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失眠应用小剂量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用途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用途
氯丙嗪是一种典型的低挥发性药物,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
种精神疾病。
其药理作用和用途具体如下:
药理作用
•抗精神病作用:氯丙嗪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高水平的多巴胺与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等有关,氯丙嗪可以减少多巴胺的作用,从而减轻这些症状。
•镇静作用:氯丙嗪还具有镇静作用,可以减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患者产生镇静和放松的效果。
•抗抑郁作用:一些研究表明,氯丙嗪还具有抗抑郁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用途
•精神分裂症:氯丙嗪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以减轻幻觉、妄想等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思维和行为。
•狂躁症:氯丙嗪也广泛用于治疗狂躁症,能够减少患者的兴奋状态,平稳情绪。
•精神紧张状态:氯丙嗪还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精神紧张状态,如焦虑、紧张、激动等。
除了上述主要用途外,氯丙嗪还被用于其他一些精神障碍的治疗,但在使用时
需谨慎,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应当根据临床医生的建议来确定,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
小剂量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146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Vol. 7, No.122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1例(56.76%)、15例(40.54%)、1例(2.7%),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的患儿有9例,有效的患儿为20例,无效的患儿为9例,其总有效率分别为:23.68%、52.63%、23.68%,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6.32%,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P <0.05)具有可比性。
3 讨论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实验组患儿经过安定与苯巴比妥的联合治疗,患儿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患儿经过安定的单一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32%,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P <0.05)。
因此笔者认为,对小二惊阙疾病的患者采用安定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其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3]。
参考文献[1]潘海涛. 安定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4(7):122-123.[2] 刘健民. 安定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临床观察[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3):404-405.[3] 尹光明. 新生儿惊厥病例病因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1996,14(1):12-13.·疗效观察·小剂量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小剂量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临床疗效。
方法 50例神经衰弱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物理治疗,穴位注射组给予小剂量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
结果 穴位注射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改善高于常规治疗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氯丙嗪的催眠作用原理是

氯丙嗪的催眠作用原理是
氯丙嗪是一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镇静、催眠和抗焦虑的作用。
其催眠作用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1. 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氯丙嗪作为一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主要作用目标是多巴胺D2受体。
多巴胺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调节着睡眠、觉醒和情绪等功能。
氯丙嗪的结构与多巴胺非常相似,可以与多巴胺受体结合并抑制多巴胺的活性。
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抑制,从而产生催眠和镇静作用。
2. 抗胆碱能作用:氯丙嗪同时也具有抗胆碱能作用。
胆碱是一个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了学习、记忆、思考和睡眠等过程。
通过抑制胆碱能系统的活动,氯丙嗪可以降低觉醒水平,从而促进入睡和维持睡眠状态。
3. 直接的镇静、抗焦虑作用:氯丙嗪还可以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大脑皮层的活动,从而产生镇静和抗焦虑的效果。
这种效应可能与其作用于其他神经递质受体(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有关。
虽然氯丙嗪具有催眠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晕眩、口干、便秘和心动过缓等。
此外,氯丙嗪还可能引起体温调节失常、心律不齐、心电图改变以及锥体外系症状等。
因此,在使用氯丙嗪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临床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催眠作用。
总结起来,氯丙嗪的催眠作用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抗胆碱能作用和直接的镇静抗焦虑作用实现的。
这些作用机制综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觉醒水平,促进入睡和维持睡眠状态。
然而,氯丙嗪也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使用时应慎重,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精神病后失眠症的自助疗法

龙源期刊网 精神病后失眠症的自助疗法作者:刘慰来源:《大众健康》2001年第12期我曾经3次因患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而住院,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后,症状都有缓解,但每次治疗后都残留类神经症——失眠。
一旦失眠,则天天失眠,年年失眠。
第三次出院后,我就开始摸索控制失眠的办法,经过14年的努力,我的睡眠质量有了质的好转,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我是在1961年首次发病的,1962年春和1966年春两次复发。
每次治疗后都会出现顽固的失眠,其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晨困。
以至于出院上班后,我每天早上都要趴在办公桌上睡两个小时以后才能开始工作。
我认为,造成我失眠的原因与药物的副作用有关。
我前两次住院服氯丙嗪,第三次住院服奋乃静。
当氯丙嗪的剂量加到600毫克/日,奋乃静加到30毫克/日时,我就会有难以忍受的坐立不安感,这时候,我就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失眠,并随之持续下去。
我的失眠还有一个特点,一旦精神病复发,失眠即刻就会消失。
我两次复发都是如此。
旧病复发后,立马睡得特沉特香,醒后精神也很好。
为什么复发后睡眠反倒正常了呢?我的理解是,既然如专家所说,我出院后的失眠是精神分裂症缓解期间的类神经症,那么一旦旧病复发,表明缓解终止,自然这缓解期间的类神经症也就不复存在了。
第三次出院后,我就开始试着找一种既能治疗精神病,又能治疗失眠的办法。
我想,既然每次复发,在丧失自知力的同时,失眠就会消失。
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通过适量减药,在自知力存在的情况下,让精神病的症状由可能的急性发作变为只有零星症状,在减少妄想等疾病成分的同时,保持住睡眠好和精神好这些健康成分呢?我摸索出来的办法,简单地说就是“一靠药物,二靠精神”。
“一靠药物”是指靠药物控制精神病的症状和控制复发,同时通过减药治疗失眠。
《精神病学》一书中讲道:“原则上凡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和躯体改变,均应与药物联系。
”一些精神病科的大夫总对病人说失眠与治疗的药物没有关系,大夫的用心是为病人着想,怕病人不吃药,再犯病。
氯丙嗪中枢作用及临床应用

氯丙嗪中枢作用及临床应用氯丙嗪是一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强烈的中枢抑制作用。
其化学结构为苯海拉明衍生物,属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氯丙嗪通过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的作用来产生抗精神病效果。
以下将分别从氯丙嗪的中枢作用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来阐述。
氯丙嗪的中枢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来实现:1.多巴胺拮抗作用:氯丙嗪抑制多巴胺D2受体的活性,减少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传递,从而降低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系统的过度激活,减轻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2.抗胆碱能作用:氯丙嗪具有抗胆碱能作用,能够阻断M1受体的活性,从而抑制乙酰胆碱的神经递质系统的活性,减轻病人出现的异动症状。
3.抗组胺作用:氯丙嗪能够阻断H1受体的活性,减轻过敏等引起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等。
氯丙嗪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神分裂症:氯丙嗪是一种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各类精神分裂症状,如幻觉、妄想、社交退缩等。
然而,由于其较强的镇静作用和副作用较多,因此用药时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反应作适当调整。
2.亢奋症:氯丙嗪在治疗亢奋症方面有一定疗效,可以通过抑制多巴胺系统的过度活跃来调节患者的行为和情绪。
尤其对于患有动力性亢奋和疯狂行为的患者效果较好。
3.抗焦虑和镇静作用:氯丙嗪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焦虑和紧张症状。
它作为一种抗焦虑药物,可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感和内心的不安。
4.治疗恶心呕吐:由于氯丙嗪具有抗组胺作用,因此常被用于减轻化疗或手术后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症状。
它作为一种抗呕吐药物,可以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的活性来减轻症状。
5.其他临床应用:氯丙嗪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一些疾病,如血管痉挛性疾病、癫痫等。
此外,由于氯丙嗪具有抗组胺作用,还常被用于皮肤过敏性疾病和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氯丙嗪虽然具有一定的药效,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副作用,如嗜睡、低血压、肌张力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此外,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眼压升高、肝功能损害等严重的副作用。
氯丙嗪的临床应用

氯丙嗪的临床应用氯丙嗪是一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镇静、抗焦虑、抗抑郁、抗惊厥和抗惊恐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临床上,氯丙嗪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精神疾病和一些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下面将就氯丙嗪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影响患者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
氯丙嗪作为一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它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的作用,缓解了神经递质多巴胺在大脑中的过度兴奋,从而减少了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严重程度,如幻听、妄想、思维紊乱等,并改善患者的情感和行为。
二、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疾病,患者常表现为持续的、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氯丙嗪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可用于缓解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
它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减少了脑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组胺等神经传导物质的释放,从而降低了大脑的兴奋性,帮助患者平复情绪,减轻焦虑感。
三、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氯丙嗪在临床上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难治性抑郁症。
其镇静作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减缓抑郁症状的加重。
同时,氯丙嗪也可通过中枢α肾上腺素受体的拮抗作用,增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从而提高患者的情绪和活力。
四、惊厥惊厥是一种急性的、强烈的脑功能紊乱疾病,患者表现为突然的抽搐和意识丧失。
氯丙嗪可通过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减缓神经冲动在大脑中的传导速度,从而缓解或控制患者的惊厥发作。
其镇静和抗抽搐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癫痫发作、剧烈颅内压增高等引起的惊厥。
五、惊恐症惊恐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强烈焦虑和恐惧情绪,伴随有身体不适症状。
氯丙嗪具有镇静、抗焦虑和抗惊恐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惊恐症患者的症状。
它能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减轻紧张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惊恐发作的次数和强度。
总的来说,氯丙嗪作为一种多功能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氯丙嗪的临床应用及其发展

氯丙嗪的临床应用及其发展氯丙嗪作为大部分地区的抗精神分裂药物的一线用药,对于一型精神分裂症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疗效。
氯丙嗪药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主要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从而对应相应药效抗精神分裂,镇吐,降低体温(包括正常人体温)。
此外,氯丙嗪在中枢外的多器官系统发挥不同的疗效:例如心血管系统,小儿胃肠道系统。
据记载:法国学者在1953年通过动物实验中发现氯丙嗪可以起到中枢抑制作用并产生嗜睡运动障碍以及中枢抑制作用,在身体身上使用该药后,受试者可产生相应的镇静淡漠嗜睡等症状,Anton-Stephen说该药可使人体对周围环境产生不敏感性,偶尔产生欣快感。
对于植物神经系统而言,氯丙嗪具有强大的抗肾上腺作用,临床用药上,Bourgeois-Gavardin等在185名相应患者身上注射氯丙嗪后观察注射升压药物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有10.8%的患者在应用该药后升压药物不能使血压水平升高。
继而就是抗胆碱作用,有学者根据证明推测氯丙嗪在M和N胆碱受体系统的作用为降低MN 胆碱反应系统的敏感性。
抗休克作用机制由相关学者推测为该药可以预防肾上腺皮质衰竭:(1)直接的强大抗肾上腺素作用,(2)阻断传入丘脑下部的冲动传入减少ACTH和皮质激素而降低肾上腺皮质衰竭的机率。
在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作用体现在:在相关人体实验中,IM 和IV途径给药时,据相关记录人体可出现心跳加速皮肤温热,干燥,苍白等体征。
根据资料的记载氯丙嗪的降压机制可分为三个方面:(1)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氯丙嗪可抑制颈动脉窦加压反射消失和人体实验中的抑制中枢性血管运动调节机制作用得出氯丙嗪具有一定程度的中枢降压作用,(2)周围作用体现在抗肾上腺素作用(3直接扩血管作用。
根据查找资料得到目前一些有关氯丙嗪在心血管系统的临床应用:治療急性左心衰竭和肺水肿,肌内注射一次剂量在5到10毫克。
仅有左心衰竭者采用5毫克,伴有急性肺水肿者加倍。
盐酸氯丙嗪的临床新用途

盐酸氯丙嗪的临床新用途1.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盐酸氯丙嗪通过阻断α受体而扩张血管,主要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其镇静、止吐作用可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症状;也可促进肾输出量,加强利尿剂的利尿效应。
治疗心力衰竭或(和)肺水肿效果确实,未见副作用。
方法:肌内注射用药5~10mg或0.5mg/min静脉滴注,待症状开始改善,作用维持4~6h;盐酸氯丙嗪达25mg为止。
含服2~8min起效,作用维持6~8h,显效率达84.5%。
值得注意的是>25mg时易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用药前后应观测血压、心率等变化,严重肺功能减退,肝功能、肾功能不全者,意识障碍,低血压及年老衰弱者慎用或禁用。
2.治疗重度高血压有人用盐酸氯丙嗪50mg,肌内注射(加依他尼酸钠)治疗9例重症高血压患者,认为较硝普钠或拉贝洛尔持续静脉滴注简便,作用稍强于拉贝洛尔。
对心力衰竭、哮喘无禁忌,无加压反应和反射性心动过速,优于二氮嗪或肼苯哒嗪,且不致脑灌流不足,效果满意。
3.治疗高血压脑病目前对高血压脑病尚无特殊治疗。
某医院用盐酸氯丙嗪5~25mg肌内注射对用快速降压及脱水治疗2~4h无效的高血压病患者,可迅速缓解症状,(0.5h开始降压)。
4.治疗咯血有人用盐酸氯丙嗪治疗咯血患者,当时可见效,1周左右止血,总有效率为95%。
其作用是因氯丙嗪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及肺循环,支气管动脉压,并可镇静、消除紧张情绪,从而使咯血停止。
方法:盐酸氯丙嗪10mg肌内注射,4~6h/次,必要时可增至15mg/次,4h 10次。
5.治疗急性肾炎盐酸氯丙嗪可阻断α受体,改善肾脏微循环,故可降低血压,使水肿和蛋白尿消除。
有人用盐酸氯丙嗪治疗45例急性肾炎。
获得较好效果。
方法:氯丙嗪1~1.2mg/kg体重,肌内注射或由莫非管滴入,6~12h 1次,以后可随眼底血管象逐渐缓解而延长用药间隔时间;阿托品0.03~0.06mg/kg体重,缓慢静脉注射或由莫非管滴入,2~8h 1次,使达到“阿托品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衰弱失眠应用小剂量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11T11:33:54.34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4期作者:郭娜[导读] 穴位注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的治疗组。
结论:神经衰弱失眠应用小剂量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的效果很好,有助于神经衰弱失眠的患者而且安全可靠。
郭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 150080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小剂量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于2015年一月到2016年一月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常规治疗组,实验组的50例患者应用小剂量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以及常规的物理治疗的形式,而对照组的50例患者则通过给予苯二氮卓类的药物以及常规的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
结果:穴位注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的治疗组。
结论:神经衰弱失眠应用小剂量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的效果很好,有助于神经衰弱失眠的患者而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神经衰弱失眠;穴位注射;小剂量盐酸氯丙嗪【中图分类号】R74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02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
当下的新时代人们的压力也非常之大,因此,许多的人们经常失眠,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在中国属于神经症的诊断之一。
是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现象,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等;这些症状不能归于脑、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
症状时轻时重,波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程多迁延。
为了探讨其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我院对神经衰弱失眠患者应用了小剂量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探讨其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一月到2016年一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的神经衰弱失眠患者进行试验,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以及常规治疗组。
在穴位注射组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18-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2± 11.12)岁,体重48-81 千克,平均体重为(62.53±11.53)千克,病程在1-6 年,平均病程为(2.99±0.71)年。
对于常规治疗组的50例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20-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1±11.69)岁,体重45-82 千克,平均体重为(62.39±11.51)千克,病程1-6 年,平均病程为(2.89±0.86)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目前一种新型的失眠治疗非药物方案,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在人头颅特定部位给予磁刺激的新技术,指在某一特定皮质部位给予重复刺激的过程。
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影响刺激局部和功能相关的远隔皮层功能,实现皮层功能区域性重建,且对脑内神经递质及其传递、不同脑区内多种受体包括5-羟色胺等受体及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的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
其可以和药物联合治疗迅速阻断失眠的发生,特别适用于妇女哺乳期间的失眠治疗,特别是产后抑郁所导致的失眠。
因此,对这两组的患者都进行该种物理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给予50例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治疗的时间为二十天,以此同时,给予其小剂量的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商品名: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3976,吉林百年汉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选择的穴位有左右足三里河三阴交,在患者入睡之前,将穴位充分暴露,并进行常规的消毒,在将针头刺入穴位中,得气之后缓慢的注入含有10毫克氯丙嗪的药液1 毫升,这样每天注射一个穴位,一天一次。
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同时给予苯二氮卓类的药物维持治疗,治疗时间为二十天。
1.3睡眠质量评分标准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来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
PSQI调查表有十九个自评条目以及五个他评条目组成,涵盖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七个方面。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范围为0-21分,得的分数越高,说明其睡眠的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患儿的输液发生的差错进行统计处理,采用X 2检验或者t检验以P<0.05表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表一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情况
通过上述的表格可以知道,穴位注射组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睡眠质量评分远远低于在治疗之前的睡眠质量;而常规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与治疗之前的睡眠质量评分相差不大。
说明穴位注射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临床试验发现,穴位注射组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常规治疗组的患者中,有6例出现头晕,2例出现嗜睡,4例出现记忆力下降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3.1小剂量的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效果良好
通过对我院的100例神经衰弱失眠患者进行小剂量的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可以得出小剂量的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有助于提高神经衰弱失眠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盐酸氯丙嗪是吩噻嗪类的代表药物,它可以阻断中枢多巴胺的受体,具有多种的药理活性,对治疗失眠非常有效。
而通过穴位注射,选择足三里和三阴交着两个穴位,都是有利于改善注射组的患者神经衰弱症状,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因此,我院进行了小剂量的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的方案,最终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3.2小剂量的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失眠按病因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通过研究发现,患者通过小剂量的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进行治疗之后,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对于神经衰弱失眠的患者而言,需要采取的就是物理治疗以及一定的药物治疗,但是一般的药物对于患者是有副作用的,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如果不注意的话就会对患者造成身体上的不良反应。
而该临床试验是采取小剂量的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通过结果可以了解到该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身体是没有明显的副作用的,而且大大加强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因此,该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4结束语
通过我院探讨的小剂量的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方案,可了解到,该种临床治疗方法的效果相比较传统的药物治疗的效果比较好,因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如良,苯二氮卓类药物与氯氨平或氯丙嗪治疗失眠的对照研究[J],淮海医药,2014,,12(2):139-140.
[2]杜彪,李庆平,母波,阿立哌唑与氯丙嗪治疗神经分裂症的安全性系统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28(9):682-684.
[3]周立涛,加味酸枣仁汤合穴位推拿治疗重症失眠39例[J],江西中医药,2015,39(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