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与交换技术ipv6
IPv6技术——路由协议

IPv6技术——路由协议IPv6 单播路由协议:IGP(In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IPv6 IGP主要有:1. RIPng是在RIP基础上开发的⽤于IPv6⽹络的路由协议,在⼯作机制上与RIP基本相同,是IPv6中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关路由协议。
但为了⽀持IPv6地址格式,RIPng对RIP做了⼀些改动。
RIPng⼀般作为中等或者偏⼩规模的⽹络⾃治系统中的内部⽹关路由协议RIPng技术实现:通过UDP报⽂进⾏路由信息交换,使⽤端⼝号521发送和接收数据报。
特别的查询信息可以不从源节点端⼝521发出,但是必须发送到⽬标节点的端⼝521每个路由器都有接⼝连接⼀个或者多个⽹络(直连⽹络)。
RIP协议的实现依赖这些⽹络的相关信息。
包括⽬的地址前缀、前缀长度以及度量等。
RIPng使⽤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metric)。
RIPng⽹络的度量是1~15之间的整数,⼤于或等于16的跳数定义为⽆穷⼤,即⽬的⽹络或主机不可达。
RIP的启动和运⾏过程:RIPng与RIP的不同点报⽂格式不同。
RIPng有两类RTE:⽬的前缀RTE和下⼀跳RTE。
⽬的前缀RTE指明可达⽬的⽹络,下⼀跳RTE 为RIPng提供了直接指定下⼀跳IPv6地址的能⼒。
下⼀跳RTE指明的IPv6地址适⽤于跟随其后的⽬的前缀RTE,直到RIPng报⽂结束或者出现另⼀个下⼀跳RTE为⽌报⽂长度不同发送⽅式不同端⼝号不同安全机制不同OSPFv3OSPFv3是在OSPFv2基础上开发的⽤于IPv6⽹络的路由协议。
作为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其实现机制没有本质改变OSPFv3运⾏在IPv6⽹络中,它同OSPFv2并不兼容,但处理流程基本保持⼀致,eg:泛洪过程,DR选举。
对区域的⽀持以及SPF计算流程,OSPFv3只是在v2基础上进⾏了⼀些改进,以⽀持报⽂格式的变化并处理IPv6中128bit的地址OSPFv3和OSPFv2的不同点:OSPFv3在OSPFv2基础上做出了⼀些必要的改造,这些改进包括以下⼏⽅⾯链路概念取代⽹络概念OSPFv2是基于⽹络运⾏的,两个路由器要形成邻居关系必须在同⼀⽹段:OSPFv3的实现是基于链路的,同⼀链路不同⼦⽹上的节点也可以直接通话报⽂去除地址语义对于OSPFv3来说,除了LS Update报⽂载荷中存在地址以外,协议报⽂中不再提供地址信息;Router-LSA和Network-LSA中也不再包含⽹络地址;OSPF Router ID,区域ID和Link State ID仍然保留IPv4中32bit的长度,因此不能使⽤IPv6地址来代表这些信息增加泛洪范围LSA的泛洪范围已经被明确地定义在LSA的LS Type字段,⽬前有以下3种LSA泛洪范围:本链路范围:⽤于Link LSA;区域范围:⽤于Router LSA、Network LSA、Inter Area Prefix LSA、 Inter Area Router LSA和Intra Area Prefix LSA;⾃治域范围:⽤于AS-external-LSA 链路⽀持多实例复⽤link-local地址的使⽤IS-ISv6IS-ISv6可以同时承载IPv4和IPv6的路由信息,完全可以独⽴⽤于IPv4⽹络和IPv6⽹络。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IPv6技术实验2

实验7 IPv6技术实验1. 3.5节步骤2中,请思考下面问题:主机加入到组播组中的过程是什么?答:1.通过地址自动配置,主机获得了多播组地址。
2.主机发送MLD多播侦听报告报文给本地链路的路由器。
3.路由器根据报文中的信息,向多播转发表中添加表项,以记录多播组的成员身份。
2. 3.5节步骤3中,仔细观察PC1与RT1之间的交互报文,回答下述问题:1)为什么报文中的“next header”采用hop-by-hop的选项?答:因为hop-by-hop选项规定该报文的传送路径上每台中间节点都要读取并处理该拓展报头,起到提醒路由器对MLD报文进行深入检查的作用。
2)为什么跳数被限制为1?答:为了将此报文限制在链路本地上。
3)在“Hop-by-Hop”选项中,有一个“Padn”,它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插入两个或多个填充字节,使字段符合对齐要求。
3. 3.5节步骤4中,仔细观察Router Solicitation的报文,回答下述问题:1)在前面的multicast listener report报文中,报文的跳数限制为1,而在这里,同样是主机发给路由器的报文,为什么跳数却采用255?答:接收节点只认为跳数限值是255的报文有效,防止非本链路的设备通过发送路由器宣告来试图干扰通信流。
2)报文中的ICMP选项中的“source link-layer address”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表示发送者的mac地址。
4. 3.5节步骤6中,仔细观察Router Advertisement的报文,回答下述问题:1)“Cur hop limit”的含义是什么?答:本网段发出普通报文时的默认跳数限制。
2)报文中“lifetime”的含义是什么?答:发送该报文的路由器作为缺省路由器的生存周期。
3)“reachable time”的含义是什么?答:本链路上所有节点的“可达”状态保持时间。
4)“retransmit time”的含义是什么?答:重传NS报文的时间间隔,用于邻居不可达检测和地址解析。
IPv6技术完整课件

OSPFv3配置步骤
配置OSPFv3包括启动OSPFv3进程、指定路由器ID、配置网络接口、 定义区域等步骤。
EIGRP for IPv6协议原理与配置
IPv6技术完整课件
汇报人:XX
目 录
• IPv6技术概述 • IPv6地址结构 • IPv6协议栈与报文结构 • IPv6路由协议与配置 • IPv6过渡技术 • IPv6安全与可靠性 • IPv6应用场景与实践
IPv6技术概述
01
IPv6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早期发展
IPv6的设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IPv4地址空间即将耗尽,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开始着手设计下一代IP协议。
EIGRP for IPv6配置步骤
配置EIGRP for IPv6பைடு நூலகம்括启动EIGRP进程、指定AS号、配置网络接口、定义邻居等步骤。同时,还可以 进行高级配置,如调整参数、优化性能等。
IPv6过渡技术
05
双栈技术原理与实现
双栈技术定义
双栈技术是指在网络设备或 终端上同时支持IPv4和IPv6
协议栈的技术。
隧道技术定义
隧道技术是指将IPv6数据包封装 在IPv4数据包中,通过IPv4网络 进行传输的技术。
实现原理
在隧道的入口将IPv6数据包封装 在IPv4数据包中,并在隧道的出 口将封装的IPv6数据包解封装, 还原成原始的IPv6数据包进行传 输。
实现方式
隧道技术需要在隧道的入口和出 口进行相应的配置,包括隧道的 源地址、目的地址、封装格式等 信息。常见的隧道技术包括手工 配置隧道、自动隧道(如6to4隧 道、ISATAP隧道等)。
IPv6技术路由协议

IPv6技术路由协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地址的分配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作为当前互联网主要采用的网络协议,其可用的IP地址数量已接近枯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被提出并逐渐被广泛应用。
IPv6技术引入了更大的地址空间以及一些新的路由协议,本文将详细介绍IPv6技术路由协议。
一、IPv6路由协议介绍1. 描述IPv6路由协议的作用和功能IPv6路由协议是IPv6网络中主要用于实现分组从源地址到目标地址的转发的协议。
它通过定义一组规则和算法来确定数据包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径,并将数据包沿着这条路径传输。
2. 常见的IPv6路由协议目前,常见的IPv6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RIPng、OSPFv3、IS-IS和BGP等。
每种协议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可以根据网络规模、复杂度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协议。
二、IPv6路由协议的特点和功能1.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最简单直接的一种路由方式,通过手动配置路由表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它不需要协议运作,对资源和处理器要求较低,但在大规模复杂网络中管理和维护静态路由表会变得困难。
2. RIPng(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next generation)RIPng是IPv6版本的RIP协议,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它使用的是跳数作为评估标准,具有快速收敛和简单实现的优点,但不适合大规模网络。
3. OSPFv3(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version 3)OSPFv3是用于IPv6网络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它在IPv4的OSPF协议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改进。
OSPFv3可以对网络进行分级组织,支持不同的区域和区域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快速收敛特性。
4.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IS-IS是一种自治系统(AS)内部使用的分布式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大型ISP和企业网络。
沈鑫剡编著《路由和交换技术》(第2版)配套课件第10章

IPv6
二、复杂的分组首部
随着链路带宽的提高,结点转发操作已经 成为性能瓶颈; 每一个转发结点需要重新计算检验和; 每一个转发结点需要处理可选项。
路由和交换技术
IPv6
三、QoS实现困难
没有单独的流标识字段,需要通过源和目 的IP地址、源和目的端口号确定属于同一 流的IP分组; 流分类由转发结点完成,增加了转发结点 的处理负担。
路由和交换技术
IPv6
二、IPv6地址分类
10bit 1111111010 54bit 0 64bit 接口标识符
链路本地地址
128bit地址长度为IPv6地址分类提供了方便; 链路本地地址是传输网络内有效的地址,只能用 于同一传输网络内两个端点之间的IPv6分组的传 输; 链路本地地址能够通过链路层地址,如 MAC地址, 自动生成。
路由和交换技术
IPv6
10.4 IPv6网络实现通信过程
本讲主要内容 网络结构和基本配置; 邻站发现协议; 路由器建立路由表过程。
路由和交换技术
IPv6
一、网络结构和基本配置
路由器 R1 路由表 目的网络 距离 下一跳路由器 转发端口 2001::/64 1 直接 1 2002::/64 2 FE80::2E0:FCFF:FE00:3 2 2001::1/64 2 1 R1 路由器 R2 路由表 目的网络 距离 下一跳路由器 转发端口 2001::/64 2 FE80::2E0:FCFF:FE00:2 1 2002::/64 1 直接 2 1 R2 2002::1/64 2
路由和交换技术
IPv6
二、IPv6地址分类
MAC地址为0012:3400:ABCD
思科ccna复习题

思科ccna复习题思科CCNA复习题是许多IT从业者在准备网络认证考试时面临的重要挑战。
CCNA(Cisco Certified Network Associate)认证是全球范围内最受认可的网络认证之一,它涵盖了网络基础知识、路由和交换技术、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等方面的内容。
在复习CCNA考试的过程中,掌握并解答复习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CCNA复习题,并给出相应的解答和解析。
一、网络基础知识1. 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有几种类型?答:IP地址是用于标识网络上设备(如计算机、路由器等)的一串数字。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类型。
IPv4使用32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四个十进制数表示,每个数的取值范围是0-255。
IPv6使用128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八组四位十六进制数表示。
2. 什么是子网掩码?如何计算子网掩码?答:子网掩码是用于划分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的一串二进制数。
计算子网掩码的方法是将IP地址中网络部分的位全部设置为1,主机部分的位全部设置为0。
例如,对于IP地址192.168.0.1,如果要将前24位作为网络部分,剩余8位作为主机部分,那么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二、路由和交换技术1. 什么是路由器?它的作用是什么?答: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输数据包。
它通过查找路由表,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
路由器的作用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和数据转发。
2. 什么是交换机?与路由器有何区别?答:交换机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局域网内传输数据包。
它通过学习MAC地址,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区别在于作用范围不同,交换机只能在局域网内传输数据,而路由器可以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
三、网络安全1. 什么是防火墙?它的作用是什么?答: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监控和控制网络数据流。
它通过过滤、检测和阻止不安全的网络流量,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和数据泄露。
IPv6讲解

IPv6讲解IPv6是第六代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它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IPv6使用更小的路由表,使得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更快。
IPv6增加了增强的组播支持以及对流的控制,对多媒体应用很有利,对服务质量(QoS)控制也很有利。
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的支持,这是对DHCP协议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第二代互联网IPv4技术,核心技术属于美国。
它的最大问题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从理论上讲,编址1600万个网络、40亿台主机。
但采用A、B、C三类编址方式后,可用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数目大打折扣,以至目前的IP地址近乎枯竭。
其中北美占有3/4,约30亿个,而人口最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中国只有3千多万个,只相当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量。
地址不足,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及其他国家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一方面是地址资源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连入全球因特网。
在这样的环境下,IPv6应运而生。
单从数字上来说,IPv6所拥有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10^28倍,达到2^128-1个。
这不但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同时也为除电脑外的设备连入互联网在数量限制上扫清了障碍。
但是与IPv4一样,IPv6一样会造成大量的IP地址浪费。
准确的说,使用IPv6的网络并没有2^128-1个能充分利用的地址。
首先,要实现IP地址的自动配置,局域网所使用的子网的前缀必须等于64,但是很少有一个局域网能容纳2^64个网络终端;其次,由于IPv6的地址分配必须遵循聚类的原则,地址的浪费在所难免。
但是,如果说IPv4实现的只是人机对话,而IPv6则扩展到任意事物之间的对话,它不仅可以为人类服务,还将服务于众多硬件设备,如家用电器、传感器、远程照相机、汽车等,它将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深入社会每个角落的真正的宽带网。
IPv6路由技术的分析及实现

IPv6路由技术的分析与实现一、IPv6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的意义:1.IPv6背景:随着互联网商业化不断深入发展、网络规模持续膨胀和新型网络应用需求不断增长,目前互联网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地址空间匮乏:带宽瓶颈制约:网络安全漏洞多;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互联互通监管困难:新业务不易开展,难以实现创收的赢利模式;移动性支持有限,难以满足3G网络发展需求等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给下一代网络服务搭建具有更高性能、更高质量、更加可靠与安全、经济与开放的舞台,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Internet Engineer Task Force)提出了IPv6来解决这些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初,IETF开始“下一代网络互连协议”(IPng)的研究.至1995年9月正式形成IPv6的核心协议。
IPV6协议最显著的特征是通过采用128位的地址替代IPv4的32位地址来提高下一代互联网的地址容量。
除此之外,IPV6协议在服务质量、移动性、整体吞吐量等方面具有比IPV4协议更好的特性,而采用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比现有互联网更具扩展性,更安全,且更容易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和更多类型的服务,IPv6也是三网融合的唯一“纽带”。
正如业内专家指出的:“建设基于IPv6的下~代网络是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
从全局观点看,IPv6也许是比3G更为重要的一次机遇。
”2.研究的意义:根本意义:解决IPv4地址的短缺●以IPv4为核心技术的Internet获得巨大成功,促使IP技术广泛应用,从而产生对IP地址的巨大需求●但IPv4地址资源紧张直接限制了IP技术应用的进一步发展●移动IP和宽带技术的发展要求更多的IP地址CIDR, VLSM , NAT, 混合地址等技术只能暂时缓解IPv4地址紧张,但无法根本解决地址问题二.配置IS-IS IPv6的基本功能示例1.●如图所示:●路由器RouterA、RouterB、RouterC和RouterD属于同一自治系统,所有路由器已使用了IPv6能力,要求他们之间通过IS-IS协议达到IPv6网络互连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由与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IPv6配置
1.实验目的
(1)掌握IPv6的基本地址结构和配置
(2)掌握IPv6路由协议的配置
(3)掌握查看相关配置命令
(4)掌握IPv6和IPv4通信的基本配置
2.实验内容
(1)IPv6的两种地址配置方法
(2)RIPng路由协议的配置
(3)客户端IPv6的安装
(4)IPv6和IPv4的双协议栈配置
3.实验原理
IPv6(Internet Protocol V ersion6)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在路由器上启用IPv6需执行两个基本步骤。
首先必须在路由器上启用IPv6流量转发,然后必须配置需要使用IPv6的各接口。
在默认情况下,CISCO路由器会禁用IPv6流量转发。
要启用接口之间的IPv6流量转发,必须配置全局命令ipv6 unicast-routing。
Ipv6 address命令可以配置全局IPv6地址。
给接口指定地址时,会自动配置本地链路地址。
必须指定完整的128位IPv6地址,或者通过使用eui-64选项指定使用64位前缀。
在IPv6中配置支持的路由协议时,必须创建路由进程,在接口上启用路由进程,并针对特定网络定制路由协议,如配置路由器运行IPv6 RIP之前,使用ipv 6unicast-routing全局配置命令全局性地启用IPv6,并在所有要启用IPv6 RIP的接口上启用IPv6。
要在路由器上启用RIPng路由,使用ipv6 router ripname全局配置命令。
name参数表示RIP进程。
此后,在参与接口上配置RIPng时会用到此进程名称。
RIPng不适用network命令来标示哪些接口应当运行RIPng,而是在接口配置模式下,使用ipv6 rip name enable命令在接口上启用RIPng。
name参数必须与ipv6 router rip命令中的名称参数匹配。
4.实验环境与网络拓扑
Ipv6实验拓扑网络如图所示。
5.实验步骤
(1)路由器A上的配置
1.启用IPv6。
2.IPv6地址配置。
3.RIPng的配置。
(2)路由器B的配置。
1.启用IPv6。
2.IPv6地址配置。
3.RIPng的配置。
(3)路由器C上的配置
1.启用IPv6。
2.IPv6地址配置和RIPng的配置
(4)路由器D上的配置
1.启用IPv6
2.IPv6地址配置和RIPng的配置
(5)实验调试
(6)IPv6和IPv4通信配置,以双协议栈为例进行配置。
(7)、终端PC上上IPv6安装,以Windows XP为例
○1IPv6协议栈的安装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IPv6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配置IPv6,以及IPv6中使用的协议,对IPv6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