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各区县基本情况介绍
鄂尔多斯市人口、经济概况

鄂尔多斯市社会经济特征(1)鄂尔多斯市1)行政区划、面积、人口及产值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东、南、西与晋、陕、宁接壤,北和东北与包头市和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隔河相望,东西长约400 公里,南北宽约340 公里,土地面积86752 平方公里,下辖东胜区、康巴什新区、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杭锦旗、准格尔旗、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7 旗2 区。
鄂尔多斯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域内居住生活着蒙古、汉、满、回、藏、苗、黎、达斡尔、土家、朝鲜等41个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鄂尔多斯市常住人口为215.4万人,其中,汉族人口192.4万,占89.3%,蒙古族人口20.8万,占9.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2.1万,占1%;城镇人口166.8万,占77.5%,乡村人口48.6万,占22.5%。
2021年,鄂尔多斯市地区生产总值4715.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3.43:58.04:38.5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72686 万元,是内蒙古自治区的 2.55 倍。
2)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①矿产资源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富集,拥有各类矿藏50 多种。
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地下埋藏有古生代石炭二叠纪煤田和中生代侏罗纪煤田;含煤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煤炭资源分布呈东西一线。
煤炭预测总储量7630 亿吨,素有“地下煤海”之称,已探明储量1496 亿吨,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全区的二分之一,被中外专家公认为是世界上罕见的“精煤”。
煤炭资源量大质优,分布广泛。
东、西部可发展炼焦、建材和化工等综合企业,中部可发展电力、气化、化肥和粉煤成型等综合利用企业;南部区发展水煤浆、活性炭等新产品加工企业和出口精煤。
煤种较齐全,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弱粘结煤、气煤、肥煤和焦煤等种。
全市集中了全国大部分优质动力煤,占全国优质动力煤保有储量的80%左右。
多年来,鄂尔多斯煤持续稳步发展和不断创新转型,硕果累累。
乌审旗自然概况

乌审旗自然概况乌审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腹部。
地理坐标为北纬37°38’54”~37°23’50”,东经100°17’~109°40’22”。
辖区东西104公里,南北194公里,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
至2005年底人口97236人,其中男50722人,女46514人,蒙古族29581人,其它少数民族82人。
共30811户,非农业人口23888人。
总人口增加213人,人口出生率为10.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9‰。
,旗人民政府驻嘎鲁图镇,邮编:017300。
代码:150626。
区号:0477。
拼音:Wushen Qi。
【行政区划】乌审旗辖5个镇、1个苏木:嘎鲁图镇、乌审召镇、图克镇、乌兰陶勒盖镇、无定河镇、苏力德苏木。
设59个嘎查村。
【历史沿革】 2000年,乌审旗辖6个镇、7个乡、2个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96873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达布察克镇20556 合同查干淖尔镇7643 图克镇3886 沙尔利格镇6809 陶利镇4358 乌兰陶勒盖镇3828 河南乡15937 纳林河乡10973 巴彦柴达木乡2698 黄陶勒盖乡2890 呼吉尔图特乡3933 乌兰什巴尔台乡2762 浩勒报吉乡3394 嘎鲁图苏木4896 乌审召苏木2310。
【地形地貌】乌审旗处于鄂尔多斯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洼地中,海拔一般在1300~1400米,最高海拔1430米,最低海拔1178米。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南部为梁、滩、沙间地,无定河流经南部80公里,有纳林、海流图、白河等。
北部全为沙源,内多有柳丛,伴有沼泽、源泊70多处。
沙漠、河流、梁地呈西北—东南走向。
【气候资源】乌审旗位于温带南部季风区的边缘,属温带极端大陆性气候,受蒙古高压影响极大,西北冷空气控制时间长,降水少,干旱多风蒸发强烈,日照充足,无霜期偏短。
中国地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篇)

中国地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篇)内蒙古自治区地图中国地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篇)旧称伊克昭盟的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
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相连,与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
鄂尔多斯是蒙古语“众多的宫殿”之意。
该市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18个典型地区之一,是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是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最具创新城市、优秀旅游城市。
总面积86752平方公里。
下辖2个区:东胜区、康巴什区、7个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
市政府驻地康巴什区。
鄂尔多斯市的自然环境的显著特点是:起伏不平,西北高东南低,东北西三面被黄河环绕,南与黄土高原相连。
北部是黄河冲积平原,东部是丘陵沟壑区,中部是库布奇沙漠、毛乌素沙漠,西部是坡状高原区。
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33%,丘陵山区约占总面积的18.91%,波状起伏的高原约占总面积的28.81%,毛乌素沙漠约占总面积的28.78%,库布齐沙漠约占总面积的19.17%。
气候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东西寒暑变化大。
境内有各类矿藏50多种,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天然碱、芒硝、盐类、黄铁矿、泥炭、溴、硼、磷石膏、石灰石、石英砂、石英岩、白云岩、制砖黏土、泥炭岩、大理石、花岗岩、木纹石、石墨、铜、锌、铌、钽、锗、镓、砂金等。
境内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和复杂,野生植物资源中,有饲用植物、药用植物、观赏和园林绿化植物、芳香和化学原料植物、淀粉及酿造原料植物、油料植物、野果类植物、纤维植物、蜜源植物等。
东部干草原有黄羊、刺猬、艾鼬、黄鼬、赤狐、兔狲等草原动物;西部荒漠草原有原羚、子午沙土鼠、短耳仓鼠、羽尾跳鼠、虎鼬、沙狐和大耳猬等。
鄂尔多斯市地图鄂尔多斯市的主要景点有:响沙湾旅游景区、成吉思汗陵、察罕苏力德旅游区、鄂尔多斯恩格贝旅游区、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康巴什新区、银肯塔拉沙漠绿洲自然生态旅游区、大秦直道文化旅游景区、释尼召旅游景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吉祥福慧寺景区、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度假区、昭君城、吉祥福聚寺(神龙寺)休闲养生旅游区、库布齐沙漠、油松王旅游区、砒砂岩水利风景区、巴图湾景区、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九城宫生态园,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以及巴音昌霍格草原、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阿拉坦甘德尔敖包、纳林塔秦长城遗址、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东煤海工业旅游区、转龙湾旅游度假村、绿洲宾馆、阿拉腾敖包、马头湾旅游区、摩林河温泉疗养度假旅游区、黄河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恩格贝沙漠博物馆、乌兰淖尔国家湿地公园、马颤沟神龙寺水利风景区、达拉特旗白塔公园、万家寨水上娱乐中心、准格尔召、黄河峡谷、阿贵庙自然植物保护区、太子滩和娘娘滩、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巴图湾水库、萨拉乌苏文化遗址、乌审召、查布苏木恐龙足迹遗迹、包乐浩晓草原温泉旅游度假村、苏里格庙旅游区、乌仁都西迪延阿贵庙旅游区、阿尔寨石窟、鄂尔多斯百眼井、布龙湖、明代长城遗址、沙漠大峡谷水利风景区、萨拉乌素化石群、榆树壕、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鄂尔多斯世珍园、鄂尔多斯红碱淖、鄂尔多斯博物馆等。
鄂尔多斯市地理概况及行政区划

鄂尔多斯市地理概况及行政区划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
东部、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包头市、巴彦淖尔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盟隔河相望;南部与陕西省榆林市接壤。
全市交通便利,荣乌高速(G18)、包茂高速(G65)、G210、G109等道路贯穿全市,其中G18经过准旗、东胜、伊旗、杭锦旗、鄂托克旗;G109经过准旗、东胜、达旗、杭锦旗、鄂托克旗;G65和G210经过达旗、东胜、伊旗。
鄂尔多斯市辖8个旗区,其中:旗7个、区1个。
总人口162.54万人。
东胜区:辖6个街道、6个镇、1个乡:交通街街道、公园路街道、林荫路街道、建设街街道、富兴路街道、天骄路街道、泊尔江海子镇、柴登镇、罕台镇、万利镇、铜川镇、布日都镇、哈巴格希乡,以及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康巴什新区。
总人口26.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55万人,农村人口5.98万人。
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铜川镇和万利镇合并为塔拉壕镇;设立巴音门克街道、哈巴格希街道、诃额伦街道。
达拉特旗:辖9个镇、10个乡、1个苏木:树林召镇(旗政府所在地)、白泥井镇、大树湾镇、解放滩镇、高头窑镇、耳字壕镇、中和西镇、吉格斯太镇、王爱召镇、乌兰乡、昭君坟乡、树林召乡、榆林子乡、德胜泰乡、蓿亥图乡、青达门乡、盐店乡、敖包梁乡、马场壕乡、展旦召苏木。
总人口约32.6万。
准格尔旗:辖8个镇、1个苏木、1个新区及1个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家湾镇(旗政府所在地)、大路镇、柴达木镇、龙口镇、准格尔召镇、沙圪堵镇、纳日松镇、暖水镇、布尔陶亥苏木;大路新区及沙圪堵经济技术开发区。
总人口约32.15万人。
伊金霍洛旗:辖7个镇:阿勒腾席热镇(旗政府所在地)、乌兰木伦镇、伊金霍洛镇、设札萨克镇、纳林陶亥镇、红庆河镇、苏布尔嘎镇。
总人口约16.45万人。
乌审旗:辖6个苏木乡镇,其中:镇5个、苏木1个。
嘎鲁图镇(旗府所在地)、乌审召镇、图克镇、苏力德苏木、乌兰陶勒盖镇、无定河镇。
达拉特旗基本情况

达拉特旗基本情况2007-11-01达拉特旗基本情况一、达拉特旗基本情况一、自然及区位情况达拉特旗地处黄河中游南岸、鄂尔多斯高原北端,位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金三角”经济区中心地带,属环渤海经济圈。
地理坐标:东经109°00′—110°45′,北纬40°00′—40°30′。
全旗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由1500米降至990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三大自然类区,南部属鄂尔多斯台地北端,占总面积的54%,系丘陵山区,土壤为栗钙土类,地势起伏较大,矿藏丰富;中部为库布其沙漠区,占总面积的19%,土壤属沙壤土,宜林宜牧;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占总面积的27%,地势平坦,土壤属灌淤草甸土类,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国家农业开发区。
全旗总面积8188平方公里,总人口33.1万人,其中非农牧业人口62141人;有蒙、藏、满、回、壮等13个少数民族,共13376人,占全旗总人口的4%。
二、交通情况全旗交通便捷,包神铁路、210国道及包(头)东(胜)高速公路、德敖运煤复线、乌泊公路、正在建设的高头窑至解放滩运煤专线和德胜西至萨拉齐公路纵贯南北,109国道、羊巴公路横穿东西;包(头)达(旗)快速通道、包头东兴至树林召公路(含黄河大桥、运煤专线)、马场壕到呼斯梁公路、树林召沿黄河铁路、包头至达旗铁路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全旗公路年设计运量为2150万吨,包神铁路电气化复线改造后,运力提高到1亿吨/年。
旗府所在地树林召镇距包头机场22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80公里,距市府所在地东胜65公里。
此外,树林召建有火车站和汽车站,有直达北京、常州、西安等地的客车。
三、资源情况1.煤炭:鄂尔多斯市探明煤炭储量1244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六分之一,远景储量1万亿吨,占全国远景储量的四分之一。
达旗探明煤炭储量100亿吨;毗邻的东胜区、伊旗、准旗均为产煤区,探明储量900亿吨,到2010年规划煤炭产量达到1亿吨左右。
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情况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情况介绍一、基本情况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首府,横跨东北、华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最多的之一,北与和接壤。
是中国五个之一。
图一内蒙古全境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全区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015年统计,全区常住人口为万人,主要分布有、,以及满、回、达斡尔、鄂温克等49个民族,民族众多。
辖9个地级市、3盟,共计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旗、自治旗。
二、各行政区情况1、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辖4市辖区(、、、)、4县(、、、)、1旗()。
全市常住人口为万人。
地区名称面积(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万人)距市中心距离行政区域编码政府所在地17271-150100/150101(市辖区)新城区700 150102 大街1013 150105175 150103 新华西街213 150104 昭君路4885 1501251313 1501222859 1501243401 1501232712 150121图一呼和浩特市行政图表一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分表2、包头市包头市辖5个市辖区、1个县、2个旗及一个国家级稀土。
即、、、、、、、(拟由、合并而成)和(包括)。
常驻人口万人。
图二包头市行政图地区名称面积(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万人)距市中心距离行政区划代码政府所在地包头市27,768-150200/150201钢铁大街29号301 3 150203 阿尔丁大街280 150204 建设路470 150202 巴彦塔拉东大街734 13 150207 建设路761 150205 巴达噶尔大街18,505 1502815,025 1502222,368 150221表二 包头市行政区划分表3、乌海市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
鄂尔多斯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分析

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鄂尔多斯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耕地的保护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导师职称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教师签字2016年9月10日鄂尔多斯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基于鄂托克旗的调查前言:“艰辛如人生,实践长才干”,作为大学生,我们最终要走入社会,融入社会。
况且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
2016年7月放假之后的第十天,28日至8月8日我开始了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报告活动。
只不过与别人不同的是,我想通过亲身体验,切实访谈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周围所生活的环境,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找出自身对社会问题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结合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地区的实际概况,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鄂托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毛乌素沙漠腹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年平均气温6-8℃,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经济以畜牧业为基础,是驰名中外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原产地。
工业上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有40多种,主要有煤炭、天然气、天然碱、耐火粘土、石膏等,其中石膏储量居全国之首。
除此之外,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距今1000—3000万年前素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四合木、半日花、沙东青等国家级重点保护珍惜植物群系。
国家级恐龙足迹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奇特、种类多、世界上首屈一指,近年来草原、寺庙、温泉等旅游资源也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
近年来随着鄂托克旗改革发展进程加快,城镇空间拓展迅速,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生态脆弱性加剧了土地治理问题的必要性。
:首先,土地面积大,宜牧土地资源丰富,宜耕土地贫乏,宜林地少。
鄂托克旗牧草地1535272.76 公顷,占全旗土地总面积75.38%,其中阿尔巴斯苏木草场资源最丰富,占全旗牧草地资源的37.09%。
耕地、园地、林地面积小,宜农土地贫乏,宜林地少。
鄂尔多斯为蒙古语

一、鄂尔多斯概况介绍首先我把鄂尔多斯地区的基本情况做个简单的介绍;鄂尔多斯为蒙古语,汉语意为“众多的宫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南临古长城,东、西、北三面被黄河所环绕,东部为丘陵山区,西部为波状高原,中部为毛乌素和库布齐沙漠,北部为黄河冲击平原,平均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毗邻晋陕宁三省区,与呼和浩特、包头共同构成当前内蒙古最具发展活力的“金三角”。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成立鄂尔多斯市。
全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辖七旗二区,市政在康巴什新区。
总人口约200万,其中蒙古族17.5万,外来人口44万。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朱开沟文化”“萨拉乌苏文化”“青铜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三万五千年前,“河套人”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
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已载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蒙古族传统礼仪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
蒙古族长调、筷子舞、顶碗舞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享誉海内外,被誉为“歌的海洋,舞的故乡”。
鄂尔多斯人文景观独特,天骄圣地成吉思汗陵园、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神奇的响沙湾等诸多自然人文景观都是知名的草原文化旅游圣地。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富集。
拥有各类矿藏50多种,享有“羊、煤、土、气”的美誉,即羊绒、煤炭、高岭土、天然气。
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1600多亿吨,占全区的1/2,占全国的1/6,是全国产煤第一大市。
天然气已探明储量80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3,国内最大的世界级整装大气田——苏里格气田就位于我市乌审旗境内。
“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品牌服饰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羊绒制品产销规模约占世界1/4,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羊绒产业中心。
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储量约为65亿吨,在全国硬质高岭土中质量最优。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鄂尔多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和现代农牧业快速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各区县基本情况介绍:
一、东胜区:
位于鄂尔多斯市中东部,总面积2 200平方公里,辖6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
2009年,常住人口达到44.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29万人,城镇化率93.0%。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5.31万人,增长1.9%。
其中,男性人口12.71万人,女性人口12.60万人;非农业人口17.41万人,农业人口7.9万人。
东胜区经济发展水平位居自治区前列,实力雄厚,势头强劲,与首府呼和浩特、钢城包头构成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金三角”,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在自治区101个旗县(区)前列。
近年来,东胜区经济总量实现了较快增长。
据初步核算,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07.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达到117454元,比上年增加了22097元。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0亿元,增长0.1%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0.47亿元,增长14.5% ;第三产业增加值304.83亿元,增长24.7%。
一、二、三产业比为0.4:39.5:60.1,产业结构比例更加合理。
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03.74亿元,同比增长39.2%。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26元,增长12.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43元,增长9.7%。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1014元,同比增长10.2%。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53亿元,比上年增长75.1%。
二、达拉特旗
达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南岸,北与包头市隔河相望,是鄂尔多斯市的北大门。
全旗总面积8200平方公里,辖8个苏木镇,总人口34万。
男性184121人,女性160014人,人口密度40.7人/平方公里。
有蒙、藏、满、回、壮、达斡尔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872人,占全旗总人口的3.86%。
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杂居区。
近年来,全旗经济总体保持健康平稳运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
2009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48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70.37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88.17亿元,增长20.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7%,比上年下降1.5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84%,上升1.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49%,上升0.31个百分点。
三、准格尔旗
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端,蒙晋陕三省交界带。
全旗总面积7539平方公里,2008年年末全旗总人口291336人。
辖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个乡镇。
2009年则突破了500亿元大关,达到539.4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倍增长,人均GDP为167540元。
“十五”以
来,准格尔旗GDP增长了12.4倍,年均增幅达到31.4%。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准旗的财政实力大大增强,财政支出的结构的日趋合理,2009末全旗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较2000年增长近34倍。
在全区102个旗县市区中排名第二。
2009年全旗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5.43亿元,按现价增速算比2000年增长154%,“十五”以来,财政收入增长了20.5倍,年均增幅达到32.3%。
1999-2009年,全旗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7537元增加到2009年的46895元,增长6.2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982元增长为23106元,增长4.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371元到7945元,十年增加了5574元,增长3.4倍。
四、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西南端,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
全旗土地总面积1.218万平方公里,现辖4个镇,68个嘎查村,总人口7.5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1%,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旗以煤炭为主的工业经济正在兴起,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67亿元,增长18.2%;财政收入4.55亿元,增长90.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24元,增长17.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66元,增长9.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60.3亿元,增长49%;全旗在岗职工人均工资42765元。
五、鄂托克旗:
鄂托克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部,东邻杭锦旗,西连宁夏平罗县陶乐镇并与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隔河相望,南接乌审旗,西北界乌海市,是鄂尔多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旗南北长209公里,东西宽188公里,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4万人,流动人口6万人,总人口12.4万人,其中蒙古族2.4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集区。
下辖6个苏木镇。
近年来,鄂托克旗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特色城镇化进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006年跨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行列,列全国县域经济西部百强县第11位。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40.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演进为2.5:77.2:20.3;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同比增长8.3%;财政收入达到21.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84.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分别达到16991元和7058元。
在全区101个旗县中,GDP列第12位,人均突破2万美元,财政收入列第9位,人均财力迈进全市前列,全旗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活力大增强、发展水平大提升的冲刺阶段,正处于由强调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民生改善的转型升级时期。
六、杭锦旗
杭锦旗位于黄河“几”字湾南岸,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黄河流经全旗242公里,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
全旗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辖1个自治区级开发区、5镇1苏木,总人口14.2万,其中蒙古族2.5万人。
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近年来,全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杭锦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结构转型、创新强市”、“统筹城乡、集约发展”的战略部署,强力推进全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6亿元,增长14.6%,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8.7亿元,增长7.8%;二产增加值完成12.8亿元,增长13.7%;三产增加值完成14.5亿元,增长19.9%。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5:35:40。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15亿元,增长37.4%。
七、乌审旗
乌审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处在蒙、陕、宁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地带,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榆林市、宁夏银川市三角架构的中心,九曲黄河三面环抱。
全旗总面积1、16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下辖6个苏木镇。
近年来,乌审旗国民经济运行呈现的经济稳健快速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良好态势。
2009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3.13亿元,增长24%,增速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高于全区7.1个百分点。
在第九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一举跻身全
国西部33强。
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9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110.59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36.05亿元,增长21.4%。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72:24。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54676元,比上年净增41238元,增长36.4%。
职工工资有较大增长。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44198元,与上年相比人均纯增8810元,增长25%。
全旗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51688万元,同比增长21.4%,按新口径计算,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27599万元,同比增长30.1%。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65343万元,同比增长58%。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4亿元,同比增长61.4%。
八、伊金霍洛旗
伊金霍洛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辖7个镇,总人口15.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1万人。
境内资源富集,交通便捷,也是鄂尔多斯城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周边地区的重要立体交通枢纽。
伊金霍洛旗的县域经济名列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梯队。
伊金霍洛旗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
2009年底,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3.5亿元,增长20.7%;财政收入完成80亿元,增长5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219.9亿元,增长2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98元和7959元,分别增长13.2%和9.6%。
跃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54位,稳居西部百强
第4位,居全区69个旗县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