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与柳士英_徐苏斌

合集下载

日本报纸《读卖新闻》关于晚清女子留日学生的记载

日本报纸《读卖新闻》关于晚清女子留日学生的记载

入学桧町十学 回国 。
10 95年 7月 2 3日, 读卖新闻》 《 报道 中国官
派 女子 留学 生人 实践 女学 校学 习之 事 。
此 处 的 “ 滨 ”当为 秋 瑾 。其 丈 夫 王 廷 钧 时 秋 任 户部 主事 。秋 瑾正 是 与服部 宇 之吉 的夫人 服 部
其 中 8名女 学生 , 为 2 俱 O岁 以下之 淑 女 。其 半数入 下 田歌 子 门 下 , 另有 半 数 进 入 高等 师
女性 日本 留学史 17 82~14 9 5年》 孙石 月 的《 、 中 国近代女子留学史》 以及谢 长法的论文《 清末 的
留 日女 学 生 》 等 , 是 尚 有 挖 掘 新 史 料 和 深 入 等 但
经 元善 主 张实行 君 主立 宪 政 体 , 极 协 助 康 有 为 积 组 织上 海强 学会 , 不久 认 为康 的做 法过 激 而退 出 。
他 主 张“ 淑女 而 后有 贤 子 , 贤 子 而 后 有人 才 , 有 有
要补正》 该文根据服部 繁子的 回忆 , , 确定 “ 秋瑾
是 6月 2 日离 开 北 京 , 月 1 日 到 达 东 京 8 7 4
情况 : 前 电务 总 办 经 莲珊 之 高弟 昊 氏率 广 东、
学 生 的研究 , 经成 果 蔚 然 。主要 著 作 有 实 藤 惠 已 秀 的《 国人 留学 E本 史 》 周 一 川 的《 代 中 国 中 t 、 近
江苏、 南京 、 海 等地 的 留学 生 6 上 7人 至我 国。
子女 士 处 , 进入 其 监督之 帝 国妇 人会 寄 宿舍 。
其他 4名将进 入女 子 高等 师 范。
谢 长法 在 《 末 的 留 日女 学 生 》 文 中引 用 清 一

柳士英的建筑思想和日本近代建筑的关系

柳士英的建筑思想和日本近代建筑的关系

柳士英的建筑思想和日本近代建筑的关系柳肃[日]土田充义提要:柳士英是中国近代建筑吏上的重要人物。

他是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的创始人。

他设计的建筑是当时中国少有的现代主义风榕的作品。

本文通过分析当时中国建筑界的状况,以厦柳士英留日时目本建筑学界的状况和他在日本所受教育和影响,论证了他的现代主叉建筑思想和日本近代建筑的关系。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部分情况厦其和日本近代建筑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柳士荚、建筑思想、现代主义思潮、日本近代建筑、)擎毒,、柳士英,字“飞雄”,】893年】1月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2年跟随其兄去日本,】920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今东京工业大学的前身)建筑科,同年回国。

1921年人日本人冈野重久在上海开设的冈野建筑事务所工作。

1922年与留日同学王克生等人一道在上海开设华海建筑事务所。

1923年创造苏州E业专门学校建筑科,担任科主任。

此为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建筑科。

1927年任职于苏州市工部局,主持苏州市的城市规划。

1934年应留日同学刘敦桢之邀去长沙,任湖南大学土木系教授.主持建筑学科。

此后历任土木系主任、中南土木建筑学院院长、湖南大学副校长等职。

j973年逝世于长沙。

柳士英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

在中国的建筑设计事务完全被外国人所垄断的年代里,他和王克生等人创立的华海建筑事务所是最早的中国人自己开设的建筑事务所之一。

他于1923年创立的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即后来的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是中国最早的高等院校建筑学科,标志着中国正规的建筑教育的开端。

而且此后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国的建筑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此外,在那个中国建筑人才极端匮乏的年代里,他在从事建筑教育培养人才的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的建筑设计工作。

在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50年代初的30余年时间内共设计建筑40多座。

他的设计风格以现代主义为主,在那个以西洋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和中国传统式样为主流的年代里,像他这样坚持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人也是为数不多的。

迫在眉睫的天津碱厂保护

迫在眉睫的天津碱厂保护

迫在眉睫的天津碱厂保护
闫觅;徐苏斌;青木信夫
【期刊名称】《北京规划建设》
【年(卷),期】2011()1
【摘要】2006年4月18日,无锡举办了"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会上通
过并发表了《无锡建议》。

2010年11月5日,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首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通过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倡议书——《北京倡议》。

中国正式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提上日程已经经过了近五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获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是大量的工业遗产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仍然面临着危险。

位于天津市海河之滨的天津碱厂就是其中之一。

【总页数】3页(P67-69)
【关键词】建筑遗产保护;天津碱厂;中国工业;学术研讨会;城市化进程;清华大学;专
家学者;工业遗产
【作者】闫觅;徐苏斌;青木信夫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1
【相关文献】
1.从天津碱厂保护到工业遗产价值认知 [J], 季宏;徐苏斌;闫觅军
2.勇于改革勇于实践——记天津碱厂铸造厂厂长、高级工程师沈家骅 [J], 唐淑

3.一次成功的国际技术合作——记天津碱厂与俄罗斯斯捷尔利塔马克制碱联合公司技术交流情况 [J], 柳中行
4.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碱厂 [J],
5.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碱厂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柳士英早期建筑思想研究

柳士英早期建筑思想研究

柳士英早期建筑思想研究陈思桦;柳肃;俞潮韵【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考证及实地调研,研究了柳士英先生早期在上海、杭州、安徽落地的7个建筑作品.结合柳士英早年职业生涯履历的同期发展,探讨了在当时中西文化碰撞和新旧设计思想交替演变的社会背景下,柳士英建筑设计思想变化的形成过程,以期对中国近代第一批留日建筑师的人物研究补充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资料.【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柳士英;早期思想;建筑设计【作者】陈思桦;柳肃;俞潮韵【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前言提及柳士英,国内学者对他的研究集中于他职业生涯中期在湖南大学的建筑作品,而对其早期与晚期的作品及设计思想的研究较少。

本文将对柳先生早期的建筑与规划思想特点的变化做进一步的探究,更好地夯实下一步对中晚期作品的论述。

为了更好地探究柳士英先生早期设计理念及思想变化,正确划分柳先生职业生涯的各个发展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大致可以把他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1 至1934 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的柳士英,归国后,从上海日华纱厂施工员到华海公司建筑部合伙人,后历任苏工专建筑科主任与苏州工务局局长,最后回到上海,设立华海公司及在高校授课。

第二阶段:1934 年到1953 年,柳士英前往长沙,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后任系主任。

第三阶段:1953 年以后,柳士英于武汉担任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的院长,并参与华中工学院总体规划和校舍设计。

1958 年以后,柳士英开始走上湖南大学领导岗位,鲜有作品出现。

1 认可日本建筑科实践性人才的培养方针,重视施工技术的模仿与学习1920 年,柳士英毕业归国。

彼时,外来资本不断涌入中国,西方职业建筑师以各种经营方式垄断了大量的建筑市场,中国职业建筑师还没有出现。

柳士英也因出身寒门,求职受阻。

后经同校前辈朱士圭介绍,进入日华纱厂工作,任监造厂房的施工员。

魏芬《工业先导范旭东》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魏芬《工业先导范旭东》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魏芬?工业先导范旭东?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早年,范旭东被家人送到日本读书,一个日本校长对他说:“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

〞此言,刺激了他的一生。

从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毕业后,他随即回国,立志于复兴中国的盐业。

那时,中国人虽然守着丰富的海洋资源,食用的盐却仍是土法制作的粗盐,效率低,纯度低且含有很多有害物质。

因此,有西方人嘲笑中国是“食土民族〞。

实际上,制作精盐并不难,本钱也不高,只是中国缺少这方面的化工人才,精盐市场长期被英商和日商垄断。

1914年,范旭东在天津盐砣遍地的海边,用5万元股本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

他在塘沽的渔村开始研制精盐,很快令纯度到达90%以上,生产出中国本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

它品质洁净、均匀、卫生,深受消费者欢送。

久大精盐公司业务也开展极快,各地经销分店只做批发,不做零售,随运随销,获利可观。

范旭东因此成为民族工商业界崭露头角的人物。

随着精盐厂的成功,范旭东将视线移向了被西方长期封锁的制碱工业。

当时,国人最常见的装束是粗布长袍,色彩单调,并且不耐磨。

印染的布料是一种奢侈品,因为印染需要用碱,而碱十分昂贵。

在制碱业,以氯化钠与石灰石为原料的“苏尔维法〞是最先进的技术,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专利垄断,对外绝不公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洋运输困难,垄断中国纯碱市场的英商乘机将纯碱价钱抬高七八倍,甚至捂住不卖,使许多民族布业工厂陷于停顿。

范旭东决意雪耻制碱,一群跟他意气相投的青年科学家围拢在他的周围,其中有苏州东吴大学化学硕士陈调甫、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气化学专业毕业生李烛尘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侯德榜,这是企业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团队。

1918年,永利制碱公司在塘沽成立,在天津日租界太和里范旭东的家里,他们仿造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苏尔维制碱法做小型试验,居然成功试制出纯碱,这更增强了范旭东创办碱厂的决心。

工厂筹备过程中,垄断制碱技术的几大国际公司严格保密,几乎无法采购到成套的机器设备,一切都需重新设计、钻研自制。

日本的商业建筑发展小议

日本的商业建筑发展小议

日本的商业建筑发展小议
徐苏斌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
【年(卷),期】1998(000)006
【摘要】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的商业建筑又有新的发展,“商业建筑”概念的模糊化发展,商业建筑的设计越来越注重“商环境”的创造,建筑设计和种引人注目之外,如大型复全商业设施的升级、历史建筑的活化、自然材料的应用。

中国的商业建筑近年有很大发展,今后应在“商环境”的创造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

【总页数】5页(P25-29)
【作者】徐苏斌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7
【相关文献】
1.日本大型商业建筑的环境建筑观 [J], 王思远
2.城市商业建筑发展历程对现代商业建筑设计的启示 [J], 黄鹭红;曹军满;周波
3.小议地铁沿线地产开发与商业建筑设计 [J], 王艺瑶
4.小议现代商业建筑外观设计的特点及原则 [J], 多巍巍
5.小议现代商业建筑外观设计的特点、内涵及原则 [J], 于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习日本好榜样

学习日本好榜样

学习日本好榜样
庄西真
【期刊名称】《职教论坛》
【年(卷),期】2010(000)016
【摘要】@@ 即使是在丰田汽车没完没了地召回的情况下,我也认为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依然是非常强大的,其精益的生产模式、企业精神、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等都是值得中国学习的.
【总页数】1页(P1)
【作者】庄西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学习好榜样树立好作风创造好业绩——浙江省掀起学习卞峰煜同志先进事迹高潮
2.学习姜松好榜样敬业奉献树形象爱洒沃土铸忠魂情系大地国土人——农垦绥化国土资源分局掀起向姜松同志学习热潮
3.解放军是学习的好榜样——读《向解放军学习》有感
4.学习雷锋好榜样
5.学习好榜样、树立好作风、创造好业绩——省档案局召开全省档案系统学习卞峰煜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工精神 沧浪情怀——记我国高等建筑学科诞生地及其历史地位

苏工精神 沧浪情怀——记我国高等建筑学科诞生地及其历史地位
筑 工 业 出版 社 ,9 3( 1):p 9. 19 1 23
( 7)中国建Biblioteka 史编写组. 3 中国建 筑史. 北京 :中国建
筑 工 业 出版 社 .9 3( 1):p 8 . 19 1 29
( 7)杨大慰 缅怀 恩师柳 士英先 生. 1 南方建筑,9 4 1 9
( ) :p 1 3 3.
营造 法原 图》 , 同济大学 印刷厂.9 9 1 17年 0
月版.
国际性 大都市 ,享 受开放 文化之先 ,国 内外科 技文 化交 流频繁 ;四是苏南处 于整个江南 ,甚至 全国 的 经济 、政治 、文 化 中心地 位 ,催生之 花 、结 出之果
等等 。
( 9)柳 肃 . 士英 设 计 风格 的 发展 演 变 ,南 方建 柳
p 4. 2
苏 工建筑学科 创设维艰 。此时 国 内尚无一所 开 办建 筑专业 的工科 院校 ,且当时北 洋军 阀统 治着江 浙 ,战乱不 止凹 。因之 ,苏州 工专建 筑学科 为我 国 高等建筑教育最早的学府 ,为教育史上 的里程碑 , 其筚路 蓝缕 的开 拓 ,不仅 培养 了我 国第一批2 名建 9 筑师 ,为我 国高等 建筑学科 的发展作 出了历史性 的 贡献 ,更开创 了我 国近代 高等建筑学 教育 的先河 , 中国人 自己 的建筑 学教育从 此创立 : 它实 现了晚 ① 清 以来 中国人一直 想创设 自己的建筑 学科 的理想 , 从章程 向实践迈 出 了重要 的一步 ,真 正得 以实现 。 ②把 日本等 国的建筑教育 体系和我 国具体实 际相结 合 ,做 出 了不懈 努力 。尽 管 以往有 人 曾开设 过有关 建筑学 课程 ,但 是成体 系的引进则 为首例 。③它是 中国建筑学科教 育 的摇 篮 ,也是 民国 时期 中央大学 建筑 系创立 的基 础。从此 ,中国的高等建 筑文化教 育事业 ,逐渐成长起来 。 诚 如著 名 园林 学 家 、古建 筑 专 家 陈从 周先 生 言: “ 苏南 ( )工 专这 所学 校 ,治我 国教育 史 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建筑 科 开始 招 收 第 一 届 学 生 7

在 建筑科 创立 中起重大作 用 的是 工 业教 员养成 所 的
教 授 滋 贺 重列 (
*
1)
,
M 3 一M 3 6
1

年 他设 计 了 东 京

岛是 工 业 教 育 最 高 学 府 东京 工 业 学 校 的 校 长 他 被
选 为井 上 靖 为 工 业 振兴 而 设 立 的 调 查委 员会 员 之
,
高 等 工 业 学校 的 校 舍 ( 图
图 2 )


_
子 二 卞二 分
:
-
图 1
1923
年 前 的 东京 高等工 业 学校
图 2
明治 3 5 年的 校舍
( 东 京 工 业 大 学九 十 年 史 )
( 滋 贺 重 列设计
,
同图 1 )
,
东京 工 业 学 校 和 帝 国 大 学 工 科 大 学 略 有 不 同 之
时代 过去关 于 中 国留学 生的 研 究 多侧 重于 革 命者
,
,

文 学者 的 研 究 本 文 表 明 同 期 在 日 本 亦 有 许 多 工 学
图 6
柳 士 英 所 在年 级 现 场 实 习
学生 在勤奋 学 习
2 ) 建筑

( 东 京工业 大 学 百 周年 纪 念 馆藏 )
留 学 基 本分 三 个 阶段 第一 本世 纪 最 初
出使 日 本 大 臣 (
*
, ,
学 资格 相 当的考 试 其成 绩 优秀 合 格者 作 为 正 科 入 学


(

) 但 是依 然保 留了 预 科 制度 9

,
,
1928
年设 特
5

) 因中 国 留 日 学 生普 通 毕 业愿 入 3
,
设 预科 生 规 程
,
该 规程 规定 每年 建筑 科 招收 学生
,
,
,
东京 工 业 学校 晚 无论 是 师资 还是 实验 设 备都 以 东
京工 业 学校领 先

故 招 收留 学生 条件 较好

一 东 京高等 工 业 学校 的 创设 东京 工 业 大 学 始 创 于 M
职 工 徒 弟学校 M M
34
.

二 招 收 留学 生
.

4
.
5 (
8 8 1 1
5)
,
原名 为
6







授奖
1898
以 此 为 契 机 中 日 政 府 进 行 交 涉 决 定 从 清 国派 遣监 督 (
,
,
手 岛精 一 赏牌 是

1
,
月 手 岛 辞任 时 为 了
,
*
4)
,
监 督游 学生

这就 使 五 校特 约生 的起


纪念 他 为工 业 教育做 出的 成就 募集 基金 用基金所
因 五 校 是 指第 一 高等 学 校 东 京 高等 师 范学 校 千
东 京高等 工业 学 校 与柳士 英

本 东 京 大 学博 士 研 究 员
徐 苏斌
柳 士 英 先 生 是 中 国建筑 教 育 的 创立 者 之 一 过
,
在 日 本 当 时工 业 学校中 东京工 业 学 校 大 阪 工
业 学校 第三 高等学 校工 学部 中 大 阪 工 业 学校 始创 于 M
29
,

,
西 南丰 人 安 徽官 费 光绪
, , ,
事 本工 业疏 工 业 学校 的 毕业 生
,
对中 国人没 有这些

188 4
) 江 一?
要 求 显 然 对 中 国 人 来 说 条 件 相 对 宽松
3
29 3
.
.
( 1904 ) 到 东 京先到
.
五 校生
3 6
宏 文 学 校 读普 通 科 肄 业
1904 )

1
背景
,
23 3
.
改称 为东京 工 业 学校
,
中 国 方 面 自甲 午 战 争 后 开始 向 日 本 派 遣 留 学
生 原 因 是 意 识到 工 业教育 的收效 当时任 东京工 业 学校 校 长的 手 岛精 一
, , ,
5
.
10
,
.
改 称 东京 高 等工 业 学 校 M
3 5
.
12
始创
建 筑科 建 筑科 的课 程 来 自 于 职工 徒 弟 学校 的 木工
, ,
课 程教育 者 有时可 以作 为特 别生 允许入 学 特别 生
:
东京 高 等 工 业 学 校 选 科 生 的 制 度 具 体 内 容 为

分 预科 和本科 预科 修业 年限 每年一 月 至 七 月 通 过 适 当的 入 学 考试 合 格 者 允 许 入 学 预 科 科 目为 数 学 物理 学 化 学 邦语 ( 日 语 ) 英 语 图画 体 操 本 科 课程以 本校 各科学 科课 程 为准
科和 M M
4o
1870

22
岁赴 美 国留 学 以
,
,
27
7
年 附设的工 业 教 员养 成 所 的木工 科课 程
1 月(
907
.
,
后 多 次 赴 欧 洲 视察 痛感 亚 洲 的贫 困 积极 致力于 接 受 亚 洲 学生 另一 方面 他 立 志 于 继 承井 上 靖 遗志 井 上 靖 在任 文 部大 臣 时 积极 推 进工 业 教育 制度 化 手
,

7
月 文 部 省 制 定 了 关 于 文 部省 直 辖

,
,

学 校外 国委 托生规 程
1909

年 改制 了 文部 省 直辖

引力

学 校外 国人 特 别入 学规 程 东 京 工 业 大 学即 在 这 种

10

背 景 下 临时设 置 特 别 科 制定 了 选科 生 制度 (M 3 5 ) 外国人留 学生 作为选 科生 入 学
得 的利息 购入 赏品和 赏牌 以奖 励学 生
M

,

叶 医学 专 门学校 山 口 高 等 商 业 学 校及 东 京 高等 工 业 学 校 赴 东京 高 等 工 业 学 校 官 费 留 学 者 每 人 每 年 学费
200


34
年 设 奖 牌 授与 规 程
,
,


,
规定 1 )
:
不迟 到

,
早 退 欠席 ; 2 ) 确 守 日 常 课 勉 励 专 心 于 工 场 实 习
,

光绪 3
10 ( 1908 )
入 本校

M
年(
,
清政 府 从 各 省派 提 学使 赴 日 人 特 地 参 观 了 东京 高 等 工 业 学
,


预科
7)
,
1910
年 毕业

在 学
本 调查 教育 一 行
,
17
校 深 受 手 岛提 倡 教 育 的思 想的 启发 南 京提 学使陈
者; 3 ) 确守所 有纪 律 经 教 官 会 议讨 论通 过
,

元 授 业料
60
,
50

元 (
,
) 5
,
每年 由中 国方 面向

日 本推荐
名 学生
但实 际根 据中 国方面 奏定 日
第一 次 受赏 为铜 牌 第 二 次受 赏为银牌
,
,
第三
响 另 从 《 东京 高 等 工 业 学 校 建 筑 制 图 手 本 》 中 的 图
,
该国 官 立 高 等以 上 学 校者 将 有两 干 人 以 上 人 之 多
人 预 科 学 习 期 间为 一 年 内 容 为 修 身 物 理 学 数
:


特 与彼 国 文 部 省 议 定 官 立 高 等 以 上 各 学 校 添 收 中 国
” 学生之 约 ( 略 )

学 化学 邦语 英 语 体操 自 在画 用 器 画

柳 士 英 所 在的 设 计 制 图 教 室
( 业 大 学百 年 纪 念 馆藏 东 京工
学 电影 院



职 工 住宅 等
1922
年 他 和 刘敦 祯 王 克

,

生 朱 士 圭 在 上 海 创 设 了 华海 建 筑 事 务 所

这是 中
国 最 早 的 国 人 建 立 的 事务 所 之 一
创 办 了 苏 州 工 专 建 筑科
,


1923
年 柳士 英
,
1934
年柳 士英 又 任教 于湖
,
南大 学土木系 并开 创了 湖 南大学 建筑 教育事 业 为
中国 建筑及建筑 教育做 出卓 越的 贡献

以 上 基 本 上 是 和 柳 士 英 相 关的 日 本 建 筑 教 育 的 概况 要说明 的是
,
:
)l 本 世 纪 2 0 年 代 前 后 是 中 国 革 命 风 起 云 涌 的
,
1928
年 )中
可 见 该 作品基 本上倾 向于 现 代风 另外 他 在教 学中 一 直 使 用 的《 新 建 筑 起 源 》 一 书 也 说 明 他 受 新 建 筑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