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考试 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简答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理解(一)劳动经济学家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表述。
一种定义是强调劳动经济学涉及人的行为的特征。
如1931年,朱通九在所著的《劳动经济》一书中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
伊兰伯格和史密斯教授在2000年最新版的《现代劳动经济学》中指出:“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确切地说,劳动经济学研究雇主和雇员对工资、价格、利润以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行为反应。
”还有一种定义则强调,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实现这些作用的条件。
劳动经济学分析和设法探讨个人作为劳动力的经济活动。
正如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着职能的性质和作用一样,劳动经济学是探讨在经济生活中的劳动力的性质,以及其作用的环境。
另外还存在着特别强调劳动力的市场特征或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相关的一些定义。
如1997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经济学辞典》,将劳动经济学表达为:劳动经济学是关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经济学问。
它涉及到影响劳动力参与率、工资谈判、培训、工作小时和劳动条件,以及有关雇用、劳动力流动、移民和退休年龄等的实践活动的各种因素。
大卫·桑普斯福特在其主编的《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中指出,“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价格及配置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这就是劳动经济学所要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近年来对劳动经济学大都借用国外的定义。
不过也有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表述。
他们将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一产出机理”,“研究在人的理性行为遵循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人们在生产中将做出什么样的投入决策”的学问。
总体而言,尽管上述各种定义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但基本方面都离不开劳动力的供求,离不开劳动力的市场,离不开劳动者的行为,以及离不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成本、收益和价格,基本的分析方法和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
劳动经济学的考试问答题及答案

作业题1.劳动力市场歧视。
歧视是指某些劳动者在报酬以及劳动条件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
这些劳动者提供相同的生产率,只是由于他们在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性别,年龄,民族,宗教,观念,地域,经历,出身,残疾,外貌,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受到歧视。
2.劳动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1.产品的需求弹性。
2.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
3.其他投入要素的替代性。
4.其他投入要素的供给弹性3.影响长期劳动需求的因素。
⑴产品需求。
由于产品需求在长期比在短期更富有弹性,因而,劳动需求在长期更富有弹性。
⑵劳动与资本的相互作用。
长期劳动需求对工资下降的反应将比短期劳动需求对工资下降的反应更为强烈。
⑶技术。
当劳动的价格相对于资本下降了,人们将致力于寻求能够节约使用资本的技术,从而增加对劳动的使用。
因而,长期对工资下降的反映将超过短期。
4.教育投资收益的偏差及具体表现。
高估偏差⑴那些越精明、越勤奋和动力越强的人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正规学校教育;⑵这些人即使是没有比其他人接受更多的正规学校教育,他们的生产率也仍然有可能比其他人要高,从而得到更高的平均工资。
在能力指标是不可观察或者不可衡量的时候,研究者们往往将与上大学有关系的所有工资报酬差别都归结为是否上大学本身,而没有将其中的一部分差别归结为能力的差别。
低估偏差首先,上大学的有些收益并不必然表现在较高的生产率上,而是表现在对人的行为、历史以及人所存在的哲学基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上。
其次,许多关于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未能将雇员的福利包括进来;他们所衡量的仅仅是货币工资报酬,而不是所有的劳动报酬。
这是因为,随着雇员货币工资报酬的上升,作为其劳动报酬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雇员福利往往也呈现上升趋势。
因此,如果在估算教育的收益率时忽视了雇员福利部分,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低估偏差的出现。
再次,有些与上大学有关的工作收益是以心理收益或非货币收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从事经营管理职位或专业职位方面的工作,可能比从事那些典型的受教育较少者经常从事的日常性工作要更为有趣和更为令人高兴。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关于劳动经济学的简答题答案:1.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的经济环境。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出售其劳动力,雇主购买劳动力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
2.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力数量。
它受到人口数量、教育资历、技能水平和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影响。
3. 什么是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和组织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它受到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4.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劳动力市场均衡是指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当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数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没有失业或劳动力短缺。
5. 什么是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劳动力的边际产出指的是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力所能创造的附加产出。
边际产出递减的原理表明,当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超过一定程度时,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力所带来的产出会逐渐减少。
6. 什么是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劳动力的边际成本指的是雇主雇佣每一单位劳动力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边际成本递增的原理表明,随着雇佣劳动力的数量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力所需支付的成本会逐渐增加。
7. 为什么工资存在差异?工资差异存在于不同的行业、地区、职位和技能水平之间。
它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竞争程度和个人技能与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劳动经济学的简答题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华师在线劳动经济学简答

劳动经济学简答答案1.工资的职能有哪些?(1)保健职能;(2)补偿职能;(3)增殖职能;(4)激励职能;5)调节职能;(6)统计和监督职能2.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有哪些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劳动力流动;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劳动力流动;5)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流动。
3.劳动力市场有哪些特征?(1)劳动者只能被雇佣和租借,劳动者本身不能被出卖和购买;(2)劳动者对劳动力拥有不可动摇的所有权;(3)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不只是当时提供劳动的报酬,而且也包括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应获得的报酬;(4)劳动力市场的活动不仅由劳动力和用工单位双方决定,而且还受到政府、工会、雇主和舆论等社会力量的影响。
4.劳动力供求关系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表现形式有什么?(1)供大于求。
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
(2)供小于求。
表现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缺乏劳动力,企业和社会扩大生产时难以找到充足的求职者。
(3)供求均衡。
表现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与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达到均衡。
5.什么是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其投资形式?人力资本投资是为提高人的能力或提高人口质量而进行的投资1)各级正规教育2)在职培训3)健康保健4)劳动力流动6.人力资本的特征有哪些?1)对人身和物质资本的依附性 2)时效性3)再生性和价值的递增性4)不可计量性7.社会保障具有哪些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凭借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使弱势群体维持基本生活,缩小贫富差距。
有利于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可以使劳动者在失业时得到生活保障,还可以使动者得到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经济运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对社会总需求的过分收缩和膨胀起到缓解作用。
8.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不同之处有哪些?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其生产率显著高于物质资本。
两种资本的累积方式明显不同。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B. 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C.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关系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A. 技术水平B. 工作环境C. 员工福利D. 公司地理位置答案:D3. 劳动市场中的“摩擦性失业”指的是什么?A. 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B. 由于工作转换期间的间隙造成的失业C. 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D. 由于工资过高导致的失业答案:B4.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下列哪项投资最能提高个人的劳动生产率?A. 教育B. 医疗保健C. 住房条件D. 休闲娱乐答案:A5. 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B. 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C. 增加政府税收D. 减少劳动市场中的竞争答案:A二、填空题1. 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可能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现象。
答案:劳动力过剩劳动力短缺2. 劳动经济学中的“替代效应”指的是工资变动导致劳动者倾向于增加或减少________。
答案:工作时间3. 在劳动经济学中,________理论解释了为什么高教育水平的个体往往有更高的收入。
答案:人力资本4. 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观点最早由经济学家________提出。
答案:亚当·斯密5. 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工作时长、工作内容和工资待遇等,是为了明确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答案:雇主劳动者三、简答题1. 请简述劳动经济学中的“效率工资理论”。
答案:效率工资理论认为,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时,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员工流动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能够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因为他们担心失去这份高薪工作的成本较高。
2. 描述劳动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及其成因。
答案: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导致的失业现象,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或地域经济转型等原因造成的。
劳动经济学简答汇总

劳动经济学简答汇总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分支,涉及
到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分配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1.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指买卖劳动力的市场,即雇主与员工之间的相互
交易场所。
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通过工资和福利来吸引和留住员工,而员工则通过提供劳动力来获取工资收入。
2.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什么?
劳动力供给指的是工人或劳动者愿意参与工作的数量和质量,
而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或雇主愿意聘用的工人数量和质量。
劳动力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和就业机会。
3. 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什么意思?
劳动力市场通常被认为是不完全竞争的,因为雇主和员工之间
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雇主往往了解更多关于工作条件和工人能
力的信息,而工人则往往无法完全了解有关工作机会和薪资的信息。
这使得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和就业机会可能不完全符合经济理论中的完全竞争条件。
4. 薪酬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薪酬差异是指不同工人之间收入水平的差异。
薪酬差异的原因可以包括个体能力和技能的差异、工作性质的差异、教育背景的差异、性别和种族歧视等。
5. 如何评估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评估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
- 就业率:劳动力市场能够有效地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
-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 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是否合理和公正。
-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市场中愿意参与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以上是关于劳动经济学的简答汇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劳动力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就业者就业者这一概念在技术上被定义为正在受雇佣的那一部分劳动力,它包括:第一,正在工作者;第二,有职业但并未工作者。
3.失业者失业者这一概念在技术上被定义为在调查周内没有工作,但在此以前四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求工作,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的一切人。
4.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劳动力参与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它也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因而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人口的分布情况。
5.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工资增加后使劳动者感到休息的时间比以前更加昂贵,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的行为。
收入效应:一个社会发达了,工资增加时劳动者感到更加富有,从而减少劳动供给的行为。
6.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因未能与市场劳动力的需求相衔接导致的失业类型,通常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不充分以及市场机制不健全有关。
结构性失业是指寻求就业的劳动者因技能等人力资本与市场上的需求不相适应时产生的失业类型,通常在产业结构变化剧烈而劳动者技能与之不相适应时升高。
7.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劳动价格相等。
公式表示为: VMP = W8.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指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所能带来的产出的价值。
等于产品价格乘以边际产出。
9.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10.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一般培训: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特殊培训: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够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
劳动经济学重要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重要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市场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下面是劳动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简答题。
1. 什么是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供求、劳动市场和劳动条件等与劳动有关的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学科。
2. 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和结构、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劳动力参与率等。
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增长、企业生产规模、技术进步、资本投资和就业成本等。
3.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的市场。
在劳动力市场上,个体劳动者将劳动力提供给企业或雇主,而企业或雇主则支付工资以获取所需的劳动力。
4. 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包括供需关系、工资率、就业率、失业率和劳动力流动性等。
5. 什么是劳动力参与率和失业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中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比例。
失业率则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愿意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口比例。
6. 技术进步对劳动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技术进步会改变劳动力需求的结构。
某些工作可能因为技术的替代而消失,而其他领域则可能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出现新的就业机会。
7. 某个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怎样影响其经济发展?
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有良好就业机会、合理工资水平、高就业率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以上是劳动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简答题,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有更多问题,请继续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1、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1>生产函数常被用来分析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即:Q = f(L,K),它表明了生
产中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技术系数的概念反映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之间的配合比例关系,它
可以划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
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彼此之间不能替代。
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变动的。
2、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1>、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
它可以划分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
2>、简化理论模型中的假定:
A、只存在两种投入:劳动和资本
B、两种投入各自都是同质的
C、劳动短期内变化,资本只在长期内变化,生产技术超长时期内才能够发生变化。
3、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还受到企业目标的影响。
1>、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目标。
2>、企业以就业作为目标。
3>、企业以管理效用最大化和销售收入最大化作为目标。
4、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1>社会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即一定的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就业制度、用人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度等各项制度安排。
非正式制度,即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潜在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习惯等。
2>劳动力市场上政府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制度结构有:
A最低生活保障
B最低劳动标准
C工会组织和雇主权力在法律上的确认
D对市场垄断和市场歧视的限制和利用
补充:两种经济体制下企业劳动用工特点
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只有接受和服从国家劳动计划的义务,没有自主决定劳动用工的权利,它们无法严格按照企业技术特征的要求来确定劳动力需求数量和结构,也无法根据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动严格按效率原则裁减职工。
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的劳动用工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进行的自主行为。
但也受到政府的影响,政府通过法律形式确立的制度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最低劳动标准
2、最低生活保障
3、对工会组织和雇主权力在法律上的确认
4、对市场垄断和市场歧视的限制或利用
2.试比较短期劳动需求和长期劳动需求的异同
(1)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一样也是向右下方倾斜。
(2)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要大于短期调整,即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更平坦。
原因在于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资本使用量。
(3)在短期内只有劳动要素是可变的,资本和其他要素是不变的。
企业被假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对于长期的分析,我们发现企应对劳动价格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以作出反应。
短期的更为陡峭,换句话说,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
3.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A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
㈠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如劳动力参与率不变,高人口增长必然引起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增加。
㈡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人口性别比例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
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一般要高于女性。
因此,如果一国人口中男性比例过高就会形成较高的劳动供给。
人口的年龄结构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
年轻型和老年型较之成年型社会,短期内表现为较低的劳动自然供给状况。
人口中的民族构成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
㈢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劳动者的身体条件是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B影响劳动供给的经济因素
㈠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通过劳动者对工作和闲暇的不同选择态度而产生的,这一点将在第三节做出阐述。
㈡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时,劳动需求增加,导致劳动供给增加。
当经济处于萧条时,劳动需求水平下降,导致劳动供给减少。
C影响劳动供给的社会制度因素
㈠劳动制度
一国的劳动制度中一般都规定了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这些制度安排对劳动供给具有很大的影响。
㈡工资制度
不同的付酬制度对工作动力和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
㈢体制因素
不同的经济体制,对劳动供给造成不同的影响。
4. 分析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经济学一般根据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将所得税区分为3个不同的类型,他们分别是比例税、累进税和累退税制。
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方式可以通过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的区别加以理解。
边际税率的含义是对个人最后增加一单位货币所征收的税率,而平均税率是总税收与总收入之比。
在比例制下,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相等,在累进制下,前者超过后者,因为税率随收入而上升。
边际税率适合于评价替代效应,因为他决定了边际出的闲暇价格。
但是对于收入效应,我们必须按原来的工时,一个人富了多少或穷了多少。
由于多数税收变化既影响边际税率又影响平均税率,因而会同时导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如果税收增加,替代效应减少劳动供给,收入效应将增加劳动供给。
减税时两个效应完全相反。
减(增)税对边际税率的影响比平均税率的影响越大,就越可能增加(减少)劳动供给。
5. 均衡工作时数如何决定?
(1)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2)均衡点,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均衡工作时数的条件:MRS=W。
6. 什么是贝克尔的家庭生产模型
新家庭经济学家认为,家庭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家庭生产理论认为,家庭实际上进行着大量的生产活动,家庭将时间和各种购买的投入结合起来以生产“家庭商品”供自己使用。
家庭生产的实质是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
家庭生产的实质: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是物品和时间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间接提供效用。
家庭等产量曲线: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
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
(P97图)高工资的人选择A点进行生产,使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多的物品,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用于生产的总时间少,低工资的人选择B点,情况正好相反。
高工资能使人们接受更多的时间和物品,因而进入一条更高的等产量曲线,但仍然使用更为密集的生产技术,如C 点。
家庭生产模型把时间视为一种生产性投入得到了两个结论:
其一是时间的生产率随不同的人和它本身的变化而变化;
其二是技术变化可能影响家庭生产过程。
如家用电器改变了家庭的生产过程,这对理解20世纪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有意义。
7. 简述人力资本投资的类别。
(1)各级正规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表现为人力资本构成中的普通教育程度,即用学历来反映人力资本存量。
(2)在职培训活动:职业技术培训投资是人们为获得与发展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所发生的投资支出。
(3)健康水平的提高:用于健康保健、增进体质的费用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这方面的投资效果主要变现为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死亡率的降低。
(4)对孩子的培养。
(5)寻找工作的活动。
(6)劳动力迁移: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可以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是人力资本增值的必要条件。
8. 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有五个主要观点:(1)人力资本存在于人的身上,表现为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价值的综合,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劳动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劳动时间来度量。
(2)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
投资的渠道包括五种: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育费用、在职人员培训费用,择业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事成本和迁徙费用。
(3)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4)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
人力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
(5)人力资本投资的消费部分实质是耐用性的,甚至比物质的耐用性消费品更加经久耐用。
9.简述效率工资理论的前提有那些?
员工最求效用(而不是收入)的最大化。
如果选择能够得到得工资为最高的工作,最终这将达到不同员工工资的均等化。
这就是说,有一些员工宁愿从事低工资但更愉快的工作,就必然出现补偿性工资差别。
在这种情况下,工资虽然不等,但员工的工资和工作心里方面的总效用,倾向于均等
员工了解对他们十分重要的工作特征信息。
如果不了解信息,或者工作的特征模糊,补偿性工资的差别就很难产生。
员工的流动性。
及员工可以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
10. 失业分为哪几种类型,产生的原因各是什么?
(1)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产生原因:①摩擦性失业:信息不完全;②结构性失业:工作类型与寻找工作的人的不匹配;③周期性失业:经济中总需求不足以为求职者创造足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