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二轮复习文言句式公开课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38张)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38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解析】
句子中的 “ 所 ……” 这一句式就是断句的突破口。 “ 所 ” 和
“住”构成“所字结构”,意思是“所居住的(地方)”,故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该项。
【答案】 错误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6.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示例】 判断下面断句的正误。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 佚游/乐宴乐损矣(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 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今君穷民财 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 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 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 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 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选自《晏子春秋》 ,有删改)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研 真 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课件

•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者与兵器 有关;
• 从“马、牛、羊、豕 、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 从“讠(言)、辶(走)、忄(心)、彳(行)” 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 其它还有:
• 禾——五谷、贝—金钱、 皿—器具、 纟—丝麻、 宀——房舍、求——毛皮、隹——鸟雀、
• 歹——死亡、 月——肉、 页——首、
例2: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
ppt精选
4
练习:请解释下列红色字词。
1.有牧人御众之才
统治,治理
2.粜 籴 穰 禳 觐
粜(卖米);籴(买米);
穰(与农事有关,庄稼丰熟);
禳(与祭祀有关,祈祷消除灾殃);
觐(拜见,朝见君主或朝拜圣地)。
ppt精选
5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 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火)、土” 者词义与五行有关;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客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卒,通“猝”,仓猝
ppt精选
8
三)结构互解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我们可利用在相似的
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有 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 词语正确的解释。
例1:文过饰非
• 自——鼻、 目——眼、 尸——身体……
ppt精选
6
二)以音猜义法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 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 逆推。
例1: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例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பைடு நூலகம்
ppt精选
7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精讲PPT教案学习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精讲PPT教案学习
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偏义复词 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第4页/共34页
翻译口诀
专有名词留,单音节词添, 古今异义换;倒装句子调, 省略成分补,无义虚词删。
第5页/共34页
二、月考题回头看
第6页/共34页
文言文翻译题 得失分情

全班文言文翻译(第13题)均 分4.5分。
文言文翻译6分以上的有望明 志 (8分)
持禄位固宠幸。 解析:责、救正、持禄固宠各1分,句意表达2分。
第13页/共34页
练习: 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 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以嫁时之衣”属于介词短语后置,翻译时应调整为 “以嫁时之衣殓(之)”(此句还要注意补出宾语 )。 而“甚矣吾贫”是主谓倒装,应该还原为“吾贫甚 矣”后再翻译。
3.增强联想推断意识 。
第29页/共34页
五、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 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 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 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 乎?”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
(2)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第14页/共34页
【示例】 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类 型做判断,有句式标志词的指出来。
岳飞诉冤 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 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 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 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 神共鉴。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 何恃?”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记》) 翻译: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 点改变。
方法点拨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主语之前,做句 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用作补语, 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因此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 词结构后置。辨析时,要抓住两种情况:一是“于”字结构后置。如:因 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二是“以”字结构后置。如: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 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结构把后置的介词结构调至状语的位置。
二、被动句
二、被动句
定义:主语是谓语所表 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
1.用介词“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地方不正是当年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 方吗?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地学习了,不受 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二、被动句
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言! 译文: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
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句式特点:省略句同时又是宾语前置句。“抱恨泉 壤”省略主语“我”和介词“于”,“何言”应为 “言何”,说什么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一般排列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一般句子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并不是
三、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①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之 斗卮 酒。
②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 以 事。
③ 有志者,不随 之 以止也。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二: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二: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二: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在准备高考语文文言文考试的时候,了解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深入学习,才能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解析文言文的知识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用法。

第一部分:文言文的基本特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部分,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特征。

1.物象助词与抽象助词物象助词是指指物化形特定的语助词,如“之”、“乎”、“之乎者也”等。

抽象助词则是指语气助词,如“兮”、“耳”、“者”、“也”等。

学习者要了解这些语助词的用法和差别。

2.杂阕体和楚辞体在文言文中,有两种不同的写作风格:杂阕体和楚辞体。

杂阕体是一种较为繁琐的写作风格,用于说明或敘述,而楚辞体则更感情化,用于抒发文化思维和个人的情感。

3.精神和文化意义在文言文中,精神和文化意义非常重要。

有些单词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下拥有不同的含义,例如“众人皆醉我独醒”,就不仅仅指人们在喝酒,还指不同的文化思维、社会行为等。

第二部分: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在了解文言文基本特征后,必须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以确定其用法。

1.名词名词在文言文中非常重要,是表达含义和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

名词按照语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通常是实存或性质等归类,虚词通常是具有一定功能的词。

2.动词动词是文言文的主要格局之一,是表现事件、行动、状态、思想等的方式。

文言文的动词同样可以根据语义和派生词来进行分类。

3.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是常见的修饰语,表示时间、地点、方向等具体的情境。

例如,“乃”表示时间,后置在动词前,说明此时是之后发生的事件。

4.数词和中文一样,在文言文中,数词主要用于表达大致的实数,例如“百”、“千”、“万”等。

在文章中,数词通常与名词联系在一起,用于修饰或强调其数量。

第三部分:文言文的基本规范了解了文言文的基本特征和语法后,学习者还必须牢记一些基本规范,才能使自己的文言文作品更为规范和精准。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学案文言文句式和用法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学案文言文句式和用法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学案文言文句式和用法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

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2、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3、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 4、用“为”表判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5、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

”(这是狼)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7、没有任何标志,翻译时要翻译出“是”的,例如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 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8.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二、被动句 1、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 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信而见疑,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 3、用“见”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4、用“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

”(不能被邻里所容)“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列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韩愈《师说》5、“受......于......。

”的形式表被动。

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资治通鉴》)6、“见......于......。

”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又如:见笑于大方之家。

7、用为或“为......所.....或“……为所……”表被动。

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4)用“被”表被动。 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孔雀东南飞》 2. 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句中没有被动词,而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 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②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苏武传》) ③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八)表示认定的习惯说法
“之谓”“……之谓也”,可译为“这就叫作……”或“说的就是……”。
①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判断, 而往往借助语气词、副词、动词,或让名词、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 对主语进行判断。
欲于君结
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南亩之农夫多
6、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8、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2.动词(形)+于(乎)+宾语 (名/代)
1、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2、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
船如箭往 若木鸡呆
①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②紫电青霜,王将军之府库。(《滕王阁序》)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被动句的主语是谓 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动者,而不是主动者、施动者。
1.有标志的被动句。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 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 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公开课】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公开课

【公开课】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公开课

课堂小结,构建体系
三原则(3) 通读全文、先易后难、重视复查
文 言 文
六抓(6)
抓关键实词 抓语序句式
抓使用规律 抓表达习惯
抓引用提示词 抓行文思路
两步骤(2) ①四个选项分两组;②两级排除定答案。断三法(3) 读、审、断

断(5)
通语意 记虚词
析语法 凭语感
看结构
3623 5 3623 5362 35
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明确文言文断句三法。 2、掌握文言文断句选择题的“五种方法”。
同学们:我们一轮复习时,学的文言文断句的知 识有哪些?
文言文断句“三原则”:
①通读全文;②先易后难 ;③重视复查
“362”原则
文言文断句使用技巧“六抓”:
①抓关键实词; ②抓使用规律; ③抓引用提示词; ④抓语序句式; ⑤抓表达习惯; ⑥抓行文思路。
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
独不贺/何也/
精讲点拨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审题: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找关键词: 正确 3、定位知识点: 看结构、析语法 4、相关联知识点:
文言文的“六抓五断”法 六抓:①抓关键实词; ②抓使用规律;③抓引用提示词;
整理知识,理解记忆
三原则 通读全文、先易后难、重视复查

六抓 ①抓关键实词; ②抓使用规律;③抓引用提示词;
④抓语序句式; ⑤抓表达习惯;⑥抓行文思路。

文 两步骤 ①四个选项分两组;②两级排除定答案。

句 三法 读、审、断
五断
①通语意②析语法③看结构 ④记虚词⑤凭语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得分点:“见”、“陈”、句意通顺)
• 4、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 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 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黄帝崩, 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 顼也。(3分)
• 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 的后代都拥有天下。
• 得分点:判断句式, “其后” 他们的后 代 , 语意通顺
判断句的标志
1、……者,……也 2、……者也 3、……也 4、没有标志 5、用动词“为”表判断 6、判断词“是”表判断 7、判断副词“乃、则”等
翻译时:……是……
被动句
1、用“为”或“为……所”为标志 2、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3、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 4、用“被”表被动 5、无标志
高考文言翻译之
特殊句式
2013年广州二模题
7.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名者,士之所趋而易惑 B.乡曲、大人,其名也
C.其究乡原也
D.甚矣,其耻也
9(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②而士之在高位者,曾乡曲之不若,何也?(3分)
[评分得分点:“曾”1分,“乡曲之不若”1分,大意1分。]
7题 9(2)
分值
3分 3分
学校
0.38 1.28分
高三2班均分
0.9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3分) (2011年广东高考) 9、(2)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2010年广东高考) 9、(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精题演练(二)
• 董槐,字庭植。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 嘉熙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 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 槐曰:① “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至者如归焉。槐言事无所隐,帝问修太乙祠,则对 曰:② “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槐每奏,帝辄称善。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 ③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遂薨。
即时训练二
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小组讨论)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 心服也. (《资治通鉴》) 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
被动句:被兵势所逼
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
小结
• 熟练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是我们做好翻 译题一个重要的方面,在高考中,我们掌 握好问言特殊句式也是为了能在翻译题上 增1分,所以我们还要能学以致用,能解决 实际的翻译题。
1、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B级)
2、考查方式 很少单独设题,常常是结合文言句子
的翻译一起考查。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常见文言句式。 2.能正确翻译文言句式,进而提高做 文言翻译题的能力,增1分 。
一轮回顾知识
判断句
文言 句式
被动句 倒装句式
省略句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这不是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 7、渺渺兮予怀。 • 我的情思飘渺啊。 • 8、秦人不暇自哀。 • 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 9、沛公安在? • 沛公在哪里?
• 10、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 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奏 •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不明白断句,不解决疑惑。 • 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蚯蚓没有锋利的牙齿,强健的筋骨。 • 13、申之以孝悌之义。 • 把孝悌的道义反复的告诉他们。
翻译时:要翻译出被动词
“被”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2、省略宾语 3、省略介词
翻译时: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出来
倒装句
1、主谓倒装句 2、宾语前置句 A、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C、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D、唯……是…… E、介宾结构中,宾语前置 3、状语后置
精题演练(一)
• 1、翻译下列文段中画线部分
• (2012年广东高考)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 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 年,卒。遗疏上,优诏轸④ 惜,称其“实心任事, 不避嫌怨”。(④轸:痛) (4分)
• (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 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
• 得分点:1)定语后置 2)节度:(动词, 节制、调度), 3)句子大意
• 3、后来遇见丞相无礼,被贬,做太子太傅。 宣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望之 以师傅见尊重,言治乱,陈王事。选谏大 夫刘更生,与侍中金敞并拾遗左右,同心 谋议,劝道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 乡纳之。 (3分)
• 萧望之因为是元帝的老师而受到尊重,议 论治乱得失,陈说帝王之事。
A、动十以十宾 B、动\形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4、定语后置 A、中心词十定语十者 B、中心词+之+定语+者 C、中心语+之+定语
翻译时:把倒装的语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即时训练(一)
• 判断下列句式并翻译 • 1、刘备,天下枭雄。 • 刘备是天下枭雄。 • 2、竖子不足与谋。 • 小子,不值得和(你)共谋。 • 3、以为桂林、象郡。 • 把它设置为桂林郡和象郡。 • 4、具告以事。 • 把这件事情详细的告诉他。 • 5、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现在别人是刀俎,我是鱼肉。
(3)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3分)
译: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 戴帽坐着。
• (评分标准:“已”,后来,“风”,中风, “竟”,完成。此句中“于淮南”句为倒装句, 翻译时需要调整到正常语序。 )
• 2、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 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 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 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3分)
• 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 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
• 注:洊jiàn ,再度。(《宋书·邓寇列传》
• (1) 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3分)
• 译: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 他们,有什么不可以?
(2) 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4分) 译: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 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