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田福寿螺发生现状及防治策略
福寿螺情况汇报

福寿螺情况汇报福寿螺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我们近期的调查和研究,现就福寿螺情况向您汇报如下:福寿螺是一种会危害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外来有害物种,其分布范围主要是亚洲和非洲地区。
福寿螺是淡水蜗牛,善于适应各种水域环境,具有极强的繁殖力和扩散能力,对农田粘土、田坎等造成破坏,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根据我们对全市各个区县的调查情况来看,福寿螺在我市存在广泛分布的趋势。
首先,我们在不少农田中发现了福寿螺的存在,且数量逐年增加。
其次,部分河流、湖泊以及水塘、大棚等水体也存在着福寿螺的滋生。
这些情况对于我们农田生产和水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福寿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福寿螺对于农田的粘土和田坎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会导致土壤的结构松散化,进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其次,福寿螺会与农作物争夺土壤养分,使得农作物受到更多的竞争压力,降低了产量和质量。
此外,福寿螺还会成为多种人畜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危害人畜健康,增加了疫病的传播风险。
为了解决福寿螺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福寿螺的监测和调查力度,及时掌握其分布情况和数量变化。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农田和水源地的管理,清除福寿螺的滋生地,削弱其数量的繁殖基础。
此外,我们还通过教育宣传,增强了农民和居民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我防护能力。
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福寿螺的数量仍然大幅增加,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其次,部分农民对于防治措施的认识和实施意愿不高,影响了防控效果的得到最大化。
同时,防治工作需要跨部门的合作和协调,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配合度。
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将会继续加大对福寿螺防治工作的力度,强化监测和调查,加强宣传教育,完善防治措施,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
我们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福寿螺的危害将会逐渐得到控制和减轻,我市的农田生产和水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发展。
福寿螺防控技术方案

福寿螺以水稻、英白、荷花等水生农作植物叶片为食,繁殖量大,可能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平衡 ,甚至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繁殖期分布河道堤岸的鲜艳卵块,严重影响河道驳岸市容环境整洁;如食用未经高温 加工的福寿螺,易感染寄生虫,危害健康。根据福寿螺生物习性和生长规律,应采取多种防控措施综合施策,以取 得高效的防控效果。
•在农田中人工插木桩、竹片等方式引诱福寿螺产卵并集中铲毁。
3,选择针对性防治药剂诱杀成螺。当稻田每平方米有2〜3头螺以上时,可用药防治:(1)在水稻移栽前7天, 每亩撒石灰25kg,或移栽前3天每亩用5%阿维菌素乳油100nIL对水15kg喷雾防治,施药后保持浅水3〜7天。(2)稻 田搁田期间,每亩施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密达)0.5〜0.75kg,拌细沙土5~10kg撒施,施药后保持3~4cm水层3~5 天。
(一)河道、沟渠、池塘等发生水域
.对河道、沟渠、池塘等发生水域,组织开展人工捡螺、卵块铲除工作。
.加强河道、池塘清洁管理。定期清除岸边螺卵和漂浮水草,防止卵块和成螺、幼螺随水草漂移传播。
.在河道、池塘中采用天敌引入技术,按照河道生物种
群结构适度投放本地鲤鱼、青鱼、河蟹、中华鳖等,对福寿螺种群或螺卵进行控制。
二、福寿螺生物学特征
(一)外观特征
福寿螺外观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差异,主要特点和区别如下:
1.福寿螺的外壳颜色呈黄色,田螺的外壳颜色为青褐色;
.福寿螺壳薄较脆,螺口大,壳口无黑色框边,田螺壳口有黑色框边;
.福寿螺椎尾较平而短促,田螺椎尾长而尖;
.福寿螺个体较田螺大。
(二)卵特征
福寿螺卵呈圆形,直径2毫米,初产卵为粉红色或鲜红色,卵的表面有一层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在5-6月,5天 后变为灰白色或褐色,这时卵内已孵化成幼螺。卵块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卵层不易脱落,鲜红色 ,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卵块可达千粒以上。
福寿螺防治情况工作方案

福寿螺防治情况工作方案
福寿螺是一种对农作物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害虫,在福寿螺防治中,可以采取以下工作方案:
1. 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福寿螺危害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课程、展览等方式,向农民、学校、社区和公众普及福寿螺的特征、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2. 监测和评估:建立福寿螺的监测系统,定期对农田、水域等潜在的福寿螺繁殖地进行调查和评估。
使用专门的工具和技术,如水样调查、捕捉网、人工捕捉等,对福寿螺的分布和种群密度进行监测,及早发现和控制螺情。
3. 生态调控:通过生态方法调控福寿螺的种群。
可以引入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福寿螺的增长,如鸭子、鱼类、注册杂草、蚯蚓等,以减少福寿螺的数量和影响。
4.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来控制福寿螺的种群。
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方式,遵循使用说明,确保安全和环保。
5.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福寿螺繁殖地的管理和改造。
修建和维护农田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减少福寿螺栖息地的数量。
此外,加强农田的平整度、割草和除草,减少福寿螺的生存条件。
6. 合作联防: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机制,加强福寿螺防治工作的协调和配合。
通过农业、环境、卫生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形成联防联控的合力,共同应对福寿螺的威胁。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福寿螺防治情况工作方案,具体的实施方案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同时,要加强对福寿螺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不断完善福寿螺防治工作,确保农作物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
福寿螺园林绿化防治措施

福寿螺园林绿化防治措施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福寿螺是一种对园林绿化和农田作物有害的有壳软体动物,常常引起破坏。
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护园林绿化的健康和农作物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1. 防止福寿螺进入园林绿化区域:福寿螺主要通过水路传播,因此要尽量防止其进入园林绿化区域。
可以在园林绿化区域周围设置障碍物,如铁丝网等,阻止福寿螺的传播。
2. 清除福寿螺的栖息地:福寿螺常常在潮湿的环境中繁殖和生长,因此要及时清除园林绿化区域内的积水和湿地,减少福寿螺的栖息地。
福寿螺综合防控

福寿螺是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与常见的田螺不同,其食性广,啃食水稻、莲藕、茭白等农作物,是农作物的“杀手”,现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灾害。
福寿螺繁殖力强、食量大,极易造成农作物减量减产。
同时,其体内寄生虫很多,特别是管圆线虫对人体危害较大。
汉寿县采取多种技术措施综合防控福寿螺,收效显著。
一、农业防治1.沟渠清理 福寿螺在水温低于5℃时(约11月中下旬)停止产卵,逐步进入越冬状态,冬眠时喜欢栖息于水体边缘浅水区2~3厘米的淤泥和杂草中。
可以利用冬季农闲季节,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整修沟渠、清理淤泥,铲除沟渠边缘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减少福寿螺越冬基数,阻止福寿螺种群的建立。
2.旋耕碎螺 春耕时使用拖拉机旋耕作业,利用耙刀旋转打击螺体,降低田间螺体数量。
3.水旱轮作 福寿螺对水的依赖性较强,其长期在缺水的环境下几乎没有繁殖力和为害能力。
汉寿县大力推广水旱轮作,春夏季种植水稻的地区,秋冬季改种大豆、玉米等其他旱地作物。
4.控灌晒田 在不需要大水漫灌的时候保持稻田无积水,在螺卵盛孵期注意排水并进行适当露田晒田,以降低福寿螺的存活率。
二、物理防治1.插签诱卵 福寿螺主要在离水面10~20厘米的杂草、作物植株或沟渠石壁上产卵。
利用福寿螺的产卵特性,在田间插签引诱福寿螺在签上产卵(图1),再集中处理螺卵。
在水稻生产区,于福寿螺开始产卵的季节(3月底至5月、6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水稻秧田、苗期大田中,以及沟渠边,插入高度100~150厘米的竹片、木条等,引诱福寿螺产卵,每667平方米插30根左右,靠近田边、水沟边适当多插,每隔2~3天摘除卵块集中销毁。
2.拦网滤螺(图2) 在区域内主灌水口设置网孔密度4~6目的滤螺网、支渠进水口设置6~8目滤螺网、稻田进水口安装10目滤螺网,实行三级滤螺,防止福寿螺随水流传播。
滤螺网四周必须与进水口砌面贴合,网上缘至28 2022年第9期少超过水面20厘米,并及时清理拦截区的漂浮物和杂草。
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

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作者:胡建军来源:《湖南农业》 2014年第10期常宁市培元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推广站胡建军福寿螺是大型淡水螺类,又称大瓶螺、苹果螺,是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之一。
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极快,近年来在南方主要水稻耕作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入侵危害,并呈扩散蔓延之势,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1.发生特点福寿螺以幼螺或成螺在水生作物基部或水田土表下二三厘米深处越冬,亦可在田边或灌溉渠、河道中越冬。
喜栖于缓流河川及阴湿通气的沟渠、溪河及水田等处,在水面以上植株或干燥物体的表面产卵,如水稻、莲藕、茭白、石砌沟壁、灌溉渠、田埂、杂草等。
外观与田螺相似,体型是田螺的20倍,其上具蜡粉状物覆盖。
1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万~5万粒。
福寿螺主要危害水田区水稻、绿色叶菜类、水生蔬菜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白菜等旱生作物。
2.防治方法防治福寿螺要统防统治,策略上采用“压前控后”,以农业防治、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捡螺摘卵,集中深埋、打碎、烧毁或喂鸡鸭。
春秋季福寿螺产卵高峰期,在地中插入竹片、木条引诱福寿螺在其上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集中烧毁,平时结合农事操作捡螺摘卵,冬季清除淤泥、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残卵量和成活率。
②科学管水,在进水口设置拦截网灭螺,防福寿螺随灌溉水侵入,螺卵盛孵期排水并适当露田,降低幼螺存活率。
③适时组织鸭群轮回放养。
④每平方米有螺2~3只的地块应及时防治。
每667平方米用百螺敌(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40~60克对水喷雾,施药后保持1~3厘米清澈的浅水层7天(施药后15天方可放鸭下田)。
严禁用呋喃丹、甲基异柳磷等高毒农药杀螺。
广西融水县农田福寿螺回升概况、原因分析及治理建议

1 福 寿 螺 密 度 回 升 概 况
11 19 . 9 4年 大 发 生 成灾 时 调 查 统 计 , 外 平 原 区 4 山
个 乡 镇 共 发 生 面 积 为 1 2 0 m。 占 全 县 水 田 面 积 00h ,
r n,比 1 9 9 4年 平 均 值 减 少 1 . 。 9 7年 平 均 值 增 81 19 加 1 0 . ; 的 地 段 平 均 9只 / 34 7 低 m,比 1 9 、1 9 94 9 7 年 平 均 值 增 加 1 5 、l 4 2 ;6个 地 段 加 权 平 均 2 1.0
12 为害作 物种类增 多 : 0 9 . 8 ~ 0年 代 , 寿 螺 为 害 福 作 物 以水 稻 为 主 , 次 是 田 、沟边 蓉 草 、浮 萍 、水 葫 其
害 作 物 种 类 增 多 和 加 重 。经 查 农 田 :2 0 0 1年 8月 2 1
水 生 作 物 田 :2 0 0 1年 1 0月 2 ~ 2 日对 新 发 生 区 的 0 4 四 荣 乡南 团 屯 莲 藕 田观 察 ,密 度 高 达 1 1只 / , 3 m 平
均 7 1只 / ,晚 稻 多 的 7 2 m ~ 6只/ ,平 均 l . m 1 5只
寿螺 密度 大 的 平 均 有 螺 3 8只 / , 1 9 m 比 9 4年 平 均值 减 少 4 . ,1 9 15 9 7年 平 均值 增 加 6 6 9 。密 度低 1. 的 平 均 6只/ ,分 别 比 1 9 、1 9 m 9 4 9 7年 平 均 值 增 加
2 和 2 5 。水 沟 渠 道 : 0 7 8月 2 5日查 融 水 乡 西 洞 、 西 廓 、洞 口 3个 自然 屯 沟 渠 地 段 ,密 度 大 的 5 9只/
防治福寿螺实施方案

防治福寿螺实施方案
福寿螺是一种对水体生态环境具有破坏性的有害生物,其大量繁殖会对水产养殖、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福寿螺,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制定并实施福寿螺防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福寿螺的防治,我们应该加强对其生物特性和繁殖规律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生态习性和扩散规律。
通过科学的实验和调查研究,掌握福寿螺的生长繁殖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福寿螺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建立福寿螺监测网络,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福寿螺的分布和数量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在防治措施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引入天敌和天敌种群扩散技术,控制福寿螺的数量;同时,可以利用生物杀灭剂和化学杀灭剂对福寿螺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对于福寿螺的防治还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福寿螺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福寿螺防治的良好氛围。
最后,对于福寿螺的防治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法规,加强对福寿螺防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形成多部门合作、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确保福寿螺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福寿螺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科学的研究和技术支持,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法规保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防治福寿螺,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希望各级相关部门和广大市民朋友能够高度重视福寿螺防治工作,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建设美丽的水域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 ,以后贝壳向右旋增加。幼螺或高龄幼螺 1径在 : 3
损失率还需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据南宁市植保站 20 06年 8月上甸调查,发生 区稻 田螺量一般为 2 0只/ 2 较高可达 2 -6 ~1 m, 0 0
2 2m以下。幼螺贝壳薄 ,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 .e
浅沟,壳脐深而宽。 12 生 活习性 . 福寿螺喜生活在水 质清新 、饵 料充 足的淡水
维普资讯
广
西
植
保
2 1
文章编 号 :10 .7 9 (0 6 40 2 3 0 38 7 2 0 )0 .0 1 0
广 西农 田福 寿 螺 发 生现 状 及 防治 策 略
刘建文 ,王 华生 ,谢 茂 昌
( 广西壮族 自治区植保总站,南宁市 ,502 ) 30 2
中,多群集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 茎叶上 ,或浮于水面 ,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
只/ 2 m ,已犁耙但未插秧 田块 ,最高 的达 17只/ 7
m ;卵块密度 : 2 未犁耙 田块 ,最高的每 6 7 2 5 6m 有 36 ,平均有 3 3 。据贺州市植保站 20 年 8 3块 4块 03
t pd) r oa 、瓶螺科 ( i a) o Pl e ,原产 于南美洲 亚马逊 噬食处于水稻移栽期至分蘖盛期的水稻秧苗。据广 i d
河流域 , 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物种。在 当地的 自然生 西壮族 自治区植保 总站 2 0 06年 8月上句不完全统 态环境 中, 稻不是主要农作物 ,由于气候和天敌 计 ,全区稻 田福 寿螺发生 面积 达 1 . 万 h 2 水 67 m ,主
中图分类号 :8 6 4
文献标识 码 :C
福寿螺 ( o ae n l u t L ma k )在 台风影响 ,广西大部遭受 了严重 的洪涝灾害 ,多雨 P m c c ai l a( a r ) aa c a c 国内又 称大瓶螺 、苹果 螺、雪 螺 ,是 一种 水 生螺 高湿 、凉爽 的气候 条件非 常适宜 福寿螺 的生 长繁
[] 1 李锋等编著 . 罗汉果栽培与开发利用 . 北京 :中国林
业 出版社 ,2 0 . S N75 3 .4 1 (2 9 ) . 0 3 6IB .0 83 5 一x P 9 - 5
维普资讯
2 2
刘建文 ,王华生 , 谢茂 昌:广西农 田福寿螺发生现状及 防治策略
不佳 ,且使用安全 ,但工效不及喷雾法 , 2 这 种方
法在大 田生产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应大面积推广。
验时间仓促 ,试验存在的其他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
决。
参考文献 :
3 2 罗汉果花期 出现 的芽枯病花而不实 ,有蕾无 .
花,顶芽枯死无论是喷雾或灌根效果均不明显 ,其
可能原 因是根部老化 ,植株衰退等造成。由于本试
的共 同作 用 ,福 寿螺 不至 于 大面积 危害成 灾。2 要发生区域为南宁 、钦州 、玉林 、柳州、桂林 等市 0
世纪 8 年代 ,福寿螺作为高蛋 白质食 物被 我 国的 的稻区。下面简要介绍广西农 田福寿螺发生现状及 0 台湾、两广、四川等 地作 为一 种致 富 门路引进 饲 防治 策略 。
养。最初颇受欢迎 ,但其肉质松软 ,缺乏本地 田螺 1 生物学特性 的香脆 ,食味不佳 ,因而被弃养 ,随之成 为河 道 、 水沟、池塘的野生生物。福寿螺失去 了原有天敌 的 11 形态特征 .
制约 ,水稻秧苗又是其喜食 的寄主植 物 ,气候条件
福寿螺系两栖淡水贝类软体动物。其 贝壳外观
宜生长水温为 2 ~3℃ ,超过 3 ℃生长速度明显 5 2 5 下降 ,生存最高 临界水温为 4 ℃ ,最低 临界水 温 5 为5 ℃。福寿螺食性广 ,是以植物性饵料为 主的杂 食性螺类 ,主食浮萍、蔬菜 、瓜果等 ,尤其喜欢吃
月调查结果 , 步区鹅塘镇龙 山村稻 田边的水沟 , 八 螺密度大的 13只/ 2 2 m ,平均 3 ~4 O O只/ 2 0 5 m ;20 年5 月调查八步区仁义镇保福村稻 田,福寿螺卵块
十分有利于它的生长繁殖 ,再加 上该 螺抗逆 性强 、 与田螺相似 ,近似圆盘形 。具 有螺旋状的螺壳 ,一
食性杂、繁殖力极快 ,很快便成为危 害水稻的恶性 般具 6 螺层 ,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 同而异 ,由淡黄 变为深黄或褐色 ,有光泽和若 干条细纵纹 ,爬行时 水生动物,严 重威 胁水 稻生 产 ,是 国家 环保 总局 20 年 3 03 月公布的首批入侵我 国的 1 种外来 物种 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具触角 2 ,前触角短 ,后 6 对
类 ,喜食植 物。在分 类上属 软体 动物 门 ( l s Mo u. 殖 ,福寿螺随降雨流水扩散 ,原来聚积在河道、水 l c) a、腹 足 纲 ( at pd ) 中 腹 足 目 ( sgs G s oo a 、 r Meo a. 沟、池塘等非耕作 地带的大量螺源 大量迁 入农 田,
密度高的每 67 2 1 0 6 m 达 300多块 ,平均 30 5 0 ~40
块。据融水县 19 年大发生时调查 ,农 田 5 4 94 ~14
之一。现我 国主要 分 布在 广 东、广西、云南 、福 触角长 ,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 1只眼睛。成螺贝 建、浙江、海南、四川、重庆、台湾等省市。 福寿螺在广西稻 田发生较 为普遍 ,广西 区一半
h m2
壳厚 ,壳高 5 e ,成螺雌雄异体 ,爬行体长 3 5  ̄7r a .
-
6m。卵圆球形 ,直径 2 .mm,初产 时深红 c ~2 5
以上的县 、市有该螺发 生为害 ,有螺 面积近 3 0万 色 、粘 稠 ,孵 化 前 变 淡 。幼 0 0 6年夏季 ,受 2 5 m,软体部分呈深红色 ,初孵幼螺可在水中爬 .m
收稿 日期 :20. - 06 82 0 3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