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背热的自我判断

合集下载

(中医)寒热辨证

(中医)寒热辨证

(中医)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1.寒证
是由于感受寒邪,或机体阳虚阴盛、功能活动衰退所产生的证候。

临床表现: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

病因病机:因感受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所致,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多为实寒证;因内伤久病,阳气虚弱而阴寒偏胜者,多为虚寒证。

辨证要点:因外邪有六淫之异,故表证的具体证候表现各有差异,但一般均以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脉浮,脏腑症状不明显为共同特征。

2.热证
是感受热邪,或机体阳盛阴虚,功能活动亢进所产生的证候。

临床表现:身热喜凉,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

病因病机:因外感火热阳邪,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或体内阳热之气过盛所致。

辨证要点:无新起恶寒发热,以脏腑、气血、津液病变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寒证与热证的关系:可以出现寒热错杂、寒热转化;在疾病发展
过程中,特别是危重阶段,还可出现假寒或假热的现象。

如何分辨中医里的寒和热?其实很简单!

如何分辨中医里的寒和热?其实很简单!

如何分辨中医里的寒和热?其实很简单!寒热问题极其复杂,并且时刻会变化,即时而寒时而热。

并不存在固定的“寒感冒“和“热感冒“。

即使中医诊断时不错,服药时却情况又可能发生变化了。

如何分辨寒和热,这是中医里的一个基本问题,决不能搞错,但其实也并不是很重要。

如何分辨?①看气色②看舌苔③看脉相等等等等。

还有看饮食,看咳嗽与否,如何咳嗽,痰色,二便,体温等等,非常复杂,也很含糊,甚至只可意味不可言传。

历史上就有伤寒论和温病学派长期争论。

更复杂的又有:①寒包火这个主要发生在冬季。

寒中有火。

②火中寒这个主要发生在夏季。

常常叫做'热感冒'。

③寒热往来就是一下子冷一下子又热。

其实,寒热问题很简单。

英语里就叫'cold'。

意思很简单,一切的感冒都是因'寒'而起。

受了寒,微生物侵入,谓之'疫'。

于是身体就'抗疫',于是就发炎,结果就会'热'(不一定发骚),这是感冒的周期。

光绪皇帝曾经染病,太医不能治,于是请民间医生。

伤寒论和温病学派轮番上阵。

一会儿祛寒,一会儿祛热。

'汗法'和'下法'等中医的治法交替使用。

一会儿让皇帝满头大汗,一会儿又让皇帝上吐下泻。

生生地把一个光绪皇帝折磨得不成人样。

寒热问题其实很简单:①如果你喜喝热水,就是寒症。

②如果你喜喝冷水,就是热症。

当然,这仅指病时状态。

如果是在健康状态下,你在剧烈运动后或囗很干时喜喝冷水。

在冷天或虽受寒但并未感冒时喜喝热水,就都是很正常的,不是病症。

至于'寒包火'和'火中寒',则一点儿也不神秘,也不复杂,只是一种感冒进行时(战斗)的一种自然状态而已。

如果症状较重,可吃一点抗炎药。

如果症状较轻,则大可不必理它,自己就会好。

'吃药一星期,不吃一礼拜'。

可叹中医无聊,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神秘化、玄学化、无聊化。

湿气分寒湿、湿热、上寒下热,最全自测方法总结,一目了然!

湿气分寒湿、湿热、上寒下热,最全自测方法总结,一目了然!

湿气分寒湿、湿热、上寒下热,最全自测方法总结,一目了然!大自然有阴阳,人体也分阴阳,阴对应人体的寒,阳对应人体的热,表现出体寒、内热现象,它们与“湿邪”接触,就形成了寒湿、湿热。

不过,湿气也没那么简单,你会发现自己有热有寒,因为它太容易渗透了!上热下寒、上寒下热、内寒外热、内热外寒各种夹杂体质,着实困惑了不少人,到了夏季,症状更加凸显。

如何理解这些中医名词,并学会判断自己的体质类型,在日常饮食时有所选择。

你造吗,以前我是白富美,湿气缠身后立马变成了丑八怪。

自从湿气出现,我就出现面部萎黄,头昏脑胀,倦怠没劲,早上起床一身困乏无力,脸上不断的冒痘痘、粉刺,脸上手一摸一脸油,到了下午腿还酸胀,整个人像退化了。

如何鉴别寒湿和湿热?湿气总体分寒湿和湿热两种体质类型,在祛除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准确判断,区别有以下几点:1、观察舌苔舌苔白厚、滑腻、舌体胖大、看着湿润肿起来的,这属于寒湿体质;舌苔黄,粗糙很厚,舌边缘或舌尖较红,这说明体内有湿热,为湿热体质。

2、根据性格寒湿体质的人,一般性格比较沉闷,气短少语;湿热体质的人,容易发火,暴躁不安。

3、观察面容寒湿体质面色无光,肤色发黄,皮肤油腻;湿热体质的人,两颧红赤,容易出痘痘、粉刺,前胸后背容易长湿疹。

4、体型状况一般情况下,70%以上的寒湿体质是胖子,而瘦子大多是湿热体质5、尴尬问题男性出现阴囊潮湿、女性白带增多清晰,说明是寒湿;男性阴囊潮湿、瘙痒,女性白带多色黄、异味大,瘙痒,说明是湿热。

•什么是寒湿和湿热夹杂体质?在同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寒湿和湿热的现象,称为夹杂。

单说寒热,它们有上下寒热情杂和表里寒热借杂的不同。

上下寒热错杂:患者身体上部与下部的寒热性质不同,包括上寒下热和上热下寒两种情况。

这里的上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以膈为界,上腹、腹胃脘又为上,下腹膀胱、大小肠等为下。

膈上寒下热表现:胃腹冷痛,呕吐清涎,尿频、尿痛、小便短赤,说明寒在胃而热在膀胱。

即中焦有寒,下焦有热,上寒下热。

风寒感冒的常见症状及自我诊断方法

风寒感冒的常见症状及自我诊断方法

风寒感冒的常见症状及自我诊断方法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空气中飘浮的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

一旦感染,会引发一系列的症状。

本文将介绍风寒感冒的常见症状,并提供一些自我诊断方法,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

一、常见症状1. 寒冷感:风寒感冒的患者通常会感到全身寒冷,无论室内室外温度如何,总觉得冷风直吹。

2. 咳嗽:咳嗽是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之一。

患者咳嗽时常伴随有白色的痰液,并且咳嗽声音较轻。

3. 打喷嚏:感染风寒病毒后,患者会频繁地打喷嚏,这是身体清除病毒的一种自然反应。

4. 流鼻涕:风寒感冒会导致鼻子充血,引发流鼻涕的症状。

鼻涕通常为清鼻涕,但在感染后的几天可能逐渐变为黄绿色。

5. 鼻塞:感冒病毒入侵鼻腔后,鼻腔黏膜会充血肿胀,从而导致鼻塞。

6. 喉咙痛:风寒感冒中,病毒会感染喉咙黏膜,引发喉咙疼痛和不适。

7. 身体酸痛:风寒感冒前期,患者会感到全身关节和肌肉酸痛。

二、自我诊断方法1. 仔细观察:自我诊断时,首先要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寒冷感、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的出现。

2. 量体温: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正常体温为36摄氏度至37.2摄氏度。

如果体温超过37.2摄氏度,可能表明患者有发烧的可能。

3. 检查痰液:观察咳嗽的痰液,如果痰液为白色,多为风寒感冒,如果为黄绿色或脓痰,则可能表明感染有细菌。

4. 注意其他症状: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风寒感冒还可能伴有轻度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三、预防和治疗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通风、避免接触感染者,是预防风寒感冒的有效方法。

2. 均衡饮食: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取,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冒。

3. 衣物保暖: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中,室内外温差大时要加强穿着。

4. 适度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调节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 药物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常用的有退烧药、止咳药和抗感冒药等。

常见病自测-常见症状辨病-发热-热度高低辨病

常见病自测-常见症状辨病-发热-热度高低辨病

常见病自测-常见症状辨病-发热-热度高低辨病
当口温高于37.3℃或肛温高于37.6℃,一日间的变化超过1.2℃,即称之为发热。

按照发热的高低,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临床分度: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病人高热不退,不怕冷,多见于里实热证。

是正盛邪实,里热内蕴,蒸达于外之象。

长期低热原因很多,常在午后和夜间低热,早晨热势减退是阴虚所致。

病人常兼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颧红、盗汗、体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气虚也可导致长期低热。

气虚发热除表现发热日久不退和热度不高外,并伴有面色白、食欲不佳、倦怠乏力、气短懒言。

后背发热是怎么回事

后背发热是怎么回事

后背发热是怎么回事
后背发热可能有多种原因。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
1. 环境因素:如果您处于炎热的环境中,或者在进行剧烈运动后,后背发热可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这是因为身体会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

2. 感染: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或其他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发热。

这种情况下,后背发热可能是全身性发热的一部分。

3.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发热作为副作用。

如果您最近开始服用新药,后背发热可能与此有关。

4. 炎症:某些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全身性发热,包括后背。

5. 神经性发热: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可能导致发热。

这种情况下,后背发热可能是神经性发热的一部分。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具体原因需要根据您的症状、病史和体检结果来确定。

如果您担心后背发热的问题,建议您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和诊断。

自我诊断和舒缓背痛的技巧

自我诊断和舒缓背痛的技巧

自我诊断和舒缓背痛的技巧背痛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对于许多人来说,背痛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并影响工作和休闲活动。

在面对背痛时,了解自我诊断方法和舒缓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自我诊断方法以及舒缓背痛的技巧。

一、自我诊断方法1. 观察背痛区域:首先,观察疼痛的具体区域和痛感特征。

背痛可以发生在下背部、上背部或颈部,也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酸痛、针刺感或僵硬感。

2. 回顾活动史:回顾近期的活动史,特别是与背痛相关的活动。

是否有长时间坐姿、过度使用背部肌肉、提重物或运动过度等情况。

3. 评估疼痛程度:尝试自我评估背痛程度。

通常可以使用0-10的疼痛评分标尺,其中0表示无疼痛,而10表示剧烈疼痛。

4. 自我测验: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测验,如躯干活动度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确定疼痛是否与脊柱的特定部位有关。

二、舒缓背痛的技巧1. 适度休息:在感到背痛时,适度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侧卧或背卧位,并在床上放置一个适当的垫子来支撑背部。

2. 热敷或冷敷:使用热敷或冷敷方法可以缓解背痛。

如果疼痛是由肌肉紧张或炎症引起的,可使用热敷来增加血液循环和松弛肌肉。

如果疼痛是由肌肉拉伤或肿胀引起的,可使用冷敷来减轻炎症和肿胀。

3. 慎重进行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舒缓背痛非常有帮助。

选择适合自己的低冲击性运动,如散步、游泳或瑜伽,并确保正确的姿势和技巧。

4. 加强核心肌肉:加强核心肌肉可以帮助稳定脊柱并改善身体姿势。

常见的核心肌肉锻炼包括平板支撑、桥式动作和仰卧起坐等。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背痛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可以通过体格检查、X光或MRI等检查来帮助确定疼痛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结:自我诊断和舒缓背痛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背痛问题。

通过观察背痛区域、回顾活动史和评估疼痛程度,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疼痛的原因。

而在舒缓背痛方面,适度休息、热敷或冷敷、慎重进行体育锻炼、加强核心肌肉以及寻求专业帮助都是非常重要的。

内热的人怎么自我鉴定

内热的人怎么自我鉴定

内热的人怎么自我鉴定
《内热的人怎么自我鉴定》
内热是指人体内部有一种燥热感,导致情绪不稳定、易怒、口干舌燥、易上火等症状。

许多人可能并不了解自己是否属于内热体质,因此需要进行一些自我鉴定。

首先,内热的人通常容易焦虑、易怒、容易上火,情绪波动大。

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情绪不稳定,容易生气,或者总是感到焦虑不安,那就需要警惕自己可能属于内热体质。

其次,内热的人常常口干舌燥,容易口腔溃疡,甚至火气涌上来时会出现口干舌燥的感觉。

如果你有口干舌燥的情况经常发生,那也可能是内热的表现。

另外,内热的人通常体内的火气大,容易长痘痘或口腔溃疡。

如果你最近出现了频繁的痘痘或口腔溃疡,那也可能是内热的表现。

最后,内热的人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因为体内的火气会导致肠道不畅通。

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便秘情况较为严重,也需要警惕自己可能属于内热体质。

总之,通过以上几点自我鉴定,可以初步了解自己是否属于内热体质。

但是需要和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和诊断,以确定自己的体质类型,并进行相应的调理和治疗。

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和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夜背热
所谓“背热”,顾名思义,即指背脊部皮肤灼热难忍,须遇冷方稍觉舒畅的
病症。本来在寒冬的夜里,特别是雨雪交加、寒风阵阵的夜晚,躺在温暖的被窝,
应该是一天中最舒心惬意的事了,但背热症患者偏偏无福消受,愈温暖愈受罪。
长夜漫漫,辗转反侧,坐立不安,即便窗外窗内寒气凌冽,也要掀开棉被,敞开
睡衣,以冷风吹背或背靠冷壁,求得片刻安宁,举例如下。
瑞安桐岭郑老太太82岁,反复背热二年来诊。郑老太去冬即发背热,但程
度不严重,后不药自愈。今年入冬后,夜夜背灼热难忍,白天一如常人。隆冬季
节,别人棉被厚褥,而她整夜却要睡在竹席上,背部灼热才稍稍减轻。除背热外,
腰骶部也有热感但不严重。奇怪的是,本人自觉背如火烧,灼热难忍,但老伴说
她背部皮肤根本不热,与常人无异。也曾在瑞安医院就诊,从皮肤科到神经内科,
再到中医科,均无果而返。来诊时背热已半月,夜不能寐,紧张不安,我诊其脉
沉而细,两尺尤甚,证乃肾水不足,虚火内扰,以知柏地黄丸加淮小麦100克、
龟板30克、龙骨牡蛎各30克、百合60克、白薇12克、地骨皮15克,黛力新
每日一片,服三剂,背热大减,已能安睡,坚持调理四周,以防复发。
西郭打索巷李老太65岁,大前年冬,患背热来诊。自年初丧偶后,郁郁寡
欢,渐背部灼热,严重时腰骶及大腿内侧均感灼热难忍,时轻时重,白天还勉强
过去,至夜间辗转不安,须打蒲扇或背贴大理石墙方感舒畅。面黄肌瘦,心烦不
宁,头晕如醉,神疲肢软,我诊其脉细无力,证乃血虚阳浮,以当归补血汤加味
治疗:黄芪100克、当归12克、生熟地各15克、知母10克、龙骨牡蛎各30
克、六曲12、厚朴花12,服药四剂,背热明显减轻,此后以原方出入,调理逾
月,症状完全消失。
背热症往往以老年人为多,病人年龄一般都在60岁以上。本病在临床上较
为罕见,应可归为“怪病”一类。正因如此,故很多病人罹患此疾后,不知如何
治疗与调理,而常规体检一般都会正常,既然诊断不明,西医治疗也就无从入手。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年高体衰,津液不足,气血亏虚所致,一般分阴虚火旺、血
虚阳浮二型,以阴虚火旺为多见。临床上若能精确辩证,突出一个“虚”字,以
补入手,疗效明显。从医以来,遇到此类病人十余例,经过悉心调理,大多能痊
愈而归。一得之见,仅供参考。

同样被沈老师深情注视着的,还有外公---从旧时大院里走

来的三少爷,在经历过变故之后,老来仍能怡然安静地走在现代
的时光里,甚至察觉不出他的外孙正隔着车窗投去深情的一瞥,
也许,慈祥的老人不知道,他的外孙深情注视的,还有独属于那
个时代的芳菲!

一手拍着孩子午睡,另一手抓着书的确不是件风雅的事,

但却是惬意的。《空鸟笼》一共分为闲情、亲情、尘世、为师四
辑,每一篇都充满泥土的气息,我总想席地而坐,领略一番“大
隐隐于市”。印象里男人出书,要么纠葛于政治,穷讲一番“道理”;
要么散淡成诗,飘逸洒脱如陶渊明,没人因为专情于日常小事而
失了男人的风度和一番“作为”的。然,城市的焦躁、动车事故之
殇、人心不古并没有将沈老师拉入愤世嫉俗的泥沼------他好似生
活在真空中,于焦躁、虚伪绝缘,他在俗世里轻盈冷静的思考,
感染感动着我们。例如:7.23动车事故何等惨烈?世人或嗤鼻
于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或悲悯在事故中逝去的生命,唯有沈楚
老师,独辟蹊径、一阵见血的指出事故之殇非一日之寒。因为暴
利催生的“三聚氰胺”、被催熟的脆生生的瓜果蔬菜、因“别输在起
跑线上”而催促的“小鸡快跑”,这些才是真正的速度之恶!

又如《如何做邻居》、《好书只买不借》、《三重窗》《我

也捐一点》皆带给我一反常态的深思。按说,本来我是没资格写
读后感的,我常常要面对“黔驴技穷”的尴尬,一本绿意绵绵的《空
鸟笼》读完,我不由地在心里大声叫好,但究竟好在哪里?或许
是沈老师在素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朴实的情感早已点中了我的
笑穴软肋,姑且写写吧,写了等于又加深了一次印象,不写就好
像没读过一样。还请各位移步沈楚老师的博客或是问他索一本
《空鸟笼》吧,写得不好,请见谅!

为何要挂只空鸟笼?其实在第二篇,作者就道出了缘由:

坚持买空鸟笼的是他的妻子---那位美得如水的女人,买只空鸟笼
挂在屋檐下,一则是怕鸟囚在笼中,翻飞挣扎弄伤了飞天的翅膀,
二是只要心中有鸟,便能坐于后方品茶听鸟鸣,如此离谱的理由
便是养鸟的最高境界!

我明白了:沈老师是想告诉我们,这世界上不仅仅有钢筋

水泥混合的搅拌声,不仅仅只有汽车的尾气和市侩的嘈杂,更有
如来自天籁的鸟鸣音----就看你有没有那份闲情逸致去聆听了。
回头再翻看开篇《自序》:“而我到了四十而愈惑---书读得越多,
越觉得读得太少;文字写得越多,越觉得写得不好了……但愿空
空素淡之文字,能给读友添上几声惬意的鸟鸣。”如此谦和,便
让我在赞赏之余又生出深深的敬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