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地开垦和挖掘会对地表地貌进行改变。
水利工程大多需要在山区或河流附近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地进行开垦和挖掘,这将会改变原有的地表地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一些原本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经过水利工程的开发和施工后,可能会变得景观单一、植被稀少,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水利工程建设会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涉及到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改造和调节,这将会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冲击。
修建大坝和水库时会淹没大量的土地,这不仅导致了土壤的破坏和植被的消失,还可能会影响到水体中的鱼类、水生植物等生物群落的存活和繁衍。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也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影响水质的良好状态。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大规模的土地开挖和建筑工程,这将会破坏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一些原本生活在施工区域内的野生动物,由于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或者生存资源,可能会被迫离开施工区域,甚至导致种群的减少甚至灭绝。
施工过程中排放的噪音、振动和尘土也会对周边的野生动物产生一定的干扰和破坏。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利用和调控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水体的淤积和污染,甚至会改变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些不合理的堤防修建和河道开挖可能会破坏了河流的自然冲淤过程,导致河道水流淤积和洪水风险的增加。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开垦和挖掘、水体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合理的建设措施和施工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
水利工程所带来的人为改变,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同时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生态系统破坏:水利工程会改变水体流动路径,水质和水量的变化会改变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和生态结构。
大坝的修建会阻断河流,影响鱼类的洄游、繁殖和生长。
水库蓄水后,大量有机物质被淹没,形成水库泥沙,对水体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水电站的运行也会影响水体的水温、溶解氧含量等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造成压力。
2. 枯水期和汛期变化:水利工程的修建和运行会改变水体的流动规律,使得河流在枯水期和汛期的水量变化更加剧烈。
枯水期水量减少,会导致下游水体的干旱、湿地退化等问题。
而汛期水量增加,则会引发洪涝灾害。
这种水量变化对水体生态系统和沿岸地带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3. 土壤侵蚀和水质污染:水利工程的修建会改变水流速度和河床形态,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如水库蓄水,会淹没大片的土地,加剧土壤侵蚀。
水利工程中常使用泥砂、混凝土等材料,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造成水质污染。
1.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水利工程的筹建阶段,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 优化水利工程设计:在工程的设计和规划中,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设置鱼道、拦沙坝等措施,以保证鱼类的洄游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3. 进行生态补偿:对于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可以采取生态补偿措施,如人工添加水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等,以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功能。
4. 强化河道管理:加强对河道和水库的管理,科学调配水资源,合理控制水流的变化范围,以减少洪涝灾害和干旱等极端情况的发生。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水电工程目前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并没有形成国际通用的标准,只是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条文的制定,因此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这也就导致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
通常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对当地的水质、地质、气候、生物等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进行相关的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水质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是将天然河道中的水流进行截流,这会导致水流减慢,上游河道水面扩宽,局部河道的水流速度降低,导致水流的驱动力不足。
因为快速流动的水能够溶解更多的空气,能够给河流中的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让河流保持良好的水质,但是水利工程会破坏这种生态平衡,导致河流的含氧量降低,使得河道的污染物增加,会导致河流周边的水资源和农业灌溉用水受到污染。
另外,水库的建设会使得多个河段的水流速度降低,最终导致河流受到污染。
另外,在建设的过程中,各种难以降解的材料使用在水利工程当中,会在长期的浸泡过程中释放出有害的物质,导致水质受到污染。
总之水利工程对于水质的污染是来自于多方面,对于水质的影响是长期的。
2.对地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地质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最主要的就是造成区域性的水土流失,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使得水土流失的问题不断加剧。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会进行土方开挖,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在重力作用和水力不断侵蚀的情况下,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注意水土保持,可能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严重的地质灾害。
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可能会导致当地的地下水水位出现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得到破坏,对当地的生态保护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水利工程会改变天然河道的上下游的泥沙含量,对于农业的开展有巨大的影响。
3.对气候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水利工程会对当地的气候造成影响,对于水库类型的水利工程,这种气候影响是更加明显的。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是指人类利用水资源、开发水力资源、保护和利用水环境的工程技术体系。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
本文将就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1. 河流生态系统破坏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修建水库和大坝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动状态,导致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减少了河流下游的水流量,影响了下游的生态环境。
由于水库和大坝的修建,很多河流相连的湿地也被迫改变了生态系统,直接影响了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2. 湖泊水质恶化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影响到湖泊的水质,尤其是在水库的上游,由于湖泊受到了来自上游工程的冲击,导致了湖泊水质的恶化,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系统。
水库的兴建可能会导致湖泊水位的波动,使湖泊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3. 土地水文条件改变水利工程的兴建会改变土地的水文条件,包括了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
由于工程的兴建,会使土地水文条件发生变化,对土地的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能导致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4.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通过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对水资源需求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解决措施及对策1. 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水利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采取保护和修复措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失衡现象,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减少水利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2. 科学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减少兴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要充分考虑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对于水质问题,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工作,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湖泊的水质进行监测和治理,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减少水利工程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
5.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管理,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工程,包括水库、水利灌溉、排灌工程等。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水利工程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库在蓄水过程中需要淹没大量的土地,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水库蓄水后会改变周围地区的气候环境,对当地植被和野生动物造成影响。
2. 水利灌溉对土壤的影响:水利灌溉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但过度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土壤侵蚀等问题,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环境。
3. 排灌工程对水资源的影响:排灌工程可以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调配,但过度的排灌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干旱等问题,从而影响当地的水资源生态环境。
针对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 水库的生态修复:在水库工程建设之后,可以采取生态修复的措施,如进行湿地恢复、植被绿化、水域环境保护等,从而减少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在灌溉农田时,可以采取科学的水文调度和灌溉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减少过度灌溉对土壤的影响。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对于排灌工程,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避免过度排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需要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
2.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在水利工程建设前,可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全面评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3. 实施生态补偿措施: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并取得经济效益的也要适当予以生态补偿,通过投入资金,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以补偿因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害。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水电工程建设也越来越普遍。
水利水电工程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下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一些具体阐述。
一、水利水电工程的优势1、水利水电工程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国家的水资源安全。
2、水利水电工程可以为社会提供可再生能源,具有温室气体减排的功能,对于保护环境也有重大意义。
3、水利水电工程可以增长区域的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湖泊消失:水利水电工程在建造时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因此往往需要填湖造地,导致湖泊面积减小或消失,部分湿地也会被开垦为农田,湖泊或湿地的消失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水体污染和水流干旱: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后可能会引起水流的变化,对周边的水生态环境形成负面影响。
如堰塞湖的形成可能会导致水体污染,引起人们的饮用水问题,尤其是在建设的过程中,污水排放难免会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并且移民的搬迁同样会扰乱水生态环境平衡,打破现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土壤肥力下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占用,抽水灌溉的频繁使用导致土壤盐碱化和物质贫瘠。
同时因为土地占用,无法归还自然和继续耕作的土地,农业生产受到不良影响。
自然地形改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自然地形造成一定破坏,改变地形特征,可能影响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会产生影响。
2、如何规划和落实生态补偿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国家为了决策更为科学,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是保障生态环境持续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
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需要制定“先建后补,先补后用”的原则。
也就是先建设好水利水电工程,落实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再利用建成后的资源。
例如,兴建三峡水利枢纽、长江中下游其他水库时,政府投资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生态保护和回归,保证周边的环境保护和湿地的保护,同时在建设工程中,严格控制了污水的排放等标准。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调节水文和维护水环境的工程。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探讨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改善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
在干旱地区,水利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改善土地的干旱程度,提高土地的肥力,促进植被的生长,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还可以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保障湿地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还可以改善河流水质,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堰塞湖的形成、江河水质的下降、湿地的消失等。
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如大坝、堰塞湖等,由于过度的水利开发,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湿地的消失,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工程本身,还取决于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和使用。
如果水利工程建设符合生态环境的规律和原则,采取科学的水文水力设计、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甚至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的水利工程规划可以通过多功能化的工程开发和科学的水资源调控,促进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该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对于已经建设的水利工程,应该加强管理和维护,定期进行环境监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节水文变化而进行的基础性工程。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水域生境破坏:水利工程的修建可能导致水体河床的改变,增加了水流的速度和剧烈程度,对水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造成了破坏。
2. 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利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体结构和流态,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得水生生物无法生存和繁衍,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3. 水源减少:水利工程的修建,通常需要水库和堤坝的建设,这会导致河流的水源减少,并导致河流干涸,从而影响了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
4. 河流水质恶化: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洪水淤泥、沉积物和废水,这些污染物会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水质恶化,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解决措施1. 科学规划设计: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应进行全面的科学调查和规划设计,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需要。
通过合理的区划和布局,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合理运用水资源: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建立高效的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3. 建设生态恢复工程:在水利工程中,可以适当增设生态恢复工程,如建立生态廊道、湿地保护区等,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水利工程建设者和管理者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防污染设施,加强污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5. 定期监测评估: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生态恢复工程、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定期监测评估等措施可以减轻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为了解决农业、矿业等行业经常用水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力建设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的建设克服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还缓解了旱涝灾害带来的影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水利建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论文简单论述了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解决的措施。
【Abstract】Due to the uneve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water shortage in agriculture,mining and other industries,China has vigorously buil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overcomes the problem of uneven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and also alleviates the effects of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But while bringing the convenience,th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lso has brought the certain influenc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關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1 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
的确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弥补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形成了发电、防洪、供水、排涝于一体,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对我国的边防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水利工程在建设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打破了生态平衡,如果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严重的话,最终还是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2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对水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变了天然水体的水文条件,导致了堤坝下游水体的变化:①改变了水流的速度。
在水利建设期间因为河坝要对水流进行拦截,因此离堤坝近的区域的水流量增加,库区内的水流速度加快。
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由于河流的流域面积扩大了,所以河流的速度就会下降。
而水流的下游受其影响,泄水量下降,丰水期的水量减少,使得水流的枯水期周期增加,水量也增加。
②水利工程建设使得水文条件发生了改变。
在水利工程完工之后,上游水流的水位被抬高,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导致下游的水流河道出现了断流现象,下游的地下水位也不得不下降,就会导致下游水流的水量减少,一些河流、湖泊等干涸枯竭,引发一系列问题。
③水利工程建设影响了水质。
在建设的过程中一些机械在施工
时会把一些垃圾甚至是有毒废物弄到河流里,从而影响了河流的水质[1]。
在水流的储蓄水量期间,水流的流速下降,河流自身的自净能力下降。
而上游河流中的不良物质会随着水流聚集在下游,在库区底部沉淀,污染了水质。
2.2 对大气与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的气候、大气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为水利的动力、热力等因素与普通的陆地有明显的差异,所以会影响当地的气候。
主要表现在影响气温、湿度、降水、风速等方面。
①对于气温的影响,工程周围的地区冬天气温要高于普通地区,夏天气温较低。
②对于风力的影响,工程建成以后,对风力的摩擦力减少从而风速加大。
但在山谷的地区或者居民聚集的地区,各种因素对风的摩擦力较大,所以风速要小。
③对大气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最大的影响就是大气方面的影响。
对大气方面产生的影响是最明显、最严重的,是解决生态问题的重心,也是所有国家都在关注的问题。
不过因为我国许多的水利工程设施都建设在了山谷、峡谷,那里森林比较茂密,所以我国水利建设对大气的破坏不是很明显[2]。
④对降水方面的影响,因为工程附近有充足的水量,在阳光的照射下,就会产生充足的水汽,因此就会产生大量的降雨。
但是堤坝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增减不明显,不过周围地区增加了大量的降水。
2.3 对土质的影响
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了河流的流动产生了变化,导致了部分漂浮的物质大量沉淀,造成了库区内土质的下降,水库土壤淤积,对堤坝产生腐蚀,进一步促进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还会导致土地盐碱化,使得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大片的土地盐碱化和沼泽化。
2.4 会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
水利工程设施多建立在断裂带和地质不太稳定的水库区,水利建设完工后,水位太高,使得水库周围的土地的地壳结构发生变化,土地不稳定,另外水库储蓄大量水,会对土地造成的水压增大,导致岩石破碎,因此就会诱发塌方、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
比如三峡工程造成的齐岳山东北断裂,并很可能诱发地震。
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还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3 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会带来一系列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还会对社会环境产生不小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1 对农业的影响
兴修水利工程会破坏周围的植物和土质,导致盐碱化、沼泽化,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
而且周围的河流水质下降,嚴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给农民的灌溉带来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占用大量土地,改变了农田结构,使得农民的农作产物减少,也会使得农民的收入减少,影响生活。
3.2 造成了大量移民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水位抬高,会淹没大量平地,使得一部分农民失去生存的土地,因此会产生大量的移民,而且这些移民大多是非自愿的。
比如三峡水利工程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其影响长江干流流域近600公里,其中淹没土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湖北省、重庆市共20个县(区),全部或部分淹没13座县级以上城镇,116座集镇。
淹没的土地众多势必会引起大量的民众离开家乡进行迁移,一些工矿设施和交通设施也要重建,甚至会影响到一些文物古迹的保护[3]。
移民的迁移必须要政府出面进行妥善安置,这不仅关系到了居民的切身利益,还会影响到他们的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稳定。
4 协调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措施
4.1 加强预测,制定科学的目标
在兴修水利工程之前,要对当地的生态状况以及社会人文状况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和分析,并制定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完工后对这个地区的生态影响降到最低。
不能让水利工程的建设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取环保的建设措施。
4.2 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
建设水利工程不能用以往的100%开发最大效益的理念,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开发目标。
要根据施工前所进行的科学的评估预测,针对当地的土地等生态环境进行选址建设。
确保水利工程能和当地的生态环境相协调,能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4.3 加强监管和反馈机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及时建立一个监督生态环境的机制,无论是施工队伍还是当地的工程管理,要对工程的建设进行全程的追踪和监测,一旦发现工程的进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污染都要及时进行反馈,并制定科学的方法进行弥补[4]。
另外要提高管理员和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带动所有施工人员还有周围的居民为我们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5 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效益,但生态环境的良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是生命之源,没有了水或者说没有了干净的水源,我们人类将无法生存;土地是孕育我们的摇篮,没有了土地我们将如何耕种又如何收获这也是一个问题。
水利工程的修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这个重视可持续发展的
新时代,我们不能只重视社会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生态利益,让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晶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J].吉林水利,2015(10):33-35.
【2】梁波.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2):156-159.
【3】杨志义.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9):253.
【4】包丽丽.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8):98.。