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3课 辛亥革命 (共20张PPT)

材料: 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历史、传统、政治经历、 制度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 体……而是—代人。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1)为什么将“那一种共和政体”称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
近代化
专制、人治
民主、法治
小农经济、手工业
机器生产的工 业化、商品化 、城市化
愚昧、迷信
理性、科学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合作探究】(考察学生识记、比较分析的能力)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材料: 2011年10月0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大会上讲话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 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 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 ,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 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 步探索了道路。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概况:
时间: 1912年1月1日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 总统: 孙中山 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纪元: 公 历,民国纪年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近代化
专制、人治
民主、法治
小农经济、手工业
机器生产的工 业化、商品化 、城市化
愚昧、迷信
理性、科学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合作探究】(考察学生识记、比较分析的能力)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材料: 2011年10月0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大会上讲话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 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 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 ,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 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 步探索了道路。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概况:
时间: 1912年1月1日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 总统: 孙中山 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纪元: 公 历,民国纪年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共20张PPT)

二、革命过程
械起武 库义昌
军起年 占义 领发月 楚动 望,日 台当晚 军夜,
1911 10 10
1911 10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军武 政昌 府成 年
立 湖月 北
日
黎元洪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概况:
时间: 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
,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912年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 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胜利 果实被袁世凯窃 取了。
思考:袁世凯为何能窃夺革命胜利果实?
辛亥革 命是一 场失败 的革命
辛亥革 命是一 场成功 的革命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简表
时间
地点
领导
结果
1895年
广州
兴中会(孙中山)
计划泄露遭破坏
1898年
皖、赣、湘、 鄂等地
自立军(唐才常)
领导人被捕杀而失败
1900年
惠州
兴中会(郑士良) 弹尽援绝,被迫解散
1904年
长沙
华兴会
计划泄露遭破坏
四川保 路风潮
萍浏醴起义 武昌
第13课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 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 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0张ppt)

一. 辛亥革命的评价
合作探究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启示是什么? 原因: 主观: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 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本课小结
背景辛Biblioteka 亥 革 命原因: 清政府腐败无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思想基础: 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建立 组织基础: 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爆发: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 高潮: 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反帝反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性质: 推翻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 功绩: 局限: 完 没完成反帝反封革命任务;没改变社会性质
经过
评价
兴中会的创立:
时间: 1894年
创立人: 孙中山
地点: 美国檀香山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誓词: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军昌 占起 领义 年 楚发 望动 月 台, 军当 日 械夜 晚 库起 , 义武 黎元洪 政武 府昌 成年 立 湖月 北 1911 10 11
1911 10 10
一. 辛亥革命的经过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二. 辛亥革命的经过
2.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 1912、1、1 藏 临时总统: 孙中山 汉 满 蒙 回
(1)资产阶级为什么要革命 (政治条件) (2)资产阶级为什么能革命(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军事基础) (3)为什么发生在1911年(有利时机)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18张PPT)

第13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
材料1:辛亥革命前,黔西县石板乡200多户苗族农民中, 每年秋收交租后,粮食够吃一年的只有1户,够吃3个月的 只有4户,其余人家则不到2个月即断粮。200多户人家竟无 1户有棉被,有130户人家不得不以山洞为家。
——《贵州黔西县石板、金坡两乡的社会经济调查》
材料2:江苏的工场手工业在全国也处于较高水平。以最 重要的手工棉质业为例,在1899-1911年间,江苏开设的手 工棉质工场数量接近全国的一半。
孙中山:“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
列强:“中国目前的战争如果继续进行,不仅使该国本身, 而且也使外国人的重要利益和安全,容易遭到严重的危险”, 因此“吁请双方代表团注意,必须尽快达成一项协议,以便 停止目前的冲突。”
——《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
袁世凯:“务宜设法和平了解,早息一日兵争,地方百姓, 早安静一日。否则,势必兵连祸结,不但荼毒生灵,糜费巨 款,迨至日久息事,则我国已成不可收拾之国矣。”
辛亥革命中的中国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中的中国
民国建立: 1912年1月1日
两军交战剧烈的地区仅出现在武汉与南京地 区,交战时间前后不过125天,起义军伤亡不到 8500人
——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
根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特点。探究辛亥革命时 间短规模小的原因。
辛亥革命中的中国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非议院所得干预。 …… 十、总揽司法权…… 十一、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 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法律为君上实行司法权之用, 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故不以命令改废法律。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
材料1:辛亥革命前,黔西县石板乡200多户苗族农民中, 每年秋收交租后,粮食够吃一年的只有1户,够吃3个月的 只有4户,其余人家则不到2个月即断粮。200多户人家竟无 1户有棉被,有130户人家不得不以山洞为家。
——《贵州黔西县石板、金坡两乡的社会经济调查》
材料2:江苏的工场手工业在全国也处于较高水平。以最 重要的手工棉质业为例,在1899-1911年间,江苏开设的手 工棉质工场数量接近全国的一半。
孙中山:“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
列强:“中国目前的战争如果继续进行,不仅使该国本身, 而且也使外国人的重要利益和安全,容易遭到严重的危险”, 因此“吁请双方代表团注意,必须尽快达成一项协议,以便 停止目前的冲突。”
——《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
袁世凯:“务宜设法和平了解,早息一日兵争,地方百姓, 早安静一日。否则,势必兵连祸结,不但荼毒生灵,糜费巨 款,迨至日久息事,则我国已成不可收拾之国矣。”
辛亥革命中的中国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中的中国
民国建立: 1912年1月1日
两军交战剧烈的地区仅出现在武汉与南京地 区,交战时间前后不过125天,起义军伤亡不到 8500人
——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
根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特点。探究辛亥革命时 间短规模小的原因。
辛亥革命中的中国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非议院所得干预。 …… 十、总揽司法权…… 十一、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 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法律为君上实行司法权之用, 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故不以命令改废法律。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5张PPT)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以下他没有
直接参加的革命活动是( )
A.成立兴中会
B.C组建同盟会
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中华民国
2、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 C )
A.南京 B.上海 C.武昌 D.广州
3、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在 准备不充分的的 情况地下发生。 胜利后推举旧军 官黎元洪担任都 督.黎在被迫的 情况下上任.黎 的就职开创了由 革命党、军界上 流人物与旧官僚 结合起来的统治 方式。
三、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元旦 都城:南京 国旗:五色旗 选举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2、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 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 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10 月10日的武昌起义
广义:
指1911年到1912年,以孙中 山为代表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也有人说,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 一次失败的革命。
辛亥革命前的社 交礼仪
辛亥革命后
跪拜 老爷、大人
鞠躬、握手、同志、先生。
辛亥革命将国民从专制制度下解放出 来
辛亥革命颁布了“禁缠足”法令,打破 了千年以来形成的封建陋俗,男女平等观念 的
需
成
努
功
力
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 身之肩上。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的领导者是( C)
A 洪秀全 B 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以下他没有
直接参加的革命活动是( )
A.成立兴中会
B.C组建同盟会
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中华民国
2、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 C )
A.南京 B.上海 C.武昌 D.广州
3、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在 准备不充分的的 情况地下发生。 胜利后推举旧军 官黎元洪担任都 督.黎在被迫的 情况下上任.黎 的就职开创了由 革命党、军界上 流人物与旧官僚 结合起来的统治 方式。
三、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元旦 都城:南京 国旗:五色旗 选举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2、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 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 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10 月10日的武昌起义
广义:
指1911年到1912年,以孙中 山为代表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也有人说,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 一次失败的革命。
辛亥革命前的社 交礼仪
辛亥革命后
跪拜 老爷、大人
鞠躬、握手、同志、先生。
辛亥革命将国民从专制制度下解放出 来
辛亥革命颁布了“禁缠足”法令,打破 了千年以来形成的封建陋俗,男女平等观念 的
需
成
努
功
力
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 身之肩上。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的领导者是( C)
A 洪秀全 B 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4张ppt)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
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法特别规定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
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设问: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革命果实?
参考资料:
袁世凯与列强代表的友好合影
袁世凯与北洋将领
合作探究:
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 声中失败了”。你如何理解?
为什么要欢呼?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反国帝的反统封治建 。
2.《_________》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清政
府的 “新政”和“预备立宪” 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准备了
一些条件。
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在中国人面前第一
次提出了
。
(2)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______在东京成立,
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 是个革命政府?
重点突破:
◆考考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N.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 悲剧的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设问一:这里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
设问二: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政体悲剧的结束?
参考资料:
4.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其中以______最为壮烈。
5.______风潮兴起,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法特别规定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
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设问: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革命果实?
参考资料:
袁世凯与列强代表的友好合影
袁世凯与北洋将领
合作探究:
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 声中失败了”。你如何理解?
为什么要欢呼?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反国帝的反统封治建 。
2.《_________》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清政
府的 “新政”和“预备立宪” 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准备了
一些条件。
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在中国人面前第一
次提出了
。
(2)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______在东京成立,
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 是个革命政府?
重点突破:
◆考考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N.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 悲剧的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设问一:这里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
设问二: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政体悲剧的结束?
参考资料:
4.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其中以______最为壮烈。
5.______风潮兴起,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0张PPT)

●三、新旧杂陈的中国—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第二组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新建商办企业
新投资总额
年代
数量(家)
年平均增长 数(家)
新投资 (万元)
平均增长(万 元)
1895-1900 104
17
2300
383.3
1901-1911 326
30
8620
783.7
1912-1919 470
60
9500
1187.5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 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非议院所得干 预。…… 十、总揽司法权……
成立皇族内阁(1911.5.1)
谢谢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 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 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 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
●三、新旧杂陈的中国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第三组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 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 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 帝制。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约法》(1914.5.1)
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搅统治权 第十五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 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 官员。 第二十三条: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 军。 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 襄之。 第四十四条: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皇族)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族)、 徐世昌(汉)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民政大臣:善耆(皇族) 度支大臣:载泽(皇族);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大臣:荫昌(满族); 海军大臣:载洵(皇族) 司法大臣:绍昌(皇族); 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理藩大臣:寿耆(皇族)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21张)

(2)自1911年10月10日开始短短数月,辛 亥革命浪潮席卷中国,请将以下相关事件 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C )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②清朝覆灭 ③武昌起义 ④《临时约法》颁布 A. ③②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3.(革命成果) 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全体国民 ; 各民族一律 平等 ; 国民有一系列自由和权利; 确立 三权分立 的政治体制; 特别规定实行 责任内阁制 。 (2)目的:直接——限制 袁世凯独裁 。 根本——维护 民主共和制度
。
(3)意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 资产阶级 性质 民主宪法,具有反对 封建专制 制度的进步意义。
易错易混点辨析
判断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 总统制,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B
课堂探究:
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条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总纲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 体…… 材料二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 区别。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第十二条 人 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2、(革命过程)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1 年10月10日,湖北 新军革命党 人发动武昌起 义,占领武昌。
1912 年元旦孙中山在 南京 就职临时大总统,宣 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 南京 ,采用 五色旗 为国旗。
易错易混点辨析 (1)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不要混 淆,建立时间分别为 1912 和 1927 .
材料四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 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3.(革命成果) 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全体国民 ; 各民族一律 平等 ; 国民有一系列自由和权利; 确立 三权分立 的政治体制; 特别规定实行 责任内阁制 。 (2)目的:直接——限制 袁世凯独裁 。 根本——维护 民主共和制度
。
(3)意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 资产阶级 性质 民主宪法,具有反对 封建专制 制度的进步意义。
易错易混点辨析
判断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 总统制,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B
课堂探究:
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条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总纲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 体…… 材料二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 区别。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第十二条 人 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2、(革命过程)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1 年10月10日,湖北 新军革命党 人发动武昌起 义,占领武昌。
1912 年元旦孙中山在 南京 就职临时大总统,宣 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 南京 ,采用 五色旗 为国旗。
易错易混点辨析 (1)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不要混 淆,建立时间分别为 1912 和 1927 .
材料四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 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强的支持 革命派软弱 立宪派拥护
迫清帝退位 迫孙文让位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主全权体在”;民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
财产、言论、出版、集会、自结由社平、信等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 了比较迅速的发展。1901年至 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 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 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 (上册)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民主革命思想和革命知识分子
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的队 伍不断壮大。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天赋人权、自由 平等思想成为民主革命思想武器。上海、东京 成为重要宣传阵地。主要宣传家有章炳麟、邹容、 陈天华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2、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国都:南 京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3、南北议和
被迫重用
清政府 逼宫
支持 帝国主义列强 军 外经 事 交济 威 孤封 胁 立锁
立宪派旧官僚 施 压
革命阵营
革命党人
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上任
1912.2.12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清末预备立宪
随着民主革命形势的高涨,清政府迫于压力进行 政治改革。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 宪”,但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这引起立宪党人 的不满,他们先后掀起三次国会请愿运动,都遭到 压制。1911年,清政府成立了“皇族内阁”,并 指斥立宪党人“欲借立宪倾陷”。立宪党人发布 “告全国书”,指出“希望绝矣”。
1900 惠州
兴中会 弹尽援绝,被迫解散
1904 长沙
华兴会 计划泄露遭破坏
1911 广州
同盟会 寡不敌众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1、武昌起义
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 址。革命党人熊秉坤 等人在这里打响了武 昌起义的第一枪。
1911年10月11日 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三干涉权”分立
“国务员(指内阁总理和各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国务员责于任临内时大阁总制统提出法律案、公布
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三、辛亥革命的评价
是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②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⑤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让我们再次聆听孙中山的政治梦想
电视剧《走向共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试比较太平 天国运动和 辛亥革命的 异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2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辛 亥 革 命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兴中会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2、同盟会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3、此外还有光复会、文学社、岳王会等等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简表
时间 地点
领导 结果
1895 广州
兴中会 计划泄露遭破坏
1898 皖赣湘鄂等 自立军 领导人被捕杀而失败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兴 遭,真熙臬,帝国苍穹,天高高,海滔滔。
——1911年10月4日清·国乐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辛亥革命前,500多 个不平等条约中,仅 从《南京条约》到 《辛丑条约》的8次 主要赔款,就被勒索 19亿多银元,相当 于1901年清政府全 年财政收入的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