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外用药也谨慎!5类药品孕妇千万别乱用

合集下载

育儿知识-不容小觑 孕妈夏季躲开6类药

育儿知识-不容小觑 孕妈夏季躲开6类药

不容小觑孕妈夏季躲开6类药'炎热夏季,孕妈可能会感觉各种不舒服,想用药物来缓解症状,但孕妈要知道有些药物是不可以使用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吧!清凉油不仅可以醒脑提神,还可以在头晕被虫子叮咬时候涂抹,那么孕妇可以用吗?最好还是不要用,要知道清凉油中含有樟脑、薄荷、桉叶油等成分,这些很容易被人体吸收,直接影响宝宝健康。

如果妈妈在怀孕刚开始的三个月就经常使用清凉油,那么对宝宝生长发育会造成不利,甚至造成宝宝死亡。

一般清凉油都会标注孕妇慎用字样,所以孕妈还是别使用了。

人丹里面含有大量的重要成分。

在高温下,人容易出现头昏头晕、恶心腹痛等情况,这时候有些人想到用人丹。

普通人可以用但是孕妈最好别使用。

人丹对宝宝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

孕妈中暑情况比较轻的话,可以适当食用人丹,但在怀孕刚开始的3个月不要吃人丹。

中暑情况严重,人丹是没有效果的,这时候可以用湿毛巾或是30-50%的酒精擦拭前胸后背,并立即去医院。

风油精与清凉油很多人会把它们混淆,其实它们两者成分作用基本相似,没有太大关系。

,但孕妈如果频繁使用风油精,很有可能会造成胎儿因窒息死亡。

风油精中含有一种”丁香酚”的物质,孕妇在闻到后会出现呕吐情况。

所以孕妇还是不要使用。

仁丹会与”人丹”相混淆,但它们作用差不多。

但是仁丹的成分与人丹不同,仁丹里面的檀香或是朱砂可能会让女性早产、流产,甚至影响宝宝神经系统发育。

所以孕妈还是不要使用。

十滴水可以消暑祛痱,十滴水含樟脑与小茴香等成分。

十滴水颜色呈棕红色,喝的时候会感觉到辣,因为它里面含有辣椒。

十滴水的作用与人丹作用有些相似,但它对孕妈和宝宝的健康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孕妈在使用十滴水后容易出现便秘、不安、早产、自然流产等危险。

建议孕妈别使用。

苏合香丸能预防中暑或是中风,同时还能解暑。

苏合香丸里面含有大量有关香的成分,比如檀香、麝香、朱砂。

这三种成分有催产作用,所以孕妈还是远离它吧!'。

巧计妊娠禁用、慎用药

巧计妊娠禁用、慎用药

巧记妊娠慎用、禁用中成药
1.妊娠慎用:川芎茶调丸、女金丸、天麻丸、牛黄清心丸、牛黄上清丸、木香分气丸、三妙丸、分清五淋丸、龙胆泻肝丸、竹沥达痰丸、华佗再造丸、妇科分清丸、安宫牛黄丸、防风通圣丸、妇炎净胶囊、抗感颗粒、沉香化气丸、附子理中丸、栀子金花丸、祛风舒筋丸、桂附理中丸、黄连上清丸、清肺抑火化痰丸、清胃黄连丸、舒肝丸、少林风湿跌打膏、鸡血藤膏、伤湿止痛膏、华山参片、乳癖消片、舒胸片、通关散、五虎散、舒心口服液、万应锭。

2.妊娠禁用:开胸顺气丸、木瓜丸、木香槟榔丸、五味麝香丸、止痛紫金丸、少腹逐瘀丸、十香止痛丸、十香返生丸、九气拈痛丸、大黄清胃丸、大黄虫丸、痛经丸、疏风定痛丸、梅花点舌丸、控涎丸、得生丸、麻仁润肠丸、清宁丸、山楂化滞丸、槟榔四消丸、礞石滚痰丸、麝香保心丸、冠心苏合丸、脑立清丸、牛黄解毒丸、再造丸、舒筋丸、苏合香丸、医痫丸、当归龙荟丸、小金丸、小活络丸、七厘散、九分散、马钱子散、玉真散、活血止痛散、跌打活血散、红灵散、阿魏化痞膏、狗皮膏、暖脐膏、益母草膏、纯阳正气膏、乳块消片、跌打丸、暑症片、祛风止痛片、消渴灵片、三七伤药片、利胆排石片、化癥回生片、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舒筋活络酒、三两半药酒、国公酒、紫金锭、紫雪、痧药、龟龄集、灵宝护心丹。

个人一点小窍门:不要一个一个记,既浪费时间又记不住,一般禁用药里面带大黄、阿魏、麝香、苏合香、带香的都是禁用跌打(少林风湿跌打膏除外)、活血、止痛剂(伤湿止痛膏除外)还有一些酒剂、祛风剂(祛风舒筋丸除外)、散剂、救心药,带牛黄的只有牛黄解毒丸,还有什么山楂、槟榔再看下几个特殊的禁用药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剩下的慎用药大概记下就可以了,是不是要比一个个记容易点呢?。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
孕妇由于身体的特殊状态,需要慎用一些中成药。

以下是几类孕妇需要慎用的中成
药。

1. 清热药物:孕妇慎用清热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常常具有对胎儿产生影响的副作用。

常用的清热药物有板蓝根颗粒、麻黄素等。

孕妇如果需要使用清热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
下使用,并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时间。

2. 助消化药:孕妇在妊娠期常常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需要使用助消化药来缓解
症状。

一些助消化药物含有铝盐、镁盐等成分,长期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

所以孕妇
在使用助消化药物时应尽量选择无铝盐、镁盐成分的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 止咳药:孕妇在妊娠期出现咳嗽时,需要使用一些止咳药物,如川贝枇杷膏、银
翘片等。

但一些止咳药物含有可待因等成分,这类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尚不清楚。

为了保
证安全,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咳药物,并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时间。

孕妇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慎重,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于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以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孕妇用药禁忌

孕妇用药禁忌

孕妇不能用的药,医药从业者值得注意青霉素:可破坏胎儿红细胞,引起严重黄疸,使胎儿死亡。

链霉素:引起先天性耳聋,骨骼发育畸形。

四环素:致牙釉质形成不全,骨骼、心脏畸形,先天性白内障,肢体短小或缺损(如缺四指),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最严重者可出现脑核性黄疸甚至死亡。

土霉素、强力霉素:使胎儿短肢畸形。

氯霉素:致新生儿血液循环障碍、呼吸功能不全、发绀、腹胀(即“灰婴综合症”)。

如在妊娠末期大量使用,可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胎儿死亡。

卡拉霉素:致耳聋。

红霉素:致先天性白内障、四肢畸形等。

庆大霉素:造成胎儿耳损伤,甚至引起先天性胃血管畸形和多囊肾。

磺胺类药物(以长效磺胺和抗菌增效剂为主):致高胆红素血症、脑核性黄疸、畸形。

海洛因:使胎儿呼吸抑制、死亡。

度冷丁:致新生儿窒息。

吗啡、安侬痛:抑制新生儿呼吸,使新生儿呈戒断样抑制状态,如在分娩前一周服用,可致新生儿痉挛、兴奋和尖锐的哭声。

阿司匹林:致胎儿小、畸形,引起新生儿凝血酶原减少数派而出血及肝脏的解毒功能障碍。

非那西汀和扑热息痛:引起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消炎痛:引起黄疸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巴比妥类:致胎儿心脏先天性畸形、面及手发育迟缓、兔唇、腭裂。

扑痫酮:可胎儿指趾畸形,妊娠后期服用可致胎儿发生窒息、出血及脑损伤。

安眠酮:致畸形。

安定、安宁、利眠宁、导眠能:可致胎儿畸形和女胎男性化。

苯丙酸诺龙:引起腭裂。

胰岛素:引起流产、早产、死产和其它先天性畸形。

黄体酮:使女胎男性化。

可的松和强的松:致胎儿唇裂、腭裂。

可的松还可致胎儿无脑、早产、早死。

孕酮、睾丸酮:引起胎儿外生殖器畸形。

维生素D:大量服用,可致胎儿高钙血症和智能发育迟缓。

维生素K:大量服用,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

维生素B6:大量服用,可使新生儿产生维生素B6依赖症、抽搐。

维生素B6的衍生物脑复新,在动物实验中引起裂唇,亦应慎用。

多种维生素:如果在妊娠头三个月内服用,婴儿患难与共神经系统缺陷症的危险性高达60%。

孕期外用药同样需谨慎

孕期外用药同样需谨慎

孕期外用药同样需谨慎
孕妇孕期药不能乱吃这是普遍知道的事实,内服药对胎儿影响大,不能乱吃。

但是认为外用药总不会有太大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女性在妊娠期外用药要慎用,因为某些外用药会被皮肤吸收进血液,引起胎儿中毒,造成胎儿神经系统器官的损害。

一般需慎用的外用药有:
杀癣净
夏秋季节是皮肤癣比较泛滥的时候,这时候家中常需备好杀癣净。

其主要成分是克霉唑,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皮肤黏膜的真菌感染,如股癣、体癣、手足癣、霉菌性阴道炎等。

在动物试验中发现,这种药物对胚胎有毒性作用,因此,孕期应当慎用这类药物。

风油精
夏季预防中暑、头晕有效,具有提神功效。

风油精所含的樟脑进入人体后,一般正常人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会很快地与之结合,使之变成无毒物质,然后随小便一起排出体外,所以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孕妇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的含量降低,3个月内若过多地使用风油精,樟脑就会通过胎盘屏障进入羊膜腔内作用于胎儿,严重时可导致胎儿死亡或引起。

维生素A软膏
维生素A软膏现在已经不会经常使用了,用于治疗白斑、痤疮、毛发细糠疹、面部单纯糠疹等疾病。

由于现在已有因使用维A酸致畸的报道,孕期最好不要用这些药。

百多邦软膏
抗生素对于孕妇可是大忌,百多邦软膏就是一种抗生素外用软膏,在皮肤感染方面应用较广泛,妊娠期最好不要使用该药。

因为此膏中的聚乙二醇会被全身吸收且蓄积,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阿昔洛韦软膏。

妊娠期间应避免接触的药物种类

妊娠期间应避免接触的药物种类

妊娠期间应避免接触的药物种类妊娠期是孕妇身体经历许多生理和代谢变化的时期,此时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并且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怀孕期间,有必要注意避免接触某些药物,以确保母亲和胎儿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在妊娠期间应避免接触的药物种类及其潜在风险。

一、非处方药品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是一类常见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发热的非处方药品。

然而,在怀孕早期和晚期使用NSAIDs可能增加胎儿发育异常和流产的风险。

例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属于这类药物。

2.感冒药许多感冒药中含有镇静剂、抗组胺剂或退烧剂等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

某些感冒药中还含有亚硝酸盐,与排气系统有关的问题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因此,在妊娠期间应避免接触这类感冒药。

苯散茶碱、氢溴酸右美沙芬等是常见的感冒药物成分。

3.某些镇定剂和抗焦虑药一些镇定剂和抗焦虑药可能会对胎儿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且可能引起新生儿戒断综合征。

例如苯二氮䓬类(如地西泮)和苯酚丙胺类(如异丙安定),在怀孕期间慎用。

4.疏肝理气型中药妊娠期间,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许多孕妇会出现情绪波动和失眠等问题。

有些人会选择使用疏肝理气型中药来缓解这些不适。

然而,这些中草药存在着孕妇及胎儿的一定风险。

因此,在怀孕期间应尽量避免服用这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中草药。

二、处方药品1.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然而,某些抗癫痫药物在妊娠期间可能会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特别是在怀孕早期使用。

例如苯巴比妥类药物。

2.抗感染药物一些抗感染药物的安全性在妊娠期间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例如,氟喹诺酮类药物、四环素类抗生素等。

因此,在有必要使用抗感染药时,应该谨慎选择,并且需要医生的指导。

3.化疗药物化疗药物是用于治疗癌症的强力药物。

这些药物既可以杀死癌细胞,也可能对正常细胞产生负面影响。

在怀孕期间接触化疗药物很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并且有致畸风险。

妊娠期、哺乳期慎用外用药-V1

妊娠期、哺乳期慎用外用药-V1

妊娠期、哺乳期慎用外用药-V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用药品已经成为我们处理常见病症的常用方式。

虽然这些药品多半是安全有效的,但是如果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有些仍然可能对母体和胎儿有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应该慎用外用药。

一、妊娠期慎用外用药1. 避免过度使用药物在怀孕期间,若发生外用药的需求,建议选择医生提供的处方。

尽量避免自行购买使用外用药,过度使用药品可能会给胎儿带来潜在的风险。

2. 避免使用未知的药物在怀孕期间,必须非常小心,确保使用外用药时选用安全的药品。

有些药品可能会潜在地引起问题,因此必须在咨询专业医生之后使用。

3.避免使用全身性吸收型药物全身性吸收型药物是指由皮肤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

在怀孕期间,这些药物易被母体吸收,会对胎儿造成潜在的风险。

二、哺乳期慎用外用药1. 确认药品的成分在哺乳期间,妈妈需要给宝宝提供丰富的营养,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使用外用药护肤品时的成分。

确认药品的成分合理,无致敏性和潜在的毒性,以防止药品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2. 通常建议的成分通常建议在哺乳期使用的外用药品包括:天然食品成分、天然油脂、维生素和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一般不会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

3. 禁忌进行母乳喂养有些药品虽然在使用时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但对宝宝的潜在风险必须相对应地考虑。

在哺乳期间使用禁忌的药品可能会严重影响宝宝的健康,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总之,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应该慎用外用药品。

以上几点,希望能够给准妈妈和新妈妈一些参考,帮助大家进行科学妊娠和哺乳。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咨询专业医生。

同时,最好确保使用正规渠道的药品,避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哪些外用药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哪些外用药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哪些外用药大家知道,孕期及哺乳期的妇女在用药时应当特别小心,不仅某些内服药不能服用,就是某些外用药也不能随意使用。

临床研究表明,孕期及哺乳期的妇女如果使用以下外用药也可能对孕妇、乳母或胎儿造成伤害。

◎杀癣净:杀癣净的主要成分是克霉唑,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皮肤粘膜的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霉菌性阴道炎、手足癣等。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这种药物对胚胎有毒性作用。

当哺乳期妇女外用此药时,其药物成分可通过代谢进入乳汁中,从而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目前临床上尚未见孕期及哺乳期妇女,因应用此药而导致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致畸后果,但为了优生优育,还是应当慎用此药。

◎含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制剂:如皮康霜、复方康纳乐乳霜等,它们多用于治疗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皮炎等。

当孕妇大量或长期使用此类药物时,这些药物成分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而进入到乳汁中,从而容易导致婴儿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此外,这类药物还可以引起妇女月经紊乱,甚至闭经。

所以,孕期及哺乳期妇女最好不用此药。

◎百多邦软膏(莫匹罗星):此药多用于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

专家认为,孕妇最好不要使用此药。

因为它含有的聚乙二醇会被人体吸收,且容易在体内产生蓄积,从而引起机体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阿昔洛韦软膏:它是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外用药膏。

由于此类抗病毒类药物不仅可以抑制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还能对人体细胞的a-DNA聚合酶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人体DNA的复制。

所以,孕妇应当慎用此药。

◎维A酸冷霜(软膏):此药用于治疗痤疮、面部单纯糠疹、白斑、毛发细糠疹等。

由于现在已有因使用维A酸致畸的报道,而且在长期使用此药的哺乳期妇女的乳汁中,也发现了小剂量的药物成分,所以孕期及哺乳期妇女最好不用此药。

总之,妇女在怀孕或哺乳期间,由于机体内分泌的改变或生育的原因,身体的抵抗力会有所下降,皮肤也容易患各种疾病。

当这些疾病不是非常严重时,孕期及哺乳期妇女最好不要或尽量少用上述外用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孕期外用药也谨慎!5类药品孕妇千万别乱用
*导读:与口服药物及注射药物一样,妊娠期外用药物也有
风险等级划分,即分A、B、C、D、X五个级别。

A级,可以使用;B级,可在医师观察下使用;C级,慎用;D级、X级,禁用。

……
怀孕期间谨慎用药,这是孕妇都需具备的常识。

但临床医生发现,很多孕妇对于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非常谨慎,而使用外用药时往往极其随意,她们认为“外用药不会影响胎儿”。

事实上,与口服药物及注射药物一样,妊娠期外用药物也有风险等级划分,即分A、B、C、D、X五个级别。

A级,可以使用;B级,可在医
师观察下使用;C级,慎用;D级、X级,禁用。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何力教授表示,尽管
外用药是通过皮肤或黏膜渗透进入人体,与口服药、注射性药物相比,对胎儿的影响相对会少一点,但如果用药量大、时间长,也会影响孕妇和胎儿。

因此,孕妇在使用外用药时,同样要咨询医生,切勿随意乱用。

在孕早期(怀孕的头三个月),胎儿处于器官分化、发育的
关键阶段,对药物会相对比较敏感,孕妇用药更应慎重,即便是外用药也应如此。

那么,常用外用药在孕期有哪些使用宜忌?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张秀枝给出了详细指引。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作用于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如脓疱疮、毛囊炎、
疖肿等,常用药物有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红霉素软膏、新霉素软膏、磺胺嘧啶银软膏、环丙沙星软膏等。

新霉素属于D级药物,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组织,有引起胎儿听力障碍的可能,孕期禁用。

环丙沙星、磺胺嘧啶均可能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孕期禁用。

莫匹罗星、红霉素均属于B级药物,外用经皮肤吸收很少,孕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真菌药物
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孕妇阴道的酸碱度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容易患阴道炎。

治疗孕期真菌性阴道炎时,最好采用局部治疗,常用药物有克霉唑栓剂及软膏、咪康唑栓剂(达克宁)、制霉菌素泡腾片或软膏等。

克霉唑栓属B级药,阴道和皮肤局部使用吸收量小,不增加胎儿的先天性畸形,孕妇可按医嘱使用。

由于抗真菌药物多数属于C级药物,孕期必须谨慎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