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8课 张居正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1.doc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8课 张居正改革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8课 张居正改革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8课张居正改革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本课无课标要求认识张居正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和作用。

归纳张居正改革失败的教训。

一、时代的呼唤1.改革的必要性(1)明朝中期以来,政治腐败,边防废弛,社会矛盾尖锐,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

(2)嘉靖年间,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东南沿海倭寇猖獗,葡萄牙乘虚侵占澳门.(3)嘉靖、隆庆年间,边费庞大,皇室挥霍,官吏侵盗,赋役紊乱,财政严重亏空。

(4)变本加厉的催征搜刮,激化了阶级矛盾,百姓纷纷揭竿而起.2.改革的可能性(1)地主阶级改革派希望“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2)“救时宰相”张居正登上历史舞台,出任内阁首辅。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0,思考:1.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提示朱东润的看法有一定道理.少年得志也许会使人恃才孤傲.但因人而异,多一些磨难和挫折也许会练就一个人坚忍不拔的性格,也许会因此错过一些机遇。

他们的看法都属于事后估计,改变不了历史。

二、整顿吏治1.措施(1)倡导“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2)提出治理天下须“悬法于众”,以法理政。

(3)1573年,创设颁行考成法.2.作用:使内阁成为变法中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改革铺平了道路。

[深度点拨]明神宗时,内阁首辅的作用基本上相当于以往的宰相。

这一权力和地位为张居正改革提供了可能。

三、实施边防新政1.内容(1)“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名将,并加固长城边防。

(2)“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2.作用(1)大大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抗御能力,并节省了军费.(2)塞外古丰州兴起归化新城.(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52,思考:2.请思考,张居正实现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和平交往的秘诀是什么?提示“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3.请思考生齿、守备、田野、商贾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示简言之,生齿即人口和牧畜,守备即边防守卫,田野即耕地,商贾即商业贸易。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8【教学课件】《张居正改革》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8【教学课件】《张居正改革》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张居正改革
岳麓,步入中晚年的明王朝也开始百病 丛生、步履蹒跚起来。危难之际,治国能臣张居正登上 了晚明波诡云密的政治舞台,殚精竭虑,力挽狂澜,一 度使大明王出现中兴之象。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 支”,张居正的鞠躬尽瘁究竟没能改变历史的步伐。扼 腕叹息之余,我们不禁对这位帝师和内阁首辅油然而生 敬意与好奇——张居正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最后为什么 没能妙手回春呢?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感悟:改革家张居正有哪些闪光点值得 今天我们去学习?
立志高远, 坚韧不拔, 忧国忧民, 勤勉务实, 无私无畏, 善于用人。
谢谢观看!
但他大兴冤狱,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 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 抑制贤能,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 导致明末宦官专权,民乱纷起。
明太祖 (1368-1398年在位)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二)、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政治:整顿吏治,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 “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颁行考 成法;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 罚制度 卓有成效,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军事:实施边防新政 “内修防备” 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
(3)土地兼并、催征搜刮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4)边患猖獗、外来侵略乘虚而入 少数民族劫掠:北方蒙古贵族的劫掠
外来侵略:倭寇侵略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澳门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勤奋治国三十一年,
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巩固边防,重视农业,
对社会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的变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学教案岳麓版选修1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的变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学教案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材依据】本课题名为“张居正改革”,出自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

一、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本课以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指导思想。

为了精准评价本节课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到达的程度,我设计了“核心素养量化评价表”附于教学反思部分,可用来对照参考。

课程标准:2003版课程标准对本课未作要求。

2017版新课标中,有部分涉及本课内容,列举如下:《中外历史纲要》1.6“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1“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1.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1.4“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1.5“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1.6“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的最后一课,属于中国古代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一系列改革的终章。

张居正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取得了自商鞅变法以来最显著的改革成效,但是由于受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固有束缚,无法取得实质性突破,故教材下一单元转而介绍西方近代改革,使学生了解到世界史上那些对封建制度取得突破性的改革内容。

学情分析:“以富国强兵”为主题的中国古代改革,学生已经学习过商鞅变法、范仲淹“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对于它们的成败得失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可以作为学习张居正改革的知识准备。

且进入选修教材的学习时,学生已经学完必修一、二、三的内容,具有了完整的中国史知识体系,普遍达到新课程标准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2的要求,可以进行较难的史料分析和实证训练,对于历史问题可以初步形成自己的解释,可以进行较难的思辨训练。

(二)课型与课时本课为新课,1课时。

高中历史 第8课 张居正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8课 张居正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掌握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了解张居正改革结局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学案法、讲解法、探究法其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张居正勇于承担富于创新的精神品格。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本课属于选修课,在必修课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我校学生基础不太好,需要在自学基础上,教师给予线索性的指导。

3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张居正改革的影响及评价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张居正改革明朝历史上有一位力挽狂澜的大贤,他使衰落的明朝一度生机勃勃,他是谁呢他做了什么?来学习张居正改革。

活动2【活动】课前预习: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和内容是什么?活动3【活动】延伸探究延伸探究: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败不同的原因。

活动4【讲授】前后联系2、前后联系(1)联系必修Ⅰ,明确内阁在明中央政权中的地位,理解张居正改革能够推行强有力改革的有利因素。

(2)联系必修Ⅲ,理解明清时期理学思想占正统地位对张居正改革毁誉的影响。

活动5【练习】练习能力训练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背景的叙述,最准确的是()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D社会矛盾尖锐2、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行无阻,张居正采取了下列哪一措施()A严肃纲纪B设立驿站制度C创设颁行考成法D控制内阁3、呼和浩特城建成于明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A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B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C密切了满蒙关系D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4、下列属于“内修守备”措施的是①加固长城②操练兵马③改善汉蒙关系④起用名将⑤加强互市往来()A①②③④B③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5、明朝实施的一条鞭法与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是()A没有关系B阻碍作用C促进作用D有关系6、下列有关土地赋税制度,因大地主的反对而失败的是()①方田均税法②均田制③两税法④一条鞭法A②④B①②C①③④D①④7、明代张居正税制改革最大的影响是()A按财产的多少征税B把赋税分摊到田亩上C减轻了农民负担D使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8、以下对一条鞭法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各项赋税统一折合成白银征收B以土地和财产为标准征收赋税C合并各项赋税徭役分摊于田亩D把人丁税折成银两摊入田亩9、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措施相同的特征是()A改变现行的征收方式B重视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程度D对统治阶级的利益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10、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因为()A明神宗的反对B改革没起到应有的作用C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D张居正的去世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张居正改革》教案及教学反思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张居正改革》教案及教学反思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张居正改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明代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理解张居正改革的内容、意义、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3.掌握张居正改革对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时代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授、讨论、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通过课件展示、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

2.培养学生对自己发展的探究、取舍、抉择等方面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历史背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经历了开国到衰落的历程。

明代中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危机。

2.教学重点1.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2.张居正的改革措施3.张居正改革对历史的影响3.教学难点1.张居正对明代开国以来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2.张居正对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和改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采用讲授、讨论、分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示范,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和运用。

2.演示法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演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示,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认真听取其他组的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通过讨论,达到了交流、互动、合作、共同进步等目的。

4.情景模拟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模拟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使用情况,通过模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图片、影片、音乐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知识讲授通过具体实例,对张居正的改革措施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和精髓。

新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

新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

新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 张居正改革【课标要求】新课程标准对“张居正改革”没有做具体要求。

张居正改革,是在明统治机构近乎解体,财政濒于破产的局面下,发动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挽救王朝统治危机的运动。

【学法建议】历史上改革的成败与改革者往往有着较大的联系。

一般来说,最高统治者进行的改革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能运用手中无上的权利来突破这种改革的阻力。

大臣领导的变法如果得到最高统治者强有力的支持,变法也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最高统治者在改革和保守势力间来回摇摆,变法就难以成功;改革者的命运往往是相似的。

因为改革就要触动一部分既得利益者,而这部分人往往是社会上的特权阶层。

因此,改革必然遭到这一部分人的阻挠和破坏,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

1、自主学习:张居正改革的内容2、合作探究:张居正改革的影响及评价【名词释义】1.戚继光戚继光(1528-1588),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军事家。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

17岁时就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25岁被提升为署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全省沿海防御倭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559年,戚继光从浙江义乌一带招募了3 000余人,主要以农民和矿工为主,采用营、官、哨、队四级编制方法编成新型军队。

这就是著名的“戚家军”。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继光率领所部九战九捷,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

后率戚家军南下福建,与福建总兵俞大猷等人取得平海卫大捷,危害已久的倭患逐渐被荡平。

1568年,戚继光被任命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军务,领兵镇守北部边关。

他根据蒙古骑兵的作战特点,创建了以火绳枪炮为主的步兵营、骑兵营、车营和辎重营,并使各营成为能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协同作战的合成军。

同时,在旧长城的基础上加高加厚原有的边墙,在重要地段修筑重城重墙。

并在长城沿线创建了空心敌台,从而真正建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坚固防线。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课件岳麓版选修1 (1)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课件岳麓版选修1 (1)

1
Hale Waihona Puke 2345
3.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返)”。这是因为 ( ) ①维护了官僚特权 ②减轻了农民负担 ③增加了国家收入 ④ 减少了税收舞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一条鞭法限制了豪强地主舞弊瞒漏,损害了官僚和地主的利 益。 答案:B
1
2
3
4
5
4.
明长城 (图文探究)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为伟大壮观的军事防御工程。中国 历代中原王朝大都对长城的修建十分重视,至明代尤甚。其规模之 宏大,工程之艰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右图为明长城一部 分。 雄伟壮观的长城未能起到抵御蒙古铁骑的作用。1449年,瓦剌大军 南下,明军溃败,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实施边防新政 (1)措施: ①“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大力增修、 加固长城,提高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抗御能力。 ②“外示羁縻”: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 互市友好往来。 (2)作用: ①边境秩序安定,军费节省,民间交易活跃,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②蒙汉之间在长期和平交往中彼此增进感情,消除隔阂,在思想 文化、生活习俗上互相熏染融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 固和发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题目立意:本题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切入点是张居正改革中整 顿吏治和实施边防新政的主要内容、影响及内在联系。 解题指导:回答第(1)问要注意理解材料一中的现象是行政效率加 强的表现。回答第(2)问则需理解张居正改革实施边防新政的两个 方向“外示羁縻”“内修武备”之间的内在联系。第(3)问则需从宏观 角度理解“整顿吏治”与其他各项改革措施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张居正整顿吏治的结果。考成法。 (2)“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关系:“内修守备”为“外示羁縻”提供了巩固的后方及基础,“外示 羁縻”又为“内修守备”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3)政府整顿吏治、实施考成法,提高了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加 强了内阁的核心地位,为全面推行各项变法奠定了基础。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学设计(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学设计(4页)

《张居正改革》教学设计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孙本华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地了解张居正其人、其事、其时。

从“改革之新”、“改革之难”、“改革之功”三个方面学习改革内容,从而形成认识改革的一般方法,感悟改革人物创新精神之可贵、不畏艰难之可嘉,体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把张居正改革分别放入“内外交困的明代中晚期”、“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明清时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16世纪”三个维度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评析,培养评价改革及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渲染、导入新课以《张居正》《张居正大传》等书籍封面图片、《万历首辅张居正》电视剧照配合教师对张居正“成也改革,败也改革”的生平总括,作简洁明快的导入,以求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尽快进入正课。

(二)张居正其人通过展示幻灯片《张居正个人小档案》建立学生对张居正相对良好的第一印象,讲述张居正死后家属、部下乃及于本人的悲惨境遇,以此与张居正作为一个有魅力的改革家的形象产生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对其人、其事进行了解的兴趣。

评注;设计的开头,设计者制造了两个悬念:首先是为什么张居正是一个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历史人物;其次是张居正个人的命运的跌宕究竟由何而来。

悬念是营造课堂气氛的好手段,很容易造成认知上的冲突,并且引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张居正其事:改革1.布置任务,分组学习学生分组(分成三组)阅读教材,学习讨论张居正改革的内容,要求“探改革之新,议改革之难,悟居正之功”,可以要求各小组派同学发言。

评注:分组讨论、探究有些时候可以被利用来加快课堂节奏,请注意教师是如何指定学生阅读的主题与角度的。

这种方式可以把教师的讲授时间给节约下来。

2.学生发言,师生对话,学习张居正改革的内容(1)整顿吏治教师设问:新在何处?有何效果?有何困难?(2)施边防新政教师设问:以反蒙起家的明朝,在明蒙关系上一直比较紧张,不肯作丝毫让步,张居正的哪些措施体现了新意?又难在何处?(3)理财新法教师:课前预习中有同学问到,为什么张居正不像王安石那样触动农民的利益却可以达到聚富的目的?理财之法新在何处?3.寻找规律,明“改革之要”引导学生从财政角度理解改革措施的内容与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掌握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了解张居正改革结局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学案法、讲解法、探究法
其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张居正勇于承担富于创新的精神品格。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本课属于选修课,在必修课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我校学生基础不太好,需要在自学基础上,教师给予线索性的指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张居正改革的影响及评价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张居正改革
明朝历史上有一位力挽狂澜的大贤,他使衰落的明朝一度生机勃勃,他是谁呢他做了什么?来学习张居正改革。

活动2【活动】课前预习:
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和内容是什么?
活动3【活动】延伸探究
延伸探究: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败不同的原因。

活动4【讲授】前后联系
2、前后联系
(1)联系必修Ⅰ,明确内阁在明中央政权中的地位,理解张居正改革能够推行强有力改革的有利因素。

(2)联系必修Ⅲ,理解明清时期理学思想占正统地位对张居正改革毁誉的影响。

活动5【练习】练习
能力训练
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背景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B蒙古贵族的劫掠
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
D社会矛盾尖锐
2、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行无阻,张居正采取了下列哪一措施()
A严肃纲纪B设立驿站制度
C创设颁行考成法D控制内阁
3、呼和浩特城建成于明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
A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
B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
C密切了满蒙关系
D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
4、下列属于“内修守备”措施的是①加固长城②操练兵马③改善汉蒙关系④起用名将⑤加强互市往来()
A①②③④B③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
5、明朝实施的一条鞭法与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是()
A没有关系B阻碍作用
C促进作用D有关系
6、下列有关土地赋税制度,因大地主的反对而失败的是()①方田均税法②均田制③两
税法④一条鞭法
A②④B①②C①③④D①④
7、明代张居正税制改革最大的影响是()
A按财产的多少征税
B把赋税分摊到田亩上
C减轻了农民负担
D使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
8、以下对一条鞭法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各项赋税统一折合成白银征收
B以土地和财产为标准征收赋税
C合并各项赋税徭役分摊于田亩
D把人丁税折成银两摊入田亩
9、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措施相同的特征是()
A改变现行的征收方式
B重视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程度
D对统治阶级的利益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10、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因为()
A明神宗的反对
B改革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C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D张居正的去世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

------------傅维鳞《明书》
材料二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仁人利溥,民到于今受其赐。

-----------魏源《圣武记.》
请回答:
材料一中所提到的现象是怎样造成的?为此,张居正于1573年颁布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是当时实行什么政策的结果?其中,这一政策的内在关系如何?
材料二中的政策的实施与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法律法规有何关系?
12、北宋与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

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
相似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

请回答:
王安石和张居正对改革方略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分别是从哪一方面入手的?
列举他们各自在理财方面的措施。

改革者的命运如何?说明了什么?
答案1A2C3B4C5C6D7D8C9D10C
11、(1)张居正整顿吏治的结果。

考成法。

(2)“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关系:“内修守备”为“外示羁縻”提供了巩固的后方及基础,“外示羁縻”又为“内修守备”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3)正是由于政府整顿吏治、实施考成法,提高了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加强了内阁的核心地位,为全面推行各项变法奠定了基础。

12、(1)王安石认为理财为先,从经济入手;张居正认为吏治为先,从政治入手。

(2)王安石: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张居正: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
(3)王安石被排挤,张居正身后毁誉。

说明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