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构建——巴塞尔协议Ⅲ内容及其影响
巴塞尔协议三主要内容

巴塞尔协议三主要内容巴塞尔协议三是指自2022年开始执行的《巴塞尔协议III》,是国际银行业监管委员会(BCBS)为加强全球银行业监管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该协议的三大主要内容涵盖了资本充足性要求、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和杠杆比率要求。
下面将逐步深入探讨这三个内容,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巴塞尔协议三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资本充足性要求资本充足性是衡量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预防金融风险发生的核心措施。
《巴塞尔协议III》明确规定了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要求,通过设立全球统一的资本充足性比率标准,确保银行业以强健的资本基础运营,并在面对市场动荡时能够有效承受冲击。
该协议要求银行依照一定的比例将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进行比较,以确保核心资本占比达到要求水平,同时有效控制银行过度依赖债务融资的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尤其在金融危机期间,流动性紧缺往往会导致银行无法继续运营。
《巴塞尔协议III》致力于规范银行处理流动性风险的能力,要求银行建立强大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确保在极端市场环境下能够持续提供流动性支持。
该协议要求银行依据一系列指标和要求,包括流动性缓存和流动性覆盖率等,以确保银行在面临流动性压力时能够及时应对,并有效规避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三、杠杆比率要求杠杆比率是衡量银行债务杠杆程度的指标,能够有效防止银行承担过多风险而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
《巴塞尔协议III》规定了银行的杠杆比率要求,通过设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暴露的比例限制,以限制银行债务杠杆过高的风险,确保银行有足够的资本储备来应对财务风险。
杠杆比率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指标,能够让监管机构和市场更好地了解银行的杠杆情况,便于预防金融风险。
巴塞尔协议三通过明确资本充足性要求、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和杠杆比率要求,为全球银行业的监管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并以此来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
巴塞尔协议三的实施对于银行业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巴塞尔协议3的实施意义及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影响

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框架在历次金融危机下,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不协调和缺陷。
特别是最近10多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在深度、频率和破坏度上日益加剧,促使人们对全球金融体系及其监管机制进行反思。
金融监管的空白、重叠、错位、失衡和滞后,成为当前全休金融监管领域最显著的问题。
可以说,每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实质上也是一次对金融监管规则、监管体系以及全球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全面测试和考验。
巴塞尔协议正是西方世界在金融领域博弈的最终结果,其中很多思想和宗旨体现了西方国家的意志和战略导向。
银行业监管精神:公平竞争、保护投资者、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巴塞尔协议的特点:首先,巴塞尔协议一直是以资本监管框架为基础的风险监管体系,从1到3,监管范围越来越广,对监管当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基本的监管理念没有变,核心思想就是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决定着金融机构的安全。
其次,努力寻求提高监管资本的敏感度,从信用风险到市场风险,再到操作风险,以及金融危机后加入系统性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银行机构面临的风险不断被识别、计量和覆盖。
再次,从单一的资本监管走向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并重的监管体系。
最后,从单纯微观层面的审慎监管提升到微观和宏观审慎监管并重的监管理念。
《巴塞尔协议3》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影响:1、积极影响:(1)可以有效预防金融风险,提升银行监管水平:总结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体系的不足,建立起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意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是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更强。
(2)对银行业务的影响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强化资本监管思想,在多领域进行金融监管的完善、补充和创新。
(3)对银行经营管理理念产生深远影响:流动性指标的确定使流动性监管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使银行在经营管理中更加重视流动性风险。
此外,银行业倾向于转变融资方式和股利分配政策。
(4)宏观金融审慎监管对央行、商业银行以及银监会产生影响。
(5)更加促进银行在跨境经营等方面的水平。
《巴塞尔协议III》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巴塞尔协议III》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影响The main content of the "Basel III” and its influence学科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定稿时间:中文摘要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或许尚未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然而随之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国际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在金融危机造成经济衰退,失业急剧增加的同时,也暴露出银行业监管体系中存在的很多不足。
而巴塞尔协议作为银行业监管的一个管理协议,对银行业的发展,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旧有巴塞尔协议不能为解决金融危机带给银行业问题的情况下,全球银行业监管者要求修改更新巴塞尔协议。
本文将简单介绍巴塞尔协议III产生原因,并就其主要内容以及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讨论目前该协议对银行业监管的实际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III 主要内容影响ABSTRACTIn 2007 the U.S. sub prime mortgage crisis, may not have been cause for much concern, however, the ensuing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caused tremendous panic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Economic downturn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a sharp increase in unemployment, and also exposed many deficiencies that exist in the banking system.The Basel banking supervision as a management agre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sector, its reform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The old Basel can not solve the financial crisis brought the case of banking problems, the global banking regulators seek to amend the updated Basel.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causes Basel III, and to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impact on the global banking sector to discuss the current aspects of the agreement on the actual role of banking supervision and significance.Key words: Basel III the main impact content《巴塞尔协议III》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一.《巴塞尔协议III》产生原因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国际社会造成巨大的恐慌,这场全球性金融海啸,给世界带来巨大损失,各大经济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失业人数急剧增加本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发展深化,充分暴露出此前的银行业监管体系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巴塞尔协议Ⅲ与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

巴塞尔协议Ⅲ与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巴塞尔协议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重要准则,旨在提高银行业的资本充足性,并强化银行的监管和风险管理。
巴塞尔协议Ⅲ于2010年发布,并于2013年开始逐步实施。
这一协议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的影响。
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增加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根据协议,银行在经济周期的高峰时期应有足够的资本储备以抵御风险,从而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银行业的资本充足性尤为关键。
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使得中国的银行业面临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要求。
这意味着银行需要更多的资本投入,并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在面临风险时能够有效抵御损失。
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是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的信贷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协议规定了各类资产的风险权重,银行根据这些权重计算资本占用,从而影响其信贷规模和资产配置。
特别是对于高风险资产,协议要求银行提供更多的资本覆盖。
在中国,银行的信贷规模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将限制部分高风险贷款的发放,以确保银行业的稳定性。
这些措施有助于防范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协议规定银行需要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储备,以应对短期流动性风险。
尤其在金融危机时期,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至关重要。
中国银行业在巴塞尔协议Ⅲ的指导下加强了对流动性风险的评估和管理,确保其能够应对金融市场的突发事件。
此外,巴塞尔协议Ⅲ还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协议规定银行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市场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以保障银行在市场波动时的稳定性。
这一要求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有助于提高其市场风险管理水平,并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产生了重要影响。
论述《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论述《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巴塞尔协议Ⅲ》是国际上对银行资本监管的一项重要协议,旨在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防范金融风险。
下面是该协议的主要内容及评价:主要内容:1. 资本要求提高:协议提出银行的资本要求将从之前的8%上调至更高的数量水平。
这旨在保障银行在发生风险事件时能够承受亏损,增强其资本充足程度。
2. 杠杆比率规定:协议引入了杠杆比率作为一种监管工具,要求银行保持公司资产与杠杆比率之间的平衡,限制银行过度杠杆化的风险。
3. 流动性要求:协议加强了对银行流动性的监管,要求银行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应对市场的突发性需求。
4. 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协议引入了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即在经济高增长时期银行要提高资本缓冲,以应对潜在的风险;在经济低迷时期则可以减少资本缓冲,促进经济复苏。
评价:1. 增强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巴塞尔协议Ⅲ》加强了对银行资本的监管要求,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低了金融系统遭受风险的概率,并减少了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
2. 有助于保护金融体系的发展:协议要求银行保持足够的流动性,有效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有助于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
3. 存在执行难度:协议要求不同国家的银行实施相同的监管标准,但是由于不同国家金融体系的差异,各国在实施协议时可能面临很大的困难。
4. 对小型银行的影响:协议对资本要求的提高可能对小型银行造成较大的压力,可能导致一些小型银行难以满足协议要求,甚至被迫合并或改变业务模式。
总的来说,巴塞尔协议Ⅲ是一项对金融体系非常重要的国际协议,通过加强监管要求,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度和流动性,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但同时也面临着执行难度和对小型银行的不利影响。
论述《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论述《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巴塞尔协议Ⅲ》是国际银行监管机构为了加强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而制定的一项重要协议,下面是关于该协议主要内容的10条论述及评价:1. 协议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要求更高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要求。
评价:这一条使G-SIBs有更高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 协议引入了逆周期资本缓冲区的概念,要求银行在经济波动时增加资本缓冲区的要求。
评价:逆周期资本缓冲区能够防范风险,但在经济繁荣时可能会增加银行的成本。
3. 协议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流动性要求。
评价:这一条使银行在面临流动性危机时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但也可能限制了银行的资金运作能力。
4. 协议强调了内部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了更严格的监管。
评价:内部资本充足率的强调提高了银行的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
5. 协议要求银行进行更为严格的资本监管和风险管理。
评价:这一条增强了银行的风险感知和自我约束,有助于减少金融风险和避免金融危机。
6. 协议对银行业资产负债表的计算和报告进行了调整和标准化。
评价:这一条提高了银行的信息披露透明度,有助于市场监管和风险识别。
7. 协议增加了对市场风险和利润操纵等行为的监管力度。
评价:增加市场风险和利润操纵的监管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8. 协议规定了银行对复杂金融工具和交易的风险管理要求。
评价:这一条有助于提升银行对复杂金融工具和交易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减少由此带来的风险。
9. 协议强调了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责任。
评价:这一条提高了银行董事会和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助于提升风险意识和决策的理性性。
10. 协议建立了更为统一和全球化的银行监管框架。
评价:这将有助于各国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了全球银行监管的效率和一致性。
《巴塞尔协议Ⅲ》通过各项规定和要求,提高了全球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和风险抵抗能力,但也可能对银行的运营成本和资金运作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巴塞尔协议Ⅲ的框架、内容和影响

巴塞尔协议Ⅲ的框架、内容和影响中国银监会国际部陈颖甘煜发布时间:2011-03-24巴塞尔协议Ⅲ及主要内容2010年9月13日,巴塞尔委员会网页上悄然出现了一个题为“BaselⅢ”的链接,首次使用BaselⅢ统称本轮银行监管新变化,并明确了其政策界限。
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网站公布了《巴塞尔第三版协议:更加稳健的银行和银行体系的全球监管框架》和《巴塞尔第三版协议: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等文件。
从目前公布的文件看,BaselⅢ是在新资本协议基础上提出的一揽子改革方案(BaselⅢ包含新资本协议,为便于陈述,下文中第三版资本协议仅指改革方案和建议)。
这些方案的目标是提高银行业抗击冲击的能力,提高风险管理和治理能力,加强银行的透明度,内容涵盖扩大资本覆盖风险的范围、增强监管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引入流动性监管标准、建立逆周期资本和准备金框架、重新确定最低监管资本要求等诸多方面。
第三版资本协议已列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尔峰会成果,必将成为后危机时代影响全球金融秩序的重要监管标准。
资本框架本次改革前,没有人怀疑8%的资本充足率和4%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求是否充足,也很少有人质疑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是否反映了风险的大小和本质,在流动性充裕的大环境下资本工具在压力情景下吸收损失的能力也被忽略了。
本次资本监管制度改革,主要反思三大要素的上述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方案。
第一,强调高质量的资本构成。
首先,明确普通股的核心一级资本地位,严格其他计入一级资本的工具需满足的条件,包括清偿等级、损失吸收能力、收益分配限制、本金偿付限制、赎回和担保抵押限制、会计列示和披露要求等。
其次,明确只有一套二级资本的合格标准,取消子类,取消仅用于覆盖市场风险的三级资本。
合格的二级资本工具必须能够吸收损失,因此其受偿顺序须列在存款人、一般债权人之后,不得由发行人及其关联方提供保证,原始期限不得低于5年,若附带回购期权必须在满足特定条件下且发行5年后方可由发行人主动行权,投资者无权要求提前偿付未来应得的收益和本金,发行合同不得包括收益与发行人信用状况相关的条款,银行及其关联方不得故意购买该资本工具等。
巴塞尔协议III及其影响

巴塞尔协议III及其影响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发展沿革、主要内容及影响分析姚博元王刚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业界也称Basel?)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巴塞尔委员会)针对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俗称巴塞尔?)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缺陷,为加强银行宏微观审慎监管和风险管理在近年来密集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改革方案的总称。
作为对金融危机的系统监管改革回应,巴塞尔?的全面实施将在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试从发展沿革、主要内容和对银行业以及银行监管的影响三个角度,对第三版巴塞尔协议进行剖析。
一、巴塞尔资本协议发展沿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是1974年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倡议建立的,其成员包括十国集团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的代表。
2009年3月13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公告,为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代表性,邀请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印度、韩国、墨西哥和俄罗斯七个国家作为新成员加入,银监会和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代表加入巴塞尔委员会并全面参与了委员会各个层级的工作。
巴塞尔协议的出台源于前联邦德国Herstatt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的倒闭。
这两家著名国际性银行的倒闭使各国监管机构深刻意识到国际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风险明显提高,纷纷开始全面审视如何有效监管拥有广泛跨境业务的国际活跃银行这一难题。
(一)第一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 1988年7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即所谓的第一版巴塞尔协议。
该报告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资本的分类;2、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3、1992年资本与资产的标准比例和过渡期的实施安排;4、各国监管当局自由裁量的范围。
体现协议核心思想的是前两项。
第一版巴塞尔资本协议虽然确立了资本作为抵御银行面临风险的最后屏障的地位,但也具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是对所有公司贷款均适用100%的风险权重,而不考虑贷款对象的评级;二是对违约贷款不考虑其潜在回收率;三是没有考虑贷款组合的风险分散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建 军
( 上海 金 融学院会 计 学院 , 上海2 10 ) 02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 要 :o 7年 爆 发 的 金 融 危 机 动 摇 了 巴塞 尔 委 员 会 银 行 业 监 管 原 有 的 基 本 理 念 , 2o 银
更 加 密 切 , 管 理念 的 变 化 对 未 来 银 行 业 经 营 将 产 生 重 大 影 响 , 是 新 资 本 协 议 存 在 的缺 监 但 陷 需要 在 具 体 实 施 中 改进 。 关键词 : 巴塞 尔 协 议 ; 本 充 足 ; 慎 监 管 ; 允 价 值 会 计 资 审 公 中 图 分 类 号 :80 9 F 3. 9
在挤 兑 风 潮前 获 得 英 国监 管 部 门 (S 的批 准 仍 可 以使 用 内部评 级 法 , 低 F A) 调 了抵 押贷 款 的风 险权重 , 5 %下 调到 1%。截 止 2 0 从 0 5 0 7年 6月 , oh rrc N a enok
银行 的加 权风 险 资产 为 1 0亿 英镑 , 当于总 资产 的 1 . , 9 相 67 而按 照 巴塞 尔协 % 议 I 的标 准 . 权 资产 为 3 0亿 英镑 , 当于 总资 产 的 3 %。而 同期 的股 东权 加 4 相 0 益2 2亿英 镑 。 于监管 所要 求 的 l . 英镑 。 得持 有 的权益 资本 超过 未来 高 5 2亿 使 3 4年所需 要 的最 低监 管资 本 , — 因此该 银 行 2 0 0 7年 中期 股利 比同期增 长 3 % 0
1 .资本 充足 监管 的缺陷
资本 充 足监 管是 巴塞 尔 I 协 议 的核 心 , I 目标 是要 求 银行 保 持最 低 资本 应 对 非预 期 的损失 。 巴塞 尔协 议 I 比 , 然 巴塞尔 协议 I 将操 作风 险 、 场 与 相 虽 I 市
风险 、 表外 资 产纳 入 风险 资 产 的计量 , 是对 资 产 集 中缺 乏惩 罚 机制 , 重 不 但 权
行 业 监 管 由注 重 单 个 机 构 的 微 观 审 慎 监 管 开 始 . 向更 注 重 整 个 银 行 业体 系稳 定 的宏 观 审慎
监 管转变, 行 业监管的手段也将随之发 生变化, 银 资本 充足 监 管 、 逆周 期 监 管 、 动 性 风 险 流
监 管 、 杆 比 率 监 管 是宏 观 审慎 监 管体 系 的基 本 内容 。新 监 管 体 系 与会 计 信 息 之 问 的关 系 杠
心缺失 导 致 的流 动性缺 失 而导致 贝 尔斯登 ( e rSers公 司危 机 ” 。次 贷危 B a t n ) a ② 机 的爆 发 暴 露 了传 统 的 以单个 银 行 资 本 充 足 为 核心 的银 行 业 监 管体 系 的缺
陷。
( ) 一 巴塞 尔协 议 I 的缺 陷 I
革 现 行监 管 体 系 的呼声 也 越来 越 高 ,2 G 0领 导人 峰会 也 要求 改 革完 善银 行 业
监管体系。
现 行 的银行业 监 管体 系是建 立在 资本 充足 监管 、监 管检查 和市 场约束 三 大支柱 基础 上 的巴塞 尔协议 I。 I 巴塞 尔协 议有 两个基 本 目标 : 求银 行保 持 足 要 够 的资本 吸收可 能 的损失 避免 造成 系统性 的问题 ;创造 银行 间 国际竞争 的公 平环 境 。但 是从 1 9 9 4年 正式 实施 的 巴塞尔 协议 I 开始 , 后发 生 的亚洲 金 融 先 危机 、墨 西哥 金融危 机及 本次 波及 全球 的金融 危 机说 明原有 的监 管体 系存 在 缺陷. 无法 确保 金融 体 系的稳 定 。
目标 导 向 的宏 观 审 慎 监 管 体 系构 建
二、 巴塞 尔 协 议 I 的 主 要 缺 陷及 巴塞 尔协 议 I 的 改进 I I I
巴塞尔 协议 I 中统 一资本 比率监 管 ,对 于保 持银 行 稳定 和 创造 国际活跃 银行 间 公平 竞争 环境 起到 了重 要作 用 。但 是 巴塞尔 协议 I 的最大 问题是 监 管
管 不 能充分 保 证 整个 金 融 系统 的稳 定 ( 谢平 , 传 伟 ,0 0 , 邹 2 1 ) 主要 原 因在 于个 体 理性 与集 体理 性之 间 的矛 盾 , 以及 金融机 构之 间的 内在 关联 性 的增强 。
因此银 行业 监管 的 目标 应该 发生 转变 . 不是 防止 出现 个别银 行 的危机 , 而 是 如何 尽早 发现 可能 出现 危机 的机构 .避 免个 别机 构 的危机传 染 到整个 银行 业 体 系 出现系统 性危 机 。监管 的 目标 应该 单纯 重视 由微 观稳 定 向重视宏 观稳
3 .强 调单 一银行 稳 定 的监 管 与金融 系统 稳定监 管 的 冲突
次 贷危 机暴露 出来 的传 染效 应和 交易 对手 风险所 造成 的危 机在 资本 充足
监 管 中没有 得到 充分 的反 映 ,追 求单 一银 行稳 定 的监管模 式 可能造 成金 融 系
统 的不 稳定 ,也 正是传 统 的微 观审慎 监管 的缺 陷 。对单 个金融 主体 稳定 的监
易类 和证券 化资 产风 险权 重偏低 和对 流动 性风 险关 注不 够 。 不 同银 行根 据风 险管理 的实际情 况 可 以选 择 巴塞尔 委员 会或 各 国监 管 机 构设 定 的不 同类 别资 产 的风 险权 重 ( 准 法 ) 或者 采 用外 部评 级 法 或 内部 评 标 , 级法 确定 。标 准方 法 的优 点 是 可 以将不 同资产 根 据 风险 调整 后 简单 相加 , 便 于不 同 国家资 本监 管 的比较 ,但是 不 能反映银 行 资产集 中对 资产 组合 风险 的 影 响 ( od ,2 0 ) G ry 0 3 。因此 该模 型鼓 励银 行资 产集 中于低 风险 权重 的 资产 , 比
反 映资 产组 合 的风 险 ,同时 资本充 足模 型对 国别风 险反 应不 足 。谢 平 和邹传
伟 (oo 认 为 , 2l) 现行 的资本 充 足 监管 的缺 陷 主要 有 三个 方 面 : 顺周 期效 应 、 交
— .
7 . 9.
目标 导 向 的宏 观 审 慎 监 管 体 系 构建
认 为金融 系统 的顺 周期 效应 包括 三个 方面 : 资本 充足 监管顺 周期 、 款损失 拨 贷 备顺 周期 和公 允价 值会 计顺 周期 。 除此 之外 , 用评级 机构 的评 级结 果也 随着 信 经 济周期 变 化而变 动也 加剧 了金 融机 构 的顺 周 期效应 。 以上顺 周 期 效 应 的前 三 个 传 导 机制 源 于 银 行 业追 求 短 期 利 润 的经 营 模 式 。风 险计 量是基 于 时点而 非整 个经 济周 期 , 往在 繁荣 时低估 风 险 。 往 而在 衰 退 时高估 风 险 。 由于银行 业治 理 机制 中存在 事实 上 的政府 担保 承诺 , 管理层 内 部 人控 制下所 制定 的 管理层 薪酬 方案 鼓励 追求 短期 利润 , 过度 承担 风险 、 营 经 失 败 的损 失 由后人 管理 者或 政府 承担 , 最终 由纳 税人 承担 。
①
。
最终 英 国监 管部 门注 资 2 0亿 英镑 , 当于监 管 资本 的 1 。 国 贝尔斯 3 相 5倍 美
登 ( er Sers 公 司 被 摩 根 大 通 收 购 前 , 本 一 直 超 过 最 低 监 管 资 本 的要 B a t n ) a 资
求. 因此美 国证 监会 主席 克 里斯 托弗 ・ 克斯 在给 巴塞 尔委 员会 的公 开信 中指 考 出 :贝 尔斯 登 ( erSers公 司缺 的不 是 资本 , 是 由于 市场 和交 易对 手 信 “ B a tan ) 而
如政 府债 券 、 押贷 款 和金融 机 构之 间的拆 借 , 其 是金 融机 构 之 间 的拆 借 , 抵 尤
因其 加剧 了危 机 的传 染效 应 , oteno k银行 的危 机也证 明了过 度依 赖批 发 N r rrc h
市场 为长 期抵 不 匹配 是流 动性 风险 的主
。 -◆ ・ 0 。◆ ’◆ 。◆ _。 - 。◆ ●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 ‘◆ ・’ ■ ‘ ◆ ’◆ 。●
文 章 编 号 :6360 (0 10—08 1 17—8X 2 1)407—0
-, ● - ◆ ◆ -◆ ’◆ _+ 。◆ -. -◆
一
、
引
言
20 0 7年爆 发 于 美 国 的次 贷 危机 最 终 演变 成 波 及全 球 的金融 危 机 .引 起 人 们 对 以资 本 充 足监 管 为 核心 的银 行业 监 管 体 系 的有 效 性 的 质 疑 。要 求 改
收 稿 日期 :0 10 — 9 2 1- 7 1
基 金 项 目 : 海 市教 委 创 新 课题 (9s 1 ) 上 0 y4 3 。
作者简介 : 贾建 军 (9 2 ) 男 , 南 西 峡 县 人 , 海金 融学 院会 计 学 院 副 院长 , 17 一 , 河 上 副教 授 。
一
7 8—
要来 源 。
2 .微 观审慎 监管 的顺 周期效 应
顺周 期效 应 的主要 表现 是金融 机构 在经 济景 气 的时候低 估 风险 ,信贷 资 产 规模 迅速 扩 张 , 激 经济进 一 步 繁荣 ; 刺 而在 衰退 时 高估 风 险 , 信贷 资 产迅 速 收 缩 , 衰退 进一 步加 剧 , 剧 了经济 周期 波动 的程度 。谢 平 和邹 传 伟 (0 0 使 加 21)
缺 陷 , 资本 充足 计量 方 面要求 银行 对 三类不 同风险 ( 在 信用 风 险 、 市场 风 险 、 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