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灰砂桩加固后加载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
群桩施工中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 .i guU i r t o i c n eh o g ,hni g 2 20 , hn ; 1J ns n esy f e eadT cnl y Z ej n 10 3 C ia a v i S n c o a
一
边缘 埋深 2 0m处 的孔 隙水 压 力实 测 曲线 ; 2为上 图 港 二 区孔 隙水 压力 的监测 资料 。
般 规律 , 为进一 步 开展 研究提 供基础 。
1 孔 隙水 压 力 变 化 规 律
Th a o o e wa e e s r a s d b l se e i s drv n n t e l w f p r t r pr s u e c u e y c u t r d p l i i g a d i e s
i fu n e t he s r o n i g e v r n e t n e c o t u r u d n n i o m n l
0 引 言
群桩施工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孔隙水压力变化也非常复杂 ,
难 以象单桩一 样从 理论 上获 得满 意 的解答 。通 过 实
与土层 性质 、 桩群 的桩数 、 置形 式 以及 沉 桩 的速率 布 有关 。通过 对 多个 不 同地质 条 件 、 同桩数 、 同布 不 不 置形 式等 打桩工 程 的监 测 , 现 在 打桩 过 程 中产 生 发
(. 1江苏科技 大学 , 江苏 镇江 2 同济大学 , . 上海 209 ) 00 2 220 ; 10 3
摘
要: 通过对上港二区 、 正大广场等多个打桩工程 中产生 的超孔 隙水压力 实测资料 分析 , 总结 出软土地 区挤 土群桩施 工引
强夯法处治软土路基时的孔隙水压力监测

显著降低 。大量的工 程实践 证 明, 强夯 法具 有加 固效果 显 著 , 使 用 设备简单 , 施工 方便 , 速度 快 , 使用经 济等 特点 , 既 可提 高地 基
的承载力 , 又能增 强其抗 液化能力。
2 O o o 3 O o o
4 0 o Leabharlann 6 . 0 ~7 . O 7 . O ~8 . O
满 足公 路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 , 包括改善 地基土 的变形特性 和渗透性 , 提高其抗剪强度 和抗 液化能力 , 消除其他 的不 利影 响。
可以说 , 软土路基处治 的 目的就是 提高公路路 基的稳定 性和承 载 能力。
在施工 中, 使用强夯法进行软土地基处治需确定 以下主要参数: 1 ) 有效加固深度。根据现场试夯实验 或 当地施 工经验确 定 ,
强 夯 法 处 治 软 土 路 基 时 的 孔 隙 水 压 力 监 测
李 晋 旺
( 山西省晋中路桥建设集 团有限公司 , 山西 晋中 0 3 0 6 0 0 )
摘
要: 介绍 了强夯法处治软土路基的原理 , 并 对主要参 数的确定 方法进行了说明 , 着重 阐述 了孔 隙水压 力监 测的流程 及重要性
一般随粘性含量和含水量增大而减小 。 使用强夯法进行软土路基处治 , 就是将一 定质量 的夯锤从 适 土层情况确定 ,
当高度 自由下落 ( 见图 1 ) , 对地 基土施 加强 大 的冲击 能 , 在地 基 土中产生冲击波和 动应力 , 从 而提 高地基 土 的强度 , 改善 土 的物
理力学性能 。使用强 夯法加 固的路基 , 承载 力 明显提 高 , 沉 降量
在缺少试验 资料 和当地经 验时 , 也可 以按照表 1 进行预估 。
有孔管桩静压沉桩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室内模型试验分析

表 $P制备土样物理参数
7JFQL$P7[LT[.GUKJQTJIJRLHLIGNSTILTJILOGNUQGJRTQLG
含水率 ‘
密度 ‘ 重度 ‘ 液限 ‘塑限 ‘ 塑性 渗透系数 ‘
孔隙比
e
! 9,-G@[$ ! 82,G@[$ e e 指 数 ! -G,%@5$
03/01 5/53\ 5/]3
工业建筑63451 年第 01 卷第 0 期
)+平面分布# S+剖面分布& 5+管柱# 3+孔压计&
图 [6孔隙水压力计分布示意 Z(9=[6PB<%-B<G)&(-#()9’)G ,I#(%&’(S$&(," ,I
W,’<U)&<’W’<%%$’<9)$9<
$&0 P 试 验 步 骤 对静压管桩过程产生超孔隙水压力数值进行监
测"整个试验的主要路线’确定沉桩位置2确定桩身 刻度2确定原始频率模数2确定模型桩开孔所对方 向2沉桩过 程 中 的 数 据 采 集 2 保 持 土 体 含 水 率 稳 定2沉桩完成后的数据采集&
66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5$ 为了便于对沉桩 过程引起桩周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进行监测"须用 黑色记号笔在模型桩桩身间隔 54 -G处进行刻度 标 记#3$ 在数据采集 之 前 需 要 对 原 始 频 率 模 数 进 行 采 集#[$ 沉桩速率按照 +K+H ?? _\[ 的 要 求 进 行"整 个 过程设计为 ?\ B#0$ 为 了 防 止 试 验 过 程 中 土 体 中 水 分因蒸发而过分散失"需要使用不透水塑料膜将模 型箱土体表面处进行密封#?$ 静压沉桩模型试 验 过 程中进入管桩内腔的孔隙水集水较少时"可以考虑 储存在管桩内腔中#若集水过多"可以考虑用导管采 取抽水方式将其排除&
地基处理与加固简答题

[题型]:简答题1.试述换土垫层的作用。
答案:换土垫层的作用:①提高地基承载力,并通过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减少垫层下天然土层所承受的压力,从而使地基强度满足要求;②垫层置换了软弱土层,从而可减少地基的变形量;③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④调整不均匀地基的刚度;⑤对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或季节性冻土等特殊土,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或部分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胀缩性或冻胀性。
难度:42.试述排水固结法的加固原理。
答案:在饱和软土地基上施加荷载后,土中孔隙水慢慢排出,孔隙体积不断减小。
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同时,随着超静孔隙水压力的逐渐消散,有效应力逐渐提高,地基土强度逐渐增长。
难度:33.试述水泥土深层搅拌法的加固机理。
答案:是基于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有别于混凝土的硬化机理。
它主要包括:①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应;②离子交换和团粒化作用;③硬凝反应;④碳酸化作用。
难度:54.深层密实法主要包括哪几种方法?砂井与砂桩的区别是什么?答案:(1)深层密实法主要包括:爆破法;强夯法;挤密法;水泥粉媒灰碎石桩。
(2)砂井与砂桩的区别:挤密法中的“砂桩”与堆载预压法中的“砂井”的作用区别主要在,前者是挤密地基,一次桩径较大,桩间距较小;后者的作用主要是排水固结,所以井径较小,井距较大。
难度:65.人工挖孔灌注桩在施工时应注意那些问题?答案:(1)定位准确,并由专人负责,(2)保证桩孔的垂直度和平面位置,(3)防止土壁坍落及流砂,(4)孔桩应采取混凝土护壁,(5)应及时排除井底积水和清孔。
难度:46.建筑物对地基的基本要求?答案:无论是天然地基还是人工地基,均应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不发生剪切破坏或丧失稳定;不产生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的沉降变形,以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难度:3。
粉喷桩施工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分析

(. 1泰州长江公路 大桥建设服务指挥部, 江苏 泰 州 2 5 0;. 2 3 02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上海 3江苏省长江公路 大桥建设指挥部 ,江苏 泰州 25 0) . 2 0 3
摘 要: 依托江苏某省道软基处理工程对桩周土压力和超孔 隙水压 力进行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 明: 粉喷桩施工过程 中桩周土体 同步产生较 大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 随离桩距 离增大而减小; 工完 施 成后 1 、 内超孔 隙水压力基本消散 完毕;粉 喷桩施工速度越快,土体 中产生的超孔压越大;超孔压 ,时 J
Ke r s ot olDr t xn ou ; xes oe tr rsu e E rhpes r y wo d :S fsi ; y e igclmn E cs r e es r; at rs e j mi p wa p u
0 前 言
粉 喷桩 是深 层搅 拌 桩 的一种 。在 饱和 软粘 土 中 进 行粉 喷桩 施 工 , 由于 粉喷 桩喷 粉压 力大 ,叶片搅
(.azo a g e i r g w yB i eC nt co S ri s a at s JaguT  ̄ o 2 50 ,hn ; 1 Ti uYn t Rv Hi a r g o s ut n ev e He砌u r r ,ins a h u 23 0C ia h z e h d r i c e 2 p r n ii n ier gS ag a a tn nvri, hn hi 204 , hn; . at tfCvl gnei ,h nh iioogU ie t Sag a 0 20 C i De me o E n J sy a 3 ins agz i r gwa r g os u tnHe由 ure , i guT ̄ o 2 50 ,hn ) JaguY nt Rv h y i e nt co a atr Ja s a h u 23 0 ia e e Hi B d C r i s n C
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

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摘要]钻孔灌注桩目前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因属隐蔽工程,成桩后质量检查比较困难,且由于软土的特殊性质,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根据多年水利施工实践,我对其中一些主要的质量通病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 缩径1.1产生的原因(1)清孔不彻底,泥浆中含泥块较多,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引起桩顶周边夹泥,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
(2)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造成混凝土桩身夹泥或缩颈。
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成桩后形成护颈。
1.2防治措施预防缩径的关键是控制泥浆比重,确保泥浆能保持孔壁平衡。
(1)使用直径合适的钻头成孔,根据地层变化配以不同的泥浆。
(2)成孔施工时应重视清孔换浆,在清孔时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预防清孔后的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局部坍塌,导致缩径的产生。
2 断桩2.1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拌和物发生离析使桩身中断。
(2)灌注中,发生堵塞导管又未能处理好;或灌注中发生导管卡挂钢筋笼,埋导管,严重坍孔,而处理不良时,都会演变为桩身严重夹泥,混凝土桩身中断的严重事故。
(3)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而后灌注的混凝土冲破顶层与泥浆相混;或导管进水,未及时作良好处理,均会在两层混凝土中产生部分夹有泥浆渣土的截面。
2.2 防治措施(1)导管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混凝土的重量;内径应一致,其误差应小于±2毫米,内壁须光滑无阻,组拼后须用球塞、检查锤作通过试验;导管最下端一节导管长度要长一些,一般为4米,其底端不得带法兰盘。
(2)导管在浇灌前要进行试拼,并做好水密性试验。
(3)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与拔管速度,导管不宜埋入混凝土过深,也不可过浅。
及时测量混凝土浇灌深度,严防导管拔空。
(4)经常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确保其符合要求。
3 桩顶局部冒水、桩身孔洞3.1 产生的原因(1)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过大,导管内外混凝土新鲜程度不同,再加上灌注过程中上下活动导管过于频繁,致使导管活动部位的混凝土离析,保水性能差而泌出大量的水,这些水沿着导管部位最后灌入的、最为新鲜的混凝土往上冒,形成通道(即桩身) 。
有孔管桩静压沉桩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分析

1BCDEFGD& !" ,’#N’&,%&$#@&LN%("^("H_\(*NNRRN-&,R&LN\(\N_\(*NM(&L L,*N%" &LN)")*@&(-%,*$&(," ,R&LNN?-N%%\,’N M)&N’\’N%%$’N)"# &LN’)#($%,R\*)%&(-‘,"NMN’N#N#$-N# #$’("H&LN%&)&(-%("^("H\(\N_\(*NM(&L L,*N%," &LNQ)%N,R -@*("#’(-)*-)S(&@N?\)"%(," &LN,’@;C--,’#("H&,N)’&L \’N%%$’N&LN,’@" &LNN?\’N%%(," QN&MNN" N?-N%%\,’NM)&N’ \’N%%$’N)"# ,SN’*@("HNRRN-&(SN%&’N%%MN’N)*%,#N’(SN#;J(")**@" &LNS)’(N&(N%,RN?-N%%\,’NM)&N’\’N%%$’NMN’N -,"&’)%&(SN*@)")*@‘N# QN&MNN" \(\N_\(*NM(&L,$&L,*N)"# \(\N_\(*NM(&L L,*N%#$’("H%&)&(-%("^("H_\(*NQ@-,8Q("("H M(&L N"H("NN’("H-)%N%;ULN-L)"HN’NH$*)&(," ,RN?-N%%\,’NM)&N’\’N%%$’NM)%’NSN)*N# #$’("H&LN%&)&(-%("^("H \(\N_\(*NM(&L L,*N%;ULN’N%N)’-L ’N%$*&%%L,MN# &L)&&LN\(\N_\(*NM(&L L,*N%-,$*# )--N*N’)&N&LN#(%%(\)&(," ,R&LN N?-N%%\,’NM)&N’\’N%%$’N#$’("H%&)&(-%("^("H\(*N" )"# ’N#$-N# &LN8)?(8$8 ,RN?-N%%\,’NM)&N’\’N%%$’N; HI.JKELC& \(\N_\(*NM(&L L,*N%# -@*("#’(-)*-)S(&@N?\)"%(," &LN,’@# N?-N%%\,’NM)&N’\’N%%$’N# ,SN’*@("HNRRN-&(SN %&’N%%# \(\N_\(*NM(&L,$&L,*N
饱和粘土中单桩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分析

o 8A 1 ) . (f ) 53一( 7 譬
( 5 )
() 6
:2n ) .3 一 .8 1( +17 Af 0 5
_ ‰ 1. 厂. I n +7 o 1A 5 3 8
塑性区半径 :
() 7
() 8
E——土 的弹性模量 ; 人们利用 圆孔扩张理论来研究沉桩挤 土效应 , 并在此基础上 式 中 : 土 的泊 松 比 ; 发展 了许多方法。vei1将单桩 贯入过程模 拟为无 限 土体 中孔 Sl c]
维普资讯
第3 3卷 第 3 5期
・
1 ・ 0
2 7年 1 0 0 2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 I TECTURE
V0 . 3 No 3 J3 . 5 De . 2 0 c 07
文章编号 :0 962 (0 7 3 .0 00 10 —8 5 2 0 )50 1.2
映超孔 隙水压力随深度变化 的规律 。而文献 [ ,] 3 4 及实际测量 都
Ao ( r } g一一 R / ) _
△ : 0
J
.
() 1
表明, 超静孔隙水压 力的大小几乎 随深度呈线性增 长。在 桩侧摩 擦力沿深度线性增加 的假 定下 , 结合小 孔扩 张理论 , 以求 得桩 可 周 土中初始超静孔 隙水压力 的表达式为 :
符。
与扩张理论估算 的结果对 比后 认为两者不尽相 对于服从 Mo r o l b屈服准 则 的饱 和 土体 , h— u m C o 圆柱 孔扩 张 些资料进行分析 ,
弹性 区应力增量 :
A , ( r 1 a= R /)
以上为传统 的小孔扩 张理论计算结果 , 和软粘 土中沉 桩引 饱 起 的桩侧超静孔隙水压力在平 面上基 本按对数衰减 , 但其不 能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 大多埋藏于填 土层 下部 , 未 形成一个完整 的层 次 。勘察 也发 现软 土 层 在 局 部地 段 具 有 多层 性 , 在 浅部 软土层 下 有一 层 强 度 较好 的粉 质 黏 土层 , 其 下 又 出现强度 差 的软 土 层 , 但 是 下 部软 土层 随 深 度 的 增加 强度 也逐 渐增 高 , 这 是 两 个 不 同 时期 和 环 境 下 形成 的软 土层 , 银川 地 区 的软 土 层在 双城 门地 段 的 分布 比较典 型 。 天然 软土 层 的埋 深 及厚 度在 水平方 向上 起伏 不 等, 多数埋 深 2~ 3 m, 个 边地 方埋 深 在 5 m 以下 , 层 厚0 . 5~ 3 .0 m, 双城 门区域勘 察 揭示 最 大层 厚 6~ 1 3 m。 软 土 层 的 力 学 性 能 差 , 承载力 8 0 k P a左 右 J 。主要 特 征 为 含 水 量 较 高 、 黏粒含量高 、 可 溶
第 1 5卷
第2 3期
2 0 1 5年 8月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Vo 1 .1 5 No . 23 Aug .2 01 5
8 9 — 0 5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n  ̄ n e e i f n g
2 0 1 5年 4月 7日收到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5 1 3 6 8 O 5 O) 、 宁夏 区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 2 0 1 3 0 1 ) 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 马文国 , 男 。博士研究 生。研究方 向 : 岩土工 程。E -
ma i l : mwg @n X U. e d u . c n。
生很大的初始超静孔 隙水压力 , 在建筑物密集 的地 区会 对 周 围各 种 设施 环 境 产 生 很 大影 响 , 此后 随着 时间 的增加 超静 孔 隙水 压 力逐渐 消散 。但 是关 于各 种 沉入 桩施 工产 生 的超 静孑 L 隙水 压力 及沉 桩结 束后 的超静孔隙水压力 的消散 的问题开展得 较多 ' 8 J ,
中 图法 分类 号 T U 4 3 2 ;
文献标志码
A
关 于确 定软 土地 基 中超静孔 隙水压力 的产生 和
Mo h r - C o u l o m b ( 简 称 M— C准 则 ) 强 度 准 则 结 合 有 限 元方 法对 灰砂 桩加 固的软土 地基 上分级 加 载所产 生 的超 静孔 隙水 压力 进行 计算 。计算 了施 工过 程和 施
中 国地 震 局 黄 土地 震 工 程 重 点 实 验 室 , 兰州 7 3 0 0 0 0 )
摘
要
研究 了湖相沉积软土在灰砂桩加 固后 随着上部结构 的分 级加 载及 后期地基 中超静孔 隙水压力 的变化情况 。以银川
地 区广泛分布的湖相沉积软土的地质条件为背景 , 利用灰砂桩加 固软土地基 , 其原理 是基于 生石灰吸水膨胀发 热吸 收土 中的
银川软土地质条件及 特征
银川 地 区的软 土主要 分 布在一 级 阶地 和二级 阶 地, 海拔 1 0 3 9~1 0 8 8 m, 一 级 阶地 由第 四纪全 新 世 Q 时期 以来 的近代 河湖 相沉 积 物组 成 , 二 级 阶地 的 软土 主要 由第 四纪全 新世 Q 时期 湖相沉 积物 组成 , 多为 淤泥 或淤 泥质 土 。黄河在 银 川平原 上大致 由西 向东 不断 改道 , 形成 了大 量 的湖 泊 湿 地 , 有“ 塞 上 湖 城” 之 美 称 。软 土 层 在 上 述 区域 内不 是 连 续 性 分
⑥
2 0 1 5 S c i . T e c h . E n g r g .
软 土 灰砂 桩 加 固后 加 载 引起 的 超 静 孔隙 水 压 力
马文 国 ' 王 兰民 , 李 学丰
(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 院 , 兰州 7 3 0 0 0 0 ; 宁夏大学物 理电气信息学 院 固体力学研究所 , 银川 7 5 0 0 2 1 ;
消散问题 一 直是 学 术界 和 工程 界研 究 的热 点 问 题¨ 一 。超 静孔 隙水 压力 主要从 两个 方 面进 行 了研 究, 一 是如何 确 定各 种 施 工 工艺 和 过 程 中初 始 超静 孔 隙水 压力 及发 展 规律 的 问题 ; 二 是 如 何 确 定超 静 孔 隙水 压力 后期 随时 间消 散 的问题 。其 中关 于桩基 施 工过 程 的初 始 超 静孔 隙水 压 力 的研 究 比较 丰 富 , 研 究较 多 的是软 土地基 中各种沉 入单 桩 和群桩 所产 生 的初 始超静 孔 隙水压 力及 发展 问题 _ 4 J 。在 软土
地基 中进行沉 桩施 工 , 由于桩不 断穿入 软 土 , 对 孔 隙 比大 的软土 发生 了挤压 作 用 , 同 时在 桩 侧 软 土 中产
工结束后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规律 , 对软土 灰砂 桩地 基 上 施 工 产 生 的 沉 降 也 进 行 了相 应 的 计 算 。计算 结果 表 明湖相 沉积 软土利 用灰 砂桩 进行 加 固是 可行 的和 经济 的 。
水来对桩周土起挤 密作用。模拟 中使用 了改进 的 Mo h r — C o u l o m b强度准则 , 计算 了软土灰砂 桩加 固后随 着上部结构 施工过 程 及 施工完成后超孔 隙水压力 的增长- 9消散过程。计算 显示超 静孔 隙水 压力 变化 引起 基础 中的有效 应力 能够 承受上部 荷载 , 说明湖相沉积软土采用灰砂桩加 固在实践和理论上是可行 的。 关键 词 软土 灰砂桩 超孔 隙水压力 改进 Mo h r — C o u l o mb强度准则 有 限元
而关 于这 种 复合 地基静 置一 段 时间后 进行 上部结 构 分级 加 载施工 及后 期超 静孔 隙水 压力 的消 散 问题 的
研究开展的相对较少 , 对 湖相沉积软土复合地基上 加 载所产 生 的超静 孔 隙水压 力 的研究 开展 得更少 。 现 以银 川地 区典 型 的湖相沉 积软 土灰 砂桩 复合 地基 为研 究对 象 , 在 此 复 合地 基 上 进 行 多层 建 筑 的 施工 , 根 据灰 砂桩 加 固软土 地基 的原理 , 利 用改进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