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现象上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八下物理课件静电现象(课件)

三、静电现象
各种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因而物质得失电
子的本领也不同,这就造成了摩擦起电等各种带电现象。当电荷
积累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会产生放电、吸引轻小物体等现象,
例如闪电、脱衣服时有火光等。
(教材引入)闪电: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是自然界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在大气强对流的天气条件下,空气及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剧烈运动,使云层带电, 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云层与云层间,云层与地面间就会发生剧烈的放电现象, 这就是闪电。
课堂要点
1. 判断摩擦起电过程中电荷的转移情况,记住两点: (1)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2)得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2. 判断一物体的带电情况有如下规律: 与带电体相互排斥的物体一定带电,而与带电体相 互吸引的物体只 是可能带电。不能认为,能被带电体吸引的物体一定带与原带电体不 同种的电荷。
金属箔片 (不带电) 既不多余
也不缺电 子
得到一些电子后
(带正电) 玻璃棒
缺少电子
接触
金属箔片 (不带电) 既不多余也 带上了正电
排斥,张角变大 排斥,张角变大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接触极性相同的不同带电体时,金属箔张角大小不一样,说明什么问题?
温馨提示
验电器只能是定性的检验电荷的多少,不能直接检验带有某种电荷。可能是负电荷 ,也可能是正电荷。
【答案】B 【解析】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火花”,是由于化纤布料的衣服由于摩擦 起电,不符合题意. B、橡胶套是绝缘体,所以在电工工作时可以防止触电危险,符合题意. C、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上的铁链,是因为油罐与车之间摩擦会有静电,这样有危 险,所以需要用铁链将静电导向大地. 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有很多灰尘,是因为电视机表面有静电而能吸引灰尘,不符合 题意.
静电现象PPT课件

第4页/共22页
静电的危害
• 它的第二种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在手术台上,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 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会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第5页/共22页
静电的危害
• 它的第三种危害是对人体的危害。长期接触电脑的人,体内会积聚很多静电,时间长了可导致色素沉着; 而老年人由于皮肤比年轻人相对干燥,加上心血管系统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更容易受静电的危 害,引发心血管疾病。
第7页/共22页
避免静电危害
带电云层
感应电荷
避雷针
接地
第8页/共22页
静电的应用
• 对于静电这一隐蔽的捣蛋鬼。只要摸透了它的脾气,扬长避短,也能让和港电分选技术等,已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静电也开始在 淡化海水,喷洒农药、人工降雨、低温冷冻等许多方面大显身手,甚至在字宙飞船上也安装有静电加料器 等静电装置。
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 • 静电的产生其实就是电荷的积累而得不到有效释放
第1页/共22页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第2页/共22页
自然界中的电解、气流、风沙、冰雪、烟尘等都呈现静电现象
第3页/共22页
静电的危害
• 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例如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 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印刷厂里,纸页 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 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等。
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静电的产生其实就是电荷的积累而得不到有效释放logo自然界中的电解气流风沙冰雪烟尘等都呈现静电现象logo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
静电的危害
• 它的第二种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在手术台上,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 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会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第5页/共22页
静电的危害
• 它的第三种危害是对人体的危害。长期接触电脑的人,体内会积聚很多静电,时间长了可导致色素沉着; 而老年人由于皮肤比年轻人相对干燥,加上心血管系统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更容易受静电的危 害,引发心血管疾病。
第7页/共22页
避免静电危害
带电云层
感应电荷
避雷针
接地
第8页/共22页
静电的应用
• 对于静电这一隐蔽的捣蛋鬼。只要摸透了它的脾气,扬长避短,也能让和港电分选技术等,已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静电也开始在 淡化海水,喷洒农药、人工降雨、低温冷冻等许多方面大显身手,甚至在字宙飞船上也安装有静电加料器 等静电装置。
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 • 静电的产生其实就是电荷的积累而得不到有效释放
第1页/共22页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第2页/共22页
自然界中的电解、气流、风沙、冰雪、烟尘等都呈现静电现象
第3页/共22页
静电的危害
• 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例如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 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印刷厂里,纸页 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 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等。
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静电的产生其实就是电荷的积累而得不到有效释放logo自然界中的电解气流风沙冰雪烟尘等都呈现静电现象logo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
静电现象 课件(共21张PPT)

静电现象
观察与思考
将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后让它靠近小的纸屑你看了什 么现象? 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纸屑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静电现象
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就说它带了电,或 带了电荷.
让物体带电方式: 摩擦电。
带电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
问题:如果两个物体都带电,还能有吸引作用吗?
探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不同 (2) 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两种电荷
课堂检测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 a被吸引过来,则a是( D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课堂检测
2、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 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 D )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4、静电可能带来的危害有 静电引起火灾、人畜受伤
。
课堂检测
1、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层,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 屏幕上有__电__荷_____,而具有了吸引 轻小物体 的性质。
2、如下图,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小的水流,我们会 发现 水流靠近梳子 ,其中的原因是 梳子摩擦后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
3、用久的电风扇,扇叶上总会很厚的灰尘,
这是因为扇叶转动时与 空气 摩擦带电,
从而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2、轻小物体被带电体吸引后跟带电体接触。但往往很快又被 推开,这是什么原因?
轻小物体和带电体接触从而带有同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课堂检测
3、物体带电后,它的 尖端 容易产生放电现象。雷电就是一
观察与思考
将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后让它靠近小的纸屑你看了什 么现象? 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纸屑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静电现象
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就说它带了电,或 带了电荷.
让物体带电方式: 摩擦电。
带电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
问题:如果两个物体都带电,还能有吸引作用吗?
探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不同 (2) 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两种电荷
课堂检测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 a被吸引过来,则a是( D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课堂检测
2、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 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 D )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4、静电可能带来的危害有 静电引起火灾、人畜受伤
。
课堂检测
1、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层,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 屏幕上有__电__荷_____,而具有了吸引 轻小物体 的性质。
2、如下图,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小的水流,我们会 发现 水流靠近梳子 ,其中的原因是 梳子摩擦后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
3、用久的电风扇,扇叶上总会很厚的灰尘,
这是因为扇叶转动时与 空气 摩擦带电,
从而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2、轻小物体被带电体吸引后跟带电体接触。但往往很快又被 推开,这是什么原因?
轻小物体和带电体接触从而带有同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课堂检测
3、物体带电后,它的 尖端 容易产生放电现象。雷电就是一
课件静电现象

静电实验的意义
通过静电实验的研究和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静电现象的原理和特性,提高对物 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同时,静电实验也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
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电势
描述电场中某点电荷所具有的势能,与该点电场强度和电荷量有关。在静电场 中,电势差是衡量电场中两点间电势差异的物理量。
电荷分布与电场线
电荷分布
电荷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决定了电场的分布。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电场力 。
电场线
描述电场分布的假想曲线,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线的方向表示电场力的方向 。
屏蔽
使用导电材料制成的屏蔽罩将设备或区域包围起来,以减少静电荷的积累和放电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防静电措施和规范
要点一
防静电工作台
在工作台上铺设防静电桌垫和防静电手环,以减少静电荷 的积累和放电。
要点二
防静电规范
制定并执行防静电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确保人员和设备 的安全。
静电消除器与消除方法
静电消除器
16世纪,英国科学家约翰·吉尔 伯特开始对静电现象进行系统的 研究,并提出了“电”的概念。
18世纪,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 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证明了雷电 与摩擦产生的静电是同一性质。
静电现象的普遍性和危害
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例如在干燥的冬季,衣物、头发等容易产生静 电;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材料间的摩擦和接触,也容易产生静电。
一致,使产品外观更加美观。
静电植绒的局限性
静电植绒需要使用专门的纤维绒 毛和粘合剂,成本较高。同时, 对于一些特殊基材表面的处理要 求较高,需要先进行预处理才能
通过静电实验的研究和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静电现象的原理和特性,提高对物 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同时,静电实验也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
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电势
描述电场中某点电荷所具有的势能,与该点电场强度和电荷量有关。在静电场 中,电势差是衡量电场中两点间电势差异的物理量。
电荷分布与电场线
电荷分布
电荷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决定了电场的分布。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电场力 。
电场线
描述电场分布的假想曲线,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线的方向表示电场力的方向 。
屏蔽
使用导电材料制成的屏蔽罩将设备或区域包围起来,以减少静电荷的积累和放电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防静电措施和规范
要点一
防静电工作台
在工作台上铺设防静电桌垫和防静电手环,以减少静电荷 的积累和放电。
要点二
防静电规范
制定并执行防静电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确保人员和设备 的安全。
静电消除器与消除方法
静电消除器
16世纪,英国科学家约翰·吉尔 伯特开始对静电现象进行系统的 研究,并提出了“电”的概念。
18世纪,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 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证明了雷电 与摩擦产生的静电是同一性质。
静电现象的普遍性和危害
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例如在干燥的冬季,衣物、头发等容易产生静 电;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材料间的摩擦和接触,也容易产生静电。
一致,使产品外观更加美观。
静电植绒的局限性
静电植绒需要使用专门的纤维绒 毛和粘合剂,成本较高。同时, 对于一些特殊基材表面的处理要 求较高,需要先进行预处理才能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10张PPT)
为什么通常物体不显示带电?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10张PPT)
实验报告单
组 记录人
实验内容
1、将一条吹塑纸的底端与绸缎 摩擦,另一条的底端与塑料纸摩擦, 然后将摩擦过的两端相互靠近。
年月日 我看到的实验现象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生1.活1中生的活静中电的现静象电|现教象科|版教科(共版10张(共PP1T0)张PPT)
实验报告单
组 记录人 实验内容
年月日 我看到的实验现象
1、将一条吹塑纸的底端与绸缎 摩擦,另一条的底端与塑料纸摩擦, 然后将摩擦过的两端相互靠近。
相互吸引
2、将两条吹塑纸的底端同时与 绸缎摩擦,然后将摩擦过的两端相 互靠近。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生1.活1中生的活静中电的现静象电|现教象科|版教科(共版10张(共PP1T0)张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10张PPT)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10张PPT)
《二静电现象》课件

性能下降
静电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性 能不稳定,如显示器闪烁 、数据传输错误等。
安全风险
静电可能导致电子设备过 热、起火等安全问题。
静电防护措施
接地措施
通过接地线将设备或人 体与大地连接,将静电
导入地下。
防静电工作台
使用防静电工作台,避 免人体和带电物体接触
。
穿戴防静电服
工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 服,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利用静电场的作用,使绒毛带电并吸 附到基材表面,从而实现快速、均匀 的植绒。
静电喷涂
利用静电场的作用,使涂料微粒吸附 到工件表面,从而实现快速、均匀、 高效的涂装。
01
静电的产生
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使得一个物体带正电荷,另 一个物体带负电荷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原理是电子的转移,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从电子丰富的物体转 移到电子缺乏的物体上,使得两物体带电。
除尘效率高,可处理大流量烟气 ,适用于各种粉尘的回收。
静电复印
静电复印
利用静电复印机将原稿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感光鼓上,再通过显影 、定影等步骤,将图文信息复制到纸张上。
应用领域
办公、印刷、出版等。
优点
操作简便、速度快、成本低、易于数字化管理。
静电喷涂
静电喷涂
利用静电场将涂料微粒吸附在工 件表面,形成均匀的涂层。
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包括梳头时头发会竖起来,以及脱下毛衣时会有蓝色火花。
感应起电
感应起电是指一个带电物体靠近 另一个中性物体时,由于电荷的 相互作用使得中性物体靠近带电
体的一侧带电的现象。
感应起电的原理是电荷的相互作 用,带电物体靠近中性物体时, 会在中性物体上感应出与带电体
静电现象ppt课件

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 第1节 静电现象
作者编号:43999
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为什么有的物体容易带电,而有的物体很难带电呢?
作者编号:43999
01 各种起电方式
电荷的发现
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泰勒
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
斯就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 一 书 中 也 写 下 “ 顿 牟 掇 芥 ” 一 词 。
摩擦起电时,电荷并没有凭空产生,其本质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电中性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作者编号:43999
2.感应起电
实 验 演 示
作者编号:43999
(1)感应起电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编号:43999
验电器 观察: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棒上端时,金属箔片是否张开?两者接触时呢?
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不接触
感应起电
作者编号:43999
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接触 接触起电
3.接触起电 (1)内容:一个不带电的导体与一个带电导体接触后分开,使不带电的导体带电. (2)本质:电子在带电体与导体之间转移 (3)分配规律:两个完全相同物体,带同种电荷直接平分,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平分
作者编号:43999
+-
- + 中和 对外不显电性
湮灭成光子 成对产生湮灭
表述二: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
作者编号:43999
1.东汉王充在《论衡·乱龙篇》中有“顿牟掇芥,慈石引针”的描述,显示 了中国古人对电磁的正确认知。“顿牟掇芥”意思是玳瑁的壳经摩擦后会产 生静电,可以吸引芥一类的轻小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玳瑁壳摩擦后创造了电荷 B.玳瑁壳摩擦后转移了电荷 C.玳瑁壳摩擦后一定带正电 D.轻小物体原本一定也带电
作者编号:43999
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为什么有的物体容易带电,而有的物体很难带电呢?
作者编号:43999
01 各种起电方式
电荷的发现
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泰勒
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
斯就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 一 书 中 也 写 下 “ 顿 牟 掇 芥 ” 一 词 。
摩擦起电时,电荷并没有凭空产生,其本质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电中性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作者编号:43999
2.感应起电
实 验 演 示
作者编号:43999
(1)感应起电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编号:43999
验电器 观察: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棒上端时,金属箔片是否张开?两者接触时呢?
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不接触
感应起电
作者编号:43999
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接触 接触起电
3.接触起电 (1)内容:一个不带电的导体与一个带电导体接触后分开,使不带电的导体带电. (2)本质:电子在带电体与导体之间转移 (3)分配规律:两个完全相同物体,带同种电荷直接平分,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平分
作者编号:43999
+-
- + 中和 对外不显电性
湮灭成光子 成对产生湮灭
表述二: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
作者编号:43999
1.东汉王充在《论衡·乱龙篇》中有“顿牟掇芥,慈石引针”的描述,显示 了中国古人对电磁的正确认知。“顿牟掇芥”意思是玳瑁的壳经摩擦后会产 生静电,可以吸引芥一类的轻小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玳瑁壳摩擦后创造了电荷 B.玳瑁壳摩擦后转移了电荷 C.玳瑁壳摩擦后一定带正电 D.轻小物体原本一定也带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练习
当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其场强的特
征是:( C )
A.外电场E0消失。 B.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为零。 C.导体内部合场强E内 = E0 + E'=0。 D.导体表面和内部场强均为零。
二、导体上的电荷分布:
法 拉 第 圆 筒 实 验
结论:1、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没有电荷,其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
1.7静电现象的应用
问题1、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如何?
1、金属导体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2、金属阳离子在某一位置附近振动
问题2、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自由 电子如何运动?
-
-
--
-
E0
-
-
1、导体中自由电荷 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发 生定向移动.
-E'
-
- E'
- E'
-
2、 导体两端出现感应 电荷,感应电荷在导体中 中产生与原电场反向的 感应电场.
-
+
-
+
- -
E`
+ +
E
-
+
-
+
-E合=0 +
-
+
E
-
+
-
+
-
+
-
+
一、静电平衡的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 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 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 表面垂直。
地球是一个极大的导体,可以认为处于 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它是一个等势体。这是 我们可以选大地做零电势体的一个原因。
-
-
-
-
E0
- E'
-
-
3、感应电荷的电场增到 与外电场相等时,导体内 合场强为零。自由电荷的 定向移动停止 .
- E=0 E0 -
4、静电平衡:导体 中无电荷定向移动 的状态,就叫静电平 衡状态.
静电平衡
发生静电感应的导体,当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 E`和原电场E在导体内叠加为零,自由电子停止定 向移动,这时导体所处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
2、尖端放电的原理有何应用?
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避免心导体壳内的验电器箔片会张开吗?
不会 因为导体壳内部合场强为零.
+
------
+++ + +
+
静电屏蔽:静电平衡时,空心导体壳可保护其 内部区域不受外电场影响 的现象.
静电屏蔽实验
静电屏蔽的应用
学习总结
思考: 电荷在导体外表面的分布又是怎样的呢?
均匀球形导体
结论:2、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越大,
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应用:避雷针
三、尖端放电
1、尖端放电的原理是什么?
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特别强, 会把空气分子“撕裂”,使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离,这 种现象叫电离。 中性的分子电离后变成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 这些带电的粒子与导体尖端的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奔向 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这个现象叫尖端放电。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练习
当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其场强的特
征是:( C )
A.外电场E0消失。 B.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为零。 C.导体内部合场强E内 = E0 + E'=0。 D.导体表面和内部场强均为零。
二、导体上的电荷分布:
法 拉 第 圆 筒 实 验
结论:1、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没有电荷,其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
1.7静电现象的应用
问题1、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如何?
1、金属导体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2、金属阳离子在某一位置附近振动
问题2、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自由 电子如何运动?
-
-
--
-
E0
-
-
1、导体中自由电荷 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发 生定向移动.
-E'
-
- E'
- E'
-
2、 导体两端出现感应 电荷,感应电荷在导体中 中产生与原电场反向的 感应电场.
-
+
-
+
- -
E`
+ +
E
-
+
-
+
-E合=0 +
-
+
E
-
+
-
+
-
+
-
+
一、静电平衡的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 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 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 表面垂直。
地球是一个极大的导体,可以认为处于 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它是一个等势体。这是 我们可以选大地做零电势体的一个原因。
-
-
-
-
E0
- E'
-
-
3、感应电荷的电场增到 与外电场相等时,导体内 合场强为零。自由电荷的 定向移动停止 .
- E=0 E0 -
4、静电平衡:导体 中无电荷定向移动 的状态,就叫静电平 衡状态.
静电平衡
发生静电感应的导体,当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 E`和原电场E在导体内叠加为零,自由电子停止定 向移动,这时导体所处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
2、尖端放电的原理有何应用?
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避免心导体壳内的验电器箔片会张开吗?
不会 因为导体壳内部合场强为零.
+
------
+++ + +
+
静电屏蔽:静电平衡时,空心导体壳可保护其 内部区域不受外电场影响 的现象.
静电屏蔽实验
静电屏蔽的应用
学习总结
思考: 电荷在导体外表面的分布又是怎样的呢?
均匀球形导体
结论:2、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越大,
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应用:避雷针
三、尖端放电
1、尖端放电的原理是什么?
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特别强, 会把空气分子“撕裂”,使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离,这 种现象叫电离。 中性的分子电离后变成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 这些带电的粒子与导体尖端的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奔向 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这个现象叫尖端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