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耕地资源利用

我国耕地资源利用

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现状
耕地总体质量差: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 优质耕地少, 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耕地中还 有近亿亩坡度在 25度以上, 需逐步退耕。
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现状
耕地退化严重:我国许多耕地处于干旱和 半干旱地区, 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我国干旱、 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 国有 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 的危害。
对策
内涵挖潜城市建设用地:逐渐将城市建设 用地的供应由外延为主转变成内涵挖潜为 主,着眼于城市内部的存量建设用地,对存量 建设用地进行有效盘活,逐渐将盘活存量建 设用地作为土地供应的重要来源.
对策
开展土地整理和开发复垦,增加有效耕地 面积:包括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治 理、土地改造土地整治等相关内容。农地 整理中应注重质量、数量并重的原则。重 点应该是结合低田改造和空心村整治, 加快 农田和农居民点整理通过土地整理建设高 标准基本农田.
对策
切实保护耕地,缓解人地矛盾:使用地与养地 相结合, 提高土地肥力; 防治水土流失、 防 止土壤污染;深耕细作、熟化土壤; 推广良种 和科学种田的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提高 抵抗灾害的能力,合理安排非农建设用地布 局,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的外延式扩展,以 节约耕地.
对策
合理控制耕地转出总量:对土地用途进行严 格管制,严格控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尽量少 占耕地,不占好地,对于必须占用的要进行补 偿再造,且要严格控制补偿再造耕地的质量, 避免好地保护:加强对耕地 保护的科研投入和技术引进以及科学治理 土地沙化、耕地盐碱化等问题,有步骤实 施土壤污染修复,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 减少隐性流失.
谢谢!
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现 状及问题浅析
土地资源管理 江键
研究背景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之间的平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 土地面积有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却拥有相对较少的耕地面积。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总面积比例仅为18%左右。

这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鲜明对比。

2. 土地利用不均衡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城市建设所需土地增多,导致农村耕地减少;同时,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退化和水源枯竭等问题。

3. 土壤污染严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土壤受到污染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200万公顷,其中严重污染面积达到了2.5万公顷。

这些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4.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肥料施用方法。

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也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三、提升对策1.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是提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2. 推行可持续农业推行可持续农业是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采用有机耕作方式、合理施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应该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加大对重点区域和企业的监管力度。

同时,也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及解决对策

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及解决对策

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及解决对策我国耕地面积是1,432,960平方公里,面积总量排在世界第三位。

截至2018年,我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

稀缺的耕地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耕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只有真正保证耕地质量和数量,才能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

因此,耕地保护对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制约我国耕地保护实施的问题(一)耕地质量总体偏差。

我国土地资源虽然总量大,但人均所有的土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更是缺乏,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尤其是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这是建立在耕地的占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换取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随着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标准越来越低,耕地的保护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同时,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这与人口分布呈相反的发展方向。

东部地区利用少量的耕地养活了全国绝大多数的人口,全国范围内,人均占有的耕地资源发展不均衡。

此外,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西部快,对新增的建设用地需求比例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占用更多耕地,加剧耕地数量上的东西不平衡发展状态。

我国耕地数量少,特别是近年来,各省市为了经济发展占用耕地的现象经常发生。

企业为了降低开发成本,占用耕地成为投资建厂的首选。

虽然国家颁布了“占一补一”、等耕地保护政策,但保护效果仍令人担忧。

我国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其中耕地资源更是潜力不足。

在如此有限的耕地资源中,可供耕种的平原所占比例小,而盆地、丘陵等等地形占有较大比例。

这种地形条件下,这些土地无法进行相应的机械化应用,耕地利用呈负增长趋势。

同时,发展不平衡也体现在这些区域中的水资源上。

当耕地对水资源有需求,又没有得到有效灌溉时,地力就会逐渐流失。

我国虽然土地资源较多,但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资源却很少。

因此,土地资源的发展趋势是不容乐观的。

(二)土地污染和退化现象严重。

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我国工业迎来簇新的发展局面, 工业的发展会不可避免的向空气、壤中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

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土地是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

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总体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日益显著,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全国耕地总面积仅剩18.27亿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1.39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每年还有1亿亩左右的耕地不能得到灌溉,有近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害。

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是一条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

加强耕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国耕地的现状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

1996年底我国耕地统计数为14.32亿亩,人均耕地为117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3 75亩的1/3,而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低。

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

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

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2.耕地退化严重。

我国许多耕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耕地资源贫乏。

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

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开展耕地保护1.我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土地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国是一个土地面积较大的国家,但是土地利用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1.农地占比过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占据了相当大的土地面积。

以2017年为例,我国永久农田土地面积为1.53亿公顷,占用了全国土地面积的17.89%。

而这一比例还不包括城乡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其他用地。

由此可见,我国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是农地占比过高,其它用地比例不足。

2.资源利用效率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比如农业用地耕作强度不足、林地保护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此外,开发利用存在着以浪费方式占用土地的不良情况,许多土地被用于住宅楼盘的开发,但是这些楼盘并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甚至成为了土地浪费的例证。

3.土地过度开发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一些地区为了容纳人口增长,大量开发新区、新城。

但开发过程中有时忽视了土地生态保护和资源消耗的问题,导致大量土地的过度开发,许多土地各种资源都严重不足。

二、我国土地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1. 鼓励城市化建设向上发展在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护好农地和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向上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范围和密度,改变城市化规模扩张的现状。

2.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保护和管理国土资源是未来我国发展的关键。

中国的国土面积已经不能再继续扩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开发利用的科学规划等方式。

3.促进土地的多种使用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土地利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明确利用土地资源的多样化。

应该在城市化建设中加强工业用地的建设,加强生态用地的保护、划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等。

4.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初步设想可以通过推进高效、农业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等方式加以实现。

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对策探讨农业是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

探讨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1. 农业资源的丰富性我国的土地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

我国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气候资源,这为我国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过多,导致了农业资源的过度消耗。

特别是化肥使用过多导致了土壤污染和环境污染。

3. 农业资源利用不均衡我国的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着地区之间的不均衡性。

一些地区的农业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导致了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浪费现象。

4. 农业资源浪费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还存在着种植结构不合理和机械化水平低下的问题,导致了农业资源的浪费现象。

1.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减少农业资源的消耗。

2.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农业生产中,还应该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包括调整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

3.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减少农业资源污染在农业生产中,还应该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减少农业资源的污染。

这包括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采取生态农业的方式,提高土壤的肥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4. 推动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三、总结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否,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

我国应该加大农业资源的保护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
3
加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
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确保补充耕地质量。
4
退化耕地治理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
5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
耕地保护任务
当前,全国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15.46亿亩。这些任务已分解下达至各省(区、市)。
二、耕地保护措施
措施编号
保护措施
具体内容
1
健全保护制度体系
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
改革占补平衡制度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行为,持续整治“大棚房”等问题。
6
分类整改复耕
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
7
推进撂荒地利用
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
8
考核经济奖惩机制
建立与耕地保护任务直接挂钩的考核经济奖惩机制,推动南方省份有序恢复
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通过建设用地总量管控、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0
鼓励公众参与
鼓励公民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对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一、我国耕地现状
项目
描述
耕地总量
2024年我国耕地总量达到19.14亿亩,仅占世界总量的9%,且质量总体不高。

耕地资源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耕地资源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耕地资源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建议摘要本文从颍东区的耕地现状:地力状况、划分类别、耕地利用情况。

当前存在的问题,比如耕地减少,质量不高等,提出建议。

调整种植结构,加大投入,培肥土壤。

关键词耕地、地力、土壤、培肥、改良,结构调整。

颍东区地处淮北大平原,境内分布着沙姜黑土、浴土、沙浴土等土壤。

根据近几年土壤普查发现,由于耕作方式、种植方式不当以及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致使颍东区的土壤地力出现了倒退的现象。

针对此现象提出一些建议。

1、耕地质量现状1.1、耕地地力状况。

2020年颍东区耕地总面积约44795.92公顷为基准,按面积比例进行平差,计算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

全区平均等级4.26级。

颍东区耕地质量评价结果面积统计等级面积(公顷)面积百分比(%)一等地二等地2233.66 4.99三等地6317.8014.10四等地15176.8033.88五等地20088.5444.85六等地637.41 1.42七等地341.710.76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总计44795.92100.00颍东区无一级地分布;二级地、三级地主要分布于插花镇、正午镇、和冉庙乡;四级地主要分布于插花镇;20.91 %的五级地分布在口孜镇;六级地主要分布在袁寨镇、新乌江镇、口孜镇;七级地分布于口孜镇、袁寨镇、新乌江镇,杨楼孜镇也有少量七级地分布;八级及以上耕地在颍东区各乡镇没有分布。

1.2、耕地类别划分。

颍东区已完成对土壤环境进行详查,并于2019年11月依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进行了《颍东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颍东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清单及图册》,报告结果表明,颍东区以镉、汞、砷、铅和铬划分的评价单元,类别均为优先保护类,没有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

表明颍东区耕地土壤中这五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普遍低于耕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处于低风险水平。

1.3、耕地利用情况。

颍东区区农业生产主要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甘薯为主,其次是经济作物和瓜果蔬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一、现状和趋势。

1.现状:我国耕地总面积已经稳定在1.2亿公顷左右,耕地数量仍然
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随着工业、城镇化和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

根据报告显示,耕地面积在2000年达到峰值,之后持续下降,到
2015年下降至1.8亿亩以下。

这意味着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越来
越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2.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
和规模化进程已经加速推进,而且未来在农业科技和创新的支持下,农业
生产会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

同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人口密度升高,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些因素都将对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
出新的挑战。

二、保护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耕
地占用准入制度,设立“红线”短缺资源区,对耕地进行全面保护。

2.推进土地集中流转:支持土地流转与土地托管,加快农村土地产权
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多种经营方式并举,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是推进土地
流转的目标。

3.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模式,促进农业和种植业
等的产业转型升级,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手段,合理配置种植空间,有利于
生态农业规模效益逐步提高。

4.加强耕地监管:建立耕地用途监测、评估与调查制度,注重耕地土壤质量保护,实时监控耕地面积的变化,掌握稳定粮食需要的耕地数量。

5.推广科技技术: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效益与产值,加强科技创新,开发高效、绿色、低成本的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耕作效率。

以上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保护并利用我国的耕地资源,而且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