,工作电流被限制在150mA以下,适用于1区和2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