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认识声现象》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1 认识声现象 课件(共38张PPT)

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1 认识声现象 课件(共38张PPT)
(2)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我们称为声的介质.
教材深挖真空铃实验中漏声的原因不管怎样向外抽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都不能使其达到真空状态,总还会有少量气体可以传声,另外,不管用什么方法固定手机,手机总能通过与其接触的物体传出声音,所以离实验装置很近的同学还是能听到微弱的铃声,但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鼓面为中心,向远处扩展,向四周传播.这样的振动传播的过程形成了声波.
2.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
(1)把一部手机放入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用另一部手机对它呼叫,可以听到钟罩内手机发出的铃声.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随着钟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越来
越小,最后几乎听不见;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钟罩内,随着空气越来越多,听到的声音又越来越大.推理可知:声波必须借助某种物质才能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A.太空中其他声音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B
[解析] 飞船舱外的太空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而飞船舱内有空气,声音可以传播.
1.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大小等于声波每秒钟传播的距离.
2.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的关系为 .(2)声速的大小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常温 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
_
将一个乒乓球吊在小音箱的扬声器前.(1)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看到乒乓球随音乐跳动.(2)关闭音箱停止播放,乒乓球停止跳动
扬声器振动发声
观察
体验
分析
_
(1)吹响口哨的时候,能感觉到气流激荡(振动).(2)停止吹气,气流停止,口哨声停止
空气振动发声
归纳总结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教材深挖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注意发声停止不是“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代表物体不再发声,但物体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要传播一段距离.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认识声现象 课件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认识声现象  课件

人耳的构造
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体验骨传导”
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 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刺激听觉 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现象:橡皮筋振动时,能发出声音;橡皮筋不振动时,不能发出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 感受一下吧。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
我们用转换法 把不容易视察到的 现象间接表现出来。
你能举出哪些奇特的发声方式
动物的发声方法:鸟类是怎么发声的?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 出的“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
想想议议: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 中能传播吗?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
学习目标
1.通过视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实验探究
同学们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 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视察橡皮筋: (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 (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B.大于34 m
C.小于17 m
D.小于34 m
课堂小结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1认识声现象 课件 (共16张PPT)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1认识声现象 课件   (共16张PPT)

铁管,甲同学能听到( B )
A.1次敲击声
B.2 次敲击声
C.3 次敲击声
D.4 次敲击声
6.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 是因为 ( D ) A.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 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 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 D.月球上没有空气
7.《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行军夜 宿,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 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D、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声音可以在大地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海水中传播 C. 声音可以在任何空间传播 D.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下列哪
种物质振动引起的( B )
A.嘴
B.空气
C.笛子
D.液体
5 .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
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
—· 认识声现象
(一)、声(sound)的产生
探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将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说话 2. 用手拨动钢尺
结论: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
发声也停止。
止,
想想议议: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 是怎样发声的?
蟋蟀、蜜蜂 青蛙
竖笛 吉他
(二)、声音的传播
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已不
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条会被琴
弦弹开。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 声音
固体传声速度快且固体传声效果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认识声现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共18张PPT)

3.1认识声现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共18张PPT)

一、声源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 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3.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4.利用转换放大法可观察到声源的振动
一、声源 说出以下物体如何发出声音的
翅膀振动
鸣囊振动 雨水振动 空气柱振动 木鱼振动
5.固体、液体、气体均可振动发声
二、声的传播
为什么太空中宇航员即使靠近说话也听不见?那么宇航员 在太空中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
宇航员通过无线电波交流
烛焰在随着音乐“跳舞”
6.声音具有能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了信息与能量。
三、声传播的速度
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裁判员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还是看 到枪冒烟开始计时?为什么?
若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则运动员的成绩是提高了还是 降低了?
二、声的传播
4.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如图所示,把一个闹钟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
通电以后我们可以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然后用抽气机从钟罩 内往外抽气,这时会有什么发现?
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钟平内, 我们听到的铃声会怎么变化? (1)现象:抽气时铃声减弱。 (2)科学方法:实验加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5.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讨论:我们能听见身边同学的话语,能听见鸟儿的歌声,
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的呢?|
二、声的传播
向四周传播的水波
疏密相间空气的传播形成声波
1.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二、声的传播
右侧音叉振动发声,为何能将 左侧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开?
声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二、声的传播
拍手能将鱼缸中的鱼吓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发出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册《1.认识声现象》ppt课件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册《1.认识声现象》ppt课件
思考:敲鼓时,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
知1-讲
点击画面播放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弹吉他,倾听并观察。
知1-讲
点击画面播放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你能看到音叉在振动吗? 请设计实验来演示音叉的振动。
知1-讲
点击画面播放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归纳
知1-讲
•正在发声的物体,简称发声体,也叫声源。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利用了理想化实 验法。
(来自《典中点》)
1 如图所示,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移近悬挂的泡 沫塑料小球,当两者接触 时,可观察到小球被音 叉反复弹开的现象。如果音叉不发声就观察不到 此现象。你能解释此现象吗? 解: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会将靠 近的泡沫塑料小球弹开,而不发 声的音叉不振动,所以不会弹开 泡沫塑料小球。
知1-讲
【例2】〈贵阳〉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 弦振动(如图所示),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 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最终传递到 听者耳中的。这一振动的 传递过程说明 固体 和 气体 都能传声。
(来自《点拨》)
知1-讲
【解析】 根据信息“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 弦振动,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 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表明声音可以通过木质材 料进行传播。小提琴声可以被周围的人听到,表 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有看到桌子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
法是: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泡沫)等轻小物。体
(来自《点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知1-讲
总结
从现象“喉头振动、激起水花” 归纳出共同的特征是发 声的物体在振动,结论的得出采用了归纳法。有些振 动不易观察,可以采用转换法把微小的振动“放大”, 在被敲击的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泡沫)等轻小物体,通 过轻小物体的跳动间接反映桌面的振动。 (1)能够发声且正在发声的物体才是声源。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1.认识声现象(共29张PPT)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1.认识声现象(共29张PPT)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想一想:观察下列情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敲击轨道 进行检查
声音能通过 绷直的线进 行传播
钓鱼时要 安静,怕 将鱼惊跑
液体和固体也能传声
能听到水中 音乐芯片发 出的声音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作声音的介质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生活中声的传播实例
在太空里没有空气,宇航员 只能靠无线电波相互联系
我们可以看到以笔尖为圆心高低起 伏的波浪,一圈一圈向外扩展、传播。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声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空气 中传播,但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1.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说明了什么? 3.实验中用到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讨论交流:声的传播有多快
在终点计时的人先看 到冒烟,后听到枪声。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声的传播需要时间
新知探究 三、声传播的速度
1、声速 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声速。
2、常温(15℃)下几种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名称 空气 水
大理石 钢铁 铝 玻璃
传播速度v/(m/s) 340 1460 3810
新知探究
一、声源
做一做,想一想
活动1:把一条塑料薄膜拉紧,放在嘴边吹, 当发出声音时,嘴唇会感觉薄膜在振动;
活动2:把手放到正在播放歌曲的收音机上, 你的感受是什么?
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新知探究
一、声源
观察 发声体在振动
优美的琴声来自于 青蛙“呱呱”的叫声是
琴弦的
; 由于它的鸣囊在

3.1认识声现象课件PPT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1认识声现象课件PPT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0
在空气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水 次声波: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
水面以石子为圆心高低起伏形成波浪,一圈圈向外扩展,传播。
1460
而当他在水底下工作的时候,敲击榔头的声音和拉锯的声音,都如同在岸上一样响亮。
大理石 3810 太阳表面的变化,犹如发声体的振动,我们为什么听不到太阳的“唱歌”?
15oC时,v空气=340m/s 思考1: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蝶发声的频率是 5Hz。
2.人耳的听觉范围:20 Hz ~20000 Hz之间
3.超声波 频率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 波
4.次声波 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在终点计时的裁判员先看到发令枪冒烟 后听到发令枪响声。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声速
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的快慢的物理量
声音每秒钟声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2.声音如何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波的形
式传播
3.人耳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 次声波: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
4.声速 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介质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体> v液体>v气声现象
声音是人类表达情感、思想、进行交流
的常用形式;是动物传递信息的常用形式。 车辆运行、机器工作时也会发出声音。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你说话时用手摸喉咙,你有 什么感觉?
用手弹拨刻度尺、你看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声音的产生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 动
猜一猜:声发音可以声在真物空中传体播吗?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地球内部流淌着岩浆, 它使地球振动,产生了地球 的“呼吸声”。地震学家应 用新型工具确定了这种声音。

3.1认识声现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演示课件

3.1认识声现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演示课件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 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质常简称为介质。 B.家中的电视机可以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四、升华和凝华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5、光速: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活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自己发声说: “我爱物理”!手摸 喉咙,感受是什么?停止发声时又是 什么感觉?
★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其发生 声!观察发声时和停止发声时有什么 不同?
★你能矿泉水瓶当中的水发声吗?发 声时和停止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三、盖革-米勒计数器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人的听声频率范围:20Hz~20000Hz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2、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考点一、声音的利用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 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
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Q=mq=200kg×4.0×107J/kg=8.0×109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 4、高于2000Hz的声,叫做超声
谢谢!
3、声速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记:15°C空气中声速为340m/s
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1、频率: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 的比 单位:赫兹 符号:Hz 物理意义:物体每秒钟振动一次,它
的频率为1Hz。
不可听 次声
可听 可听声
不可听 超声
0Hz
20Hz
2000Hz
2、人耳的听声范围:20Hz~2000Hz
1、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1、声速v: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 间的比值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温度 15°C, 声音在不 同介质中 的传播速 度
第三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 是由 物体 的 振动 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 是由 物体 的 振动 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4、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
温度/℃ 0 15 30 100 介质名称 空气 传播速度v/(m/s) 340

大理石 钢铁 铝 玻璃
1460
3810 4900~5200 5100 5000~6000
声速v/(m/s) 330 340 349 366
声音在 空气中 的传播 速度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1、声速: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 的比值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V固 V液 V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