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示波器测电容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示波器测电容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示波器测电容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方法,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示波器的各种调节方法。
2、学会测量电容的方法,掌握RC电路的基本原理。
3、基本了解电容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实验原理:在交流电路中,有时需要加入电容,以便实现一些特殊的电学性能。
电容是由两个带有介质的导体组成,介质可以使电容的容值改变,影响电容的性能。
例如,用在放大电路中,电容是用来截止低频,从而增加放大电路的通带宽度。
在学习电容器的后退过程中,可设最初充电Q0,经一段时间后,充电电量下降到某一水平Q(Q0>Q)。
以充电电流为正,充放电过程的电容电压会过渡从零到最终值,如下图所示。
这时我们可以用充电电流$I(t) = dq(t)/dt$来描述充电过程,由于充电电流呈指数下降趋势,所以可以通过对充电电流进行积分,求得充电电量Q(t)的曲线。
电容容值C取决于充放电过程的时间常数R × C,当R = 1 kΩ时,理论充电时间τ = R × C ≈ 1 ms,这就是该参数的一个典型值。
实验材料:1、电压稳定器2、示波器3、电容器4、定值电阻5、可调电阻6、万用表7、信号发生器实验装置:实验电路如下所示:实验步骤:1、将电容C和电阻R并联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
2、将示波器的X轴扫描范围设置为1ms/Div,Y轴扫描为2V/Div。
3、将发生器的正弦波频率调整至固定值1kHz,可选用下一码的降压点,使输出幅度在4V范围内。
4、将示波器的触发方式选用“自由运行”,同时触发电平设置为0V,调整信号发生器的幅度调整旋钮,控制充放电曲线振幅在荧光屏幕内,开始观察电容器充放电曲线。
5、在放电曲线过程中,可扣动示波器的X轴下降钥匙,使显示数据更加清晰。
6、在充电曲线过程中,观察电容充放电趋势,并记录此时的幅度值,进过计算得出电容C值,比较计算得出的电容值和电容器正面的电容值数据是否相符,可以误差10%以内。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号:6100208248 专业班级:通信082班实验日期:2010/11/11实验成绩:实验四数字钟设计一、实验目的1.设计一个数字钟2.掌握动态扫描数码管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的VHDL程序的编写方法3.掌握分模块设计的方法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在实验箱上实现动态扫描数码管显示时分秒;2.可以预置为12小时计时显示和24小时计时显示;3.一个调节键,用于调节目标数位的数字。
对调节的内容敏感,如调节分钟或秒时,保持按下时自动计数,否则以脉冲计数;4.一个功能键,用于切换不同的状态;计时、调时、调分、调秒、调小时制式;三、设计思路时、分、秒计数模块可以用计数器实现,时计数分为模12/24进制计数器,分和秒为模60计数器,显示模块用动态扫描数码管实现。
数字钟总的设计框图:图1:数字钟设计框图四、实验程序(程序来源:根据网络上的修改)1.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散在各计数模块的控制引脚2.秒计数模块①VHDL程序:ENTITY SECOND ISPORT ( CLK : IN STD_LOGIC;RESET : IN STD_LOGIC;SETMIN : IN STD_LOGIC;ENMIN : OUT STD_LOGIC;DAOUT : OUT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END ENTITY SECOND;ARCHITECTURE ART OF SECOND ISSIGNAL COUNT :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SIGNAL ENMIN_1,ENMIN_2 : STD_LOGIC;BEGINDAOUT<=COUNT;ENMIN_2<=(SETMIN AND CLK);ENMIN<=(ENMIN_1 OR ENMIN_2);PROCESS(CLK,RESET,SETMIN)BEGINIF(RESET='0')THENCOUNT<="00000000";ENMIN_1<='0';ELSIF(CLK'EVENT AND CLK='1')THENIF(COUNT(3 DOWNTO 0)="1001")THENIF(COUNT<16#60#)THENIF(COUNT="01011001")THENENMIN_1<='1';COUNT<="00000000";ELSECOUNT<=COUNT + 7;END IF;ELSECOUNT<="00000000";END IF;ELSIF(COUNT<16#60#)THENCOUNT<=COUNT + 1;ENMIN_1<='0';ELSECOUNT<="00000000";ENMIN_1<='0'; END IF;END IF;END PROCESS;END ART;②封装后的秒计数模块:图2:秒计数模块3.分计数模块①VHDL 程序(与秒计数程序基本相同,略) ②封装后的分计数模块:图3:分计数模块4.时计数模块①VHDL 程序(分为12进制和24进制,与秒计数基本相同,略)②封装后的时计数模块:图4:时计数模块(12进制、24进制、2选1数据选择器)5.显示模块 ①VHDL 程序ENTITY SETTIME ISPORT ( CLK1 : IN STD_LOGIC; RESET : IN STD_LOGIC;SEC,MIN : IN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HOUR : IN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DAOUT : 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SEL : 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END SETTIME;ARCHITECTURE ART OF SETTIME ISSIGNAL COUNT :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BEGINPROCESS(CLK1,RESET) BEGINIF(RESET='0')THENCOUNT<="000";ELSIF(CLK1'EVENT AND CLK1='1')THENIF(COUNT>="101")THENCOUNT<="000";ELSECOUNT<=COUNT + 1;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LK1,RESET)BEGINIF(RESET='0')THENDAOUT<="0000";SEL<="111";ELSIF(CLK1'EVENT AND CLK1='1')THENCASE COUNT ISWHEN"000"=>DAOUT<=SEC(3 DOWNTO 0);SEL<="000";--秒低位 WHEN"001"=>DAOUT<=SEC(7 DOWNTO 4);SEL<="001";--秒高位 WHEN"010"=>DAOUT<=MIN(3 DOWNTO 0);SEL<="010";--分低位 WHEN"011"=>DAOUT<=MIN(7 DOWNTO 4);SEL<="011";--分高位 WHEN"100"=>DAOUT<=HOUR(3 DOWNTO 0);SEL<="100";--时低位 WHEN"101"=>DAOUT<=HOUR(7 DOWNTO 4);SEL<="101";--时高位 WHEN OTHERS=>DAOUT<="0000";SEL<="111";END CASE;END IF;END PROCESS;END ART;②封装后的动态扫描数码管显示模块图5:显示模块6.顶层文件五、实验步骤①.新建工程。
南昌大学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二次成像的条件是箭物与屏的距离D必须大于4倍凸透镜的焦距。用这种方法测量焦距,避免了测量物距、像距时估计光心位置不准所带来的误差,在理论上比较准确。
3.测凹透镜焦距的实验成像条件是什么?两种测量方法的要领是什么??
??一是要光线近轴,这可通过在透镜前加一光阑档去边缘光线和调节共轴等高来实现;二是由于凹透镜为虚焦点,要测其焦距,必须借助凸透镜作为辅助透镜来实现。?
(1)自准直法
如图1所示,用屏上“1”字矢孔屏作为发光物。在凸透镜的另一边放置一平面反射镜,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经平面反射镜返回孔屏上。移动透镜位置可以改变物距的大小,当物距正好是透镜的焦距时,物上任意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透镜折射回到矢孔屏上。这时在矢孔屏上看到一个与原物大小相等的倒立实像。这时物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此凸透镜的焦距。
图1自准直法测焦距图2物距像距法测焦距
(3)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如果物屏与像屏的距离b保持不变,且b>4f,在物屏与像屏间移动凸透镜,可两次成像.当凸透镜移至O1处时,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实像,当凸透镜移至O2处时,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实像,由共轭关系结合焦距的高斯公式得:
实验中测得a和b,就可测出焦距f.光路如上图所示: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南昌大学大物实验报告 冰的熔解热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名称:冰的溶解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51班学生姓名:赖志期学号:5801215014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座位号:3号实验时间:第六周星期四上午9 点 45 分开始一.实验目的1.理解融化热的物理意义,掌握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比融化热2.学会一种用图解法估计和消除系统散热损失的修正方法3.熟悉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及定标二.实验器材(设备)量热器,药物分析天平,秒表,温度计,冰,烧杯,吸水纸,铁夹子等三.实验内容冰的比熔化热的测量四.实验原理1.混合量热法测量冰熔解热原理在一定压强下,晶体熔解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单位质量的晶体熔解为同温度的液体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熔解潜热,也称熔解热L 。
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熔解热。
本实验是量热学实验中的一个基本实验,采用了量热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混合量热法。
它所依据的原理是,在绝热系统中,某一部分所放出的热量等于其余部分所吸收的热量。
将M 克0℃的冰投入盛有m 克T 1℃水的量热器内筒中。
设冰全部熔解为水后平衡温度为T 2℃,若量热器内筒、搅拌器和温度计的质量分别为m 1、 m 2和 m 3,其比热容分别为C 1、C 2和C 3,,水的比热容为C 0。
则根据混合量热法所依据的原理,冰全部熔解为同温度(0℃)的水及其从0℃升到T 2℃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等于其余部分从温度T 1℃降到T 2℃时所放出的热量,即()()()213322110020T T C m C m C m mC C T M ML -+++=-+ (1)由此可得冰的熔解热为()()022*********C T T T C m C m C m mC ML --+++= (2) 在上式中,水的比热容C 0为4.18×103J/kg.℃,内筒、搅拌器和温度计都是铜制的,其比热容C 1=C 2=C 3=0.378×103J/kg.℃。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郭锦学号:5400209484 专业班级:工商092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2/6/2 实验成绩:(以下主要内容由学生完成)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二、实验目的1 进一步熟悉VFP6.0程序设计语言在实际中的运用。
2 熟悉E-R图的设计过程。
3 通过实例分析信息系统在公司战略中的作用。
三、实验基本原理1、用VFP 建立工资主文件及用SQL对其进行各种操作,如数据的插入、删除等。
表一:工资主文件结构数据项人员代码姓名部门基本工资附加工资房费字段长度 4 8 2 7.2 7.2 7.2数据类型 C C C N N N要求:将每一次操作和结果数据存入实验报告2、分别绘制三个E-R图说明实体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
(自己举例)提示:注意E-R图的正确画法,在WORD的绘图工具中有所需的基本图形。
3 、某工厂生产若干产品,每种产品由不同的零件组成,有的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用在不同的产品上。
这些零件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不同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相同。
这些零件按所属的不同产品分别放在仓库中,原材料按照类别放在若干仓库中。
请用E-R图画出此工厂产品、零件、材料、仓库的概念模型。
4 、案例分析:完成教材24页习题10:你认为本章案例中克莱斯勒公司实施EDI战略规划后,可能对其供应商产生哪些压力?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VFP6.0五、实验步骤1、(1)用Visual FoxPro 6.0建立工资主文件gzzwj.dbf:creat gzzwj.dbf(2)将表一输入(3)将数据输入表(4)利用SQL插入新的数值型字段“电费”2、(1)多对多联系:学生与课程的E-R 联系图MN(2)一对多练习:学校与教师的联系1n 学号 年龄 姓名 性别学生 选修课程课程号 课程名 学分 成绩 学校名 校址 校长 学校 年薪聘任教工号姓名 专长教师(33、(1)要求供应商的管理信息系统要与其无缝对接,加强信息交换的准确性;(2)供应商的相关业务、信息处理流程要进行相应的改造;(3)供应商要采用了、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等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了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4)供应商仓库地点要尽可能靠近克莱斯勒汽车装配厂,以迅速有效对其零配件需求进行反映;(5)改变原有库存模式,与其充分合作,建立战略关系。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1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王岩学号:6100308239 专业班级:自动化084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1-11 实验成绩:实验一三容水箱专家控制一、实验目的1、熟悉三溶液位控制的组成原理2、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专家控制原理及实现二、实验设备及条件计算机(装有MATLAB)三、实验原理图一所示为三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控制目的是使下水箱液位等于给定值,并能克服来自系统内部和玩不扰动的影响。
三容水箱的结构图如图二,该被控对象具有非线性和时滞性,要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比较困难,专家控制可以避开复杂的数学模型,通常还可以在非线性、大偏差下可靠的工作,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鲁棒性。
本实验采用直接型专家控制器,专家控制器的输入为偏差e和误差变化率ec,e=r-y,ec=de/dt.r和y分别是液位给定值和测量值。
四、实验设计过程及结果1、写出三容水箱各流量液位的数学表达式:2、用matlab 编写程序,调整各参数,使在程序执行数圈后,满足两个条件: 1)液位为0时,阀门开到最大,能使水箱流满 2)水箱满时,调节阀门小,能使水箱留空 最后各参数调整后源程序如下:clear all; close all; h1=00; h2=00;h3=00;%液位初始化 s=120;k=90; %阀门开度 for i=1:800Q1=2.2*k;Q2=13.8*sqrt(h1); h1=h1+(Q1-Q2)/s; Q3=13.4*sqrt(h2); h2=h2+(Q2-Q3)/s;Q4=170*abs(sin(2.58*pi*i+0.45)); h3=h3+(Q3-Q4)/s; end3)1(33433|sin |*43222321112*121h k h h sQ Q h x v Q SQ Q h h a Q SQ Q h h a Q k b Q ∆+-=-=∆=-=∆=-=∆==clear all;close all;h1=200;h2=200;h3=200;%液位初始化s=120;k=10; %阀门开度for i=1:800Q1=2.2*k;Q2=13.8*sqrt(h1);h1=h1+(Q1-Q2)/s;Q3=13.4*sqrt(h2);h2=h2+(Q2-Q3)/s;Q4=170*abs(sin(2.58*pi*i+0.45));h3=h3+(Q3-Q4)/s;end如上图所示,当水箱h1、h2、h3均为空时,将阀门调整到90,能使各水箱流满;当水箱h1、h2、h3均为满时,将阀门调整到10,能使各水箱流空;所以,该模型可以实现三容水箱液位控制。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在没有光照时,太阳能电池主要结构为一个二极管,测量该二极管在正向偏压时的伏安特性曲线,并求得电压和电流关系的经验公式。
2 。
测量太阳能电池在光照时的输出伏安特性,作出伏安特性曲线图,从图中求得它的短路电流(l sc )、开路电压(u oc )、最大输出功率m及填充因子FF ,[FF 二Pm / (I sc。
u0c )。
填充因子是代表太阳能电池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及滑块座、具有引出接线的盒装太阳能电池、数字万用表1只(用户自备)、电阻箱1只(用户自备)、白炽灯光源1只(射灯结构,功率40W )、光功率计(带3V直流稳压电源)、导线若干、遮光罩1 个、单刀双掷开关1个。
三、实验原理太阳能电池在没有光照时其特性可视为一个二极管,当U较大时,e U1,其正向偏压与通过电流的关系式近似为:U l = lo ·e —,l o 、—是常数。
两边取对数得In l ln 1 o由半导体理论,二极管主要是由能隙为E c —EV的半导体构成。
E c为半导体导电带,EV为半导体价电带。
当入射光子能量大于能隙时,光子会被半导体吸收,产生电子和空穴对。
电子和空穴对会分别受到二极管之内电场的影响而产生光电流。
Ell圈&全暗时太阳能电池在外加偏压时的伏安特性测量电路之二四、实验步骤。
1,在没有光源(全黑)的条件下,测量太阳能电池施加正向偏压时的l~U 特性,用实验测得的正向偏压时I~U关系数据,画出l~U曲线并求得常数1和l的值。
2,在不加偏压时,用白色光源照射,测量太阳能电池一些特性。
注意此时光源到太阳能电池距离保持为20cm。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粘滞系数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粘滞系数
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612座位号:
实验时间:第周星期六上午10点10分开始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液体的黏性。
2、掌握用奥氏黏度计测定液体黏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黏度为η的液体在半径为R、长为L的毛细管中稳定流动时,若细管两端的压强为ΔP,则根据泊肃叶定律,单位时间流经毛细管的体积流量Q为:Q= 。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将黏度计竖直固定在物理支架上。
2.用胶头滴管在量筒中去7ml酒精,移入黏度计中,再用洗耳球将水吸上,直到页面高于刻度线。液体自然流下,当达到刻度线开始计时,页面到达下刻度线,停止计时,得t1,重复6次,取平均值。
3.清洗黏度计。
4.用量筒取7ml蒸馏水,移入黏度计中,再用洗耳球将水吸上,直到页面高于刻度线。液体自然流下,当达到刻度线开始计时,页面到达下刻度线,停止计时,得t
1、液体量取不准,有偏差。
2、秒表计时不准确。
3、酒精有挥发,导致体积改变。
4、实验中有液体溅出。
七、思考题:
1、为什么要取相同体积的待测液体与标准液体进行测量?
为了控制好两种液体可以消去的共同量,尽量减小测量值,缩小误差。
2、为什么要将黏度计浸在水中?
为了保持温度恒定,避免产生误差。
3、测量过程中为什么必须使黏度计保持竖直位置?
,如果不是竖直的,会影响流体在毛细管中的流动速度,从而影响测得的粘度值.
八、附上原始数据:
实验时,以已知黏度的蒸馏水作为比较标准,先将水注入黏度计中,再用洗耳球将水吸上,直到页面高于刻度线。液体自然流下,当达到刻度线开始计时,页面到达下刻度线,停止计时,得t1。再以水进行相同操作,记录时间t2.由于V1=V2,Q1T1=Q2T2,即得: 。又根据: ,所以最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 2012-12 实验成绩:______
实验三三容水箱的专家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三容水箱的基本构成,能够熟练地运用专家PID控制原理,来实现
对三容水箱的液位控制。
②进一步掌握专家控制原理,清楚了解PID控制的过程和相应的matlab程
序实现方法。
③了解matlab中关于的相关绘图函数的使用方法,懂得有关向量的定义及
循环操作,熟练掌握MATLAB的编程语句。
二、实验设备及条件
微型计算机,且此计算机必须装有matlab软件。
三、实验原理
专家系统是一类包含知识和推理的智能计算机程序,其内部包含某领域专
家水平的知识和经验,具有解决专门问题的能力。
直接型专家控制器用于取代常规控制器,直接控制生产过程或被控对象。
具有模拟(或延伸、拓展)操作工人智能的功能。
该控制器的任务和功能相对
比较简单,但需要在线、实时控制。
因此,其知识表达和知识库也比较简单,
通常由几十条产生式规则构成,以便于增删和修改。
直接型专家控制器的结构
如a图中的虚线所示。
专家PID控制的实质是:基于受控对象和控制规律的各种知识,无需知道
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利用专家经验来设计PID参数。
专家PID控制是一种直
接型专家控制器。
本实验的专家控制器输入为h3的设定值,而输出为阀门开度kk,根据实
验的要求设计专家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Array
图(a)
三容水箱结构框图如下
四、实验要求 通过专家PID 控制,随着下水箱流量q4的正弦变化,要求能够通过调节阀门开度kk 来使第三个水箱中的下水箱液位h3稳定在设定值,并且其他两水箱水不会流尽和溢出。
五、 实验设计过程及结果
1、 三容水箱数学模型
可应用实验一建立的三容水箱数学模型
3
33433|
0.45)+i *pi *(2.58sin |*343222
321112kk *1q 21h h h s
q q h y q s q q h h y q s q q h h y q a ∆+=-=∆=-=∆=-=∆==
最终确定了以下参数:
s=90;
q1=1.24*kk;
q2=13*sqrt(h1);
h1=h1+(q1-q2)/s;
q3=13.4*sqrt(h2);
h2=h2+(q2-q3)/s;
q4=77*abs(sin(2.58*pi*i+0.45));
h3=h3+(q3-q4)/s;
2、根据PID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和专家控制的理论思想,设计专家PID控制器。
确定观测量和控制量,定义理想的三水箱的液位高度设定值hs为130,令下水箱液位高度为h3,选择液位差e=hs-h3为观测量;
3、编写程序并调试:
clear all;
close all;
ts=0.001;
u1=0;u2=0;u3=0;
y1=0;y2=0;y3=0;
x=[0 0 0]';
x21=0;
kp=0.2;
ki=0.03;
kd=0.3;
h1(1)=200*rand(1);
h2(1)=200*rand(1);
h3(1)=200*rand(1);
h11=0;h21=0;h31=0;
hs=130; %此参数为设定值
dk=0;
kk=0;
s=90;k=80;
t=1:3500;
error1=0;
for k=1:3500
time(k)=k*ts;
y(k)=h3(k);
r(k)=hs;
error(k)=r(k)-y(k);
u(k)=kp*x(1)+kd*x(2)+ki*(3);
if abs(x(1))>0.8
u(k)=0.45;
elseif abs(x(1))>0.40
u(k)=0.40;
elseif abs(x(1))>0.20
u(k)=0.12;
elseif abs(x(1))>0.01
u(k)=0.1;
end
if x(1)*x(2)>0|(x(2)==0)
if abs(x(1))>=0.05
u(k)=u1+2*kp*x(1);
else
u(k)=u1+0.4*kp*x(1);
end
end
if (x(1)*x(2)<0&x(2)*x21>0)|(x(1)==0)
u(k)=u(k);
end
if x(1)*x(2)<0&x(2)*x21<0
if abs(x(1))>=0.05
u(k)=u1+2*kp*error1;
else
u(k)=u1+0.6*kp*error1;
end
end
if abs(x(1))<=0.001
u(k)=0.5*x(1)+0.010*x(3);
end
if u(k)>=10
u(k)=10;
end
if u(k)<=-10
u(k)=-10;
end
dk=u(k);
if kk<0|h1(k)>=180|h2(k)>=180|h3(k)>=190 kk=0;
elseif kk>90|h1(k)<=10|h2(k)<=10&h3(k)<=10 kk=90;
else
kk=kk+dk;
end
if kk<0
kk=0;
end
if kk>90|(h2(k)<10&h3(k)<10)
kk=90;
end
if (error(k)<20&error(k)>2|error(k)<-10)&h3(k)>30 kk=0;
end
%以下为三容水箱模型
q1=1.24*kk;
q2=13*sqrt(h1(k));
h11=(q1-q2)/s;
h1(k+1)=h1(k)+h11;
if h1(k+1)<0
h1(k+1)=0;
end
q3=13.4*sqrt(h2(k));
h21=(q2-q3)/s;
h2(k+1)=h2(k)+h21;
if h2(k+1)<0
h2(k+1)=0;
end
q4=77*abs(sin(2.58*pi*k+0.45));
h31=(q3-q4)/s;
h3(k+1)=h3(k)+h31;
if h3(k+1)<0
h3(k+1)=0;
end
u3=u2;u2=u1;u1=u(k);
y3=y2;y2=y1;y1=y(k);
x(1)=error(k);
x21=x(2);
x(2)=(error(k)-error1)/ts;
x(3)=x(3)+error(k)*ts;
error1=error(k);
end
figure(1);
plot(t,y,t,r,'r');
xlabel('时间t');ylabel('下水箱液位h3');
axis([0 3500 0 200]);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由运行结果可知,设定值为130,下水箱水位的初始值为随机值,经过模糊控制之后,下水箱的水位稳定在130,满足控制要求。
实验的结果如上图所示。
七、实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