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魂灵》读书报告
死魂灵读书心得

死魂灵读书心得
《死魂灵》是一部讲述了一个男孩在战争中成长的小说。
通过
主人公的经历,作者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痛苦和挣扎。
读
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有了很多感悟。
首先,小说中描写的战争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
无情。
战争不仅带来了生命的危险,还让人们失去了家园和亲人,
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让我感受到了战
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助,让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小说中的主人公在战争中经历了成长和变化。
他从一个
无知的男孩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和成熟的人。
在战争的洗礼中,他
学会了坚强和勇敢,学会了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让我明白了在逆境
中成长的重要性,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作者巧妙地安排了
情节,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让我对人生的意
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总的来说,《死魂灵》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小说,让我深受触动。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让我对战争、生活和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期许。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优秀的小说,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面对生活的挑战。
死魂灵读书心得

死魂灵读书心得
《死魂灵》是一本充满哲学思考和深刻内涵的小说,作者是法国文学家夏尔·波德莱尔。
这本小说以一个名叫弗雷德里克的年轻人为主角,讲述了他在19世纪法国的成长和人生经历。
读完《死魂灵》,我深受启发。
小说中对于人生、爱情、理想和现实的思考让我深深沉思。
弗雷德里克在追求爱情和理想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最终陷入了迷茫和绝望之中。
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让人触动,也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人生意义和选择的问题。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丰满和生动,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死魂灵》,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文学和艺术的知识。
波德莱尔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运用都非常精湛,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深意,让人回味无穷。
总的来说,读完《死魂灵》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这部作品会一直陪伴着我,指引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死魂灵读后感大学

死魂灵读后感大学篇一死魂灵读后感大学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果戈里的《死魂灵》,这可真是一本让我感慨万千的书啊!说真的,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可能觉得有点枯燥,心里还犯嘀咕:“这都啥呀?”但随着深入进去,我发现这简直就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书里那些所谓的“死魂灵”,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个个名字,可在我看来,他们背后代表的是社会的种种弊病。
你说,怎么会有人把灵魂都给弄丢了呢?这难道不可怕吗?主人公乞乞科夫,这个家伙,真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他到处去收购那些死去但还没被注销的农奴,看似精明,可我觉得他也挺可悲的。
也许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发财的捷径,可这种捷径真的能让他得到幸福吗?我觉得未必!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也有各种压力和烦恼,但至少我们还有真实的灵魂,对吧?不像书里的那些人,活得浑浑噩噩。
不过,我又在想,现实中难道就没有类似“死魂灵”的现象吗?可能有,只是我们没有察觉罢了。
比如说,有些人追求名利,不择手段,到最后是不是也把自己的灵魂给弄丢了呢?哎呀,这书让我想得脑袋都疼了!但不得不说,读这样的经典,真的能让我们思考很多东西。
你们觉得呢?是不是也跟我有一样的感受?篇二死魂灵读后感大学《死魂灵》这本书,读完后真的让我心里五味杂陈!你们能想象吗?书里描绘的那个世界,充满了虚伪、贪婪和愚昧,简直让人窒息!我一边读一边忍不住吐槽:“这都什么鬼!”那些所谓的贵族们,一个个装腔作势,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内心空虚无比。
他们就像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只知道追求物质的享受,完全不在乎精神的富足。
这难道不可悲吗?就拿主人公乞乞科夫来说,他到处钻营,妄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富。
我就想问了,这样得来的钱,他能花得安心吗?也许在他看来,这是聪明人的做法,可我觉得这简直就是愚蠢至极!再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虽然没有书中那么夸张,但也不乏类似的现象。
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违背道德和良心,难道他们的灵魂就不会受到谴责吗?不过,读这本书也让我有了一些反思。
2024年死魂灵的读书心得感悟样本(3篇)

2024年死魂灵的读书心得感悟样本在著名小说《死魂灵》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乞乞科夫与五位地主之间的交易场景。
在这些交易中,涉及到的特殊商品是已故农奴,双方对此并无忌讳或不适之感。
乞乞科夫首先拜访了马尼洛夫,在初次提出购买死农奴时,双方都显得有些尴尬,但马尼洛夫更关心的是这种交易的合法性。
同样,科罗博奇卡夫人也清楚乞乞科夫所指,甚至询问是否需要挖出死者,天真地认为他们或许还能从事农活。
在诺兹德廖夫家中,乞乞科夫提出同样的请求时,诺兹德廖夫立刻察觉到其中的蹊跷,并拒绝透露真相。
索巴克维奇听说此事后,看准了其中的利益,因此不断提高价格。
而泼留希金由于大量的农奴死亡或逃跑,干脆将死农奴无偿送给乞乞科夫,仅从逃跑的农奴身上赚取微薄的利益。
在这些交易过程中,死亡农奴成为了一种商品,而参与者对此见怪不怪。
小说中,诺兹德廖夫是第一个将“死魂灵”交易的故事传播出去的人。
在原文中,这个称谓是在第八章中首次出现的,是在诺兹德廖夫与乞乞科夫的对话中提及。
虽然译文可能让读者产生诺兹德廖夫故意捣乱的印象,但这与其撒谎和捣乱的性格特点相符。
这一故事迅速在上层社会和普通百姓中传开,甚至让一些原本懒散的人也开始关注起来。
泼留希金作为俄国没落地主的代表,其个性中的贪婪与吝啬反映了俄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泼留希金虽然拥有大量财产,但其生活状况却极其寒酸。
他的衣物破旧不堪,住所中充满了各种杂物,甚至让人怀疑其中是否住着活人。
他对自己的吝啬也延伸到了对家人的态度上,对女儿和儿子的冷漠反映了其内心的空虚和腐朽。
他的行为不仅是对个人财富的极度贪婪,更是对人性的一种亵渎。
果戈理通过《死魂灵》不仅批评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也颂扬了正直、光明和清白的精神。
他的作品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警示,也是对后代的提醒。
即使在____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在社会中看到类似乞乞科夫式的人物。
果戈理作为古典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深刻地描绘了俄国社会和人民的生活。
死魂灵读书心得范文

死魂灵读书心得范文《死魂灵》是法国作家费庆主编的“走进世界之旅”系列丛书中一本脍炙人口的畅销书。
这本书以鬼怪、恐怖等元素为背景,以主人公查尔斯为引导,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展示了人性中的恶与美。
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法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也能从中汲取一些对于人性和生命的思考。
这本书一共由八个短篇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情节,但都以死魂灵为主线贯穿其中。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受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和哲理意境的感染,也明确地感知到了作者传达的主题和对人性的思考。
以下是我个人对其中几个故事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谈谈《古堡中的鬼怪》这个故事。
故事的发生地是一个古堡,主人公查尔斯在那里与他的朋友们度过了一个浪漫的夜晚。
然而,一场凄凉的爱情故事却从古堡中的画像中展开。
作者以鬼怪的形象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痛苦的故事。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情的复杂与无奈,爱情是美丽的,但也是痛苦的。
在这篇故事中,作者给了我们很多让人深思的问题:爱情究竟是什么?爱情中的痛苦是必然的吗?我们是否应该选择忍受痛苦来守护爱情?通过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作者反思了爱情的本质和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爱情,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它的真正内涵呢?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失落的女人》这个故事。
主人公凯特是一个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女人,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她的家庭和丈夫,去寻找她心中真正的幸福。
在寻找过程中,她发现自己不是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女性,她对男人的依赖和渴望成为她心中的枷锁。
正是这个发现,让她开始了真正的自我探索和成长。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希望表达的是女性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不要为了别人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这个故事在让人玩味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生活中女性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让我们思考女性的地位和权益在当代社会中的真正意义。
《死魂灵》是一部集众多短篇故事于一身的小说,但每个故事都饱含着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理解。
死魂灵的优秀读后感(通用21篇)

死魂灵的优秀读后感(通用21篇)死魂灵的优秀读后感(通用21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死魂灵的优秀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死魂灵的优秀读后感篇1有人说:好书的标准之一是,它能够带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思考,在读果戈里的这部《死魂灵》时,我对这句话的体会尤为深刻。
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乡村地主形象,在这幅群丑图中,能清晰地看到作者对这些虽生犹死的死魂灵的嘲讽极其对俄国农奴制度的批判。
然而,让我感触甚深的却并非作品的社会意义,而是作者对根扎在人性深处的那些痼疾的深刻剖析,也就是作者在文中所说的:“把每时每刻显现在人们眼前而又为暗淡的眼睛所视而不见的一切,那象绿藻一样阻碍我们生活之船前进的,令人怵目惊心的,可怕的废料,那充斥在悲苦而乏味的人生之路上的委琐、冷酷、平庸之辈的各种隐私,全都翻腾出来,并挥动那无情的刻刀以雄浑的力量使它浮雕般鲜明地呈现在人人的眼前。
”而这也是这部作品的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所在。
无能、无主见,空虚、惰性十足,只耽于幻想而无实际生存能力的玛尼洛夫;愚昧闭塞、务实浅薄、性情迟钝的彼得罗夫娜:表明表面豪爽、实际放荡、流氓无耻的诺滋德廖夫;粗野冷酷、顽固多疑、残暴凶狠的索巴克维奇;卑琐贪婪、腐朽没落的守财奴普柳什金;自弃颓丧、行尸走肉般的坚捷特尼科夫;鱼肉一生的酒囊饭袋彼图赫;无聊忧郁的普拉托诺夫、这一群丑像再加上一个投机钻营、唯利是图、吝啬猥琐、处处机关算尽、虚伪多变、上谄下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奇奇科夫,人性中的卑污龌龊就几近全部地暴露在了人们眼前,暴露、翻腾得是那么让人心惊!在解读那些人物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审视、反问着自己:“我是不是也像他这样?我的身上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痼疾?”我真的怕了!我想,如果将此类作品的写作比作给人类的灵魂动手术的话,那么作者就该是医术精湛的执刀医生,他狠狠地将人性中那些与生俱来且根深蒂固的肮脏一刀一刀地割出来,然后血淋淋地摆在人们的眼前,让人们在感到恶心害怕的同时,也获得一种克制、消灭肮脏和龌龊的自觉和力量。
2024年死魂灵读书心得范例(2篇)

2024年死魂灵读书心得范例与自然比邻而居,遂得以常常看风景。
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
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高更有塔希提岛。
即使如火山,海啸,也须在不相干的远处,才能观察到蜿蜒流畅的美丽。
列维坦在崖头看海放声恸哭,其实那已经是病,不是看风景了。
人生多苦辛。
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是不带惊恐的逃跑。
一直逃至踪影全无时,便是古来的隐者。
结庐在人境而无人世的烦忧,或许是令人神往的吧?然而可惜不能。
威猛如魏武,当月明星稀之夜,尚有无枝可依的渭叹,豁达如东坡,月下访友,看庭中积水空明,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竟也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寞。
日落黄昏,雨打梨花,都会被风流倜傥的才子看出血泪来。
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或“一树梅花一放翁”,都是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
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
我不能想象,世界上有哪一片大陆会比惠特曼更辽阔。
在他那里,群山耸立,河川奔流,大路箭一样射向远方;在他那里,所有的动植物都因为人迹是出现而充满生气,既有疾蹄,巨羽,强壮的枝柯,自然也有知更的啼唱,紫罗兰的芳馥,繁密的草叶在爱抚间变得碧绿和温柔起来。
在哥尼斯堡,那个喜欢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灿烂的星空,就是俯视自己的内心,俯仰之间摸索着通往人类的哲学道路。
康德是一个宁静的湖,因为浩瀚致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全被人们忽略了。
灵魂的博大使人敬畏。
爱因斯坦飙风似的在宇宙间往来驰骋,虽或不见形迹,但在日后的圣殿的废墟中,却不难发现他的存在。
我热爱英雄的灵魂甚于太阳,我为他们庄严,热烈而慷慨的照临而常怀感激。
在历史书里,我认识斯巴达克斯。
如果说第一个神是普罗米修斯,那么,斯巴达克斯就是第一个人。
自从他和他的兄弟握紧扭断锁链而躺入血泊,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由是不再相信眼泪。
马克思曾经描绘过一位“迷宫的将军”,那是玻利瓦尔,他勇敢地放弃了从殖民者手中夺取的可以垄断的权力。
由于目标过于远大,结果无人追随,在他所做的自我流放的无比孤寂的旅途中,我读懂了内心的坚强。
死魂灵读后感

死魂灵读后感死魂灵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死魂灵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死魂灵读后感 1果戈里的《死魂灵》,成功的塑造了一位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燥房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的人。
小说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的故事。
“死魂灵”的本义是指死了的农奴,由于俄语中“魂灵”和“农奴”属于一词多义,所以也可以理解成死了的魂灵,从而产生离奇的联想。
小说中描写乞乞科夫到五个地主家购买死农奴,在谈生意的时候双方都明白是指死农奴,并无荒唐或恐怖的感觉。
乞乞科夫最先到马尼洛夫家,头一次提起买死农奴,还有些不好意思。
马尼洛夫听了也很奇怪,甚至把烟袋掉在地上,不过他最关心的是这种生意合不合法。
地主婆科罗博奇卡也明白指的是死人,甚至问乞乞科夫是否要把他们从地里挖出来,还以为他们有可能干庄稼活。
在诺兹德廖夫家乞乞科夫一提到要买死农奴,诺兹德廖夫便猜到其中必有奥妙。
乞乞科夫不肯吐露真情,他当然不肯卖。
索巴克维奇听说乞乞科夫要买死农奴,认为一定有利可图,便极力抬价。
泼留希金由于死的和逃跑的农奴太多,便把死农奴白送乞乞科夫,只有卖逃跑的农奴得到几个钱。
所以在五次交易中,他们用死了的农奴做买卖,谁也不感到奇怪。
按照作者的安排,是诺兹德廖夫“头一个传出死魂灵的故事”,而“死魂灵”的叫法应该在第八章第一次出现,即诺兹德廖夫在舞会上见到乞乞科夫才说出来的。
在原文里读者不会感到这么明显的区别,然而在译文里无形之中造成诺兹德廖夫有意捣鬼的印象,好在诺兹德廖夫的性格里就有好撒谎好捣乱的特点,所以倒也没委屈他。
经诺兹德廖夫这么一传,买死魂灵的故事便传遍上流社会和平民百姓,连足不出户的懒人也为此走出他们的洞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魂灵》读后感
前不久,我有幸拜读了果戈理的力作《死魂灵》,十分感动。
往往,那些反映了重大社会现实的作品,才可以被称为社会的良心,而这样的小说总能让你热泪盈眶。
在这部小说里,我可以看到19世纪俄国黑暗社会现实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也能看清“生活的主人”的丑陋嘴脸。
它与19世纪俄国国内流行的训诫小说不同,它不像这些训诫小说那样把俄国的地主贵族、官僚,塑造成温文尔雅、充满正义感的正派人物。
相反,它把“生活的主人”的外衣剥落,使地主贵族的卑琐志趣、动物式的贪欲、精神的空虚、道德的堕落情状暴露无遗。
小说描写唯利是图的乞乞科夫来到某市,结交了省长、税务厅长、警察厅长等官僚,然后用各种手段向该地地主收买了已经死去而尚未注销的农奴,也就是所谓的死魂灵,企图将他们当作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从而骗取大量押金,在丑事败露之际,逃之夭夭。
通过乞乞科夫的活动,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俄国农奴制下的社会现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广阔的地主贵族生活的社会图景,表现了地主贵族们生活的庸俗的本质,以及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资本原始积累者的那种不择手段、冷酷无情的欺诈行为。
另外,虽然作者描写的主体是“生活的主人”这些地主贵族们和资产阶级,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处境以及他们的生活追求。
例
如,在乞乞科夫询问索巴凯维奇死亡的农奴人数时,他提到能干的木匠、铁匠等等,无疑显现了农奴生活的一个侧面。
再则,还有官僚们谈论到农奴迁移时,也反映了农奴不堪忍受生活重负逃离的现象。
最后,在小说结尾时,作者插叙了一个戈贝金太尉的故事,更是精彩。
戈贝金在卫国战争中受伤,知道逃跑无益,正好占山为王,落草为寇。
暗含了一种官逼民反的趋势,从而展现了人民生活的巨大苦难。
在艺术特色上,无疑,这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其在人物性格塑造和情节发展上都有独特之处。
其幽默讽刺的笔调是最大特色,抒情插叙的运用又开创了俄国文学的先河。
在人物性格塑造上,采用典型环境(情境)典型化的手法,以细节描写最为突出。
例如描写泼留希金的吝啬时,他的女儿带着外孙来拜访他时,他命令下人把厨房里放了很久的硬邦邦的面包棍给他女儿。
又如表现玛尼洛夫和乞乞科夫的虚伪时,写两个人进门,两个人互相推让,让对方先进。
结果出现了这样一幕:“最后,两个朋友侧着身子,相互稍微挤了一下,同时走进门去”在果戈理笔下,环境不但提供人物活动的场所,也起着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例如描写玛尼洛夫的书房,作者如是写道“他的书房总是放着一本书,书签夹在第十四页上,他把这一页经常翻读两年了”,这正好反映了玛尼洛夫附庸风雅的庸俗本质。
在情节发展上,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把故事节奏打乱,利用偶然性创造变奏点,使故事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讲乞乞科夫去寻找晚会上见到的三个地主的时候,不断的横生枝节,在寻找索巴凯维
奇的过程中,先是迷路,闯进了女地主科罗盘契加,然后在酒店遇见了恶霸地主罗士特来夫,故事可读性比较高。
特别的是,运用了插叙叙述了乞乞科夫的成长历程,丰富了故事内容。
也插叙了一个戈贝金的故事,提升了故事的思维层次。
然而《死魂灵》最大的特色依然是幽默讽刺的笔调。
可以这么说,果戈理的讽刺是全息式的、全方位的。
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环境描写,哪怕是一本书、半截纸、一块硬面包棍,皆成为他讽刺的手段。
例如,描写贵族女士时,如是写道“她们从来也不说‘我擤了下鼻子,我出汗了,我吐了口痰’而是说‘我轻松了一下鼻子,我用了一下手绢’。
又如表现索巴凯维奇的狡诈凶残时,将其描写成一头熊的体型。
再如,描写泼留希金用小半张纸写转让契约时,“让一行一行字贴得挺紧挺紧,一边还不无遗憾地想:无论如何还会留下很多完全空白的地方”。
还有,描写泼留希金的书房,“在一张桌子上甚至搁着一把断了腿的椅子,旁边是一座停摆的钟,钟摆上已经结了蛛网··台上放的东西五花八门··一只整个儿干瘪得不比榛果大的柠檬,一段圈手椅上的断把手,一杯不知是什么名堂的饮料,里面浮着三只苍蝇,上面盖着一封信,一小段火漆,还有一片不知打哪儿捡来的破烂布头··”
这部小说的抒情插叙手法的运用也很有特色。
在19世纪俄国文学中,很少有抒情手法的运用。
而这部讽刺小说中,抒情插叙的运用,极大的提升了小说的情感维度,延伸了思想内涵。
果戈理在描写悲惨的生活图景时,运用抒情手法,讴歌广阔的俄国土地,赞美那里的人民,无疑增加了一种希望,一种力量,也使人们能看到作者的理想。
无疑,这部作品是优秀的。
然而,《死魂灵》第二部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我并没有耐心读完第二部,大概了解到第二部是塑造了几位“优秀”的地主,作者似乎企图寄希望于社会改良,其批判讽刺力度大大降低。
其思想的局限性造成了作品的局限性也是。
看到第二部,虽然失望,但我仍能理解果戈理。
毕竟他是处于长期沙皇专制时代下的知识分子,远离故土,目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巨大的社会代价,又与斯拉夫派交往过密,必然会产生抵制革命推崇改良的思想。
然而,令我感到高兴的是,果戈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意识到杜撰出来的现实,他在1852年烧毁了《死魂灵》第二部手稿,应该也算是一种自我救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