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习题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17年的主题为“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根据这一主题我们可以作出的正确推断是( )①文化遗产成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物化载体②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决定③利用好文化遗产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④保护文化遗产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和基础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③解析:选B。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①③符合题意。

②错在“相互决定”。

④错在“前提和基础”。

2.2017年3月23日,北京市文物工作会议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他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一指示是基于(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文物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④文物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选D。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说法错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说法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3.2017年9月4日,金砖五国领导人在中国厦门举行第九次会晤,协商一致通过《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宣言表示,金砖国家将致力于弘扬多元文化,促进人文交流,深化传统友谊,为金砖合作奠定更广泛的民意支持基础。

在各国文化交流中要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A.促进金砖各国文化走向融合趋同B.吸收金砖各国一切文化成果C.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D.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解析:选D。

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对待文化多样性应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正确;A中“融合趋同”表述错误;B中“一切”表述错误;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4.每年的5月21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含解析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据考古研究,从史前文明开始,中国文化发展的区域分布逐渐呈现一种分层次的向心结构,就像一个“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其周围的甘青、山东、燕辽、长江中游和江浙文化区是第一层花瓣,再外围的文化区是第二层花瓣。

花心辐射花瓣,花瓣保持自己的活力,花心花瓣不能分离。

由此可见( )①创新是中华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上的凝聚力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密码③中华文化的统一性是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基础④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近年来,古风日渐兴起,汉服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或云鬓轻挽、裙裾飘飞,或娉娉袅袅仙气飘飘,或高冠环佩、风度翩翩……这些身着古装置身花海、竹林、古建筑等风景里的年轻人,成为一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

古风的兴起( )①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②表明民族传统文化既属于民族,也属于世界③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人们对古代传统文化的记忆④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加了生活中的美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1年5月22日,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

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这一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名字( )“祝融号”①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生动体现②体现了中华民族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③体现了在太空舞台上彰显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④能够彰显文化自信,使各国认同其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密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清晨,当你起床端起第一杯咖啡时,或许无法想象咖啡的清香来自茶叶的故乡中国,而这杯咖啡或许正在改变中国咖农的命运。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2试题含解析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2试题含解析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吉林第一次调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古老端午节庆在漫长历史中积淀出丰厚的民俗传统和文化内涵。

食粽子、扒龙舟、挂艾草、佩香囊、拴五彩丝线……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在今日,有越来越多人起先重新发掘传统节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寻精神滋养,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 )①有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②能够凝心聚力,具有先进性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④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024浙江杭州重点中学模拟]随着近几年中国的发展,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

这说明( )①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是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加文化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4陕西百校联考]2024年6月,中外文化遗产界启动了以“互学互鉴促进将来合作”为主题的“2024丝绸之路周”,通过展示丝路文化,深挖其时代价值,讲好丝路故事。

举办这一活动( )①是敬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认同③能够从根本上推动文化创新④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互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科学精神]“提起长安城,常忆羊羹名;羊羹美味尝,唯属同盛祥……”民谣里,蕴含着老字号小吃的美味密码。

老字号小吃的独特工艺蕴含着工匠精神,老味道令人难忘。

但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些老字号小吃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要求我们( )①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②全面继承,永葆地方特色③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迁④加强沟通,推动文化传播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2024广东湛江调研]2024年,以《隐秘的角落》《重生》等为代表的一批网络影视剧,因制作精良而获得较高的口碑。

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之真题再练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之真题再练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2024年高考题题组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2024江苏,2分)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朝气,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旧充溢活力。

由此可见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加文化的影响力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题组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2024全国卷Ⅲ,4分)2024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心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节目形式新奇,“和诗以歌”,增加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宠爱。

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闻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②既要不忘原来又要创新思路③要以满意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24江苏,2分)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 000年的历史。

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精神财宝。

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是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呈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憧憬和美妙追求题组三文化创新4.(2024全国卷Ⅰ,4分)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

该市大力发呈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建性转化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24北京文综,4分)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习题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习题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纲要求考点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特点及关系2.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1.误认为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纠错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把文化传播的途径等同于传播的手段。

纠错 文化传播的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的媒介,如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等。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例1(2016·浙江4月选考)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琅琊榜》不仅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电视台热播,而且登陆亚洲、非洲、北美等地的电视剧网站,受到亿万外国观众的热捧。

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电视剧《琅琊榜》虽讲述中国故事,但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地热播,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当选;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本民族文化,②表述错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③表述错误;通过电视台、电视剧网站,亿万外国观众能欣赏到中国电视剧,说明大众传媒发挥了重要作用,④当选。

故本题选B。

[方法点拨] 组合型是选择题常考的一种题型。

可以采用排谬误法或排异法来解答。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综合拔高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综合拔高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课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考点1 文化的多样性1.(2019课标Ⅱ,19,4分,)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

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

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7课标Ⅲ,19,4分,)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

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

这表明(深度解析)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点2 文化传播3.(2020天津,15,3分,)武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青少年喜爱。

2020年1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将武术列入第四届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武术首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这有利于( )A.提升中国体育影响力,引领世界体育发展B.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C.坚守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D.拓宽中华文化传播渠道,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4.(2019浙江4月选考,24,2分,)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

由此可见,现代传媒( )①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②有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③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④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2018课标Ⅰ,19,4分,)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练习含解析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练习含解析

文化传承与创新1、世界是多彩的,文化是多样的。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

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

人类文化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材料启示我们文化交流要(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同一性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③要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④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2、以往,不同文明接触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

明治维新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

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亚、东南亚大片区域。

可见( )①发展本民族文化方能繁荣世界文化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④文化的世界性决定了文化的民族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

“携手打造文化共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是这次峰会提出的目标之一。

习近平称,我们都为中非各自灿烂的文明而自豪,也愿为世界文明多样化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要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交融共存,为彼此文明复兴、文化进步、文艺繁荣提供持久助力,为中非合作提供更深厚的精神滋养。

下列属于文化领域措施的有( )①推动中非电子商务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合作机制②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同非方深化文明互鉴③支持非洲国家加入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等联盟④设立中非和平安全论坛,为中非在和平安全领域加强交流提供平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2018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之一“东方•亮”——中国艺术汇(匈牙利站)盛大举行。

该项目以传扬中华文化传统、推动时代文化创新为主旨。

开展这一项目的意义在于( )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及经贸合作②为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③通过吸收外来文化,推动文化发展④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成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的古籍保护箱有望运用到少林寺藏经阁的古籍保护中。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时作业新人教必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时作业新人教必修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

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③④解析:②错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③错误,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

答案:B2.12月11日,2017年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大会在泰安市召开。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世界遗产52项,包括12项自然遗产、4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36项文化遗产,世界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④错在“趋同”。

答案:B考点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3.2017年3月,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

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

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③在材料中未体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④错误。

答案:A考点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4.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

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纲要求考点考试内容与要求高频考点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b)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①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②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③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b)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3.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4.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①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b);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c)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②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a)1.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①文化发展的实质(a);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③文化创新的作用(b)2.文化创新的途径:①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b);②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a)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作用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考点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问题导思知识梳理1.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什么?(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①个性和特征(2)文化又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②共性和③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何在?(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④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⑤重要动力(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⑥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⑦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1)态度:既要认同⑧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⑨一律平等的原则4.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是什么?(1)重要途径:⑩商业贸易、人口迁徙、⑪教育、其他途径(2)主要手段: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⑫大众传媒5.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是什么?推动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⑬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⑭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世界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民族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1.误认为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纠错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把文化传播的途径等同于传播的手段。

纠错文化传播的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的媒介,如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等。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例1(2016·浙江4月选考)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琅琊榜》不仅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电视台热播,而且登陆亚洲、非洲、北美等地的电视剧网站,受到亿万外国观众的热捧。

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电视剧《琅琊榜》虽讲述中国故事,但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地热播,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当选;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本民族文化,②表述错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③表述错误;通过电视台、电视剧网站,亿万外国观众能欣赏到中国电视剧,说明大众传媒发挥了重要作用,④当选。

故本题选B。

[方法点拨] 组合型是选择题常考的一种题型。

可以采用排谬误法或排异法来解答。

排谬误法即找出一个或两个错误的题肢,再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排异法即找出题肢中说法正确的,但与题干主旨无关的题肢,再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

变式训练1 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

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

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世界人民都认同中华文化,吸收中国的灿烂文化③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说明文化又是世界的,故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其他民族人民不会全部认同中华文化,故排除;③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例2(2015·浙江10月选考)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

这佐证了( ) ①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①表述错误,排除;通过全民阅读,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当选;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体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中的强大功能,③当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观点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变式训练2 网络时代阅读方式也在改变,人们既可以利用网络获取阅读内容,读完也可以把感想发表到微博或微信,在更广的范围进行思想交流。

这说明网络传媒( )A.已逐步取代传统传媒形式B.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内容C.在现代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功能D.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答案 C解析网络传媒并没有取代传统传媒,A选项观点错误,排除;B、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题中事例表明网络传媒在现代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功能,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

[命题感悟]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大众传媒、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知识是常考点,主要以组合型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写T,错误的填写F。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提示T。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提示F。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途径。

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要求我们尊重文化多样性。

提示T。

二、选择题4.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国际平台,又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

这( )A.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B.实现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C.延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D.增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答案 C解析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国际平台,又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延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C符合题意;文化传播的手段并没有改变,A错误;B、D扩大了平台的搭建作用。

5.莫言的小说写的是中国故事,却能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

这体现了( )A.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具有共性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世界文化丰富多彩答案 B解析中国故事引起外国读者共鸣,体现了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故选B。

其余选项与题意无关。

6.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

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

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A.②③ B.①②C.③④ D.①④答案 A解析①错误,当前乡土栖居方式并不是多数人的选择;我们保护好古村落是因为古村落是传统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选A;④错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全盘继承。

7.(2016·金华调研)文化“走出去”要找准双方的契合点,既要展现中华文化特色,又要符合当地民众的欣赏习惯。

这说明在文化交流中( )A.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B.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C.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要增强中华文化的竞争力答案 A解析“找准双方的契合点”,说明中外文化具有共性,“既要展现中华文化特色,又要符合当地民众的欣赏习惯”,说明中外文化有自己的个性,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故A 当选;B、C、D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8.安史之乱、靖康之乱都带来北方人大规模南迁,与此同时,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人口重心、文化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促进了南北文化风俗的融合。

这说明( ) 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文化活动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D.战争是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答案 B解析“安史之乱、靖康之乱都带来北方人大规模南迁,促进了南北文化风俗的融合”,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商业贸易、文化活动和战争,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16·安吉期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文化”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在改变着人们的交流的同时也影响着文化的传播。

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途径B.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沟通与共享C.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传媒的现代化决定了文化传播与发展答案 B解析材料中指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微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交流及文化的传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A表述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项夸大了传媒现代化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