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模拟试卷(定稿)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附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注意:本试卷共23题。
2.请将所有答案用黑色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则不予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复行数十步,。
(《桃花源记》)3.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4.小明在演讲中引用《<论语>十二章》里的“,”来闸释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吕文懿勤学,至老不倦。
居秘阁①,图书左右,有得即识之,手录口诵,自晨至昃②不辍。
暮归,少暇,即为门人诵解书史。
退则吾伊③声复达于外,盖寝不移时④而起。
所修《宋元通鉴续编》,义例⑤精甚,有先儒所未到者。
书成,须发殆白。
[注释]①秘阁:古代宫中收藏珍贵图书之处。
②昃(zè):指日西斜。
③吾伊:伊吾,咿吾。
读书声。
④不移时:不一会儿。
⑤义例:明义理的事例。
5.乙文作者,他是(朝代)文学家。
(2分)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穷冬烈风()(2)有得即识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A 卷〔共100 分〕第一卷〔选择题共18分〕一、根底学问〔9 分,每题3分〕1.下面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早春的风还很凌厉,刮在她的脸蛋〔xiá〕上生疼,她不由把围巾又往上拉了拉。
B.晶莹剔〔tì〕透的水晶挂在她的脖子上,衬得她俨然舞会上最秀丽的天鹅。
C.放牛娃第一次坐船,在船上呆呆地拿着竹篙〔gāo〕,不知道该怎么用。
D.壮汉表演的火中取栗〔sù〕,赢得了围观群众阵阵的叫好声。
2.以下语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村民们因地治宜,把往年的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果园。
B.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超群的魔法师,卓跃的雕刻家!C.嫁一个好男人是每一个女人的终生大事。
D.用笔写字与电脑输入的交锋,往深里说也算是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冲突。
3.以下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期望他们不再像我……然而我有不情愿他们由于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
〔展转:同“辗转”,形容生活担忧定,处处奔波。
〕B.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制造一个秀丽的黄昏。
”〔云翳:指丰富多样的经受、体验。
〕C.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痴想:只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想法。
〕D.风里带来些翻的泥土气息……都在微微潮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形容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 题〔共9 分,每题3 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臵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行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初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初三模拟考试语⽂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模拟考试要来之前,做好相应的语⽂模拟试卷的复习,会让你在语⽂模拟考试中如鱼得⽔。
以下是⼩编给你推荐的初三模拟考试语⽂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三模拟考试语⽂试卷 ⼀、基础•运⽤(共27分) (⼀)选择题。
下⾯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铅笔把对应题⽬的选项字母涂⿊涂满。
(共14分。
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完全正确的⼀项是 A. 静谧(mì) 惬意(qiè) 绮丽(qí) 万籁俱寂(lài) B. 联袂(mèi) 斟酌(zhó) 游⼷(yì) 称⼼如意(chèn) C. 分泌(mì) 诘责(jié) 追溯(sù) 刚正不阿(ē) D. 蓓蕾(léi) 巢⽳(xué) 模样(mú) 层峦叠嶂(luán)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A. 少扔⼀些垃圾,少开⼀次私家车,……这些“微不⾜道”的做法汇集起来,也许会让我们的城市⾯貌换然⼀新。
B. 在今年5⽉8⽇的第⼗⼆届绿茶节上,四⼤绿茶产地的制茶⾼⼿展开了精彩对决。
C. 习总书记的“扣⼦论”,通俗易懂,⾔简意该,在青年学⼦中产⽣强烈反响,也引起⽹络关注与热议。
D. 我校发起的为⼭区孩⼦捐赠图书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爱⼼市民勇跃捐书。
3. 结合语境,在下列句⼦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项是 ①马来西亚MH370失联这起事件告诉⼈们,现有的飞⾏安全机制漏洞甚多,是时候考虑更多技术措施以了。
②古⼈云:“ 。
”我想,课堂是学⽣⽣命⾃由成长的场所,我们的课堂应给学⽣提供⼴阔的思维空间和充分的交流时间,还学⽣⼀⽅⾃由天地。
A. ①句填“推陈出新” ②句填“⼋仙过海,各显其能” B. ①句填“推陈出新” ②句填“海阔凭鱼跃,天⾼任鸟飞” C. ①句填“亡⽺补牢” ②句填“海阔凭鱼跃,天⾼任鸟飞” D. ①句填“亡⽺补牢” ②句填“⼋仙过海,各显其能” 4.下⾯语段横线处标点使⽤正确的⼀项是 韩国“岁⽉”号客轮沉没事件中,失踪乘客家属乃⾄韩国民众被⼀个残酷的现实所触动①客轮发⽣严重倾斜后,船上300多名学⽣中⼤多数仍然按照船⽅指⽰留在船舱中待命,最终与客轮⼀同沉没②⼀些没有听从指⽰的学⽣反⽽因此获救幸存。
初三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窈窕(tiǎo)颐养天年(yí)破釜沉舟(fǔ)B. 沉湎(miǎn)融会贯通(huì)风驰电掣(chè)C. 混淆(xiáo)恣睢(zì)耳濡目染(rú)D. 翻箱倒柜(guì)沧海桑田(cāng)鸿鹄之志(hú)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调兵遣将美轮美奂颠沛流离B. 瓮中捉鳖饮鸩止渴破釜沉舟C. 耳闻目睹恣意妄为震耳欲聋D. 指鹿为马翻箱倒柜沧海桑田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居民拥有私家车的越来越多。
B. 为了预防传染病,学校加强了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C. 研究表明,每天喝牛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D.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玉树临风胸有成竹振聋发聩B. 震天动地风驰电掣沧海桑田C. 翻箱倒柜瓮中捉鳖耳濡目染D. 指鹿为马饮鸩止渴沧海一粟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但里面的许多故事仍让我百看不厌。
B. 这次考试我得了满分,真是侥幸得很。
C. 在这次篮球比赛中,我们的队伍险些被对方打败。
D.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二、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第一奇书”。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悲剧。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这部小说的主要背景是什么?2. 简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初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1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2分)A. 即使B. 既然C. 尽管D. 不但(1)_________他身体不好,但仍然坚持工作。
(2)_________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D. 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诗句填空。
(2分)(1)“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2)“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4.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文学常识填空。
(2分)(1)《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_。
(2)《出师表》是_________写给_________的表文。
5.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
(2分)(1)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_________,不断努力。
(2)面对困难,他_________,毫不退缩。
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20分)《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缘溪行:_________(2)悉如外人:_________7.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pdf版含答案)(山东地区)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pdf版含答案)(山东地区)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16分)三、(7分)答案解析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B.水尤清冽尤:格外C.日光下澉澈:清澈D.悄怆幽速悄怆:凄凉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全石以为底天子为动B.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C.潭西南而望人不知而不愠D.心乐之处处志之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选文写小石潭及周围景物,先移步换景,发现小石潭,又定点观察,由远及近。
B.选文写游鱼,运用由面到点的写法,先总写鱼的数量和状态,后特写鱼儿活动、潭底鱼影。
C.选文写潭水,“怡然”“俶尔”“翕忽”等词动静结合,侧面写出水的清澈。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仅单纯的景物描写,还融入了作者被贬永州的苦闷心情。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共8分)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
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
”乃为齐见鲁君。
鲁君曰:“齐王惧乎?”。
曰:“非臣所知也,臣来吊”足下。
”鲁君曰:“何吊?”曰:“君之谋过矣。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鲁君曰:“子以齐装为熟胜哉?”对曰:“鬼且不知也。
”“然则予何以吊寡人?”曰:“齐、楚之权敌”也,不用有鲁与无鲁。
足下岂如全众而合二国之后哉!楚大胜齐,其良士选卒①必隆”,其余兵足以待天下:齐为胜,其良士选卒亦登。
而君以鲁众合战胜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其见恩德亦其大也。
”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节选自《战国策》)[注释]①吊:悼念死者。
②与:赞助,帮助。
③权敌:势力相当,势均力敌。
④选卒:挑选出来的民卒、精兵。
⑤殪(y】):死。
9.用“/”为文中画“上”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3分)子以齐、楚为孰胜哉?11,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张丐是怎样说服鲁君撤兵的。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试卷以及答案

初三模拟试题一、语言运用1.下面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改正。
(2分)①对于不文明守纪的同学,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②要想学好英语,必须认真用耳朵听,还要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好笔记。
2. 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6分)《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写道: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这段文字是__________描写,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滔滔白浪”与“大胡子”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__关系,构造了_______短语。
请仿照画线句子,仿写一个句子。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满分8分]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帏②绝编③,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因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帏: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帏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借指读书刻苦。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患.记问不若人②或.中夜不寝时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独下帏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②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也。
5.通过本文“司马光好学”的故事,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三、说明文阅读[满分15分]转基因食品安全吗?①欧盟委员会19日正式批准进口销售转基因玉米Bt-11及其罐头制品,这是欧盟自1998年后首次批准在其成员国内销售转基因食品。
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争议,也引起了许多欧盟民众的担心。
争议与担心的焦点是:转基因食品到底安全吗?②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技术加入了外来基因或去除原有基因的食品。
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带详细答案

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带详细答案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带详细答案中考语文其实难度并不大,平时多做模拟测试卷,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应该分数都不会很低。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以及参考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2分)(一)古诗文积累(12分)1.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关雎》)(2分)2. , !风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分)3.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分)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
(2分)5.是?幸福是苏轼“ ,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闲自得。
(2分)6.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你再写出意思连续的两句。
(2分) ,。
(二)语言运用(10分)静夜独处,突然停电了。
睡下早了点,出去走走又太晚了,只好呆呆坐在桌前。
无边的静mì中,不知是月色还是微风悄悄穿过窗纱,掀开了闲置案头的那本《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看见,远古时代一个白露① (A迷蒙 B迷茫C迷惘)的清晨,在水天相连的地方,出现了一只洁白的飞鸟。
沉重的翅膀与眼睫上异域的冰霜,证明它从很远的地方飞来。
当它终于看到一条流动在苍茫大地上的玉带时,像找到了② (A牵肠挂肚 B梦寐以求 C魂牵梦萦)的故土,突然间热泪盈kuànɡ。
就在它奋力张开双翅投入母亲的怀抱时,一粒圆润饱满的种子从它颤动的羽翼间掉下来,轻轻坠入了温暖的水里。
不知沉睡了多久,种子醒了,它在碧绿的水里照见了自己的同样碧绿的影子。
但它不知道自己的来历,不知道自己将被人们叫做蒹葭或芦苇,不知道每年冬天来临、候鸟南迁的时候,飞鸟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它的故乡。
它更不知道,命运让它在这里落地生根,是要③ (A给予B赋予C赐予)它的生命以崭新的意义□一个女人将因它而美丽□一个男人将因它而遗憾千年□一首诗将因它而成为千古绝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市开明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随堂练习初三语文试卷一(22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故弄悬虚,幸福也不会总在天际闪烁.光芒耀眼夺目,它常在平淡中悄.然降临,你需以平和之心静静体验幸福。
贫困中相儒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这些幸福啊,像一粒粒点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
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4分)2013年淮安市周恩来读书节开幕式在涟水大剧院举行。
①本届周恩来读书节相继陆续推出“恩来讲坛”、“中国梦,我的梦”主题征文等系列主题活动。
周恩来读书节自创办以来,②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培养了全市人民的读书热情,营造了“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3.为了凸现淮安人文底蕴,扩大淮安文化影响力。
近日,我市面向社会征集3个最具代表性的“淮安符号”。
目前,“淮扬菜”“淮海剧”“周恩来”“西游记”“明祖陵”等成为最终的候选“符号”。
请你仿照示例,从另外四个候选“符号”中选择一个向组委会推荐,简要阐述你的推荐理由。
要求:凸显符号的文化特点,不超过20字。
(4分)示例:淮扬菜,口味平和,南北皆宜,彰显了淮安特殊的地理文化。
选择:▲理由:▲4.如果用“三十六计”来解读《吴用智取生辰纲》,我们会发现吴用在“智取生辰纲”过程中灵活运用了很多的计谋。
如好汉们在黄泥岗林中休息,运用的是“以逸待劳”之计。
请你说说“混水摸鱼”之计对应了本回情节中的什么内容。
(2分)答:▲5.诗、文名句填空。
(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
(8分)必答题:①▲,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②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③▲,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⑥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选答题:⑦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晏殊《蝶恋花》)⑧▲,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⑨▲ ,入云深处亦沾衣。
(张旭《山中留客》)⑩毕竟西湖六月中,▲。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6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
(16分)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一百许.里▲②千转.不穷▲③猿则百叫无绝.▲④横柯上.蔽▲7.翻译句子。
(4分)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8.富春江山水为何会使“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产生“息心”“忘反”的心理?(4分)9.请你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一句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这句话展现的奇异景色 (60字以内。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17分)一箸脆思蒲菜嫩①蒲菜,俗名蒲儿菜,是淮安的传统名菜。
它是香蒲根部的茎芽,所以又名蒲芽,《西游记》中称它叫蒲根菜,古书上则称之为蒲、蒲蒻。
②人类食用蒲菜并不仅限于淮安,蒲菜入宴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周礼》上即有“蒲菹”的记载。
《诗经〃大雅》云:“其蔌维何?维笋及蒲。
”“蒲”就是香蒲没入淤泥的嫩茎。
这句诗意思是韩候去娶妻,路过屠邑(今陕西西安东部),屠邑的显父即以竹笋和蒲菜来为他饯行。
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食物种类和范围也在不断变化,蒲菜逐渐不再被人们普遍食用了。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蒲菜味美,但“今人罕有食之者。
”④在淮安却不一样。
淮安水乡泽国,盛产芦蒲,不但早就有吃蒲菜的传统,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汉代文学家枚乘所撰的《七发》中,借作品中的人物吴客之口,叙述精美的食物,说:“刍牛之腴,菜以笋蒲。
”(意思是用小牛的肥肉,与竹笋、蒲菜一同烹制)。
相传南宋初年,抗金名将韩世忠坚守淮安城时粮食断绝,他的夫人梁红玉便用蒲菜作餐,犒劳将士,军民同心协力,使淮安城“兵仅三万而金兵不能犯”,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
后人为了纪念梁红玉,特创作淮扬名菜“红玉列兵”——以红色虾仁配一段段排列整齐的蒲菜,虾仁如将帅,蒲菜如列兵,赏心悦目,鲜美爽口,文化与佳肴同食,真是沁人心脾。
淮安蒲菜,不仅是一种美味,更凝聚着一种文化。
⑤明清以来的诗文小说中,也常赞美淮安蒲菜。
明代淮安人顾达,曾作《病中乡思》一首,诗云“一箸脆思蒲菜嫩,满盘鲜忆鲤鱼香。
”(箸:筷子)别人思乡,以描绘家乡山水人情来表达;顾达思乡,却颂扬家乡蒲菜,别具一格,足见淮安人对蒲菜的深情!吴承恩更是将蒲菜写进《西游记》中。
第八十六回,孙悟空在隐雾山打死豹子精救出唐僧后,一同被解救的樵夫邀请师徒四人到家中,奉献几品野菜酬谢,“蒲根菜并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
”⑥开国总理周恩来,在别离家乡淮安后,除了老家院里的那株腊梅,对蒲菜也是一往情深。
在他宴请外国友人的菜单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淮安蒲菜。
⑦为什么到了明代,蒲菜在别的地方“人罕有食之”,而淮安人仍将它当美菜来食用呢?主要因为淮安蒲菜的味道很美。
淮安的水土适合蒲菜的生长。
淮安蒲菜以万柳池、勺湖、夹城等地所产为佳,其中尤以万柳池、天妃宫一带蒲菜最为著名。
这里池水浅、淤泥深,水质优良,所产蒲菜,如羊脂玉管,饱含嫩汁,壮而不老,清香爽口,嫩脆若笋,营养丰富,为蒲菜佳品。
⑧蒲菜不仅是美味佳蔬,而且是食疗良药。
蒲菜味甘性凉,能清热利水。
久食有轻身耐老、坚齿明目聪耳之功,生吃有止消渴、补中气、和血脉之效。
(选文有删改)10.阅读全文,说说淮安的蒲菜为什么能成为传统名菜。
(4分)11.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写抗金英雄梁红玉的故事有何作用。
(5分)12.说说文章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13.阅读全文,赏析文题“一箸脆思蒲菜嫩”的妙处。
(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17分)寒夜生花①今冬大兴安岭奇寒。
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三十七八度间徘徊。
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年。
②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是霜花!③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
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底,而是满窗盛开!④霜花姿态万千。
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
当然,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
你要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
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
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
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⑤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
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里也有离人的眼泪!⑥在这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也是最黑暗的时刻。
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好像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
白昼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
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花,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⑦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
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
还有那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两层变成了三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⑧第二天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花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四蹄或是尾巴。
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
⑨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
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⑩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
有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逝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
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
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花,让我所爱的,再度与我的呼吸共融。
⑪还能闻出香味来?是啊,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
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吗?我把这话说与身后发问的人,回首处,却看不见人影,只有门楣处的红灯笼,在寒夜里一闪一闪,像是在跟我搭话。
14.作者笔下的霜花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加以概述。
(4分)15.文章第①段中写山林中的飞鸟、河流下的鱼、街头的人们有什么用意?(5分) 16.请赏析文中第⑪段中加框的句子。
(4分)17.依据文章看,霜花给予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或人生启迪?(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18分)父亲的鞋子①那年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
“没上农药化肥,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
”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
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来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
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
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②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
你们家里,我连一片砖都没有为你们添过,没操过一点心,也没帮过一文钱,我真的不好意思。
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
我不住地说,您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你就别想多了。
③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记性差,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
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包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