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政治精练: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6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2020届高考政治精练: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6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A.推动人们思想的进步B.推动文化的繁荣C.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又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

它们由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这说明( )A.文化的自我淘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3、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4、“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伟大事业呼唤伟大文艺。

当前,我国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有“数量”缺“质量”,缺乏创意的跟风创作、追求形式的空心创作等浮躁倾向依然存在。

要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①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蕴藏于群众中的创造活力②熟悉历史文化知识,实现现代与传统的对接③沉下心来,在超越现实生活中创造更多的精品力作④聚焦时代主题,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除夕之夜,以“大美中国梦金鸡报春来”为主题的鸡年春晚实现了VR全景直播,这场直播增强了互动性设计,让观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大大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让春晚更加“食之有味”。

这说明()①文化发展与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②传播手段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前提③文化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④科技进步是文化创新的根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对于量子时代的科学应用,中国“量子人”团队有着明确的科研路线图:通过量子通信研究,从初步实现局域量子通信网络,到实现多横多纵的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络;通过量子计算研究,为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实现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有效挖掘;通过量子精密测量研究,实现新一代定位导航等。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含解析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据考古研究,从史前文明开始,中国文化发展的区域分布逐渐呈现一种分层次的向心结构,就像一个“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其周围的甘青、山东、燕辽、长江中游和江浙文化区是第一层花瓣,再外围的文化区是第二层花瓣。

花心辐射花瓣,花瓣保持自己的活力,花心花瓣不能分离。

由此可见( )①创新是中华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上的凝聚力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密码③中华文化的统一性是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基础④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近年来,古风日渐兴起,汉服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或云鬓轻挽、裙裾飘飞,或娉娉袅袅仙气飘飘,或高冠环佩、风度翩翩……这些身着古装置身花海、竹林、古建筑等风景里的年轻人,成为一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

古风的兴起( )①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②表明民族传统文化既属于民族,也属于世界③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人们对古代传统文化的记忆④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加了生活中的美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1年5月22日,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

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这一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名字( )“祝融号”①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生动体现②体现了中华民族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③体现了在太空舞台上彰显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④能够彰显文化自信,使各国认同其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密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清晨,当你起床端起第一杯咖啡时,或许无法想象咖啡的清香来自茶叶的故乡中国,而这杯咖啡或许正在改变中国咖农的命运。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21年高考政治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21年高考政治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1.(2021·全国高考真题乙卷)著名书画家黄宾虹观察自然深有领悟,以自然之理来诠释笔法,如“平”似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变”像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

在艺术实践中感情自然,令黄宾虹艺术精进。

这表明( )①艺术之理与自然之理相契合②悟出自然之理就能提升人的艺术造诣③艺术造诣水平取决于主体的感知能力④效法自然是提升艺术造诣的重要方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1·湖南高考真题)雪景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门类。

宋代画家范宽的《雪山萧寺图》,寒山紧密相连,以一种坚不可摧、无以撼动的姿态见证着人世沧桑。

当代画家傅抱石与关山月合绘的《江山如此多娇》,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彰显出民族振奋的活力。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A.艺术的生命力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B.对冰雪世界的钟爱是作者创作的源泉C.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恒久而鲜活D.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规定着作品的时代内涵3.(2021·广东高考真题)山水画和“以诗入画”的创作传统源远流长。

除了青绿山水以外,传统山水画对色彩的运用大多比较含蓄,注重水墨技法。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山水画家面对新的社会生活,在深入领悟毛泽东诗词的基础上,出于意境表达需要而创造性地运用了以红色为主色调的色彩及技法,成功创作了一批表现毛泽东诗意的“红色山水”画,为新中国艺术增添了鲜红亮色。

由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传统山水画在传承中获得了新内涵,基本特征也根本上被改变②“红色山水”画的成功创作,得益于毛泽东诗词意境的启发③“红色山水”画被赋予了独特的美学品格,呈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气象④传统山水画的发展源于时代的需要,取决于色彩及技法上的创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1·广东高考真题)广州早茶文化历史悠久,至今保留着“一盅两件”“扣指谢茶”等饮茶习俗。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2试题含解析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2试题含解析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吉林第一次调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古老端午节庆在漫长历史中积淀出丰厚的民俗传统和文化内涵。

食粽子、扒龙舟、挂艾草、佩香囊、拴五彩丝线……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在今日,有越来越多人起先重新发掘传统节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寻精神滋养,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 )①有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②能够凝心聚力,具有先进性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④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024浙江杭州重点中学模拟]随着近几年中国的发展,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

这说明( )①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是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加文化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4陕西百校联考]2024年6月,中外文化遗产界启动了以“互学互鉴促进将来合作”为主题的“2024丝绸之路周”,通过展示丝路文化,深挖其时代价值,讲好丝路故事。

举办这一活动( )①是敬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认同③能够从根本上推动文化创新④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互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科学精神]“提起长安城,常忆羊羹名;羊羹美味尝,唯属同盛祥……”民谣里,蕴含着老字号小吃的美味密码。

老字号小吃的独特工艺蕴含着工匠精神,老味道令人难忘。

但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些老字号小吃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要求我们( )①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②全面继承,永葆地方特色③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迁④加强沟通,推动文化传播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2024广东湛江调研]2024年,以《隐秘的角落》《重生》等为代表的一批网络影视剧,因制作精良而获得较高的口碑。

专题十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

专题十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知识拓展
全面理解文化自觉
(1)深刻认识文化地位作用,主要是“文化与生活”的知 识,包括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 合国力、文化塑造人生、传统文化的作用等。 (2)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要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的知识,文化发展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在交流中传 播,要在继承中发展,要推动文化创新。 (3)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主要是“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的知识,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要深刻 认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坚持包容性,肩 负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做中华民族精神的 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必要性: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 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 心骨”的作用。(先进性)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 (民族性)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吸收有益又警惕西 化。(包容性) ④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时代性) ⑤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肩负为中华民族强基 固本的文化使命,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 和建设者。(实践性)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 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1.是什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020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2020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Ⅰ1.“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同庆中秋节是( )A.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中华民族身份的唯一标志C.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源泉D.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解析:“举国同庆中秋节”即庆祝民族节日,故A符合;B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

答案:A2.由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等地安家落户,他们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文化变迁产生着极大影响。

这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商贸活动促进文化的发展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解析: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属于人口迁徙,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3.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

所以②说法错误。

答案:C4.下列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故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项即可。

答案:A5.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英国人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再加少许冷牛奶。

美国人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常喝乌龙、绿茶等罐装冷饮茶。

俄罗斯人喜爱喝红茶,茶味浓厚。

日本茶文化同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方式多以喝清茶为主。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教学设计)-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专用) (1)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教学设计)-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专用) (1)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教学设计【考情考向分析】【思维体系构建】《哲学与文化》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专题十体系构建【知识整合突破】议学情境:阅读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议学提示:目录:考向一:继承发展中化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特点3、文化的反作用突破提升:多角度把握文化的社会作用4、文化的功能突破提升:正确理解文化的功能(1)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

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2)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同,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起到这些作用。

因此,应该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发展先进文化。

(3)不要过分夸大文化的功能,文化对于人和社会的作用并非具有决定性。

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4)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

5、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突破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角度汇总7、中华民族精神突破提升: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表现突破提升: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考向二: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吸收外来1、文化民族性与文化多样性突破提升: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与联系突破提升: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包容性的关系2、(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3、(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024年新教材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测评含解析

2024年新教材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测评含解析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行替代。

“文艺的作用不行替代”是因为( )A.确定的文化只能由确定的经济所确定B.文化能够赐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C.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解析:确定的文化由确定的经济、政治所确定, A项错误;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重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B项正确;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项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作用不同,先进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而落后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阻碍作用,D项错误。

答案:B2.2024年1月11日,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觉初评候选项目名单。

该遗址的挖掘成果表明河姆渡文化干脆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把余姚和宁波的人文历史轴线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向前延长1 000多年。

材料表明( ) A.精神产品凝合在确定的物质载体之中B.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C.历史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D.历史文化促进当下和将来的发展解析:材料中强调遗址的挖掘成果表明河姆渡文化干脆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表明精神产品凝合在确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3.作为近代思想史开风气的人物,梁启超关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言论成为治疗国民思想疾病的良药。

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

欲建立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

”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确定了(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B.文化可以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干脆转化为物质力气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D.思想文化的旺盛确定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必需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气,B项中“干脆转化”的说法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活动、其他
文化传播 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手段:口语、文字、大众传媒(网络) 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前 制度更替、科技进步
提 要
思想运动、教育功能
求 因素 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民族节日
作用:推动实践、繁荣文化 (集中展示、表达) 文化多样性 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文化遗产
文化创新 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共同财富,演进)
体 重要途径
现 前 要 坚持正确方向,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提 求 克服错误思想
文化是民族的,主要内容(四方面)也是世界的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特点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