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是什么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宜人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营造一个宜人自然的环境。

园内常常有假山、水池、花木等人工景观,通过人为的方式模拟自然景观,创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园内的植被丰富多样,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和草坪,给人们带来视觉的享受和舒适的感觉。

同时,园内常常有水面,或者是人工的小溪、水池等,让人们在漫步园中时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这种声音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二、潜心雅致:中国古典园林以潜心雅致为设计理念,注重装饰细节和美学品味。

园内常常有精雕细刻的石雕、花卉瓷器等装饰品,使整个园区更加生动和精致。

同时,古典园林的建筑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如亭、阁、楼、轩等建筑物的形状、纹饰和材质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时代风格和文化氛围。

古典园林的建筑采用了复杂而精美的工艺,常用的材料有石头、木材、瓷砖等,给人一种古典、庄重的感觉。

三、寓意深远:四、空间布局有序: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一般采用有序的方式,注重对称和整齐。

园内的景观、建筑、植物等都被布置在一个有序的空间中,以体现整体的美感和平衡感。

园林中的亭院、走廊、庭院等建筑物常常排列得很整齐、有序,给人以安静、和谐的感觉。

同时,园内的路径和步行区也经过精心设计,让游客可以按照一定的路线游览,以体验全新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五、突出变化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场景的变化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为游客提供不同的视觉和感受。

园内的景区常常设置有明暗、高低、圆直、曲直等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来制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给人们带来一种丰富多样的体验。

同时,古典园林还注重景观的欣赏性,通过布局和设计让游客可以在园内找到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景色,体验不同的美景。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凭借其宜人自然、雅致潜心、寓意深远、空间布局有序以及变化欣赏等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是什么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是什么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是什么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是什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一、藏:中国古典园林强调隐蔽和掩饰,通过布局设计以及植物的运用,创造出一种隐藏和遮掩的氛围。

园林的每个景点都有特定的布局,不会一览无余地暴露在视线中,而是需要游客探索才能发现。

园林中常采用曲径通幽的手法,将景点设置在不同的位置,通过遮蔽和折射的方式,创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效果。

另外,园林中的建筑也经常采用层层叠障的手法,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层层深入的感觉,进一步增加了隐蔽的效果。

二、通: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点之间的连通,每个景点都能够与其他景点相互呼应和交融。

园林中的路径通常是弯曲自然的,游人可以顺着路径欣赏景色,同时路径又能够将各个景点有机地连接起来。

园林中的小桥流水、湖泊、假山等景观元素也是用来串联各个景点的重要设施。

这种景点之间的通连,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自然流动和和谐统一的效果。

三、尺:中国古典园林重视空间的尺度和比例的安排,通过不同尺度的设置来营造景观的层次感和透视感。

园林中的建筑、假山、湖泊、植物等都经过精心的布局和安排,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大小相间的主次关系。

园林的局部也体现了尺度的变化,从大至小、从高至矮的递变关系形成了景观的层次感。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也注重利用空间的限制和限定,通过狭小空间和过道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和体验。

四、谐:中国古典园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布局和景观的选择,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平和、和谐的氛围。

园林中常用的元素包括水、山、石、树等,这些元素都是大自然中具有生命力和平和能量的象征。

园林中的建筑、假山、湖泊等景观元素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相互携手的感觉。

此外,园林中的景点和花草树木的选择也注重充满生机和好感的特点,使得整个园林给人一种和谐平衡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自然式的园林风格。

2、园林建筑为主体。

3、富于诗情画意。

4、注意意境的创造。

国外传统园林:1、日本园林“缩景园”。

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代表日本石灯笼注重植物修剪整形,日本的“枯山水”以石代山,以砂代水。

日本园林常用材料有:石、砂、水、植物。

山上的植物用青苔小草代替。

2、意大利“台地园”,规则式风格。

水景有水池、喷泉、壁泉、跌水、雕塑(多是人物雕塑)方形圆形圆锥圆柱动物。

两条轴线交叉处往往会设景(水池花坛雕塑等)。

3、17、18世纪的法国宫苑园林(精致而开朗的规则式园林)4、英国风景园(自然风景园)在大草地中种植孤植树或树丛、树群成为一景。

道路、湖岸、林缘线均采用自然圆滑曲线,小路多不铺装,对人工痕迹和园林景墙均以自然景区作隐蔽处理,从建筑到自然风景采用过渡手段,植物采用自然式种植,种类多以花卉为主题,园中自然水池。

5、西亚园林古埃及,巴比伦空中花园。

6、西方近现代园林纽约中央公园欧姆。

斯特德近代园林之父美国建立第一个公园。

黄石国家公园美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中国王晓俊景观设计步移景异私家园林:外观上讲究线条的曲折,流畅,轻盈,外取山姿山容、气势风韵,进行艺术的概括提炼。

园中植物以单体欣赏为主。

楹联碑刻起润饰景色,提示意境的作用,黄石阳刚之美湖石阴柔之美明朝的拙政园扇面亭美人靠梧竹幽居留园网师园狮子林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基础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按园林布置形式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按地域分为江南园林(苏州)、北方园林(北京)、岭南园林(深圳)、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

按使用性质分为宫廷园林,、府园(宅园)、陵墓园、公共园林。

青芝岫又名败家石(米万钟的勺园)拙政园的小飞虹商的万里长城汉武帝上林苑“一池三山”池指大海,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1、生成期(商-汉)建筑宫苑。

2、转折期(南北朝)自然山水园。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和游览方法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和游览方法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和游览方法
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源于自然,胜于自然中国的园林常常利用自然的名山大川作为原型来建造,同时加以提炼,通常以艺术和自然风景为主题,以山水地貌作为构景要素,配以树木植被作装点而成。

做到自然美和建筑美的统一中国园林在处理建筑和自然景观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园林中总要把小山、流水、植物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突出和谐、互补的一面,避免相互对立、排斥的一面,使建筑美和自然美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诗画的情趣中国的园林创作,常常蕴含着古人的诗文、画作中的一些境界,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让整个规划设计都有着文学艺术的结构,使得园林作品从总体到局部,都有着浓郁的诗话情趣。

步移景异“移”和“景”的相互作用表现出艺术的创造力,景观设计师在园林中享受着自己的感觉和思想,并以此来唤起参观者的喝彩。

2、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方法:“游”与“停”相结合。

“游”即顺着路、径、廊漫步;“停”即在厅、堂、亭榭等处停下来细细品读、观赏。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有以下特点:
1. 造型别致丰富:中国古代园林注重园林的造型,园林中常以假山、亭台、廊、桥为主要景观,打造了优美别致的景观形象。

2. 园林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古代园林常常利用自然山水、植被等自然资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园林既有人工的设计,也有自然的风光。

3. 园林有主题和意境:中国古代园林注重意境的创造,在园林中可以感受到人文精神、哲学思想等,园林中有一定的主题,例如文人雅集、赏花品茗等。

4. 园林有意象的创造:中国古代园林善于用意象来表达主题和意境,例如以石头堆叠成的假山表现山川意象,以花木搭配出的花木意象等。

5. 园林有艺术性:中国古代园林注重艺术性的体现,园林中建筑、园艺品位均需要体现优美和娴雅的文化气息。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征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征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征1.自然融合:中国古代园林注重自然景观的再现,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园林的布局和构造都十分注重自然元素的融合。

园林中常有人工湖泊、山水石、假山等自然景观元素,使整个园林景观承担起平衡和谐的作用。

2.四季呈现:中国古代园林注重四季景观的变化,力求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呈现。

无论春花秋月,还是冬雪夏荷,中国古代园林都能营造出独特的气氛,让人们在园林中享受不同季节的美景。

3.精巧构造:中国古代园林在布局和细节上都注重精巧的构造。

园林中常有曲径通幽、亭台楼阁、桥梁池塘等元素,这些构造物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既起到实用的作用,又增添了园林的艺术魅力。

4.寓意深厚:中国古代园林常常含有一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园林中的每个元素都有深刻的意义,比如假山代表山水之神,葱翠的植物象征长寿等。

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和呈现,园林传达出丰富的寓意和哲学思想。

5.微缩世界:中国古代园林通常被视为是一个微缩世界,呈现出广大的天地和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园林中有水有陆,有人有景,仿佛一个小型的自然环境。

这样的布局不仅方便游赏,还能够体验到自然的美妙。

6.手工艺品:中国古代园林的建造和维护都依靠人工劳动,凝结了数百年来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绘画等都是手工艺品,凝聚了大量的劳动和艺术成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7.感官体验:中国古代园林不仅注重视觉景观的呈现,还关注其他感官的体验。

园林中有香味花草、有涌泉声、有溪流声音等,让人在园林中不仅能够欣赏美景,还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声音、味道和触感。

总之,中国古代园林通过自然融合、四季呈现、精巧构造和寓意深厚,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一、整体布局方面:1.整体规划合理:中国古代园林通常有序而不乱,布局合理。

整座园林类似于一幅画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

2.多元化空间布局:中国古代园林往往通过分隔、连续的方式组合不同的空间,使园林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

例如,通过错落有致的山石、花草树木、水池、亭台楼阁等组成不同的空间,使游人能够在不同的空间中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3.周正式布局:中国古代园林中一般遵循周正形,即中轴线和对称轴线的布局。

这种布局形式使得整座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平衡的美感,能够给人以安定、稳重的感觉。

二、建筑风格方面:1.历史沿革的变化: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风格具有丰富的历史沿革,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及地域文化的影响。

例如,汉唐时期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宋元时期的建筑则更加注重石材的使用。

2.注重形式美: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注重对称、整齐、简洁的美感。

建筑物一般采用重檐歇山顶、绿色石材、白墙黑屋檐等风格,形成典雅而不失庄重的建筑风格。

3.回避世俗纷扰:古代园林建筑往往追求一种宁静、幽雅的美感,远离尘嚣、避开世俗纷扰。

例如,背山面水的布局能够使人们远离尘嚣,享受宁静。

三、景观装饰方面:1.艺术性的花草树木:中国古代园林中的花草树木通常都是精选的,所选用的植物常常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园林中重要的景观点往往会配以名贵的花木,以增加景观的美感。

2.人工山石的创造:中国古代园林在景观装饰方面注重人工山石的创造。

通过人工塑造山石形状、注重山石的纹理、色彩处理等手法,使山石呈现出自然、生动的美感。

3.艺术性的桥梁和亭台楼阁:中国古代园林中的桥梁和亭台楼阁往往也非常注重艺术性的表现。

例如,各种形态的桥梁常常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装饰,亭台楼阁则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卓越的创意。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园林以其独特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和景观装饰等特点,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风格,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代园林的设计与建造方式,对后世园林园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是什么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她那出神入化的造园风格,曾让世人叹为观止,下面由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是什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说起建筑艺术,当然不能忽略园林的造型,特别是中国的古典园林。

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的建造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让中国的园林建筑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

园林的内涵恰是一座宝库,挖掘它,你将领略到另一番风采。

园林在中国产生甚早,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造园活动了。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只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之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不断改善和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园林的组成要素到这个时期已经基本具备,已经和最初的园囿有所区别。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了崇尚自然。

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所造假山池沼,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园林在唐宋时期达到了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到了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使园林建筑不再仅仅是工匠的杰作,更是文人的杰作,让园林的人文风景突现了出来。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

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之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建山的佳作。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因此,园林一定要凿池引水。

古代园林的理水方法,一般有掩,隔,破三种。

掩就是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隔是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有隔水浮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

正如《园治》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

破是在水面很小时,(如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却可令人感受到山野风致。

植物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花木有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了花木也没有美感。

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也很严格。

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都追求自然美。

二讲色美,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斑驳的狼榆,白色的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力求一年四季,园中自然之色,不衰不减;三讲味香,要求植物淡雅清幽,不可过浓,有娇柔之嫌;也不可过淡,有意犹难尽之妨。

四讲境界,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的衬托作用,往往和园主的精神境界有关。

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以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

最主要的方法是各种建筑的运用。

如漏窗的运用,让空间既不是一望无垠,又不妨碍视觉流畅。

在漏窗里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青竹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园林建筑往往有堂有廊,有亭有榭,有楼有台。

人工的石洞,石阶,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大地等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中国现存的古典园林有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沧浪园等。

他们都是园林的代表,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透过他们你能真正感受到园林的魅力,也能发掘出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层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各类特点框架式结构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

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

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

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

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庭院式组群布局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

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

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

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

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

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多样的艺术形象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

《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

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

中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

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

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

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

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

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

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如今故宫的午门。

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

3、色彩的运用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

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

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北方园林的自然特点这一地域在太行山以东,燕山长城以南,拥有广阔的华北平原、山东平原。

河北地区北、西、南三面围山,东为大海,中为平原,华北平原北以燕山为靠,山东平原位于泰山中南部。

相对于南方而言,此区雨量较少,华北湖泊较少,不可能像江南既有广袤平原,又有纵横水道,于是,在平原地区高耸的泰山和燕山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

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园林的制约因素。

园林的地方性自然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山东一带,因比邻江苏,园林有模仿江南园林的迹象,如十笏园,就是园主游历江南而后回家造园。

北京园林除了皇家园林占有湖泊之外,王亲贵族只能得到皇家的残羹冷炙,水面不大,有些只能是平地造旱园,即使园中有水,也是水面很小,现代公园亦旱园很多。

相对于全园面积,北方园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的。

北方园林的崇山性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为美。

山体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当然,清代皇家及贵族也有权力、财力以及人力营造如此雄伟的山。

如北海的琼华岛、御花园的堆秀山、景山公园的景山、恭王府花园的假山等等。

景观效果最为有名的泰山和长城都是山景。

泰山在岳位居第一,泰山封禅是历代皇帝的最爱,园林中的孤立土山概取象于泰山。

长城因地处燕山、连接隘口而闻名中外,园林中常有城关一景,就是长城的写照。

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的石材,但它并不十分普遍,因为此地远离江南。

于是,北京一带较少,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

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称北太湖石,倒是最为普遍的,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从开采到运输较为方便,不过,房山石在山东倒不十分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