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实验方法归类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19种实验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19种实验方法

1.归纳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19种技术方法①显微观察法——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观察质壁分离、观察染色体变异等②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制备细胞膜等③对比实验法——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及“酶作用特性相关实验”等④密度梯度离心法——用15N标记DNA,证明DNA半保留复制(重带、轻带、中带等)⑤细胞染色法——活细胞染色(健那绿染色线粒体);碘染色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死细胞染色(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台盼蓝染色法、鉴定细胞死活;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探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的来源;14CO2→14C3→(14CH2O);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2P、35S);基因诊断等⑦纸层析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选修1,胡萝卜素的提取与鉴定)⑧浓度梯度设置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两大定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雄果蝇为材料),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证明⑩类比推理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⑪样方法——估算植物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蚜虫、昆虫卵)等种群密度⑫标志重捕法——估算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⑬取样器取样法——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⑭抽样检测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⑮模型构建法——构建细胞亚显微结构物理模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构建光合模型、种群特征、细胞分裂等概念模型,构建种群增长两种数学模型(公式、“J型“S”型曲线),构建减数分裂、血糖调节过程物理模型⑯选修1:从植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的三种常用方法a.有机溶剂萃取法,如胡萝卜素的提取与分离b.水蒸气蒸馏法,如玫瑰精油的提取c.压榨法,如橘皮精油的提取⑰选修3:目的基因注入受体细胞的方法a.注入植物细胞: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b.注入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受体细胞为受精卵)c.注入微生物细胞:Ca2+处理的感受态细胞法⑱目的基因检测的四种方法a.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b.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c.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d.抗病、抗虫等接种实验——检测转基因生物是否被赋予目的基因生物活性⑲选修3:卵母细胞采集的三种方法a.用促性腺激素处理后,从输卵管中冲出卵母细胞(不需培养)b.从屠宰母畜丢弃的卵巢中获取卵母细胞(需培养到MⅡ中期)c.借助超声波探测仪、内窥镜、腹腔镜等工具直接从活体动物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需培养至MⅡ中期)。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归纳总结-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归纳总结-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一、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实验方法汇总(1)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2)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3)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4)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5)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6)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7)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8)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追踪光合作用O和C的转移途径:同位素标记法(9)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10)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假说演绎法(1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12)调查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样方法二、常考的实验条件的控制(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通入氧(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油膜覆盖、用凉开水(3)CO2的控制:除去密闭容器中的CO2:容器中放置NaOH溶液保持密闭容器中CO2浓度的恒定:容器中放置Na2CO3溶液(或CO2缓冲液)(4)光照强度的控制:改变光源与植物的距离或改变光源(灯泡)的瓦数(5)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给植物遮光处理三、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教材实验中的应用(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用3H标记亮氨酸(2)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3)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卡尔文循环)——用14C标记CO2(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5)DNA的半保留复制——用15N标记DNA四、盐酸和酒精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使用浓度及作用(一)盐酸1、实验“DNA和RNA在细胞在的分布”中8%盐酸的作用——水解(1)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2)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2、实验“观察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中15%盐酸的作用——解离能够使组织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汇总1.显微观察法:如“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等。

2.观色法: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观察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DNA和RNA的分布”等。

3.假说一演绎法:研究遗传物质传递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做的碗豆杂交实验、摩尔根做的果蝇的杂交实验,还有促胰液素的发现等。

4.补充法: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5.摘除法: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或生长激素的作用”“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等。

6.杂交法:如植物的杂交、测交实验等。

7.化学分析法:如“番茄对Ca和Si的选择吸收”“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

8.理论分析法:如“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实验”“植物向性动物的研究”等。

9.模拟实验法: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

10.引流法:临时装片中液体的更换,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于另一侧滴加换进的液体。

11.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水还是cO2、卡尔文循环、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2.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13.密度梯度离心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14.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⑴增加水中O2: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⑵减少水中O2: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⑶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Na2CO3溶液;⑷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饥饿);⑸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酒精脱色);⑹除去植物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⑺单色光的获得:棱镜色散或透明薄膜滤光;⑻血液抗疑:加入柠檬酸钠(去掉血液中的Ca2+);⑼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⑽骨无机盐的除去:HCl溶液;⑾消除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去除成熟的叶片;⑿消除植株本身的生长素:去掉生长旺盛的器官或组织(芽、生长点);⒀补充植物激素的方法:涂抹、喷洒、用含植物激素的羊毛脂膏或琼脂作载体;⒁补充动物激素的方法:口服(饲喂)、注射;⒂阻断植物激素传递:插云母片法。

高中生物学经典实验方法及技术分类总结

高中生物学经典实验方法及技术分类总结

高中生物学经典实验方法及技术分类总结高中生物学课程以其多样性和深度而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他们通过学习高中生物知识,受益于生命科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发现生命科学的奥秘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高中生物实验将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的科学性。

因此,学习和掌握高中生物实验方法和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生物实验主要分为实验设计、观察实验和实验装置三大类型。

实验设计是指针对问题或实验目的,提出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以解决问题。

观察实验是指研究实验中进行观察实验,以观察实验结果和实验结果。

实验装置是指使用实验仪器和仪器设备来完成实验研究的装置。

实验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目的导向实验设计、观察型实验设计、实验型实验设计等三种。

目的导向实验设计是指根据实验目的,构建具有实验可行性、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的实验设计,以解决实验问题。

观察型实验设计是指根据实验目的,视察实验结果,总结推断实验结果,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有所了解,以解决实验问题。

实验型实验设计是指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种类、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处理等,以解决实验问题。

观察实验旨在通过直接观察实验来得出正确的结论,主要有实验画图、捕捉观察、体外细胞培养、历史比较法等。

实验画图是指通过实验画图来发现实验结果,比如给定一组实验数据,通过实验画图,可以发现实验结果和实验趋势。

捕捉观察是指将生物物种捕捉到实验室,根据观察结果来得出结论。

体外细胞培养是指将细胞分离,再将其放置在一个富含营养的环境中,使其保持活力,进行研究。

历史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历史记录获得的实验结果,以获取历史演变的趋势,并从中得出结论。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植物栽培装置、活体细胞实验装置、放射性标记装置、生物物理实验装置、免疫学实验装置等。

植物栽培装置是指用于种植植物,控制植物环境参数,进行研究的实验装置。

活体细胞实验装置是指用于培养和研究细胞的实验装置,可以保持细胞的生长和发育,达到观察实验的目的。

高中生物常用的实验方法

高中生物常用的实验方法

高中生物常用的实验方法高中生物实验方法的常用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计数法。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四种常用实验方法和它们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观察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和变化,从而推断出一些规律性的现象。

生物学实验中的观察法常用于观察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理反应、行为特征等,以及观察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来探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活动情况,来研究温度对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在受控的条件下,对生物进行系统性的处理和观察,以期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生物学实验中的实验法常用于研究生物的生理功能、遗传特性、生态关系等。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方法研究某种药物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研究生物体的遗传特性及其遗传规律。

三、比较法比较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比较不同生物体之间的差异,从而找出其共同之处和规律性的现象。

生物学实验中的比较法常用于比较不同物种、不同种群、不同环境等之间的差异,以及比较不同条件下生物的生理功能、行为特征等。

例如,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种群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来研究环境对植物的影响;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种群在不同地域条件下的生理特征,来研究地域对动物的适应性。

四、计数法计数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对生物数量的统计和计算,从而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生物学实验中的计数法常用于统计和计算生物的数量、密度、分布等,以及研究生物的种群动态、生态关系等。

例如,可以通过计数法统计某种昆虫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来研究环境因素对昆虫种群的影响;也可以通过计数法统计某种动物种群在不同季节下的数量变化,来研究季节因素对动物种群的影响。

在实际的生物学实验中,这四种方法常常是结合使用的。

高中生物常用的实验方法

高中生物常用的实验方法

高中生物常用的实验方法高中生物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很多种,我将从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微生物学三个方面分别介绍常用的实验方法。

一、植物生物学实验方法:1. 植物营养试验:通过培养基培养植物,改变培养基中某种特定营养物质的含量或排除某种特定营养物质的供给,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从而了解该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光合作用测定:使用光合作用速率仪、气体交换仪等设备测定光合作用的速率,或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从而研究光合作用与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3. 细胞伸长测定:将植物茎、根等组织切片,经过预处理后,观察细胞在一定时间内的伸长情况,从而研究细胞伸长的机制。

4. 叶脉分析:通过清洗植物叶片表面后,借助显微镜观察和测量叶脉的形态特征、密度和长度,进而推测植物的光合强度、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特性。

二、动物生物学实验方法:1. 动物行为观察:观察动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如觅食、交配、养育幼崽等,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动物行为来推断动物行为选择的原因和行为模式。

2. 动物解剖学:通常通过对小型动物(如青蛙、鱼类)进行解剖,观察动物体内器官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器官间的联系和作用,从而研究动物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3. 动物生理学实验:如通过测量动物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或者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观察动物生理反应的变化,以揭示动物生理功能和适应性特征。

4. 遗传实验:通过对动物进行交配、观察后代表型和基因型的分布,以研究基因的传递规律和遗传变异。

三、微生物学实验方法:1.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化:将微生物分离并培养于适宜的培养基上,通过观察生长特点、形态和结构,分离出纯种菌株进行研究。

2.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通过将不同菌株培养于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菌株的生长情况,从而确定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3. 微生物的鉴定与分类: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方法,对已培养菌株进行鉴定和分类,从而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系统发育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实验方法汇总(含经典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实验方法汇总(含经典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实验方法汇总(含经典实验)分光棱镜好氧细菌主要集中在红光和蓝紫光区主要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小球藻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分别用18O标记水和CO2)、对照法结论卡尔文实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含酚酞的琼脂块、NaOH溶液对照法相对表面积的计算体积大小与变红区域体积大小的关系,从而说明了什么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死细胞染色法(龙胆紫染液、醋酸洋红液)培养→剪取→→→→→观察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豌豆(有什么优点) 杂交法、假说-演绎法、数学统计法等(务必弄清楚如下重点概念:正交、反交、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及判断方法、性状分离、纯合子与杂合子、基因型与表现型)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自交→观察和统计结果→→→推理→(测交实验)→得出结论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蝗虫精母细胞显微镜观察法识别各时期并能描述其特点基因在染色体上法由萨顿提出的假说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橡皮泥、白纸构建模型法能正确制作联会、四分体、减I后、减II后期的图形基因的位置判断显隐性个体正反交方法常、X染色体、XY同源区段两对或以上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非同源染色体、某基因是否位于染色体缺失片段上、转基因的位置等思路:通过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求出配子及比例、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比较子代情况判断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果蝇(有什么优点)杂交法、假说—演绎法红雌与白雄杂交→F1红雌、红雄(随机交配)→F2 2红雌1红雄1白雄→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R、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法、对照法S型细菌中存在使R型转化为S型的转化因子R、S型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法、对照法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多糖不是大肠杆菌和噬菌体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对照法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曲别针、泡沫塑料、纸片、橡皮泥等构建物理模型法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大肠杆菌、培养基密度梯度离心法、同位素标记法、假说—演绎法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洋葱死细胞染色法(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低温培养洋葱→剪取0.5~1cm→卡诺氏液:细胞→95%酒精冲洗2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生长素的发现(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能够正确识别右图所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组与对照组!)胚芽鞘、锡箔对照法胚芽鞘尖端受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胚芽鞘、琼脂詹森拜尔温特其他科学家:生长素本质—乙酸!①“影响”可透过琼脂块传递给下部②弯曲生长是“影响”在尖端下部造成的③“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称为生长素促胰液素的发现小狗、稀盐酸等对照法沃泰默的实验及结论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及结论血糖调节的模型(理解负反馈调节!)彩纸构建模型和模型法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增多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模型法(构建步骤)形成条件?K值及应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培养液、酵母菌、血球计数板、显微镜等调查方法:(适用于单细胞生物数量的调查)计数方法:法取样前要注意什么?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吗?重复实验呢?如何设计数据记录表?若酵母菌数目过多,措施?压在边界上的如何计数?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吸虫器、诱虫器等调查方法:计数方法: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土壤、落叶等对照如何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玻璃缸、水草、蚯蚓、蜗牛等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教材实验方法汇总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渗透离心染色排除法原理:活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差速离心法健那绿内质网(囊泡或分泌小泡)高尔基体(囊泡或分泌小泡)线粒体自身液泡颜色原生质层与细胞壁液泡颜色原生质层细胞壁相互变量分析:如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pH值因变量:酶活性检测因变量方法: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量无关变量:温度、酶浓度等实验步骤:1、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加入等量5%HCl溶液、蒸馏水、5%NaOH溶液,编号为A1、A2、A3,重复以上操作,并编号为B1、B2、B3;2、分别向A1、A2、A3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酶溶液;分别向B1、B2、B3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3、分别将A1和B1、A2和B2、A3和B3混合,摇匀;4、观察和记录每组气体产生的情况你能写出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的影响的实验步骤及产物检测方法吗?如果用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合适吗?为什么?对比设置有氧条件:向酵母菌培养瓶中充入空气,但充入前需要用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 设置无氧条件:直接密封酵母菌培养瓶 CO2和酒精的检测方法纸层析法污浊的空气光在黑暗中一昼夜酒精中加热空气黑暗叶绿体在光下产生氧气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来自于水CO2→C3→(CH2O)+C5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应越低 NaOH溶液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与琼脂块的体积无关,即在各种体积的琼脂块扩散的速度相同(相同时间内扩散的深度相同),因此相同时间内体积越大的琼脂块,变红区域的体积所占的比例越小,即可说明物质运输效应较低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豌豆优点:自花传粉,严格的闭花受粉植物,自然条件下一般为纯种;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状;花大易进行人工授粉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实验验证类比推理物理果蝇的优点:繁殖快、易饲养、经济等 DNA分子结构平面图、DNA半保留复制图(重要)固定细胞的形态单侧光吲哚乙酸分布不均匀如上图前面两图:自变量是尖端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实验组是第2图,对照组是第1图。

(完整版)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推荐文档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1. 高中教材观察类实验比较(2)①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时,要在 50-65℃ 的水浴中加热;②用二苯胺试剂鉴定 DNA 时,应将二苯胺试剂加入溶有 DNA 的Nacl 溶液中,在沸水裕中加热 5 分钟,冷却后观察其颜色变化;③用重铬酸钾鉴定酒精时,要在酸性环境条件下进行。

注意:在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探究酶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3)课本中涉及到的材料使用5.高中教材实验方法汇总(1)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

(2)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法。

(3)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4)证明DNA 进行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

(5)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

(6)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死体染色法。

(7)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

(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

(9)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10)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

(11)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12)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

(13)估算种群密度(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标志重捕法。

(14)估算种群密度(运动能力弱的生物)——样方法。

6.高中教材实验基本技术(1)玻片标本的制作技术①应用: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都必须制作成临时装片、切片或涂片。

②举例:如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要制作洋葱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脂肪鉴定中要制作切片。

③步骤:如“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2)解离技术:解离液,使细胞分散开。

(3)纸层析技术①方法:制样液→制备滤纸条→点样液→层析→观察实验结果。

②举例: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色素提取液划线不能没入层析液)(4)研磨、过滤技术①举例: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方法归类
一、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实验方法汇总
(1)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物理模型
(2)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
(3)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4)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
(5)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
(6)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
(7)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
(8)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追踪光合作用O 和C的转移途径:同位素标记法
(9)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10)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探究DNA 的复制方式:假说演绎法
(1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
(12)调查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样方法
二、常考的实验条件的控制
(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通入氧
(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油膜覆盖、用凉开水
(3)CO2的控制:除去密闭容器中的CO2:容器中放置NaOH溶液
保持密闭容器中CO2浓度的恒定:容器中放置NaHCO3溶液(或CO2缓冲液)
(4)光照强度的控制:改变光源与植物的距离或改变光源(灯泡)的瓦数
(5)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给植物遮光处理三、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教材实验中的应用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用3H标记亮氨酸
(2)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
(3)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卡尔文循环)——用14C标记CO2(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
(5)DNA的半保留复制——用15N标记DNA
四、盐酸和酒精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使用浓度及作用
(一)盐酸
1、实验“DNA和RNA在细胞在的分布”中8%盐酸的作用——水解
(1)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2)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2、实验“观察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中15%盐酸的作用——解离
能够使组织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

3、实验“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中5%盐酸的作用——控制酸性条件
4、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中0.1mol/L盐酸的作用——控制酸性条件
(二)不同浓度的酒精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应用
1、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1)应用:脂肪的鉴定实验
(2)作用:洗去浮色。

(3)原理:苏丹Ⅲ易溶于体积分数为50%酒精。

2、酒含量控制在12%(卤汤中)
(1)应用:腐乳的制作
(2)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3)注意事项:酒含量过往高,会延长腐乳的成熟时间;酒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腐乳腐败。

3、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
应用:作用
①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固定小动物,防止腐烂。

②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消毒,防止杂菌污染
③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消毒,防止杂菌污染
④植物组织培养——对外植体、工作台等消毒
消毒的原理: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能够顺利地渗入到细菌体内,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而失去功能,以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

4、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1、应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作用:解离,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来
3、原理: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能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5、无水酒精
1、应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也可以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但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以除去乙醇中的水)
2、作用:溶解色素
3、原理: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均是脂溶性的,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