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四章《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的气候”。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世界的气候”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习了“天气”的基础上,对地球大气状况的进一步深入探讨。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及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及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气候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了解世界各地气候的多样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气候现象。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天气是短时间内大气的变化状况。
但是对于气候这一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分布规律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不过,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实例来学习新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描述气候的主要特征。
(2)学生能够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3)学生能够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能举例说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蒋书平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
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本章的开头相呼应,强化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
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目标1、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学习气候的地区差异,以学生活动为主,既复习旧知又引入新内容。
巩固九年级学生对气温曲线图和对降水柱状图的识读,并将二者内容结合起来,形成气候特点。
对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
应充分应用课本提供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影响因素等。
先学后教,注重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这部分是教材的难点。
本着从易到难、从整体到局部、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顺序和过程进行教学。
首先,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纬度位置,二者一个在分析气温和降水部分都涉及到,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较易理解;对同一纬度来说,最不同的是海陆位置,关于这一点,在前两节也分析得较充分,所以一教师提示,学生活动为主,共同归纳总结出表格。
但是,对全球的降水来说有重大影响。
在陆地局部和海洋局部地区,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形。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精品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候》这一节内容是按照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编排进行授课的。
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地球上的各种气候类型以及其分布规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例,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气候现象。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其地理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授课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气候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以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气候现象的认知多来源于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其全球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1.重点: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
5.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直观展示气候现象,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4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4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4章第四节》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以及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了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开阔视野,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球上的大洲、国家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从而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气候现象有了一定的感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掌握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分布。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分布规律的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讲解新课:介绍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分析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气候案例,让学生分析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分析气候分布规律。
5.知识拓展:介绍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说课稿(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说课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气候的概念、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掌握气候的形成原因,进而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气候的概念与特性、气候类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气候的概念与特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到气候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温度、降水、湿度等各个方面。
气候特性则主要体现在地域性、季节性和长期性等方面。
在气候类型部分,学生将学习到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最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将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形成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因素,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和分析身边的气候现象,逐步深入理解气候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和特性,掌握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身边的气候现象,培养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的概念与特性、气候类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各种内外部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气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候》这部分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的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以及分布。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气候知识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气候类型的划分和成因、特点等知识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和分布,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和分布。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世界气候的多样性。
2.讲授新课:介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和分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气候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气候知识。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气候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成因、特点和分布。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七年级地理第四章《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全章第四节,前两节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是本节知识的准备和基础,本节知识是前两节知识的归纳,因此,在本节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节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进行归纳、综合,从而理解气候的有关知识。
学好本节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材结构:本节课由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二部分内容组成,所有内容都围绕身边的现象来展开。
3、教材特点:教材以实际生活中为切入点,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但又是有章可寻,使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现象和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目标:(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1、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难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二、说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的利用。
三、说学法指导《世界的气候》一节学习的是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
让学生多谈论生活中天气,气候,把课堂交给学生,贯穿于整个备课的构思中。
四、说教学程序情景导入:展示投影:1.你知道河北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哪里吗?为什么人们夏季喜欢去那里度假?2.每年新春佳节之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年一度的冰灯节和冰雕展上游客流连忘返,而在海南省三亚市的海滨浴场则人声鼎沸。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4章第五节《世界的气候》(第二课时)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4章第五节《世界的气候》(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4章第五节(第二课时)》这一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 climate 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提高对气候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对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世界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提高环保意识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图片、地图、视频等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案例,掌握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3.课堂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气候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全章第四节,前两节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是本节知识的准备和基础,本节知识是前两节知识的归纳,因此,在本节教学时,应注意
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节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进行归纳、综合,从而理解气候的有关知识。
学好本节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材结构:本节课由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二部分内容组成,所有内容
都围绕身边的现象来展开。
3、教材特点:教材以实际生活中为切入点,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
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
多样,但又是有章可寻,使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培养学生善于
观察现象和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豪
感。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二、说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的利用。
三、说学法指导
《世界的气候》一节学习的是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
让学生多谈论生活中天气,气候,把课堂
交给学生,贯穿于整个备课的构思中。
四、说教学程序
情景导入:
展示投影:
1.你知道河北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哪里吗?为什么人们夏季喜欢去那里度假?
2.每年新春佳节之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年一度的冰灯节和冰雕展上游客流连忘返,而在
海南省三亚市的海滨浴场则人声鼎沸。
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教师点题:同学们刚才所描述的其实是指各地的气候。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看一看: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的A、B两幅景观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能告诉大家A、B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吗?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降水不同。
教师引导:想像一下你此刻在南极会看到什么?在我国的海南又会看到什么?为什么?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气温不一样。
读图提问: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的3幅景观图,说说人们在谈论某地的气候时通常会谈及到哪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图片中的文字描述及回顾前两节的学习内容很快得出结论)教师提醒: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因此世界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板书:一、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做一做:
展示投影:
1.请同学们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完成表1、表2。
表1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表2 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分布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
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以亚欧大陆中纬度为例)
2.把相应的气候类型填在横线上。
(1)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
(2)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大陆的西岸热带沙漠气候。
(3)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地中海气候。
(4)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的西岸温带季风气候。
(5)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谈一谈:你最想到哪里去旅行?那里的气候如何?
看一看:请同学看第57页的3幅景观图,说说A图、B图、C图分别是什么气候。
(答:A是热带雨林气候,B是热带沙漠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
想一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地气候的差异呢?
教师引导:
1.一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受那些因素的影响?(答: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2.气候要素包括哪两个方面?(答:气温、降水)
教师小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因此,它们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活动 1
教师引导:读图3.24
1.A位于什么带?B位于什么带?(答:A位于热带,B位于寒带)
2.热带、寒带的气温有何特点?(答: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低温)
3.A、B谁的降水多?谁的降水少?(答:A降水多,B降水少)
4.A、B谁的纬度高?谁的纬度低?(答:A的纬度低,B的纬度高)
教师小结:赤道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海洋广阔,水分蒸发旺盛,大气暖湿,水汽易凝结形
成降水;而两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微弱,大气干冷,很难形成降水。
活动 2
提问引伸:
1.北纬40℃~60℃亚欧大陆的东、中、西部分别是什么气候?
(答: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北纬40℃~60℃亚欧大陆的东、中、西部分别属于什么降水类型?
(答:夏季多雨区,全年少雨区,常年湿润区)
教师小结: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太平洋,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亚
欧大陆的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全年受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常年湿润;亚欧大陆内陆距海
洋较远,难以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少。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表现的尤为
显著。
活动 3
教师引导:读图3.25
1.A坡降水多还是B坡降水多?为什么?(答:A坡,因为A是迎风坡)
2.此地是什么地形?(答:山地)
教师总结:受地形影响A坡降水比B坡多。
巩固练习:
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地形)
(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纬度位置)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湿润。
(海陆位置)
过渡:气候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存在这个自然环境中,必然与环境发生这样
或那样的联系。
读书讨论:
仔细阅读第60页的课文,看看它们提供了那些信息,并加以总结。
(1)气候对人们穿着的影响。
(2)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气候异常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酷热、严寒、洪水、干旱等。
想一想: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实例说说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吗?
引伸提问: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人民搬迁了,你知道是什么因素引起海
平面上升的吗?(同学阅读62页的“气候变暖”小资料,探寻答案)
教师小结:气候可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反过来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谈一谈:你家乡的气候怎样?你可以分析那里的气候影响因素吗?
课堂练习
1.看看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气候的,哪些是说天气的?
(1)昆明四季如春(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明天大风降温(4)极地地区全年严寒((l)(4)是说气候的,(2)(3)是说天气的)
2.庐山、九江纬度相近,但九江气温比庐山高.其影响因素是:
(1)地形因素(2)海陆因素(3)纬度因素(4)洋流因素
3.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
(1)中南半岛(2)印度半岛(3)亚马孙河流域(4)澳大利亚中部
板书计设
1.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反思
该课引入新课新颖,通过我省夏季避署胜地和哈尔滨与三亚的气温差异,导入新课内容,启发不思考世界的气候为什么有差异,造咸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悬念设置,引起学生注意力集中。
利用
投影,反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加强直现性。
通过提高引伸,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
力,培养能力,对所授知识延伸拓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棠上有讲有练,讲
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教案书写完整、规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教学
过程清晰、教学手段先进。
板书条理清楚,字迹清晰。
对所讲授的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
大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两大问题,教师能及时作出小结,归纳重点、突出重点,加深其课堂印象,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利于学生记忆本课的知识点。
教师能联系实际,如提出你的家乡气候怎样,
你可以分析那里的气候影响因素等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注重对所授知识的运用,让
学生体会到我不是在死记硬背知识,而是在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用
掌握的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体会到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为
学好知识而勤奋努力,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