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靶向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也在不断完善。
而在现代医学中,药物的研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在世界范围内被研发出来,为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福音。
分子生物学研究什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向。
分子生物学是对生物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主要研究DNA、RNA、蛋白质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细胞内所扮演的角色。
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涉及到生命的起源、发展、繁殖以及各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分子生物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主要是利用分子技术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靶点选择、药物代谢、副作用的产生和协同作用等问题,以期发现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
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指药物与人体内某个分子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发挥治疗效果。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基因表达分析、蛋白质分析等方法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从而寻找新的药物靶点。
靶点选择药物靶点是指药物所作用的分子结构,直接决定了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方法挖掘潜在的药物靶点,并筛选出具有高亲和力的药物,从而提高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人体内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研究药物代谢途径和药物代谢酶的变异性等问题,从而预测药物的代谢性质和副作用,为药物的设计和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副作用的产生药物的副作用是指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靶点等问题,预测药物的副作用,并通过设计特定的药物修饰技术来减少或消除副作用。
协同作用药物协同作用是指几种药物同时使用,能够增强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研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物靶点的重叠性等问题,提高药物的协同配伍性,实现药物的相互增效和副作用的降低。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药物研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药物研制中的应用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逐渐成为药物研制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分子和基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解析,为药物研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下面,本文将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药物研制中的应用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涉及到分子的结构、功能和调控等方面的研究。
其中,DNA测序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
DNA测序技术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石之一,通过对生物体内DNA序列的测定,揭示了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目前,DNA测序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测序阶段,能够高效、高通量地进行DNA测序,成为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重要工具。
基因工程技术是通过对基因进行重组、修饰和表达等方式,来探究基因功能和制备各种生物制品的技术。
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药物研制中的应用1、基因靶向药物研制基因靶向药物是一类针对特定基因产物或调节途径的药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DNA测序、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结构等方面对药物的靶标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从而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可靠强效性的靶向药物。
例如,重组人干扰素和免疫抑制剂都是以基因靶向方式治疗肝炎病毒感染的药物,旨在抑制病毒复制、诱导免疫系统克服感染。
2、细胞治疗药物的研制细胞治疗药物是一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治疗性细胞。
这种治疗方式常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等难治性恶性肿瘤的治疗。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细胞分离、基因克隆、基因修饰等方面的方法构建并治疗某些疾病。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出的CAR-T细胞能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是目前细胞治疗的热门方向。
3、药物毒性和代谢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药物的毒性和代谢产物。
分子生物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逐渐成为合成生物学、生物医学和药物研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子生物学运用分子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技术,研究生命过程中的分子基础和分子机制,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对药物的筛选、设计、优化和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因突变与药物疗效药物的疗效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而分子遗传学可以对基因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基因突变对疾病的产生影响,并可以运用对应的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疗效。
例如,药物Imatinib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突变基因BCR-ABL,在分子遗传学的帮助下,研究人员通过对患者血细胞中的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确定了BCR-ABL突变是患者白血病的关键原因。
通过药物治疗,Imatinib直接作用于BCR-ABL蛋白,抑制了突变基因的表达,因此治疗效果显著。
二、药物设计与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的成败取决于药物的设计,而分子生物学在药物设计和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定位到靶分子和激酶的活性结构区域,为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例如,人类IL-17A是一种导致炎症反应增强的细胞因子。
这种细胞因子和多种炎症性疾病有关联,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肥胖症,这为制定合适的药物疗法提供了新的途径。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出了重组人类IL-17A,并成功实现了分子水平上IL-17A的抑制,为研发抑制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分子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是一种新颖的交叉学科,其目标是设计、合成和优化新型分子工具和功能,以满足研究者对分子生物学生命过程分子机制的理解。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为细胞和分子工程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拓展了药物研发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最近,研究人员在合成生物学的帮助下,成功地设计制备了靶向肝癌、胃肠道肿瘤等癌症的纳米递药系统,大大提高了药物疗效和减少了副作用,并成为了肿瘤药物研发中的一股新势力。
综上所述,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从基因突变的疾病诊断到药物设计与优化,以及合成生物学的应用,均有广泛而重要的作用。
网络药物靶点的筛选和生物学功能研究

网络药物靶点的筛选和生物学功能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研发工作开始利用网络筛选药物靶点以及进行生物学功能研究。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快捷以及成本低廉的特点,对药物研发工作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探讨网络药物靶点的筛选以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网络药物靶点的筛选是一个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技术,将分子对接和计算化学方法相结合,对药物靶点进行快速预测和筛选。
此类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药物靶点,从而推进药物研发工作的进展。
目前,网络药物靶点筛选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蛋白质结构的方法,另一类是基于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方法。
基于蛋白质结构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药物靶点进行预测和筛选。
将药物分子与蛋白质结构数据进行对接,形成复合物后,根据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来评估复合物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此类技术优点在于可以对大量的蛋白质结构数据库进行筛选,并且预测的结果比较准确。
不过,它存在着忽略蛋白质动态结构的风险,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基于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方法则是利用人体细胞内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药物靶点预测。
该方法利用大量的实验数据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构建,然后根据网络中节点的拓扑结构、蛋白质功能以及组织特异性等多个因素进行药物靶点的筛选。
此类方法适用于已经被证明参与细胞生物学过程的蛋白质,并且可以为药物靶点的发现提供新的方向。
除了网络药物靶点的筛选,生物学功能研究也是药物研发工作的重要环节。
生物学功能研究主要是确定药物分子与药物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探究它们在各种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
目前,生物学功能研究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化学生物学技术进行药物靶点的活性结构研究,另一种则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药物靶点在细胞内的生理效应。
化学生物学技术利用生物分子间的物理化学作用,研究药物分子与潜在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利用染色体免疫共沉淀技术 (ChIP) 可以用来检测某个蛋白质结合到基因组上的区域;蛋白质可逆性拆分酶 (Protease) 技术可以根据蛋白质与药物的亲和力破解药物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可以通过接近场辅助质谱(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CE-MALDI-MS) 技术来鉴定药物分子和蛋白质复合物中的活性结构,从而推动药物研发工作的进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癌症是一种导致人类死亡的严重疾病,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口死于各种癌症。
虽然许多类型的癌症具有良好的治愈率,但仍有很多类型的癌症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
幸运的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可以更好地理解癌症,诊断癌症,并寻找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癌症。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有许多技术可以应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其中最常用的技术是基因测序和基因组学。
通过测定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的基因组差异,我们可以确定其在癌症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并随之确定治疗方案。
例如,许多现代癌症治疗药物通过针对癌症特定的基因,如EGFR和ALK等靶向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用于早期癌症诊断。
传统的癌症诊断方法,如X射线和血液检查,往往只有在癌症已经达到晚期时才会出现异常结果。
然而,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检测出细胞突变,而这些细胞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病症,但却是潜在的癌症先兆。
因此,通过检测细胞突变,我们可以更早地发现癌症,并在其较早的阶段进行治疗。
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可以用于确定癌症的预后和治疗反应。
癌症患者的基因组学数据可以提供有关治疗反应和生存率的信息。
例如,许多肺癌患者都携带EGFR突变,这意味着他们对EGFR抑制剂药物的反应更为敏感,并且预后更好。
另一个例子是BRCA1和BRCA2基因,它们与乳腺癌有关。
通过检测患者是否携带这些基因的突变,我们可以预测患者的生存率,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癌症的进展和适当的治疗方案。
在未来,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望成为癌症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将能够更准确地定义癌症和治疗它们的最佳方法。
如果能够实现早期发现,那么癌症治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改善。
分子生物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这门学科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效地推动了药物研发的进步。
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可以从药物发现、靶点筛选、药效评估和新药治疗等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药物发现药物发现是药物研发的第一步,选择适合用于治疗某种疾病的化合物,需要对药物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机制进行理解。
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现在可以快速生成和评估一系列的分子化合物,高效筛选出具有良好药物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候选药物。
在药物发现过程中,基因组学和中间代谢组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其中基因组学可以帮助制药公司识别潜在的靶点,并通过对目标基因的功能研究,发现其和疾病相关的通路。
基于基因组学分析的数据,筛选出具有药物活性的化合物,可以帮助制药公司快速地进入到临床试验的阶段。
二、靶点筛选靶点筛选是药物研发的重点之一。
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可以对自然界中丰富的蛋白质进行分析,并找到一系列适合用于靶向药物研发的蛋白靶点。
通过基因克隆和表达,制备出具有高度纯度的蛋白质,然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靶点的筛选。
通过靶点筛选,可以快速排除一些缺乏药物活性的化合物,并且寻找到临床前和临床中的靶点。
通过分子模拟技术,可以加速药物研发的进程,发现具有更好药物活性的新化合物,并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三、药效评估药效评估是药物研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药物起作用的通路和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例如,通过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可以研究某种药物对机体内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药物是否对某种疾病有治疗效果。
通过药物研发过程中对药效进行精准评估,可以减少药物开发阶段中的失败率,缩短药物开发周期,并且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新药治疗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现在已经可以开发出高度特异性的新药治疗方案。
例如,通过单克隆抗体技术,可以开发出一些高度特异性的药物治疗方案,针对某些具体的靶点,将药物送到靶标上,从而更准确地达到治疗效果。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可以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
1.药物研发: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药效物质的作用机制以及其与疾病靶点的相互作用。
通过分析基因表达、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数据,可以揭示中药的药效和治疗机制,进而加速新药的开发和筛选。
2.药效评估: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评估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例如,通过基因表达分析、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研究中药对细胞和生物体内不同基因、蛋白质的表达和代谢的影响,从而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副作用。
3.质量控制: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
例如,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中药材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和检测,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纯度。
4.中药与基因相互作用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中药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基因多态性研究可以揭示不同个体对中药反应的差异,从而个体化用药和针对性治疗。
5.中药药效物质的合成: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合成和生产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和药效物质,提高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减少对传统中草药的依赖性。
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中医药领域提供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进而提高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水平。
1/ 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药物研发已经从传统的试错方法转变为更精准的靶向治疗,成为当今药品研发的重要手段。
分子生物学技术十分广泛地应用于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包括发现、筛选、设计、优化、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等,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基于基因的药物发现“基因药物”指的是具有治疗效果的基因或基因制品,已成为研发下一代药品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被发现,这为基于基因的药物发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现在已经有不少基于基因的药物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如帕尼单抗、Tsilmnos和哌唑酰丙胺等。
在药物发现中,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被广泛采用。
基因芯片技术可以研究基因表达和基因调控网络,检查哪些基因与疾病发生有关,或者哪些基因与哪些化合物作用。
同样地,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技术也可以用于发现与疾病发生有关的新蛋白质标志物和新的药物靶点,通过大规模的筛选和识别技术,快速发现对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合物和药物。
2. 晶体学技术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晶体学是用来解析分子结构和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技术。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通常是靶标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晶体学技术可以揭示药物与靶标的作用机制。
晶体学技术适用于修饰化合物的新型沟通和亲和性增强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晶体学技术如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在药物研发中被广泛应用。
在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中,晶体学技术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例如,晶体学技术可以用于设计化合物库,优化药物分子,增强多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高药物的生物活性。
3. 利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编辑CRISPR是细菌和古菌中一种天然的防御机制,可以通过抵御侵略性的病毒入侵来维持自身和其它菌群的稳定性。
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精准地切除、插入或更改特定的DNA序列,被广泛用于基因注释和功能研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靶向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作者:刘陆军药学1101班学号:201109157026
摘要:随着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新技术方法越来越多地用于新靶点建立和药物筛选研究 ,为药物设计、靶点的选择和用药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使药物筛选有了更高的特异性,对药物筛选和药理学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论述了基因克隆技术、生物芯片、流式细胞技术在靶向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物技术药物筛选分子药理学基因克隆生物芯片流式细胞正文: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新靶点建立和药理学研究 ,直接用靶点作为筛选对象 ,寻找与其相互作用的药物 ,对药物筛选和药理学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分子药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是受体学说 ,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 ,对于受体的研究可以阐明药物、激素及神经递质的作用原理和生物信号转导机制 ,为药物设计、靶点的选择和用药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在基因水平上研究受体生理调节和病理变化的分子机制、受体病的分子基础以及细胞内受体与 DNA 相互作用的机制等。
以下主要从基因克隆技术、生物芯片、流式细胞术三方面论述其在靶向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一、基因克隆技术在确定药物靶点中的应用
1、高通量筛选和高内涵筛选在药物靶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高通量筛选 (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HTS) 是药物开发的强有力工具。
目前 HTS 广泛应用于发现作用药靶的活性化合物 ,评价先导化合物的选择性、毒性等多个药物开发阶段 ,并在先导化合物的优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通量细胞筛选技术
( highthroughput cell based screening technology) 是以高通量方式研究基因功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除与细胞表型或形态学相关的检测指标外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糖代谢、能量产生和代谢产物分析 (metabolic con2trol analysis) 等代谢通路也是基因功能重要的研究内容。
结合抗体芯片技术、多路测定技术 (multip le2 xing) 等的检测方法和荧光成像读板仪 ( fluorescence im age p late reader , FL IPR ) 、定量 PCR、高通量荧光激活细胞分类器 ( HT2FACS) 等检测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灵敏度和重现性这两个高通量细胞筛选的关键问题逐步得以解决。
高内涵筛选 ( high content screening, HCS ) 是通过显微成像法记录多孔板内的细胞图像 ,并分析图像中的信息来筛选药物的技术。
HCS是一种基于细胞层面的、多元的药物筛选方法 ,它主要依赖于高分辨率的细胞成像系统 ,充分整合样品制备技术、自动化设备、数据管理系统 ,检测试剂 ,生物信息学等资源的综合优势 ,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实现
对候选物的多元化、快速化和规模化筛选。
在保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的条件下 ,尽可能同时检测被筛选样品对细胞长、分化、迁移、凋亡、代谢途径及信号转导等多个环节的影响 ,涉及的靶点包括细胞的膜受体、胞内成分、细胞器和离子通道等 ,即从单一实验中获得大量与候选物药理学活性相关的信息及其潜在的毒性作用。
2、转基因技术在药物作用靶点研究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通常包括基因敲入 ( knockin ) 和基因敲除 ( knockout) 两种方式 ,其显著特点是分子及细胞水平操作 ,组织及动物整体水平表达。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为体内研究药物对机体整体的作用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 ,在药物发现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真核细胞的基因转染 ( gene transfer) 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动物的正常生理依赖于体内不同类型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后者通过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实现由于一个基因功能的实现不仅会对细胞和整体产生作用 ,同时也会受到来自细胞内外的调控 ,因此 ,在正常或病理状态下的整体动物中进行基因功能的评价和研究更为有效。
二、生物芯片在药物靶标筛选等研究的应用
1、基因芯片在靶向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在基因水平上寻找药物作用的靶标根据芯片上固定的探针不同 ,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芯片实验室等。
另外根据原理还有组件型微阵列芯片、通道型微阵列芯片、生物传感芯片等新型生物芯片。
基因芯片在用来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时 ,由于药物与细胞 ,特别是敏感细胞相互作用 ,将引起细胞外部形态及内部正常代谢过程的一系列变化 ,所以 ,通过测定分析药物对细胞的基因表达的影响 ,可推测药物的作用机制 ,评价药物活性及毒性 ,进而确证药物靶点或者发现新的药物靶点。
通过 DNA 芯片测定药物诱导的细胞基因表达变化来进行药物筛选与研究 ,对那些用常规方法很难追踪监测的药物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药物临床实验结果时 ,显得尤为有用。
2、蛋白质芯片在靶蛋白药物中的应用。
蛋白质芯片能同时分析上千种蛋白质与生物分子的作用情况 (酶 /底物、抗体 /抗原、配体 /受体、蛋白质 /核酸或小分子 ) ,在药物和蛋白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蛋白质芯片突破了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的局限性 ,通过两类基本蛋白质芯片研究技术—蛋白质功能芯片和蛋白质检测芯片 ,对蛋白质进行直接体外研究。
随着蛋白质芯片技术的起 ,很多实验室为方便 GPCR的研究 ,纷纷尝试将这种膜受体固定于玻璃片基或金薄层表面上 ,或将 GPCR 定向地以生物素固定于载体上 ,利用 SPR 技术直接检测 G蛋白的活性 ,药物检测通常采用分析化学手段 ,利用核磁共振仪、高效液相和质谱仪等高精度设备对微量样品进行结构及定量分析。
三、流式细胞术在新药筛选研究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术 ( flowcytometer, FCM )是一种对细胞、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进行快速多参量分析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 ,可以测量细胞荧光染色强度 ,定量测定细胞和亚细胞成
分。
近年来 ,多种单抗和荧光探针的开发 ,为流式细胞术的应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特别是以荧光素标记的细胞标志分子 ,包括细胞表面CD分子 ,受体及其配基 ,离子及细胞内成分 )经荧光探测器测定荧光后进行的定量分析 ,在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床检验学和基础科学如细胞凋亡、细胞抗药性、癌和抗癌基因、钙离子测量、细胞分选等及防治艾滋病研究方面都有成熟的应用。
式细胞术在滥用药物引起的细胞凋亡研究中也常应用。
在当代药物开发过程中发现和选择合适的药物靶点是药物开的第一步 ,也是药物筛选及药物定向合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细胞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克隆技术、生物芯片、免疫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等已广泛应用于靶向药物筛选和药理学研究 ,为药物设计、靶点的选择和用药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使药物筛选有了更高的特异性 ,为分子药理学和受体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文琴主编《现代实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郑俊华.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生药学研究中的应用生药学
3、张景海主编《药学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4、李德良,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30卷第1期
5、程跃,银路,李天柱. 中国生物技术只要产业创新性现状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