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1、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模型,模型做出的预测是:如果劳动者在某一职位上所获得的工资水平低于他们在其他地方的类似工作岗位上能够获得的工资,那么他们就会倾向于辞职,以寻找工资水平更高的工作。
假如我们看到一名女性员工在收到老板的多次骚扰或批评之后,辞掉了一份每小时80元的工作,而去从事每小时75元的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该女性的行为与我们描述的模型的预测结果一致么?我们能否通过这个例子看出这个女性的行为符合理性假设?假如该老板也骚扰了其他员工,但辞职的却只有这一位女性员工,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理论仅仅适用某些人的行为,而不适用于其他人。
2、假设台风季即将来临,为了避免台风引起的洪涝灾害,政府需要一些工人沿一条容易泛滥的河流修筑一条大堤。
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下面两种做法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别?强迫体格健全的市民都去修筑大堤(向他们支付工资)通过正常的招聘程序,招聘求职者,然后让他们自己自愿决定是否接受这种工作。
答案:1、尽管在劳动力招募的过程中,无论是采用征召制还是志愿制,估计都可以招募到相同数量的劳动者到大堤上工作。
但是,自愿制却有一个重要的规范性优点,这就是它可以保证所有到大堤上来工作的劳动者都把参加这项工作看成自己福利的一种改善。
当劳动者是被征召来的时候,至少一部分人会把这种交易看成是带有强迫性质的,并且是有损于自己的利益的;如果允许这些劳动者改变这种就业方式的话,那么我们通过简单地重新分配资源,就可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改善。
因此,与强制征召制相比,自愿招募制增加了社会福利。
2、(1)这一行为是完全符合所描述的辞职模型的内容的。
经济理论假设,劳动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
如果两种工作所有的其他方面都是一样的,那么,经济理论会预期,劳动者会更加偏好工资率较高的工作,而不是工资率较低的工作。
然而,在两种工作之间,常常很多重要的方面都不一样,其中包括工作环境、管理人员的个性以及工作给员工带来的压力等等。
最新华师《劳动经济学》考试复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1.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
2. 工资刚性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3. 自然失业率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供给,也不存在过多的需求时的失业率。
4. 就业弹性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变动百分比。
5. 工资指导线政府提出的关于工资增长比重的权威性建议。
6. 统计性歧视因统计标志的缺陷而使部分劳动力承受不公平的失业比重。
7. 家庭生产函数说明市场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及余暇时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式。
8. 理性经济人市场经济下以自利为原则同时又在一定规则下行为的经济主体。
9. 劳动力生产费用指从母亲怀孕起到把子女培养成为劳动力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0. 内部劳动力市场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的一种调制。
11.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短期分析中,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
12.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加市场性劳动程度的相对数。
13. 余暇时间劳动者在单位时间(24小时)内从事市场性劳动以外的全部剩余时间。
14. 非均衡分析指在市场不完全竞争、主体非自愿、供求不相等的情况下而又研究市场的大致趋向和稳定状态的分析方法。
15. 职业流动率指某两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与之比。
16. 补偿性工资差别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间的非货币差异从而形成的一种职业间的工资差别。
17. 就业结构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
18. 磨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失业现象。
19.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指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而发生生活困难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制度。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B. 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C.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关系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A. 技术水平B. 工作环境C. 员工福利D. 公司地理位置答案:D3. 劳动市场中的“摩擦性失业”指的是什么?A. 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B. 由于工作转换期间的间隙造成的失业C. 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D. 由于工资过高导致的失业答案:B4.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下列哪项投资最能提高个人的劳动生产率?A. 教育B. 医疗保健C. 住房条件D. 休闲娱乐答案:A5. 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B. 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C. 增加政府税收D. 减少劳动市场中的竞争答案:A二、填空题1. 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可能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现象。
答案:劳动力过剩劳动力短缺2. 劳动经济学中的“替代效应”指的是工资变动导致劳动者倾向于增加或减少________。
答案:工作时间3. 在劳动经济学中,________理论解释了为什么高教育水平的个体往往有更高的收入。
答案:人力资本4. 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观点最早由经济学家________提出。
答案:亚当·斯密5. 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工作时长、工作内容和工资待遇等,是为了明确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答案:雇主劳动者三、简答题1. 请简述劳动经济学中的“效率工资理论”。
答案:效率工资理论认为,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时,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员工流动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能够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因为他们担心失去这份高薪工作的成本较高。
2. 描述劳动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及其成因。
答案: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导致的失业现象,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或地域经济转型等原因造成的。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A工资与社会保障B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C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D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A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B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C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D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A左,上升B右,上升C左,下降D右,下降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 )A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B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C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D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D )A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B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C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D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A )A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C劳动力参与率不变D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A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B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C为补偿职业收入的不稳定而给劳动者带来的负效用D为补偿某些季节性生产的不稳定收入8、在一些落后地区,女孩受教育的机会常低于男孩,使得她们他们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找不到比较好的工作。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答: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力需求和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第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第二,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第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为劳动力需求弹性?答: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
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答: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一个是替代效应,一个是规模效应。
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销售额下降,产出量减少,因而企业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答: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5、试分析安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答: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
公式:MPL·P=W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
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
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
7、非盈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答:一在市场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非营利性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用更多的劳动力;二非营利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更平坦。
劳动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劳动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1.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劳动供给B. 劳动需求C. 劳动市场均衡D. 劳动生产率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A. 工资水平B. 就业机会C. 经济增长D. 国际贸易答案:D3. 劳动市场均衡价格是指()。
A. 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价格B. 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的价格C. 劳动需求大于劳动供给的价格D. 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都不确定的价格答案:A4. 劳动经济学中,劳动供给曲线通常呈现()。
A. 向上倾斜B. 向下倾斜C. 水平D. 垂直答案:A5. 劳动经济学中,劳动需求曲线通常呈现()。
A. 向上倾斜B. 向下倾斜C. 水平D. 垂直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供给曲线可能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
A. 工资率B. 人口增长率C. 工作时间长度D. 劳动生产率答案:ABC2. 劳动经济学中,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包括()。
A. 产品价格B. 生产技术C. 劳动生产率D. 劳动成本答案:ABCD3. 劳动经济学中,劳动市场失衡可能表现为()。
A. 失业B. 通货膨胀C. 工资水平下降D. 劳动力短缺答案:AD三、判断题1. 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答案:错误2. 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答案:错误3.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答案:错误4. 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市场均衡价格是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价格。
()答案:正确5. 劳动经济学中,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和就业水平。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劳动经济学中劳动供给曲线的影响因素。
答案:劳动供给曲线的影响因素包括工资率、个人偏好、工作时间长度、教育水平、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等。
2. 阐述劳动经济学中劳动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答案:劳动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主要是边际收益递减,即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带来的额外产出会逐渐减少,因此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也会随之下降。
劳动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劳动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劳动力市场B. 产品市场C. 金融市场D. 服务市场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A. 工资水平B. 就业问题C. 通货膨胀D. 劳动生产率答案:C3. 劳动供给曲线通常呈()。
A. 垂直线B. 向右下方倾斜C. 向右上方倾斜D. 水平线答案:C4. 劳动需求曲线通常呈()。
A. 垂直线B. 向右下方倾斜C. 向右上方倾斜D. 水平线答案:B5. 劳动经济学中的“边际生产力理论”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卡尔·马克思D.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答案:D6. 劳动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卡尔·马克思D. 贝克尔答案:D7. 劳动经济学中,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是指()。
A. 工资上升导致工作小时数减少B. 工资上升导致工作小时数增加C. 工资下降导致工作小时数减少D. 工资下降导致工作小时数增加答案:A8. 劳动经济学中,劳动需求的替代效应是指()。
A. 工资上升导致劳动需求减少B. 工资上升导致劳动需求增加C. 工资下降导致劳动需求减少D. 工资下降导致劳动需求增加答案:A9. 劳动经济学中,劳动供给的互补效应是指()。
A. 工资上升导致工作小时数减少B. 工资上升导致工作小时数增加C. 工资下降导致工作小时数减少D. 工资下降导致工作小时数增加答案:B10. 劳动经济学中,劳动需求的互补效应是指()。
A. 工资上升导致劳动需求减少B. 工资上升导致劳动需求增加C. 工资下降导致劳动需求减少D. 工资下降导致劳动需求增加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劳动供给?()A. 工资水平B. 人口数量C. 工作条件D. 教育水平答案:ABCD2. 劳动经济学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劳动需求?()A. 工资水平B. 产品价格C. 技术进步D. 消费者偏好答案:ABCD3. 劳动经济学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工资水平?()A. 劳动供给B. 劳动需求C. 工会力量D. 政府政策答案:ABCD4. 下列哪些理论属于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范畴?()A. 边际生产力理论B. 人力资本理论C.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D. 劳动供给与需求理论答案:ABCD5. 劳动经济学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劳动生产率?()A. 教育水平B. 技术进步C. 工作条件D. 劳动时间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劳动经济学

一、单选题(第1-20题每题5分)1.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因素有()(A) 市场工资率的高低(B) 非劳动收入的多少(C) 家庭因素的强弱(D) 个人偏好[参考答案:D] 分值:52.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健康状况(B) 社会文化因素(C) 经济因素(D) 文化关系[参考答案:C] 分值:53. 下列假定中,( )不是西方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
(A) “理性人”或“经济人”假定(B) 完全信息假定(C) 资源稀缺性假定(D) 生产力发达假定[参考答案:D] 分值:54. 与教育水平较低的雇员相比,接受过正规教育较多以及在职培训较多的雇员()(A) 能获得较低的工资率(B) 总收入较低(C) 一年中工作的时间较多(D) 工作机会较少[参考答案:C] 分值:55. 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A)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B)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C)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消人力资本存量(D) 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参考答案:D] 分值:56. 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A) 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B) 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C) 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D) 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参考答案:B] 分值:57. 个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 )。
(A) 边际替代率(B) 边际技术替代率(C) 工资率(D) 利息率[参考答案:C] 分值:58.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使()(A) 劳动供给增加(B) 劳动供给减少(C) 劳动需求增加(D) 劳动需求减少[参考答案:B] 分值:59. 与年轻的劳动力比较而言,年老的劳动力流动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年老的劳动力流动的()(A) 直接成本增加(B) 机会成本增加(C) 心理成本增加(D) 风险成本增加[参考答案:C] 分值:510. 其它生产要素供给价格弹性越大,该种劳动力的自身工资弹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向前弯曲B.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D.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A.有正向 B. C.没有D.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B ) 影响。
有负向 不确定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D.工资率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B )A.大,陡峭B. 大,平缓C.小,陡峭D.小,平缓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 B )A. “互益”基准B. “互惠”基准C. “互助”基准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 D )A.生产费用 B.教育费用C.工时损失费用D.社会公共支出13. 对于等效用曲线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A.减少,减少B.C.增加,减少D.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A.企业 B.C.政府D.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A.正相关 C.不相关10. 技术进步对A.熟练工C.技工 B .D. C ) B.D.减少,增加 增加,增加 ) 来支付。
员工社会 负相关 不确定 的就业影响较大。
非熟练工 女工(B )的。
向后弯曲A.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低B.等效用曲线的斜率为正C.同一个人的两条等效用曲线可以相交D.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14. E S>1 是表示劳动力供给弹性如何?( D )A.供给无弹性B. 供给有无限弹性C.供给缺乏弹性D.供给富有弹性15.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 A )A. 规模效应B. 收入效应C.替代效应D.外在化效应16.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B )A. 学费 B .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C .超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费用 D.书籍费17. 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A. 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 A )B.铁路机车司机C.石油工人D .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一些行业18.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延期支付?( B )A. 小时工资B. 养老金C. 住房D.免费午餐19.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造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 D )A.种族B.性别C. 民族传统D.劳动技能20.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歧视?( D )A.男雇员不愿意在妇女领导下工作B.企业以5 分钟打字测试为依据,拒绝得分低于55 分的所有申请者C.雇主由于既定偏好,不愿意雇佣女性D.二元劳动力市场22.最先颁布《最低工资法》的国家是:( C )A.英国B. 法国C.新西兰D.美国23.下列选项中,_____ 不是互惠障碍。
( D )A. 信息障碍B. 体制障碍C.市场缺陷D.技术障碍24.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C )A. 决定就业量C. 决定就业量和工资B .决定物价D.决定工资和物价水平25. 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时,其劳动力供给曲线( B ) A.较为陡峭 B.较为平坦C. 与横轴平行D. 与横轴垂直2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27. 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包括( B ) A. 规模效应和收入效应 B. 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 C.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D. 收入效应和边际效应28. 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其劳动力需求弹性( B )A. 为零B.大C. 小D. 为单位弹性29. 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 ________ 承担。
( B ) A. 企业 B. 工人 C.政府D.社会30. 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时,基尼系数等于( B ) A. 0 B.1 C.-1D.231. 下列会使企业减少对劳动力需求的政策是( D )A.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 鼓励就业的政策32. 下列不属于劳动者行为目标的是( A. 工资 C. 劳动条件33. 年轻型人口意味着 ( A ) A. 未来劳动力资源丰富 C. 劳动力资源较为稳定34. 比较工资率变化对市场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和对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 ( B )A. 前者更大B. 后者更大C. 二者相同35. 以下属于劳动力流动的货币成本的是 A. 迁移发生的交通费用 C. 精神成本B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D.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B )B. 利润最大化 D.职业的稳定性B. 劳动力资源停滞 D. 劳动力资源将减D. 无法比较( A )B. 寻找新工作损失的收入D. 心理压力A. 低于A. 补偿性 C.平均性36. 一般情况下,实际工资水平总是 货币工资水平。
( A )C. 高于D. 无法确定 37. 一般情况下,由于劳动者缺乏有关就业的信息或一时难以找到本人中意的工作而产生的失业是 A. 技术性失业B. 摩擦性失业C. 季节性失业D. 结构性失业 38. 根据统计性歧视模型,随着群体中成员的差别减少,使用群体资料作为甄别手段的代价将会 A. 降低 B. 不变 C. 增大 D. 无法确定 42. 从社会角度看,没有人遭受损失的交易称为( A. 互惠 B.互利 C. 互益 D.互助 43. 非劳动收入变动使预算约束线 移动。
( A ) A. 上下平行B .左右平行 C. 不发生 D.随机地 44. 实际工资率越高,预算约束线(A. 越陡直B. 越弯曲C. 越平缓D.不变 45. 短期内,其他的生产要素是不变的,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 投入。
( C ) A. 土地 B.资本 C. 劳动 D.技术 46. 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绝对值较大时,若工资率提高,该类劳动的工资总额( A. 增加 B. 不变 C. 减少D.不确定 47. 奢侈品行业与生活必需品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间的关系为( A. 前者大 B.后者大 C. 一样大 D.不确定 48. 租金性工资收入具有 特征。
( D ) 49. 某地区劳动力总量为 20 万人,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共 2.6 万, 每个失业者失业的平均长度为2 周,则该年该地区的失业率为( A.0.26% B.0.5% C.1% D.5% 50. 认为“失业问题可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得到解决”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C.萨伊B. 李嘉图D.凯恩斯B.等于 B.竞争性D.垄断性52. 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对个人劳动供给影响是 ( B ) 。
A. 正向B. 负向C.没有D.不确定53.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工资总额不变而劳动时间缩短,则劳动供给 ( A )。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不确定54. 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要素的 ( C ) 。
A. 数量B. 质量C. 价格D.边际产量55. 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的表述,正确的是 ( D ) 。
A. 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导致需求增加B. 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导致需求增加C. 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两种效应方向相同D. 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两种效应方向相反56. 在相同的工资率下,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与竞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A. 前者多 B. 前者少 C. 两者一样D.不确定57. 一个就业群体对另一个就业群体的歧视是 ( C ) A. 雇主歧视 B. 顾客歧视 C. 雇员歧视D.统计性歧视58. 劳动力市场歧视产生的原因中,不包括 ( B ) A. 个人偏见 B. 群体偏见59. 下列不属于互惠交易的情形是( C )。
a. 所有人都受益b. 部分人受益,但也没有人受损c. 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所受之益不足以补偿受损者之损d. 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所受之益可以足够补偿受损者之损 60. 以下关于人口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人口就是指劳动适龄人口b. 人口指有劳动能力的人c. 在我国,人口是指年满 16 周岁的一切有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人d. 人口是全部社会行为的主体 61. 人口总量增多,则劳动力资源( A )。
a. 增多b. 减少c. 不变d.不确定62. 家庭生产理论认为家务劳动时间属于( C )。
a. 市场工作时间b. 闲暇时间c. 非市场工作时间d. 有酬工作时间63.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商品市场价格提高,劳动力需求将(a. 增多b. 减少c. 不变d.无法确定C. 统计性偏见D. 垄断力量的作用B )。
A. 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B. 企业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C. 企业不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D. 企业不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69. 两种劳动力间为总互补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A. 正B. 负C. 零D. 任意值70. 劳动的边际产品曲线与劳动的平均产品曲线相交于平均产品曲线的(A. 最大值B. 最小值C.中点D.零点71. 在形成失业的原因方面,结构性失业与(B )有一部分是重叠的。
A. 摩擦性失业 B. 技术性失业 C. 季节性失业D. 周期性失业73. 工资率的提高,对主体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是( D ) 。
A. 在替代效应作用下,增加供给B. 在替代效应作用下,减少供给C. 在收入效应作用下,减少供给D. 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下,结果不确定74. 甲的闲暇偏好大于乙的闲暇偏好,则两者的等效用曲线的斜率关系为 ( A )A. 甲大于乙B. 甲小于乙C. 两者相等D. 无法判定75. 下列不属于职业培训的是 ( A )。
A. 学校教育B. 正规的学徒计划 C. 新工人通过“边干边学”获得新技能D. 新工人观察询问76.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 ( C ) 的差异。
A. 工资形式B. 总收入C. 工资水平D. 劳动成本77. 集体谈判的双方为( B ) 。
A. 雇主和员工B. 雇主和工会C. 雇主和政府D. 政府和工会78.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 ( A )。
A. 相对的B.绝对的C. 既不相对也不绝对的D. 既相对也绝对的 79. 个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 ( C ) 。
A. 边际替代率B.边际技术 替代率 64. 当工资率增加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个体的工作时间(A. 减少B. 不变C.增加D.不确定65. 在市场工资率一定的条件下,居民家庭生产率提高,则劳动力参与率(A. 提高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66. 与横轴平行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劳动力供给弹性为(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