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码头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六号高炉大修改造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六号高炉大修改造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06.29•【字号】鄂环审〔2021〕149号•【施行日期】2021.06.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六号高炉大修改造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鄂环审〔2021〕149号武汉钢铁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审批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六号高炉大修改造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武汉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钢有限”)六号高炉大修改造项目(项目代码:2020-420107-31-03-026348)位于武钢有限厂区内。
该项目对高炉的原料贮运及上料、炉顶及粗煤气及高炉本体系统,炉体冷却水及泵房、出铁场及炉渣处理系统、热风炉系统、制粉喷吹系统等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技术、环保升级大修改造。
拟建项目完成后,六高炉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较现有工程分别削减:二氧化硫38.90吨/年,氮氧化物115.92吨/年,颗粒物414.64 吨/年(其中有组织31.48吨/年、无组织383.15吨/年)。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以《省经信厅关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六号高炉大修改造项目产能置换相关问题的复函》(鄂经信原材料函﹝2021﹞44号)明确,项目属于企业内部技术改造项目,可不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等措施和要求后,项目实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缓解和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能够满足相应排放标准要求。
我厅原则同意报告书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及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二、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按照“环保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理念,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全厂清洁生产水平。
(二)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钢结构彩钢生产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钢结构彩钢生产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一、项目名称:钢结构彩钢生产扩建项目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是在现有钢结构彩钢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进行扩建,项目主要包括新增生产车间、仓库和办公楼等设施,并新增一套生产线。
项目拟使用的原材料为钢材、彩涂薄钢板等。
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1.大气环境:项目将使用焊接设备和涂装设备,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废气和气味,对周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2.水环境:项目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可能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水体污染、水资源消耗等。
3.噪声环境:扩建项目可能产生噪声污染,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4.土壤环境:项目需要进行一定的土壤翻动,可能对周边土壤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5.生态环境:项目的扩建可能涉及到部分绿地和植被的清除,对周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通过现场调研和监测,评估项目对大气、水、噪声、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2.借鉴相关标准和法规,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估。
3.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研讨,了解项目对环境的潜在风险和影响。
五、环境保护措施:1.大气环境保护:-对焊接设备和涂装设备进行合理布局,减少废气排放。
-安装适当的通风设备和过滤设备,减少气味的扩散。
2.水环境保护:-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严格控制使用水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3.噪声环境保护:-对噪声较大的设备进行隔音处理,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控制施工和运输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4.土壤环境保护:-减少土地开发的面积,保留尽可能多的植被和绿地。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土壤质量的污染。
5.生态环境保护:-在清除部分绿地和植被时,进行合理的补植和绿化,保护区域生态平衡。
-加强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六、环境监测与评估:建设单位将与相关部门和专家合作,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包括大气、水、噪声、土壤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某钢铁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某钢铁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某钢铁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某钢铁公司计划在某地建设一座新的钢铁生产基地,以满足市场需求。
本环境影响报告旨在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估,为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环境保护对策。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地址:某地某县2. 项目规模:年产钢铁规模为XX万吨,包括XX万吨高炉生铁、XX万吨钢坯。
3. 建设时间:计划从XXXX年开始,分阶段进行,预计总工期为X年。
4. 建设内容:包括高炉、转炉、烧结机、燃气发电机组等生产设备,以及办公楼、库房、道路等附属设施。
三、环境影响评价1. 空气环境影响评价:钢铁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
本项目将采用先进的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标准,且在项目运营期间进行定期监测。
2. 水环境影响评价: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悬浮物和有机物等。
本项目将采用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确保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且对废水进行定期监测,不对周边水源造成影响。
3. 噪声影响评价:钢铁生产中会产生噪声,对周边居民和动物有一定影响。
本项目将采取降噪措施,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固体废物影响评价: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包括矿渣、煤渣、灰渣等。
本项目将采取科学的固废处理措施,尽量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并对固体废物进行合理处理,确保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
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策划区域属于非生态保护区,但仍存在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
项目建设期间将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不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四、环境保护对策1. 采用先进技术:在项目建设中采用脱硫、脱硝、除尘等先进技术,确保排放达标。
2. 设施布局调整:优化布局,减少噪音、气体和废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废水处理:对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确保达标排放,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4. 废气排放治理:配备脱硫、脱硝、除尘等设备,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标准。
钢铁冶炼厂环评报告

钢铁冶炼厂环评报告一、引言钢铁冶炼作为重要的工业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将对钢铁冶炼厂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环保建议。
二、项目背景本次环评报告针对钢铁冶炼厂的新建项目进行评估。
该项目位于某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500亩,主要生产活性炭和高纯钢材。
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为5000万元,预计可年产活性炭30万吨和高纯钢材10万吨。
三、环境基础状况评价为了全面了解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环境基础状况评价。
1. 大气环境根据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和实地调研,测得该区域的大气质量指数为40,属于优良级别。
该厂所属地区环境基础状况良好,但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钢铁冶炼过程中的大气污染得到控制。
2. 水环境该厂计划从周边水源引入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
经过水质评估,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符合生产需求。
3. 土壤环境通过采集和分析钢铁冶炼厂周边土壤样品,结果显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略高于周边自然环境的平均水平。
然而,通过合理管理和控制,预计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
四、环境影响评价根据项目规模和技术流程,我们对钢铁冶炼厂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估。
1. 大气环境影响钢铁冶炼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烟气和废气,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此,建议厂方采取先进的除尘设备,确保烟尘和有害气体排放浓度低于国家标准。
2. 水环境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水,其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物质。
为了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厂方应严格控制废水排放浓度,并建设废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3. 噪声环境影响钢铁冶炼作业中,存在一定的噪声污染。
为避免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厂方应在工作区域设置隔离屏障,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干扰。
五、环境管理措施为了降低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钢铁冶炼厂采取以下环境管理措施:1. 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引进先进的钢铁冶炼技术和高效、低能耗的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钢铁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钢铁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钢铁生产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其生产过程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某钢铁生产项目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为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指导。
二、项目概述该钢铁生产项目位于某地,总投资额为X万元,生产规模预计为每年X万吨。
项目涉及的主要设施包括高炉、炼钢厂以及相关的辅助设备。
项目预计于20XX年开始建设并投产。
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指标选取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采用了XXX方法,评价指标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固废等方面。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与分析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项目的大气排放源进行监测和模拟分析,预测了项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结果显示,项目的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不会对周边空气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2. 水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用水来源、废水排放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可控。
预计项目建设后将采取一系列水处理措施,包括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以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将涉及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可能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然而,经过合理的工程措施和建设规划,可将土壤污染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4.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高炉、炼钢厂等设备的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可能对周边居民和环境造成影响。
通过对噪声源进行分析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噪声控制和减少措施,可以将噪声水平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5.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渣渣、炉渣等。
项目建设后,将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包括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填埋,以确保固废的减量和无害化处理。
五、环境保护措施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本报告提出了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建议:1. 建设并正常运行废气净化设施,保证大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2. 建设和运行废水处理设施,保证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3. 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4. 实施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确保废弃物无害化处理;5.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运营管理,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码头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码头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作者:————————————————————————————————日期:23 1 总 论1.1 评价目的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受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的委托,承担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码头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该工程的建设将会对区域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评价拟在对工程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拟建工程进行工程分析,预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和工程施工及营运期环境管理,使工程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⑴ 本项目的建设是黄石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的需要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黄石港经济腹地将加快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大力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
未来黄石地区经济将呈现跨越式发展,经济的快速必然导致运输需求的增长,从而对各种运输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虽然目前黄石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是公路,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黄石水运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需要黄石港不断加快专业化泊位、深水泊位和航道等基础设施以及其它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整体运输能力,从而满足随着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吞吐量运输需求。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黄石经济发展趋势,能完善黄石基础交通设施,是黄石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的需要。
⑵ 项目的建设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新冶钢有限公司、兴澄特钢、石家庄钢铁厂三家企业是中信泰富集团旗下的三家钢铁企业,各自已形成自己的品种优势和技术装备特点,新冶钢有限公司重点发展方向为生产钢铁特色品种:无缝管系列品种、特殊钢冶炼锻材、优质棒材等。
4 本工程建成后,达产年将承担190万吨散货进口量,其中铁矿石120万吨,煤炭70万吨,其余散杂货吞吐量缺口将通过改扩建原有码头及其它的运输方式等方式进行协调安排。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简称新冶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钢铁企业之一,其前身大冶铁厂是清末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素有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之称。
1948年改称华中钢铁公司,1953年改为大冶钢厂,1995年改制后规范为冶钢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大冶特钢A股在深交所上市。
2004年,中信泰富投资有限公司出资收购了冶钢集团有限公司钢铁主业资产,组建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
新冶钢是中国生产特钢品种和规格最全的特钢企业之一,是拥有规格最全、口径最大的中厚壁无缝钢管基地和合金棒材基地,2010年还将建成中国大规格锻件的特冶锻材基地。
2013年,拥有捣固炼焦、铁水红送、连铸连轧、特冶锻造、特种钢管热加工等一批国内先进的生产线和技术装备。
年产特殊钢200万吨,主导产品有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工模具钢、易切削钢、军工钢、中厚壁无缝钢管等重点大类,能生产各种棒材、扁材、盘卷、锻材、锻件、无缝管等多种型材,生产品种达800多个,产品规格1800多种。
二、区位优势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北连京九大动脉,南接大沙铁路,西接沪蓉高速公路,与武汉市相邻。
黄石长江大桥横贯南北,拥有可停靠5000t级轮船和200万t码头,由此可见,水陆畅通,交通十分便利。
新冶钢占地面积六千多亩,布局在郊外地区,地势平坦,面积大且土地承压力强。
黄石市本身又有着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工业基础,矿产资源丰富。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新冶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尤其是交通运输方面。
三、规模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冶钢的公司规模不断扩大。
公司增长在战略上可以分为一体化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
在横向一体化方面,新冶钢从三个方向进行: 扩大原有产业的生产和销售,通过建立新厂、新部门,合并兼并以及发行股票等方式来扩大现有规模。
如1950年中共中央命令将大连钢厂特殊钢车间迁入华钢,并另添部分设备,将华钢改建为特殊钢厂。
钢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环评证甲字第1039号防城港钢铁项目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二Ο Ο 六年十一月目录1 、规划方案分析 (1)1.1 规划方案与产业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相容性分析 11.1.1 拟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1)1.1.2 符合国家钢铁投资拟建项目的市场准入条件 (2)1.1.3 拟建项目符合国家钢铁行业的发展规划 (3)1.1.4 拟建项目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4)1.1.5 拟建项目与海域功能区划的相容性分析 (4)1.1.6 拟建项目与环境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4)1.2 能源、公辅配套设施 51.2.1 燃气设施 (5)1.2.2 热力和电力设施 (6)1.2.3 全厂蒸汽和电力平衡 (6)1.2.4 给排水设施 (6)1.2.5 能耗水平 (8)2、防城港钢铁项目的污染治理和排放水平 (8)2.1 主要生产工序的污染治理82.1.1 原料场 (8)2.1.2 焦化厂 (8)2.1.3 烧结厂 (11)2.1.4 高炉 (12)2.1.6 炼钢 (13)2.1.7 轧钢 (14)2.2规划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162.2.1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16)2.2.2废水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总量 (18)2.2.3噪声 (19)2.2.4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处置措施 (21)2.2.5规划方案的清洁生产指标 (21)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3)3.1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233.1.1空气环境质量 (23)3.1.2 海水环境质量 (23)3.1.3 声环境质量 (23)3.1.4生态环境现状 (23)3.2 厂址选择合理性 (24)3.2.1建设条件和总体规划 (24)3.2.2搬迁安置 (24)3.2.3防护距离 (25)3.2.4土地利用适宜度和环境承载力 (25)3.3 建设和污染治理方案的环境可行性 (25)3.4 建设项目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263.4.1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26)3.4.2 水环境质量 (27)3.4.3 生态环境 (27)3.4.4 声环境 (28)3.5 环境管理监控计划283.6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283.7 综合结论291 、规划方案分析1.1 规划方案与产业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相容性分析1.1.1 拟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2005年7月发布的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关于产业布局调整的条文如下:第十条,重要环境保护区、严重缺水地区、大城市市区,不再扩建钢铁冶炼生产能力,区域内现有企业要结合组织结构、装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压产、搬迁,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论1.1 评价目的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受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的委托,承担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码头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该工程的建设将会对区域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评价拟在对工程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拟建工程进行工程分析,预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和工程施工及营运期环境管理,使工程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⑴本项目的建设是黄石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的需要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黄石港经济腹地将加快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大力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
未来黄石地区经济将呈现跨越式发展,经济的快速必然导致运输需求的增长,从而对各种运输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虽然目前黄石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是公路,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黄石水运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需要黄石港不断加快专业化泊位、深水泊位和航道等基础设施以及其它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整体运输能力,从而满足随着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吞吐量运输需求。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黄石经济发展趋势,能完善黄石基础交通设施,是黄石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的需要。
⑵项目的建设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新冶钢有限公司、兴澄特钢、石家庄钢铁厂三家企业是中信泰富集团旗下的三家钢铁企业,各自已形成自己的品种优势和技术装备特点,新冶钢有限公司重点发展方向为生产钢铁特色品种:无缝管系列品种、特殊钢冶炼锻材、优质棒材等。
本工程建成后,达产年将承担190万吨散货进口量,其中铁矿石120万吨,煤炭70万吨,其余散杂货吞吐量缺口将通过改扩建原有码头及其它的运输方式等方式进行协调安排。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公司生产成本的降低,可以显著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1.3.1 评价因子表1.3-1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结果1.3.2 评价等级表1.3-2 评价等级划分表1.3-3 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1.4 评价标准经黄石市环保局以黄环监[2008]29号文确认,本项目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如下标准:⑴环境质量标准港区及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和影响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西塞山风景区执行一级标准。
拟建码头所在长江江段地表水环境现状和影响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港区周围声环境现状评价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标准。
厂(港)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Ⅲ类标准。
⑵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标准;船舶污水排放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
1.5 环境保护目标表1.5-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2 工程概况2.1 工程地理位置拟建码头工程位于长江黄石水道右岸的黄石港、黄石长江大桥下游10.3km处,东靠西塞山,位于西塞山上游约700m。
地理坐标东经115°07′00″,北纬30°13′20″,上距武汉关约139km,下距上海吴淞口约905km。
拟建码头上游紧临新冶钢有限公司原料及钢铁码头、下游约40m 处为冶钢闸,码头后方为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厂区。
2.2 工程建设方案2.2.1 建设规模及技术经济指标本工程拟建设5000DWT(兼顾10000DWT)散货泊位1个,设计吞吐量190万吨/年(其中煤炭70万吨/年、铁矿石120万吨/年)。
主要建设内容为码头水工结构、装卸工艺设施及配套工程。
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2-1。
2.2.2 设计吞吐量拟建码头达产年将承担190万吨/年散货进口量,其中铁矿石120万吨/年,煤炭70万吨/年。
表2.2-2 拟建码头吞吐量2.2.3 设计代表船型表2.4-4 设计船型尺度2.3 建设工期建设工期为18个月。
3 环境现状3.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长江河段黄石市例行监测断面凉亭山水厂断面(位于拟建码头上游约8km)、西塞山断面(位于拟建码头下游约0.7km)近期的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本次在拟建码头中心线断面的实测数据,拟建工程所在长江江段pH值、SS、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等各项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3.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本次码头区域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拟建码头地处长江边,地势开阔,码头附近区域SO2、NO2、TSP、PM10等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3.3 声环境现状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拟建工程区域昼间、夜间噪声均有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标准的现象。
由于工程区域属厂区作业场所,根据厂区作业场所噪声控制限值为90dB(A)为标准,该区域厂区作业场所符合噪声控制限值。
3.4 生态环境现状⑴水生生态环境现状长江黄石段有藻类100余属,其中以硅藻最多,约占数量的50%以上,优势种属包括硅藻门的小环藻属、直链藻属及脆杆藻属,其中小环藻属占绝对优势。
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15种(属),分布于6个科;轮虫12种,分布于6属3科,枝角类4科10属17种。
底栖动物主要有梨形环棱螺、放逸短沟蜷、椭园萝卜螺、淡水壳菜、湖球蚬等软体支物,寡毛类支物有夹杂带丝蚓、淡水单孔蚓、球肾白线蚓等。
水生维管束植物共有12种,分别隶属12个科,其中绝大多数为湿生植物。
在长江黄石段栖息、活动和洄游通过的鱼类总计约100余种。
长江是江海洄游鱼通道,白鳍豚、中华鲟、江豚是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但黄石江段不是这些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⑵陆域生态环境现状码头工程占用岸线段滩地的近江面的下部为块石岸坡,上部为自然岸坡,地表植被主要为自然生长的草本植物,以杂草为主,零星分布少量野生油菜、野胡萝卜、杨树、芦苇等,没有高大树木;沿江滩地可能分布的野生动物有鸟雀(含水禽)、鼠、蛙、蛇、龟、兔、昆虫等小动物,无珍稀保护物种。
4 环境影响评价4.1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1.1 环境空气施工期混凝土拌和作业、材料的运输和堆放等作业过程将对局部环境空气造成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也随之结束。
4.1.2 水环境⑴施工期码头前沿疏浚及桩基施工对局部水域产生SS污染影响,由于施工工程量较小,施工时间短,其产生的污染的范围很小,污染时间较短,影响程度较轻,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污染影响也随之结束。
⑵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在泥浆池四周设置土堤围堰,在溢流口设置土工布,泥浆池设置雨天遮盖装置,该措施的落实可防止钻孔施工时因降雨而产生的悬浮泥沙对长江水体的污染影响。
⑶陆域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发生在后方厂区,不会污染长江水质。
4.1.3 声环境拟建码头后方新冶钢厂区内的二炼铁厂办公楼、焦化厂办公楼与码头之间直线距离分别为460m、270m,码头建设施工噪声会导致这两处办公区噪声超标,超标时段较少,且施工结束也随之消失。
西塞山风景区距本项目700m,不会受码头施工机械噪声的影响。
4.1.4 生态环境工程所在江段近岸水域为规划的港口岸线,工程近岸水域不是鱼类产卵繁殖区。
施工期影响主要是码头前沿疏浚及桩基施工作业对水生生物的驱赶效应,采取施工期避开鱼类产卵季节等措施后,施工对鱼类影响不大。
4.1.4 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发生在后方厂区,由新冶钢公司统一外运处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4.1.5 社会环境建设区域属新冶钢有限公司企业自有岸线,工程建设无征地拆迁等扰民问题,不会产生负面社会影响。
4.2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2.1 环境空气营运期码头工程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为铁矿石、煤炭卸船作业粉尘。
根据预测结果,矿石、煤炭粉尘将造成码头后方新冶钢厂区内的二炼铁厂办公楼、焦化厂办公楼区域TSP超标污染。
西塞山风景区不受卸船粉尘超标污染影响,但考虑到码头与景区之间距离较近,需采取抑尘措施,减少矿石、煤炭粉尘对风景区的叠加污染影响。
4.2.2 水环境⑴码头生产废水包括码头面初期雨污水、码头面冲洗水,经码头面收集后输送至后方新冶钢污水处理厂(规划2009年底建成)处理后达标排放,不会对工程水域水环境产生影响。
⑵船舶舱底油污水及船舶生活污水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处理,不会对码头水域造成污染。
4.2.3 声环境营运期噪声源主要为桥式抓斗卸船机、皮带机作业噪声,噪声衰减至二炼铁厂办公楼、焦化厂办公楼区域,西塞山风景区处声环境质量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Ⅲ类标准,不会产生噪声超标影响。
4.2.3 生态环境码头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基本不阻挡鱼类的洄游通道。
工程所在江段现状为航道,工程运营后,码头水工结构对水生生物的分布区域和活动空间影响不大。
在正常运营情况下,本工程不会对区域生态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码头建设对河势及行洪的影响很小。
4.2.4 固体废弃物营运期固体废物由新冶钢有限公司统一收集、处置。
到港船舶垃圾由码头接收并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4.2.5 社会环境拟建码头实际占用水面宽度约50m。
码头所在河段满足船舶航行的水域宽度约400m,码头前沿距主航道下行航道中心线约180米,工程建设对长江主航道船舶航行影响较小。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黄石市港口总体规划及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工程的兴建将使提高新冶钢码头吞吐量,满足新冶钢生产需要,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6 事故风险码头营运期间主要事故风险为船舶碰撞等突发性事件造成油箱破裂导致的事故溢油,码头前沿水域发生导致船舶燃油泄漏事故的概率为0.007次/年,燃料油入江量最大约100t/次。
根据预测结果,在风向W、风速2.2m/s,水流速度1.7m/s情况下发生事故溢油时,油膜到达下游西塞山油库取水口、黄石二橡胶厂取水口、帅伦纸业公司取水口、西塞电厂取水口的时间分别为19、24、25、57分钟,油膜到达取水口之后将会污染取水口水质,对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5 环境保护措施及环保投资5.1 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措施5.1.1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5.1.1.1 施工期建筑材料的堆场以及混凝土拌和站应置于较为空旷的位置,距离环境空气保护目标200m以外。
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洒水、喷淋等防尘抑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