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腾作用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蒸腾作用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蒸腾作用蒸腾作用:1.概念:是指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活植物(主要是叶子)表面流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它是矿物质营养吸收的动力源。
2、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有下列三点:(1)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高大植物。
如果没有蒸腾作用,就无法产生由蒸腾张力引起的吸水过程,植株的较高部位也无法获得水分。
(2)由于矿质盐类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既然蒸腾作用是对水分吸收和流动的动力,那么,矿物质也随水分的吸收和流动而被吸入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中去。
(3)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
当太阳照在树叶上时,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
如果叶子没有冷却能力,而且叶子温度过高,叶子就会被烧掉。
在蒸腾过程中,水变成蒸汽时需要吸收热能(1g水变成蒸汽需要能量,20℃需要能量2444.9j,30℃需要能量2430.2j)。
因此,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
蒸腾作用与蒸发的区别:蒸腾和蒸发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尽管在这两个过程中水分都以气态流失。
蒸腾作用是植物自身调节的生理过程。
蒸发是一个纯物理过程,主要取决于蒸发面积、温度和大气湿度。
知识点拨:1.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1)光:光促进气孔的开启,蒸腾增加。
(2)水分状况: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毛孔的张开,过多的水分反而会堵塞毛孔。
(3)温度: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温度过高失水增大也可使气孔关闭。
(4)风:微风有利于蒸腾,强风则减少蒸腾。
(5)co2浓度:co2浓度低促使气孔张开,蒸腾增强。
2.蒸腾指数:蒸腾强度(蒸腾速率)、蒸腾效率、蒸腾系数3、降低蒸腾的途径:(1)减少蒸腾面积;(2)改善植物生态环境;(3)应用抗蒸腾剂。
相关的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吸水和流失细胞的吸水与失水:1.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具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损失(1)植物细胞就相当于渗透装置。
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体表面向外界散失的过程。
2.水分临界期:即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3.离子拮抗: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含其他金属离子的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消除。
离子间的这种作用叫做离子对抗或离子拮抗。
4.单盐毒害:若将植物培养在单盐溶液中,植物不久将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即为5.生理酸性盐: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增加的盐类6.生理碱性盐: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降低的盐类7.生理中性盐:有一类化合物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几乎以同等速率被植物根部吸收,而溶液PH值不发生变化,这种盐类8.光饱和点:刚出现光饱和现象(光照强度增加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强度。
9.光补偿点: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CO2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的C0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10.CO2补偿点:光合作用吸收的CO2等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时,外界的CO2的浓度11.CO2饱和点:当CO2浓度达到某一范围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Pm),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值时的C02浓度被称为CO2饱和点12.抗氰呼吸:植物呼吸链中存在的一条对氰化物不敏感的支路,故又名抗氰支路(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部分呼吸称为抗氰呼吸)13.呼吸骤变:14.呼吸作用:指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暗呼吸)15.光呼吸:是指植物绿色组织在光下与光合作用相互联系而发生的吸收氧和释放CO2的过程,也称为“氧气的光合碳循环”,简称为C2循环。
16.G蛋白:又称GTP结合调节蛋白,其作用是把胞外信号转化成胞内信号,故又把G蛋白称为信号转换蛋白或偶联蛋白。
17.第二信使:(胞内信使)能被胞外刺激信号激活或抑制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内因子称为第二信使。
18.Ca调素:是一种耐热、酸性小分子可溶性球蛋白,与Ga+有很高的亲和力和专一性。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
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1.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特别是高大的植物。
2.由于矿质盐类必须溶水中就可以被植物稀释和在体内运转,既然蒸腾作用就是对水
分稀释和流动的动力,那么,矿物质也随其水分的稀释和流动而被吸入和原产至植物体各
部分中回去。
所以,蒸腾作用对这两类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都就是存有协助的。
3.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
太阳光照射到叶片上时,大部分能量转变热能,如
果叶子没有降温的本领,叶温过高,叶片会被灼伤。
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蒸腾作用的名词解释

蒸腾作用的名词解释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方式分类皮孔蒸腾木本植物经由枝条的皮孔和木栓组织的裂缝的蒸腾,叫做皮孔蒸腾。
但是皮孔蒸腾的量非常小,约占树冠蒸腾总量的0.1%。
角质层蒸腾通过叶片和草本植物茎的角质层的蒸腾,叫做角质层蒸腾,约占蒸腾作用的5%~10%。
幼嫩叶子的角质蒸腾可达总蒸腾量的1/3到1/2。
一般植物成熟叶片的角质蒸腾,占总蒸腾量的5%~10%。
长期生长在干旱条件下的植物其角质层蒸腾更低,其蒸腾总量小于5%。
气孔蒸腾通过气孔的蒸腾,叫做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蒸腾作用的最主要方式。
气孔是植物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门户。
水蒸气(H2O)、二氧化碳(CO₂)、氧气(O2)都要共用气孔这个通道,气孔的开闭会影响植物的蒸腾、光合、呼吸等生理过程。
气孔是植物叶片表皮组织的小孔,一般由成对的保卫细胞(guard cell)组成。
保卫细胞四周环绕着表皮细胞,毗连的表皮细胞如在形态上和其它表皮细胞相同,就称之为邻近细胞(neighbouring cell),如有明显区别,则称为副卫细胞(subsidiary cell)。
保卫细胞与邻近细胞或副卫细胞构成气孔复合体。
保卫细胞在形态上和生理上与表皮细胞有显著的差别。
生理指标蒸腾速率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又称为蒸腾强度或蒸腾率。
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常用单位g/m/h、mg/dm/h。
大多数植物白天的蒸腾速率是15~250g/m/h,夜晚是1~20g/m/h。
蒸腾效率蒸腾效率(transpiration ratio)是指植物每蒸腾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的克数。
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植物经常处于吸水和失水的动态平衡之中。
植物一方面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另一方面又向大气中蒸发水分。
陆生植物在一生中耗水量很大。
据估算,一株玉米一生需耗水200kg以上。
其中只有极少数(约占1.5%~2%)水分是用于体内物质代谢,绝大多数都散失到体外。
其散失的方式,除了少量的水分以液体状态通过吐水的方式散失外,大部分水分则以气态,即以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失。
所谓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与一般的蒸发不同,蒸腾作用是一个生理过程,受到植物体结构和气孔行为的调节。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方式(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陆生植物在进行光合和呼吸的过程中,以伸展在空中的枝叶与周围环境发生气体交换,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地丢失水分。
蒸腾作用消耗水分,这对陆生植物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它既会引起水分亏缺,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甚至引起祸害,但同时,它又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
1.蒸腾作用能产生的蒸腾拉力蒸腾拉力是植物被动吸水与转运水分的主要动力,这对高大的乔木尤为重要。
2.蒸腾作用促进木质部汁液中物质的运输土壤中的矿质盐类和根系合成的物质可随着水分的吸收和集流而被运输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去。
3.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这是因为水的气化热高,在蒸腾过程中可以散失掉大量的辐射热。
4.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CO2的同化这是因为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时,气孔是开放的,开放的气孔便成为CO2进入叶片的通道。
(二)蒸腾作用的方式蒸腾作用有多种方式。
幼小的植物,暴露在地上部分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植物长大后,茎枝表面形成木栓,未木栓化的部位有皮孔,可以进行皮孔蒸腾(lenticular transpiration)。
但皮孔蒸腾的量甚微,仅占全部蒸腾量的0.1%左右,植物的茎、花、果实等部位的蒸腾量也很有限,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绝大部分是靠叶片进行的。
叶片的蒸腾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称为角质蒸腾(cuticular transpiration);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称为气孔蒸腾(stomatal transpiration)。
蒸腾作用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

蒸腾作用是植物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水分从植物体内通过叶片的气孔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它是植物体内水分的输送和水分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
蒸腾作用涉及到植物体内的水分传导系统,包括根系吸水、导管组织和叶片的气孔。
当植物根部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后,通过导管组织向上输送到叶片。
在叶片上,通过气孔的开放,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释放到空气中。
蒸腾作用对植物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水分吸收和输送: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循环的驱动力,使得植物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导管组织向上输送到各个部位。
营养物质运输:蒸腾作用通过水分的运输,还能带动溶解在水中的营养物质从根部向上输送到各个组织和细胞。
温度调节:蒸腾作用通过水分的蒸发,能够降低植物体温度,起到类似于动物散热的作用。
气体交换:蒸腾作用在水分的蒸发过程中,同时也会释放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蒸腾作用的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风速)、土壤水分状况和植物的生理状态等。
适当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但过度的蒸腾作用可能会导致水分蒸发过快,造成植物脱水和萎蔫。
因此,研究蒸腾作用的机制和调控对于理解植物的水分平衡、适应环境和提高作物的耐旱性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的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它指的是植物通过气孔释放水蒸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通常发生在植物的叶片上,通过根系吸收的土壤水分被输送到叶片上的气孔处,然后蒸发成水蒸气,释放到空气中。
植物的蒸腾作用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首先,它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和输送养分。
通过蒸腾作用,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和溶解的养分,然后将它们输送到其他组织和器官中。
此外,蒸腾作用还能够调节植物体内的温度。
当植物在高温环境下蒸腾时,蒸发的水分可以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体内的温度,保护植物免受高温损害。
然而,蒸腾作用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蒸腾作用需要大量的水分,当环境缺水时,植物可能会受到蒸腾作用的限制。
这个时候,植物会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蒸发,但也会导致二氧化碳的进入受阻,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此外,蒸腾作用还会造成土壤水分的流失,增加干旱的风险。
总而言之,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在维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蒸腾作用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需要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
3-蒸腾作用概述

3.苹果酸代谢学说(malate metabolism theory)
光照下, 保卫细胞内的部分CO2被利用时,pH上升至8.0~8.5,从而 活化了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它可催化由淀粉降解产 生的PEP与HCO3-结合成草酰乙酸,并进一步被NADPH还原为苹果 酸。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发现苹果酸在气孔开闭运动中起着某种作用。
二、气孔蒸腾 stomatal transpiration (一)气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一对特化的细胞─保卫 细胞和由其围绕形成的开口的总称, 是植物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门户. 每mm21%,但气孔的蒸腾量却相当于所 在叶面积蒸发量的10%~50%,甚至100% 。这是因为气体通 过多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 长成正比。这就是所谓的小孔扩散律。 保卫细胞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内含有淀粉体。 细胞质中含有PEP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催 化羧化反应: PEP +HCO3-→草酰乙酸→苹果酸。
• 1 内部因素:气孔频度;气孔大小;气孔开 度;气孔下腔;气孔构造
水分流入叶片,从木质部进 入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中,在 那里水分蒸发到叶内部的气 体空间中,然后出境通过气 孔扩散到叶片表面的气体界 面层进入大气、CO2气体的 扩散是顺着浓度梯度沿着相 反的方向进行。
三、蒸腾作用的指标
(一)蒸腾作用的指标
总之,气孔运动是由保卫细胞水势的变化而引起的。
保卫细胞质膜上存在着H+ - ATP酶,它可被光激活,能水解细 胞中的ATP,产生的能量将H+从保卫细胞分泌到周围细胞中, 建立起H+电化学势梯度。它驱动K+从周围细胞经过位于保卫 细胞质膜上的内向K+通道进入保卫细胞(在H+/K+泵的驱使 下),H+与K+交换K+浓度增加,水势降低,水分进入,气孔张 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腾作用
课题
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一)
课型
新授课
序号
34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思想教育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
植物的呼吸现象;
难点
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关键
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教法
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
教具
玻璃瓶,种子等。
教学过程
师生
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哪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
植物的蒸腾现象: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
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
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5—18)。
将上述实验装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
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现象
学生进行观察本节课的导入以植物的吐水、伤流等水分散失的生理现象为切入点,进而导入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时,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两个装置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不同?罩在带叶枝条上的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能够散失水分。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观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
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
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蒸腾作用:演示实验表明: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部位:叶片的气孔
叶柄和嫩茎
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教师加以纠正。
师生共同小结。
种生理现象使他们认识:植物体内水分能够以水蒸气形式散失;温度和阳光照射是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气孔是植物蒸腾的主要结构基础;植物主要以气孔蒸腾散失水分。
所以,教学中呈示“植物的蒸腾失水”演示装置后,引导学生分析蒸腾现象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认识现象到剖析外因和内因,再到找出蒸腾作用主要形式,最后总结蒸腾作用的概念。
提高与发展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