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专项练习题

合集下载

现代生物进化论试题(附答案)

现代生物进化论试题(附答案)

现代⽣物进化论试题(附答案)⼀、选择题1、⼀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温下,⽣存能⼒很差,但就是,当⽓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存能⼒⼤⼤提⾼。

这说明( )A、突变就是不定向的B、突变就是随机发⽣的C、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就是有利的D、突变的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2、科学家做了下⾯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分为A、B两部分,⽤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后,把后代分成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

这样⼀代⼀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中选出强抗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A、家蝇的抗药性就是DDT使其基因突变的结果B、家蝇的抗药性就是DDT使其染⾊体变异的结果C、家蝇的抗药性原来已存在,不就是DDT诱导的结果D、家蝇的抗药性就是家蝇逐代对毒性强的DDT识别能⼒提⾼的结果3、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A基因频率与⾃交产⽣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增⼤,不变C、不变,不变;增⼤,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4、现代⽣物进化理论就是在达尔⽂⾃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物进化理论对⾃然选择学说的完善与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与基因重组产⽣⽣物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就是进化的单位③⾃然选择就是通过⽣存⽃争实现的④⾃然选择决定⽣物进化的⽅向⑤⽣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⑦适者⽣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5、昆⾍的保护⾊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这说明( )A、⾃然选择不起作⽤B、⽣物为⽣存⽽进化C、双⽅在⽃争中不分胜负D、双⽅相互选择共同进化6、右图就是物种形成的⼀种模式。

现代生物进化的试题及答案

现代生物进化的试题及答案

现代生物进化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什么?A. 环境的变化B. 基因突变C. 物种之间的竞争D. 人为选择答案:A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物种形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基因D. 生态系统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适应性特征的积累B. 物种的灭绝C. 物种的分化D. 基因的随机漂变答案:D二、填空题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的不断改变。

答案:种群;种群基因频率5. 基因流是指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换,它有助于________。

答案:基因多样性的保持三、简答题6. 简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物种形成的过程。

答案:物种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地理隔离、生态位分化、生殖隔离等步骤。

地理隔离导致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减少,生态位分化使得种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生殖隔离最终导致种群间无法进行有效的繁殖,从而形成新的物种。

四、论述题7. 论述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区别及其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答案: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适应性较强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并繁殖后代,从而使得有利基因在种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

人工选择则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具有特定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以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自然过程,而人工选择则是人类干预的结果。

两者都对生物进化有重要影响,但人工选择的速度通常比自然选择快,且方向更符合人类的特定需求。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以及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深入研究生物学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同步测试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同步测试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就产生了定向变异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答案 A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2.(2011·南京)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5%、50%、25%。

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6 B.1/9C.1/8 D.1/3答案 B3.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

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答案 A解析开始时基因频率为:A=25%+50%×1/2=50%,a=50%;A由于aa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

4.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种群中的个体一代一代地死亡,可使种群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 B解析马和驴的后代骡子不可育,因此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5.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解释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化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④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⑤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⑦自然选择是通过斗争实现的⑧变异是定向的A.①②⑦⑧ B.②③⑤⑥C.③⑤⑥⑦ D.①④⑤⑦答案 B解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附答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附答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必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2. 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的是( )A.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B.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 选择是物种形成所必需的条件3. 据调查,某小学的小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42.32%)、X B X b(7.36%)、X b X b (0.32%)、X B Y(46%)、X b Y(4%),则在该地区X B和X 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6%、8%B、8%、92%C、78%、92%D、92%、8%4. 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5.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B.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基因突变决定的C.只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D.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引起害虫定向变异的结果7.某学校的学生中某一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比例为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6%:42%:8%,则该校学生中X b的基因频率为A.13.2% B.5% C.4% D.9.3%8.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 其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9.如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的曲线是()10.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A.猫叫综合征B.高茎→高茎、矮茎C.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D.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六倍体1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A. 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 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 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 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 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 也会有基因交流12.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类,几十年来长期用于临床医疗,但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1、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与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来,但在经常遭到暴风雨袭击的岛屿,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而未被大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一事实说明〔〕A.突变多数是有害的B.突变多数是有利的C.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并不是绝对的D.突变的有利与有害是绝对的2、以下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与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C.经过突变与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根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3、某豌豆的基因型为,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频率是〔〕A.12.5% B.25% C.50% D.75%4、用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导致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B.在普遍使用抗生素以前,病菌不具有抗药性C.病菌对抗生素进展自然选择,突变为有抗药能力的病菌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强的个体5、在一个蜗牛种群内,有条纹〔〕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假设蜗牛间进展自由交配,那么F1中A的基因频率与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30%,21% B.30%,42% C.70%,42% D.70%,21%6、以下关于基因频率及生物进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外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率与方向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基因型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7、以下表达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8、以下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与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9、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一样,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根本单位是群落10、以下过程不会导致生物进化的是〔〕A. 在红眼果蝇的群体中,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B. 小麦连续自交,后代个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髙C. 濒临灭绝的江豚,有些个体得不到交配时机使局部基因消失D. 抱犊崮森林公园不断有灰喜鹊迁入从而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11、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的频率为(1/2)n,、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A.发生了隔离B.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C.发生了自然选择D.没有发生生物进化12、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根本环节,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进化的必要条件D.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1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14、以下有关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B.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产生新物种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15、以下有关“多样性〞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生物多样性C.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生物多样性及自然选择有关16、以下关于隔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17、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训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训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研究发现“超级细菌”的产生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如图表示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数量的关系,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菌与环境发生了共同进化B.C点时细菌的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则一定发生了进化C.细菌抗药性变异的产生是人们使用抗生素的结果D.抗生素的使用导致B点细菌数量较少2.某公司对即将上市的家蝇X虫剂产品做预期调查,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X虫剂)性基因型频率调查的结果。

已知家蝇的敏感性和抗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时出现抗药性。

家蝇种群来源敏感型纯合子(%)抗性杂合子(%)甲地区7820乙地区6432丙地区8415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比丙地区高B.由于自然选择作用,丙地区敏感性基因的基因频率较高C.家蝇抗药性出现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基因碱基对的替换D.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使用该产品预期效果不如其他两地3.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4.Lehrman 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l)全为雌鸟,单独饲养,提供筑窝材料;(2)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3)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

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

结果发现:第(l)组的雌斑鸠没有一只孵卵;第(2)组的雌斑鸠,从第 6,7 和 8 天,孵卵的雌性斑鸠比例越来越高,但不是所有的雌斑鸠都孵卵;第(3)组中,第8 天,所有的雌斑鸠都开始孵卵。

基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为:()A.雄性配偶能够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B.筑窝材料能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C.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是雌斑鸠孵卵的前提条件D.实验设计不合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5.以下对可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发生在间期,频率较高B.亲子代之间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重组C.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不能传给后代B.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C.新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导致生物发生了变异并与环境相适应7.卡文迪什香蕉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由于一种真菌,曾面临灭绝的威胁。

现代生物进化论试题(附答案)

现代生物进化论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1、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就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这说明( )A、突变就是不定向的B、突变就是随机发生的C、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就是有利的D、突变的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2、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后,把后代分成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

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中选出强抗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A、家蝇的抗药性就是DDT使其基因突变的结果B、家蝇的抗药性就是DDT使其染色体变异的结果C、家蝇的抗药性原来已存在,不就是DDT诱导的结果D、家蝇的抗药性就是家蝇逐代对毒性强的DDT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3、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与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与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与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就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就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这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6、右图就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与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与c。

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

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

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1、下列哪项不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A 过度繁殖B 生存斗争C 遗传和变异D 用进废退2、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 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伸长所致C 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 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A 个体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 基因突变B 自然选择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地理隔离5、某植物种群中,AA 个体占 16%,aa 个体占 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 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 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6、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 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7、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同一物种的个体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种群B 新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 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 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 丝兰蛾细长的吸管式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9、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地雀物种B 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C 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 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10、某小岛上原有果蝇 20000 只,其中基因型 MM、Mm 和 mm 的果蝇分别占 15%、55%和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中的个体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相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特有的观点是()A.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D.遗传使有利变异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和加强3.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4.花生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数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花生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D.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5.在5 000只小鼠群体中,A1和A2是一对等位基因,研究表明该群体中1 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1,2 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1和A2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B.基因突变能改变A1和A2的基因频率C.A1和A2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D.A1的基因频率为40%,A2的基因频率为60%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物种产生不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一定产生新物种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C.野生型红眼果蝇群体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7.某小鼠群体中,A+、A、a互为等位基因,该种群基因型及个体数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的基因频率是35%B.A+、A、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A+和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A、a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8.下列关于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比例增加C.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9.某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开展了色盲普查活动,他们先从全校的1 8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80名学生(男女生各一半),作为首批调查对象,结果发现有女性色盲患者3人,男性色盲患者8人,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13人。

那么,在该校全体学生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A.7.5%B.10% C.15% D.1%10.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B.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②③C.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D.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11.华南沿海发现了电白牡蛎,与分布在辽宁的长牡蛎相比,电白牡蛎无闭壳肌痕,而长牡蛎的闭壳肌痕很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与环境作用无关B.电白牡蛎与长牡蛎由于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存在生殖隔离C.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有一定的差别D.电白牡蛎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牡蛎的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12医生发现,某患者在过去几年中,经常使用各种抗生素,而且档次越来越高,致使体内出现“超级病菌”。

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超级病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是( )①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②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③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个体都是抗药能力强的④病菌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13.螺旋蛆蝇是一种寄生在家畜身上的动物。

在实验室里,把螺旋蛆蝇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甲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图甲看,使用杀虫剂处理后,螺旋蛆蝇个体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

(2)在电离辐射后,螺旋蛆蝇产生了如图乙所示的情况,由此可知基因A的突变是________。

(3)采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达到较理想的效果所需时间较长,原因在于________,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新增多。

(4)现有甲、乙、丙三种蝇,其编码呼吸酶的部分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如图所示:根据________,让c′链与a链、b′链与a链分别混合,可知与甲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蝇是_______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14.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

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家蝇。

材料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幼年时期会夭折,但在疟疾流行的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现对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

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的实验说明:①抗药性的出现是________的结果,DDT起________作用。

②________是不定向的,________是定向的。

(2)材料一中,若家蝇的长翅(T)对残翅(t)为显性,长肢(R)对短肢(r)为显性,在随机交配后,表现型比例为长翅长肢63%,长翅短肢21%,残翅长肢12%,残翅短肢为4%,则基因型为Tt_ _和TT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倒如图:①计算A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答案ACCCA CDBBD CD13答案:(1)逐渐上升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突变基因,在杀虫剂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使螺旋蛆蝇个体先下降后数量逐渐上升(2)说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突变具有可逆性(3)用电离辐射产生的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丙14答案:(1)①基因突变选择②基因突变自然选择(2)48%9%(3)①94%②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4)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种群(二)1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准,云南省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从各个民族采集来的DNA基因样本都存放在云南大学的基因库里,这个基因库是云南大学科研人员历时3年完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对人类的___条染色体进行测序;选样时通常选择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原因是___.(2)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采样地点选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___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几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___.(3)如图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基因A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在__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其中___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在T点时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②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甲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___.现假设甲种群所生存的环境发生一种新的变化,使得生存能力AA=Aa>aa,其中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该种群___(填“会”或“不会”)发生进化.③“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的说法是否正确?___.2 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A基因频率为__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第二代果蝇___(填“是”或“不是”)发生了进化.3 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

但是,经过研发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

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原因:(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变异,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___.(2)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___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3)不同岛屿上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岛屿上的龟的形态结构向不同方向发生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___,导致众多新物种的形成。

(4)若某龟的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若该种群中aa个体不适应新环境遭到淘汰,其他基因型个体连续随机交配一代,没有自然选择,则该种群性状分离比是___、其后代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该种群是否进化___.4某种一年生植物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将这种植物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1)将这种植物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使该植物形成______,与______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2)在当地生长的这种植物因为环境的变化.AA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AA、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为______.(3)在对移植到原产地这种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理由是______.5下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