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山东省高中历史第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岳麓必修

【最新】山东省高中历史第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岳麓必修

【最新】山东省高中历史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岳麓必修教学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

3.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的细节。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的深入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事件,引起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趣,如:“你们听说过太平天国运动吗?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场运动?”二、背景和原因(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包括清朝的衰落、农民阶层的困境、外国势力的侵略等。

三、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40分钟)教师详细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包括金田起义、南京建都、天京事变等。

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或文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四、影响和意义(5分钟)教师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对清朝政权的影响、对农民阶层觉醒的意义、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二、深入学习(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开展课堂活动,如让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事件或政策。

三、拓展思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如:“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四、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的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影响和意义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历史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08岳麓版必修1)

历史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08岳麓版必修1)
5、结论:农民阶级不是先进阶级,他们不能领导中国革命
板书设计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背景
二、经过
三、失败的原因
四、历史意义
作业布置
《3+2高考》
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教学中能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条理也清新,材料分析方面效透彻,但时间没有能合理安排
4.失败:天京陷落1864年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设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民阶级局限性的体现:
①封建等级思想严重,没有摆脱“打倒皇帝做皇帝”的窠臼。
②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纲领文件,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以宗教迷信来宣传组织农民起义
四、意义(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缺乏
作用
直接推动太平天国兴盛
没有实行,未产生真正的影响
时代特点
标志农民运动达到最高峰,但又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取得胜利
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实质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符合时代进步潮流的进步纲领
联系
都有反封建的一面,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都未真正实行过
教学手段
常规教学
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鸦片战争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预期回答(鸦片战争的军费和战后赔款及随之而来的外国经济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阶级矛盾激化,而阶级矛盾激化是起义的重要原因)由此引人新课。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
施政方案:《资政新篇》(目的、内容、评价)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3课教学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3课教学案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考试大纲】 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课前自主预习区】一、背景1.鸦片战争的巨额军费和赔款,转嫁到人民身上,激化了阶级矛盾。

(根本原因)2. 广西灾害严重,矛盾尤为突出。

(导火线)3.洪秀全创立,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思想基础)二、过程1.兴起:1851年,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发展:1853年定都。

进行和。

颁布纲领性文件《》。

内容:将土地按。

可以分得土地;废除、,禁止娼妓;设女营、女官。

.评价:①革命性: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战争的环境,无法实施;③落后性:追求分散的小农经济,不符合时代潮流。

3.全盛:1856年,太平军击溃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军事上达到全盛。

4.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变乱。

天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5.挽救危局:启用青年将领李秀成、陈玉成指挥军事。

主持朝政并提出具有色彩的施政方案《》。

6.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三、意义:1.冲击了,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天朝天亩制度》表达了的理想追求,标志着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3.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四、失败原因:1.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的湘军和的淮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英法军队是帮凶。

【课堂展示探究区】1..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共同点:都是太平天国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文件,代表了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

不同点:(1)产生背景不同:前者颁布于天国强盛时期;后者提出于天国衰落时期。

(2)有关社会主张不同:前者企图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后者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的过程。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本节课为高一新授课,学生对教材并不太了解,所以首先要注重知识梳理和本节课的框架结构的构建,依据教学大纲和历史考试说明,确定本课突破的教学重点是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着力解决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一则小故事:祈天佑的天国梦我叫祈天佑,广西桂平人.皇历翻到了道光29年(1850年),庄稼到了收获季节,却迎来瓢泼大雨,连续十几天了,看来这庄稼又要绝收了。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历史背景。

2.了解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和衰亡过程。

3.掌握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

4.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历史背景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运动。

它的起因和历史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1.外国侵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开始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建设太平天国的思想:太平天国的创始人洪秀全受基督教思想影响,提出了建设一个平等、和平、幸福的太平天国的思想,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3.天灾人祸:清朝时期,大量的自然灾害和社会不公造成了广泛的贫困和不满情绪。

2. 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和衰亡过程太平天国从1851年开始的起义,到1864年被清朝军队消灭,历时13年。

其兴起、发展和衰亡过程主要如下:1.兴起:1851年1月,太平军在广西桂平县起义,宣布建立太平天国。

2.扩大: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成为太平天国政治、军事的中心。

3.发展:太平天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农民起义风潮,形成了忠王、林则徐、杨秀清等多个势力。

4.衰退:太平天国内部出现分裂和内讧,清朝和西方列强也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打击,1864年,太平天国被清朝军队消灭。

3. 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太平天国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特点:太平天国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实行平均地权、平均财富等一系列平等制度。

2.军事特点:太平天国军队采用了古老的战法,如“九曲十八弯”等,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的军事技术。

3.文化特点:太平天国主张“救世救民”,提倡勤劳、俭朴、诚实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宗教文化方面的创新。

4.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巩固了封建统治:太平天国运动被清朝军队镇压后,使得清朝的地位更加巩固。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3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3 岳麓版必修1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编辑视频《太平天国宝藏之谜》,新课导入时播放。通过视频的播放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PPT,分组探究
总结
教师引导
学生总结归纳,互评
PPT
展示
鼓励主动展示
学生展示,互评或质疑补充
黑板、PPT
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分组讨论,展示成果
PPT
建构体系
教师展示概念图的基本架构
学生自主建构
概念图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教学主题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一、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 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的时期的到来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 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编辑的视频《太平天国宝藏之谜》

历史必修1岳麓版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集体备课教案

历史必修1岳麓版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集体备课教案

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使用对象:时间:课题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过程,记忆和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太平天国的兴衰,正确认识天京变乱,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难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到亡的原因,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回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

(15分钟)一、原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激化直接原因:广西灾害严重二、过程:①1851年1月,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②1853年3月定都天京,并进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③1853年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核心:绝对平均主义特点:革命性,空想性④1856年,天京事变根源:小农经济分散性⑤1859年,重建领导核心,颁布《资政新篇》性质: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特点:进步性、空想性⑥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分散性、落后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剿杀三、意义:①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②《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的理想,《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③打击了西方列强殖民侵略④是近代史上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也是农民战争最高峰四、新特点:①起义年代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治国方案新---提出《资政新篇》③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反殖民④失败原因新---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四、失败的原因及教训:1、败因:根本原因(内因):农民阶级的自身局限性,提不出合理的救国方案;主要原因(外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岳麓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精典教学设计

岳麓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精典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难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到亡的原因,认识农民阶级的【教学方法】利用图片材料与柱状图的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提问学生“对农民的印象?”学生:略[讲授新课]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大家看一则材料分析。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一)兴起的原因材料:纳谷之时,数十百里,肩挑背负。

及运至仓,书吏等又多索费用。

虽极干圆洁净,亦故意挑斤刁措,有十日半月不能交纳者。

……及其收谷,又不止淋尖踢斗,并多斛外抛洒,以供仓中斗级之肆攫,不准小民拾回颗粒,稍有不满意,即为挂欠,令其补纳。

大约完谷一石,其耗费已需至数石矣。

──(广西)《灌阳县志》卷二十一学生从材料中得出官府横征暴敛,使得阶级矛盾尖锐过度:这时人民不只受到本国封建统治的剥削,大家看书上54页第一子目第一段,人民还面临什么问题?学生: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自然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平天国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3)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重点与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太平天国领导者洪秀全的塑像及洪秀全的《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这首诗表达了洪秀全要领导农民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决心。

洪秀全出身于农民家庭,曾经和千千万万个学子一样,他的理想是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

然而,我们并没有在清朝的官员中见到他的身影,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走上反清的道路,是什么原因使他可以一呼百应,又是什么原因使他可以成为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呢?新课学习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展示材料:材料一英国棉纺织品于1840年至1845年的五年之间,输入量增加了四倍多。

究其原因,其货物美价廉也!材料二鸦片输入量连年激增,白银大量外流。

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万两,约占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

银价继续上涨,1838年,白银一两可换铜钱1600文,1849年已涨到2350文。

材料三腐败的清政府,为支付2000万元战争赔款和弥补战争中7000万元的军费开支,极力进行搜刮,不断加捐加税。

“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材料四广西地瘠民穷,水、旱、蝗灾不断,灾害严重。

设问: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你是如何理解的?I归纳:1.直接原因:自然灾害;2.间接原因:外国侵略;3.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过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洪秀全用什么来发动群众呢?4.洪秀全的准备:创立“拜上帝会”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面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造成了一部分手工业者的破产;鸦片输入量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广大人民的生活深受影响;鸦片战争的战费和赔款分摊到参与战事的省份,清政府的各级官吏借机搜刮,吏治极端腐败,进一步激化了清政府与广大人民的矛盾;与此同时,水、旱、蝗灾不断,广大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各地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广西地区地瘠民穷,灾害特别严重,各种矛盾尤其突出,从而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发源地;此外,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反抗清政府的斗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成熟,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既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又是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材料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何得存彼疆比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设问: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具有什么特点?基督教在近代是列强用以侵略中国的工具,为什么却能被农民加以利用成为革命理论?归纳:(1)洪秀全的宗教理论的特点:洪秀全的宗教理论是农民平均主义,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

(2)原因:①基督教思想中的平等理念适应了苦难的中国人民的政治需要;②破产农民对原有的宗教信仰发生动摇。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1851~1864年)1.表格整理太平天国的主要事件:(结合地图)1.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起义爆发后,太平军相继攻克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的一些重要城市,并沿长江东下,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将其改名天京,定都于此。

2.太平天国的高潮(1)军事斗争:①北伐:太平天国于1853年开始进行北伐,横扫六省,进逼天津。

但由于北伐军孤军深入,最终失败。

②西征:太平军挥师西征,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并在湖南大败湘军取得辉煌胜利。

③太平军击溃清军江北、江南大营,解除了对天京的威胁。

到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2)政权建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男女平等,解放妇女,废除买卖婚姻,禁止娼妓等;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清政府的镇压:为对付日益强大的太平天国,咸丰皇帝下令地方组织团练武装。

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成为天国的主要力量。

3.太平天国的失败(1)天京事变: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太平天国由此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2)天京事变之后,为挽救危局,洪秀全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

太平军连挫清军,占领江南大部分地区,士气重新高涨。

(3)《资政新篇》的问世:洪秀全还任用洪仁歼主持朝政,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①主要内容:提出效法西方,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银行,推广保险;兴办医院和学校,设鳏寡孤独院、育婴堂;奖励发明;实行专利制度;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等。

②评价:它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但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又缺少必要的条件,并未真正实行。

(4)天京保卫战:1863年,在英、法军队支援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7月,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5)历史意义: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这一体制变革的勇敢尝试,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2.太平天国重要文献:前期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后期的《资政新篇》。

问题:结合课后“解析与探究”,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归纳:革命性:在封建自然经济中,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问题是解决农民革命的核心问题,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要获得土地。

《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在分配方面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维护小农经济,根本无法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严重的落后性和空想性。

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由于军事紧张,《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方面的制度也无法实施,农民依然要向地主交租。

问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异同?2.通过《天朝田亩制度》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以土地制度、圣库制度为核心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它作为改造封建社会的一种方案,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他宣布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平均主义的公有制社会,因此,具有一定的革命性。

但它毕竟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平均分配的方案根本无法实施。

同时生产、生活资料归圣库的理想社会,违背了小生产者的本性,只是一种空想,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

由此可见,《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落后性。

所以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的理论武器,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历史意义、新特点:合作探究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展示材料:材料一1853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说不定就会看到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马克思《国际评述(一)》材料二1862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付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中国纪事》设问:(1)为什么马克思会在前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对同一运动作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请结合史实说明。

(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它经历了14年,势力波及18个省,但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在哪里呢?它的失败证明了什么问题?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狭隘性、自私性、保守性、分散性,不能单独完成革命任务。

)这一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和彻底的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无法克服自身的宗派主义倾向,保持团结。

天京变乱,《天朝田亩制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证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合作探究二:太平天国有何历史意义?归纳:参考课本最后一段。

合作探究三:思考并讨论,与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起义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征:(1)太平天国起反封反侵的双重任务,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

(3)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4)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形成这种新特征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2)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课堂小结150多年前的太平天国运动,其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十四年,历经十八个省份,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它曾使无数英烈抱恨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