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1950有哪些设计风格流派及代表人物(西方)

合集下载

近现代设计史知识点

近现代设计史知识点

近现代设计史知识点近现代设计史是指从19世纪后半叶至现代的设计发展历程,涵盖了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时尚设计等多个领域。

以下将介绍一些近现代设计史的重要知识点。

一、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和美国兴起的一股设计运动。

该运动强调手工艺制品的价值,反对机械生产和大规模工业化对艺术的侵蚀。

代表性的设计师如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提倡复兴手工艺和自然主义的设计风格。

二、包豪斯学派包豪斯学派(Bauhaus)是20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学派之一,成立于德国。

包豪斯提倡将工艺与工业相结合,追求功能性与美学的统一。

该学派重视实验和创新,强调几何形态和机械化的设计。

代表性的设计师如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和格奥尔格·思·拉格(Georg Muche)对现代建筑和产品设计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国际式建筑国际式建筑(International Style)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风格。

它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并在美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国际式建筑追求简洁、功能性和空间感,强调形式的纯粹性。

代表性的建筑师如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对该风格有着重要影响。

四、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是指以图形、文字和色彩等元素进行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

近现代的平面设计经历了不断演进和创新。

20世纪初的装饰艺术运动和艺术构造主义对平面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它们倡导几何形态和图像的简洁性。

20世纪中叶的波普艺术和构成主义也对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数字技术的进步为平面设计师提供了更多创作可能性。

五、时尚设计近现代的时尚设计不再局限于服装本身,而是延伸到整体形象和文化表达。

20世纪初的时装界开始崇尚简约和功能性,如卡尔·拉格斐(Coco Chanel)引领的现代女装革命。

工业设计史讲稿 (原始)

工业设计史讲稿  (原始)

工业设计史讲稿使用教材:何人可,《工业设计史》适用专业:工业设计主讲人:杨敬源二零零五年十一月绪论一、学习工业设计史的目的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地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特征。

学习工业设计史,就是要掌握工业设计发展过程中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学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角度评价设计史的演变,在对历史了解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工业设计的历史,对于我们汲(ji)取历史文化的精华,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正确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都有一定的意义。

我们学习工业设计的发展简史,主要是想通过历史这面镜子,理解现代工业设计的实质,吸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观,以便搞好我们的设计。

二、工业设计史的几个阶段工业设计史按照历史年代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工业革命之前,设计的萌芽阶段和手工艺设计阶段(1750年之前);(2)工业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传统的手工艺设计向工业设计的过渡(1750-1914年);(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工业设计发生、发展并走向成熟(1915-1939);(4)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工业设计繁荣发展并趋向多元化(1940-现在)。

三、工业设计史的教学方法本课程介绍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此外,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介绍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这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工业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源泉是十分必要的。

年代、流派、设计师及其作品、社会背景;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工业设计发展中的主要流派和组织新古典主义欧美各国1760—1880折衷主义欧美各国1820—1900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880—1910莫里斯,阿什比新艺术运动欧洲各国1890—1910吉马德,戈地维也纳分离派奥地利1897—1933霍夫曼德意志制造联盟德国1907—1934穆特休斯,贝伦斯风格派荷兰1917—1931里特维尔德构成派苏联1917—1928马来维奇,塔特林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格罗披乌斯艺术装饰风格法国1925—1935流线型风格美国1935—1945罗维,盖茨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斯堪的纳维亚1930—1950阿尔托现代主义欧美各国1920—1950米斯,柯布西埃商业性设计美国1945—1960厄尔有机现代主义美国,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1945—1960沙里宁,尼佐里理性主义欧洲,美国,日本1960—高技术风格欧洲,日本1960—1980波普风格英国1960—1970后现代主义欧美各国1965—文丘里,索特萨斯解构主义欧美各国1980—盖里,屈米绿色设计欧美各国1970—第一篇工业革命前的设计工业设计是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但是许多工业设计的准则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工业设计发展史

工业设计发展史

工业设计史来源:百度文库编辑:深圳市白狐工业设计1.新古典主义——欧美各国——1760~1880 (英语︰Neoclassicism)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

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英国的谢拉顿时当时新古典的家具大师设。

特征: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 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2.折衷主义——欧美各国——1820~1900 (Eclecticism)一种哲学术语,源于希腊文,意为“选择的”,“有选择能力的”。

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的拼凑在一起的做法,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固定的立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

3.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880~1910 ——代表人物:莫里斯、阿什比 (the Arts& Crafts Movement)起因:19世纪下半叶工业批量生产导致家具、室内用品、建筑的设计水准下降。

主要人物:理论奠基人:威廉.莫里斯创始人:约翰.拉斯金风格: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风格。

特点:1.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

2.反维多利亚及其他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

4.讲究朴实诚恳。

5.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

设计原则:设计大众化,团队协作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影响:创造了新的设计风格对工业化的反对,和对机械、大批量生产的否定,注定工艺美术运动不能形成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

强调装饰导致成本增加,没能真正为大众服务。

但他代表了整整一代欧洲知识分子的感受,因此工艺美术运动的探索为此后的新艺术运动奠定了基础。

4.新艺术运动——欧美各国——1890~1910 —代表人物:吉马德、戈地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

现代设计史基础知识点总结

现代设计史基础知识点总结

现代设计史基础知识点总结现代设计史是指自19世纪末期以来的设计发展历史。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总结现代设计史的基础知识点,包括设计风格、设计师及其作品,以及设计影响等。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一、设计风格1. 装饰艺术风格:装饰艺术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欧洲。

其特点是强调装饰性,注重线条、颜色及图案的和谐统一,代表作品有维也纳分离派的家具设计。

2. 包豪斯风格:包豪斯是一所位于德国的设计学院,强调功能性和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其影响广泛,包括建筑、家具和平面设计等领域。

3. 极简主义:极简主义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注重简约、纯粹和功能性,代表作品有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设计作品。

4.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破坏了传统设计的规范和限制,追求创新和表达个人主义,代表作品有法国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的产品设计。

二、设计师及其作品1. 威廉·莫里斯:英国设计师、艺术家和社会主义者,创立了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

他的作品以自然主义的纹样设计和手工艺制作而闻名。

2. 查理斯·伦纳德·伊姆斯:美国平面设计师,以其创新和图形化的设计风格闻名。

他的作品对现代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3. 丹尼斯·哈普斯温:荷兰设计师,以其简洁且有力的设计风格而著名。

他是包豪斯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作品以几何形状和功能性见长。

4. 乔纳森·伊夫:英国工业设计师,以他在家居产品设计领域的创新作品而著名。

他的设计强调人机工程学和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影响1. 科技进步对设计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设计受到了数字化工具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影响,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实现创意和创新。

2. 社会文化对设计的影响:设计总是与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连。

例如,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会影响设计师的创作,例如女权主义对家居设计的影响。

3. 可持续发展对设计的影响: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重要议题的背景下,现代设计越来越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和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

外国现代设计史知识点

外国现代设计史知识点

外国现代设计史知识点导言:外国现代设计史是设计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到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设计风格、思想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外国现代设计史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设计的发展历程。

一、巴洛克艺术与建筑巴洛克艺术和建筑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是一种充满动态和装饰性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设计注重对称性、曲线和运动感,追求宏伟壮丽的效果。

柱形、壁龛和半圆形的构造是巴洛克设计的典型特征。

二、包豪斯学派包豪斯学派成立于20世纪初的德国,是现代设计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

包豪斯倡导功能主义和简约风格,注重材料的实用性和工艺的精确性。

包豪斯设计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强调设计要服务于大众。

三、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的欧洲,是一种追求艺术与生活融合的设计风格。

此运动主张艺术应该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人们的生活环境。

装饰艺术运动注重线条的流动性、花纹的丰富性和色彩的鲜明性。

四、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在20世纪初兴起,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和设计观念。

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形式的简化、功能的实现和机械化的生产。

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有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沃格尔斯等。

五、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是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注重垂直线条和尖拱形的设计,追求空间的延伸和向上发展。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坎特伯雷大教堂等。

六、现代印刷术的影响现代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对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刷技术的发展使设计在视觉传达方面更加丰富多样,文字、图像和颜色可以更加精确地表达设计者的意图。

七、国际风格20世纪中叶,国际风格成为现代设计的主流流派之一。

国际风格注重简约的几何形式、尺度的均衡和色彩的纯粹性。

这种设计风格强调功能性,追求普适性和全球性。

八、数码设计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数码设计成为现代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码设计涉及到图像处理、平面设计、动画制作等多个方面,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工具。

工业设计史重点笔记

工业设计史重点笔记

工业设计史复习资料绪论一、工业革命前的设计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二、工业设计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1 、第一个时期(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自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这是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

2、第二个时期(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在一战和二战之间,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的时期。

3、第三个时期(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在二战之后,这一时期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因而取得了重大成就。

工业设计是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与机械化生产密切相关。

三、工业设计发展中的流派和组织折衷主义欧美各国1820—1900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880—1910 莫里斯,阿什比新艺术运动欧洲各国1890—1910 吉马德,戈地维也纳分离派奥地利1897—1933 霍夫曼德意志制造联盟德国1907—1934 穆特休斯,贝伦斯风格派荷兰1917—1931 里特维尔德构成派苏联1917—1928 马来维奇,塔特林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格罗披乌斯艺术装饰风格法国1925—1935流线型风格美国1935—1945 罗维,盖茨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斯堪的纳维亚1930—1950 阿尔托现代主义欧美各国1920—1950 米斯,柯布西埃商业性设计美国1945—1960 厄尔有机现代主义美国意大利斯堪1945—1960 沙里宁,尼佐里理性主义欧洲美国日本1960—高技术风格欧洲,日本1960—1980波普风格英国1960—1970后现代主义欧美各国1965—文丘里,索特萨斯解构主义欧美各国1980—盖里,屈米绿色设计欧美各国1970—四、1、产生: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确立。

2、工业设计产生的条件:现代化大工业的批量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设计对象是以工业化方法批量生产的产品。

国际主义风格时期(1950年代~1970年代)的建筑家和建筑设计集团

国际主义风格时期(1950年代~1970年代)的建筑家和建筑设计集团

法国戛得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研究中心 (IBM)大厦
加州Breuer Lundberg住宅设计
惠特尼美术馆美洲艺术
华莱士· 哈里逊(1895-1981) 德国
美国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强调建筑和现代城市之间的协调关系,认为建筑应该是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铁匠作坊工作-建筑承包工-建筑绘图员-巴黎美术学院学习
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
贝律铭(1917至今)
一直坚持现代主义建筑原则、避免使用任何历史装饰的建筑家 之一 强调建筑具有的社会性,而不仅仅是建筑家个人的表现 他在设计的时候注意建筑与周围的关系,尽量达到完美的协调, 使他的设计既是现代的,又是与整个环境协调的。 环境原则、多元素综合原则、空间与形式的关系 1983年获得普利茨克大奖 他认为建筑设计师因势利导的结果,而不是潮流推动的结果
二、勒· 柯布西耶 建筑思想影响下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建筑
影响力很大的原因: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建筑的粗野主 义成分具有廉价和高品位的双重特征;高度理性主义的城市 规划思想;强烈的形式感;
受柯布西耶影响较大的地区有:北非、地中海、南非、拉丁美洲 和印度 印度的设计大师:巴克里什纳· 多什、查尔斯· 柯里亚、 阿楚德· 坎维德、穆扎鲁尔· 伊斯兰姆
国际主义风格时期(1950年代~1970年代)的建筑家和 建筑设计集团
战前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在战后发展为“ 国际主义 风格” 运动,是现代建筑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阶段,影响 深远,迄今依然能够感觉到它的力量。
一、第二代现代建筑家和他们的设计活动
——第二代现代建筑家热衷于现代主义建筑,都喜欢国际主 义风格,同时也都对此具有自己个人的诠释。
西尔斯塔共有110层,楼顶高 435米,天线顶距地面高519 米。

[设计史] 世界现代设计史知识点简述(一)

[设计史] 世界现代设计史知识点简述(一)

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萌芽后至少分七个阶段〗1850-1900 工艺美术运动1890-1905 新艺术运动1900-1930 机械美学运动1925-1939 装饰艺术派1935-1955 商业主义风格1955-1975 多样化时期:波普pop;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微电子风格1975-至今当代风格【知识点汇集】※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

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

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

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

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

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

但是它的产生去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背景19世纪初期,大批工艺品投放市场而设计远远落后,美术家不屑于产品设计,工厂主也只注重质量与销路。

设计与技术相当的对立,当时产品分为外形粗糙的工业品和服务于少数人的精致手工艺品。

此时期尚属于工业设计思想萌发前夕,在产品设计上十分的混乱。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团体世纪行会(阿瑟?马克穆多1882)。

2、艺术工作者行会(1884)。

3、手工艺行会(查尔斯?阿什比188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于法国的1960年代,是精心计算的“视觉的艺术”,使用明亮的色彩,造成刺眼的颤动效果,达到视觉上的亢奋。

欧普艺术1965(4)-于纽约现代美术馆举行。

代表人物有
马列维基(Kasimir Malevich,1878-1935)
瓦萨雷利(Victor Vasarely,1908-)
凯利(Ellsworth Kelly,1923-)
诺拉德(Kenneth Noland,1924-)
雷黎(Bridge Riley,1931-)
斯特拉(Frank Stella,1936-)等
欧普艺术风格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

"OP"是"Optical"的缩写形式,意思是视觉上的光学。

"欧普艺术"所指代的是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

因此"欧普艺术"又被称作"视觉效应艺术"或者"光效应艺术"。

是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它主要采用黑白或者彩色几何形体的复杂排列对比交错和重叠等手法造成各种形状和色彩的骚动,有节奏的或变化不定的活动的感觉,给人以视觉错乱的印象.欧普艺术下的服装服饰,按照一定的规律给人以视觉的动感...
欧普艺术(Optical Art)又被称为"光效应艺术"和"视幻艺术",它是继波普艺术之后,在西欧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一种新的风格流派,兴起于西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首次使用"欧普"(Optical)这一名称是在1965年,当时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一次主题为"眼睛的反应"(The Responsive Eye)展览会上,陈列出大量经过精心设计,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波纹或几何形绘画, 这些作品给参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事实上,欧普艺术就是要通过绘画达到一种视知觉的运动感和闪烁感,使视神经在与画面图形的接触过程中产生令人眩晕的光效应现象与视幻效果。

欧普艺术家以此来探索视觉艺术与知觉心理之间的关系,试图证明用严谨的科学设计也能激活视觉神经,通过视觉作用唤起并组合成视觉形象,以达到与传统绘画同样动人的艺术体验。

出于这一目的, 欧普艺术作品摒弃了传统绘画中一切的自然再现,而是在作品中,使用黑白对比或强烈色彩的几何抽象,在纯粹色彩或几何形态中,以强烈的刺激来冲击人们的视觉,令视觉产生错视效果或空间变形,使其作品有波动和变化之感。

欧普艺术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挑战人类视觉的智力游戏,从而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变幻莫测的幻觉世界。

艺术评论家弗波帕曾给欧普艺术作了一个较为科学化的解释:用各种不同的几何体的周期性结构,纬线叠积或色彩排列,同时运用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段和使其产生光焦度现象的科学方法--放射光的波纹形效果和色彩的扩散,它的强度分离又并行对比、连续或交叉,色彩和色调的增大或减少,色彩的互相干扰等等,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对视网膜引起刺激、冲动、振动和其他对视觉的混合、重叠等强烈反应(如图像和背景的颠倒、前部暖色与后部冷色之间的相互渗透关系),造成一种含义不明的圆体和一种持久的不稳定的造型。

欧普艺术家一方面认为抽象表现主义太随意和偶然;另一方面又认为波普艺术太鄙俗。

他们主张要吸引观众,但却不能让观众卷入艺术之中;既不联系具体,也不表达感情和体验,而基本上利用视觉变化来造成一种幻景。

[2] 这种视觉变化主要由两方面来完成--色彩的变化和形态的组织,欧普艺术家们在创造自己作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观察着这两方面在视觉中产生的各种幻觉,试图挖掘潜藏在这种幻觉表象后面的基本规律。

在这种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欧普艺术家们可谓是博众家之长,如在空间透视方面,可以看到印象派美学的影子;在抽象形态的组织上,可以追溯到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螺旋主义及康定斯基和克利等画家;而在色彩的相互关系方面,又受到新造型主义、构成主义的影响;此外,德国的包豪斯和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也给了欧普艺术家们很大的启发。

欧普艺术几乎同时兴起于欧美各国。

其最杰出的代表是法国画家维克托·瓦萨雷里,他从50年代起就开始创作具有运动感和闪烁效果的绘画,成为法国欧普艺术的主流。

其他具有影响力的欧普艺术画家有美国的约瑟夫·艾伯斯(Josef. Albers)和安德鲁基威斯(R. Anuskiewicz),英国的女艺术家瑞利(B. Riley)及以色列的阿格姆(Y. Agam)﹑委内瑞拉的萨图(J. R. Soto)等。

虽然欧普艺术盛行的时间并不是很久,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走向了衰落。

但它变幻无穷的视觉印象,以强烈的刺激性和新奇感,广泛渗透于欧美和日本的建筑装饰、都市规划、家具设计、娱乐玩具、橱窗布置、广告宣传、纺织品印染,以及芭蕾舞、电视观赏等到多种设计领域,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