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2章__接地和特殊场所的安全防护
住宅建筑与住宅区内特殊场所电气安全措施

住宅建筑与住宅区内特殊场所电气安全措施1. 引言住宅建筑和住宅区内的特殊场所电气安全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在住宅建筑和住宅区内设施特殊场所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电气安全措施,以确保人们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在住宅建筑和住宅区内特殊场所的电气安全措施。
2. 住宅建筑内的电气安全措施2.1. 安全用电规划在住宅建筑内,应有合理的用电规划,包括确定电器设备的用电位置、电线管道的布局以及插座的设置。
应尽量避免电线暴露在外,以防止触电和火灾的发生。
同时,还应经常检查电线电缆的状况,以及保持插座的正常运作。
2.2. 接地保护住宅建筑内的电气设备应进行有效的接地保护。
接地是将电气设备与地之间建立电气连接,以便将电流引入地下,保证人们的安全。
住宅建筑内应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并且接地系统应定期检查,以确保其有效工作。
2.3. 安全电器选择在住宅建筑内,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电器,避免使用劣质电器。
这些电器应具有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等安全功能,并且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4. 火灾报警器安装住宅建筑内应安装火灾报警器,以便在发生火灾时及时发出警报。
火灾报警器应布置在每个房间内,以及住宅建筑的重要位置。
同时,应定期检查和测试火灾报警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作。
3. 住宅区内特殊场所的电气安全措施3.1. 公共区域电气设备的规划在住宅区内的特殊场所,如公共花园、游泳池等,应有合理的电气设备规划。
这些设备应与住宅区内其他电气设备隔离,以减少电气故障对其他设备的影响。
同时,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3.2. 水域电气安全措施在住宅区内的水域,如游泳池、喷泉等,应采取特殊的电气安全措施。
水域中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特殊的防水要求,并且应有可靠的漏电保护装置,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此外,还应定期对水域中的电气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安全使用。
3.3. 公共场所用电安全住宅区内的公共场所,如停车场、儿童游乐场等,应有可靠的用电安全措施。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Code for Electric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JGJ 16-2008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8月1日12 接地及安全12.1 一般规定12.1.1 本章适用于交流35kV 及以下用电设备及对地不能构成闭合回路的直流用电设备的接地及安全设计。
12.1.2 用电设备的接地,一般可区分为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
12.1.3 用电设备接地及安全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地质特点确定合理接地系统方案。
12.1.4 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等级用电设备的接地(包括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除另有规定者外,宜采用一个总的共用接地装置;对其他非电力设备(电讯及其他电子设备),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也可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设备最小值的要求。
12.1.5 在10kV及以下电力网中,严禁利用大地作相线或中性线。
12.1.6 等电位联结是安全保障的根本措施,每个建筑都应根据建筑特点采取相应有效的办法。
12.2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和基本要求12.2.1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有以下三种:1 TN 系统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接地点连接。
按照中性线与保护线组合情况,又可分为三种型式:1)TN-S 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见附录C.1图C.1-1。
2)TN-C 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合一的,见附录C.1图C.1-2。
3)TN-C-S 系统:系统中前一部分线路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见附录C.1 图C.1-3。
2 TT 系统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接至与电源端接地点无直接关联的接地极,见附录C.1图C.1-4。
3 IT 系统电源端的带电部分与大地间无直接连接或有一点经足够大的阻抗接地,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接至接地极,见附录C.1图C.1-5。
jgj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民⽤建筑电⽓设计规范》3 供配电系统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条:⼀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个电源发⽣故障时,另⼀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第⼗页)电源及供配电系统条: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并列运⾏的措施。
(第11页)4 配变电所配电变压器选择条:设置在民⽤建筑中的变压器,应选择⼲式、⽓体绝缘或⾮可燃性液体绝缘的(第17-18变压器。
当单台变压器油量为100kg及以上时,应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
页)低压配电装置条:当成排布置的配电屏长度⼤于6m时,屏后⾯的通道应设有两个出⼝。
当出⼝之间的距离⼤于15m时,应增加出⼝。
(第24页)对⼟建专业的要求条:可燃油油浸电⼒变压器的耐⽕等级应为⼀级。
⾮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变压器室、电压为10(6)kV的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等级不应低于⼆级。
低压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第25页)条:配变电所的门应为防⽕门,并应负荷下列规定:1 变配电所位于⾼层主体建筑(或裙房)内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级防⽕门;2 变配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层或更⾼层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级防⽕门;3 变配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的⼀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级防⽕门;4 变配电所位于地下⼀层或下⾯有地下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甲级防⽕门;5 变配电所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应为甲级防⽕门;6 变配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门。
(第25页)7 低压配电导体选择条:低压配电导体截⾯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敷设⽅式、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截⾯,其导体载流量不应⼩于预期负荷的最⼤计算电流和按保护条件所确定的电流;2)线路电压损失不应超过允许值;3)导体最⼩截⾯应满⾜机械强度的要求,配电线路每⼀相导体截⾯不应⼩于表的规定。
表导体最⼩允许截⾯(第60页)条:外界可导电部分,严禁⽤作PEN导体。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txt.doc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 总则1.0.1为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并注意美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单体及群体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
1.0.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装备水平,应与工程在国民经济和公共生活中的地位、规模、功能要求及建筑环境设计相适应。
认真考虑设备、材料的供应可能,以及施工安装和维护管理水平。
1.0.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积极采取各项节能措施,努力降低电能消耗;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合理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1.0.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根据地区条件、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以近期为主,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1.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积极采取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理论、努力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7 设计中应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定型产品及经过鉴定、检测的优良产品。
1.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2.1 术语2.1.1 照明(1)光环境--光(照度水平、照度分布、照明形式、光色等)和颜色(色调、饮和度、室内色彩分布、显色性能等)与房间形状结合,在房间内所形成的生理和心理的环境。
(2)工作面--指在其上面进行工作的平面。
当没有特别指定工作位置时,一般把室内照明的工作面假设为距离地面0.75m高的水平面。
(3)照度--在一个面上的光通密度。
它是射入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4)维护照度--在必须更换光源或在预期清洗灯具和清扫房间周期终止前,或者同时进行上述维护工作的时刻所应保持的平均照度。
通常维护照度不应低于使用照度的80%。
5)使用照度--在一个维护周期内照度变化曲线的中间值。
(6)初期照度--在新装照明设备初始时的照度。
(7)标量照度--位于某一点的微小平面上的平均照度。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Code for Electric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JGJ 16-2008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8月1日1 住宅(小区)电气设计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城镇普通及康居住宅的电气设计,住宅电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普通住宅套型按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分为一、二、三、四类。
康居住宅分为:基本型(1A)、提高型(2A)、先进型(3A)。
住宅电气设计应与国家同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住宅电气设计一般包括:供配电系统;电力、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系统;家庭智能控制器;线路敷设及防雷、接地等。
负荷等级住宅楼的负荷等级应遵守本规范第3 章表常用用电负荷分级表的规定,消防电梯、应急照明等消防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应符合消防电源的供电要求。
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调系统的高级住宅、19 层及以上普通住宅的消防供电系统应按一级负荷要求设计。
10层至18层的普通住宅的消防供电系统应按二级负荷要求设计。
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住宅小区的10kV供电系统宜采用环网方式。
2 住宅小区的220/380V配电系统,宜采用放射式、树干式、或是二者相结合的方式。
3 住宅小区供电系统宜留有发展的备用回路。
4 住宅小区内重要的集中负荷宜由变电所设专线供电。
5 住宅供电系统的设计,应采用TT、TN-S、TN-C-S接地方式,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6 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应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
剩余电流动作值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不大于250A 时,断路器的剩余电流动作值宜为300mA。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Code for Electric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JGJ 16-2008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8月1日1 住宅(小区)电气设计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城镇普通及康居住宅的电气设计,住宅电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普通住宅套型按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分为一、二、三、四类。
康居住宅分为:基本型(1A)、提高型(2A)、先进型(3A)。
住宅电气设计应与国家同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住宅电气设计一般包括:供配电系统;电力、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系统;家庭智能控制器;线路敷设及防雷、接地等。
负荷等级住宅楼的负荷等级应遵守本规范第3 章表常用用电负荷分级表的规定,消防电梯、应急照明等消防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应符合消防电源的供电要求。
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调系统的高级住宅、19 层及以上普通住宅的消防供电系统应按一级负荷要求设计。
10层至18层的普通住宅的消防供电系统应按二级负荷要求设计。
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住宅小区的10kV供电系统宜采用环网方式。
2 住宅小区的220/380V配电系统,宜采用放射式、树干式、或是二者相结合的方式。
3 住宅小区供电系统宜留有发展的备用回路。
4 住宅小区内重要的集中负荷宜由变电所设专线供电。
5 住宅供电系统的设计,应采用TT、TN-S、TN-C-S接地方式,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6 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应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
剩余电流动作值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不大于250A 时,断路器的剩余电流动作值宜为300mA。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1

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4.安全技术防范系 统;15.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16. 广播、扩声与会议系统;17.呼应信号及信 息显示;18.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9.计算机 网络系统;20.通信网络系统;21.综合布线 系统;22.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卫生;23.电 子信息设备机房;24.锅炉房热工检测与控 制。 修订后的《民规》与修订前在架构和具体技 术内容上做了较大的调整:取消了室外架空 线路、电力设备防雷和声、像节目制作三章, 增加了安全技术防范、综合布线、
《民规》规定:应采用成熟、有效的节能措施,降低 电能损耗。另在第1、3、4、9各章对电气设备选择 时,规定了具体节能要求外,在第10、18两章均有 节能专节。在电气设备和选用方面,《民规》规定 应与工程的功能要求和使用性质相适应,所选用的 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产品,严禁使用已被 国家淘汰的产品。 在修订过程中,共召开了七次技术研讨会和五 次全体工作会议,先后编制了(初稿)、(征求意 见稿)、(送审初稿)、(送审稿)及(报批稿) 五稿。 呈报的(送审稿)。主管部门(建设部标准 定额司)及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邀请了全国各行业著(知)名专家和权
威19人对《民规》进行了审查,给予了充分 肯定和很高的评价。 修订后的《民规》将成为民用建筑电气 行业的强制性规范,其技术水平和实施后的 效益,均较原规范有较大的提高,达到国内 相关规范的先进水平。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修订情况介绍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王பைடு நூலகம்元
一《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84号文的要求,由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编,中国建筑标 准设计研究院等17个单位共同修订的《民用 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经编写人员 的努力,已完成修订工作,并于2006.9月初 呈上报待批。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民 规》)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 究、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表233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表2332篇一: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1总则2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2符号2.3代号3供电系统3.1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3.2电源及高压供配电系统3.3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3.4负荷计算3.5无功补偿4配变电所4.1一般规定4.2所址选择4.3配电变压器选择4.4主结线4.5配变电所型式和布置4.6高压配电装置4.7低压配电装置4.8控制方式及操作电源4.9移相电容器装置4.10对有关专业的要求5继电保护及电气测量5.1继电保护5.2电气测量5.3二次回路6自备电源及不间断电源6.1自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6.2自备应急燃气轮发电机组6.3不间断电源系统7室外线路7.1一般规定7.2架空线路7.3电缆线路8低压配电8.1一般规定8.2低压配电系统8.3超低压配电8.4导体的选择8.5低压电器的选择8.6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9室内布线9.1一般规定9.2瓷(塑料)线夹、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布线9.3直敷布线9.4金属管布线9.5硬质塑料管布线9.6半硬塑料管及混凝土板孔布线9.7金属线槽布线9.8塑料线槽布线9.9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布线9.10电缆布线9.11电缆桥架布线9.12封闭式母线布线9.13竖井内布线10常用设备电气装置10.1一般规定10.2电动机10.3传动运输系统10.4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10.5稳压、整流设备10.6蓄电池10.7自动门10.8家用电器10.9舞台用电设备10.10医用放射线设备10.11体育馆(场)设备11电气照明11.1一般规定11.2照明质量11.3照明方式与种类11.4照明光源与灯具11.5照度水平11.6照度计算11.7照明节能11.8照明供电11.9各类建筑照明设计要求12建筑物防雷12.1一般规定12.2建筑物的防雷分级12.3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4二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5三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6其他防雷保护措施12.7接闪器12.8引下线12.9接地装置13电力设备防雷13.1一般规定13.2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保护13.3配变电所及与架空线连接的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的保护13.4旋转电机的保护14接地及安全14.1一般规定14.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和基本要求14.3低压配电系统的防触电保护14.4保护接地范围14.5接地要求和接地电阻14.6接地装置14.7通用电力设备及电气设施接地14.8特殊装置或场所的安全保护15共用天线电视系统15.1一般规定15.2系统组成15.3按收天线15.4前端15.5传输与分配网络15.6线路及敷设15.7安装要求15.8供电、防雷与接地16闭路应用电视16.1一般规定16.2闭路应用电视系统16.3设备器件选择16.4传输及线路16.5供电、接地17声、像节目制作17.1适用范围及功能要求17.2系统的组成及技术要求17.3设备配置量及设备选择17.4技术用房及设备布置17.5线路敷设17.6电源及接地17.7对其他专业的要求18呼应(叫)信号及公共显示装置18.1一般规定18.2呼应(叫)信号的呼叫方式及系统组成18.3呼应(叫)信号的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18.4公共显示装置设置原则18.5公共显示装置显示方案的选择18.6公共显示装置的控制18.7公共显示装置的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18.8时钟系统19电话19.1一般规定19.2对市内电话局的中继方式19.3电话站站址选择19.4电话站设备布置19.5会议电话、调度电话19.6电源、接地、照明19.7房屋建筑20通信线路20.1通信线路网络20.2电缆管道线路20.3直埋电缆线路20.4架空电缆20.5室外墙壁电缆20.6沿电力电缆沟敷设的托架电缆20.7架空线路20.8电缆充气维护20.9建筑物室内配线20.10接地保护21有线广播21.1有线广播的设置原则21.2有线广播网21.3设备的选择与设置21.4有线广播控制室21.5线路敷设21.6电源与接地22扩声与同声传译22.1扩声系统的确定22.2扩声系统的技术指标22.3扩声设计与计算22.4扩声设备的选择22.5扩声控制室22.6扬声器的布置与安装22.7传声器布置与声反馈的抑制22.8扩声网络与线路敷设22.9同声传译22.10电源与接地23仪表自控23.1检测与控制仪表23.2仪表的电源与气源23.3仪表盘与仪表室23.4仪表管线敷设23.5空调自动控制23.6锅炉房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23.7冷库自动控制23.8给水排水自动控制23.9微型计算机的应用24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24.1一般规定24.2保护等级与保护范围的确定24.3系统设计24.4火灾事故广播24.5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24.6消防联动控制24.7火灾应急照明24.8导线选择及线路敷设24.9系统供电24.10消防值班室与消防控制室24.11消防专用通信24.12防盗报警24.13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蒸气报警24.14接地25公用建筑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25.1一般规定25.2宾馆、饭店经营管理系统25.3图档馆检索系统25.4商业经营管理系统25.5停车场(库)计费管理系统25.6银行经营管理系统25.7铁路旅客站、航空港售票系统25.8办公自动化系统26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AS)26.1一般规定26.2系统的服务功能与网络结构26.3监控总表的编制26.4BA系统硬件及其组态的规定26.5关于BA系统软件的原则规定26.6信号传输与数据通信26.7电源26.8线路敷设26.9监控中心附录A室外线路A.1典型气象区适用地区A.2架空线路污秽分级标准附录B常用设备电气装置B.1鼠笼型电动机降压起动方式的特点篇二:(强条)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4.配变电所4.3.5设置在民用建筑中的变压器,应选择干式、气体绝缘或非可燃性液体绝缘的变压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2 用电设备的接地可分为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 12.1.3 用电设备保护接地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地质状况确
定合理的系统方案。 12.1.4 不同电压等级用电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功能接地,宜采
12.2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和基本要求
12.2.1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可分为TN、TT、IT三种系统,其中TN系统又可分为TN-C、TN-S、TNC-S三种型式。
12.2.2 TN系统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 在TN系统中,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应直接接地。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采用保护导体(PE) 或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与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相连接;
【注释】
3 TT系统基本要求
在TT系统中,共用同一接地保护装置的所有外 露可导电部分,应用保护导体与这些部分共用的 接地极连在一起(或与保护接地母线、总接地端 子相连)。 TT系统中的N导体可不再做重复接地 处理。
12 接地和特殊场所的安全防护
整理课件
一、本章内容与原版本相比主要的修改
1删除了原版本中低压系统的防触电保护章节。 2电子设备、计算机接地,医疗场所的安全防
护独立成节
整理课件
二 、 本章主要内容
1低压系统的接地形势和基本要求 2保护接地范围 3接地要求和接地电阻,接地网 4通用电力设备接地机等电位联结、电子设备、
2 TT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宜采用保护导体与共用的接地网或保护接地母线、总接地端 子相连;
3
TT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有关规定。
12.2.5 IT系统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 在IT系统中,所有带电部分应对地绝缘或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应通过足够大的阻抗接地。电气设备外露可 导电部分可单独接地或成组地接地;
2 保护导体或保护接地中性导体应在靠近配电变压器处接地,且应在进入建筑物处接地。对于高层建筑等 大型建筑物,为在发生故障时,保护导体的电位靠近地电位,需要均匀地设置附加接地点。附加 接地点可采用有等电位效能的人工接地极或自然接地极等外界可导电体;
3 保护导体上不应设置保护电器及隔离电器,可设置供测试用的只有用工具才能断开的接点;
12.2.7 应根据系统安全保护所具备的条件,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系统接地型式。
在同一低压配电系统中,当全部采用TN系统确有困难时,也可部分采用TT系统接地型式。但采用TT 系 压统器供供电电部。分自均动应切装除设故能障自的动 时切 间除 ,接 应地 符故 合整障 本理的 规课装 范件置 第(7章包的括有剩关余规电定流。动作保护装置)或经由隔离变
4 保护导体单独敷设时,应与配电干线敷设在同一桥架上,并应靠近安装。
12.2.3采用TN-C-S系统时,当保护导体与中性导体从某点分开后不应再合并,且中性导体不应再接地。 (强条)
12.2.4 TT系统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 在TT系统中,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应直接接地。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所连接的接地极不应与配电变 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极相连接;
2 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通过保护导体或保护接地母线、总接地端子与接地极连接;
3 IT系统必须装设绝缘监视及接地故障报警或显示装置;
4 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IT系统不宜引出中性导体。
12.2.6IT系统中包括中性导体在内的任何带电部分严禁直接接地。IT系统中的电源系统对地应保持良好的 绝缘状态;。(强条)
【注释】
1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有TN、TT、IT三种系统,其中TN 系统又可分为TN-C、TN-S、TN-C-S三种型式。
2 TN系统基本要求 在TN系统中,所有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用保护导 体(PE)或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与电力系统的接地 点相连接。保护导体应在靠近配电变压器处接地,一般就 是变压器低压的中性点。保护导体在进入建筑物处再作重 复接地。当保护导体相当长时,保护导体的电位与其附近 的地电位可能会产生电位差,要设多处接地点,以减小产 生电位差的可能。采用TN-C-S系统时,当保护导体与中性 导体从某点(一般为进户处)分开后就不应再合并,且中 性导体不应再接地。PE导体不允许有开断的可能,在TNC系统中,严禁断开PEN导体,不得装设断开PEN导体的 任何电器。保护导体上不应设置保护电器及隔离电器,但 允许设置供测试用的只有用工具才能断开的接点。建筑物 采用TN-C-S系统时,在建筑物的进线处设置重复接地,将 系统变成TN-S以后才能设置进线隔离开关,从而大大提高 了PE导体的可靠性。 整理课件
2 等电位联结是保护操作及维护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之 一,也是减小设备与设备之间、不同系统之间危险电位差 的重要措施。等电位联结是以保障安全为出发点的重要概 念。 一座建筑的应在底层设置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其接 地端经等电位联结导体接至接地网上,其另一端经等电位 联结导体接至外界可导电部分或接至配电箱的PE母排上。 当等电位联结导体还需引至其它楼层时,可由总等电位联 结端子板引出接地干线至楼层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并与楼层 建筑物预留的结构钢筋接地端子相连;楼层等电位联结端 子板通过接地干线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局部等电位联 结端子板或等电位接地网络整理相课件连,并与机房内建筑物预留 的接地端子相连,形成一个等电位联结的共用接地系统。
用共用接地网;除有特殊要求外,电信及其它电子设备等 非电力设备也可采用共用接地网。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 合其中设备最小值的要求。 12.1.5 每个建筑均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等电位联结。
整理课件
【注释】
1 工程中不同电压等级用电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功能接地,宜 采用一个总的共用接地网,除有特殊要求者外,对其它非 电力设备(电信及其它电子设备),也可共用接地网。接 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设备最小值的要求。共用接地 装置并不是要求接地连接导体全都“共用”,但接地网必 须是公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