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患者姓名,李小姐性别,女年龄,35岁职业,教师。
初复诊,初诊就诊日期,2023年1月10日。
主诉,月经不调、腹痛、情绪低落。
现病史,患者自述月经来潮不规律,周期不定,量少色淡,伴有腹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后出现情绪低落,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精神状态差,体重波动较大。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月经不调,给予益母草颗粒、调经灵颗粒等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因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患者平素饮食规律,不挑食,无过量饮酒,不抽烟。
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妇科B超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辨证,患者证属气滞血瘀、肾虚血亏证。
中医诊断,月经不调。
治疗方案,调经活血、温肾补血。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熟地黄、黄芪、女贞子、枸杞子、山药、肉桂、炙甘草等,煎服。
指导意见,1.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 加强营养,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3. 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4.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随访,患者随访1周,月经周期有所缩短,量少色淡,腹痛明显减轻,情绪状态有所好转。
继续原方治疗,加减适宜。
患者自来我院就诊,诉月经不调、腹痛、情绪低落,经详细询问病情,患者自述月经来潮不规律,周期不定,量少色淡,伴有腹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后出现情绪低落,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精神状态差,体重波动较大。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月经不调,给予益母草颗粒、调经灵颗粒等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因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来我院就诊。
患者平素饮食规律,不挑食,无过量饮酒,不抽烟。
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妇科B超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肾虚血亏证,中医诊断为月经不调。
中医内科大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内科大病历书写范文患者信息:李某,女,45岁,农民。
主诉:咳嗽、咳痰、气促1个月。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症状,开始时轻微,逐渐加重,伴有胸闷、乏力、食欲不振等。
未经治疗,症状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
无手术史。
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无遗传性疾病史。
个人史:无吸烟史、饮酒史。
生活饮食规律,无特殊饮食偏好。
体力劳动为主。
查体:体温37.1℃,血压120/80mmHg,心率80次/分,呼吸频率18次/分。
神志清楚,面色稍苍白。
颈静脉未见隆起。
心率有规律,心音清晰,无杂音。
肺部呼吸音粗糙,可闻及中、粗湿啰音,叩诊呈浊音。
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
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0×10^9/L,中性粒细胞65.0%,淋巴细胞24.0%,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计数180×10^9/L。
2. 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增粗,右肺下叶可见片状阴影。
3. 肺功能检查:用力呼气容积(FVC)为1.8L(预计值为2.5L),用力呼气一秒钟容积(FEV1)为 1.1L(预计值为 2.0L),FEV1/FVC 为61%(预计值为80%)。
初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
辨证分型:痰瘀型。
治则方药:1. 清热解毒,祛痰排痰:黄连、黄芩、苍术、枳实、白芍、射干、地骨皮、川贝母等。
2. 补气固表: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等。
3. 活血化瘀:桃仁、红花、三七等。
4. 肺部支气管扩张:金银花、连翘、桔梗等。
处方:黄连10g,黄芩10g,苍术12g,枳实10g,白芍10g,射干15g,地骨皮15g,川贝母10g,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2g,炙甘草6g,桃仁10g,红花10g,三七10g,金银花15g,连翘10g,桔梗10g。
水煎服,一剂一天,分三次服用。
随诊要求:患者每周复诊一次,观察症状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每月复查肺功能、胸部X线片。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尊敬的医生,就以下患者的情况,我向您提供了一份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民族:汉族首诉:患者主诉头晕、头疼、眼花、失眠3个月,伴有疲乏无力、胸闷等症状。
现病史:头晕:自3个月前开始,多呈轻度头晕,伴有眩晕感,时有眼前发黑、耳鸣、全身乏力等,无歇时、夜间加重,没有伴随恶心和呕吐。
头疼:头疼多位于双侧额颞部,呈轻度至中度,时轻时重,可伴随头晕,没有明显诱因,无卒然加重。
眼花:患者眼前发黑、眼花的感觉,尤其是起床时,眼前会产生黑影,眩晕感明显,转动头部或眼睛可导致眩晕加重。
失眠:患者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早醒等,伴有疲劳无力、精神不振等。
胸闷:时有胸闷感,持续时间短暂,无心悸、胸痛等。
既往史:既往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过去体健,无烟酒史,饮食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月经正常。
家族史:父母均无慢性病。
查体:一般情况:患者神志清楚、面色正常、步履自如。
望诊: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舌边有齿痕。
闻诊:正常。
切诊:脉沉细、无力。
中医诊断:头晕、头疼、眼花、失眠。
辨证:气血不足。
中医治疗方案:方剂:四物汤配合益智参丸用法: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0g。
饮食调养:忌辛辣、油腻食物,多食花生、黑芝麻、瘦肉、鱼类等。
生活调理: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规律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治疗后随访:3个月后复查。
以上只是一份中医病历模板范文,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这份范文能够对您的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祝患者早日康复!。
中医诊断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诊断病历书写模板范文一、基本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就诊日期:[年/月/日]二、主诉。
“大夫啊,我这难受啊,可把我折腾坏了。
”患者一进门就开始诉苦。
细问之下,原来是[具体不适症状,如头痛、嗓子疼、肚子胀等]已经有[时长,如三天、一个星期等]了。
这症状啊,就像个小恶魔,时不时地出来捣捣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三、现病史。
患者这毛病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就说这[症状相关的事件或情况]吧,那天[描述事情经过]之后,就感觉有点不对劲了。
刚开始的时候呢,只是[轻微的初始症状],患者没太在意,以为就是小毛病,过两天就好了。
谁知道啊,这症状就像那春笋一样,一节一节地冒,越来越严重。
现在是[详细描述当前症状,如头痛得像脑袋里有个小人在敲鼓,一阵一阵的,疼得眼睛都有点花了;或者肚子胀得像个皮球,吃一点东西就觉得满满的,难受得很]。
而且啊,这症状在[什么情况下会加重,如晚上睡觉的时候、吃了油腻的东西之后等]会变得更厉害,在[什么情况下会稍微缓解,如休息一会儿、喝点温水等]的时候能稍微舒服点。
这期间患者也自己想了些办法,[描述患者自行采取的措施,如吃了几片止疼药、喝了点凉茶之类的],可是效果就像那蜻蜓点水,没啥大用。
四、既往史。
再看看患者以前的身体情况,就像翻老账本一样。
患者以前也得过一些小毛病,像[列出既往疾病,如感冒、胃炎等],不过都治好了。
有[具体病史相关的特殊情况,如做过手术,是什么手术;或者对某些药物过敏等]的情况。
患者平时的生活习惯呢,有点像个夜猫子,[描述不良生活习惯,如经常熬夜,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或者爱吃辛辣的食物,无辣不欢等]。
而且啊,这运动对患者来说就像个陌生人,很少运动,这身体的抵抗力啊,估计就像那没加固的堤坝,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出问题。
五、望诊。
我这一眼看过去啊,患者的面色有点[描述面色情况,如面色萎黄,就像那放久了有点蔫儿的香蕉;或者面色潮红,像刚被太阳晒过似的]。
中医病历首程书写范文

中医病历首程书写范文# 中医病历首程。
一、一般情况。
患者姓名:[患者姓名],性别:[性别],年龄:[X]岁,民族:[民族],职业:[职业],婚姻状况:[婚姻状态],籍贯:[籍贯],现住址:[详细住址],联系电话:[电话号码]。
二、主诉。
[患者主要诉说的症状和持续时间,例如]“头痛反复发作3天,加重1天。
”这头疼啊,就像有个小锤子在脑袋里时不时敲几下,这3天来就没个消停的时候,今天更是变本加厉了。
三、现病史。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痛,刚开始的时候呢,疼痛还比较轻微,就像脑袋里有根小针偶尔扎一下,部位主要在双侧太阳穴附近,呈阵发性。
当时也没太在意,以为是没休息好,就早早睡下了。
可是第二天头痛并没有减轻,而且发作的频率还增加了,疼痛程度也有所加重,感觉像是脑袋被什么东西箍住了一样,还伴有轻微的头晕,看东西有点晃悠,就像喝了点小酒似的。
自己在家吃了一片止痛片,但是效果不明显。
今天头痛进一步加重,整个脑袋都疼得厉害,尤其是额头和后脑勺,那种疼痛就像脑袋要炸开了一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才来到咱们这儿看病。
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恶寒,无恶心、呕吐,饮食尚可,但是因为头痛的原因,食欲比平时稍差一点,睡眠不好,大小便正常。
四、既往史。
既往身体还算不错,就像一辆经常保养的小汽车。
不过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时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得还可以,就像把调皮的小怪兽关在了笼子里。
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慢性病史。
也没有做过什么大手术,就像身体的“房子”没有进行过大修。
无药物过敏史,就是对什么药都比较耐受,不会一吃就过敏起疹子啥的。
预防接种史按计划进行,就像按照说明书一步步操作的精密仪器。
五、个人史。
患者出生并长期居住在本地,就像一棵扎根在这片土地的老树。
生活习惯还算规律,每天大概11点左右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就像一个准时的小闹钟。
不吸烟,因为觉得吸烟就像把烟雾怪兽往身体里吸,有害健康;偶尔会喝一点小酒,但是量不多,就像小酌一杯怡情。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
诊断日期:2021年6月2日
主诉:右侧下腹痛3天。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突然感到右侧下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
没有发热、腹泻、便秘、血尿等不适。
当晚服用了一些常见退烧镇痛药后,并未见明显改善。
既往史:患者曾有过胆石症、高血压等病史,长期口服降压药物。
无手术史。
个人史:患者无毒瘾、酗酒等不良嗜好。
饮食起居规律。
家族史:父亲有高血压病史。
体格检查:查体时患者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右下腹部可触及明显包块,大小约为3×3cm,表面较光滑,无压痛。
辅助检查:腹部B超检查提示右侧盲肠处可见明显积液,并提示盲肠周围结构模糊。
诊断:急性阑尾炎
中医辨证分析:此次患者病情属于肝火上炎,脾胃虚弱,气机郁滞,湿热内蕴的病机。
病因主要是长期饮食不节,胃肠道功能紊乱,脾气亏虚不能化湿,加之情绪不畅症状加重,致使湿热内生。
治疗应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消炎,健脾益气。
中药处方:黄芩10g,龙胆草10g,连翘10g,泽泻15g,香附10g,陈皮10g,白扁豆20g,川芎10g,当归10g,红花10g,薄荷5g,甘草5g。
水煎服,每日2次。
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休息,多饮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配合完成相关检查,遵医嘱服药,及时复诊。
以上是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中医病历的撰写需要严谨细致,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与治疗效果。
中医病历范文30份(通用10篇)

中医病历范文30份第1篇一、医院应加强病历管理,严格遵循《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规,保证病历资料客观、真实、完整,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
二、医院必须设置专门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全院病案(门诊、急诊、住院)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至少要为医疗与工伤保险、急诊留观与住院患者建立病历及保存病案。
有条件的医院应为所有患者建立与保存病历。
三、对病历应有适宜的编号系统,病历编号是患者在本院就诊病历档案唯一及永久性的编号。
四、医院要求医师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书写病历,并加强病历的内涵质量管理,重点是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监控,为提高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提供支持。
五、病人出院(死亡)时,由医师按规定的格式填写首页后,由病案管理人员在出院(死亡)后24 至72小时内回收病历,并注意检查首页各栏及病历的完整性,不得对回收的病历进行任何形式修改,同时要做好疾病与手术名称的分类录入,依序整理装订病历,并按号排列后上架存档。
六、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该患者的病历,借阅病案要办理借阅手续,按期归还,应妥善借用病历保管和爱护,不得涂改、转借、拆散和丢失。
除公、检、法、医保、卫生行政单位外,其它院外单位一般不予外借,持介绍信,经医疗管理部门核准,可以摘录病史,七、有病历的安全管理制度、设施与具体措施能到位,病历封存,或提供病历复印服务应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规的规定。
八、本院医师经医疗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借阅死亡及有医疗纠纷等特定范围内的病历,但不得借阅本人亲属及与本人存在利益关系的患者病历。
九、住院病历原则上应永久保存,门诊病历至少保存15年,住院病历至少保存30年,涉及患者个人隐私的内容应按照《统计法》予以保密。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病历书写是中医诊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中医诊疗的记录,也是对诊疗过程的总结。
正确的病历书写,能更好地反映中医师的诊疗水平,为中医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料。
以下是中医病历书写的模板范文,它可以帮助中医师熟悉中医病历书写的标准格式,便于书写中医病历。
病历签发:XXXX医院病历号:XXXXXX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34岁职业:画家籍贯:浙江金华病例日期:20XX年X月X日过敏史:无主诉:患者以头痛,眩晕2个月为主诉,头痛时有闷压感,右半脑内部疼痛,伴有头晕眩晕,偶有呕吐,约见4次,症状无明显好转现病史:患者无特殊病史,晨起头晕眩晕,头痛伴闷压感,性情抑郁,语言表达淡漠,面色憔悴,头皮脉络隐痛体格检查:脉搏:右侧浮滑细弱,左侧滑软脉压:右侧及左侧差距2/3搏率舌质:绛色,苔薄白肝脾检查:肝脾触痛无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及体征,诊断为头痛眩晕伴抑郁,脾胃虚弱伴湿热内盛。
中医辩证:湿热内盛,以滋虚润湿、清热解毒、宣肝舒经、止头痛、理气活血为治法。
治法:方剂:清阳汤(太清汤加减)药物:生大黄、青蒿、黄芩、半夏、苍术、甘草、陈皮、生三七、茵陈。
服法:口服,每次3克,每日2次。
化痰止咳:薄荷蒿叶水辅助治法:艾灸:以脾胃腹痛穴,太冲、阳池穴灸。
调养方法:1、依从中医理论,坚持不吃油腻、清淡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增强免疫力和体质。
3、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体内元气平衡。
4、注意调节情绪,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如唱歌、看电影、表演及其他活动来缓解压力。
药物副作用:药物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患者需要密切关注,以便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如出现胃肠道不适、皮肤瘙痒或肝肾毒性反应等,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处理。
观察:每次复诊时,患者需报告服药情况,以及症状变化,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的内容,希望对有需要的中医师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病历书写范文
【篇一:中医完整病历书写范文】
姓名:张XX性别:女
年龄:36岁民族:汉族
婚况:已婚职业:工人
入院时间:2010年3月8日病史采集时间:2010年3月8日
主述:尿频尿急尿痛2周,加重2天伴腰痛发热
现病史:2周前因下阴不洁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自服氟哌酸后好转。
2天前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遂来诊。
1
现在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
临床实验室
既往史:白带多,时有下阴瘙痒史2年。
无其他重要病史可载。
个人史:无特殊情况可载。
月经及婚育史:月经史:15。
已婚。
顺产1子,10岁。
流产1次。
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来源:考试大
家族史:父母健在,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38.4?R:18次/分P:96次/分BP:120/75mmHg
整体情况:神志清,精神可,发热貌,体态正常,语言清晰,无异常气味闻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
皮肤黏膜及淋巴结:皮肤及黏膜无黄染,未见斑疹及瘰疬,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面颈项部:头发光泽,眼、耳、鼻及口腔未见异常。
颈项无强直,气管居中,无瘿瘤。
临床实验室
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及心浊音界正常,心率9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背部:腹部平软,腹部上输尿管点有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胆囊无压痛(墨菲氏征阴性)。
双肾区有叩击痛。
脊柱及四肢:脊柱无畸形、强直、叩击痛,运动不受限;四肢正常,无浮肿。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前后二阴未检(或未见异常),尿液深黄浑浊(或排泄物刻下未见)。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白细胞管型+/Lp。
血常规示
3
白细胞12.7X109/L,中性粒细胞84%。
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落>105/ml。
辨病辨证依据:素有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为淋证,故临证可见尿频、尿急、尿痛等淋证见证。
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深黄浑浊;腰为肾之府,湿热之邪侵犯于肾,故见腰痛、肾区叩痛;湿热内蕴,邪正相争,故见发热、畏寒、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系湿热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有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尿液深黄浑浊等泌尿系统症状,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2.体征:体温达38.4?。
双肾区有叩痛,腹部上输尿管点有压痛。
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白细胞管
型+/Lp。
血常规示白细胞12.7X109/L,中性粒细胞84%。
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落
4
>105/ml。
4.女性,36岁,有白带增多下阴瘙痒史,起病急骤。
入院诊断:临床实验室
中医诊断:淋证热淋
西医诊断:急性肾盂肾炎
治则: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
萹蓄15g瞿麦15g木通5g车前子15g滑石30g先制大黄15g
山栀10g柴胡10g黄芩10g生草5g
水煎服
签名:XXX
【篇二:中医住院病历书写格式】
5
体格检查
记录西医查体的阳性体征及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体征。
各科或专科特殊检查.清况均可记录在此。
实验室检查(包括特殊检查)
记录入院时己取得的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特殊检查结果,如血、尿、便常规、肝功能、HB.A吞胸透、心电图、内窥镜、CT等。
四诊摘要
把四诊所得的资料(与辨证论治有密切关系的)进行全面、系统、扼要的归纳。
辨证分析
要求从四诊、病因病机、证候分析、病证鉴别、病势演变等方面进行书写。
6
西医诊断依据
指主要疾病的诊断依据,并非所有疾病。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病(症)名
证名
西医诊断:病名
有几个病、证就写几个病、证,病类与证类名称当另行写出,并与病、证名错过一格,以示从属本病的病类、证类名称;西医诊断写在中医诊断的下面,有几个病名写几个病名,病名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凡超过2种以上诊断者,按主次先后顺序排列。
治则治法
治则是治疗的指导原则,治法指具体的治疗方法。
7
方药
运用成方要写出方名及加减,自拟方可不写方名、处方药物要求每行写四味药,药物名称右上角注明特殊煎服法,右下角写剂量,必要时写明煎法及服法。
辨证调护
指医师对调养、给药及食疗、护理等方面的要求。
实习医师签全名:xxx
住院医师签全名:x 主治医师签全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